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8篇

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8篇

时间:2022-12-06 20:05:40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8篇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214神州教育小学基础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傅勇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梧桐湖学校摘要:对于教育事业来说,小学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基础,要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8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8篇

篇一: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4神州教育小学基础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傅勇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梧桐湖学校摘要:对于教育事业来说,小学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基础,要想提高整个教育界的教学质量,其中提高小学基础教育是前提。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一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学生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性时期。因此,小学基础教育的好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小学教师要做好小学的基础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心理素质。但是,就目前的小学基础教育反映的教学效果来看,其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对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关键词:小学;基础教育;现状及对策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好奇心强,求知欲十分旺盛,记忆力强,思维敏捷,善于背诵,模仿能力强,对于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习惯可以做到习久成性,为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成为了当今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对此,在小学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道德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现代小学教师要做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工作,力求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 一 ) 教学方式缺乏活力,课堂效果不佳就现在的小学教师来说,其教学任务重,对于有的学校来说,一个教师有可能要担任两三门课程,担任两三个班级的教师,另外还要加上批改作业,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等工作,教师会感到心力交瘁,教师研究和创新教学模式的时间大大的减少了,出现了仅仅将知识点传送给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对学生的成绩过于看中,以至于认为最好的教学模式就是练习,以此形成的教学模式严重缺乏活力,课堂效果不佳,学生不仅会感到疲倦,老师上课也会赶到力不从心。长此以往,学生渐渐的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质量严重下滑,教学质量严重降低。( 二 ) 教师职业素养不高,缺乏敬业创新精神对于现在的小学基础教育来说,其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职业素养不高,教师普遍缺乏敬业精神。对于有些教师来说,其工作重点甚至不在教育学生上面,对学生缺乏耐心,对于学生上交的作业不予批改,对学生平时一些不良的做法也不及时的进行指正,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沾染上恶习。另外,大部分的小学教师都不愿意参加公开课,甚至在对待学生的教育事业上,讨价还价,严重的将教育事业染上了利益的气息。除此之外,教师对一些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对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导致教育观念落后,学生的教学质量效果自然就不佳,学生接受到的教育也是比较落后的,阻碍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二、小学基础教育对策( 一 )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果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为教学方式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课堂效果。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微视频,微课,多媒体等教学形式都是其发展下的产物,有着包容性,有趣性,精炼性,丰富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为传统的小学课堂注入生机活力。另外,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减轻授课负担,例如制作微视频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课堂重点,消化课堂知识,电脑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布置试卷题目,批改作业,为此,在小学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不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更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 制定教师素质考核,提高教师素质在小学基础教育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师对职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敬业创新能力,可以制定教师素质考核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对于教师来说,由于没有完善的教师素质考核制度,教师才会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对此,对于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是势在必行的。在制定教师素质考核的标准时,可以依据以下标准:是否对待学生有耐心,是否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是否认真进行备课,是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教学方式是否有能够结合时代的变化特征等内容,来提高教师的素质,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三、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分析,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小学基础教育还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面对这些问题,小学教师要积极的进行改正,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改进和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 孙立国 . 农村小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J]. 青年与社会,2014 (1).[2] 胡思思 . 农村基础小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J]. 亚太教育,2016.[3] 吕素梅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J]. 扬州大学,2015.

篇二: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19年第 ·12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总第 221 期Dec2019[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设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针对福建民办高校存在的办学经费有限、治理结构滞后、生源较为不足、师资水平偏低、办学特色缺乏、内涵建设薄弱等主要问题,分析社会缺乏理性包容、政府重视指导不足、高校遇到发展瓶颈等影响因素,结合完善法律保障、加强政府资助、创新管理机制、深化内涵建设等国外私立高校经验借鉴,从多方加大扶持力度、政府严格规范办学、高校坚持内涵发展等三个维度,针对性、系统化地提出福建民办高校的发展对策。[关键词]民办高校;基本现状;国外经验;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9)12-0111-03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

 “福建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JAS180777)福建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陈婉萍(阳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5)民办高校近 30 年的发展情况表明民办高校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满足人们多样化教育需求、补充我国公办高校数量不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目前,我国已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协调发展、互为补充的格局,但也存在不少发展困难、问题与瓶颈。一、福建民办高校的主要问题(一)办学经费有限总体而言,福建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十分有限、相对不足。从固定资产来看,2017 年(下同)福建仅 2 所民办本科院校超过 15 亿元,10 所低于 10 亿元(占 2/3);仅2 所民办高职院校超过 5 亿元,12 所低于 3 亿元(占60%)。从硬件设备来看,公办本科高校与民办本科高校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分别为 2.13 万元、0.74 万元,公办高职院校与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践基地数分别为 71 个、47 个,校外实践基地数分别为 151 个、60 个。从收入构成来看,福建民办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学费收入分别约占总收入的 95%、70%;社会捐赠收入主要依靠人脉拉动,但因社会资源有限,使得社会捐赠微乎其微。(二)治理结构滞后福建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制约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福建部分民办高校董事长“一言堂” “夫妻店” “父子兵”乃至“子承父业”的家族化倾向仍然存在,高校企业化运行或家族化管理弊端日益显现。校长在财务权、人事权方面职权不清晰,一定程度上存在“权力真空”的现象。同时,未能充分发挥校内各级各类机构的参与管理决策职能,亟待进一步保障教职工的权利权益。除此之外,仍要进一步落实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学术委员会、二级管理、师生参与、党代会、教代会、工代会等治理制度,可以探索设立相对独立运行、权责较为明晰的监事会,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监管尚需加强。(三)生源较为不足总体而言,福建民办高校办学规模偏小,民办本科、专科在校生没有超过 2 万人、6000 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福建省民办高校折合在校本科生 154479 人、专科生67198 人,分别占全省本科生、专科生总数的 30.94%、30.45%。全省 22 所民办高职院校之中,仅 9 所办学规模超过 3000 人(占 40.91%),还 13 所办学规模不足 3000人(占 59.09%),以生均拨款为主收入的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除此之外,民办高校学生的录取批次靠后、录取分数垫底,这类生源理论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当然,生源情况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息息相关,福建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起薪不足 3400 元、对口就业率不足 70%。(四)师资水平偏低福建公办本科高校、民办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之间差距悬殊,表现在正高级职称比例分别为 16.31%、8.25%,副高级职称比例分别为 33%、24.18%,博士比例分别为37.14%、9.69%。福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年轻教师(35 岁以下)和老年教师(56 岁教师)占比过高;兼职教师比例偏高(9 所本科高校超标、合格标准为 25%以下),且仍有 4 所民办本科院校的生师比未达标;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表现为 7 所本科高校未达标(合格标准为 30%以上),民办高职院校均值虽已达到 20%的合格要求,但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5.46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职称结构与学历结构普遍偏低、高层次人才缺乏,深刻影响111 窑 窑

