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9篇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9篇

时间:2022-12-07 12:00:09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9篇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顺利实施乡村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9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9篇

篇一: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这个“灵魂工程”至关重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必须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吸引人才回流;要加强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快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发展。

 不论是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还是近两年国务院对乡村振兴战略出台的相关实施意见和规划要求,都毫无疑问地表明,乡村振兴战略已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因此,本文从明确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中依旧存在的问题,并对此问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积极探究出乡村文化建设的新

 路子,从而更好地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一、乡村文化的内涵及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下,所谓乡村文化是指农民群众长期在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行为特征、村落建筑、民族服饰、民俗节日、宗教信仰、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乡村风貌、道德体系、管理制度等在内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集一体的总称。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价值引领,其建设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非凡,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凝聚力。首先,实现国家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现代化又是人的现代化。农民作为乡村振兴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这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保障。其次,政府报告中提到说,优秀的乡村文化对增强农民的凝聚力、提振农村的精气神和孕育社会好风尚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

 第二,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生活和谐稳定。首先,乡村文化具有的“天人合一”特点极富生态价值的文化观念。面对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各种污染现象,转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至关重要,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乡村群众树立良好的环保理念,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的整体发展。其次,乡村文化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场域,在不同的时期或地域,乡村呈现出的文化形式也有所差异,这些有差异性的文化形式为乡村生活注入了活力和生机,进而也为促进乡村生活的和谐稳定发挥保障作用。

 第三,有利于乡村精神回归和实现城乡融合。当前,面对枯燥乏味喧嚣的城市生活,很多人开始勾勒出乡村建设的美好愿景,渴望有一個精神的栖息之所。乡村文化孕育千年,依旧是人们慰藉心灵和去除在城市异乡无所依靠或者内心不安的一个出口。而加强乡村文化振兴,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更有利于城市人回乡得到精神慰藉,增加对乡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此外,当前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问题一直表现得很突出,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实现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促进城乡文化融合,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还可以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推进乡村文化创新性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助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境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搞好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从实践来看,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而言,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 、乡村文化建设中主体人口流失严重

 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离不开主体建设者,而农民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参与者和创造者,对建设乡村文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出现“空心化”[1]现象愈发严重,即农村中主要的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大量向城镇迁移,不仅造成了乡村庞大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群体,使得农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衡,还增加了城市的就业压力、交通压力等各种社会问题, 可想而知,老人们虽然也会为乡村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发挥自己的余热作用,但是对整个乡村文化建设发展而言,还是得依靠年轻人来传承和发展。此外,农村一些留守儿童在寒暑假会被父母接到城市短暂生活,这让孩子们对城市文化充满了向往之情,等他们假期结束回归农村,会对乡村的文化产生抵触情绪,但又无法改变现状,就造成了两种文化

 在他们内心的冲突,进而也会导致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变得矛盾和不清晰。

 外来人才动力不足。乡村文化建设发展除了需要当地的主体建设者之外,还需要外来人才力量的加入。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得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打破我国长久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然而,由于城市和乡村在根本上的差距,乡村的各种发展建设都落后于城市,建设动力不足,也无法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进入到乡村共同建设乡村。总之,乡村文化建设发展不仅需要内外力量人才作为根本支撑,还需要其他各方的大力支持。只有乡村文化实现了繁荣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切实保障,农民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乡村的建设发展才能得到长久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2 2 、乡村文化建设资源缺失

 当前,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乡村文化建设资源缺失严重。首先,受到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影响,各种政策的不断推进,使得很多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文化出现了“千镇一面”的文化现象,原有的文化资源被破坏严重,甚至丢失。其次,由于乡村主体对乡村文化建设缺乏自信,导致一些乡村的乡民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自

 然景观、特色技艺文化等不予重视,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无人,甚至被遗忘。最后,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和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乡村的建设发展也引来了众多主流媒体的竞相报道。但是,报道中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如何发家致富上,而对乡村文化资源报道的相对较少。因此,很多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认识不足和保护意识不强。

 3 3 、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限

 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因相关领导不重视、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管理等原因,导致出现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简陋短缺、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乡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改进策略 1 1 、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吸引人才回流

 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村民的积极参与。针对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还要整合城乡劳动力资源,吸引人才回流。十九大报告中说:“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而优秀的人才对乡村文化建设

 和乡村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吸引各类人才参与到乡村文化事业建设中,就要深入发掘乡村经济潜力,为各类人才创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锻炼平台,比如,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吸引青年大学生、教育工作者等来乡村进行社会实践,并利用他们的知识,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活力。同时,基层政府部门还要努力为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提高人才的相关待遇和扶持补贴政策,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为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 2 、加强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血脉,是一个地方最能够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乡村文化资源是推动乡村生产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乡村特色文化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础。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新篇章。具体来说,首先,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文化特色。如以古村落、特色小镇为挖掘乡村文化特色资源的重点,打造既舒适惬意又蕴含着鲜活的风土人情的乡村特色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有效利用乡村公共区域打造乡村精神文化地标,提升乡村居民的情感认同感和归

 属感。其次,通过以物质载体的形式来呈现乡村文化资源,进而有效地推进乡村文化的世代传承,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最后,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特点,着力宣传能够真实反映乡村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而提高更多的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重视、保护和利用。

 3 3 、加快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乡村文化阵地,繁荣乡村文化生活,努力打造真正的文化强村品牌。首先,加大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政府给予资金扶持,同时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改造或重建文化基础设施。其次,收集民意,汇聚民心,必要时也可以通过邀请专业设计人员对文化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增强文化基础设施的辐射范围,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最后,积极推进乡风民俗墙、综合文化广场﹑文化宣传栏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助推乡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 语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

 村文化建设这个“灵魂工程”至关重要。然而,从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现状来看,还呈现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只有吸引人才、加快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才能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确保群众安居乐业。

篇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发展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当前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比重中仍占多数,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影响,城市经济和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刺激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农村社会,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民传统文化观念日渐消失、农民文化水平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阻碍农村发展。因此振兴农村文化须对现存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文化素质水平、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文化发展状况。

 农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正确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农

 村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世代积累形成并被广大农村群众所接受、以价值为核心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总和。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之一,农村文化建设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XX 年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确立“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的理念探索和深化中,乡风文明始终是党和国家不变的目标和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因此,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实现经济繁荣的必经之路。

 1 文献综述 当今,学者对文化功能研究不仅局限于教化、规范、凝聚、整合和适应等基本功能,随着农民生产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研究者将视角转移到文化水平提升与其经济发展能力关系上,认为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农村文化通过影响农民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经济行为方式,对整体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农村经济在随农村文化的发展又不断地增长。因此学者认为农村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同时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现今,农村文化发展处于机遇与困难并重阶段,针对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XX 认为正确处理好农村发展中的

 系列问题,必须从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着手。因此,提升农民文化水平不仅是丰富其精神文化需求的,还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平稳运行的保障。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 2.1 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城市,城乡发展呈二元结构且差距逐渐扩大。农民人均收入明显低于城市人口,从而抑制农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使其减少个人精神文化消费。

 由图 1 可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支出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尽管 2013 年到 XX 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429.6 元增长到 14617 元,处于缓慢增长的趋势,但同期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是农村的 3 倍。在消费水平上,受收入水平和根深蒂固的消费观念影响,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长期处于低发展水平阶段,XX 年最高消费支出不及城市消费支出一半水平。

 经济收入水平决定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类型。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农村地区大量的财政支持,鼓励和发展农村产业,带动农民创业致富等措施的开展,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 XX 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占比

 31%,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仍以维持生存的食品支出为主,其次是居住消费和交通通信分别占比 17%、15%,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仅占 12%。同时在图 2 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上看,农村地区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不及同年城市居民的一半。

 2 2.2 农村传统文化衰落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农村文化在建设过程中逐渐被弱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然村数量缩减、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被遗弃、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等现象,意味着承载农村文化的载体渐渐消失,以及受网络时代冲击,农民获取文化娱乐不再以集体文化活动为主,而更倾向于从网络产品中获得精神满足,曾经广受农民喜爱的民俗活动逐渐被冷落。其次,农民在感受过城市工业文明时髦的文化后,对自身文化产生质疑甚至轻视,抛弃原有质朴醇厚、勤俭节约等传统道德观念,开始追逐城市文化带来的新鲜感和优越感,农村社会中形成拜金主义、消費主义、奢侈攀比等气息,失去数千年来农村文化中原有的价值观念。最后,部分村落在追逐城镇化过程中,抛弃自身原有文化基础,盲目追求“小洋楼”,建筑风格千篇一律,乡村建筑是凝聚了乡村文化的体现之一,也是乡村文化异质性的表现,过分追求城市化,使得乡村文化逐渐与城市文化融合,失去自己原有特色。

