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篇

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篇

时间:2022-12-16 16:15:04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篇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6年第10卷·第5期天然气技术与经济NaturalGasTechnologyandEconomy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篇,供大家参考。

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篇

篇一: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气技术与经济/2016年第10卷·第5期天 然 气 技 术 与 经 济Natural Gas Technology and EconomyVol.10,No.5Oct.2016中国LNG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doi:10. 3969/j. issn. 2095-1132. 2016. 05. 0010 引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LNG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在上中下游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根据国际天然气联盟(IGU)的统计数据,从2012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LNG进口国,仅次于日本和韩国。但是,在未来的5年中国LNG产业仍面临基础设施无序或重复建设、下游市场开发缓慢等诸多问题。为此,笔者总结阐述了中国LNG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LNG产业短期、中长期发展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希望助推中国LNG产业的健康发展。1 中国LNG产业发展现状1.1 LNG市场需求疲软,进口增速大幅下滑自2006年深圳大鹏LNG接收站投产后,中国开始进口LNG,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LNG进口量由2006年的69 × 10 4 t增至2007年的291 × 10 4 t,年增长率高达322 %。2008-2013年,福建、上海、深圳(二期扩能)、江苏、大连、浙江等地LNG接收站相继建成投产,LNG进口量和占全球进口量的比例均呈等阶梯平稳增长趋势(图1),进口量由最初的334 × 10 4 t增至1 860 × 10 4 t,年均增长率达41 %,占全球进口量的比例增至7.85 %。自2014年6月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油价一路大幅下跌,加之中国天然气门站价格较高,LNG市场需求增量持续放缓趋于疲软,进口量增速大幅下滑,2015年进口量仅为1 983 × 10 4 t,与2014年基本持平,进口量占全球进口量的比例首次出现下降。图1 2006-2015年中国LNG进口量及其占全球进口量比例图陆争光1高振宇2皮礼仕1陈宏宇1周 颖3(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城市油气输配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2.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13;3.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北京 100083)摘 要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LNG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总结阐述了中国LNG产业发展现状后,认为中国LNG产业短期内仍面临市场需求增速依旧受限、LNG接收站和液化厂无序或重复建设、LNG接收站和天然气管网第三方准入缺乏可执行性细则等问题;中长期则面临下游市场开拓缓慢或滞后、储备调峰价值未充分体现、LNG国际贸易定价话语权不强、与管道气的供应矛盾和竞争逐渐加剧等问题。为此,提出建议:发挥国家层面战略规划作用,引导LNG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控LNG与管道气市场范围;尽快出台LNG接收站和天然气管网第三方准入细则,促进民营企业参与竞争;加大下游市场开发和政策扶持力度,实现下游市场多元化;多途径增强天然气供需和进口灵活性,以降低LNG进口价格。关键词 中国LNG产业 产业现状 LNG接收站 第三方准入 市场多元化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132(2016)05-0001-05修订回稿日期:2016-09-13作者简介:陆争光(1991-),硕士,从事油气长距离管输和天然气市场的研究工作。E-mail:shidafighter@163.com。1万方数据

 /Natural Gas Technology and Economy第10卷 第5期1.2 进口来源以卡塔尔、澳大利亚、马拉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为主根据近年来 IGU 发布的全球 LNG 统计报告[1] ,自2011年以来,中国LNG进口来源国家均在11个以上,2014年达到顶峰为16个,2015年安哥拉LNG出口项目尚未按期恢复出口,埃及由LNG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文莱在亚太地区LNG出口量增大,使得中国LNG进口来源国家降至13个。总体看来,尽管中国LNG进口来源国家数量较多,但从挪威、安哥拉以及尼日利亚在内的多数国家进口LNG量均在50× 10 4 t/a以下,进口来源一直主要以卡塔尔、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为主,总共占比80 %以上(图2),2014年从以上4国进口LNG达1 595 ×10 4 t,占比 80.5 %;2015 年进口 LNG 达 1 654 × 10 4t,占比升至83.4 %,其中,随着澳大利亚昆士兰柯蒂斯和格拉德斯通LNG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2] ,澳大利亚出口量由2014年的2 400 × 10 4 t大幅提升至2015年的3 100 × 10 4 t,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LNG量由2014年的393 × 10 4 t增至2015年的573 × 10 4 t,大幅提升45.8 %,澳大利亚取代卡塔尔成为中国LNG进口最大来源国。同时,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LNG量也有小幅提升。图2 2014年和2015年中国LNG进口来源对比图1.3 进口LNG溢价空间大幅缩小,价格优势凸显与多数亚太国家相同,中国LNG进口以长期贸易合同为主,长期合同价格采用与日本原油清关价格(JCC)挂钩的定价方式,该定价方式下的长期合同价格随油价波动变化幅度不大[3] ,但却直接导致LNG进口价格长期高于北美和欧洲区域LNG进口价格,即出现“亚洲溢价”现象 [4-5] 。2014年6月国际油价开始大幅下跌,由于LNG现货价格对国际油价变化较为敏感,因此中国LNG进口现货价格出现下降,2014年平均价格水平为14美元/MMBtu,2015年平均价格水平大幅降至7.5美元/MMBtu。但是,LNG进口长期合同价格因价格调整滞后期(3~5个月)的存在而无法及时反映LNG市场供需情况,直到2015年初长期合同价格才开始大幅下跌,“亚洲溢价”空间大幅缩小。在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方面,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价格的通知》,要求实现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并轨,与国内LNG和进口管道气相比,进口LNG价格(特别是进口LNG现货价格)优势逐渐凸显,开始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此外,该通知还提出试点放开直供用户门站价格,增强下游用户议价能力,进一步落实LNG终端市场化定价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LNG产业。1.4 LNG接收和液化能力过剩中国LNG产业于2010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此期间 LNG 接收站和液化厂建设也得以快速推进。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LNG接收站11座,其中中海油7座、中国石油3座、中国石化1座,总接收能力达4 240 × 10 4 t/a;在建LNG接收站6座,加上正在扩建的2座LNG接收站,预计2016年底将新增接收能力1 800 × 10 4 t/a,达到6 040 × 10 4 t/a;2017 年 将 新 增 接 收 能 力 600 × 10 4 t/a, 达 到6 640 × 10 4 t/a。但是2014年共接收LNG 1 981 × 10 4 t,接收站利用率仅为50.3 %,到2015年降至46.8 %,接收能力明显过剩。根据中国石油发布的《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预测,2016年中国LNG进口量大概为2 160 × 10 4 t,接收站利用率或将再降至35.8 %。在未来几年LNG市场持续疲软、需求同比增速不乐观的情况下,LNG接收站利用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截至 2014 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 LNG 气化工厂共103座,总气化能力约达5 978 × 10 4 m 3 /d。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中南、西北和环渤海区域,中西部气化工厂生产能力达约2 882 × 10 4 m 3 /d,占全国总产能的48.2 %;内蒙古、陕西气化工厂生产能力分别达1 870 × 10 4 m 3 /d和1 522 × 10 4 m 3 /d,占全国总产能的31.3 %和25.4 %。此外,与LNG接收站相同,目前LNG气化工厂产能也过剩,2014年平均开工率仅有54 %。陆争光,等:中国LNG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2万方数据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总第59期 2016年1.5 民营企业主要以混合所有制形式试水上游和下游继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和《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之后,国家能源局随后也发布了《关于在能源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包括LNG产业在内的能源领域[6] ,这首先从政策层面为民营企业进入 LNG 产业打开了通道。加之2015年LNG现货进口价格大幅下降,众多民营企业积极寻找投资LNG产业的机会,采取以“混合所有制为主、独资为辅”的投资形式[7] ,试水经济效益较好的LNG上游和下游产业。在LNG进口权向民营企业放开的前提下,中国石油在2014年陆续向上海申能集团、新奥集团、广汇能源等民营企业开放了江苏如东LNG接收站的富余能力租赁,但限于租赁过罐问题和协调窗口期非优先排产等制约,虽然拥有一定的国外气源供应,民营企业LNG进口量比例依旧较小,2015年仅占全国LNG进口量的2.2 %[8] 。鉴于此,新奥集团、广汇能源以及哈纳斯新能源集团等民营企业开始规划、布局和建设LNG接收站,新奥集团舟山LNG接收站(一期300 × 10 4 t/a)已于2016年初开始正式施工建设,建成后新奥将成为国内首个具有LNG进口资质的民营企业[9] ,而广汇能源启东LNG分销转运站项目(60 × 10 4 t/a,未来条件成熟扩建为LNG接收站)也在建设中。此外,早在2014年7月,作为拥有国内最大LNG气化工厂的民营企业,哈纳斯新能源集团一直看好国内外LNG发展形势,大手笔投资约400亿元开展LNG接收站建设,先后与福建省莆田市和广东省珠海市签订了投资意向书,目前以上两处LNG接收站项目已进入前期准备工作阶段。因此,虽然中国民营企业在LNG产业中仍处于机遇期、发展期,但未来将很有可能成为国内LNG领域强有力的补充。2 中国LNG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1 短期发展问题1)短期内国内LNG市场需求增速依旧受限,或导致市场需求下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盛和花旗银行等咨询机构预测,短期内全球经济复苏增长乏力,且存在经济继续下行的风险,对能源需求的减缓将会持续传导到LNG市场需求上,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走弱。另外,日韩等国的经验表明,持续低油价环境可能会引发部分 LNG 市场区域出现“逆替代”现象,进一步降低LNG市场需求。2)不同投资主体无序或重复建设接收站和气化厂,产能过剩风险较大。由于国内3大石油公司在部分地区一直存在普遍的竞争现象,加上近年来民营企业争相在沿海圈建LNG接收站,国内一些LNG接收站项目未经深入考察论证就急促上马,且建设选址过于集中、布局不合理,已投运和在建LNG接收站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与LNG接收站建设相类似,国内LNG气化厂也存在无序或重复建设的问题,不仅会加剧LNG市场竞争,而且会面临接收和气化能力过剩等风险。3)LNG接收站和天然气管网第三方准入缺乏可执行性详细细则。虽然早在2014年国家从政策层面首次放开了LNG接收站租赁、实施天然气管网第三方准入,但是,对于租赁费用、接收站富余能力定义、开放租赁监督、管网准入定价以及运行规则等具体问题并未形成和发布相应的第三方准入细则,使得LNG接收站开放租赁并未大规模推广、天然气管网未真正实现第三方准入,民营企业在LNG进口和气化管道输送时仍存在一定约束。2.2 中长期发展问题1)下游LNG市场开拓缓慢,滞后于基础设施建设。为了避免LNG盲目采购,保证国内天然气市场安全平稳运行,下游LNG市场必须确保能够长期、稳定地消纳进入的LNG资源。然而,国内下游LNG市场开拓较为缓慢,主要用于直销部分市场用户以及弥补管道天然气不足,应用领域较为单一。一些LNG气化厂建成投产后,其下游LNG市场却迟迟难以落实,使得气化厂开工率较低甚至停产。2)