 着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五)办学特色缺乏发展至今,福建公办高校的办学类型多种多样、办学特色较为鲜明,民办高校则不然。从办学类型来看,福建民办本科院校全部集中在综合、理工、财经三种类型,比例分别为 46.7%、33.3%、20%,缺乏师范、医学、政法、农业类高校。从办学区域来看,福建民办高校集中在福厦泉漳四地市,南平地区只有 1 所民办高校,三明、龙岩、莆田、宁德地区没有民办高校,这与其经济社会发展实力、依附老牌公办高校密切相关,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容易形成人才奇缺的恶性循环。此外,民办高职院校共 22 所(占 42.3%),专业数量多、学生规模小,这种现状使其专业建设投入、培育特色专业困难重重。(六)内涵建设薄弱教学方面,福建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经费支出仅占本科院校的 12.87%,教学改革支出占其教学经费总支出的 10%以下,实践教学支出占比更是低于 6%,65%的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科研经费不足 100 万元,且民办高职院校没有国家级重点专业,省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数仅占全省高职院校的 25%左右。科研方面,福建民办本科院校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奖项、发表论文数、专利数量,分别仅占全省本科院校的 6.90%、0.44%、2.12%、2.31%、5.97%。设施方面,福建民办高校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新增值都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对教改、科研等涉及未来发展的投入较少,生均占地、教学行政用房、宿舍面积持续下降。二、福建民办高校的影响因素(一)社会缺乏理性包容国外私立高校更具特色、更有创造力、层次结构更高,因此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认可且对学生吸引力更大。与之不同,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办学较晚、起点较低、投入较少、基础薄弱,存在生源不足、质量不高、培养不力等问题,致使社会舆论和民众心理对其存在偏见甚至歧视之意。难以避免,福建民办高校往往被当成“非正规军”,因而学生首选公办高校后才考虑民办高校。从招生层次与分数来看,福建民办高校也是处于最低招生层次,且录取分数线屡创新低,这都表明社会对民办高校怀有歧视心理,缺乏理性包容。(二)政府重视指导不足虽然国家在政策、法律层面出台了不少规定,对规范民办高校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针对民办高校的资助、扶持、倾斜等政策难以落地,对民办高校快速、可持续发展缺乏应有保障。一方面,教师的福利待遇、五险二金等往往按照企业最低标准执行,致使民办高校教师尤其是优秀人才招聘难、流失易、稳定性差。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招生都在最后批次,生源数量与质量较为紧张,容易形成办学效益与生源质量的恶性循环。除此之外,民办高校缺乏财政拨款、专项资助,且存在多头管理或管理真空等现象。(三)高校遇到发展瓶颈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往往急功近利、追求效益,忽视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按照企业发展思维单方面强调经济效益最大化,使得办学定位有偏差、办学规模过大、软硬件设备落后、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投入偏少。同时,为了节约成本,民办高校内部管理存在裙带关系、用人唯亲、多头兼职等困境,加之校长受制于董事长,双方往往表现为注重教学质量与追求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矛盾。更有甚者,把办学作为牟利、融资的手段,旨在以最短最低投入获取最快最高回报。除此之外,民办高校往往难以保障在软硬件上的固定投入,致使土地、设备、图书数量不达标以及师资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三、国外私立高校的经验借鉴(一)完善法律保障美国、日本私立高校均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既明确了私立高校与公立高校享有同等权利,又为私立高校规范化办学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操作要求,是确保其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法律确立了美国私立高校权利神圣不可侵犯,鼓励私立高校立足自身实际、根据特色优势进行办学发展。同时,联邦政府出台宏观教育法律,在确保私立高校规范化办学的基础上,对州政府、私立高校充分赋权,私立高校享有招生、教学、筹措经费、设置专业、教师聘任等自主权。日本一直很重视教育立法,并在 1947 年出台的《学校教育法》《教育基本法》之基础上,专门出台多部支持私立高校办学的法律法规。(二)加强政府资助美国私立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依次为学生学费、社会捐赠、政府资助、服务收入。美国私立高校的学生学费平均为每年 4 万 -5 万美元,远远高于公立高校;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私人个体的捐赠占比很高,且在逐年提高;联邦、州、地方政府通过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科研经费等方式,核拨、发放办学经费;课题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对外培训等,也为美国私立高校带来了不菲收入。与美国私立高校相同,学生的学费收入也是日本私立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日本在国家层面明确政府责任,对私立高校每年给予办学经费 20%左右的财政援助,其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依次为学费收入、政府资助、社会捐款、运营收入。(三)创新管理机制在内部治理结构上,美国私立高校实行董事会、行政系统、学术委员会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董事会成员由资助方、政府部门、工商行业、律师、校友、教师、学生等代表共同组成,能够广泛代表各方行使选任校长与主要管理人员、制定发展规划与规章制度、监督办学目标与教学质量等职权。学校日常事务由行政系统负责落实,校长是最高负责人,董事会不能直接干预;学术委员会112 窑 窑

 由各学科资深教授组成,确保专业设置、教师聘任、教学实施、教学改革等教授治学和学术自由。宏观管理上,日本私立高校统一归文部省管理,文部省下设高等教育局私学部、审议会,分别负责私立学校的管理、审议。文部省仅通过立法、审批等方式进行间接调控、服务指导,做到对私立高校的充分赋权及其自主办学。(四)深化内涵建设美国私立高校的内涵建设主要体现在自主管理、严格评价、服务社会等方面。一是自主管理。美国私立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所有专业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社团组织享有开展活动的极大权限,学生校内外兼职均可获得学分奖励。二是严格评价。美国实行“宽进严出”的评价制度,综合考评学生的考试、出勤、完成作业、课堂参与等情况;采取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学历认证,由权威行业组织评估方可获得学历。三是服务社会。始终秉承公益的办学宗旨,注重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联盟。日本私立高校内设教学监督评价机构,严把教学质量关口;非常注重扬长避短、特色发展,形成培养政府官员、科技人才、普通人士等特色目标定位。四、福建民办高校的发展对策(一)多方加大扶持力度福建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多方加大扶持力度,主要包括保证同等待遇、完善政策法规、健全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扶持。一是保证同等待遇。教师权益保障方面,要在职称评定、项目申报、考核评价、表彰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学生权益保障方面,要对福建民办高校学生一视同仁,给予一样的资助、奖励、医疗等保障服务。二是完善政策法规。福建政府部门要给予民办高校一定的资金支持、财政拨款,或实施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或设立基金会进行专项扶持;需要出台操作性、执行性强的金融信贷政策,明确基金组织、国有企业、信托机构等担保资质,为福建民办高校筹措发展资金开辟道路。三是健全保障机制。福建应当适当提高对教师引进、培训、评奖的资金支持,增强民办高校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加强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教师的聘任、考核、待遇等正当权益与合法权利。四是加大财政扶持。对福建民办高校按照在校生数给予适当补助或生均拨款,避免盲目招生、追名逐利;政府牵头、社会参与,设立专项发展基金会,扶优扶强,示范引领。(二)政府严格规范办学在福建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政府严格规范办学,主要包括加强行政执法、实施分类管理、完善评估制度、引导社会舆论。一是加强行政执法。民办高校既要尊重社会力量投资者的权力与利益,也要吸收政府、相关社会组织部门或个人对学校监督与管理 [3] 。福建应在宏观法律框架下,制定操作性、落脚性强的规章制度,促使福建民办高校科学化、制度化管理。二是实施分类管理。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在数量、质量、规模、办学层次和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等方面都会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4] 。福建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要在招生指标、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生资助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确保其公益性办学宗旨;对于营利性民办高校,要明确利润边界、投入比例、收费标准、税收优惠,确保其规范化、优质化办学。三是完善评估制度。建立全方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公平奖励扶持优质特色民办高校,整顿乃至停办质量低下民办高校。四是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引入社会各界、新闻媒体、民间组织等第三方监督力量,对福建民办高校办学质量进行透明化、公开性评价。(三)高校坚持内涵发展福建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高校坚持内涵发展,主要包括端正办学理念、健全管理体系、开拓融资渠道、加强队伍建设。一是端正办学理念。福建民办高校要改变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现状,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和谐、可持续发展;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基础上,体现办学模式、教育理念、...

篇三: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0 12 第3 期( 总第30 2期)废人教育A D L ’ I. T E 13LC A T I O NN O . 3 2 0 12T ( , tal N o . 30 2苏南地区新市民学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阴祥(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南京210 0 9 7 )【摘要】

 苏南地区新市民学校长期致力5- , '1- 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其发展和壮大恰好适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整合、 开放和统筹教育资源是新市民学校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关键词】

 苏南地区; 新市民学校; 现状、 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

 G 7 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 0 1—8 7 9 4 ( 20 12)0 3—0 0 7 6—0 3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 充满竞争的社会, 大量的人口在城市之间流动。

 为了满足各层次群众的学习需求和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苏南地区完善和创新学习型城市的载体建设, 加强各类学习载体的规范管理和推广, 并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实用技能培训, 创办了各种形式的新市民学校。一、 苏南地区新市民学校发展的现状分析——以常州市为例苏南地区各地、 各级政府把外来务工人员素质的提高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 作为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如常州市政府在早在20 0 7 年颁布的《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要点》 中明确提出:

 “推广新市民学校分级规范化建设经验……使全市新市民学校在规范、 定位和成效上实现新突破。

 ” 不难看出, 苏南地区各地、 各级政府都在力争将外来工的教育大网撒遍城乡, 帮助外来工完成“都市新市民” 身份的转变, 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学习型城区建设的范畴, 这一举措使这些外来工提高综合素质, 获得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成为城市共享文明和同创和谐的“新市民” 。

 常州市钟楼区, 是苏南地区, 乃至全国第一个创造性的开办新市民学校的地区。

 该区的做法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和代表性。1. 加强协调与督查力度, 完善规章制度, 初步构【收稿日期】

 201l—ll—14【作者简介】

 阴祥( 19 8 6一), 男, 江苏镇江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一7 6 一建了较为完整的新市民学校运作体系常州市钟楼区成立了学校工作协调小组, 宣传、 城管、 司法、 计生、 工会等13个涉及外来务工人员教育、 管理和服务的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 由区委副书记和常委宣传部长分任协调小组的正、 副组长。

 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 明确宣传部为牵头部门, 负责学校的协调、 指导与督查。

 各街道由副书记以及宣传委员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 学校所在的村、 社区、 企业承担具体工作。

 同时, 制订了“新市民学校” 的《管理规程》 、 《负责人职责》 、 《学习辅导员职责》 等规章, 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和教学计划协调等制度, 构建了覆盖全区、 上下联动的运作网络。2. 落实办学必要的基础条件, 基本保障新市民学校办学的稳定性。一是落实场地。

 常州市钟楼区以“就近就便就学” 为原则, 确定了两种类型的学校, 针对成建制的外来务工人员, 以用工单位为母体开设学校, 针对零散的外来务工人员。

 在城郊结合村镇、 街道、 社区兴办学校, 并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 灵活使用“专用” 、 “合用” 、 “共用” 等方式, 解决了办学场所问题。二是落实经费。

 在无专项资金的情况下, 办公经费挤出一点, 政府财政申请一点, 成员单位支持一点,筹集了一些资金用于学校运作, 并为每所学校下拨了一定的办学费用。

 以钟楼区为例, 学校场地因地制宜, 分别是企业、 街道或社区居委会原有的各类会议室和活动室, 所需的经费. 是从宣传、 司法、 文教、 卫生、 计划生育、 劳动人事等相关职能部门“挤”出来的。

