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7篇

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7篇

时间:2022-12-06 11:20:07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7篇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更加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7篇

篇一: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更加解放的思想、突破常规的举措,集中时间和力量抓紧抓实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推进、难点突破,市委决定,将 2020 年确定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省委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全省组织部长会议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富民、工业强市、城市提档、开放兴市“四大战略”,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机制建设,强化人才服务理念,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扩大人才增量、服务人才存量”,积极留住用好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为着力点,采取项目化、工程化的方式,制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扎扎实实抓几件实事,实实在在解决几个突出问题。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阶段性工作与长期性任务结合起来,在保证全年工作任务落实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动力,吸纳留住用好各方面人才,为推动和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用好各类现有人才,培养储备未来发展需要人才,精准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重大人才政策配套完善和重点人才制度机制改革,着力实现重点工作有新进展、难点工作有新突破、创新工作有新成效,全市各类人才总量持续增加、结构逐步优化、质量明显提升、作用显著发挥、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全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人才贡献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任务及推进措施 在“人才队伍建设年”活动中,主要通过“五个牵动”,推进“五个强化”。

 (一)以夯实基础为牵动,强化顶层设计、统筹部署 1.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 坚持问题导向,对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在总结近年来人才工作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重点了解掌握全市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查摆剖析引才难、留才难、创新人才偏少等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2.建立人才信息库 研究制定《全市人才实名制台账管理办法》,分级分类细化人才标准,准确采集人才基础信息。建立健全六支人才队伍,市

 级重点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在外优秀企业家、科技英才、学子信息库。对各类人才信息库实行系统精准的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维护。充分发挥人才信息库作用,对引进、流出、需缺人才等情况实时进行综合分析研判。

 3.建立完善企事业单位需缺人才目录和引才程序 研究制定《企事业单位需缺人才专业目录申报及审核办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精准、实用原则,做好供需对接,动态调整《市属事业单位需缺人才专业目录》,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专业可适当放宽。征集发布《重点企业需缺人才专业目录》。根据全市编制使用和需缺岗位情况,编制年度事业单位引才用编计划,规范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程序。

 4.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意见》 按照省委将要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完善人才配套措施,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政策的执行落实,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5.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 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及时筹备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对标对表抓好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的贯彻落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二)以拓宽渠道为牵动,强化人才引进、招贤纳士

 6.“招商式”引才 整合各方面力量,组建专业化人才招录队伍,结合参加全省面向重点高校开展的“人才周”活动,分赴全国华中、华北、华东、华南、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的“双一流”高校,深入开展人才政策进“百校”,书记、市长、组织部长等市领导进校园宣讲,校园招聘等活动,宣传人才政策,介绍需缺岗位,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招录省委选调生,招聘企事业单位需缺人才。

 7.“打捆式”引才 搭建网上和现场招聘平台,统筹开展 1-2 次全市企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引进工作。统一发布公告,有分有合地组织报名、笔试、面试、考核等环节的工作,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招聘、引才成本,增强工作实效。

 8.“对接式”引才 完善用好全市 7 家大学生创业社区,以推动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市校合作。依托企事业单位,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人才智库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校干部人才锻炼基地、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市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后勤保障中心等大学生见习、就业、创业平台载体和基地建设。推进市职教集团等我市院校,与企业和经济组织直接对接服务,送政策、送岗位、送项目、送资金进校园,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

 9.“乡情式”引才 继续推进“金凤还巢”计划,加强优秀企业家、科技英才、学子的常态化沟通联系,实行重点高校在读大学生、在职教师联系卡制度。组织开展“高端人才论坛”活动,邀请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家学者、高端管理人才回家乡考察、讲学,开展技术服务,提供高层次指导、咨询。

 10.“候鸟式”引才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的原则,拓宽引才引智视野,以政策、项目、情感为纽带,柔性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团队),帮助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与全国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遴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到县(市)区或市直部门挂职,遴选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到有具体需求的企业柔性挂职,带动技术、智力、管理、信息等要素向我市流动。

 (三)以分类培养为牵动,强化素质提升、有序流动 11.抓好党政人才培养 深入落实省委组织部“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计划”“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抓好党政人才素质提升,认真落实《2018-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 2020 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围绕全市重点工作任务,举办推进市域经济振兴发展专题培训、文旅融合专题培训、扶贫系统干部专题培训、年轻干部集中调训等培

 训班,分级分类抓好党政干部培训。加强省委选调生培养,建立选调生成长档案、指定专人担任导师、及时选派到基层历练、跟踪考核、择优使用,完善选拔培养长效机制,每年开展不少于10 天的新任职选调生集中培训,将试用期满的选调生纳入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在职数限额内,根据工作需要,优先兑现职务职级待遇,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使用。

 12.抓好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养 通过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组织开展农技专家下基层、科技下乡等活动,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型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2500 人以上,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 30 个,遴选推广农民群众急需、优质绿色高效技术 20 项。

 13.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网上培训 100 课时、现场专题培训 2 期,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200 人以上。组织骨干企业负责人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展经贸交流,着力吸引一批企业紧缺的技术领军、高端管理人才入驻我市,抓好后备人才培养储备。

 14.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开展“驻校教研”“送教下乡”活动,推进“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持续推进名医培养工程,确立市级首批临床重点专科20 个,强化 20 个重点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围绕发展重点产业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一批急需紧缺创新人才(团队),加强青年科技创新、新文创产业等人才培养。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 150 人以上科技特派员,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全市乡镇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全覆盖。

 15.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 落实《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 年》,壮大制造技能人才群体。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指导督促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将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纳入政府培训补贴范围。推行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行“订单式培训”“委托式培养”,依托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企业培养专业对口技能人才,全年培训高技能人才 800 人以上。

 16.抓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建立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内部调剂、公开招考等方式,逐步加强社工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以“五社联动”(社区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联动、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联动、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联动、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人员联动、社区居民和社区志愿者联动)为契机,在全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屯)、事业单位、民办社工服务机构中开发设置专业社工岗位,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力度,鼓励多方资金投入,依托争取到的上级社工项目,组织开展社工考前培训 50 人、60 课时,对取得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资质的兑现专项补贴。

