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美学教师论文【五篇】

2023年美学教师论文【五篇】

时间:2023-09-01 17:15:06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美术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实施培养和提高具有良好美术素质教育的重任,要以现代美术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头脑,把他们塑造成具有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操的人,时代对美术教育和美术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教师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美学教师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美学教师论文【五篇】

美学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教师美术教学心理因素

美术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实施培养和提高具有良好美术素质教育的重任,要以现代美术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头脑,把他们塑造成具有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操的人,时代对美术教育和美术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教师和艺术家共有的心理素质,以及相应的师德和艺德。美术教师良好的教学心理品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在美术学习和美术教学实践中自觉培养和逐步形成的。

一、美术教师的教学兴趣

对美术教学的兴趣,是美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和美术教学法的研究兴趣,对所教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教学兴趣的中心。这种兴趣不仅促使美术教师积极、刻苦地钻研美术专业知识技能,认真、负责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促使美术教师接近学生,研究学生美术心理和美术学习的发展规律,从而探寻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兴趣,往往也会萌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对国画有兴趣的教师,会引起学生对国画发生兴趣,对设计有兴趣的教师同样也会引起学生对设计发生兴趣。

美术教师的兴趣不应局限于美术学科,更不应局限于某一画种,而应具有广阔的求知兴趣。如美术教师应有一定的文学兴趣,缺乏文学修养的教师,语言不生动、不丰富,难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再如,音乐、摄影、书法、集邮等都与美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美术教师若对此有广泛的兴趣,必然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艺术爱好,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因此,美术教师的兴趣广,不仅有助于教师本身对美术教育工作产生稳定、持久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活动具有一种积极有效的推动力量。

二、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

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是教师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

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首先体现在对美术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与美术教师的职业兴趣,对于教育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有关。作为教师应该具有一种高尚的敬业精神,才会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

事实证明,做一名“美术教育家”要比做一名“画家”难得多。一个美术教师能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能把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的时候,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美术教师有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豪感,就会产生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工作志向,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三、美术教师的工作意志

美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必定会遇到各种主客观困难,特别是在当前教师待遇偏低、美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还十分薄弱、教学环境和条件尚未得到彻底改善的情况下,美术教师没有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意志,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美术教师的工作意志主要应具备以下四点:1.具有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明确目的性和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的坚定意向,这是动员自己全部力量以克服教学工作困难的内部条件。2.具有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的果断性和坚定性,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3.具有沉着、自制、耐心和一贯的坚持性,这是美术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品质。4.美术教师具有的工作精力和毅力,这是影响教育和教学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当前,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很多,有来自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等方面的许多现实问题,针对这些暂时无法立即解决的困难和障碍,教师的工作意志的培养就更为重要。

四、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自身应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为全面而扎实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方法,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的发展动向,胜任学校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并能组织学生的课外和校外美术活动。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是他们业务规格的基本内容,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指标,具体包括:1.掌握美术历史和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如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心理学、美术技法理论。2.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素描、色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画种。3.是掌握设计与工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设计与工艺基础、现代艺术设计、现代工艺制作。4.掌握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育学、美术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

五、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从事学校美术教育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美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工作能力。它主要包括:

1.具有多方面的组织能力,以保证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其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和使用教材,以及组织课堂教学方面。

2.全面掌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如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编写教材教案的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教育能力、启迪学生进行视觉思维的能力等。

3.具有善于了解个性和美术学习心理的观察能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个性和学习心理的发展是一种学习的历程,由于美术学习的活动性强,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过程明显,学生在纪律、意志、耐力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善于及时观察到学生某些不良反应的预兆,尽可能事先防止学生纪律和学习上某些差错的发生。

4.具有敏感、迅速而准确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比较、判断视觉造型艺术形象的基本要素和特征,而且需要美术教师灵活机智地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5.具有教学的创造与想象能力。美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手持金钥匙的人”,这意味着美术教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智者,应该富有教学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6.具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和非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所有学科的教师来说,都是有必要的。

六、美术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个进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美术教师若要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和教学素质,必须从凭经验办事转向以科学为依据的轨道上来,这就要开展科学研究,这是美术教师创造优异工作成绩的重要条件。

美术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首先应该是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科研与探索的能力主要包括:1.自修与自学提高的能力;
2.收集教学资料与获取信息的能力;
3.开展教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
4.综合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
5.编写教材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6.确定教育科研选题,组织或承担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于美术教师加强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我们在吸取古今中外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新的美术教育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发展和创造适应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术教育。