 教员除部分从学校聘请外, 大部分由上述万方数据

 各部门按需选派。

 三是落实教材。

 钟楼区编印了5万册《“新市民学校” 百问读本》 , 配发到各学校, 免费发放给外来务工学员。3. 精选一流的师资力量, 向师资要质量常州市钟楼区精心选配了数十名同志担任新市民学校的学习辅导员。

 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保证了培训的质量。4 . 集中与分散办班相结合, 积极采用多元的办学模式常州市钟楼区不拘泥于“设校开班” 的形式, 而是采取多种模式办学, 将集中办班、 分散办班、 送教上门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上午、 中午、 下午、 晚上均可灵活安排。

 授课持续时间也不强求统一与标准化, 一般安排在外来工工作的空隙或企业生产淡季, 一切服从实际效果。5. 着眼全面发展, 努力灌输先进的现代文明理念常州市钟楼区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注重把传播现代文明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 努力使外来务工人员完成思想观念、 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型。

 如:

 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进行现代观念、 文明准则和城市意识教育, 引导他们破除小富即安、 小打小闹的小农经济思想, 实现由农民向现代市民的跃进。6. 根据实际需要, 充分安排广泛的教育内容常州市钟楼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 培养面向未来生活所必需的认知水平、 学习技能和情感意志,以“学会做人、 学会生活、 学会学习” 三大教育板块为主线, 力求使教育内容涵盖经济、 文化、 科技、 法律、 卫生、 家政、 生活等各类知识, 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为了便于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掌握和消化所学知识, 钟楼区还以基础性、 普及性、 实用性为标准, 编印《“新市民学校” 百问读本》 , 如“哪些行为不文明?”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 “如何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 等, 采用简明的问答形式, 讲解常州人文概况、 市民行为规范、 健康生活方式、 劳动权益保障等十个部分的常识, 充分贴近外来工的生活,从而增加了上课内容的“磁力” 。7 . 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 全员培训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常州市钟楼区认识到, 将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作为教育对象, 宜通过全员培训和分类指导相结合, 采用多种教育形式。

 有关应知理论, 以课堂面授教学为主; 应会操作技能, 以现场演示教学为主; 法律常识、 卫生知识、 道德规范、 计生政策, 可结合案例分析、 讨论评议等方式. 甚至可采用戏曲、小晶等尊闻乐见的文艺手段, 寓教于乐。

 从开课的情况来看, 这些教学形式已被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普遍接受,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8 . 承诺免费教育, 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学校向辖区范围内的外来外务工人员免费开放; 二是为帮助要求上进、 学有所得的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钟楼区还向他们所在的用工单位或综合管理部门反映, 介绍他们的一些个人情况。

 另外, 常州市钟楼区还与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 在子女就学、 落实户口、 职业继续培训、工作岗位推荐等方面, 给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和扶持措施。二、 苏南地区新市民学校发展的现实诉求1. 新市民学校的运作体系亟待完整与完善新市民学校的运作体系包括领导体系、 师资体系、 资金体系、 宣传体系等诸多方面。

 据调研, 苏南地区新市民学校仍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

 就各辖区层面来看, 区内成立了一系列的领导小组, 领导体系总体比较完整。

 但就全市层面来看, 缺乏全市范围内的宏观领导和总体把握, 即缺乏各区之间相应的协调体系, 容易使得各区各自为战, 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

 这样可能造成重复办学, 力量过于分散, 不利于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2. 新市民学校的经费尚待关注与解决新市民学校开办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 这样学校才能持续的运作。

 而新市民学校提供的大多是免费, 或者部分免费的教育, 而以往学校的经费都是从政府等机关中挤出来的。

 这在初期发展过程中是切合实际的。

 随着新市民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其经费开支势必相应地大幅度增加。

 因此, 建立新市民学校相对独立的专项资金运作体系, 是保障其运作的流畅性和持续性的重要举措。3. 新市民学校的发展要求均衡与协调调查表明, 苏南地区新市民学校办学水平持续进步, 但在总体和区域发展上存在不平衡性的特点。

 具体可分两方面:

 一方面苏南地区三市之间的新市民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以常,k 11市发展的较为迅速, 苏州、 无锡相对滞后; 另一方面, 常州内部各区、 市也存在不平衡性, 如常州市钟楼区在新市民学校的办学方面要优于其他几个区、 市。

 当然, 苏南地区新市民学校也进行了协调工作, 如20 0 7 年8 月 3日, 常州市钟楼区召开了新市民学校t作交流座谈会, 钟楼区介绍了新市民学校工作经验介绍。

 各辖市、 区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了新市民工作的成绩和下一步打算。

 但是协调力度仍然不够。4 . 新市民学校的宣传工作有待加强与支持近几年的新市民学校的发展历程表明, 新市民一7 7 —万方数据

 学校在推动苏南地区创建学习型社会、 乃至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与此背道而驰的是, 社会上仍然存在不少对新市民学校认识上的不足, 今后仍需在宣传上下工夫。

 苏南地区有些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声称未听说过新市民学校, 这也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所遇到的比较普遍的现象。5. 新市民学校的办学经验需要继承与借鉴诚然, 苏南地区的常州市首创“新市民学校” ,有着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但仍然需要广泛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

 如:

 四川成都市新市民学校从体系的完整性抓起, 大力培训师资, 并建立起一整套督导和运作体系; 浙江宁波市的“海曙模式” , 在教育培训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等等; 再如美国的社区学院, 具有实用性、 灵活性、 经济性和前瞻性等特点, 兼有学士转学教育、 生计教育、 劳动力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国际教育等多重功能, 其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低廉的学费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 深受美国普通百姓的喜爱, 被誉为“人民学院” 。三、 苏南地区新市民学校发展的应对之策据调研, 真正严格意义上名为“新市民学校” 的学校不是很多, 更多的是倾向于职业技能培训和指导等方面的培训学校。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新市民学校是社区学校的一种, 它依托社区教育, 整合社区资源, 免费为外来务工人员这一新市民群体提供社区学习机会。

 因此应当充分发挥社区办学的积极性, 通过整合利用社区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为突破口, 提高新市民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1. 整合教育资源首先, 应整合培训中心教育资源。

 应努力把培训中心办成集法制学校、 技工学校、 科普学校、 文化中心等内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校, 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教育功能的综合发挥, 并能够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

 需要提出的是, 并不是把所有的培训操作都放在培训中心, 而是要充分发挥培训中心的组织和辐射功能, 对各类、 各行业、各地培训实施统一管理。其次, 要整合新市民教育和培训中心的资源。可以考虑成立城市新市民培训中心, 使之成为新市民教育基地。

 独立建制的新市民学校应当有适度的发展, 但不宜过多, 更多的应当依托培训中心的师资、 设备、 规模, 发挥集团优势, 把新市民教育纳入到培训中心的体系中来。2. 开发、 开放教育资源制约新市民学校开办的瓶颈是资源不开放和封锁。

 优质的教育资源应适当地向外来务工人员倾斜, 如新市民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 乃至教学经验。

 政府、 企业、 学校都有一些宝贵的办学经验, 但未能很好实现共享。

 要搭建促进资源开发、 开放的平台。

 要避免重复开发, 低水平开发。

 特别的是要把学校现有的资源, 包括图书馆、网络资源等, 向外来务工人员开放, 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3. 统筹使用和管理教育资源统筹教育资源, 特别是新市民学校在师资、 教学设施以及生源、 就业等方面进行统筹和管理。

 一是对新市民学校的教师实行“划片分批师资培训制度” 。

 即根据教师所在地区, 分批进行师资培训, 既有利于提高师资培训的覆盖面, 又有利于各地区教师之间的交流。

 二是对教学设施实行“共建共享制度” 。

 各新市民学校共同合作出资购置教学设施,建成后实行共享, 这样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推荐制度” 。

 从学员进入新市民学校之初, 学校就应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企业为学校学员的生产见习、 实习创造条件。

 在学员毕业之后, 学校推荐到企业就业, 从而实现学校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参考文献】[ 1]蔡虹. 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 N ]. 工人日报, 20 0 7 一11一19 ( 4 ).[ 2]连玉明. 常州市用“新市民学校” 把外来民工纳入学习型城市[ J]. 领导决策信息, 2003, ( 32):

 22—23.[ 3]荣长春. 天宁破题“新市民学校” 管理缺位[ N ]. 常州日报, 2007 —08—29 ( 2).[ 4 ]汪鹤飞. 海曙:

 创新“新市民” 教育培训模式[ J]. 政策嘹望, 20 0 7 , ( 6):

 4 6—4 7 .T h eD e v e lo p m e n to f N e wC itiz e nS c h o o l inS o u th e r nJia n g su :

 P r e se n tS itu a tio n a n dC o u n te r m e a su r e sY INX ia n g( N 觚jin gN o r m a lU n iv ersity , N a n jin g210 0 9 7 , C h in a )【A bstra ct]T h eN e wC itiz e n S c h o o l in so u th e r nJia n g suh a s b e e n c o m m itte dtoe d u c a tin g m ig r a n tw o A e ma b o u t v o c a tio n a ltr a in in gin alo n gtim e . hp m v id 伪ab r o a dp la tf o r mf o r th e ru ra lsu r p lu sla b o r f o r c e . T h e so lu tio n s o fd e v e lo p in gth e N e wC itiz e n S c h o o l a 托in —te g r m in g . d e v e lo p in ga n dp la n n in ged u ca tio na l日eso u n髑a s aw h o le.【K ey w o rd s]so u th ernJia n g su ; th eN e wC itiz e nS ch o o l; s诅t惜, p ro b lem sa n d c o u n te r m e a su r e s.一7 8 —万方数据

 ...