 LNG 储备调峰价值未充分体现。继气田调峰、被迫压减可中断用户需求、储气库调峰之后,LNG储备调峰是冬季“四级调峰模式”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与日韩等国家 LNG 调峰应用相比,限于LNG调峰成本较高、LNG调峰站布局不合理、浮式LNG气化船缺位、天然气管网尚未实现第三方准入等因素,目前中国LNG储备调峰价值未充分体现。3)LNG国际贸易定价话语权不强。由于亚洲天然气市场缺乏灵活性,尽管日本、韩国、中国和印度是全球4大LNG进口国,但一直承受着全球最高的天然气技术与经济·宏观研究3万方数据

 /Natural Gas Technology and Economy第10卷 第5期LNG进口价格,LNG国际贸易定价话语权不强。一旦未来油价反弹,“亚洲溢价”问题将卷土重来。4)未来进口LNG与管道气的供应矛盾和竞争将逐渐升级。未来逐步落实天然气管网第三方准入政策后,一方面,大量的进口LNG可能经过气化进入管道,与管道气的间接竞争转变为直接竞争;另一方面,瓶组气化站供气和储罐气化站供气等“点到点”式 LNG 供气经济半径将进一步扩大,从沿海300~500 km扩展至近乎全部市场区域,与管道气的沿海区域竞争转变为全面竞争,使得进口LNG与管道气的供应矛盾和竞争逐渐升级。3 推动中国LNG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1)发挥国家层面战略规划作用,引导LNG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控LNG与管道气市场范围。为了减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协调不平衡等恶性竞争现象发生,应当充分发挥国家层面战略规划作用,组织开展全国LNG产业基础设施长期(15~20年)建设规模和时机专题研究,以LNG资源为基础、市场发展为导向,统筹规划LNG基础设施项目,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相关项目审批;通过控制天然气管网和LNG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资源平衡流向,合理调控LNG和管道气的市场范围,实现多元化资源战略协同发展。2)尽快出台LNG接收站和天然气管网第三方准入细则,促进民营企业参与竞争。以出台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和《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等政策为基础框架,由国家能源局和国家发改委作为牵头单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和哈纳斯新能源集团等相关中国投资主体协同合作,尽快出台LNG接收站和天然气管网第三方准入细则,从而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进入LNG产业的门槛和难度。在短期内LNG现货价格反弹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以有力促进民营企业参与LNG产业链竞争。3)加大下游市场开发和政策扶持力度,实现下游市场多元化。重点推进LNG船舶燃料和LNG汽车燃料是LNG下游市场开发的两个主要方向,也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战略规划目标;鉴于当前LNG...

篇二: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 卷

  第1 期

  2018 年1 月 17能 源 形 势 分 析 报 告 Energy Situation Analysis Report2017 年我国天然气发展形势与政策分析及 2018 年展望杨  光,刘小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摘要:2017 年,我国天然气消费超预期增长,产量明显回升,进口高速增长,冬季天然气供应短缺问题凸显。油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天然气价格改革加快推进,管输价格监管制度框架构建完成,天然气交易中心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展望 2018 年,在经济中高速增长和环保政策的双重刺激下,天然气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建议加快积极应对天然气供应保障问题,加快矿权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改革步伐。关键词:天然气;2017 年;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18)01-0015-04Doi: 10.3969/j.issn.1003-2355.2018.01.003Abstract: In 2017, natural gas consumption grew more than expected, production obviously rebounded, import volume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 shortage of natural gas supply in winter was highlighted. The overall plan for the oil and gas system reform has been introduced, the natural gas price reform has been accelerated, the gas price regulatory framework has been completed, and the natural gas trading center has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Looking forward to 2018, with the dual stimulus of high economy growth rat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natural gas demand is expected to grow rapidl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as supply security should be actively dealt with, and the mining rights and infrastructure reform should be accelerated.Key words: Natural Gas; 2017; Institutional Reform收稿日期:

 2018-01-0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E0102400);作者简介:杨光,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分析、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研究。??m 3 /d?109876543210?%?302520151050-5-10?????????????? ????1?3?5?7?9?11?1?3?5?7?9?11?1?3?5?7?9?11?2015? 2016? 2017?图 1 2015—2017 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数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在 20% 以上,个别月份甚至超过 30%。进入冬季,居民“煤改气 ”推动天然气消费大幅增长,日1  全年形势分析1.1  天然气消费超预期增长,冬季用气负荷大幅提升受宏观经济持续改善和能源结构优化影响,天然气消费大幅增长,工业燃料、发电、化工、采暖等各行业用气需求均明显增长。2017 年 1~11月, 天 然 气 消 费 量 达 到 2097 亿 m 3 , 同 比 增 长18.9%,增量达 332 亿 m 3 ,远超预期水平,是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增幅最高的一年。分季节来看,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特点。通常 4~10 月是天然气传统消费淡季,2015年和 2016 年受经济增速趋缓、工业用户用气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影响,常常出现淡季消费的负增长。但 2017 年 4~10 月,各月天然气消费同比增长均网络出版时间:2018-02-07 09:52:34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587.TK.20180206.1522.006.html