总之,美术教师的心理因素并不止这些,例如教学观、治世态度、性格、身体等因素也都是教师成功地进行美术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从美术教师的心理因素来看,它是一个范围相当广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各种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都要求每一个美术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提高,力求自我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

参考文献:

[1]郭绍刚,范凯熹.美术教育方法论[M].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美学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英美文学课被明确地划归在“专业知识”板块,规定在大学三、四年级分别开设,属专业必修课。实际教学中,文学课授课量和教学内容的压缩、文学理论的缺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相对滞后、学生消极对待文学的态度等,都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要快速学完《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两门课,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预期的效果,行家们心知肚明……

建构主义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在吸取了多种学习理论,尤其是在维果斯基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它认为:教学中,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中起重要的作用;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此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
这种建构过程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以一个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学习者主动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文学课教学应从学习者个体出发。真正把学习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充分把阅读、欣赏、评论等自主权教给学习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训练其思维能力及研究能力:教师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帮助,从而使他们构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认为他们在走进课堂之前。头脑中已形成丰富的经验,能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文学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而应把他们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用自己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学生接受它的理由。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自己的构建来完成,以他们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是分析、检验和批判新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注重学生先有经验及知识对作品理解的影响,运用各种手段激活先前的知识,引导他们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先前经验对其意义构建的影响,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培养他们多样化思维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传统的文学课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学设计理论几乎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此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搭建支架,培养能力。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断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由于文学课内容庞杂。课时量有限,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尚不足以真正欣赏英美文学原作,要求他们系统全面地掌握文学史及文学作品是不可能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及文学鉴赏能力,力求学有所感,学有所获,并逐渐培养他们自主性学习的能力。首先,搭建支架:围绕当前学习的问题,建立概念框架。以讲授文艺复兴为例。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图片等)激活学生中学时期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及对莎翁、培根等人作品的了解情况,帮助搭建基本的知识框架:该运动兴起的缘由、过程、实质、意义、代表人物、作品等。其次,进人情境: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并提供可能获得信息的工具,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学习资料,以启发讨论式教学为主。学习hamlet的节选时,教师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howdo you understand “to be or not to be”in the context of thesoliloquy and of the play as a whole?/what’s your opinion abouthamlet?/from hamlet,could you learn shakespeare’s humanisticideas and his literary ideas?etc.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可观看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或研读原著,或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等,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最后,探索研究:学生自愿组成小组(3至5人)进行分析、思考、探索、研究作品;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最终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逐步攀登。由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赏析,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每个学生都应具有独立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协作学习,共同提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该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观点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辩论到底哪一种观点正

转贴于

确;
然后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通过协作学习环境,整个学习群体将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文学作品,经常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交流或编排所学过的作品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便于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学习hamlet,每个学生对王子的理解都不一样,通过展开对该人物性格和人性的讨论、分析,将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和赏析。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成立文学爱好协会,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借助协作学习,学生能发现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完成对自己知识的建构。

加大阅读,提高文学鉴赏力及审美敏感性。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他们的首创精神;
让他们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文学教学不是要去寻找各种各样的权威或正确的解释,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思考的场所。针对多数学生只读简介或断章取义或以影视作品替代阅读原作的现象,教师应鼓励他们读完整的作品。学会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原作的基础上,分析主题、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象征细节、语言风格等;
从整体上去感受优秀作品的遣词造句、谋篇成章、表达描述,提高语言技能。并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培养文学鉴赏力及审美的敏感性: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或论文,引导他们认真读书,独立思考,培养基本的科研态度和科研能力。

美学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1.1、通用性体态语言

通用性体态语言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共识性,不受语言、空间限制,不必通过双方预先约定和沟通、在特定的环境中表达即可以相互意绘的体态语言,如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等体态语言都属于通用性的体态语言。通用性的体态语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健美操教学中,因其所传递的信息简约明确、表达的情感充分到位,所以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通用性体态语言的运用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健美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这一类语言向学生发出使学生能准确捕捉的体态信息,当学生较好的完成老师教的动作时,教师用流露出的满脸笑意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
当学生听课不认真,动作不规范时,教师用严厉的目光注视表达对学生的提醒和警告。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通用性的体态语言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目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专用性体态语言

专用性体态语言不具有日常的通用性,是指专门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应用的一整套体态语言,一般具有固定的模式。健美操教学专用性体态语言包括示范性体态语言和示意性体态语言,如对教师健美操特定动作的示范即为示范性体态语言,而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与学生共同约定并遵守执行的某个代表特定含义的动作即为示意性体态语言,例如在健美操课上当教师想结束学生自行练习,集合整理队伍时,会将双臂上举过头顶,双手击掌其中一只手握拳举过头顶,以此来示意学生结束练习,列队集合听从教师的下一步安排。