篇四: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城关回族小学

  金显志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和学校管理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客观办学条件的制约,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学校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现状与问题 (一)、校园周边环境差,家长不重视 ,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一、现状与问题 (一)、校园周边环境差,家长不重视 ,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1、家长重视不够。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家长(特别是少数民族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不够重视,平时忙于劳作,普遍很少关心过问子女在校的教育学习状况,加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自身素质不高,即使想关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大多失于偏激;学生家长住址分散,部分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校联系困难,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甚至有时反而干扰了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了种种不应有的思想障碍和工作阻力,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在好多人都把眼光盯在了学校管理上,其实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学校家长过分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对学生品德习惯的教育,对学生只要考试分数,家长对学生怎样做人的教育弱化了,部分学生因为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不思教育,“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的管教,任其自由发展,学生思想也失去约束,生活也出现了畸形的心里。

  (二)、农村学校师资队伍水平弱化

 1、师资水平不高。学校近年招聘的新教师多,新招聘的教师由于专业不对口,教学态度不端正,勤学业务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存在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思想,知识蜕化、素质薄弱,教学方法陈旧,还是原来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致使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能力差,知识面

 狭窄。有几名能力较强的教师,一个又一个地调走了,本来我校师资水平结构和年龄结构就不协调,这样一调,师资水平结构就更不平衡了。教学好的老师走了,校与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差距拉大,从而导致学生择校现象的发生,目前我校是好的教师走了,好的学生跑到了县城学校读书,择校生越来越多,我校教学质量逐步走向了低谷。教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大师级人才和领军人才数量亟需增加,高水平人才缺乏仍然是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瓶颈; 2、中层领导管理水平存在一定问题。我校师资贫乏,部分中层干部任职时间不长,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太少,所以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能力经验不丰富,办学思路不清晰、缺乏质量意识,仅以维持代替管理,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求学校相安无事,不求提高学校品位,失去质量目标和竞争意识,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信心不足,教学常规全程管理的力度不够,平时检查注重教师常规资料是否详细完整,忽视了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深入了解和监控,不能指导和督促教师为提高教育质量而自觉完成教学常规工作。

  ( 三)、学校管理理念出现偏差 管理不到位。

  1、制度建设重在应付检查。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制定的制度没有适用性、操作性、没有科学性,有的甚至照搬他人制度,改头换面成了自己的“新”东西。这种新东西除了没有自己的特色外,更多地没有针对性,不能解决本校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虽章目俱全,建制详实,但如同白纸一张。有的制度制定得比较详实周密,但执行不力,只是做做样子,日子久了,制度几乎不“存在”了,没有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和功效。这样再健全的制度也如同白纸一张,和没有制度是一样的效果。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不在制度本身的完善程度,而在于制定贯彻落实制度的管理层面,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培养管理者,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比完善制度更为重要。

  2、注重形式不讲实效

 目前,各种检查十分频繁,学校这种工作还没有落实好,那样的检查又来了,学校怎么办?只有把精力放在资料建设上,应付各种检查,这样就出现了后遗症,学校拼命地做各种资料,各种记录中有实实在在做了的,也有根本没有做的虚假资料,这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管理者学坏了,老师也学坏了,同时也学聪明了,平时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要紧,只要在资料上下功夫就行了。这种应付形式的搞法,渗透于学校管理的诸多的方面。在学校行政工作中的计划总结管理,教学工作中的教研活动管理,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这种重计划文本,忽视了过程的执行和落实。到头来只是搞一些无用的文字游戏、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

  3、注重了学校物质文明建设,却轻视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近几年来,中央对教育非常重视,各级政府也纷纷行动起来,就我县而言,各个学校校园由破烂不堪改造为美丽无比的绿色生态校园,管理者提出要把学校建设成一流学校,言下之意,学校环境一流,一流的设备,就是一流的学校了。在学校建设中,重要的应是学校文化建设。而学校文化建设中往往容易出现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轻视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当前,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学校条件好了,而学生行为习惯差了,师生吃苦的传统精神差了,教师不思进取,学生不爱学习的风气渐渐变浓了,办公大楼建起了、设备一流了,却忽视了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其结果是有形的物质基础得到了加强,而优良文化传统却淡化了。

  4、重视学生智育轻视了学生德育 也可能是受市场经济竞争规则的影响吧,人们越来越关注事情的结果了。这一现象在我们教育界,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明显,很多的教育管理者对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而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

 其一,我们应该明白的,单纯的抓教学是抓不上去的,正如专家所言,离开教育的教学是不存在的;其二,我们即使谈到教育,也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展开的,好

 像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这些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正视这些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宗旨,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才能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对于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思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一方面要加强联系,注重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影响教育成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实施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未来的各种人才,政府、社会、家庭、学校都负有相应的责任,学校要尽可能多地开展家访,与家长面对面进行联系沟通,使家长们关心子女受教育的情况,支持学校、教师的工作,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再就是学校要在现有的教师资源的现状下,群策群力,加大学校经费投入,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只有教师敬业,社会家长支持,教学质量才会逐步提高。

  二方面要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干部必须要做好三个角色的转变。一是从思想上和教育理念上当好引领者,用干部文化来凝聚教师队伍,管理上要以“情”来带动队伍,用“爱”来关心队伍,引领教师带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二是当好管理者,在制度上、管理细节上和人性化服务上做好管理;三是当好教育者,作为干部要懂得办学规律,熟悉教育技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三方面要加强学校管理,端正办学方向。管理是一们科学,是一门艺术,管理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用心去管理,用智慧去管理,去创造性的搞管理。

  具体来讲,在学校管理中起码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要加强理性的思考,处理好现在与将来、规模与效益、和谐与发展的关系。

  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上,特别是在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上,要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关系。

  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转变单纯重视教学内容、轻视教

 育过程的现象,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在教研教改工作中,先要务实,才能求真。特别是现行的教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验结果,处理好良好愿望和现实差距的关系。

  在建立健全教师和学生的培养、考核和奖惩机制同时,要加强过程的管理和人文的关怀,处理好考核与奖惩、评价与激励的关系。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端正办学方向,明确办学目标,学校要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来办好教育,怎样来实实在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少搞形式主义,教育是来不得半点虚伪的东西。归根结底,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树立奉献敬业精神,强化家庭教育理念,才是我校教育发展的唯一途径。

篇五: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21 卷·第 1 期2018 年 2 月Vol.21,No.1Feb.2018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田艳丽(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 湖北•恩施 445000)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是改革的重点,需要受到格外的重视,随着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的教育继续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法,这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农村小学发展的对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不懈努力,农村的教育现状会得到良好的改善,从而使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逐渐缩小,促进农村存的学生能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图分类号:G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8)01-0096-02作者简介:田艳丽,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小学教育。农村的教学水平和农村学生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体的国民素质,近些年,农村的教育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农村的教育与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办学条件差、生源流失大、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对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 是当前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从而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当前小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办学条件差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薄弱, 农村小学往往存在着缺乏必要的基础教学设施的问题。

 虽然我国政府对于农村的教育有高度的重视,并且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施发展农村学校的建设。

 但我国农村人口占据了一半以上, 农村小学的数量较多, 一方面, 政府投入的的教学设备和资金无法满足大多数农村小学发展的需求,导致了农村小学发展速度换吗,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过于薄弱, 起步晚、 起点低的问题严重,甚至有许多农村小学的没有最基本的教室和教材,这也就导致了投入的资金和教学设备依然无法满足农村小学教学发展的需求。

 在当前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信息化教育是我国教学体系发展的主要趋势。

 而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往往只有一台办公电脑,无法起到信息化教学的目的。

 部分农村小学虽然有一定数量的电脑用于教学工作,但由于发展的水平较低,这些教学设施依然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信息化教学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难以对农村小学教学体系的改革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二)学校的生源流失较大近年来, 我国政府对于农村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高度重视,推出了许多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对农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然而,在计划生育的背景下,农村适龄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少,其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农村的经济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城市, 许多农村青年为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往往会向城市发展,而许多家长为了方便管教孩子,也会将孩子接到城市中生活和学习,这不仅导致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高, 而且新生儿童的数量则在不断的降低。

 第二, 部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农村人口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而国家对于农村儿童入学又具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因此,有条件的家长往往会将孩子送到城市的小学就读, 导致农村小学的学生数量逐渐降低。