 ENERGY OF CHINA 18 ·天 然 气 Nature Gas均用气量持续攀升,11 月份天然气日均消费量达到 7.7 亿 m 3 /d,同比增长 20.2%。??m 3 ?35030025020015010050029184758691071321088218526115620816463126332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1~11?图 2 2001—2017 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幅数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1.2  产量明显回升,非常规天然气取得突破受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影响,前两年限产的气田全面复产,天然气生产较快增长。2017 年1~11 月,我国天然气产量 1338 亿 m 3 ,同比增长10.6%。逐月来看,各月天然气产量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改变了 2015 年和 2016 年天然气产量零增长的趋势。页岩气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截至 2017 年 11月底,中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供气超过 100 亿m 3 ,中石油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累计产气量突破 40 亿 m 3 ,云南昭通页岩气示范区建成页岩气平台 16 个、页岩气井 49 口、完井 35 口,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已加速迈进规模化发展阶段。此外,各地招标区块也取得不同程度进展,湖北省累计投入页岩气勘查开发资金 14.33 亿元,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 57231m,实施各类调查井、探井 59口;湖南省查明页岩气资源量 9.2 万亿 m 3 ;甘肃省预测页岩气资源潜力 8.61~13.42 万亿 m 3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蓝鲸一号 ”钻井平台已投入生产,20 项关键技术创新突破,??m 3 /d?6543210?%?302520151050-5-10????????????????1?4?7?10?1?4?7?10?1?4?7?10?2015? 2016? 2017?图 3 2015—2017 年我国天然气生产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并在全球首次实现泥质粉砂型可燃冰的安全可控试采。2017 年 5 月,我国首次在南海成功试采了天然气水合物,连续试气点火 60 天,累计产气30.9 万 m 3 ,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1.3  进口量持续增长,进口价格水平同比小幅增加2017 年 1~11 月,天然气进口 817 亿 m 3 ,同比增长 29.1%,增速同比提高 11 个百分点。其中,管道天然气占进口总量的 45%,液化天然气占 55%。据统计,我国 2017 年 LNG 进口量已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 LNG 进口国。随着进口规模的增大,1~11 月,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 37.9%,比 2016 年同期增加 3.6 个百分点。受油价回升、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2017 年1~11 月进口天然气平均价格为 7.0 美元 /Mbtu,同比增长 10.6%。其中,液化天然气进口平均价格较管道气高出 37%,不同进口来源地的气价差异较大,见图 5。分月来看,天然气进口价格呈现“总体走高,季节性差异明显 ”的特点。一方面,受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影响,1~11 月进口气价总体不断走高;另一方面,冬季取暖期价格水平明显高于夏季价格。???/Mbtu?9.08.58.07.57.06.56.05.55.07.7 7.77.65.65.85.85.85.85.95.55.76.0 6.06.37.88.07.88.17.98.2 8.18.41?2?3?4?5?6?7?8?9?10?11?????? ?????图 4 2017 年 1~11 月我国天然气分月进口价格数据来源:海关信息网。?????btu?1098765432105.569.735.234.145.857.399.367.338.088.968.738.14 8.00土库曼斯坦缅甸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管道天然气平均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美国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平均图 5 2017 年 1~11 月我国天然气分国别进口价格数据来源:海关信息网。

 第40 卷

  第1 期

  2018 年1 月 19能 源 形 势 分 析 报 告 Energy Situation Analysis Report1.4  冬季天然气供应短缺问题凸显2017 年冬季,我国天然气供应紧张问题凸显,华北地区的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天然气供应告急,南方地区的湖南、贵阳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天然气缺口。部分地区出现民用炊事及供暖、学校、医院等用气供应不足现象,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也给停止供气的工业企业等造成影响,社会反应较强烈。受此影响,LNG 现货交易价格由 9 月初的 3120 元 /t 快速上涨至 12 月 1 日的 9400 元 /t。冬季天然气供应紧张的直接原因,一是天然气需求全方位大幅增长,2017 年 1~10 月,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和天然气化工用气分别增长 10.1%、22.7%、27.5% 和 18.2%。据清华大学姚强测算,居民“煤改气 ”带来的日均需求增量为4200 万 m 3 ,约占新增需求的 1/3。二是天然气供应量意外下降,中亚气短供 4000~5000 万 m 3 /d, 占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的一半以上,中石化天津LNG 接收站也未能按期投产。三是天然气“压非保民 ” 1 措施落实不到位,民用气与非民用气价格双轨制,导致一些城市燃气公司趋利,将低价购得的民用气销售给出价更高的非民用领域使用。四是多年来储气设施建设欠账多,调峰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共建成地下储气库(群 )13 座,工作气量 64 亿 m 3 ,仅占天然气消费量的 3%,不足《天然气“十二五 ”规划 》目标的 1/3。2   改革进展和政策分析2017 年 5 月,国家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明确了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各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其中价格领域改革成绩显著。2.1  天然气管输价格监管制度框架构建完成2016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 )》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建立起中游管道运输价格监管规则,并于 2017 年核定了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管输价格,进而下调非居民天然气基准门站价 0.1 元 /m 3 。2017 年 6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配气价格监管的指导意见 》(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各地加强城镇燃气配气价格监管,由此构建起天然气输配全环节的价格监管体系。一是建立了配气价格的成本和收益约束机制,对直接影响配气价格的核心指标参1  压非保民即压减非居民用户用气规模,以保障居民用气。数做出限制性规定;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对燃气企业通过自身努力使实际成本低于标杆成本的部分,由燃气企业与用户共享;三是推进企业信息公开,要求燃气企业主动公开价格、成本等相关信息。《指导意见 》出台后,天然气产业链在长输管道、省级管网、城市配气网等各个垄断环节均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价格监管制度框架,为天然气管网改革奠定了基础。2.2  各地积极推进天然气管输价格改革在国家对于天然气价格管理和监管的有关规定发布后,部分省份出台了各自天然气价格管理办法。2017 年 2 月,湖北先后发布《湖北省天然气价格管理办法(试行 )》和《湖北省天然气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征求意见稿 )》,明确了管道天然气的输气、配气的管理办法和成本构成,这是首个地方省份公布的天然气管理办法。9 月,广东发出了向社会公开征求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和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意见的通告。福建发布《福建省天然气价格管理办法 》,并于 10 月 1 日起执行。12 月,陕西发布《陕西省天然气管道运输和配气价格管理办法(试行 )》。以上四省的天然气价格管理办法均明确了输气价格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 ”的原则制定,但在管道负荷率与投资收益率上有所差别。如福建和湖北均规定,燃气企业取得 8% 准许收益的负荷下限是 75%,而广东规定的负荷下限是 50%,陕西则是 60%,这打破了 75% 的国家参考线,降低了负荷率要求,但也削弱了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向第三方开放其管道的动力。2.3  天然气交易中心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继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成立后,各地积极谋划建立天然气交易中心。2017 年 1 月,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成为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平台。宁夏中卫、新疆克拉玛依、河北曹妃甸均谋划利用自身基础设施资源优势,建设区域性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中心竞价交易成为天然气保供的新模式。2017 年 8 月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通知,允许在交易中心公开交易的天然气价格不受管制,完全由市场形成。9 月以来,我国天然气线上竞价交易日趋活跃。线上竞价交易成为我国天然气保供度冬的新模式,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超前于供给侧改革进程。

 ENERGY OF CHINA 20 ·天 然 气 Nature Gas提下有序推进“煤改气 ”,供气能力不足时有序压减非居民用气需求。此外,着力建立协同保障的长效机制,避免供气短缺问题重现,加快完善天然气应急响应机制、基础设施投资与回报机制、天然气供需预测机制、能源与环保政策协调机制。3.3  协调推进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近几年,天然气价格改革加快推进,放开了化肥用气价格和储气价格,构建了价格监管框架体系,并通过交易中心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交易价格,走在了天然气行业体制机制改革的前列。但是,上游矿权改革和中游管网改革相对滞后。各环节改革进度的不一致,导致天然气行业问题突显。如供应短缺时,价格改革相对超前和基础设施准入改革相对滞后导致 LNG 现货价格高企。为此,建议一是加快推进矿权改革和管网改革,促进更多天然气供应主体进入市场,有效落实基础设施第三方准入,保障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尽快实现居民气价与非居民气价并轨,避免部分城市燃气企业将低价购得的民用气销售给更高价格的非民用领域使用,从中牟利,导致保障民生的天然气供给短缺;三是健全储气调峰设施建设运营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储气价格机制,引导各方投资建设储气设施。参考文献:[1]  杨光,田磊,刘小丽,等 . 近期我国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Z].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2017.[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 2017 年 1-10 月天然气运行简况 [EB/OL]. http://www.ndrc.gov.cn/fzgggz/jjyx/mtzhgl/201711/t20171128_868177.html.[3]  海关信息网 . 2017 年 11 月进口主要商品量值表 [EB/OL]. http://www.haiguan.info/CustomData/MonthReport.aspx?guid=947 &currency=rmb.在目前供不应求的大趋势下,市场化交易促使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为应对天然气价格异常波动,各地纷纷召开告诫会,要求相关企业加强价格自律,天然气价格基本得到有效控制。3   2018 年展望及政策建议3.1  天然气供需仍将较快增长,改革政策或将密集出台伴随全球经济明显复苏,我国经济也将持...