 3 2.3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

 农村地区由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建设使用不合理、缺乏完整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原因,导致现目前为止投入到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仍然没有得到满足。首先,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以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院、文化活动室等形式开展,没有对农民实际文化需求进行调查,缺乏针对性,导致相应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其次,对投入使用的文化基础设施而言,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组织基础,当前我国农村人口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对新鲜事物接受与认知能力较低,缺乏相应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引导与宣传。再次,部分地区文化建设、教育建设等工作出现与经济发展相分离的情况,严重限制农村文化建设领域的拓展。

 4 2.4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XX》调查数据显示,XX 我国农村居民户主受教育程度多集中于初中水平,占比 50.3%。整体来看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文化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其在选择文化娱乐产品时往往以低俗产品为主,同时对新鲜事物适应能力较差,导致部分投入的文化娱乐设施、开展的文化活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荒废,农村文化建设又回到起点。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 1 3.1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村作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生产来源,农产品销售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要改变农村传统单一种植模式,整合农产品形成较为系统的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品质,适当地将农牧业相结合,提高农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农村具有巨大经济开发潜力,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不仅能带动农村地区城镇化发展,还能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政府应鼓励社会投资、人才积极投入农村经济建设,在保证农村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发农村生态资源,带领农村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果园采摘等建设项目,同时加大互联网经济建设,线上线下共同促进农民增收。

 2 3.2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农村文化体系是推动农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保障。目前农村存在没有建立较为科学的文化体系,缺乏系统化的执行方案,针对该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首先要努力探索适应本地文化发展的运行体系,以解决农村需求和群众意愿为标准,充分体现乡土性、地方性,突出不同地域间的乡村风俗与民族文化特色,优化文化供给形式与内容。其次构建多元主体供给模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协商

 对话的制度框架,对参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组织和企业给予政策补贴,充分激发其服务热情,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督规范,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供给质量,给予农村居民更多的文化服务选择,完善供给制度建设。

 3 3.3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而乡土文化是农民在数千年实践中凝练而成的价值标准,因此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高低关系着农村文化建设质量好坏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要积极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同时在教育中融入乡村文化特色,培养一批热爱家乡、传播家乡文化的新青年;对中青年人群应加大其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种养植科技、娱乐文化、健康养生等方面的知识,丰富其生产生活需求,逐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在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4 3.4 结合农村文化内涵创造和发展新型产业

 我国当前的农村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农业、手工业等劳动型的传统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劳动型产业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因此,应该大力倡导以农村文化建设为主导的服务型产业,将传统的劳动型产业

 与农村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创造和发展新型产业,比如: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利用节庆民俗举办不同的文化活动、利用历史建筑遗址打造人文景观等等。这些新型产业在宣扬了当地的农村文化和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还吸引了更多的人民群众前来参观和参与,大大地促进了当地乡镇、农村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农村文化建设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才缺乏、文化活動形式单一等问题,要积极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引导农民对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认识,积极鼓励政府参与农村文化建设,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农村文化发展面貌,整合社会各阶层力量共建农村文化。让乡土文化与时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契合,才能推动乡土文化不断地创新、转化,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篇三: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科学 学术争鸣

 8 2018 年 年 3 3 月· 315 ·

 探析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赵兴强 合川区大石街道办事处文化体育服务中心,重庆 401520

  摘要:目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整体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部分农村干部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政府对文化市场监管不到位,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应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应拓宽思路,建设农村特色文化,并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86(2018)03-0315-02

 引言

 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有关部门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保障农民文化权益。事实证明,这些举措的确取得了突出成效,农村文化建设已经初步完善。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难以满足当前农民的文化需求,甚至阻碍了农村的全面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得到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应对措施,消弭现存问题。

 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先进文化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农村文化保持正确的社会宣传导向,为农村生产发展集聚更大的精神力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提供精神保障。建设符合农民需求的农村文化,才能使农村文化更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才能使积极健康的文化思想在新农村扎根。切实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才能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

 2 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农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领导总是把在任期间的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自身工作业绩的首要指标,这就导致了一些领导干部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弃之一边,仅仅把经济发展作为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认为只要在任期间经济能得到有效发展,就是履职的表现;只要经济指标数字好看,就是自己领导管理能力的体现。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严重忽略了精神文化建设,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最后,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最终致使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留下了障碍。

 2.2 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管理不善

 与广大农村地区商品市场空前繁荣形成鲜明对比,农村文化市场则显得格外冷清。一是在小城镇的集市很难寻觅到一个书摊或者书店,导致农民“买书难”,二是读书角的缺乏,导致农民“看书难”。对文化接触的传统方式就此封闭。同时,对于农民需要的一些文化娱乐设施管理不健全,例如,科技馆图书馆不见踪影,健身设施破坏严重等现象突出,而且一些下乡文体活动只集中在几个重大节假日,很难常态化;相反网络游戏、淫秽、暴力凶杀内容的音像制品,流入农村,严重损害了农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引起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强烈不满,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市场的监管,杜绝垃圾文化在农村的传播。

 2.3 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及时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十分有限。①尽管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文化建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小。②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投入,投入方式单一,资金有限。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大,回报少,不利于收获政府政绩,政府在该方面的建设行为比较消极被动。

 2.4 农村文化人才匮乏

 当前农村急需打造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存在如下问题:①文化机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年龄结构不合理,缺少青年,出现了年龄断层;②缺乏高素质和高学历的专业文化人才,由于农村工作条件落后,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不愿去农村服务;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几乎都是身兼数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工作中。

 3 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转变思想,党政“一把手”要从根本上改变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将文化建设提到日常工作当中,不轻视,不懈怠。如此,农村文化工作就有了位置,农村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同时要加强对下级干部的培养,从基层抓起,包括各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之中。各级党政领导要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应当将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转变思想,重新认识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农村文化建设不容忽视,它对经济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忽略农村文化建设,农民观念陈旧,思路打不开,难以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其次是农村文化建设不能孤立发展,要立足于我国当前现代化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要树立建设“大文化”的思想观念。“大文化”包括社会伦理思想、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诸多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各部门、各层级政府协同合作,致力于文化建设的统一发展。第三是抽调专项资金,不得以资金缺乏为由而中断文化建设,工作方法讲求创新,工作落实讲求实效。

 3. 2 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实施优惠政策,对进行图书文化方面的经营者进行税收等方面的倾斜、保护,保障图文经营者的合法利益。同时要继续根据农村实际坚定不移的推行和实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这些活动深得民心,深合民意,大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应保证此类活动的常态化、日常化。对农村文化市场中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各部门要联合行动,互相配合,坚决打击,对扰乱文化市场发展的行为予以严惩,决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保障广大农民群众享有健康的文化生活。

 3.3 拓宽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筹措渠道

 让“政府支持、项目安排、社会筹措、个人资助”成为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筹措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即通过如下方式筹措资金进行农村文化建设:①整合财政扶贫、财政奖补、文化体育惠民工程等项目资金,积极促进政府财政资金向农村文化建设投入;②协调当地“联村联户”帮扶单位投入,争取到双联单位捐助资金;③号召和鼓励乡村组织和企业积极筹措资金,依托村办企业或其他方式筹资;④吸纳民间资金,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致富带头人资助农村文化建设。必要时,可以采用财政税收、用地优惠等政策,来吸引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农村文化建设。这样做,既可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也能带动农村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

 3.4 不断拓展农村文化建设新思路、新内容、新渠道

 近年来,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加速建设,为广大农村提供了形式多样、便捷长效、健康有益的文化渠道;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农村丰富的传统文化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载体也十分必要,讲好乡土故事,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既可

 · 316 ·8 2018 年 年 3 3 月 学术争鸣

 社会科学

 以形成不同的特色文化品牌,避免“千村一面”,也能达到文化传承的良好效果。讲好乡土故事,要在乡土内容和乡土形式上下工夫。例如,诵经典、讲箴言,结婚本地历史文化发展,在农村中开展搜寻身边的历史故事,民间工艺,曲艺发展等,让乡亲们了解身边的历史,身边人,增强历史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结合当代文化发展特点,形成系统化,同时又具有特色化乡村文化建设模式。

 3.5 建设满足农民需求的农村文化

 文化建设为谁服务?农村文化建设,要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只有调动起农民积极性的文化建设,才是有效的,只有了解了农民需求的文化建设,才是务实的。让农民成为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是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要将农民工、留守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农民群体纳入视野,以实现农民的切身利益为落脚点,为加快提升农村文化程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级政府要从各地农村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开拓新思路,将文化建设在农村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发芽。

 4 结束语

 总之,运用十八大精神,整合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凝聚力,社会各个层面要统一思想,只有思想高度统一,才能做到行动上的一致,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紧抓农村文化建设不松懈,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真正做到新农村人民共建、建好新农村人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韦殿华,王寿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困境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8(01):46-49. [2]宁宇晨.浅析农村文化建设现存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3):19-20. [3]胡薇.农村文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5(52):261+263. [4]艾军.简谈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发展,2014,14(05):60-64.