 第三,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农村,家长往往难以承担上学需要支付的费用, 虽然有许多城乡的教师在贫困农村建立学校,但所能够起到的效果有限,无法惠及到每个农村。

 受到上述三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的生源流失问题较为严重。

 而除此之外,在农村小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多个学年和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还要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也就导致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没有时间进行研究和学习,不仅难以提升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 对于农村小学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明确的规划,不利于农村小学的发展。(三)师资力量薄弱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依赖度较高,教师的素质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 同时也直接的决定了农村小学的发展前景。

 然而,农村小学往往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学环境恶劣,并且发展前景有限,绝大多数教师往往不愿意在农村小学中任教, 这也就导致了农村小学存在着教师数量少的问题,并且很难吸引外来教师任教。

 而本地的教师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也更加倾向于到城市中任教,农村小学存在着人才流失的问题。

 第二,坚持在农村小学的教师,往往年级较大,缺乏充沛的教学精力,而许多志愿来到农村小学中任教的志愿者,虽然知识水平足以担任农村小学教学,但其教学能力有限,所起到的教学效果也偏低。

 除此之外,农村小学的教师数量稀少,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过大的工作压力使其难以将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 不利于农村小学教师教96万方数据

 第 21 卷·第 1 期2018 年 2 月Vol.21,No.1Feb.2018学水平的提升。

 同时,还有许多教师的个人教学素质不足,缺乏自我提升的意识,往往更加重视如何完成教学工作,而没有研究如何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这也就为农村小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四)缺少家庭教育支持农村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为落后, 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不懂得如何更好的教育子女,没有对子女展开应有的家庭教育,这也就导致了农村儿童在心理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农村家长不知道如何解决,甚至没有察觉到这些问题。

 而对于儿童的学业,农村家长也往往无从辅导。

 除此之外,许多农村家长为了谋求发展,会选择去城里打工,无法带到城市中的儿童则成为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我国当前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一部分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留守儿童不仅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还相对较为顽劣,不利于教师的管教,这也就是目前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二、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对策(一)端正农村办学思想我国的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占据了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农村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就目前而言,农村小学教育还存在着办学思想不端正的问题,许多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家长都认为,农村小学教育就是为了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打基础,而实际上,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只是农村小学教学的一个目标, 想要推动农村小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先进的教学观念与农村小学教学进行深度融合,重视对农村人才的培养,促进农村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 从而为农村小学教学的开展构建更好的教学环境,对农村儿童的培养产生一股合力,从而更好的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水平,提高农村儿童整体的素养,为农村儿童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优化农村小学管理机制目前,农村小学的管理机制较为混乱,存在着儿童集中就读的问题,大多数农村儿童都集中在农村重心学校中,而其他学校则存在着学生数量少的问题。

 因此,政府要注重引导,整合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并对不同的学校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促进农村小学的整体发展,避免一家独大的问题产生,解决农村重心小学人满为患的问题, 促使农村小学教育向着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 农村小学还要注重开展规范化的建设,建立明确的教学和管理制度,使农村小学得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有规章制度可循,有效的提升了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

 最后,要注重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关怀,在生活上给予农村小学教师优惠,从而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降低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三)提升教师综合水平针对农村小学师资队伍水平低下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年着手: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农村教师培训机构,农村小学要定期外派教师进修, 从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农村小学教学中能够更新颖的教学理念,推动农村小学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

 其次,农村小学要建立教师考评机制,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并将考核结果公示,对于考核成绩高的教师,农村小学管理者要从精神和物质上加以表彰,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于考核成绩低的教师,可以引导教师分析自身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改进,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

 最后,针对农村小学人才流失的问题, 政府要针对城市教师和师范类专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宣传,并给予一定的薪资保障,从而使更多的城市教育人才能够投身到农村教育的发展中来, 推动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四)加大投入力度受限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小学很难通过自身的运营而得到发展,这也就导致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对于政府财政投资的依赖度较高。

 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财政投入力度,以地方为单位,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校进行财政投资,并为其提供更多必备的教学辅助工具,提升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同时,还要尽量的减免农村小学的学费,保证更多的农村儿童能够接受到义务教育,降低农村家长的经济负担。

 除此之外,还要构建农村小学财政投入的保障机制,免除农村小学发展的后顾之忧,让农村小学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建设和发展中来。结语农村教育是我国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培养农村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农村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作为基础的小学教育,更是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通过端正农村办学思想、优化农村小学管理机制、提升教师综合水平、 加大投入力度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参考文献:[1] 孙可敬. 流动性与空巢化: 我国乡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变迁—— — 基于豫北 AZ 村的解读[J].青年研究,2013,(04):17-27+94.[2]李贵安,康丽君,端木晓薇.陕西省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05):14-15.[3]陈基华.海口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促进均衡发展对策思考[J].新教育,2013,(Z1):20-21.[4]周倩华,侯燕.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 以四川省兴文县为例[J].福建质量管理,2016,(05):211.责任编辑:徐向阳审 稿 人:陈东旭97万方数据

篇六: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校现状分析及发展设想 ——柏乡县实验小学

 傅中魁

  2010 年,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下,围绕“质量兴校,稳步发展”的目标,坚持教学优先发展的策略,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成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也得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现将一年来实验小学的现状分析如下:

 一、健全制度,依法治校 用制度管事,以制度育人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没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精细管理就成为口号,内涵发展就化为泡影。只有健全制度,并能认真及时的落到实处,才能使学校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避免管理的随意性,防止粗枝大叶;才能使学校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良好局面,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1、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合理化建议调整了《教师量化考核办法》《班级量化考核办法》等制度,对教师的师德、考勤、教学、安全、班级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其更加合理,真正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2、加强检查,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制度要落到实处,必须严格检查督促才能得以实现。为此,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行了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照考核标准,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教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量化,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经过努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日趋规范,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管理精细,规范高效 一所学校的发展既要注重校容校貌、部室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建设,更要注重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办学品位等软件方面的建设。硬件建设短期内就可见效,软件建设则是一个精细培养、长期积累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并非难以达成,必须认认真真做好每件小事,不折不扣地抓好常规落实,一丝不苟地抓严每个细节,求真务实地指导工作过程。

 1、明确职责,分工合作:根据班子成员的特长,将学校工作的 1

  总体责任分解到班子成员名下,使各管理岗位的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程序化,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人管”。在“精”字上做文章,在“细”字上下功夫,增强工作主动性,摒弃尽责随意性,处事坚持原则性。

 2、从基本环节抓起,落实教学常规:按照《实验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和《实验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对教师备课、讲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学习辅导、学习考评、教师研修,对各学科作业的类别、规格,批改次数、符号、质量都做了明细、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备课、讲课、作业、辅导、评课、考试、反思等教学环节中都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整合,既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实行量化公开,加强班级管理:按照《班级量化管理细则》每天从组织纪律、文明礼貌、室内外卫生、住宿生管理、健康消费、自行车摆放等方面对各班进行检查,逐项打分,并每日在公开栏进行公布,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育人氛围:为了达到校园文化育人的目的,2010 年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新建了中华传统道德长廊、历史文学长廊,使校园内每个楼道、走廊都有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的标牌和提示语;文化气息更加浓厚,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我校根据学校性质,结合学校实际和特色,设计了校徽、校旗,谱写了校歌,凝练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并进行详细认真地解读与学习,使全校师生熟知校园精神,并作为共同的座右铭内化为自觉行动,“自律、自强、勤奋、创新”的校训,“团结、协作、文明、向上”的校风,“博学、爱生、敬业、高效”的教风,“勤学、善思、精练、好问”的学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每位师生。

 我校始终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作用。2010年,我校依据学生思想实际和年龄特点,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学习态度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健康消费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等,组织开展了“辉煌六十年”读书教育活动、家乡文化搜索 2

  活动、阳光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5、加强安全教育,穿件平安校园:我校以对党和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安全工作。我校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教室、宿舍、食堂和电力设施、体育设施等进行重点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定期收缴学生手中的管制刀具、火种和危险玩具;安排教师课间在楼道口值日;我校先后印发了上下楼梯安全常识、交通安全常识、假期安全常识等 6000 余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事故防范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2010 年 5 月,面对全国校园安全的严峻局面,我校重新整理并健全了学校各项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与教师签定了《安全承诺目标责任书》,邀请城关派出所的同志举行法制安全讲座,举行了防震减灾安全演练。2010 年 9 月,针对学校施工点多、学生活动场地小的特点,重点进行了课间活动安全教育,并和学生家长签订《交通安全目标责任书》。2010 年 11 月,举行了火灾疏散安全演练。2010 年 12月,印发了上下楼梯安全常识。2011 年 1 月,在学校重点部位加装监控设备,并印发了交通安全常识。

 三、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 2010 年,因学校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教职工兢兢业业,学校实现了稳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稳步提升,学生人数健康增长,但在学校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师资学科结构问题:我校现在有体育、美术教师各 1 人,尚不能满足国家课程设置的要求,随着标准化小学建设的推进,按照四轨制测算,我校尚缺语文教师 2 名,数学教师2 名,体育、美术、计算机教师各 1 名,希望局领导能够予以调配,解决学校师资学科结构问题。

