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世界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世界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时间:2023-09-11 12:20:04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 王玉堂

山东大学 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党领导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因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一定的世界意义。

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追求,经历了一个艰辛探索、艰难曲折的漫长过程,最终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主心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领路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筚路蓝缕、不懈努力、接续奋斗,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华大地,深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重滋养,但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发展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也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更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是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形成的创新版、超越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劫难、涅槃重生的历史记忆,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畏艰难、求索奋进的辉煌历程。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有智慧和极富历史创造力的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战国时期的墨家在力学、数学、几何学、光学、声学等诸多领域的辉煌成就,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顶峰,让当时的西方人难以企及[2];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大发明”,更是“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3]261。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救国家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谋民族之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苦苦探寻救国、兴国之路,孜孜求索发展、进步之道。从试图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实现器物现代化的洋务运动到以制度现代化为目的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再到后来“把革新文学与革新政治有机地联系起来”[4]的新文化运动,从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屡屡尝试却都屡屡失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

历史主动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5]。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自觉担当、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6]。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历经千山万水,战胜千难万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且在这一道路上不断推进和拓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

需要说明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真正开始对现代化建设进行思考、谋划和探索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特别是成立以后;
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战略家,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和把握总是有着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1945年,他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7]1954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8]1321957年,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强调“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9]207。后来他又说过:“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10]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8]439“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由此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全面谋划,并提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1]163的重大论断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实现小康”作为阶段性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团结带领人民以“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1]为标志,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12]153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3]272-273奋进自古无坦途,前行路上多险阻。在内忧外患中诞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伟大政党,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一路走来,我们党历尽千辛万苦,以不畏强权、不惧强敌、不怕困难的志气、骨气和勇气,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面向未来,困难和挑战非但不会比过去少,而且随时可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但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的中国共产党人也一定能够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现代化建设新辉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现代化”作为一种历史进程、一种文明形态,世界上既没有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认同并注重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海纳百川、开放自信的包容精神和天下情怀;
中国式现代化“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既有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模式、现代化样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和创造伟力。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13]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迄今为止,全世界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30个、总人口不超过10亿人[14],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规模超过现有现代化国家的总和,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有资料表明,17世纪,荷兰崛起时人口是百万级的;
19世纪,英国崛起时人口是千万级的;
20世纪,美国崛起时人口是上亿级的[15]。如何将社会主义建设与10多亿级人口的超大规模国家具体国情相结合,变人口压力为发展动力,是一个巨大挑战。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指导,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伟大创举,更是对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理论和实践独特而伟大的历史性贡献。因此,可以说,“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16]。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2]142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以人民中心的立场在发展成果、财富分配上的体现,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17]495在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对共同富裕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8]在这一时期,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入新时代,党科学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带领人民通过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3]52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纵观历史,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确立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19],时刻警惕伴随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道德衰败,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避免了重蹈一些国家和地区以资本为中心进而导致物质主义膨胀、精神世界衰落的覆辙。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明确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1]。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39“草木植成,国之富也。”(1)《管子》,李山译注,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42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1],为全人类作出积极贡献。

(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9]157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1],“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20]436。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解放全人类的学说,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22],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逻辑,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创造的现代化,是文明光环笼罩下的野蛮与血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而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与亵渎;
提出并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奉行扩张主义、霸权主义的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根本性区别。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现代化弊端,突破了部分发展中国家受制于人的困境,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毋庸置疑地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是一条“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1]的和平发展之路,是一条“强而不霸”的大国复兴之路。

以上五个特色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强调国情,有什么样的国情就有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协调,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必须协调,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物质”和“精神”必须协调,不能富了口袋穷了脑袋;
人与自然必须协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强调价值取向,西方一些国家以资本为中心,通过巧取豪夺实现现代化;
我们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和平发展实现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出集中概括,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总结了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12]153。“中国特色”是形,是外在的;
“本质要求”是核,是内在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最大的实际,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核心密码和最本质的要求;
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命题便不能成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3]9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必须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牢牢把握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现代化。

(三)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现代化的基本依托,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高水平现代化,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11]32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的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五)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我们要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不仅要物质上富足,更要精神上富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2)引自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2辑,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版,第19页。党领导的现代化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4,不断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品质生活,在团结奋斗、共同奋斗中实现共同富裕。

(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世界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必须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九)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时刻牢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具有清晰的内在逻辑,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制度基础、目标体系、时代价值和历史贡献。“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根本保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制度基础,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方向;
“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目标体系,分别对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展现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愿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步意义和时代价值;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25]。中国式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人类现代化的中国范式、中国式样。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豪迈的中国气派、深邃的中国智慧,而且深刻改变了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化格局,“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20]8-9。

(一)中国式现代化为突破西方现代化模式提供了硬核化的范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3]273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人类走向现代化可以有多种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而且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实践。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行动最有说服力[26]。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从实践层面打破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局限,以引人瞩目、令人叹服的现代化建设成就,雄辩地证明“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从各自实际出发,找准正确方向,风雨无阻向前行,就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
从理论层面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禁锢,基于中国的现代化实践逐渐建构起了新型现代化理论;
从话语层面丰富了现代化话语表达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解读中国道路、诠释中国理念、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原创性概念体系,有助于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

(二)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行性的借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7]329,到如今建成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在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实验室”,创造了世所罕见、震古烁今的奇迹。中国的发展奇迹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大势,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不仅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追求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特别是我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础上,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整体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等方面,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三)中国式现代化为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多路径的选择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7]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从哲学的视角看,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地会有关联,有关联就有互融和借鉴,但推进路径、方式、节奏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国情决定道路。这种差异性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的。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文明发展道路的多样化和由此创造的人类文明的多样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西方的文明发展道路有着本质的不同;
所谓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就新在与既有文明形态的区别上。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摒弃国强必霸的逻辑,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
坚决摒弃以资本为中心的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取向;
坚决避免两极分化的问题,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
坚决摒弃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建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科学解决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党胸怀、大党格局、大党担当。中国式现代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在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实现创新发展,在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12]427。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战略安排,确立了奋斗目标、重大原则和行动纲领,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领导人民从百年奋斗中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一定能够沿着这条内蕴全人类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价值的光明之路行稳致远,走向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未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评《中国现代化论》">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2期)2020-02-18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中国式教育的“逆袭”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中国式性感舒适广告(2008年9期)2008-09-22

推荐访问:二十 学习贯彻 中国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