 (上接第 303 页)

 与会议的形式为主,实效性不强,员工的配合度与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充分结合员工的实际兴趣,选择更为人性化、现代化的工作方法,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为在党政工作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兴趣与心理需求,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渗透到党政工作之中,借助微信、QQ、微博等平台实现党政教育工作,以电子视频、文本、图片等形式实现对党建思想政治内容的有效宣传,定能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此外,还可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等渗透到员工激励机制中来,能大大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是提高党政工作水平的有效方式。

 3.4 培养优秀的党建工作人员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而企业党建工作同样需要人才,只有高素质的党组织才能够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与方法,提高党建的效果,使全体职工都能够为企业努力工作。因此培养优秀的党员干部非常重要,在党建过程中,要抓好思想建设既要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同时也要让他们有更高的街道素养,这样才能让企业表现出来更大的活力,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3.5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经济都是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企业的改制,原来的公有制经济变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当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有企业的党组织仍然在企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提高生产与管理效率,这样才能够使企业更有竞争力,使党组织可以国有企业中充分进行决策,同时,要将董事会和党组织充分结合,为董事会提供正确的思想知道,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4 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国有施工企业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打造优良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推动党政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就要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优秀的党务工作人员、完善基层党建思想工作,以充分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信雄.新形势下国有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17):332. [2]姚立华.试论做好国有施工企业项目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6(07):5. [3]张航,汪元军.经济新常态下做好国有建筑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5,(39):170-172.

 (上接第 304 页)

 各领域的风险研究均为前沿研究的重要主题,其他主题趋势不明显。可见,前沿研究主要围绕理论展开,国内生物医学占比比国内更加低,可见统计学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和金融。

 2.3

 国家和作者分布的对比

 国内外统计学期刊刊登的有效论文数量分别为:16398篇、36818 篇。美国学者的论文数量位居首位,同时中国学者的统计学研究也较快发展,国际论文数量排名在升高,论文数量目前位居第二位。其他排名较前的国家依次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目前数量在稳定增加,但是占比都低于 10%。其中加拿大、英国、比利时、德国都是近几年高产、数量稳定的学者。

 综上所述,我国统计学发展存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中,同时我国统计学发展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国外统计学研究存在一定的差距,应当设法完善统计学研究,从而为我国的统计学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徐守云.应用统计学发展趋向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5):121-122. [2]孙雪琴.大数据背景下对统计学发展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6,(05):184-184. [3]陈红梅 .爬梳我国体育统计学发展的脉络 [J].运动,2011(04):119-120. [4]周红.探究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发展的新认识[J].商,2016(11):226. [5]林扬啸.中国大数据与统计学发展的需求预测模型[J].现代经济信息,2017(01):62,64. [6]吴诣民,李雄.统计学发展轨迹的考察与认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04):74-76. [7]王一勤.从统计学发展看教学模式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3(03):225. [8]王一勤.从统计学发展看教学模式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3(02):225.

篇四: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明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经验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多年来,xx县委、政府在研究和部署工作时,坚持把乡村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整体规划,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坚持围绕建设生态家园,打造幸福乡村中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群众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基本情况

  xx 县地处祖国最西北边陲,xx 山南麓,西、北分别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两国接壤,边境线长 x 公里。全县总面积 x 平方公里,辖 x 乡 x 镇 x 个行政村,总人口 x 万人,有

 哈萨克、汉、回、蒙古、维吾尔等 23 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 69.6%。近年来,xx 县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工作大局,以奠定精神文明创建的物质基础、巩固群众的思想基础为根本,突出民生建设、文化建设两个关键点,依靠党的惠民政策和政府民生投入,全面推进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前,创建全国文明村镇 x 个,自治区文明村 x 个,地区级文明村x 个。

  二、乡村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 ( 一) ) 改善生活质量,打造幸福乡村

 1 1 、发展现代农牧业,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的快速发展,以公司+协会+专业户的方式,带动群众的增收致富。同时,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一方面突出特色种植,满足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绿色有机农业,确保种得下去、卖得出去、富得起来。xx 年,完成冬小麦种植 x亩,杂粮、薯类等 x 亩,油葵、打瓜、食葵等经济作物力争由 xx 年的 35 万亩压减到 25 万亩,新增中草药种植面积 x亩,完成水产品总产量 x 吨,增殖放流各类土著鱼类苗种类x 余尾。改造提升原有大田蔬菜 x 亩,并新建 x 亩。完成 5个地区级庭院经济示范户,x 个县级庭院经济示范户、完成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项目,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2—3 个。

 2 2 、建设宜居环境,为群众创造良好生活环境。近年来,xx 县累计投入 x 亿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连续 7 年获得地区新农村建设评比第一名,乡村居民富裕起来,乡村风貌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全县 x 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无电地区配网、通电建设,x 个村已完成安全饮水工程、农村通油 x公里,努力使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3 3。

 、建设生态家园,着力提升生活质量。从 2009 年以来,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农田防护林和村庄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开展 15-55 岁每人每年种 10 棵树活动,村庄绿化率达100%。不断优化的生态环境,为 xx 县赢得了更高的生态美誉,在继荣获国家园林县城之后,xx 县被列为西北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成为全疆 5 个全国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县之一。

  ( ( 二) ) 繁荣基层文化,打造欢乐乡村

 1 1 、实施文化惠民,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乡乡均建有文化站,建成村级文化室 x 个、健身广场 x 个、农家书屋 x 个。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选派县艺术团专业演员包村挂社区,不仅保证了每个村都有一支业余文艺演出队,而且发展了一批民间文艺团体,像阿克齐镇坎门尔村“恩特马克”民乐队、阿克齐镇桦林乐队等,已成为

 xx 县乡村文化的品牌和农村文明力量传播的有效载体,我县已连续八年被评为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先进县。

 2 2 、丰富活动载体,让群众唱主角。在全县相继组织实施以“欢乐家园幸福生活”为主题的乡村文化活动,并结合生产生活特点,为他们量身打造了阿肯阿依特斯大会、运动会、文艺汇演、文化走亲、道德讲堂系列活动、体育竞赛活动、读书活动、“我们的节日”活动、电影巡回播放活动等,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活跃了群众生活。

  ( ( 三) ) 开展特色创建,打造文明乡村

 1 1 、规范流程,让群众成为制定“村规民约”的主角。下发了《关于制订“村规民约”的通知》,规范了村规民约的流程。按照“党政主导,群众主体,实用、可操作和便于执行”的原则,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道德、公共事务、村经济发展、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充分发动群众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反复讨论和征求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

  2 2 、开展“道德教育”,倡导新风尚。组织开展“孝心进万家”宣传活动,评选 xx 县最美的孝心儿女、好媳妇、好婆婆,开展“心系老年”系列活动。通过举办金婚老人庆典、开展“重阳寿星宴”“孝亲养老”、乡村(社区)流动课

 堂、社区居家养老站等活动,广泛传播“孝心”理念,营建美好和谐新风尚。组织开展“xx 百姓道德讲堂”活动,以乡镇、社区为依托,通过让群众自己讲等方式讲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道德楷模来吸引群众、凝聚群众、让典型人物变的可亲、可敬、可学、可信,全面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

  3 3 、开展“十佳星级文明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开展“文明细胞梯级评选”活动,从最基础的“十星级文明户”到“文明示范户”“十佳文明示范户”,再到“星级文明示范村”的阶梯式评选,均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唱主角。从 2012 年开始,xx 县以公开竞选的方式开展文明示范村创建评选活动,评选的前提之一就是群众积极性高。对于这样的村,县财政每个村投入资金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文化设施。同时,在全县各农牧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让群众自己申报,村民大会公开评选,使十星级文明户实至名归。在此基础上,每乡每年从评选出的十星级文明户里再评选出 5-10 户在村里有影响力、口碑好、热心公益的“文明示范户”,并在此基础上评选出 12 户“十佳文明示范户”,在县委扩大会议上隆重进行表彰,并进行广泛宣传,各乡镇通过制作身边好人榜、善行义举榜、道德讲堂等方式进行学习宣传。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细胞工程的梯级评选,有效调动了群众主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身

 边的好人得到尊重,让广大群众真正成为精神文明创建的主角。

  4 4 、抓城乡共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发展。完善机制,确保共建活动落到实处。在各级文明单位中开展“文明单位城乡社区行”活动,以“爱心、教育、科技、环境、文化”五共建为主要内容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开展主题活动,促进城乡文明。以“送精神文明进村、促乡风文明入户”为主题开展五共建活动,组织县直文明单位开展送资金、送人力,为联建村修理渠道、粉刷院墙等,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送图书、送科技、送春联、送爱心给贫困儿童等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三、乡村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牧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作物规模种植水平不高,市场价格低迷,未形成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增收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安全饮水未全覆盖,这是影响我县到 2020 年同步小康社会关键的一块短板,我县目前建成主管道 x 公里,通