 2、学校占地面积不足,学生活动场地狭小:按照标准化小学建设要求,我校需有400 米跑道的操场,现在学校没有操场,学生只能在院落中开展一些小型活动,希望招待所搬迁时将其占地划拨给实验小学使用,以解决学生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

 3、图书、仪器短缺:现在学校图书、仪器配备尚未达到省一类 3

  标准,图书现有 12524 册,缺 13040 册,还不能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学校缺探究实验室 1 个,数学仪器缺 1826 件,科学仪器缺 2165 件,实验开出率只有 30%,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希望局领导能予以配备,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四、2011 年工作设想 2011 年,我们将继续发扬成绩,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1、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抓好落实 ①首先要明确今年的奋斗目标是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其次,要解决为什么进行管理,怎样管理,为什么这样管理这一问题,明确管理思路。

 ②对于安排的各项工作,要先有预案(落实到纸上),有布置、有检查、有结果,工作完成后要有工作反思。

 ③对各项检查,严格按照量化标准进行打分,要敢于较真,排出名次,对每位教师的工作做到客观、公正的衡量。

 2、落实教育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①抓班风班纪建设。新学期,我们要对各个班级进行检查,对于上课纪律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对于较差的班级结合班主任、任课教师查找原因,争取在短期内内得到改变。

 ②抓课堂教学。a.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预习能力,把课堂教学前置,做到先学后教,刚开始,教师可在课堂进行预习指导,规范预习方法,逐步做到放手让学生预习;b.课前语文、英语要开展主题演讲,数学要开展计算能力练习活动(每天一次,每次 2—3 分钟);c.课堂上必须有学生自学、同桌交流、小组学习的时间,怎样学教学中要体现;d.每节课都要留出适当的练习时间,课堂练习高密度,大容量,精选练习,题型多样,力争学生当堂掌握;e.课后作业要适量多样化,体现层次性,并做到及时检查,班容量大的班级也可抽查,保证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和质量。

 ③严格各项考试,做到逢考必严。加大抽测力度,每周都要搞各学科抽测,每个班各学科每个月至少抽测一次,抽测结果公布到学校公示栏上。

 ④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一年,各班各学科教师要明确至少 10 个辅导对象,责任到人,每周至少辅导学困生一次,每月与家长至少联系一次,每学期进行总结,对进步较 4

  大的学困生进行表扬,学困生得到了转化,教学质量也就得到了提高。

 3、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实施“教师结对子”工程,通过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并采取多种措施,如观看有关师德榜样的专题片,对教师所做出的成绩给予表扬,对于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向教师征求意见,学校重大决策吸收教师代表参加等,让教师感受到学校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乐意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4、抓好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为使校本教研更贴近教师实际,新一年的教研工作要坚持从教师中来,回到教师中去。开学初,广泛征求并采纳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建议,教研问题由各年级组轮流提出,同学科全体教师共同研究,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应用到教学中,学校重点检查应用的效果。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把《河北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国教师报》等刊物发到各办公室,有专人负责保管,采用教师自学和学校指定学习内容等办法进行学习,定期交流学习心得,使每位教师都能及时了解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并能运用到教学中去。

 5、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兴趣 学校应做到适合学生的活动经常化,每年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文艺演出、歌咏比赛、体育比赛,英语口语比赛、各学科知识比赛等,力争让学生人人参与,从而享受成功的欢乐,这样做既活跃了学生学校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6、加大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011 年,我校要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步伐,校安工程及竣工后,要对学校校园文化重新进行设计,以加强校园书香文化和特色文化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7、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2011 年,以校安工程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认真做好学校综合楼、餐厅建设和原有楼房加固工作,严把质量关,确保我校的项目工程成为领导放心、师生安心的校安工程。

 8、加强学校安全,打造平安校园 一是按照县安全办和教育局安全工作意见,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至上”思想,时刻加强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预防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学校秩序稳定。二是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班)会、国旗下讲话、板报、橱窗等宣 5

  传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三是要定期对校舍和学校设施进行安全排查,建立安全台账。四是定期举行各种安全演练。五是进一步规范安全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6

篇七: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 o学校发展现状的诊断与改进——以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三路小学为例张嫜恩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推动学校发展.必须开展学校发展现实状态( 实然状态) 的诊断活动,寻找学校发展的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 应然状态) 的差距。本文结合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三路小学的探索,就开展学校发展的现实状态诊断活动的结构指标和改进对策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学校发展现实状态的诊断( 一) 学校发展现实状态诊断的结构性指标对学校现状的诊断性分析.可以从学校发展的现状、条件、优势、障碍、机遇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问题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学校发展现状的诊断就是一个分析、判断、明确发展思路和形成改进对策的过程。毫无疑义,只有明晰精细的分析,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只有准确的判断,才能明确发展的思路和改进对策。系统地思考问题,促进学校系统的优化组合.使之趋于和谐,既能解决学校存在的薄弱环节.又能使学校系统整体优化,从而实现学校全面的、健康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向前、向上发展。确立学校发展现实状态诊断的结构性指标是开展诊断活动的先决性条件。这必须立足于学校教育实践的共性,以反映学校教育活动及其管理的运行规律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的理想模型为参照指标。我们确立了学校发展现实状态诊断的九项一级结构性指标:①办学理念;②培养目标;③活动结构;④课程体系;⑤校本研究;⑥教师发展;⑦教育评价:⑧学校环境;⑨学校管理。这既可用以作为全面性诊断的指标,又可从中选取专题性诊断的项目。当然,无论是全面性诊断还是专题性诊断,都要对一级结构性指标下一番细化的功夫,分解出二级乃至三级的指标。( 二) 学校发展现实状态诊断的实施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三路小学依据学校发展现实状态诊断的9项一级结构性指标.归纳出“ 学校基本概况的描述” 、“ 学校办学优、劣势的分析” 、“ 学校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全面诊断,以对学校的发展现状作出科学的判断。( 一) 学校基本概况的描述中山三路小学建于1949年。2010年,按规范化学校要的成长记录袋、在成长记录袋中收集什么内容,以及如何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定等具体事宜。过多的统一要求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加重教师与学生的负担,又不能发挥成长记录袋的实质性作用。3.加强教师培训,给教师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导。教师只有理解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的本质特点.把握成长记录袋应用的基本要求.才能在实践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成长记录袋。有关研究机构和实验区要总结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好案例.编写一些可操作的指导建议,多开展专业人士与一87线教师的互动式研讨.使成长记录袋评价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参考文献: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 项目组.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M ]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何妙婉: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广东广州510120责任编辑:张海新)一上缀霄导荆一二。一四年@@月上攀月万方数据

 0@ ⑦o求配备了五个校区,占地面积合计5522平方米。中山三路58号的北校区的和荣华南46号的南校区是教学和办公用地:东昌南街50号是室内体育馆。学校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762名;教工55名。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教职员工的传承与发展,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原东山区乃至现今的越秀区都享有较好的声誉。学校是国家“ 十二五” 课题的科研单位、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一级学校和规范化学校、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 二) 学校办学优、劣势的分析学校的优势是:①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教育资源,包括传统民族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现代多元文化丰富多彩.氛围浓郁;②中老年教师( 平均年龄41.62岁,校级干部平均年龄46.75岁,行政干部平均年龄45.75岁.2011年8月新班子接任时教师平均年龄44.7岁,校长都在平均年龄之下)及小学高级教师占全体教师比例高达85.18%.是一支很有潜能的经验型教师队伍;③中共党员人数21名.占教师人数的三分之一,是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的核心力量。这无疑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然而,学校的劣势也是明显可见:①学校占地面积小.能上课的南北两校合计2944平方米,现有学生762名.生均占地面积3.86平方米,距离规范化学校的要求相差甚远,加以校区分散,人、财、物的消耗造成经费严重不足.且设备设施陈旧,安全隐患存在,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②由于学校合并,出现了学科教师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的后遗症,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由于超编,学校近年也忍痛分流了部分优秀教师,目前尚有21位小高职称的教师未聘。③学校一直以来秉着“ 德育先导” 的理念办学,但发展的全面性以及办学特色不鲜明。④新领导班子2011年8月1日接班,近两年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校园的改造和建设上,还没能静下心来思考和提炼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办学特色风格。我们注意到,中老年教师( 校级干部、中层行政干部)平均年龄偏高,行政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5.63岁,教师平均年龄41.19岁,全校最年轻的也31岁。这既是一大优势,是拥有发展潜能的经验型教师队伍;但也是一种劣势.教师队伍中职业倦怠、思维固化.喜欢凭经验办事的现象已显露苗头。( 三) 学校发展面对的挑战性问题88具体包括:①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办一所怎样的学校,首要的是厘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描画学校发展的理想状态,它是谋划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②优化学校环境的建设。目前学校校舍紧缺,设备不足。已经明显地制约着学校的整体发展.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要加大投入,认真设计,切实抓好。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速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④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点。选择学校发展的突破点,实质是抓住突显学校发展主题,可以带动学校系统整体优化发展,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⑤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的管理水平,追求和谐、优质、高效,以特色促发展,改善学校形象,提高学校声誉,这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基础。二、促进学校向理想状态发展的改进对策( 一) 厘定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方向高举“ 以人为本” 之旗,走“ 科学发展” 之路,以“ 夯实基础、养成习惯、扬长发展” 为办学理念.这时候针对学校的发展现状而提出来。中山三路小学有较好的办学基础,教育质量较好,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仍应该以质量为立足点。1.安全质量方面:设立安全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在校无重大伤害责任事故发生。2.人文质量方面:确保学生在校受到尊重、赏识和关爱.使他们对同学和老师产生亲切感和留恋感:确保学生的品德养成和行为规范教育,使重大违纪违规案例零发生。3.教学质量方面: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学校将抓紧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单元测试等教学流程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参与集备,随堂听课,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手段全面监控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保障教育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营造“ 团结、诚信、进取、创新” 的校园人文精神。以建设“ 师生留恋、家长信赖、校园优美、特色鲜明” 的规范化现代优质教育学校指引学校的发展。( 二) 美化校园环境进一步规划校园建设,营造校园环境,拓展立体化、精品化和绿化,建造具有文化内涵,洋溢人文精神的校园一^缎盲导荆一二。一四年詹@月上攀月万方数据