2、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2.1、直观传递教学信息

体态语言作为在健美操课堂教学的一种辅手段,其在健美操教学中直观着传达着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体态语言在特定的情景条件下,可以不依赖于语言表述而独立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这种传递往往比语言教学传递信息的速度更快更直观。在健美操课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其实践部分的课程就需要教师充分展示体态语言,以动作示范为主、以讲解为辅,形成边讲解边示范的直观教育展示。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准确的示范性体态语言,可以成为学生的活标杆,以直观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对健美操分节动作展示一目了然,快速的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及不同的特定情境要选择恰当的体态语言,准确选择体态语言是准确传递教学信息的前提,特别是通用性体态语言,更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合理运用,以避免引起歧义和误读,造成信息传递障碍。

2.2、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体态语言是人内在情感的一种外在表达形式,因此人们在运用体态语言的同时,能够从体态语言中解读出彼此所抒发的真实情感,当人的内在情感、愿望转化为外在行为表达时,这种情感信息才更容易被对方所接收到。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通过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向学生所传达的情感信息,能够有效的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间融洽交流的前提是教师必需管理好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情绪,只有当教师将内心的美好情感和积极情绪与外在动作结合表达时,学生才会真正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接收到积极正面的交流信息,反之如果教师内心情感虚伪消极,通过其体态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体态语言的负面解读,甚至会引起负面效应,对学生的情感造成严重的伤害,不利于师生间情感交流,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教师恰到好处的运用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不仅能起到促进师生间情感交流的作用,还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人通过体态语言输出的情感信号强弱不同,教师要想在健美操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应用体态语言,一方面要管理好自己内心的情绪,另一方面要注重体态语言的准确表达,平时加强练习,扎实功底,才能在健美操教学中游刃有余的运用体态语言。

3、健美操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的应用

3.1、通用性体态语言的运用

(1)表情语。

表情语言是通用性体态语言中较为直接和简单的,最简单的表情通常最能准确表达教师的思想,表情语最能充分反映教师的心理状态,学生们往往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情语言观察教师的思想活动及心理活动。如学生能在教师的微笑和点头这类表情语言中读出赞许和满意,在皱眉和摇头中读出失望和不满等。

(2)手势语。

手势语是能过手势动作表达教师的思想,手势语在健美操教学中既可以传递教师的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手势语有助于教师表情达意。例如:当学生在完成教师规定的动作练习时,教师会以手势表示OK;
当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有难度的动作时,教师会竖起大拇指以示赞扬和鼓励。

(3)眼神语。

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通过眼神来传递信息,健美操教学也不例外,眼神语言是教师常用的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例如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当讲解或示范到难度较大的动作时,教师会边讲解边用眼神征询学生是否听懂,等待学生的表情语言或眼神语言反馈。有时教师也用眼神来提醒溜号或搞小动作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制止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

3.2、专用性体态语言的运用

(1)示范性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

健美操是将大量独立的形体动作串连成为成套的动形体动作,示范性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满足了健美操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教师亲自进行动作示范就是最直接的示范性体态语言的运用。首先由教师对单个独立形体动作进行逐一的直观展示,辅助用语言讲解动作要领,教师的动作示范就是运用示范性的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学,通过体态语言的直观展示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加深了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示范性体态语言对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形体动作展示更加直观,对于复杂动作的讲解,这种体态语言形式表达的直观效果是任何语言讲解都无法达到的,清晰、连贯、恰到好处的示范动作可以将复杂动作分解展示,同时又不失动作的连贯性和统一协调性,同时还会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趣。例如,当教师在示范原地连续跳转动作时,除了示范跳转动作外,还示范了如何将第一个跳转与第二个跳转动作相连结,并且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别进行了示范,以便使学生能够看清楚身体在空中转动过程中不同角度的姿态,同时引发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示意性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

示意性体态语言是表达特定含义的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使用示意性的体态语言能够保证健美操动作练习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保证练习意境不被语言所破坏。示意性的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的应用极为普遍和广泛,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组合或成套动作的领做练习过程中,通常会跟着音乐不止一次的反复对某套动作进行循环练习,教师为了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练习气氛不至于被破坏,教师多采用示意性的体态语言来发出指令,例如教师会在第一组练习结束前,陪随音乐做出“两臂上举,两手指尖靠拢,同时两掌心向下,双手指尖碰触头顶”的动作,这个体态语言所表达的就是重复前一套动作的意思,学生收到信息后会在整套动作结束后继续重复做一遍整套动作。教师在健美操课堂上恰当的运用示意性体态语言,使学生对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心神领会,对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4、结语