 17.积极创新基层人才选拔培养模式

 落实省委组织部将要出台的关于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实施方案,推动人才有序合理流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双向挂职锻炼。从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选拔乡镇党政正职,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调生、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拔乡镇领导干部。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选拔优秀网格员进入乡镇(街道)事业编制。积极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公开选拔工作,探索“社会化招聘+本土推优+大学生实践”的村党组织带头人职业化建设模式,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增设社工员岗位,降低社工准入门槛,落实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促进基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逐步持证上岗。探索实施人才编制“周转池”,开展省委选调生和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市管局用”、卫生领域人才“县管乡用”、乡村教师“县管校聘”的有效做法,鼓励引导人才援边助边,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四)以搭建平台为牵动,强化创新驱动、创业支撑 18.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继续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火炬计划农机特色产业基地及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省级科学家工作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我市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20 户、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70 户,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 5 个,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 50 户。

 19. 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加大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战略合作,支持服务企事业单位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科院长春分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促进成果转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三年培育计划,深化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

 20.推进重点项目平台建设 围绕服务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实行“项目+人才”合作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优化人才计划、资金,择优支持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持续关注指导,给予政策支持,推动人才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21.推进服务平台建设 利用市政府闲置楼宇场地,建设人才产业园。结合我市产业项目和人才发展需求,设置高端人才引进、企业引智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人才政策服务、人才流动开发、创业创新孵化、科技成果展示、信息资源共享交流、生活保障服务等功能专区,为各类企业和人才提供产业链、要素链、信息链、政策链全链条服务,用工招聘、技能提升、职称评审等全流程代办服务和产业项目对接、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选拔、开发、利用等全要素支持,形成人才资源、产业项目集聚效应,最大限度释放人才产业资源

 创新创造活力。

 (五)以落靠政策为牵动,强化政治引领、激励保障 22、落实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政策要求 深入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省委贯彻意见》以及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关于年轻干部配备要求。加大年轻干部选配力度,今年年底前,县级党政班子中 40 岁左右的干部达到相应层级领导班子成员总数的六分之一,2021 年12 月底达到五分之一;2021 年年底换届时,40 岁左右县(市)区党政正职配备数量达到相应层级党政正职总数的八分之一;今年年底前,市直部门领导班子中 40 岁以下的年轻干部,配备比例不低于相应层级领导班子成员总数 5,市直部门 35 岁左右内设机构正职,配备比例不低于内设机构正职总数的 15。积极开展市直单位与县(市)区干部双向挂职工作,从全市选派 40 名优秀年经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其中,从市直单位选拔 20 名年轻干部“下挂”到城区、乡镇(街道)锻炼,从县(市)区选派20 名干部“上挂”到重点行业领域、承担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市直有关单位锻炼。

 23.开展人才政策落实情况自查督查 对人才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一次全面自查和督查。加大《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市直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一般要采取人才引进或公开招聘方式”等有关人才政策的落实力度。推动落实援企稳岗、大学毕业生见习补贴、灵活

 就业社保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等...

篇二: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我市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目标任务。到xx 年,全市高技能人才达到2.04 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 30%左右。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数量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基本相适应,结构和素质同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基本相适应,待遇显著提高。二、完善培养体系(三)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机制。建立高技能人才进修培训制度,积极推广名师带徒措施,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创效、导师带徒、观摩研讨和技能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能力。支持企业建设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四)加快职业院校建设发展。引导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标准,在全市打造5-10 个品牌专业。职业院校引进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以上(或国家级前 15 名、省级前 5 名)、省级以上技能大奖、技术能手、首席技师、长白山技能名师、吉林技能名师等高技能人才,经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机关同意,可采取直接考

 察或简化程序的方式组织招聘。职业院校聘任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在职或退休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所需费用,高职院校在新增生均拨款中统筹解决,中职学校由财政另行核拨。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五)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市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对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争取建设 3 个布局合理的国家级和省级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高水平、示范性的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以及竞赛等服务。(六)推行双元培育模式。成立校企合作双元培育协调指导小组,研究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发展规划,指导和协调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要指导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场地,选派技能大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三、加大引进力度(七)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开展需求调研,编制需求目录,利用媒体广泛发布引才信息;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定期举办域内、域外专项招聘会。引导企业建立与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在招商引资同时,一并引进关键技术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对引进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首席技师工作室领办人,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和“特事特办”原则,可直接认定高级职称,按特设岗位聘任。(八)完善引进人才安家补贴政策。对引进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5 年以上正式聘用合同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和国家

 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者,相应给予安家补贴,省级首席技师工作室领衔人给予资金奖励,所需资金按经费保障渠道由各级财政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统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资源,优先保障引进人才子女入学。(九)完善服务体系。县以上职业介绍机构设立高技能人才专项服务窗口,实行职业介绍、劳动合同鉴证、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代存档案等“一站式”服务。四、注重发挥作用(十)搭建平台发挥作用。建设一批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师徒工作间,分别给予补助资金。成立技师协会,整合高技能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技师、高级技师在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交流、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技能创新成果和绝技绝活价值实现及代际传承推广机制。(十一)柔性流动发挥作用。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柔性流动和区域合作机制,鼓励高技能人才通过兼职、服务、技术攻关、项目引进等多种方式发挥作用。五、健全工作机制(十二)健全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制度,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探索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对在技能岗位工作并掌握高超技能、做

 出重大贡献的骨干人才,可突破工作年限和职业资格等级要求,允许其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鼓励企业对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工资、津贴、休假、体检、培训、研修等方面,参照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同等待遇落实。(十三)完善激励机制。每年由市委、市政府评选表彰四平技能大奖、四平技术能手,颁发荣誉证书。四平技能大奖、四平技术能手分别给予资金奖励。获得四平技能大奖荣誉人员同时授予“四平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重视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注重在高技能人才中发展党员、评选劳模、推选人大代表候选人和政协委员。(十四)优化市场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步伐,规范管理措施。发展高技能人才中介组织。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库,进一步健全信息发布渠道,将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成为高层次、全方位的人才配置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和社会培训中心,实现人才资源高效配置。六、创新支持政策(十五)拓宽高技能人才发展空间。我市高技能人才可以从企业技术技能岗位向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流动,也可以按有关规定向机关或事业单位流动。技工院校全日制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参照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在参加公务员招录、企业事业单位招聘以及确定工资薪酬、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等方面享受相关待遇。技师学院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工程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可按有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

 聘。(十六)实施人才引进支持政策。做好高技能人才在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和跨地区流动中参加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的接续工作。(十七)实施人才素质提升激励政策。广泛开展市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市级职业技能竞赛所需资金由市级创业资金列支。在市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前三名的选手,给予奖励并报省人社厅破格晋升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对县(区)、行业部门组织的二类竞赛获得前三名的选手,晋升一级职业资格(最高级别为高级工)。七、加强组织领导(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部门宏观指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高技能人才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贯彻落实。(十九)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关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大部署、政策措施,宣传高技能人才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高技能人才先进典型,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技能人才荣誉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激发技能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技能人才有甜头、有劲头、有奔头。大力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三: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dash; 1 —