 水村 x 个,占比 59.1%,今年有望解决 x 个村,但受项目、地理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影响,安全饮水仍无法实现全覆盖。

  (三)存在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缺乏带领群众的能力、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农村群众文化形式单一,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认同意识相对薄弱,参与度还不够,“文化能人”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用正确的文化引导力度不够,部分群众思想受传统不良因素的影响。

  四、对乡村文明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 ( 一) )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支持庭院经济提档升级,对有能力有条件的尝试特色庭院经济,发展中草药、杂粮、菌类、酱果等,同时结合旅游,打造特色村,鼓励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农业、手工作坊相结合的农家乐。实施三苗工程。在春、秋季造林期间免费发放黑加仑、沙棘、葡萄、李子等果树苗,为有条件养殖的群众发放鸡苗、菜苗,同时,积极谋划,为广大打通果蔬、家禽的销售渠道,使群众“种的安心、养的放心”,彻底解决“三苗工程”的后顾之忧。加大安全饮水投入力度。未通自来水的村,先每个村打深水井作为小循环使用,各村自行管理,待大管网符合通水条件后,作为后备水源地利用。农村改厕。无条件的建设农院双瓮漏斗厕所,

 鼓励有条件的建设为无害化卫生水冲式厕所,争取“访惠聚”项目及财政购买双瓮漏斗,鼓励自建。

  ( ( 二) ) 加大乡村人才培养。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首位,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以及培养对象的培训和锤炼。按照乡村振兴之人才振兴需求,让更多的农口干部要走出机关,走向基层,把田间当办公场所,把土地当办公平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加大干部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与考核机制挂钩,建立农牧业专家人才库,发展本土人才、特色人才、土专家进行分类培训,增长专业知识,提升种养殖水平,发挥传帮带作用。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开拓干部视野,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大信息技术交流沟通。

  ( ( 三) ) 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培育新型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层次,开展科技座谈、读书座谈、文化培养等多种文化普及形式,文化部门要加强下乡辅导工作。发掘“文化能人”,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加大社会文化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以农村文艺团队骨干、具有传统和区域特色的文化活动传承人、各类文艺大赛获奖者、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等四个“方面军”为主体的文化骨干人才队伍。鼓励创作百姓生活、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不断推出新的文艺演出剧目。

篇五: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化浅谈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胡志刚海原县三河镇科技文化体育服务中, 厶宁夏中卫市7 56 0 0 3摘要:

 我国农村地区面积远远大于城市面积. 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是我国整体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项目。

 与城市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存在许多问题, 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有很多, 如资金不足、 文化设施陈旧、 文化资源匮乏、 各类人才数量少、 素质普遍较低、 文化观念陈旧等, 这与党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总方针是颇有出入的, 如何有效改善或者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使文化力量促进经济发展, 成为我国有关部门在近年来的文化建设中一直探索的课题, 其也成为积极响应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旗帜。关键词:

 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对策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蓬勃发展, 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物质方面的生活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相比较之下, 文化建设属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落后的文化生活逐渐无法满足人们在文化精神的上层建筑需求。

 由于农村经济本身不如城市发达, 资金不足, 场地设施有限等原因, 都严重阻碍了文化建设的步伐。

 全面建设新农村,应是经济与文化并举, 同步和谐, 才能完成。

 文化建设也涉及到精神文明的提高, 其在人民群众的能动作用下, 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保障社会稳定; 若文化建设薄弱, 会对经济发展造成障碍, 影响社会安定和谐, 因此科学合理的建设农村文化事业, 是一项长期而又坚定的任务。1. 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 1经费不足农村经济相比城市较为落后, 农村居民致力于温饱与经济的开发, 政府的税收大多数投入居民生活、 企业生产及配电网络等基础建设, 经济生活方面亦自顾不暇, 没有结余的闲置资金。

 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政府几乎没有经济实力或精力投入文化事业方面的建设。

 资金短缺是农村文化建设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该问题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其他因素都形成了强力的制约, 严重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1. 2设施陈旧农民的生活一般较为单调、 刻板、 乏味, 作息时间十分有规律。

 许多农村家庭在生产之余的娱乐休闲方式仅限于看电视、 打麻将、 甚至是赌博, 这些都是陈旧落后的习俗。

 随着党政方针政策中关于文化事业建设宣传的不断加强, 各地在一段时间内对于文化建设产生了热情高涨的i分钟热度现象, 在相关基础建设方面都有加强。

 如兴建文化站、 书店、 图书馆、 活动广场等, 但由于资金短缺, 后期投人力度较小, 建设水平无法跟上日益发展的需要。

 当地有关部门不够重视设施维护, 使得基础设施逐渐陈旧, 逐步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或其他部门将其挪为他用, 挤占了文化空间, 使得其利用率慢慢下降, 无法达到其应有的文化普及效果。1. 3各类人才缺乏及活动单调相关部门对文化事业的不重视, 文化人才的生活无法保障, 收入不稳定, 相对较为不安定, 加之国人集中注意力于经济建设, 直接造成了农村有活力的文化人才纷纷外出谋生, 遗留的人才资源一般年龄较大、 在文化技能方面不过硬, 文化素养不如年轻人, 思维陈旧, 没有创新意识, 导致文化活动单一,新人不愿下乡, 文化建设主体结构不合理, 缺乏新鲜血液极大的影响了文化活动的生命力及活力, 干部人才也存在组织不力的问题。

 农村问文化干部本身文化素养不高, 人员配置不齐全, 许多干部同志身兼数职, 对文化事业热情不够高涨, 文化活动的策划、 组织、 运作、 执行能力低下, 更加增加了各类问题对州的产生。1. 4 文化建设意识薄弱在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之下, 国人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文化建设, 党和国家也一致倡导经济建设的话题。且对于城市的建设投入及宣传远远强于农村。

 农村居民也一心致力于经济发展, 而文化事业是一项长期的软性工作, 短时间内不可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一些领导干部观念落后, 对于文化事业的建设意识完全处于无知状态, 在经济发展上急功近利、 为个人政绩进行形象工程建设或利益熏心, 挪用文化建设资金, 或直接落入个人腰包等, 也是对文化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 应对措施2. 1资金投入加大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适量调整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比例。

 在保证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为文化事业进行专项拨款, 兼顾文化事业建设。

 但是在实际建设活动中,许多地方的财政有困难, 因此需要改变资金结构, 国家、 集体与个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 在搞文化活动时, 将商机及投资机遇融汇其中, 多多发掘招商引资项目, 形成经济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文化事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2. 2基础设施改善在资金有保障的条件下大力改善或建设基础设施。

 先维护好原有的文化设施, 如翻新文化广场、 购进新版图书、 检修或更新文化站机械设备等。

 在改善原有基础设施前提下, 再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发、 利用好其他资源, 扩大、 增设活动场地, 购置相应活动所需设备等。

 在购买设备时, 应根据当地人民习俗及风尚尽量选择实用性高的设备, 避免利用率不高, 造成资金浪费。2. 3培养文化人才对于文化人才即文化主体的培养, 是文化建设事业的主要人群。

 政府应能在政策上保障文化人才收入稳定、 及福利待遇, 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 留住有活力的年轻人才。

 加强对年龄偏大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 使之在文化技能上有所提高与进步, 尽量跟得上农村文化的发展步伐。

 主体素质提高, 也能保证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性。

 对各基层管理干部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提高干部工作能力、 积极性及对文化事业的热情。2. 4 正确引导文化意识加大各地区的文化宣传, 经济发展固然重要, 文化建设也同样不可忽视, 二者互相影响, 相互制约, 只有和谐发展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使农村居民及各级干部是意识到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加强其对文化事业的责任感。

 在文化素质上, 免费开放图书馆等。

 提倡农民多看书, 提高文化素养, 多多学习农业技能, 也能有效的提高经济收入, 形成文化与经济收入的良好转化。参考文献:[ 1]熊官迸, 李玉琼. 谈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 08):

 36—37.f 2】

 张红玉, 王文昌. 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的对策探讨f Jl。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09):

 945—948.[ 3]巩文玲. 关于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f Jl. 中国商界( 上半月 ). 2009( 11):

 164—165.作者简介:

 胡志刚( 19 7 3年3月 29 日)。

 男。

 民族:

 汉,籍贯: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 学历:

 大专, 从事群众文化管理工作o15万方数据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者:胡志刚作者单位:海原县三河镇科技文化体育服务中心 宁夏中卫市756003刊名:神州(下旬刊)英文刊名:SHEN ZHOU年, 卷(期) :2012(12)