篇三: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收稿日期 :2004 - 09 - 08 ;改回日期 :2004 - 11 - 01   作者简介 :张波 (1978 - ) ,男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为构造地质学 、石油天然气经济学 。

 电话 : 010 - 62754931 ;13693649107。文章编号 : 1006 - 6535(2004) 06 - 0005 - 04我国南海石油天然气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对策张   波1,陈   晨2(1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系 ,北京   100871 ;21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 ,北京   100871)摘要 :南海海域中我国可管辖的面积近 200 ×104km2,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 ,尤其天然气水合物是我国未来开发潜力巨大的替代能源 ,南海油气资源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持和保障因素。

 对我国南海海域油气资源特点以及勘探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探索性的提出开发利用南海油气资源的对策 :从强化 “寸海寸金”的海洋国土意识出发 ,统一规划 、相对集中 ,按照由远及近的原则实施重点区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 ;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强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促进开发利用与保护协调发展 ;全面提升南海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 ;大力发展海洋油气产业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关键词 :南海 ;石油天然气 ;勘探开发 ;海洋产业 ;对策中图分类号 :TE132    文献标识码 :A前   言按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的主张 ,我国可管辖的南海海域面积达 200 ×104km2,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持因素。

 分析研究我国南海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探讨其勘探开发方略 ,对于加速南海资源合理、有序开发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   我国南海油气资源的主要特点111   海域面积大 ,可开发利用空间广阔南海是太平洋主要的边缘海之一 ,除具有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气候资源和生物等特色资源外 ,还具有丰富的海底油气资源、海洋能源、港址资源、滨海砂矿和旅游资源等 ,是我国沿边四海中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地区 ,尤其是油气、热能、滨海生物资源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本文就其油气资源特征和前景进行讨论。国际上所称的 “南中国海”就是我国的南海 ,南北长 1 800 km , 东 西 长 900 km , 面 积 约 350 ×104km2,是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 3 海面积之和的218 倍 ;南海平均水深约 1 212 m;海底地貌呈环状分布 ,海底中央为海盆 ,水深达 4 000 m ,海盆外围是台阶状或陡峭的大陆坡 ,大陆坡外围向中国大陆方向是大陆架 ;南海海域岛屿众多 ,约 1800 个岛屿面积大于 500 m2,大陆岸线 5 792 km ,其海域面积、可开发利用的空间均居四海之首[1 ](表 1) 。表 1   中国主要海域状况及其石油资源比较Tab. 1   China Sea areas and oil resources海区海域总面积/ 104km271703877大陆岸线/ km250043625746石油资源量/ 108t40136196414主要盆地渤海石油资源量/ 108t4013渤海黄海东海东海珠江口53186810南海350579213414莺歌海4917北部湾1617小计470184002461022815112   油气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南海位于欧亚、太平洋和印度洋 3 大板块的交汇处 ,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

 3 大板块的相互作用 ,使该区地壳受到多方面的构造应力作用 ,形成了独特的地球物理场和边界构造特征[2]。

 新生代期间 ,在太平洋板块和印度 — 澳大利亚板块的俯冲作第 11 卷第 6 期2004 年 12 月              特 种 油 气 藏Speci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Vol111 No16Dec1 2004

 用下 ,东南亚大陆边缘地壳发生减薄、裂解、漂移、聚敛和碰撞等组合过程。

 南海正是在这种板块活动背景和演化过程中形成离散、聚敛、转换和俯冲 4 种不同类型的大陆边缘 ,并伴随 4 种大陆边缘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

 南海陆缘区为石油、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充足的烃源岩以及适宜的温压场环境的同时 ,还为油气藏形成提供了 有利的构造条件[3]。

 南海海底近似长轴为北东 - 南西向的菱形海盆 ,海底地势自边缘向中心呈阶梯状下降 ,平均水深 1 212 m ,最大水深 5 377 m[4]。

 北部陆缘为张裂大陆边缘 ,分布有珠江口 、琼东南、莺歌海与北部湾等含油气盆地 ,常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南海北部大陆坡北东向展布 ,在大陆坡上的地貌类型有海台 、链状海山 、海底谷和海底扇 ,东沙群岛就位于较缓的北部陆坡上 ,常规油气藏非常发育。目前对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认识:南海是世界上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

 据初步估计 ,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介于 20 ×108~150 ×108t 之间 ,约占全国总资源量(海陆)的 1/ 3 ,被称为 “第二个波斯湾”,是国家级重要战略资源。

 尤其是南海陆坡和陆隆区域面积达 93 ×104km2。

 近些年来 ,我国学者对南海海域的大量研究表明 :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蕴藏总量达 64315 ×108~77212 ×108t 油当量 ,大约相当于我国陆上和近海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的二分之一[5 ,6];该海域是天然气水合物最有利的找矿远景区。113   油气资源开发程度低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潜力巨大   南海相对于我国其他海区而言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较低、相关研究较为薄弱[7]。

 1979 年 2 月我国政府与数十家国外石油公司签署了在我国南海和黄南海进行地球物理勘探的意向书和意向性备忘录 ,自此 ,才拉开我国海洋大规模石油勘探的序幕。据全国海洋开发规划课题组的测算 ,5 种可比海洋资源的开发系数 ,广东为 0130 ,海南为 0120 ,广西为 0116 ,福建为 0114 ,在 11 个沿海省份中位次居后。

 如国家战略物资的石油 ,1997 年南海东部、西部石油公司总产量只有 1 400 ×104t[1 ]。然而 ,近些年来在我国南海海域 ,对一种重要的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基础研究、地质调查、勘探开发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识别技术、开采技术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 ,对这种人类 21 世纪重要的接替能源的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刚刚起步 ,大规模商业性的开采尚不成熟。在西太平洋海域 ,迄今为止已发现 10 余处天然气水合物产地 ,如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南海海槽等。

 中国近海 ,包括南海、东海和台湾东部海域 ,位于西太平洋中部 ,其地质背景、气体来源、温度和压力条件均有利于形成天然气水合物[5 ,6 ,8]。

 最近 ,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学科的资料显示 ,在中国南海有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 ,例如 ,在南海发现有拟海底反射层(BSR)和阻抗空白带 ;卫星热红外扫描发现中国近海存在海面高温异常 ,这可能与天然气水合物或天然气苗有关。

 此外 ,ODP184 航次1146 站位中发现指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沉积物甲烷含量异常和孔隙水氯度低异常 ,还发现南海浅层沉积物的烃类气体含量异常和放射性异常 。

 总之 ,南海北部陆坡区、南海南部陆坡区、东海的冲绳海槽及其两翼斜坡、南海西部陆坡区和台湾东部海域均为我国南海海域最有利的天然气水合物找矿远景区[9]。

 一些研究者通过对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气田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计算模拟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进行分析认为 :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和珠江口盆地具有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条件[8 ,9]。2   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环南海北部的广东、广西、海南是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 ,海洋经济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 ,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速度。

 不但传统的海洋渔业、盐业、运输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新兴的海洋油气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1 ]。

 2000 年三省区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 1114157 ×108元 ,110145 ×108元和 70123×108元 ,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 20 %。

 其中 ,广东省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从 1993 年起连续年增长 20 %以上 ,2000 年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全国海洋总产值的 26 %;海洋产业增加值 720 ×108元 ,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 716 % ,居全国第 1 位 ,其中 ,海洋石油天然气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0]。我国南海资源开发尤其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相对于我国南海区所拥有的资源特点和面临的形势而言 ,我国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仍存在许多问题。6             特 种 油 气 藏                     第 11 卷

 211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总体水平不高、生产水平相对低下   目前南海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不高 ,特别是世界领先的、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还少 ,与其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① 海洋资源开发前期基础工作不足 ,过去的海洋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存在着区域不连续、精度低、内容和项目 少等问题 ,使得该海域海洋油气资源本底不清 ,并缺乏对其资源与环境的综合评价 ,已不能满足区内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油气资源的需要 ; ② 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技术装备水平不高 ,如我国海洋油气勘探普遍缺乏深海石油勘探工作平台 、深海浮式生产装置技术、深海油气田的水下生产系统技术等 ; ③ 新兴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国际上着重开发的海洋卫星遥感技术、深潜技术、深海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空间利用技术、海洋化工等正逐步投入使用 ,而国内这些技术极为缺乏。总之 ,我国对南海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规模小 、技术水平低、分散粗放和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 ,许多勘探区域油气资源的开发还只停在简单开采和粗加工的水平上 ,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率和生产水平相对较低。212   基础设施薄弱 、海洋自然灾害频繁 ,损失严重   南海是我国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不但种类多 ,而且灾害影响范围大 ,损失严重。