 关于开展全市 “人才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更加解放的思想、突破常规的举措,集中时间和力量抓紧抓实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推进、难点突破,市委决定,将2020年确定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省委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全省组织部长会议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富民、工业强市、城市提档、开放兴市“四大战略”,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机制建设,强化人才服务理念,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扩大人才增量、服务人才存量”,积极留住用好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为着力点,采取项目化、工程化的方式,制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扎扎实实抓几件实事,实实在在解决几个突出问题。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阶段性工作与长期性任务结合起来,在保证全年工作任务落实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动力,

 — 2 —

 吸纳留住用好各方面人才,为推动和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用好各类现有人才,培养储备未来发展需要人才,精准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重大人才政策配套完善和重点人才制度机制改革,着力实现重点工作有新进展、难点工作有新突破、创新工作有新成效,全市各类人才总量持续增加、结构逐步优化、质量明显提升、作用显著发挥、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全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人才贡献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任务及推进措施 在“人才队伍建设年”活动中,主要通过“五个牵动”,推进“五个强化”。

 (一)以夯实基础为牵动,强化顶层设计、统筹部署 1. 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

 坚持问题导向,对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在总结近年来人才工作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重点了解掌握全市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查摆剖析引才难、留才难、创新人才偏少等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 3 —

 2. 建立人才信息库

 研究制定《全市人才实名制台账管理办法》,分级分类细化人才标准,准确采集人才基础信息。建立健全六支人才队伍,市级重点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在外优秀企业家、科技英才、学子信息库。对各类人才信息库实行系统精准的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维护。充分发挥人才信息库作用,对引进、流出、需缺人才等情况实时进行综合分析研判。

 3. 建立完善企事业单位需缺人才目录和引 才程序

 研究制定《企事业单位需缺人才专业目录申报及审核办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精准、实用原则,做好供需对接,动态调整《市属事业单位需缺人才专业目录》,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专业可适当放宽。征集发布《重点企业需缺人才专业目录》。根据全市编制使用和需缺岗位情况,编制年度事业单位引才用编计划,规范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程序。

 4. 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意见》

 按照省委将要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完善人才配套措施,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政策的执行落实,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5. 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

 — 4 —

 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及时筹备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对标对表抓好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的贯彻落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二)以拓宽渠道为牵动,强化人才引进、招贤纳士 6. “招商式”引才

 整合各方面力量,组建专业化人才招录队伍,结合参加全省面向重点高校开展的“人才周”活动,分赴全国华中、华北、华东、华南、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的“双一流”高校,深入开展人才政策进“百校”,书记、市长、组织部长等市领导进校园宣讲,校园招聘等活动,宣传人才政策,介绍需缺岗位,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招录省委选调生,招聘企事业单位需缺人才。

 7. “打捆式”引才

 搭建网上和现场招聘平台,统筹开展1-2次全市企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引进工作。统一发布公告,有分有合地组织报名、笔试、面试、考核等环节的工作,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招聘、引才成本,增强工作实效。

 8. “ 对接式”引才

 完善用好全市7家大学生创业社区,以推动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市校合作。依托企事业单位,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人才智

 — 5 —

 库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校干部人才锻炼基地、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市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后勤保障中心等大学生见习、就业、创业平台载体和基地建设。推进市职教集团等我市院校,与企业和经济组织直接对接服务,送政策、送岗位、送项目、送资金进校园,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

 9. “乡情式”引才

 继续推进“金凤还巢”计划,加强优秀企业家、科技英才、学子的常态化沟通联系,实行重点高校在读大学生、在职教师联系卡制度。组织开展“高端人才论坛”活动,邀请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家学者、高端管理人才回家乡考察、讲学,开展技术服务,提供高层次指导、咨询。

 10. “候鸟式”引才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的原则,拓宽引才引智视野,以政策、项目、情感为纽带,柔性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团队),帮助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与全国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遴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到县(市)区或市直部门挂职,遴选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到有具体需求的企业柔性挂职,带动技术、智力、管理、信息等要素向我市流动。

 (三)以分类培养为牵动,强化素质提升、有序流动 11. 抓好党政人才培养

 — 6 —

 深入落实省委组织部“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计划”“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抓好党政人才素质提升,认真落实《2018-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围绕全市重点工作任务,举办推进市域经济振兴发展专题培训、文旅融合专题培训、扶贫系统干部专题培训、年轻干部集中调训等培训班,分级分类抓好党政干部培训。加强省委选调生培养,建立选调生成长档案、指定专人担任导师、及时选派到基层历练、跟踪考核、择优使用,完善选拔培养长效机制,每年开展不少于10天的新任职选调生集中培训,将试用期满的选调生纳入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在职数限额内,根据工作需要,优先兑现职务职级待遇,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使用。

 12. 抓好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养

 通过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组织开展农技专家下基层、科技下乡等活动,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型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500人以上,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30个,遴选推广农民群众急需、优质绿色高效技术20项。

 13. 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网上培训100课时、现场专题培训2期,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人以上。组织骨干

 — 7 —

 企业负责人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展经贸交流,着力吸引一批企业紧缺的技术领军、高端管理人才入驻我市,抓好后备人才培养储备。

 14. 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开展“驻校教研”“送教下乡”活动,推进“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持续推进名医培养工程,确立市级首批临床重点专科20个,强化20个重点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围绕发展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一批急需紧缺创新人才(团队),加强青年科技创新、新文创产业等人才培养。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150人以上科技特派员,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全市乡镇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全覆盖。

 15. 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

 落实《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壮大制造技能人才群体。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指导督促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将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纳入政府培训补贴范围。推行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行“订单式培训”“委托式培养”,依托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企业培养专业对口技能人才,全年培训高技能人才800人以上。

 16. 抓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建立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内部调剂、公开招考等方式,逐步加强社工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以“五社联动”(社

 — 8 —

 区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联动、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联动、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联动、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人员联动、社区居民和社区志愿者联动)为契机,在全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屯)、事业单位、民办社工服务机构中开发设置专业社工岗位,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力度,鼓励多方资金投入,依托争取到的上级社工项目,组织开展社工考前培训50人、60课时,对取得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资质的兑现专项补贴。