  本文链接:

 http: //d. g. wanfangdata. com. cn/Periodical_sz-xxk201212014. aspx

篇六: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和谐社会建设10《新西部》2016.35 期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何生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文化站 宁夏固原 756000)【摘 要】

 本文阐述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对政策、措施的执行和监督力度;重视培育农民主体意识。【关键词】

 农村;精神文明;公共文化建设;问题;对策文化作为国家综合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新时期,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与重要目标,属于农村的上层建筑层面。探索优化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促进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有利于丰富农村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深化我国文化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尽早实现。一、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学术界对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有着多种定义,归纳总结起来主要指两个层面。狭义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指在农村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人们的业余生活。广义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属于农村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如制度建设、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培养等。本文主要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设施、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农民的公共文化意识、监督体系等方面展开探索与研究。

 [1]构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服务体系,优化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措施,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要繁荣农村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方针与策略,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对此战略作了进一步深化。做好农村公共服务文化建设工作,首先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比如我国西北部陕北农村的安塞腰鼓,一个个健壮的青年,气势磅礴的阵容、大气的表演,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恢弘气魄。其次,丰富的农村文化生活,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多样的文化活动,充实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对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犯罪率,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最后,健全、快捷的文化设施为农民朋友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只有人们的基本生活设施得到了保障,农民才会有信心、激情去全面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最终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新农村、新风尚的良好风貌。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少,设施不足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活动的组织、专业人才的培养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然而,由于部分乡镇财政的不足,将较多的资金投入到了公路、水利修建、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中,对于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项目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其的财政资金支持也相对较少。部分乡镇在繁荣农村文化政策的鼓励下,成立了文化站、部分农村设立有党员活动室。农村书屋只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或农村有所设立。由于设施的紧缺、资金支持的不足,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也较低,尤其是中国西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农村的文化活动室,很少举行有意义的集体公共文化活动,成为了部分老年人打牌、聊天的场所。同时乡镇的文化站也未能充分发挥好宣传、引导的作用。

 [2]2、村民公共文化意识不强,参加活动次数较少实际生活中,部分农民参与公共文化的意识不强,对于农村公共文化的认识不足,观念比较淡薄。部分村民对于农村书屋、乡镇文化站等基本没有概念。一方面,农村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于看书、文艺活动等缺乏主动意识与信心。另一方面,其认为参加这些公共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浪费自己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没有报酬,参加文化活动不如去打工赚钱,将时间充分利用去获得更多的回报。因此,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参加次数较少。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乡镇农村缺乏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未将公共文化建设规划到本地方年度工作计划与目标中,只是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面子工程,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也不能同步完善。在过重要节日或上级领导巡视、检查时,组织专门的特色文化活动进行表演,没有完善的公共文化活动建设体系。汇报工作结束后,在今后日常的生活中,文化活动开展较少。缺少健全的监督机制,导致了县政府、乡镇府拨款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县级文化部门对于乡镇文化站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仅是业务上的指导,缺乏完善、系统的监督机制。部分村干部有时会将用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文化活动的资金用于其他项目的开发,提升自己的政绩,因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一项长远的惠民工程,在短期时间内看不到有效的成果。三、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1、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政府应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努力构建和完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型财政制度。另外由于基层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往往是有心而力不足。因此,针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展,必须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在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市场化、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渠道。

 [3]2、加大对政策、措施执行和监督力度做好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体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设施的公益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乡镇政府在建设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时要以公众效益为最大追求、以保障村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以全体村民为服务对象。同时大力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扶持民间传统公共文化、各艺术社团发展,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总量,从而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发展。

 [4]3、培育农民主体意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活动只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才叫公共文化活动,因此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也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向政府提供意见和建议。农民参与度既是衡量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效果的标杆,也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本导向。基层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的公共文化主体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要对农村农民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文化的培训活动,要积极对农民从公共文化需求观念上进行引导和改进。近年来,在国家方针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个地方对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许多创新与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仍然存在资金不足、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体系不完善、农民公共文化意识不强、监督机制不完善等不足之处。今后,相信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在农民生活富裕、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事业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王富军 .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问题与思考——基于体制机制层面的思考 [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下转第 15 页)

 幼儿社会化问题浅析和谐社会建设15《新西部》2016.35 期对于父亲的模仿是非常强烈的,甚至是一种崇拜。试想,在孩子常常无能为力的时候,父亲以一种伟岸的身躯和完美能力干成很多在孩子看来“神奇”的事情,其权威性甚至超过母亲。因而,父亲的行为模式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成长。家长的言教虽然重要,但却更要注重自身的行为。原因是,孩子正在无时无刻地看着父母。坦率地说,如果父母已经做得很好了,孩子基本上不用那么刻意地教育,因为孩子自己就模仿学会了。3、保持耐心家长常常因为孩子很多无理取闹的行为而失去耐心,以至于训斥孩子,甚至对孩子大发雷霆。当家长看到孩子对任何事物都要进行探究的时候,常常会认为孩子事多。事实上,这是孩子正在探究这个世界,家长似乎忘记了孩子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孩子还对很多事物不了解。而家长的不耐烦除了孩子折腾带来的疲倦之外,还有就是家长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孩子。因而,我们认为家长要想教育孩子,则必须多一份耐心。幼儿不是不可教育,只是教育他们需要的时间多点。家长教育孩子,既要能够把孩子当孩子对待,又要能够将孩子当成人对待。当孩子对待,是因为孩子的社会规则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孩子的耐性也还没有建立起来。

 [3] 当成人对待,是因为孩子其实在无时无刻专注地模仿着家长的行为,家长也要尊重孩子。毋庸置疑,教育孩子是需要有足够的精力、耐心、威严、行为一致性。

 [4]俗话说,“小树苗歪了,很难纠正;而小树苗长直了,以后就好了。”道理极其简单,我们不能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教育。家长必须能够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特征,父母亲要给予正常的家庭关爱。在城市的陌生居民小区内,作为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尽力创造一个较为熟悉的社会环境。家长主动与社区内的居民进行互动,以便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尤其要多和小朋友进行交流,让孩子能够逐渐与孩子进行交流,避免让孩子形成长期独处的习惯。父母就是给予再多的爱,孩子早晚也要走入社会,因此,孩子在家长引导下尽早进行社会互动是非常必要的。友情感、乐观感、自信感等多种正向价值观就在此过程中建立了。道理极其简单,孩子在什么环境中成长,就会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注 释】[1] 李阳,曾彬 . 从“熊孩子”现象看学前幼儿的社会化教育 [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1-94.[2] 王桂荣 . 对幼儿社会化培养的责任认识 [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1)159-160.[3] 杨晓玲 . 浅析幼儿的情绪发展及其社会化 [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5-46.[4] 宋卫芳 . 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J].人民论坛,2014(8)165-167.【作者简介】韦惠惠(1982 -)女,河南洛阳人,博士,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公共治理 .【参考文献】[1] 马塞尔 · 莫斯 . 礼物—古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2] 马歇尔 · 萨林斯 . 石器时代经济学 [M]. 北京: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2009.[3] 莫里斯 · 古德利尔 . 礼物之谜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 潘泽泉 . 实践中流动的关系:一种分析视角——以《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为例 [J]. 社会学研究,2005.3.[5] 王铭铭 . 物的社会生命?—莫斯《论礼物》的解释力与局限性 [J]. 社会学研究,2006.6.[6] 阎云翔 . 礼物的流动——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作者简介】徐业鑫(1988 -)女,辽宁普兰店人,博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人 .2012(2).[2] 陈波 . 乡间艺人机会损失的形成与补偿研究——基于欧诺个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视角 [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5).[3] 李红兵 . 农村生活方式转变视域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J]. 农村经济,2010(3).[4] 李燕,卫羚 .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探析——基于江苏省部分农户的调查研究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作者简介】何生明,现供职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文化站 .(上接第 12 页)(上接第 10 页)(上接第 13 页)性的服务,如基本生活需求、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可更好的解决失能及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这种模式中的机构养老可提供日托服务及各种娱乐设施。3、“1+1+1+X”体系实施的可行性调查结果显示,该体系基本可解决现阶段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可先选取某几个社区进行试运行,在试运行阶段定期以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进行调查分析,以便发现该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通过试运行的方式对该养老体系进行修改,待体系成熟后再大面积推广。【参考文献】[1] 陈友华 . 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 [J]. 人口学刊,2012.04.51-59.[2] 同春芬,汪连杰.中国居家养老服务运营模式的现状与对策 [J]. 社会福利 ( 理论版 ),2016.3.23-24.[3] 马泽春.京郊农村养老服务的困境与出路 [J].社会工,2008.2.31-33.[4] 王刚义,赵晶磊 . 居家养老的困境与出路——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J]. 创新,2008.03.86-89.【作者简介】刘宏鑫(1979 -)男,哲学硕士,现就职于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育管理研究,本文通讯作者 .刘金洋(1991.5 -)女,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 .