 文化: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添置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善师生教学条件:逐年增加图书藏书量,实行电子化管理。( 三) 强化教师队伍培养一支“ 自主、合作、务实、创新” 的中层领导队伍:弘扬“ 敬业、务实、爱生、博学” 的教风:建设一支“ 敬业、务实、爱生、博学” 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力争培养区级骨干教师若干名。1.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抓好师德建设.树立中山三路小学教师的美好形象,开展爱学生、爱岗位、爱学校:的“ 师德标兵” 评比活动。2.强化服务意识.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打造学校形象。以学生为本,强化教育服务意识,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打造学校形象,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与信赖。3.抓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提高学历层次,促进知识补充和更新。组建青年教师读书会,提升思想涵养,积累文化底蕴.开展“ 岗位练兵、教坛新秀” 等评选工作。4.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 结对子、师徒帮教” 等形式.带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定指标,压担子,与专家对话,和学者交流,同名校联谊等形式和方法为教师搭建成功的平台。5.建立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制度:教师每周要到阅览室自学一节课,每学期要学习两本教育书籍;学校定期组织专题讨论会.使学习成为一种心灵对话、一种体验共享、一种思想反思。6.学校将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科研课题实验,引领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通过写实验日志、论文等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反思,由经验型向“ 科研型” 转变。( 四) 找准学校发展突破点:实施学校、社区、家庭“ 合育” 的践行德育“ 德育先行” 是学校长期的传统。我们确定了国家级课题“ 学校、家庭、社区合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并开始在行动中进行研究。我们营造了书香校园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开展学校文化活动,寓德育于环境的感染之内.施教于无形的熏陶之中: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广州图书馆、农讲所、烈士陵园、英雄广场、中华广场、广州军区联勤部以及东皋干休所等单位共建校外德育基地:通过参观、做小义工、听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与大塘街o@ @ o共同组织开展学生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活动;学校结合每年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 植树节” 、“ 世界水日” 、“ 五一国际劳动节” 、“ 教师节” 、“ 国庆节” 、“ 老人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以及敬老爱老等传统美德的教育;与社区共建德育基地的建设,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系列化;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协同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建立家长沙龙制度。定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工作。总的来说,我们力求从知识启迪、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逐步建立起学校、社区、家庭“ 合育” 的践行德育模式体系。( 五) 强化校本管理以《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为指针,强化校本管理.着眼于学校发展的整体优化.着力于学校常规管理的细化。我们不断完善《中山三路小学管理制度汇编》,结合《学校管理条例》,抓实校园管理、教师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档案管理这五项常规管理工作,使之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制、教师岗位工作聘任制和考核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实施现代以人为本的校本管理.深化改革.真正使管理成为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发展、服务学生发展的有力手段。1.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干部队伍。树立全局、合作、服务、责任和榜样意识,以实际行动带动人,建成一个“ 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 的领导集体。2.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以“ 整体管理,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 为内核,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法治校,以德先人,以情育人,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选拔机制,形成“ 奖励向实干者倾斜,荣誉向奉献者靠拢” 的共识.营造“ 收入看贡献、岗位靠竞争、提拔凭绩效” 的工作氛围。( 张嫜恩:广州市中山三路小学广东广州510055责任编辑:洪淑媛)一^缀盲导刺一二。一四年鹱月上芈月万方数据

 学校发展现状的诊断与改进——以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三路小学为例学校发展现状的诊断与改进——以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三路小学为例作者:张婥恩作者单位:广州市中山三路小学 广东广州510055刊名:教育导刊(上半月)英文刊名: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张婥恩 学校发展现状的诊断与改进——以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三路小学为例[期刊论文]-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4) 2014(4)

篇八: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 ST H E S I S内容摘要职业教育是提高综合国力, 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点项目, “紧随时代变化, 适应明天的需要” 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造就为生产一线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

 职业学校不仅要满足人们从业的客观要求, 从广义上讲, 又关系到人的“生存技能” 的学习和提高,是学习者“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 的一部分。

 它与学术性教育应当具有一定程度的“兼容性” , 具有不可“取代性” 的特点。

 我国企业职业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一定的社会时代背景的, 它是随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变革而走过不同的发展历程。

 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在相应的经济体制下去经营和运作的。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职业学校该如何发展?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对我国企业职业学校发展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背景和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做出简要阐述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了企业职业学校发展的问题和原因, 并尝试性地从企业职业学校的定位、 培养目标、 办学模式、 改革发展、 行业组织优化以及调整专业结构等六个方面去探索企业职业学校发展的对策。

 旨在对我国企业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研究和实践思路。关键词:

 企业职业学校问题对策

 ⑥顽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 ST H E S I SA b str a c tV o c a tio n a l e d u c a tio nis av e r yim p o rta n t p r o g r a mf o rstr e n g th e n in gc o m p e titio na n dim p ro vin g co u n try p o w e r . “T h e c h a n g in go f tim e s a n dk e e p in g p a c ew ithto m o r r o w ’ Sneed . ’ ’ is a m issio nw ithw h ic ho u rtim e sp r o v id e sv o c a tio n a l e d u c a tio n . T h e v o c a tio n a lsc h o o l is am a inv o c a tio n a lp la c ef o rv o c a tio n a l ed u ca tio na n dit h a sav e r y im po rta nta n dh e a v yresponsibilityto tra inh ig hq u a litya n dp r a ctica lla b o u r s. T h ev o c a tio n a lsch o o l n o to n lysa tisf ies th ed em a n d s f o ra p p ly in gf o ro c c u p a tio n ,b u ta lso it m a tte r sle a r n in ga n dim p r o v e m e n tf o r “h u m a nex istin gsk ills'’ . A n d it is ap a rto fse lf - d e v e lo p m e n ta n dlif ele a r n in g . O nth e o th e r h a n d , to so m ed e g r e e , a c a d e m iced u ca tio n a n d v o c a tio n a le d u c a tio nsh o u ld “p e r m it co n cu rren tly ” a n d v o c a tio n a led u ca tio n h a sits o w nch a ra cteristicsa n dc a nn o t“b ereplaced ” . T hea p p ea ra n cea n dd e v e lo p m e n to fv o c a tio n a led u ca tio ninth een ter p r iseh a sits so cia lba ck g ro u n d . W ithth erefo rmo fd if f er en tp e r io d sinth een terp rise. ith a sd if f eren td e v e lo p in gh isto rica lste p s. T h e en terp risea s ab a siccello fso cietyis r u na n do p e r a te du n d e rr e le v a n t eco n o m icsy ste m . Inth em o d e mso cia listeco n o m icm a r k e th o wd o e sv o c a tio n a l e d u c a tio ninen terp rise d evelo p?T h isis ap r o b le mw o r thcarcflllly ex p lo rin g .T h ep a p e r a n a ly zesth ep r o b le m sa n d r e a s o n s o fth e v o c a tio n a l sch o o l in th een ter p r ise a n d a t sa m e tim e itb r ief lyin tr o d u c e s itsp resen t co n d itin n , d ev elo p m en t,h isto r y ,b a ck g r o u n da n da lso th ec h a lle n g eth e v o c a tio n a l isf a c in g . T h ew r ite r tries toO X p lO reth ed e v e lo p m e n ta n dco u nterm ea su res o f th ev o c a tio n a l ed u ca tio n w ith sixa sp ects:

 its p o sitio n , g o a l, sc h o o l m od e, reform , d evelopm ent, ex cellent in teg r a tin gstru ctu res a n da d ju stin g p r o f e ssio n a lstr u c tu r e s. O b v io u slyth e a im isto p r o v id ev o c a tio n a l sc h o o ls o fen terp risesinO U rc o u n tr yw ithso m e n e wr e se a r c h e sa n dp r a ctica lp a th s.K e yw o r d s:

 v o c a tio n a l sc h o o l o fenterprise, problem s, counterm casurcsⅡ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