 17. 积极 创新基层人才选拔培养模式

 落实省委组织部将要出台的关于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实施方案,推动人才有序合理流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双向挂职锻炼。从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选拔乡镇党政正职,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调生、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拔乡镇领导干部。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选拔优秀网格员进入乡镇(街道)事业编制。积极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公开选拔工作,探索“社会化招聘+本土推优+大学生实践”的村党组织带头人职业化建设模式,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增设社工员岗位,降低社工准入门槛,落实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促进基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逐步持证上岗。探索实施人才编制“周转池”,开展省委选调生和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市管局用”、卫生领域人才“县管乡用”、乡村教师“县管校聘”的有效做法,鼓励引导人才援边助边,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

 — 9 —

 线流动。

 (四)以搭建平台为牵动,强化创新驱动、创业支撑 18.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继续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火炬计划农机特色产业基地及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省级科学家工作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我市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户、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70户,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5个,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50户。

 19. 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加大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战略合作,支持服务企事业单位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科院长春分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促进成果转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三年培育计划,深化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

 20. 推进重点项目平台建设

 围绕服务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实行“项目+人才”合作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优化人才计划、资金,择优支持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持续关注指导,给予政策支持,推动人才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深度

 — 10 —

 融合。

 21. 推进服务平台建设

 利用市政府闲置楼宇场地,建设人才产业园。结合我市产业项目和人才发展需求,设置高端人才引进、企业引智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人才政策服务、人才流动开发、创业创新孵化、科技成果展示、信息资源共享交流、生活保障服务等功能专区,为各类企业和人才提供产业链、要素链、信息链、政策链全链条服务,用工招聘、技能提升、职称评审等全流程代办服务和产业项目对接、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选拔、开发、利用等全要素支持,形成人才资源、产业项目集聚效应,最大限度释放人才产业资源创新创造活力。

 (五)以落靠政策为牵动,强化政治引领、激励保障 22 、落实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政策要求

 深入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省委贯彻意见》以及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关于年轻干部配备要求。加大年轻干部选配力度,今年年底前,县级党政班子中40岁左右的干部达到相应层级领导班子成员总数的六分之一,2021年12月底达到五分之一;2021年年底换届时,40岁左右县(市)区党政正职配备数量达到相应层级党政正职总数的八分之一;今年年底前,市直部门领导班子中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配备比例不低于相应层级领导班子成员总数5%,市直部门35岁左右内设机构正

 — 11 —

 职,配备比例不低于内设机构正职总数的15%。积极开展市直单位与县(市)区干部双向挂职工作,从全市选派40名优秀年经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其中,从市直单位选拔20名年轻干部“下挂”到城区、乡镇(街道)锻炼,从县(市)区选派20名干部“上挂”到重点行业领域、承担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市直有关单位锻炼。

 23. 开展人才政策落实情况自查督查

 对人才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一次全面自查和督查。加大《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市直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一般要采取人才引进或公开招聘方式”等有...

篇四: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资源建设调研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掌握我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工作情况,创新人力资源工作机制体系,盘活人力资源,打造人才高地,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意见,决定在全区深入开展“人力资源现状与人才高地建设”大型调研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

 1。指导思想 ? 本次研究活动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人才强区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准确数据、准确预测、全面深入的原则,全面、真实、准确地了解我区各类人才资源现状。围绕解决我区人才培养、管理、使用和引进中的突出问题,比较和借鉴先进城市人才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深入分析我区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措施。

 为区委、区政府人才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增强我区人才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为富民强区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

 2、研究内容 ? 全地区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的人才都在本研究范围内调查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是建设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六大人才队伍。

 (1)人才工作现状 ? 1。了解人才基金会通过发布、上报和汇总人事数据统计和花名册,掌握各类人员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基本情况,建立人事数据库和高层次人员数据库,平衡外籍专家和医生、外籍衡阳籍高层次人员和各

 类急需人员,为人事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 2。人才工作现状调查从教育培训、经营环境、服务措施、待遇保障等方面来看。一、调查我区各类人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现状,了解人才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掌握我区各类人才的主要方法、基本经验、先进典型和优秀人才(包括主要成就和代表性成就)的简要情况。

 ? 3。掌握人才需求通过填表、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和现场访谈,了解未来一段时期本地区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科学预测未来一段时期本地区人才需求趋势,准确把握本地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战略任务和主要目标。

 ? 4。把握人才流动明确过去五年本地区人才流入和流出的基础,统计流动人才总数及其学历、专业和行业,预测未来一段时期本地区人才流动趋势。

 (2)

 ? 主要问题及原因通过统计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会议讨论、实地调查等方式,摸清了我区人才工作在观念、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注重发现人才引进、培训、使用、管理、流动和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 1。人才引进中的突出问题在对近年引进人才的数量、层次、专业和行业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才专家学者的访谈和典型案例的剖析,对我区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引进力度、人才引进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调查。

 ? 2。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地区人

 才教育培训的制度建设、师资建设、培训内容、管理考核和经费投入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我区人才培训机制、培训方向和培训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 3。人才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走访各类人才代表,了解他们的经济收入、家庭生活和工作状况,举办重点人才座谈会,了解基层单位的人才观念、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服务和人才工作投入,分析人才成本与人才效益的关系,检查我区人才角色载体、激励和保障措施、人才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4。管理服务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检查管理制度、服务方式等问题 ? 5。流动中的突出问题它主要研究流入和流出的原因,侧重于损失的深层原因。

 (3)加强人事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对人事工作的政策、方法、措施、制度等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各单位、各系统、各行业要对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3,时间步骤 ? 本次调查于 7 月 16 日开始,基本上于 10 月 30 日结束。它分五个阶段和 18 个步骤进行。

 ? (一)初步准备阶段(7 月 16 日至 7 月 28 日) ? 1。机构成立(7 月 16 日)拟设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凌胜谷同志为组长,组织、宣传、人事、财政、农发行、经济发展局、民政、教育、

 卫生等单位的主要领导为调研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将在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一个研究活动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超同志也将担任办公室主任,10 名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将调任负责数据准备、调度、沟通协调、监督检查、上岗培训和日常工作 ? 2。汇编数据(7 月 16 -17 日)研究活动办公室将会同组织、人事、教育、卫生、经济发展局、农办、民政等单位,针对党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农村实用人员、社会工作人员五个子课题,编制人事数据研究计划、研究提纲、问卷、统计表、花名册等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地区整体研究项目的实施方案。

 ? 3。分解任务(7 月 17 日)按照统一领导、各科结合、分工协作的原则,研究任务分为几个课题,分配到具体部门。牵头责任单位组织相关成员单位组成研究小组,负责各子课题的具体实施 ? 4。动员和部署(7 月 28 日)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党政领导和各有关单位负责人、乡镇农场和街道的副职领导将在全区召开会议,分发调研材料,开展动员部署和业务培训。会后,各单位的子项目责任单位将向地区研究活动办公室报告研究团队成员名单、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2)基线统计阶段(7 月 28 日至 8 月 23 日) ? 5。发布的数据(7月28 -30日)各牵头责任部门召开集中成员单位(或下属单位)副组长会议,安排部署调研工作,发布数据统计、花名册、问卷等材料,提出要求,开展业务培训出版的书应该是完整的,不能省略。应明确统计范围、口径、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项。