 如台风、风暴潮 、海浪、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 ,人为因素诱发的海岸侵蚀等。

 尤其是远离大陆的南沙诸岛屿 ,基础设施薄弱 ,抵御自 然灾害的能力差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 我国对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主权的维护。213   国土资源流失严重 ,权益形势严峻我国虽然已经依据 《联合国海洋公约》有关大陆架定义和大陆架划界的规定 ,确定了我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范围 、原则和权利 ,但与海岸相邻或相向的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利主张方面仍存有重叠 ,势必造成我国在实施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时面临海域划界主张的冲突和岛礁主权归属的争议[11 ,12]。我国南海海洋权益受到侵犯 ,许多岛礁被他国侵占 ,油气和其他矿产资源被掠夺 ,海域划界矛盾突出 。

 我国与南海周边相邻或相向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存在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矛盾和争议。

 在资源开发方面 ,这些国家积极对外招标 ,与外国大搞共同开发 ,肆意加速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11 ]。

 目前已经有 60 多个国家的石油公司插手南海资源事务 ,每年从我国南海海域非法开采石油多达 5 000 多万吨 ,有些是在我国海上版图的续断线以内 。

 据有关专家估计 ,按照已知储量和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 ,南沙海域的石油还能开采17 a ,天然气还能开采 40 a ,在军事利用方面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在侵占我国的南沙岛礁上建立永久性设施 ,除军事利用外 ,还进行海洋旅游开发 ;在海洋权益方面 ,周边国家不惜投入巨大的财力 、物力和人力 ,巩固侵占、抢占我岛礁 ,南沙群岛 230 个岛、礁、滩、沙洲等 ,目前我国大陆控制的岛礁 11 个 ,台湾控制 1 个 ,周边国家抢占 50 多个 ,1998 年越南又新占我 2 个岛礁 ,企图造成实际管辖的事实 ,为今后与我国海上划界制造籍口[12]。3   南海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对策311   从战略高度认识南海海域国土资源的重要性 ,强化 “寸海寸金”的海洋国土意识   千百年来 ,中华民族有着眷恋黄土地的深情 ,寸土丧失有砍躯之疼。

 但在谈到我国国土时 ,一些人只知道我国有 960 ×104km2的 “黄色国土” ,而不知道还有 200 多万平方公里的 “蓝色国土” ,重陆轻海根深蒂固 ,海洋意识十分匮乏 ,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对海洋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因此 ,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国土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国民对海洋国土的忧患意识 ,树立 “寸海寸金”的海洋国土观 ,加大海洋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 ,促进海洋经济腾飞 。312   统一规划、相对集中 ,按照由远及近的原则实施重点区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   南海地域辽阔 ,在资金、技术有限的情况下 ,资源开发不能全面铺开 ,必须实行 “相对集中 、重点开发”的战略。

 针对目 前的国际形势 ,南海海域油气和其他资源的勘探开发重点应由海岸带和近海转向外海和深海 ,包括中部海域和南部海域 ,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研究与开发 ,逐步实现对南海海域的有效管理。313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强油气资源开7第 6 期              张   波等 :我国南海石油天然气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对策

 发利用的水平和效益   传统的价值观认为 “产品高价 ,原料低价 ,资源无价”。

 自然资源被...

篇四: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燃气行业管理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城市燃气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燃气行业“保民生、保安全、促和谐、促发展”的总体要求,住建局作为城镇燃气管理的主要部门,如何根据自己的职责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并形成长效机制,如何协调其他职能部门开展燃气专项整治工作,控制燃气事故发生特别是重特大燃气事故的发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x 月 x 日,我带领燃气管理处工作人员会同市管局相关人员到常州武进区进行了交流调研。针对城镇燃气如何加强管理、餐饮行业“瓶改管”工作、老旧液化气储配站的技改升级、与相关职能部门如何协调配合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经验交流。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常州市武进区的先进做法 常州市武进区曾经也因城镇燃气的管理绞尽脑汁,但是仍然不能控制事故的发生,专项整治效果也不明显,未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对此,常州市政府对城镇燃气管理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联合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不单打独斗,形成合力,针对非法储存、充装过期瓶、倒灌等违法行为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了一批违法人员,其中公安机关大力配合、全面介入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仅 2017年一年就没收钢瓶 2000 余只,拘留 89 人;同时对液化气储配站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多管齐下违法行为得到明显遏制。积极推进管网建设,提高管网供气覆盖面压缩瓶装气市场,对于全区液化气储配站与总体规划不匹配、技改条件不符合的一律关停。积极推进“瓶改气”工作,在一条街道上搞试点,然后集中推开。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武进区燃气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武进区不搞运动式整治,采取回头看、临机检查等一系列方式,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目前我市燃气管理存在问题 一是 一线监督任务繁重、管理人员不足。目前全市有 x 家液化气储配站、x 家管道燃气企业、x 家汽车加气站(现 1 家汽车加气站正在施工中),另有天然气用户 x 万户、液化石油气用户大量存在,而燃气主管部门只有 x 人,管理人员少、监管任务重,与

 面广量大的燃气市场管理任务不相适应。

 二是 城镇生活燃气重大安全风险隐患防控整改仍需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作为城市地下管网和燃气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组长单位,我局牵头开展了企业自建燃气设施专项整治工作、液化石油气“黑气点”专项治理、“瓶改管”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工作,但按照职能分工,在打击和查处充装过期瓶、报废瓶、无码瓶等方面,我局只能是配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燃气气瓶专项治理;配合商务部门对餐饮场所开展“瓶改管”推进工作,相关工作还需两个牵头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尤其是企业自建燃气设施整治工作虽由我局牵头,但由于自建燃气设施的经营企业不属于我局管辖,且相关燃气管理条例对企业自建燃气设施管理未有明确表述,工作难度大。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一些燃气经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日常管理不到位,部分燃气经营企业缺乏有效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现场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有效举措和成效 1. 加大天然气管网建设,提高管网覆盖率,压缩瓶装气市场。目前港华公司现有天然气门站及高中压调压站 5 座,计量站 4 座,地下管线总长度约 x 公里,管网覆盖城区、开发区、xx 高新区外已延伸到了 xx 镇、xx 镇,xxxx 工业园、x 工业园、xx 工业园。

 xx 市已成为同时具备“西气”、“川气”和“金坛储气库”的多路气源城市,目前具备满足年供气量 2 亿立方目标的供气能力,供气保障和安全稳定性大大增强。同时我们要求港华公司加大入户检查工作,每年不低于一次,加大管线巡查与安全用气常识的宣传工作,安全用气得到有效保证。

 2. 加大对液化气储配站的监管。要求全市 x 家液化气储配站坚决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供气用户的检查及宣传,严格自律不充装过期报废瓶,加强场站内部管理。积极协调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整治工作,形成联动机制。积极推进老旧液化气站的技改工作,目前全市的液化气站已技改结束 x 家。积极配合商务部门推进“瓶改管”工作,提高餐饮企业经营安全性。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积极会同其他职能部门不间断地开展燃气整治工作,认真履职,实现燃气行业“保民生、保安全、促和谐、促发展”的总体要求。

