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3-09-10 08:30:03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邹巧玲

(广州航海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广州 510725)

(一)成果导向教育研究应用现状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 based education,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1]该教育理念由美国学者Spady于1981年提出,随后获得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广泛重视和应用。1994年,Spady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金字塔模型,标志着该理论的成熟。成果导向教育的金字塔模型由一个执行范例、两个关键目的、三个关键前提、四个执行原则和五个通用领域构成,其中“四个执行原则”是实施的关键。这四个原则主要为:一是清楚聚焦高峰成果,着眼于学生真正拥有的能力;
二是根据高峰成果进行反向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效协助学生学习;
三是设定高且具有挑战性的成果标准,期许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
四是扩展机会,增加学生持续改善与深入内化学习的机遇。

国外对成果导向教育的实践成果丰硕,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将其广泛运用于课程模式以及教育认证等,如美国欧林学院建立的“欧林三角”模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典范。国内关于成果导向教育的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最早的研究开始于2003年。2016年6月2日,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国内率先开展成果导向教育实践探索的高校主要为工科院校、高职院校,特别是汕头大学的基于“学习产出”的工程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产生了多种课程模式,如EC2000双循环模式、医学教育的课程发展模式、持续改善评价模式、调整模式等,其中EC2000双循环模式强调学习产出,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目标,其对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尤为突出。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研究现状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意义重大。目前学界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思政课教学形成两条主要研究思路:其一,从理论逻辑出发,深入分析OBE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意蕴;
其二,从实践逻辑出发,着眼于破解思政课教学质量、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的“瓶颈”问题,深入探讨OBE理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路径,如谭绍江[2]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成果导向”型教学实践进行评估与反思。总体而言,当下学界多聚焦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而对“思政课具体课程应用”研究不足,理论构建研究多而实证性研究少,零散性研究多而整合性研究少,暂未见借鉴国外成功的OBE教学模式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相关论文。

探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深挖OBE理念在高校思政课具体课程层面的落地路径,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化;
其次,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借鉴国外对OBE理念运用的成功典范和案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受教育者高度参与、亲自实践、亲身感受,提供展现自我真实思想、实现思想交锋与纠偏的平台。

(一)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

2018年4月,教育部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增强获得感。[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统一”。[4]2019年8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5]2021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注重过程考核和教学效果考核。[6]

近些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建设和改革,从要求高校思政课坚持增强获得感,到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再到注重过程考核和教学效果考核,无不显示思政课教学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倡导以学生学习成果为逻辑起点对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进行设计,这些正是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说,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

(二)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目标的迫切需要

高校思政课教育成效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高度,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牢牢把握高校的立身之本,反复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4]2020年,《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强调思政课要实现培养“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7]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8]

近年来,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比较缺乏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整体建构与系统规划,依然存在“学习主体”困境、“内容供给”困境和“学习产出”困境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学生学习主动性欠缺,思政教师有效供给不足,学生学习成效较低、难以测量,特别是评估学习产出是国内高校思政课较为薄弱的一环,严重制约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影响思政课的育人成效。

而倡导聚焦学习成果、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为原则的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明确教师定位,突出实践教学,关注学生本身能力成长,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的紧密结合,有效监测评估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度和教学目标达成度,以“成果导向”贯通人才培养整体进程,从整体理念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各环节和各要素,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有效贯通,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最终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式教学模式,实现整体建构与系统规划,破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效果,真正落实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美国欧林工学院——“欧林三角”模式

美国的富兰克林·欧林工学院(Franklin W.O 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以下简称欧林工学院)实施的基于创业教育的工程教育改革,是具有成功典范意义的全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可。[9]

欧林工学院提出了工程教育的三角理念,简称为“欧林三角”(如图1),即在工程教育的基础上,融入创业教育和人文社会艺术教育。[10]“欧林三角”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知识、通识性的人文社科知识、创业教育知识,突出强调“学生中心、做中学和跨学科”的教育理念。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校没有“院”“系”之分,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对人文、专业等各个领域的兴趣,鼓励跨学科建立融合性课程内容。欧林工学院的通识性人文社科知识和创业教育知识均不是简单为学生提供相关理论知识,而是紧密联系工程和商业实际精心加工和再组织教学内容,促进不同知识的有机融合,强调在实际工程和商业背景中处理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图1 “欧林三角”理念

(二)汕头大学基于“学习产出”的工程教育模式

汕头大学基于“学习产出”的工程教育模式,主要为:基于“学习产出”理念,制定专业层面的预期“学习产出”,建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确立各门课程预期“学习产出”,反向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学生实际“学习产出”。[11]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汕头大学OBE工程教育改革实施特色:将OBE理念融入探究式教学改革,形成了多层次、递进式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汕头大学以工程科学原理为基础,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为动力,精心设计工程项目,恰当安排设计项目和课程之间的关系,预设探究式教学所要实现的预期学习产出,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评估探究式教学实施效果,进一步完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思考和启示

欧林工学院的“欧林三角”课程体系和汕头大学基于“学习产出”的工程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关注学生能力成长

欧林工学院“欧林三角”课程体系和汕头大学OBE工程教育模式,都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把知识学习和实践、实习以及工程项目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启示我们教学中应多采用探究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成功机会,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获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2.以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形成一体化培养方案

“欧林三角”的课程体系和汕头大学OBE工程教育模式都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如欧林工学院致力于培养兼具创业精神和能力的21世纪工程领导者,通过整体化设计、构建模块化课程、探究式学习等途径有效开展融入式创业教育。这启示我们要对接社会需求,以成果导向贯通人才培养整体进程,课程安排、课程教学、课程考核等都从整体规划上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