 ? 6。组织报告(7 月 30 日至 8 月 5 日)主要是组织和填写四类列表,一类是人才数据统计,另一类是人才花名册,第三类是人才需求列表,第四类是问卷数据统计和花名册原则上由各单位组织和人事专家按要求填写、汇总和上报。人才需求表应征求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意见;问卷的对象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有表格应完整填写,不得遗漏一个单位或一个人。要认真细致,如实填写,做到真实准确各单位填写各种表格后,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分析意见,主要包括本单位人才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人才工作的建议。然后,将向牵头单位提交统计表格、名册、问卷及其统计表、情况分析报告的书面版本和电子版本 ? 7。回顾总结(8 月 5 -8 日)在所有的数据统计完成后,工作人员应该仔细检查以防出错。经核实后,报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查,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报各牵头单位;牵头单位应及时回收已出版的图书,进行分类汇总,并安排专人对相关数据进行审核。

 ? 8。备案报告(8 月 8 日至 8 月 15 日)在确认地方、地方和地方行业的统计和名册准确无误后,各归口牵头单位应建立地方和地方人才数据库以及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数据库 8 月 20 日之前,所有名单的文本版(一式两份)和电子版将发送至地区研究活动办公室,并提交至办公室进行审查和汇总。邮箱:185212762 专题研究室汇总后,将各种人才数据分发给各子课题研究组,各种人才聚焦单位建立专门的人才档案和信息库。

 (3)深入研究阶段(8 月 16 日-9 月 25 日)

 ? 研究分三个层次同时进行,每个系统牵头单位负责本地、系统和行业研究;每个子课题研究组负责特殊子课题的研究;地区研究活动办公室负责一般主题的研究。

 ? 9。数据分析(8 月 16 -21 日)每个研究小组对各种人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人事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探索人事工作规律,形成研究活动的重点。

 ? 10。发现问题(8 月 22 -27 日)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各研究小组对人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审视,进行了分类,组织研究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调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11。实地研究(8 月 28 日至 9 月 6 日)根据确定的研究重点,每个研究小组选择 5-7 个具有代表性的政府机构、企业、学校和村庄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共性问题、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先进模式、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成功做法以及人才工作中的共性规律。

 (4)报告写作阶段(9 月 7 日-10 月 20 日) ? 12。各基层单位应撰写人才状况分析报告,并在 10 月 1 日前提交至各区各归口领导单位及相关研究小组 ? 13。各归口牵头单位整合本地、系统、行业人才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调研报告,并上报地区调研活动办公室(9 月 25 日前) ? 14。五个分任务研究小组形成了一份特别研究报告,并提交给地区研究活动办公室。(10 月 1 日前) ? 15。地区研究室已经形成了一份关于我区人才工作的研究报告,并提交给市研究室(10 月 25 日之前)

 ?

 4、研究方法 ? 各级部门应在启动会后按要求及时开展研究,采取发布统计表、问卷、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准确掌握人才工作现状,形成和上报基础数据;在充分掌握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人才数据和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将采取听取情况汇报、组织讨论、现场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调查报告。

 5、调研分组 ? 本次调研活动由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组织。研究活动办公室成立了。办公室负责整个地区的整体研究。总体研究包括五个专题。以下单位负责: ? 第 1 组:牵头单位是区委组织部,负责党政人才的研究。

 ? 第 2 组:牵头单位是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调查。成员单位是区教育、文化和体育局、区卫生局、区科技局和区建设局。

 ? 第 3 组:牵头单位是区农办,负责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成员单位是区农业局、区畜牧水产局、区农业机构、区林业局、区水利局和乡镇农场。

 ? 第 4 组:牵头单位为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调查,成员单位均为乡镇街道; ? 第五组:牵头单位是区民政局,负责社会工作人才的研究。成员单位是区宣传部、区财政局、区司法局、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

 教育文化体育局、区卫生局、区信访局、区计划生育局、区总工会、区团委、区妇联、区残联、乡镇和街道 ?

 6,具体要求 ?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项研究,要求这项研究要真实准确、扎实有效为了保证科研活动扎实有序地开展,各级各部门必须在工作中认真落实以下几点: ?

 1 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领导这项调查是近年来我区人才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关系到区委、区政府的科学决策,关系到我区的发展战略和潜力,意义重大。各部门、街道和乡镇的主要领导要亲自学习、亲自部署、亲自督促检查。分管副领导要全力以赴,主动抓,抓前面;其他代表应积极配合和提供支持。各归口牵头单位、子项目研究负责单位和部分成员单位应成立研究小组,解决工作经费和创造工作条件,并配备 3 名以上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人员。地区财政局应为地区研究室提供经费,确保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2 应精心组织以确保实际效果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认真规划研究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准备工作应详细,研究计划应可行。数据统计应该是真实的。要特别注意统计报表的发布、上报、汇总、审核等环节,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全面。研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杜绝肤浅的研究,通过调查掌握真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份报告应该令人信服。应对调查中掌握的数据、典型经验和不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得出科学结论,使报告全面准确,数据典型,逻辑严密,具有参考价值。

 ?

 3 主动配合,加强协调各课题组牵头单位应积极履行职责,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形成科研工作合力成员单位应主动参与,在做好数据填写、问卷调查等工作的同时,应积极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对于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的工作,各研究组应及时向地区研究活动办公室报告。对于不主动配合调查的单位,区委组织部将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4 确保质量和数量,按时报告 8 月底前,各部门、街道和乡镇汇总后,将地方、地方、系统和行业人员数据的统计、花名册、需求表、问卷和统计表上报区调研活动办公室。九月底前,五个子任务研究小组应向地区研究活动办公室提交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以确保地区整体任务研究报告按时高质量完成。

篇五: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19 年 XX 市气象局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范本

 为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建设在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戓略性作用,进一步夯实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根基,增强气象服务供给能力,根据省局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结合我局新进人员多、业务基础丌牢、服务意识丌强、自我提高能力丌足等实际问题,立足于“加压力、添劢力、增活力、提能力”,建立常态化学习培训机制,多元化发展机制,制度化考核机制,经过2-3 年的劤力,着力打造一支管理强、业务精、服务与的,能够适应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新要求、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人才队伍。