篇五: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ddot;165· 2019 年

  第

 16 期张 茹·浅析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随着我国对环保重视的加强,天然气进口受到助推而迅速发展。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经突破 45%,未来仍呈现出上升趋势,如何保证我国全国各地的天然气供应成为一个问题。直到 2018 年,我国仍然存在天然气供应不足的状况,季节性差异十分明显,呈现出明显的“淡季”与“旺季”之分。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有利于满足我国各地区的天然气供应,也会给我国带来一些问题。1 天然气简介分析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跳伞存在的一切气体,其主要成为为烃类和非烃类气体。天然气主要用途是作为燃料使用,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氮和丁烷等成分组成,又被称为“沼气”。天然气可通过合成和压缩进行运输。天然气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燃料,天然气泄露后会迅速向空气中扩散,不会聚集在一起,无爆炸危险。同时天然气的广泛使用,可减少煤炭、石油的使用,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天然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绿色环保 :天然气相对于煤炭、石油更加环保绿色,不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且天然气可以由废物利用而得来,减少的垃圾随意排放对环境的污染。(2)经济实惠 :成本较低,花费较小。(3)安全可靠 :安全性高,危险系数小,意外事故发生率极低。(4)改善生活 :天然气绿色环保,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且天然气价格相对较低,用户接受程度高。2 我国对外依存度突破 45% 的原因分析近几年,我国建设了多条天然气进口通道,完善了“东西南北”全方面进口体系。2.1 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随着社会经济和环保需求的发展,我国天然气体进口量日益攀升。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东南亚国家进行了全方面的密切合作。2018年,我国天然气管道气进口同比增长 20.6%,主要进口国家为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随着我国对外合作的不断深入,为我国天然气进口提供了便利的政策条件。2.2 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中俄两国加强天然气贸易交流对于两国都有好处的,是一项互利双赢的贸易合作。对于俄罗斯来讲,向中国供给天然气有利与促进俄经济发展 ;对于中国来讲,与俄合作对解决我国天然气供应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4 年 5 月 21 日,中俄两国政府签订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订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这一合同商定,俄罗斯从 2018 年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累计输送 30 年,输送的天然气逐年增长。中俄合作开通了俄罗斯东线和俄罗斯西线两条线路,自2018 年开始投入使用。2.3 中缅甸天然气贸易合作我国与缅甸天然气也十分密切,中缅两国的天然气管道建设于我国西南边境。中缅合作管道的输送的天然气来源是东南亚沿海地区的天然气,当地天然气产量丰富。该管道设计输送能力 120 亿方 / 年,已于 2013 年投产运营。近两年的实际输送量维持在45亿方/年左右。作者简介 :张茹(1992-),女,本科学历,毕业于西北大学,研究方向 :钻井。收稿日期 :2019-04-09浅析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张 茹(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固井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8)摘要 :《2018 年我国内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不断上升,进口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至 2018 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 45%,较 2017 年有较大增长。本文就我国天然气在对依存度突破 45% 这一信息进行分析,以供学者和相关企业参考。关键词 :天然气 ;对外依存度 ;国际合作 ;环保中图分类号 :F426.22 ;F125

 文献标识码 :A8下定稿-121篇-8.14.indd

  165 2019/8/23

  12:37:15万方数据

 综述专论·166·第

 16 期

  2019 年2.4 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前景(1)天然气需求继续保持高增长速度。我国近年来的天然气消费需求呈现持续上升状态,未来也将高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不断推行环保正常,大力倡导天然气的使用,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改善空气质量 ;其次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扩展,我国城市化范围越来越广,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上升 ;天然气相较于其他能源具有价格优势,更受消费者欢迎。(2)储量和产量增长潜力较大。我国对外进口天然气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我国的天然气开采量相对较少,储量较大,产量增长潜力大。在未来几年,我国的天然气产量会持续上升。(3)天然气进口能力快速增长,需求保障程度提高。随着我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缅甸和俄罗斯等国家天然气合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天然气进口能力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为我国天然气的供应提供了保障。(4)天然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天然气供应设施设备越来越完善,能够应对长期的天然气供应,寿命较长,降低了维修成本。天然气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安全系数也越来越高,减少了意外事故的发生。3 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1 立足国内资源保障市场供应(1)我国天然气储量和产量都具有巨大的潜力。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但由于开采技术有限,限制了我国天然气的开采。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本国天然气的探测和开采,提升我国天然气产量。(2)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上升,巨大的进口也无法满足我国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虽然我国与多个国家进行了密切的合作,但由于每个国家的环境特殊性(如国家之间的竞争问题和战争问题),我国的进口天然气仍然无法我满足我国的消费需求,影响了我过居民的日常生活。(3)气价较高,用户难以接受。由于进口天然气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等费用的支出,进口天然气价格比国内自产天然气价格高出许多,很多用户难以接受。虽然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但我国人均收入并不高,尤其是贫困地区,很多用户难以承受较高的气价,仍然选择使用煤炭。(4)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依靠进口天然气来满足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需求,很难在合作中取得话语权,很难得到较好的优惠条件。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越来越大,对于其他国家的天然气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会在一定程度上牵制我国的外交活动。3.2 加强天然气储存设施建设,保证供气安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地下储气库有效工作气达到20%左右,而我国只有 2% 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正因为如此,我国天然气供应时常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淡季与旺季十分明显,许多居民在冬季都用不上天然气。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强我国天然气储气库的建设,设立相关部门严格把控储气量 ;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打造更加先进的储气库设备 ;在各城市设置储气库,以保证各城市之间天然气供应充足。(1)理顺天然气价格水平,建立价格调整机制。价格是限制我国天然气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阻碍我国天然气进口的一大问题。我国正常要重视对价格的管理和控制,构建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让每个家庭都能用得起。其次,稳固与供应国家贸易关系,实现多个国家共同合作,共同发展,以免其他因素造成贸易中断,对我国造成影响。(2)贸易方式多样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天然气交易都十分广泛。我国要时刻关注全球的天然气发展状况,更好的应对。实现贸易方式多样化,为我国进口天然气提供保障。(3)灵活的 LNG 采购方式。目前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天然气供大于求现状,我国要抓住机会,降低进口天然气价格,满足我国天然气消费需求。3.3 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1)积极与邻国进行合作,将地理位置优势转换为合作优势,争取在合作中取得话语权,获得更多的优势条件。(2)与天然气丰富的国家进行合作,着重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加强我国天然气开采技术和能力,保证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提升我国天然气产量。3.4 打造先进的天然气交易市场我国对于天然气的消费需求十分庞大,进口量难以满足我国的消费需求。但天然气进口量与发放量大多由政府来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我国可在不影响市场规律和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允许天然气的增量与减少,将多余的气量储存起来到需要时在进行售卖,减弱天然气供应的季节性,实现全年供应。4

 结语我国人口众多,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巨大,而我国的天然气产量有限,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在供应与需求失衡的背景下,天然气进口成为补充我国需求缺口的重要方法。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成为持续上升趋势,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迅速的发展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我国应时刻关注天然气进口动态和全球天然气交易动态,进一步完善我国天然气进口制度,提升我国天然气供应稳定性。参考文献 :[1] 于菲 . 贸易摩擦背景下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风险及对策 [J]. 对外经贸实务, 2018,357(10):43~46.8下定稿-121篇-8.14.indd

  166 2019/8/23

  12:37:15万方数据

篇六: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燃气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

  摘要 本文论述了国有燃气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结合国有企业改制的大背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1

 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中使用燃气的居民用户在逐年大幅提高燃气企业的规模同时在逐步增大优化城市燃气结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新时期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燃气行业的垄断性地位逐步被打破燃气企业同样面临市场竞争。原有国有燃气企业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企业多为财政补贴的亏损型企业。虽然有些燃气企业在改革的大潮中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及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没有改制或改制不彻底的国有燃气企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已严重阻碍了国有燃气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现对目前国有燃气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因及解决对策提出浅显的看法。

  2

 国有燃气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1 )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城市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有所转变 但由于传统的资产所有者职能和现在的社会管理者角色定位不清以及部门行政管理惯性的影响城市政府在管理城市建设行业方面还存在着透明度不高 行政干预过多以及人事组织干预等等的现象利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远远不足。

  ( 2 )

 政策性亏损掩盖经营性亏损掩盖管理薄弱和经营不善组织管理效率低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

 原有燃气公司在改制前一般为自收自支或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 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公用事业的“福利性”实行燃气销售廉价政策燃气企业连年亏损现象比较普遍企业领导者都愿意将亏损归咎于政策性亏损。传统的燃气企业自然垄断地位及事业单位的编制造成很多人想进入企业个别领导者利用手中的职权随意进人造成了企业人员超编人浮于事在管理中个别领导者的短期行为不注重企业节能降耗、挖掘降低成本措施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应有的激励机制干多干少都一样造成企业经营效益低下。而这些并不影响企业领导的提升而企业的领导者都把责任向政策性亏损上推卸来掩盖管理上的问题。

  ( 3 )

 产业化和社会化的运行机制没有完全形成 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价值背离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转能力非常脆弱。

  目前大中城市都在大力推广天然气的使用促进燃气事业的发展确保燃气供应的安全与稳定发展思路是对的。但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的能源其价格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 采购价格也不断上涨。