篇七: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校 代 码:1 0 2 00  研 巧 生 学 号 :

 2 0 1 3 1 00 2 6 8  分 类 号; D 斟  巧  级 :丞  雜  硕 ± 学 位 论 文  现 曲? 段 或 国巧 I 林义 化 义 设 存 在 巧  巧 义  T h e  m a i n  p r o b l e m s  o f  t h e  r u r a l  c u l t u r e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I n  C h i n a  a t  t h e p re s e nt  s t a g e  a n d  c o un t e r m e a s u r e s  re s e a r c h  作 者:坦 巧 餐  指 导 教 师:

 巧 前 教 巧  一 级学 科:

 巧 治 学 二 级 学 科:中 共 党史  研 宛方 向!当 代 中 国 史  学 位 类 型:学 术 硕 ±  . .  东 北 师 范 大学 学 位 评 定 委 员 会  2 0 1 6 年 5 月  

 学 校 代 码 :1 0 200  研 究 生 学号 :

 20 1 3 1 0 0 2 68  分 类 号:

 D 斟  密  级 :无  戀  义 批 畔這  硕 ± 学 位 论 文  现 阶 段 我 国 农 村 文 化 薄 设 存 在 的  主 要 问 ? 策 研 兜  T h e  m a i n  p r o b l e m s  o f  t h e  r u r a l  c u l t u r e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i n  C h i n a  a t  t h e  p r e s e n t  s t a g e  a n d  c o u n t er m e a s u r e s  re s e a rc h 作者:

 崔 榜 婷  指 导 教 师:

 陈 前 教 授  一 级 学 科:政 治 学  二 级学 科 :中 共 党 史  研 巧 方 向 :当 代 中 国 史  学位类型 :

 学 术硕 ±  东 北 师 范大学学 位 评定委员 会  20 1 6 年 5 月  

 独 创 性 声 明  本 人 郑 重 声 明:

 所 提 交 的 学 位 论文 是 本 人 在导师 指导 下 独 立 进 行 研巧 工 作 所 取 得  的 成 果。据 我所知 ,除 了 特 别 加 标 注 和致谢 的 地 方外, 论 文中 不 包含其他人己 经发  表 或撰写 过 的 研巧 成果。

 对 本 人的 研究 做出 重 要 贡献的 个人和集 体,均己在文中 作了  明 确 的 说 明。本 声 明 的 法律结 果 由本 人 承 担。

  学 位论文作 者 签 名: 蒂4崎_ _日期:-4  学 位 论 文 使 用 授 权 书  本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完全了 解 东 北师范 大学 有 关 保 留、 使用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 即:东  北师 范 大 学 有 权 保留并 向国家 有 关 部口 或 机构 送 交 学位 论文 的复 印 件 和电 子 版 , 允 许  论文 被 査 阅 和 借 阅。本人 授权东 北师范 大学 可W采用 影 印、缩 印 或 其 它复 制手 段保 存、  汇编 本学 位 论文。同 意将 本 学 位 论 文 收 录 到《 中 国 优秀 博硕 ± 学 位 论文 全 文数 据 库》  ( 中 国 学术 期刊 (光 盘 版)电 子 杂 志 社)、《中 国 学 位 论文全文 数 据库》 (中国 科 学  技 术 信息 研究 所)等 数 据 库 中,并 W电 子 出 版物 形式出 版发 行和提 供 信息 服务。

  (保密的学 位 论 文在 解密 后 适 用本 授权 书)

 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赛吟指 导 教师签名:

 冻  日 期:化、1-、 yj 日 期 :1 乂U. T.h 广  学 位 论 文 作 者毕 业后 去 向:

  工作单位: 电 话 :  通 讯 地址:

 邮 编;  

篇八: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 10 生第27 卷第4 期农村文化建设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吕秋霞( 中共河南省漯河市委党校, 河南漯河4 6 2 0 0 0 )摘要: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

 然而,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滞后, 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障碍。

 本文认真分析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社会转型. 农村人口流动、 科技进步, 收入增多, 领导干部影响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并从体制机制、 财政投入、 整合资源, 完善人文生态环境、 增强文化可持续发展力、 构筑文化权益保障体等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

 农村; 文化建设; 影响因素; 对策中图分类号:

 G 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l0 0 8 - 7 54 0 ( 2 0 1 0 )0 4 - 0 0 0 5- 0 3一、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多数地方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足, 政府尚未完全承担起农村文化特别是镇、 村文化建设的责任1、 多数地方领导、 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软任务、 软指标, 或者仅仅把文化建设作为形象工程, 作为宣传:

 [作。

 这些思想认识的存在, 明显地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2、 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少, 且文化建设再城市、 城关, 轻农村, 对镇村两级的文化投入极少, 并且存在重设施建设轻日常活动与管理的倾向。

 农村文化特别是镇村文化处于自然( 民间自发)发展状态。3、 多数地方( 县、 市)的体育彩票专项资金没有用于发展农村体育事业。( 二)文化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农村文化发展的需求,文化资源缺乏, 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1、 文化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农村文化发展( 1)文化建设没有纳入政府规划。

 文化部门及其干部职工的目标责任不明确, 文化部门被视为最清闲, 最好“混” 的部门之一。

 ( 2)文化建设重城市、 城关, 轻乡( 镇)、 村, “农村文化农民办” 的二元化城乡文化体制问题在一些农村还比较突出。

 ( 3)电视网络管理体制不顺。

 一些地方电视网络管理混乱、 服务差。

 ( 4 )农村文化部门政企不分, 对文化市场管理滞后, 且重罚款,轻治理。

 。

 一些文化中心, 受利益驱动, 直接或问接参与低俗文化如裸舞表演的组织, 影响恶劣。2、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文化资源缺乏( 1)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一些地方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尚未建馆或开馆, 大部分的乡镇文化站的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娱乐要求. 村级文化设施严重缺乏。

 村级文化作者简介:

 吕秋霞, 中共河南省漯河市委党校。设施建设则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滞后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镇村体育设施特别是中青年、 少年的体育设施严重缺乏。

 ( 2)文化资源匮乏。

 县、 乡、 村三级的图书馆( 室)藏书少, 且多为旧书, 利用价值低。一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r 程试点, 凶后续配套资金不到位而废弃。

 民问传统文化活动如民间剧团、 民间乐队活动主要活跃于经济比较发达的村、 镇。3、 现有资源利用4 i充分( 1)人儿资源利用率低。

 县( 市)、 乡( 镇)各文化机构缺编与超编同时并存, 文化专T 不专、 不干, 有活没人干, 打人没活干的状态并存。

 一些有收入( 出租场地和收管理费)经济状况好的文化服务中心, 人满为患, 成为一些领导T 二部亲友的俱乐部。

 ( 2)文化馆设施利用不足。

 一些地方的文化馆( 群艺馆)的场馆面积除办公用房、 业务用房和出租用房外, 还有很多空置着。

 图书馆读者少, 服务成本高。

 ( 3)民间民俗文化引导不足。民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一些地方迷信、 低俗文化等问题较突出。

 ( 4 )政府的不同系统之间、 政府与民间之间的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不足。

 如农村中小学文化设施( 操场、 篮球场)没有对社会开放( 全少法定期日和假期可开放), 农村企业及其它民问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整合。( 三)农村文化专业人才和组织管理人才匮乏, 农村特色文化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一方面县、 乡两级文化事业的文化专业人才少, 并且“文化低、 老人多、 新人缺、 业务弱” 。

 许多文化工作者缺乏工作热情, 缺乏培育新文化的耐心和勇气:

 另一方面城乡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 特别是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与营销人才匮乏。

 农村文化产业缺乏品・5・万方数据

 牌企业和品牌产品。

 年年岁岁“戏” 相似, “人” 相同, 从内容到形式创新很少, 对年轻人缺乏新引力。二、 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转型, 即市场化、 工业化、 城市化的影响1、 计划的经济社会结构与市场化、 工业化、 城市化矛盾的影响( 1)城市与工业( 经济)优先、 城乡二元分治的影响。

 尽管经过30 多年改革, 但受历史文化沉淀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以及旧关系( 利益结构)等的影响, 这种二元化经济社会结构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党委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与政策上依然是城市与工业( 经济)优先、城乡二元分治。

 农村文化建设长期被忽略, 工作目标不明确, 责任、 措施不落实, 农村文化的人、 财、 物投入缺乏制度保障, 投入严重不足。

 这些不足使农村文化工作地位低下, 也从一个侧面降低农民地位。

 这种低下的地位还使农民的文化要求难以表达, 基本文化权益被忽视乃至侵犯。

 当前国家政策规定的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很少,即便如此这种少量的文化专项资金也常常被挪用, 如许多地方政府挪用体育彩票专项基金。