 触年f/月j,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作者日期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I勰肼. 孙抛冽(:

 沙旷年f, 月≯多日日期:

 砂年¨ 月哆日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 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 并可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回童监塞握窑卮泣卮!旦圭生; 旦= 生; 旦三生筮查!作者签名导师签名别K日期:

 弘套), 年, , 月≯, 日日期:

 7 一)‘年t1月哆日

 引言我国企业职业学校。

 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一定的社会时代背景的, 在企业“转轨” 、“变形” 期间, 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不断追逐利润最大化, 自然要对它所承担的社会化职能逐步削减、 剥离, 使之回归政府和社会。

 企业职业学校在这种情况下, 也显现出自身的不足和弊端。

 “办得散” 、 “规模小” 、 “水平差” 、 “能力低” , 与企业关系不协调, 办学设施不配套, 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 日益突出。

 企业职业学校还能不能存在?要不要发展?如何去发展?这需要加强认识, 深入研究, 找出规律, 从企业职业学校在企业和社会中的“定位” , 在行业组织中“优化” 和自身调整中去逐步解决。

 作为一名企业职业教育工作者, 我十分关注企业职业学校的成长与发展, 尤其是在现在社会转型期如何发展企业职业学校。

 因此在选择毕业论文时, 我欣然选择了我国企业职业学校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作为我的课题。

 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 进一步深入认识企业职业教育, 明确企业职业学校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并在理论的指导下, 进一步探索在新形势下企业职业学校发展的对策, 为我们企业的职业教育发展尽绵薄之力。①企业职业学控:

 是企业给予所接纳的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 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l

 ⑥硕士举住论文M A S T E R ’ S T H E S IS一、 企业职业学校发展的概况( 一)企业职业学校发展的历史沿革及现状1. 企业职业学校发展的历史沿革建国初期, 国家经济基础薄弱, 突飞猛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急需一大批各行各业高素质的劳动者。

 由于国家财力有限, 我国提出企业办学母和社会办学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上世纪七十年代, 各级政府要求50 0 0 名职工以上的企业必须兴办学校,于是企业、 行业纷纷举办中等专业学校、 技工学校, 包括中小学等, 现有的职业学校8 0 %左右最初都是企业或行业部门所办。

 其办学职能主要是解决子女就业和为企业和行业输送大批应用型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职业教育开始在恢复中发展, 在调整中提高。

 19 7 8 年, 我国开始主动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构建“以初中后教育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 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并举, 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 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

 。

 19 9 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的颁布实旋, 使职业教育获得空前发展。

 20 0 0 年时,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数比19 8 0 年时增长2. 7 9 倍。

 职业高中、 技工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总数已达14 4 10 所, 数量增长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色。

 职业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世纪以来, 职业教育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20 0 2年7 月 朱容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指出:

 “职业教育要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发展” 。

 20 0 2年8 月 ,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明确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 力争在“十五” 期间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 结构合理, 灵活开放, 特色鲜明, 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

 20 0 4 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实旖“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 ,国家将连续4 年每年用5个亿的国债, 在全国支持10 0 0 所中等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建设。

 20 0 5年初, 国家教育部明确把职业教育确定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0 所谓企业办学. 是指企业部门( 厂矿等)为蛤奉单位或蛤社舍培养专门人才. 或蛤本单位职工子女创造升学的条件而举办的各种学校或学习组织. 包括全日制中小学校、 文化技术学习班、 进修班, 辅导班等. ( 摘自上海教育出版社《救育大辞典》 第一卷第7 8页。

 1o19 9 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j第十二条。2

 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根据教育部《20 0 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统计》 , 截止20 0 4 年, 全国技工学校达到29 7 0 所, 在校硕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 ST H E S I S生19 3. 14 万人, 中等专业学校1. 4 5万所, 在校生136 7 . 8 9 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总数的百分比为4 0 . 0 2%和37 . 9 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得到迅猛发展, 在校生人数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所有的企业都被推向市场进行激烈竞争, 企业办社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国家经贸委和教育部等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 , 少数职业学校随义务教育一道与企业剥离, 更多的企业职业学校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正面临减轻企业负担, 自主办学, 重新定位的问题。与此同时, 民营企业出资举办各类职业学校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国有企业、 行业或地方政府举办职业学校的格局, 为企业职业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2. 企业职业学校发展的现状企业主辅分离政策的实施, 对长期依赖企业的职业学校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同的应对导致企业职业学校出现了严重的分化。( 1)一部分企业职业学校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没有主动顽向市场调整办学模式, 改革办学机制, 寻找新的办学出路, 随着企业办学经费的减少, 迅速萎缩。如鞍钢的职业学校, 占地面积50 一6 0 万平方米, 实验室近百个, 较大规模实习工厂4 个, 最高年投入达上亿元, 截止19 9 7 年, 累计向全国冶金系统输送技术人才5万余人。

 当时, 鞍山职业教育的品牌就是鞍山钢铁学校和鞍山冶金运输学校, 一个是部级重点, 一个是省级重点, 都是面向全国招生, 甚至还吸引了E t本、 朝鲜等国的学员。

 鞍钢工学院、 技术学校都曾是鞍钢的骄傲。

 但随着形势发展, 辉煌一时的鞍钢职业教育目前只剩下了一所鞍钢职工大学, “现在是7 0 0 名老师教60 0 名培训学员” , 教育资源大量流失, 大批老师下岗。

 。( 2)一部分企业职业学校转变职能, 不再进行学历教育, 缩小规模后成为企业或行业的职工培训机构。( 3)一部分职业学校在依托企业、 服务企业的同时不断壮大自己, 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如湖南铁道职业学院是由中国机车车辆制造行业举办的高职院校, 多年来, 走依托企业,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 使学院有了较大发展, 现在在校生7 30 0 余人, 为行业年均培训职工38 630 人, 校办产业年销售收达7 0 0 0 余万。

 《中国教育报》 20 0 3. 5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根据教育部{ 20 0 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统计》 , 截止20 0 4 年, 全国技工学校达到29 7 0 所, 在校生19 3. 14 万人, 中等专业学校1. 4 5万所, 在校生1367 . 8 9 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总数的百分比为4 0 . 0 29 6和37 . 9 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得到迅猛发展, 在校生人数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所有的企业都被推向市场进行激烈竞争, 企业办社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国家经贸委和教育部等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 , 少数职业学校随义务教育一道与企业剥离, 更多的企业职业学校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正面临减轻企业负担, 自主办学, 重新定位的问题。与此同时, 民营企业出资举办各类职业学校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国有企业、 行业或地方政府举办职业学校的格局, 为企业职业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2. 企业职业学校发展的现状企业主辅分离政繁的实施, 对长期依赖企业的职业学校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同的应对导致企业职业学校出现了严重的分化。( 1)一部分企业职业学校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没有主动面向市场调整办学模式, 改革办学机制, 寻找新的办学出路, 随着企业办学经费的减少, 迅速萎缩。如鞍钢的职业学校, 占地面积50 —60 万平方米, 实验室近百个. 较大规模实习工厂4 个. 最高年投入达一}二亿元, 截止19 9 7 年, 累计向全国冶金系统输送技术人才5万余人。

 当时, 鞍山职业教育的品牌就是鞍山钢铁学校和鞍山冶金运输学校, 一个是部级重点, 一个是省级重点, 都是面向全国招生, 甚至还吸引了日本、 朝鲜等国的学员。

 鞍钢工学院、 技术学校都曾是鞍钢的骄傲。

 但随着形势发展, 辉煌一时的鞍钢职业教育目前只剩下了一所鞍钢职工大学, “现在是7 0 0 名老师教6 0 0 名培训学员” , 教育资源大量流失, 大批老师下岗。

 4 ’( 2)一部分企业职业学校转变职能, 不再进行学历教育, 缩小规模后成为企业或行业的职工培训机构。( 3)一部分职业学校在依托企业、 服务企业的同时不断壮大自己, 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如湖南铁道职业学院是由中国机车车辆制造行业举办的商职院校, 多年来, 走依托企业, 校企食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 使学院有了较大发展, 现在在校生7 30 0 余人, 为行业年均培训职上38 6 30 人, 校办产业年销售收达7 0 0 0 余万在校生7 30 0 余人, 为行业年均培训职工38 6 30 人, 校办产业年销售收达7 0 0 0 余万毋《中国救育}怔》 28 0 3. 573

 ⑧硕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 S T H E S I S元。

 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由葛洲坝集团与三峡大学合作举办的高职学院, 其前身是葛洲坝职工大学。

 几年来校企共建, 充分发挥三峡大学的人才优势, 紧扣葛洲坝集团的产业特征, 学院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现在校生已达50 0 0 余人。( 4 )一部分企业职业学校主动应对市场, 在地方政府或企业、 行业的大力支持下, 将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 构建成新的职教集团或培训中心, 实现互补, 增强了办学活力。

 如浙江大港教育集团, 它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包容了5家企业和16 所学校, 集团下属学校在校生达三万余名。

 几乎每一所职业学校的背后, 都有一个或几个企业支撑。( 5)民...

推荐访问: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对策 现状分析 学校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