3.侧重评估,持续改进,促进质量提升

通过对“欧林三角”课程体系和汕头大学OBE工程教育模式的阐述分析可得出,这两所大学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实际学习成效的评估,建立了一套完整、多元的评估系统。这启示我们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并行的多元评价体系,如通过调查问卷、民主测评、谈心谈话等多种方式定期评估学生实际的学习成效和教学效果,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成果导向教育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学生预期能力素质获得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和正向实施教学,将教学的重点聚焦于“学习产出”,注重学生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培养,在国内工科院校、高职院校取得了较多研究应用成果,但是相对缺少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基于Spady的“四个执行原则”基础,解决“定义学习成果”“实现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果”这三个关键点,本文扩展出适合高校思政课层面执行的“四大策略”,主要为:一是制定“三位一体”课程目标,明确预期学习成果;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助力学习成果达成;
三是积极转变观念,建立基于学习成效的课程评价体系;
四是加强监控评估,建立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机制。

(一)制定“三位一体”课程目标,明确预期学习成果

1.了解课程性质,制定“三位一体”课程目标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大学生入学后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是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设立的课程,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指导自身实践的思想武器的一门课。该课程强调规范向行为实践的转化,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学习成果是指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获得的知识、情感态度以及能力素质。结合实际,制定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为一体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具体为:认知领域、情感态度领域以及能力素质领域,其中“认知领域”是其他学习成果获得的基础,“情感态度领域”是达成学习成果的关键维度,“能力素质领域”是学习成果的最终落脚点。

2.根据课程目标,建立明确的预期学习成果

根据“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预期学习成果界定为:提高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学生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学法用法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并以此学习成果为导向设计、开展、评价和改进教学活动。

(二)以学生为中心,助力学习成果达成

1.按照反向设计原则,选择教学内容

按照反向设计原则,所有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围绕课程学习成果的达成选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引导大学生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以“人生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价值观念—道德品格—法治理念”为基本线索开展教育引导,激励大学生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青年。[12]要有机整合“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优化组合为‘人生价值创造’‘理想信念指引’‘国家民族精神’‘社会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素质’五个专题”,[2]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根本遵循,融合社会热点,反向开展专题教学设计,每个专题根据课程内容突出一项至多项学习成果目标。如专题五“社会道德品质”突出三项学习成果目标:增强学生对正确“三观”的认同,提高学生的道德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基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网络教学各自的功能侧重,以学生为中心,遵循“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具体遵循“学—教—讲—做”一体式教学理路,创设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促进“教与学”“知与行”的辩证统一,提高学习成效。

比如专题五“社会道德品质”的教学活动实施情况如下:课前安排学生通过“慕课”“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学习了解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等知识;
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等知识点,深入剖析“当代雷锋孙茂芳”等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助力实现中华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演讲与辩论,题目为“企业家该不该捐款?”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实现思想交锋与纠偏;
此外,链接校外资源,加强道德实践,组织学生参加“交通引导、防疫知识宣传、垃圾分类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道德责任感,提高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积极转变观念,建立基于学习成效的课程评价体系

1.积极转变观念,明确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评价目标

积极转变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理念,坚持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预期学习成果目标,细化评价指标,提供获得相应学习成效的标准。同时,明确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应该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而不仅仅是结果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创造各种成功机会,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最高的成就。

2.实行多元评价,建立基于学习成效的课程评价体系

多元评价主要是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建立基于学习成效的课程评价体系。首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主要是指评价内容由针对学生掌握单一知识评价转为对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素质的评价。其次,评价方式多元化。如考核方式可以包括问卷调查、网络自主学习考核、课堂表现考核、理论考核、实践考核、面试考核等。再者,评价主体多元化。高校之中,除了教师之外,还可以将班级同学、辅导员、宿管、班主任等纳入评议小组。高校之外,还可以增加企业专家、社区群众等。

(四)加强监控评估,建立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机制

1.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校级教学督导组、马院教学质量小组和学生信息员”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估。其中校级教学督导组主要负责该门课程的教学督导与检查,并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监督和指导课程教学;
马院教学质量小组主要组织老师“研课、议课、说课、评课”,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信息员主要职责是反馈课堂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等信息。

2.建立“评价—反馈—改进”循环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机制

成果导向教育强调持续改进,特别指出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负责,提出具体的教学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教学机制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高校应高度重视课程改进环节,以学期为周期,以学习成果为目标,建立“评价—反馈—改进”循环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构建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质量提升体系。首先,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录制相关教学视频,不仅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依据,也可以作为监测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资料。教师可以通过回放教学视频,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可以通过对学生意见、存在问题以及学生工作中的难题等的分析研究,以及对毕业生的回访,收集分析关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以及能力指标的建议,从而改进教学。其次,结合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分析学生学习内容的薄弱环节,形成课程整改计划,修订课程标准,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考核、课程评价等环节,促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成果导向教育运用到思政课教学改革是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是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目标的迫切需要。然而,由于部分高校存在对思政课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以及“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实施成果导向教育并非易事。但只要认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最终目标,将思政教学的重点聚焦于“学习产出”,持续改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促进高校思政课实现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导向成果思政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8期)2022-11-21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偏向”不是好导向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工大成果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2期)2019-07-08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走出去”成果斐然石油化工建设(2017年5期)2018-01-26“健康照明”成果聚焦照明工程学报(2017年6期)2018-01-10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7年2期)2017-04-16

推荐访问:导向 教育理念 课教学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