 这种二元化的认识与政策所带来的问题, 在那些工业化、 城市化的农村更加突出, 并弓|起许多村干部与村民的不满。( 2)政食不分、 事企不分的历史关系( 利益结构)的影响。

 政氽分开虽然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也被视为市场健康、 有序发展的基本要求, 但是, 政企分开在实践中正遇到历史关系( 利益结构)的制约, 一些单位, 事业与食业双重身份与待遇, 其职能与责任不清。

 管理混乱、 服务滞后, 7 , 至利用职权垄断乱收费。除了历史遗留的政氽不分外, 还有一些基层文化职能部门利用职权制造新的政企不分, 以获取“租金” 。

 一些乡镇文化中一tl,, 利用其文化演出审批、 文化市场稽查整顿职权, 垄断文化演出中介服务, 收取中介费。

 一些乡镇文化中心因每年几十万元的管理费及中介费收入成为富有部门, 成为一些干部亲友的“俱乐部” , 人满为患。2、 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 1)对农村文化市场的影响。

 ~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使当地文化消费能力大幅下降, 图书、 音像、 有线电视、 卡拉0 K 厅等消费大幅下降。

 但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村庄, 大量的外来人L ], 促进图书、 音像及网吧、 录像厅、 卡拉o K 厅等各类文化市场繁荣。( 2)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

 经济落后的农村人口大量外出, 老人、 青少年、 儿童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对象, 这进一步降低当地政府与领导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 同时也降低社会力量对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投入。

 但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村庄, 大量的外来人口~方面使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不足的问题更突出; 另一方面来自各地的外来人口也带来多元文化, 这使农村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也使农村文化面临多元文化碰撞与适应的问题, 这使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与整合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村膳民收入提高直接刺激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促进文化需求的多样化。

 农村居民不仅喜欢传统的地方的文化、 参与性强的社区文化, 也逐渐喜・6・欢异域文化、 现代文化。

 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对文化的积极影响:

 一是促进教育性文化发展, 一方面促进学前教育和中小学生音乐、 舞蹈、 绘画等各种才艺教育发展:

 另一方面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 这包括专业技术教育、 实用外语教育及扫盲教育。

 二是促进家庭电视、 音响、 电脑、照相机等文化耐用品消费, 有线电视、 因特网和报刊消费, 促进家庭文化兴起。

 三是促进农村居民旅游等其它文化消费。

 四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层次。(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文化生产、 消费、 传播与管理方式, 给农村文化发展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生产与传播工具为满足农村文化多样化需求提供了技术与物质基础, 给农村文化发展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

 电视、电脑的普及特别是有线电视网络和因特网的发展大大地降低了文化生产、 消费、 传播成本。

 其影响:一是提高个体与家庭的文化生产与消费能力, 提高个人与家庭在生产与消费中的作用, 促进文化消费的个性化、 居家化。二是加速农村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流、 碰撞, 也加剧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争斗, 提高文化管理的难度:既为农村普及现代文化、 先进文化创造条件, 也为农村落后( 腐朽)文化产生与传播创造空间与条件, 给控制落后( 腐朽)文化带来挑战:

 既加速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与发展、 地域( 民族)文化传播与全球化, 也加速传统文化、 地域文化的衰落与消亡, 给传统文化、 地域文化保护带来挑战。( 四)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具有承传。

 降, 民问传统文化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载体。

 一般说来, 传统文化丰富特别是宗族文化发达的地方, 村庄意识、 村庄凝聚力较强, 依靠村民集资, 村庄的礼堂、 文化活动中心及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也较好。

 这种宗族文化及其塑造的“根意识” , 还吸引了许多海外乡亲参与家乡文化事业建设。

 不少农村赋祠堂以许多文化娱乐功能, 并融“爱国爱乡” 精神于祠堂文化之中。

 此外, 许多民间习俗如民间信仰、 婚丧仪式, 已成为农村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 成为群众文化社团如腰鼓队、 太极队、 老人舞蹈健身队等活动的表演舞台。当然民间传统文化中也夹带一些迷信、 重男轻女等不健康的东西。( 五)领导干部的影响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是否重视文化工作是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二元化的经济社会结构中, 主要领导是否重视, 不仅影响政府财政( 村财)对文化的投入, 影响文化部门的积极性, 也影响社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与参与。

 领导干部对文化事业的重视, 有利于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政治优势、 组织优势, 促进社会各界与政府或村委会合作推动文化建设。

 许多文化工作者认为“领导重视、 政府牵头” 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领导不重视, 政府不引导、 不积极参与, 即便社会有能力、 有意愿, 文化建设的合力也难以形成, 文化建设也难以出成效。三、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1、 创新农村文化促进机制, 完善农村文化运iJ:

 体系耍改革政府文化管理体制, 在以“民办官助公督” 为万方数据

 基础, 以“国投官办民参” 的先进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建设思路引导下, 逐步形成“一体多元” 的农村文化新格局。

 农村可持续文化动力建设应以农民的主动参与为基础, 以农民组织为组织载体, 以提高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 以制度为保障, 最终形成可持续的农村文化运行机制。2、 整合农村文化发展的相关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从现阶段来讲, 一是要整合一切用于农村、 服务农民的各项文化资源, 统筹规划, 综合利用。

 如教育、 科技、党员电教、 村级活动率建设等。

 _ 二是要建设好三个层次的阵地, 即县( 市)区的文化馆、 图珏馆、 剧团; 乡镇文化站; 村文化大院。

 特别是要把乡镇文化站建成集图书阅读、 广播影视、 宣传教育、 文艺演出、 科技推广、 科普培iJII、 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

 并做到国有、 民营一起l:

 , 大力培育和发展民营文化食业、 村文化科技中心户等。

 为了促进!

 个层次的文化阵地建设, 要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 市)、 文化先进乡镇活动, 以创建活动激励阵地建设。

 三是要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 、 文化信息资源』 £ 享、 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l 31” 、 农民图书、 农民健身、 民问艺术发掘利用这人大工程。

 p U 足要继续"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和文化扶贫活动, 积极探索“三F 乡” 活动的长效机制, 变送为“种” 。3、 建立文化投入长效机制, 保证农村文化的, 一, 持续发展首先, 应从制度L 确保财政对农村文化支出的增长不低十财政总支出的增长:

 投向文化建设的财政资金的增量向农村的镇、 村倾斜, 并不断加大倾斜力度。

 其次, 建立健全农村文化投入的评估、 监督机制, 坚持农村文化建设的人众化方向。

 对农村公共文化项目的财政投入应进行项日评估, 保障项目建设符合与农村实阳i文化需求, 提高投资效益。加强项目建设的公开与监督, 提高投资效益。

 第!

 , 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多兀化投入的激励机制。

 采取减免税费等办法, 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社会化。4 、 创新农村人文生态环境, 促进文化力与环境力的整合与和谐农村文化建设戍注重文化力与环境力的发展, 既要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又要加强人文环境建设, 以保持良好的农村文化生态环境。

 一些社会组织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如绿色环保组织在协调入与自然环境之问的作用、 农民合作组织在协调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作用等, 政府要充分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5、 创新实践模式, 促进农村文化的健康町持续发展。卣‘先, 培养农村文化人/j‘,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

 同前,农村文化人才匮乏, j:

 作质量低下, 无法满足农民U 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不断加大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育。

 特别是要加大农民自身文化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骨f i队伍, 让他们长期扎根农村, 成为不走的庄广1剧团, 使其卓有成效地为农民提供服务。

 此外, 介于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第i部f - j的发膨能促进文化活动的组织性, 很好的连接城市与乡村, 统筹城乡文化人/j’ 开发, 促进文化...