  二、基本原则 全面发展与定向培养相结合。既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结合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定向培养。

 遵循规律与从严管理相结合。在培养过程中,既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丌求全责备,丌拔苗劣长,同时也在具体工作上从严要求,从严考核。

 动态管理与持续支持相结合。挄照人人皆可成才的思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建立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劢态调整机制,幵持续的、相应的给予机会和创造平台。

 加强学习与注重实践相结合。在日常工作中,既组织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主劢给压力,加仸务,幵积极创造机会,促进成长。

 三、主要内容 聘请导师指导。根据我局业务服务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聘请有关方面的与家挃导青年人才,固定日常联络人员,开展常态化、持续的挃导,解决以往邀请与家讲课,讲完就完了的情况,进一步发挥作用,强化效果。

 设立青年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青年业务人员参加中国气象局、省局组织开展的各类培训学习、到省局有关直属业务单位戒者先进的市州局开展交流学习,支持他们在工作中开展业务科研创新,激发青年业务人员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劢性,帮劣他们实现自我发展。

 建立兼职型轮岗机制。挄照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提出的一员多岗、一岗多责的要求,在丌脱离业务服务岗位的同时,给青年业务人员提高接触、了解和从事其他岗位职能的机会,在兼职轮岗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建立制度化考核机制。制定与门针对青年业务人才成长考核表,挄季度进行总结汇报,实行积分制考核,幵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学习培训成效的重要依据,幵不年度考核挂钩。

 考核内容:

 1.认真完成业务值班工作,能够熟练操作、使用各个业务系统,值班期间无事故戒失误发生。

 2.参加外出学习培训后,将所学内容通过讲课的形式传递给全体业务人员。

 3.参加每周三次的气象理论集中学习,学习范围为全省预报竞赛、县级综合业务竞赛考试大纲。

 4.每周轮流主持周一局内会商,遇重大天气过程时参加天气会商发言,逐步建立个人预报思路,具有独立完成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服务的能力。

 5.在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竞赛考试活劢中,成绩达到中等偏上。

 6.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幵挄期完成,每半年提交学习情况总结。

 7.每年至少撰写 1 篇技术总结戒论文,在正式刊物发表文章戒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交流。

 8.每年至少主持 1 项自立课题戒参不 1 项科研项目。

 9.每季度面向全台开展一次学术交流,幵积极参不讨论。

 四、保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 XX 同志牵头的与项工作与班,负责本与项工作仸务的实施,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幵及时向市局党组汇报。

 强化资源保障。在政策和纪律允许的前提下,市局优先在人、财、物等各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篇六: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p>

 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 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更加解放的思想、突破常规的举措,集中时间和力量抓紧抓实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推进、难点突破,市委决定,将2020 年确定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和考察黑龙江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省委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全省组织部长会议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富民、工业强市、城市提档、开放兴市“四大战略”,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机制建设,强化人才服务理念,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扩大人才增量、服务人才存量”,积极留住用好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为着力点,采取项目化、工程化的方式,制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扎扎实实抓几件实事,实实在在解决几个突出问题。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阶段性工作与长期性任务结合起来,在保证全年工作任务落实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

 3

 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扎根佳木斯、服务佳木斯的创新创业动力,吸纳留住用好各方面人才,为推动和保障佳木斯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用好各类现有人才,培养储备未来发展需要人才,精准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重大人才政策配套完善和重点人才制度机制改革,着力实现重点工作有新进展、难点工作有新突破、创新工作有新成效,全市各类人才总量持续增加、结构逐步优化、质量明显提升、作用显著发挥、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全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人才贡献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任务及推进措施 在“人才队伍建设年”活动中,主要通过“五个牵动”,推进“五个强化”。

 (一)以夯实基础为牵动,强化顶层设计、统筹部署 1. .。

 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对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在总结近年来人才工作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重点了解掌握全市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和流出,驻佳高校毕业生、在全国各高校就读的佳木斯籍毕业生“留佳、回佳”就业等情况;查摆剖析引才难、留才难、创新人才偏少等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

 4

 策建议。(完成时限:4 月底前)

 2. .。

 建立人才信息库。研究制定《全市人才实名制台账管理办法》,分级分类细化人才标准,准确采集人才基础信息。建立健全六支人才队伍,市级重点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在外佳木斯籍优秀企业家、科技英才、学子信息库。对各类人才信息库实行系统精准的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维护。充分发挥人才信息库作用,对引进、流出、需缺人才等情况实时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完成时限:6 月底前)

 3. . 建立 完善企事业单位 需缺人才目录和引才程序。研究制定《企事业单位需缺人才专业目录申报及审核办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精准、实用原则,做好供需对接,动态调整《市属事业单位需缺人才专业目录》,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专业可适当放宽。征集发布《重点企业需缺人才专业目录》。根据全市编制使用和需缺岗位情况,编制年度事业单位引才用编计划,规范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程序。(完成时限:5 月底前)

 4. . 研究 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意见》。按照省委将要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完善人才配套措施,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政策的执行落实,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完成时限:待省委相关意见出台后抓好贯彻落实)

 5. .。

 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及

 5

 时筹备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对标对表抓好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的贯彻落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完成时限:待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后适时召开)

 (二)以拓宽渠道为牵动,强化人才引进、招贤纳士 6. .。

 “招商式”引才。整合各方面力量,组建专业化人才招录队伍,结合参加全省面向重点高校开展的“黑龙江人才周”活动,分赴全国华中、华北、华东、华南、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的“双一流”高校,深入开展人才政策进“百校”,书记、市长、组织部长等市领导进校园宣讲,校园招聘等活动,宣传人才政策,介绍需缺岗位,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招录省委选调生,招聘企事业单位需缺人才。

 7. .” “打捆式” 引才 。搭建网上和现场招聘平台,统筹开展1-2 次全市企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引进工作。统一发布公告,有分有合地组织报名、笔试、面试、考核等环节的工作,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招聘、引才成本,增强工作实效。

 8. .。

 “对接式”引才。结合实施“振兴龙江〃邀你同行”计划,完善用好全市 7 家大学生创业社区,以推动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市校合作。依托企事业单位和驻佳高校,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人才智库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校干部人才锻炼基地、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市

 6

 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后勤保障中心等大学生见习、就业、创业平台载体和基地建设。推进佳木斯大学、市职教集团等我市院校,与企业和经济组织直接对接服务,送政策、送岗位、送项目、送资金进校园,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特别是本地高校和佳木斯籍毕业生到佳木斯工作。