 随着社会发展 居民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公用事业单位又承担着一定的服务功能服务成本不断增加而城市供应价格问题是社会敏感性问题。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理论的影响 过于强调城市建设行业的产品福利性和公益性以及出于对政治、社会承受力的考虑城市建设行业的产品、服务的价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很大难度调整起来不仅涉及各行各业利益的再调整也关系到居民承受能力和社会的稳定。由此造成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企业在价格上缺乏主动权造成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转能力非常脆弱。

  ( 4 )

 有些燃气集团虽然进行了企业化改制 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尚未全面展

 开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观念淡薄经营者认识不到位出资人监管职能“缺位”。

  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被列入“社会公共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市场体系不完备没有建立起有序竞争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虽然有些燃气企业进行了企业化改制但由于涉及到民生很多改制的企业仍是国有持大股出资人、经营者与企业管理人员在观念和体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 5 )

 燃气行业债务负担沉重效益低下

  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许多历史原因。一是燃气行业作为投资大回收期长的公用行业多数为政策性亏损企业债务负担沉重资产流动性差融资渠道少一般为银行贷款缺乏雄厚的资金和资产运作能力与经验对企业的再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二是国有燃气企业经营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申请银行贷款手续复杂、 耗时过长 且亏损企业申请贷款困难重重 利率上浮高达 3 0 % - 7 0 % 企业已不堪重负。

 而国有燃气企业负债累累且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是融资结构扭曲所内含的产权残缺和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问题。

  ( 6 )

 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人才流失严重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企业利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的能力。由于燃气企业的历史原因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外部环境都没有使国有燃气企业形成竞争压力造成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国有燃气企业人才的流失有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主要是企业管理观念与用人机制落后管理观念的落后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没有把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 对人才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

 究和探讨二是人才激励和竞争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人才激励不足及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才能 三是对人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不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外部因素为伴随着改革开放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南方沿海开放城市宽松的用人环境大大拓展了人才流动的空间造成了一些国有企业人才严重流失。

  ( 7 )

 有些燃气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作坊式的方式效率低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有些中小城市、 郊区的燃气企业是在原液油气公司的基础上发展的原为简单的购气、 罐装、 送气 缺乏应有的规模。

 随着液化气市场不规范的竞争的现状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例如当上游燃气价格上涨时一些个体、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就停止销售或抬高价格当上游燃气价格下跌时赢取暴利的同时 以降低价格的方式赢得市场而国有燃气企业的价格受到物价等部门的制约同时还兼负着平抑物价的职责上涨时不得不亏损经营下跌时面临着被动地失去市场的危机。这样的经营方式使得国有燃气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 8 )

 各地燃气法规、行业标准不健全对市场的准入、准出等竞争规则有待完善。

  各地的燃气发展历史不一样地方燃气管理条例不够健全致使企业在燃气管理中有盲区。尤其是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建立燃气市场准入机制也是理顺燃气市场竞争秩序的必要条件。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 1 )

 明确政府管理职能 规范政府监督行为。政府对燃气行业的管理要摆脱计划经济时代随意行政干预的做法在促进燃气市场化的进程中按照政企分开

 的原则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府仅仅是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不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不是市场主体政府不能代行企业职能企业也不能代行政府职能。要解决好政“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一是变多头管理为统一归口管理责任要明确管理要到位二是加强燃气法规建设组建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三是要建立燃气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对燃气发展、安全质量、设备状况、稳定供气、用户服务、价格成本等进行客观的考核和社会评价。

  ( 2 )

 客观考核和评价企业的成本和收益 财政承担必要的政策性亏损的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通过改革企业要在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体制创新方面有所发展。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学习和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燃气行业的管理对经营者实行契约管理要通过明晰的合同确定燃气行业经营者责、权、利以此制约经营者 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降低成本 提高经营效益 减少亏损。

  ( 3 )

 在解决燃气的价格问题时应坚持国家宏观控制兼顾国家、企业、居民三方面的利益。政府要公开价格调整程序实行价格听证会制度在既保证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获得合理收益的同时 也要使用户在一段时期内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实惠、享受到燃气企业为市民提供的优质公共服务最终维护用户的长远利益因此必须对燃气和服务制订有吸引力的价格。一是在确定价格补偿方式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燃气的价格并给予企业以政策的支持。鼓励企业发展不同的用户可以采取不同的价格政策。例如确定合理的能源比价鼓励使用天然气制定季节性天然气用气差价鼓励夏季用气制定批发与零售差价鼓励用气大户制定不同类型用户用气差价鼓励燃气采暖、发电、制冷用气等一系列的价格政策。以价格作为促进燃气事业发展的杠杆 最大限度

 地发挥城市管网的作用使天然气利用达到最佳经济状态。二是鉴于燃气的利用带有公益性和行政性。燃气价格不能真正到位以及社会承受能力不足的情况政府要采取相应的鼓励性政策 对具有合理利润水平的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由政府给予适当补偿三是变暗补为明补对低收入群体实行补贴。目前在很多城市都推行了低保用户价格优惠政策。

 对少量特殊用户的补贴 减少了社会矛盾缩小了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程度。

  ( 4 )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深化企业各项制度改革。

  燃气行业的大型企业应当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革 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要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尽可能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可以逐步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大型企业集团要按照母子公司体制改革控股和管理中小城市的燃气企业。将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城市燃气输配管网与燃气销售服务分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 以资产运营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要面向市场 切实转换经营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人上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成为企业遵循的原则。

  ( 5 )

 资产重组。建立以资产运行为核心的管理

  从现国有燃气企业固定资产的投入与管理入手调整现行资产管理方式将资产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多渠道地解决投资与价值补偿问题从而规范城市燃气事业的投资、经营与管理的方式为建产资产运营机制创造条件。一是积极运

 作企业改制准备可以联手其他有实力的集团以现金方式出资合资经营城市燃气采取国有控股适当吸收其他经济成分的股份制经营机制。二是选择有信誉和燃气管理经验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要大胆进行产权结构改造和所有制改革的试点鼓励私营企业和社会化投资利用制度优势增强企业的活力促进社会发展。

 三是给予政策的支持 拓宽融资渠道 减少企业对银行贷款的 “刚性”依赖 从体制上打破燃气企业亏损金融化和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再生机制。

 例如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鼓励企业整体上市直接融资。四是可以考虑实行债权——股权转化 银行将对企业的债权转化为企业的股权以真正建立起患难与共、风险均担、利益共享的新型银企业关系并解决企业债务负担问题。

  ( 6 )

 企业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技术进步步伐积极应用新技术和高科技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服务质量。

  大型企业要尽快建立起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核心技术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增加技术储备。要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把企业机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动力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合理安排企业的组织流程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要重点抓好燃气企业的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明确的责任制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提高燃气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要注重吸引和培养技术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改变国有企业存在对管理及技术人才激励严重不足的情况制定长远的人才发展战略把吸引人才做为头等大事来抓。

  ( 7 )

 中小城市及郊区城镇燃气的发展特别是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分销应在区县政府统一规划指导下实行市场准入采取多元化投资、市场运作的方式

 区域管理、独立经营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实现郊区城镇燃气发展的目标实现燃气的市场化可以通过联营、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途径成为综合实力强、 有能力抗御外来竞争压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也可以采取天然气的发展及管理获取特许经营权在独立的中小城市或独立的区域利用集团资金、气源优势建立压缩天然气站发展管道天然气。

  ( 8 )

 规范燃气市场的竞争秩序应尽快制定出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体系。依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建立市场准入与企业经营的监管机制要尽快建立公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经营许可制度规范市场进入行为既保持适度的竞争又要维护各类和各段时期竞争者的平等权益。

篇七: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 | Research analysis-224- 2019 年 5 月