美学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师;

素质构成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50-001

要科学把握中学美术教师的素质构成。比如常锐伦在《中学美术教育文萃》的“试论中学美术教师素质”一文中,把中学美术教师素质分为几个方面: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教育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其中政治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主要指知识和智能方面的素质。教育能力素质主要由审美教育能力、专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教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美术教育科研能力组成。心理素质包括意志、兴趣、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和品质。瑞安市安阳中学林映在《略论新时期中学美术教师素质修养》一文中认为,新时期中学美术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一是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二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三是具备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四是学习美学理论、美术批评与鉴赏,以提高教学品质。梁俊波在《浅谈中学美术教师素质建设》一文中指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美术教师的自身建设。一是思想意识建设,二是更新教育观念,三是必须具有渊博的美术专业知识,四是提高教学层次,五是注重掌握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六是教师应具备完善的人格。

综合分析和总结以上学者对中学美术教师素质构成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将中学美术教师素质构成界定为思想素质、通识素质和专业素质三个方面,更为简捷科学和全面完善。具体来讲:思想素质包括献身事业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爱心、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献身事业的敬业精神,是热爱本职工作、甘为人梯的精神,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对学生的爱心,是教师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职业品格,教师的爱,应该是由衷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艺术观,要求教师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对艺术具有健康向上的品德。同时,还应深刻领会新课标的主要精神,切实把握其具体要求,具有责任意识和开拓精神,能积极投入到教学事业中。

通识素质是指教师对知识、科学、宗教等方面的关注。实践证明,学生最尊重知识渊博、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美术教师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随着阅历的增多,不断地投身教学实践,达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更好的激发创作热情和增加更多创新灵感。进入信息社会后,新型传播媒介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课堂的知识仅限于书本,那么学生听课的兴趣就会减弱,教学的质量也会降低。因此,美术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社会学、自然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地理、中国传统文化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全方位了解科技发展动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只有通过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专业素质包括教师职业的素质和美术专业的素质。教师职业的素质包括:一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美术教育作为一个门类,具有教育的一般性特征,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必须借助于教育理论,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科学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具有一定的组织教学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是美术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并非绘画水平所能替代,组织教学的能力,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最终是要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这就是现代教学理论中的有效教学思想。三是要具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创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运用各种教具和方法展开美术教学,教师只有发挥自身创造性,才有可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四是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的能力、教材编写的能力。能够通过参加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能将教学科研的理论研究能力转化为参与教学实践的具体能力。五是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借助教学理论和实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使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美术专业的素质包括:一是具有一定的美术专业技能。美术技能是美术教师的基本功,是美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二是具有一定的美术创作能力。美术创作是美术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是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在学习他人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表达和创新。

参考文献:

美学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师美术理论教学 弊端 教师素质 基础理论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院级重点项目:ZK12030。

美术理论 (art theory)即关于美术实践的科学总结。学术界通常所指的是狭义的美术理论,它在我们日常的美术学习和创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原理是美术理论研究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内容。我国对“美术理论”的研究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再加上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了在我们日常的专业教学中长期以来有教学和研究实体,却无教材无规范(技法理论除外),使得高师美术教学中一直无法科学地进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其弊端的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缺失

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缺失应该追溯到初高中的基础美术教育阶段。我们清楚地知道我国初高中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美术审美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考,好多学生选择美术等艺术专业都是这种严峻形势下的迫不得已。那些“偏科生”和“差等生”为了寻求圆自己大学梦的机会,义无反顾地紧紧抱住了美术这根救命稻草,于是便开始了疲于奔命的专业技术突击。这种对我国的高考来说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纯技术的素描、色彩训练,而忽略了学生整体美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使众多的学生成为对美术技能一知半解,对审美却一窍不通的技巧生,这也就为以后的美术理论教育留下了隐患。这种病态畸形的美术教育将学生带入了一条名不符实的不归路。机械的技能训练,不但僵化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对文化理论课的厌倦心理与日俱增。

更糟糕的是一些打着美术学院招牌、聘有著名专家和教授、甚至是高考阅卷老师上课的种种带有欺骗性的画室的培训。那种放任松散的管理,不但使学生厌倦理论课的学习,而且使好多学生染上了抽烟、酗酒、打闹、上网、早恋等不良恶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品质,致使好多学生即使进了大学也是一些问题学生。如好多的艺术专业的学生缺乏责任心和诚信、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严重的抵触情绪。我们不难想象那些课堂上呼呼大睡、津津有味地吃着小吃、乐此不疲地玩着游戏、对理论知识毫无兴趣的学生能真正学好艺术。