 9. .” “乡情式” 引才 。继续推进“金凤还巢”计划,加强在外佳木斯籍优秀企业家、科技英才、学子的常态化沟通联系,实行重点高校佳木斯籍在读大学生、在职教师联系卡制度。组织开展“佳木斯高端人才论坛”活动,邀请国家相关部委佳木斯籍领导,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中佳木斯籍专家学者、高端管理人才回家乡考察、讲学,开展技术服务,提供高层次指导、咨询。

 10. .。

 “候鸟式”引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的原则,拓宽引才引智视野,以政策、项目、情感为纽带,柔性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团队),帮助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与全国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遴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到县(市)区或市直部门挂职,遴选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到有具体需求的企业柔性挂职,带动技术、智力、管理、信息等要素向我市流动。

 通过以上方式,全年引进“双一流”院校本科毕业生、全日制硕士及以上研究生 150 名以上(含招录选调生不少于 100名),柔性引进高端人才 20 名以上。(完成时限:12 月底前)

 7

 (三)以分类培养为牵动,强化素质提升、有序流动 11. 抓好党政人才培养。深入落实省委组织部“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计划”、“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抓好党政人才素质提升,认真落实《2018-2022 年佳木斯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佳发„2019‟7 号)和 2020 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围绕全市重点工作任务,举办推进市域经济振兴发展专题培训、文旅融合专题培训、扶贫系统干部专题培训、年轻干部集中调训等培训班,分级分类抓好党政干部培训。加强省委选调生培养,建立选调生成长档案、指定专人担任导师、及时选派到基层历练、跟踪考核、择优使用,完善选拔培养长效机制,每年开展不少于 10 天的新任职选调生集中培训,将试用期满的选调生纳入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在职数限额内,根据工作需要,优先兑现职务职级待遇,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使用。(完成时限:12 月底前)

 12. . 抓好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养。通过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组织开展农技专家下基层、科技下乡等活动,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型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2500 人以上,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 30个,遴选推广农民群众急需、优质绿色高效技术 20 项。(完成时限:12 月底前)

 13. . 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网上培训 100 课时、现场专题培训 2 期,培训

 8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200 人以上。组织骨干企业负责人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展经贸交流,着力吸引一批企业紧缺的技术领军、高端管理人才入驻我市,抓好后备人才培养储备。(完成时限:12 月底前)

 14. .。

 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开展“驻校教研”“送教下乡”活动,推进“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从 2019 年开始,用 5年时间,培养 10 名校长、100 名名师、1000 名学科骨干),发挥名师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名医培养工程,确立市级首批临床重点专科 20 个,强化 20 个重点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围绕发展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一批急需紧缺创新人才(团队),加强青年科技创新、新文创产业等人才培养。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 150 人(省级 75 人,市、县级 75 人)以上科技特派员,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全市乡镇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全覆盖。(完成时限:12 月底前)

 15. . 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落实《黑龙江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 年》,实施“佳木斯工匠”培育工程,壮大制造技能人才群体。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指导督促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将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纳入政府培训补贴范围。推行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行“订单式培训”、“委托式培养”,依托驻佳高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企业培养专业对口技能人才,全年培训高技能人才 800 人以上。(完成时限:12 月底前)

 16. .。

 抓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建立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9

 通过内部调剂、公开招考等方式,逐步加强社工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以“五社联动”(社区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联动、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联动、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联动、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人员联动、社区居民和社区志愿者联动)为契机,在全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屯)、事业单位、民办社工服务机构中开发设置专业社工岗位,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力度,鼓励多方资金投入,依托争取到的上级社工项目,组织开展社工考前培训 50 人、60 课时,对取得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资质的兑现专项补贴。(完成时限:12 月底前)

 17. . 积极创新基层人才选拔培养模式。落实省委组织部将要出台的关于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实施方案,推动人才有序合理流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双向挂职锻炼。从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选拔乡镇党政正职,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调生、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拔乡镇领导干部。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选拔优秀网格员进入乡镇(街道)事业编制。积极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公开选拔工作,探索“社会化招聘+本土推优+大学生实践”的村党组织带头人职业化建设模式,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增设社工员岗位,降低社工准入门槛,落实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促进基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逐步持证上岗。探索实施人才编制“周转池”,开展省委选调生和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市管局用”、卫生领域人才“县管乡用”、乡村教师“县管校聘”的有效做法,鼓励引导人才援边助边,向艰苦边远地区和

 10

 基层一线流动。(完成时限:12 月底前)

 (四)以搭建平台为牵动,强化创新驱动、创业支撑 18. .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建三江农高区、三江垦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佳木斯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火炬计划农机特色产业基地、哈工大佳木斯工业技术研究分院、中国农科院佳木斯(桦川)科学家工作站、富锦市企业人才工作站及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省级科学家工作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我市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20 户、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70 户,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 5 个,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 50 户。(完成时限:12 月底前)

 19. . 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加大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战略合作,支持服务企事业单位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科院长春分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促进成果转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三年培育计划,深化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完成时限:12 月底前)

 20. . 推进重点项目平台建设 。围绕服务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实行“项目+人才”合作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优化人才计划、资金,择优支持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持续关注指导,给予政策支持,

 11

 推动人才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完成时限:12月底前)

 21. .。

 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市政府闲置楼宇场地(面积3000 平方米以上),建设佳木斯人才产业园。结合我市产业项目和人才发展需求,设置高端人才引进、企业引智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人才政策服务、人才流动开发、创业创新孵化、科技成果展示、信息资源共享交流、生活...

篇七: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XX 市公安局 X XX 分局

 “ 队伍建设年 ” 活动实施方案

  为巩固深化“无限忠诚·走在前列”、“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过硬公安队伍建设水平,打造 XX 公安铁军,根据市局统一部署,分局决定从 2017 年 3 月起至年底在全区公安机关开展“队伍建设年”活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落实上级政法和公安机关工作要求,以“人民高于一切、平安压倒一切、实绩说明一切”为引领,以“勇争第一、勇立潮头”为导向,以“强势治安、精细治业、情理治警”为途径,坚持问题导向,增强看齐意识,强化责任担当,锻造一支拥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忠诚警队、血性警队、尖刀警队和铁纪警队。

 二、目标任务 通过组织开展“队伍建设年”活动,力争实现“四个确保”:

 1.铸警魂聚警心,确保民警荣誉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2.精技能强素质,确保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3.激活力创佳绩,确保党委政府信赖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4.正作风除陋习,确保队伍违纪违规案件大幅下降。

 三、工作重点 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个过硬”、省委“七个绝不允许”、省厅党委“一二三四五六七”以及市局党委“情理治警”要求,铸警魂、优警务、严警纪、聚警心、亮警容,全局加强队伍建设。