 中国化工贸易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原油资源以及天然气等资源的全面利用,在这一过程中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性突显出来。然而,不科学的煤化工产业建设与发展,很容易给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更容易引发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对我国煤化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 我国煤化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 煤化工技术有待更新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类文明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途径。针对煤化工产业来讲,其运行以及发展过程中,需要综合应用多样化先进技术,因此技术相对落后成为影响我国煤化工产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煤化工企业运行中,都积极引入了先进的煤气化设备,但是设备在长时间复杂的环境运行下,很容易出现功能和质量问题,然而我国多数企业缺乏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强的先进人才,如果没有及时进行修理,不仅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在没有将工业化验证应用于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烯烃等生产活动中时,会导致不匹配的问题产生于设备与煤化工工艺当中,导致实际生产中不仅生产效率下降,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煤化工产业产量。1.2 产品标准及技术规范缺乏统一性现阶段我国煤化工产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缺乏统一技术规范以及产品标准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很容易导致煤化工生产中,无法使用规范化的生产技术,很容易导致整个生产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生产效率较低,同时煤化工产品的流通以及使用也将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生产以及使用标准来展开新型民用、车用船舶和机车等煤基甲醇、燃料煤制油、煤基二甲醚等的生产[1] 。整个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将严重限制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2 解决我国煤化工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对策2.1 加大煤化工技术研发力度①增加资金投入,积极进行人才培养,努力在煤化工产业发展中创造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积极整合工程设计与技术研究开发,提升煤化工产业生产过程中技术的先进性,为促进煤化工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②积极进行煤基二甲醚、煤基甲醇等新衍生物的研发和拓展,促进煤化工产业链的延长,高效缓解现阶段我国产能过剩的困境;③规划、科学设计我国煤化工产品生产装置,从科学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促进煤气化装置、单套煤液化装置规模的扩大,确保整个煤化工产业发展中能耗量有所降低,例如,在充分应用新型煤化工煤炭间接液化制油技术的背景下,对于全面提高我国煤化工产品竞争力奠定基础[2] 。2.2 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首先,对现代煤化工产业准入条件进行严格制定,从加大环境和生态保护力度的角度出发,对现代煤化工产业进行严格要求[3] 。值得注意的是,不可再生资源是煤化工产业发展中使用的原料煤炭主要特点,可以实现最大化利用资源的目标。因此,我国有关机构运行中,应积极有针对性设置准入条件,如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等,明确规定产品生产中会产生的污染物、能耗以及水耗等排放标准,为有效降低煤化工产业生产成本奠定基础,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综合应用税收、财政等政策,实现装备使用技术、装备制造技术、产品应用技术以及工程化技术的创新,在积极对自主创新的专项财政资金进行创设的背景下,实现对煤化工项目使用以及建设生产的有效规范。在科学的税收政策背景下,有助于引导企业运行中对石油代替品进行充分应用,为实现自主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目标奠定基础。3 结束语综上所述,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煤化工产业还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在实际展开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实际,积极进行煤化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并从加大煤化工技术研发力度、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角度出发,为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健康运行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 龚琪 , 姜言欣 , 王雪阳 , 周庆 . 甘肃平凉地区煤化工发展的环境资源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J]. 环境科学导刊 ,2018,37(05):7-12.[2] 许明华 , 郑昌宏 , 向言 , 戚兆勇 , 王乐 . 去产能背景下我国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开滦集团为例[J]. 煤炭经济研究 ,2017,37(12):38-42.[3] 宋玉春 . 现代煤化工 : 探索“黑色产业绿色发展、高碳产业低碳发展”新路—2017( 第六届 ) 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综述 [J]. 中国石化 ,2017(10):37-40.分析我国煤化工发展中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王 荣(乡宁县应急管理局,山西 临汾 042100)摘 要:煤化工产业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占据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然而,现阶段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缺陷,不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煤化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国煤化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关键词:我国煤化工发展;主要问题;对策分析万方数据

篇八: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 年第 4 期 ●科技与论坛● ·283· 科 技 成 果 纵 横 KEJI CHENGGUO ZONGHENG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左家顺 中国石化江西吉安石油分公司

 江西吉安

 343000 摘

 要: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已经加大了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相应的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所以,在实际的社会发展中,就需要加强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积极应用,从而可以对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做出相应的贡献。本文主要就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1 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要性 新能源,就是常说的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比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传统能源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生产及广泛利用,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并且很多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用完了短期内就不可再生了,能源短缺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必须高度重视。

 21 世纪以来,人口资源以及环境问题越来越显著,实现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意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资源消耗速度较快,所出现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也非常严重,因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对产业发展方向及时升级,对新能源积极开发,采用可替代资源,这对于我国未来社会发展非常有意义。

 2 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新能源产业,就是围绕新能源研究开发利用的相关产业,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体现着新能源的利用开发程度、水平,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资源丰富,可再生,可以供人类永久开发利用;新能源能源密度低,可以在较大的空间开发利用大量使用;新能源含碳量少或者不含碳,对环境影响较大,清洁污染小;新能源分布广泛,便于小规模分散利用,开发利用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新能源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3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宏观支持力度较小,激励机制不完善 当前,针对新能源产业当中,除了水电和太阳能在市场当中具有很大的竞争力之外,很多新能源开发成本都比较高,并且资源的分布比较散,规模比较小,相应的生产能力也不高,这样就使得在实际的市场当中缺少一定的竞争力。然而由于我国现阶段风电以及生物质能等激励 机制不是很完善,这样对于我国能源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新能源开发在和宏观支撑方面缺少较为稳定的利益关系,造成当前我国相关技术发展很难获得有效优化, 3.2 新能源市场缺乏保障 长期以来,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开发缺乏长期的战略目标、战略规划以及稳定的市场需求。虽然国家开始逐渐地加大对于新能源的支持力度,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相关的产业需求链,新能源市场仍然缺少持续性的市场拉动,市场的发展规模较小,还缺乏长期的导向化指标,新能源市场缺乏相应的保障,这直接对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3.3 新能源行业的人才素质低下 现阶段,我国新能源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除了水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其他的新能源技术发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问题。同时,很多其他的新能源技术开发、设备制造的能力较弱,设备主要依赖于进口,很多的技术要求以及技术水平与国外的能源技术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且我国很多的新能源人才的培养机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服务体系仍然没有得到创新。

 4 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出台相关的市场政策以及经济激励政策 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以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成功技术经验,可以了解到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新能源产业就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现阶段,新能源技术是一项新技术,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需要政府的扶持提升产能,进一步地发挥大企业的综合性发展作用。因此,在具体的发展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激励性政策以及保障性政策,发挥新能源技术的优势,调节现阶段的能源经济发展状况,加快新能源技术进步的步伐。

 4.2 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保障新能源的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发展,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成本和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在能源发电市场中利用价格优势,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为发展新能源技术提供战略支撑。中国制造科技全面创新,可以为中国的经济积累民间资本,提高民间资本开发新能源的信心,提高产业技术的全面化改革。

 4.3 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 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新能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技术的进步,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地加快产业的优化升级,进一步引进核心技术,提高引进资金的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效率。

 5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展望 5.1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其中,重工业的发展产值能耗大约为轻工业的 4 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消费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促使住房和汽车等需求开始不断地增长,直接导致城市耗能的快速增长。根据住建部门预测分析,2020 年将是中国建筑行业的鼎盛发展时期,中国的建筑面积将从 350 亿增长至 690 亿m2,这使得中国的建筑行业以及汽车行业的逐步成为国家的高需求行业。因此,如果按照这种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煤炭、石油等资源等仅仅只能支持后期 20 年的生产生活,开展新能源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一条势在必行的道路。

 5.2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政策 5.2.1 节能优先战略政策 为了遵循能源开发和节约放在首位的战略原则,现阶段,我国主要开始采用新型的技术能源管理机制,进一步实现节能终端的及时有效建立,积极推进政府机构以及事业单位的节能降耗,积极推行需求管理制度,推进政府和能源企业之间自主协议节能机制的实行,进一步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物资管理,加强企业节能管理,可以在发展中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节约资源。

 5.2.2 结构优化战略政策 在具体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调节和优化能源发展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积极将新能源转化为电能。根据实际情况,到 2020年天然气的消费量预计将会超过 1600 亿,水电的容量将不断提升。进一步实行结构优化战略政策,可以在具体的工作中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将功能进行专业化和技能化提升,促进能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实现产能的优化发展,推动能源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5.2.3 环境友好型战略政策 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是必须要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核心要点和关键因素。因此,实施环境友好型能源战略政策,必须要积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能源控制,及时将各类能源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必须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全面推行节能、减排、降耗,开展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到 2020 年,煤炭资源将占国家能源消耗的 60%,因此,发展洁净煤炭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 二十一世纪,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积极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道路。

 参考文献:

 [1]牛学杰,李常洪.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政策框架与政府角色[J].中国行政管理,2014(03):100-103. [2]刘志雄,王玥.中国新能源发展分析及路径选择[J].中国矿业,2012,21(06):1-4. [3]周嗣辉,韦伯蔓,宋涛.浅析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0(10):105-106. 。

 。. .。

 。

推荐访问: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业发展 对策 天然气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