“美术专业成了高考的一个低洼地,文化成绩低的考生像流水一样流向了这个低洼地。文化程度低不仅影响学生进校以后的学习,而且也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1]而这些问题的最终根源在于当今以功利为主的基础教育,笔者长期以来担任高校美术理论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深深体会到了美术理论课的教学之难。那些一味沉浸在技能训练的学生已经不擅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对于稍有深度的理论问题,大多数学生无心也无力去探根寻源,艺术思维恰恰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美术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者必须具备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而这种思维的基础又往往是以广泛学习各种知识为前提的。由于美术理论知识广泛涉及到哲学、美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庞杂的知识体系,而这些知识又恰恰是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望而却步和最头痛的东西。难怪现在的学院教育培养不出天才,问题在于我们并没有真正具备培养天才的的教育理念和基础。“教育行政部门和越来越多的高师美术院系都认为学生文化素质的低下,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高师美术院系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成了制约美术师资的瓶颈,主张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一状况。”[2]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必须深刻反思美术的基础教育。要想真正提高高师美术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既要培养学生对这方面的兴趣,更要夯实学生在理论方面的基础。

陈旧观念的严重影响

“由于我们的教学惯于固定的技术训练,并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的灵性与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由于文化修养课的薄弱,观念探索的缺乏,使学生独立思考的理性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平衡发展,于是学生艺术探索的兴趣往往表现在材料技法领域,或只专注于在形式语言上,他们的创作常常表现出思想苍白,缺乏新颖而充实的文化内涵。”[3]由于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老的教学模式的巨大惯性作用,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技轻理”观念的影响,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学中理论课始终处于倍受冷落的边缘地位。首先,从对美术理论的认识来看,就存在严重的误区,上至主管教学的领导老师,下至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普遍认为理论课不是专业课,所以把此看做可有可无的点缀和令人头痛的负担,这种错误的观念引起了一系列错误的后果。从整个专业课程比例来看,理论课相对于技法课所占比例少之又少,大多数院校为了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尽可能地压缩理论课的课时。而这种教学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学生既无法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挫伤了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

如果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充分体现了教育导向的错误的话,教学方法和观念的落后是学生对美术理论课失去兴趣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上文已经提到,美术理论课不是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它涉及到庞杂的人文学科的知识,如果不合理进行学科交叉学习,仅仅停留在概念、原理、作者作品、价值意义等狭小的范围的学习,美术理论课将落入僵化、保守的境地。教师教学的大而化之,学生学习的一知半解,理论课学习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必须认清“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艺术记录、再现了人类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4] “通过艺术与世界的多元联系,艺术教育不再局限于艺术的知识技能,而是把艺术放到一个广阔的关系之中,把艺术还原到它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接触活生生的、完整的艺术,充分接受它的魅力,体会艺术背后的文化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5]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美术理论课学习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教会如何在掌握美术史料、史实的基础上,思辨历史,重解历史和批判历史,并以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是美术理论教学的关键”。

“我国艺术培养模式和艺术教育体系使专业化越来越强,而综合性越来越差;
技术越来越好,人文素养越来越低,这种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而且体现在艺术人才的来源上。如果走不出‘技术至上’的认识误区,理论课将永远不会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不只是艺术观念的问题,更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已触及到了艺术的本质和前途”。[6]

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高校美术理论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一个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学科的形象。关于美术教师的素质问题许多著名的教育研究者如蒋荪生、常锐伦、尹少淳诸先生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作为高师美术理论课的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修养(包括美术史论、艺术哲学和美术教育理论和科研的能力等)和教育科研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广泛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包括哲学、美学、历史学、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精彩生动地给学生讲解,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听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然而,就笔者的调查和多年的研究,我国目前高师美术理论教师恰恰缺乏这样的综合素质。究其原因,一是受社会大势的影响,许多高师美术理论教师从思想上轻视专业理论课。体制的缺陷、学生基础水平的低下和教育管理的失误,使担任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老师失去了信心和陷入一种无奈和尴尬的境地。二是许多专业理论教师并不专业,因为他们并非科班出身也没有系统深入地掌握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是强化专业的教学模式,导致了理论教师知识面的狭窄,缺乏人文意识和人文素质,不能有效统整和广泛联系相关的人文知识进行讲解,致使理论教学陷入从书本到书本空洞乏味的境地。

参考文献:

[1][2]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4.

推荐访问:美学 教师论文 五篇 美学教师论文【五篇】 美学教师论文(精选5篇) 美学教育论文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