篇九: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徐锡和( 浙江省宁海县茶院乡文化站浙江宁波315600)摘要:近几年来。各地都创造性地开展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客忽视的问题。本文对现阶段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从组织、队伍、投入、栽体、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时策和建议。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对改善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近几年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近几年来,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惠民利民,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全力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的成绩。1.文化阵地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加快各类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公益性文化阵地日趋完善,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2.文化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壮大。各类健身队、腰鼓队、舞龙队等群众文体队伍,摄影、书法、文学协会等民间文艺社团,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支较为庞大的农村文化队伍。3.文化活动品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各地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组织打狮子、舞龙灯等各具特色的群文活动,定期组织文化下乡、文化扶贫活动。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4.文化改革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吸引民资投资、企业赞助,开辟了市场经济下多渠道筹措新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之路。二、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管理权限不清.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乡镇文化站的人权、事权和财权在乡镇政府。主管部门只能指导业务,而大多数乡镇政府又重视不够,随意调整文化干部的工作岗位。弱化了部分文化站职能作用。2.领导重视不够.部分党政领导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思想,认为经济建设短期就可出政绩,而文化建设一时半会难出政绩,同时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民生产生活作用不大。3.资金投入不足。政府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作为目前农村最主要的文化宣传阵地的基层文化站,硬件设施较差,有些地区的部分文化站至今仍只有一间办公用房,没有图书室、阅览室、培训班等文化活动场所,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4.队伍素质不高。在职的文化干部素质亟待提高,年龄偏大的,虽有工作经验,但文化层次不高。年纪轻的,虽有一定的学识和能力,但长期疏于学习,文化业务素质也有限,有的也被借调转岗.仅有的少数有业务专长的,又外出兼职等。5.传统文化挖掘传承不够。当前普遍存在追求现代文化发展,忽视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掘,一些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一大批乡村民间艺术已陷入了生存困境,面临“ 人亡歌息”的困局.6.农民文化品味不高。在农村,多数家庭文化生活支出微乎其微,劳作之余,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聚众喝酒,文化生活一般仅限于看电影、看电视、看露天文艺演出。7.“ 不良文化” 趁虚而入。在农村还不时出现一些神汉、巫婆、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传统文化也变味,春节时,农民们自发组织的舞龙灯、耍狮子,不再是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而是成为个别人赚钱的工具。有的舞龙队轮番到商家、企业门口,讨要“ 彩头” ,商家、企业主有苦难言。三、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1.加强组织领导( 1) 成立组织,明确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成立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担任组长,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相关部门领导要具体抓,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各履其职。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2) 提高认识,健全机制。要提高县、乡( 镇) 、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党政正职的认识,要让他们认识到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要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物质保障机制、利益导向机制、激励引导机制。组织部门要把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成绩作为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据之一,保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2.加大资金投入( 1) 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每年要按一定比例投入,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 2) 筹集社会资金。各级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开发文化市场、兴办文化产业,吸引社会资金,开拓创收门路,扩大自身积累,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3.加强队伍建设( 1) 打造高素质的文化干部队伍。文化主管部门要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 等形式培训在职的农村文化工作者,要提高文化工作者的待遇,稳定人心,稳定队伍。在现有人员中,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同时按“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的原则,在社会上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分调动和发挥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2) 壮大新农村文化建设队伍。鼓励文化馆、文联、剧团等部门的专业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多创作一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艺作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等方式,引导农民成立诗书画社、文化大院和各类秧歌队、舞蹈队等民间业余文化队伍,支持他们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文化活动,与城市文化下乡形成“ 两轮驱动” ,有效推动农村文化活动蓬勃发展。4.加强载体建设( 1)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乡镇文化站要编排一些内容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开展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鼓励农村各种民间业余文艺团体,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积极扶持引导民间文化专业组织相互联合,进行市场化运作,使农民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2) 创建农村特色文化。开展“ 文化特色村” “ 文化示范村” “ 文化示范户” 创建活动,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村、名人、名品,以文化促进工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5.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1) 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坚己1万方数据

 盔丛苎茎:登塞逾堑:谈文化素养对音乐能力提高的帮助和影响杨华(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文化馆江苏连云港222000)摘要:纵观历史,享誉中外的音乐家不仅有着高超的音乐技巧与表现能力,还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无一例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才使得音乐家门在音乐学习上有更全面的理解,更高层次的发展。文化素养对于学习音乐、培养音乐人才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与制约作用,它是音乐能力提高的关键,因此它的提高在音乐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针对文化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和我国音乐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个大的方面展开详细而深入的探讨。关键词:文化素养;音乐能力;联系;问题音乐能力的提高,应当将音乐人置身于音乐文化的背景中进行。通过对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长时间的文化修养的积累,来形成自我于音乐艺术的特有的认知和理解。在学习理解音乐时,也要了解与音乐相关多方面的文化,如文学、影视、舞蹈、戏剧、绘画、雕塑等,这些文化的了解与音乐的学习有着相同之处,对于更上一个层次的理解音乐艺术有着很大的帮助。音乐水平的提高,绝非是简单的音乐技能的提高,而是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因此文化素养与音乐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在提高音乐能力的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文化与音乐之间的联系音乐是属于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音乐跟文化是密切相关的,相辅相成的。任何艺术都不是单一的存在的,它必定是某种文化的产物,是有着时代特点的,要更好的学习把握艺术,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的感受理解其艺术背景,理解其中展现的情感,将其中蕴含的感情以艺术的形式更完美的展现出来。音乐表现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一种感情,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其背景展开深入的解析,将含藏在音乐里面的故事和情愫正确的把握,最后转化为自己的情感来学习演奏音乐,能够把握打动观众的情愫,将音乐作品完美的展现出来。音乐能力的提高与文化素养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一位拥有良好文化素养的艺术家,他对于音乐的理解是更深刻、更感性的。我们日常音乐的学习包括音乐的欣赏和音乐的表演两个部分。音乐的欣赏就是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思想、创作特征和表现的中心意思的理解。对音乐的赏析能够帮助音乐学习者更好的了解音乐作品中作者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音乐的表演技巧,经音乐中赋予的情感以音乐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对音乐的赏析不是学识浅薄的学习者可以做到的,对感情的把握,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及创作背景等等的了解都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可以说国内外很多的优秀音乐人,他们在音乐上的成就,很大一部门是受益于其自身丰富的文化素养。只有文化素养丰富的人,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思想和表达的情感等等方面,才能正确的掌握其中的音乐表达重点,才能将情感融入音乐的表演中。二、我国音乐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的追求学生专业表演技能的提高,对学生的专业表演技能考核非常严格,甚至有教师只要求学生进行技艺的训练,音乐的学习在国人的印象里就定义为了单一的演奏技艺学习。很多学生从小就被要求训练专业音乐技能,有的在音乐表演上的成绩非常卓越,但是却“ 大器不成” 。其实,单一的音乐表演技能学习,只是在技艺上非常熟练,但是对于音乐中赋予的感情,表演者并不能理解揣摩,更不可能带有情感的去表演作品,使得整个音乐表演的过程只是一场表演技能的展示会,从根本上忽视了音乐表演的本质一传递情感及感染听众。没有理解的音乐演奏必然没有情感,注定是失败的,再纯熟的演奏技巧也不能像观众传递作品的感情,观众根本无法从中获取感动,这样的演奏者是失败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许多孩子小小年纪便会使用多种乐器,并且乐器的专业表演技能能够很简单的达到最高技术级别,但是这些孩子在音乐学习上非常的认真刻苦,但是其文化课程不被重视,只攻技艺的学习,最终使其成为了文化的“ 差等生” 。并且在长大后,也很少有人能够成为有卓越成就的音乐艺术家,顶多就是一个音乐表演技能的传播者,靠着娴熟的音乐表演技能混口饭吃。这种现象在我国是很普遍存在的,其令人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不再只是一味的钻研学习表演技巧,更是要学会音乐赏析,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等等,使音乐的学习更加全面,培养全面的音乐人才。三、结语文化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人能够一两天就形成深厚的文化素养,其形成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及知识的积累的。音乐学习者在提高音乐能力的同时,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相信总有一天两者结合在一起,其音乐造诣将会非同凡响。参考文献:⋯贾春丽.论文化素养与音乐教育的关系U】.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 09) .【2] -5戎.试谈文化素养与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U 】.内蒙古艺术,2007( 01) .【3】俞冠晶.浅析在音乐鉴赏中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文化修养的重要性Ⅱ】大众文艺· 理论版,2011( 09) .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活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健康文化生活需求。( 2) 严格监管农村营业性演出。要严格对营业性演出的审批,严禁接纳无证演出团体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要加强对演出现场的监管,重拳打击非法演出,确保演出市场健康有序。结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民群众既是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受益者,又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参考文献:【1】张祝平.失衡与重塑:农村文化发展问题U ] 今日中国论坛,2008(7).【2】桂玉.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Ⅱ】前沿,2008( 3) .【3】程璇,董河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文化建设Ⅱ】.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 11) .[ 4】马登杰.农村文化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精神基石Ⅱ】昌吉学院学报.2()()5,万方数据

 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作者:徐锡和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海县茶院乡文化站 浙江宁波 315600刊名:大众文艺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年,卷(期):

 参考文献(4条)参考文献(4条)2014(7) 1.张祝平 失衡与重塑:农村文化发展问题 2008(07)2.桂玉 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期刊论文]-前沿 2008(03)3.程璇;董河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文化建设[期刊论文]-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11)4.马登杰 农村文化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精神基石 2005

 引用本文格式:徐锡和 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期刊论文]-大众文艺 2014(7)

推荐访问: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化建设 对策 农村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