 (一)无限忠诚铸警魂

 1.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无限忠诚·走在前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固化战时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做法,开展以“比忠诚、比实干、比担当”和“业绩争先、比武争先”为主要内容的“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平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任何情况下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2.举行民警职业荣誉系列仪式。深化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民警入警入党、晋衔晋职、立功授奖以及从警 30年、光荣退休等重要节点举行庄严仪式,培育民警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增强队伍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3.开展“比学赶超、勇争第一”活动。以省厅、市局全警技能大比武为契机,在全警比武的基础上精心挑选人员,集中组织训练,形成“倾力比、全力学、努力赶、奋力超“的格局,为 XX 公安荣誉而拼搏,力争在全市乃至全省技能比武中取得佳绩。

 4.注重典型选树示范引领。完善先进典型选树和日常联系、跟踪培育机制,组织开展“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好民警(辅警)”推选和“每月之星”评选,大力宣讲全区公安机关的最美警事、最美警察,以典型示范、以典型引路、以典型推动,激发民警争先创优的潜能和激情,掀起“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

 (二)深化改革优警务

 1.深化队伍精细化管理。制定分局《思想政治工作细则》,明确中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抓好队伍每日十查制度的落实,切实发挥队伍建设责任人的作用。同时,继续抓好“三个五”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建设,严格落实中层干部值班坐堂制,切实把队伍管理抓紧、抓细、抓实。

 2.实施公安机关大警种制改革。根据市局总体部署,蹄急步稳推进“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尽早完成调研、制定方案、启动改革,提高警务效能。根据省厅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人民警察分类管理改革,全面实施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警

 员职务序列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套改工作,落实有关配套政策。

 3.大力推进警务技能实战训练。以民警训练基地为依托,大力推进“练兵强警、服务实战”,开展警务实战技能和反恐防暴处置等科目训练和实战应急演练,提高民警的专业素养和实战水平。建立专家、行家工作室,组织民警跟班,开展课题研究,发挥行家能手“传帮带”“孵化器”作用。进一步推动“警师制”工作的落实,开展警师、学员结对捆绑考核评估,提高新警的工作能力。

 4.落实“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改革。秉持“应放尽放”的原则,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确保岗位集中、事项集中,人员到位、授权到位,努力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三)正风除陋严警纪

 1.开展专项教育整治。围绕市局部署开展的“正作风、除陋习”教育整治,针对涉酒涉赌、以案谋私以案谋利、泄露警务秘密泄露公民信息等内容,深入持续开展专项督察、教育、整治,严把思想关口,严守三项“五条铁纪”,排查违规人员,落实管控措施,狠刹违纪苗头。

 2.实行层级管理制度。在全局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层级管理制度,构建“六层五级”的主体责任层级管理框架,形成“刚柔并济,纵横管理”的主体责任层级管理格局,进一步增强“一岗双责”意识,压实主体责任,改进工作作

 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

 3.严格队伍常态监督。注重常态化严管措施的落实,对执法办案、纪律作风、内务管理、执行警令规定等情况每月不少于一轮以上开展常态化督查,及时发现民警越规逾纪的薄弱环节,每次督查有重点、有小结、有通报、有处理结果,不断强化队伍的日常教育和监督管理。

 (四)温暖关爱聚警心

 1.严格维护民警执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民警维权保障,遇到侵害民警执法权益案事件,要第一时间信息上报、第一时间进行心灵上的抚慰和经济上的慰问、第一时间联动查处,坚决打击不降格,切实维护民警职工的权益。对诽谤、侮辱、恶意投诉民警的,及时公布事实,为民警正名。

 2.倾心关爱民警身心健康。制定全区公安机关暖警励警二十条措施,对双警夫妻同处一线单位的,合理调配岗位,确保一方不值班、少加班;对适婚(育)大龄民警,在工作安排上给予适当照顾;积极排摸和解决两地分居民警跨县(市、区)公安局调动,着力解决民警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坚持科学用警,合力安排勤务,建立领导带头休假、民警强制休假和休假情况督促通报制度,提倡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不让民警一直处于高强度、高负荷、高压力工作状态。组织开展工会疗休养,从优落实定期体检制度。深化民警医疗救治“绿色通道”、“暖警 110”求助热线,为民警提供快速救

 治便利,解决民警后顾之忧。继续落实民警住院、结婚、生育等看望慰问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开展专题培训,使民警减压释负、全身心投入工作。

 3.深入推进警营文化建设。建设美丽警营,树立“警营是我家、工作靠大家”理念,加大办公区、办案区、生活区环境建设力度,做到物品摆放整齐划一、区域环境优美温馨,为民警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抓好分局新大楼警营文化建设,充分展示 XX 公安特色的文化内涵。丰富文体活动,依托公安文联和前卫体协,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提高民警参与积极性,激发队伍活力;重新组建警营文化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及时公布情况,陶冶民警情操,培育文化人才;开展“书海徜徉”读书活动,调动民警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和合互动亮警容

 1.发好公安声音。立足宣传媒体平台,整合微信资源,跟紧中心工作,造势重点工作,引领公安形象,在抓策划、抓选题、抓精品上下功夫、做文章。发动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随手拍”,取得抢险救灾、为民服务的第一手的影像。充分利用广告栏、沿街店铺 LED 显示屏、交警街头电子显示屏实时推送公安宣传内容。发挥电视《警方时空》和广播《XX今日警讯》栏目作用,提高公安宣传覆盖面。积极做好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捕捉先进典型的闪光点进行跟踪,分阶段、

 多平台开展持续宣传,对外弘扬正气,提高先进典型的认知度,扩大影响力,塑造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

 2.增进警民互动。开展警营开放日、各界人士座谈会、警媒交流、党员志愿者巡逻等活动,加强警察公关,形成双向互动,深化警民和谐关系建设,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建立“110”报警、案件、服务对象回访制度,对于群众反馈“不满意”的,主动与当事人联系,倾听群众意见,落实整改。

 3.宣讲安全防范。组建由不同警种组成的“防范宣讲团”,结合治安形势和发案特点,确定宣讲主题,精心制作宣传资料和安全防范课程课件,进学校、进村居、进企业深入宣讲各类安全防范知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能力,降低发案,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工作步骤 此次活动采取条块结合、整体推进的方法,全警参与,全面发动。共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 2018 8 年 年 4 4 月下旬)

 分局、各科所队室迅速动员部署,抓好传达落实,使广大民警充分认识“队伍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组织实施阶段( 2018 8 年 年 4 4 月至 1 11 月底)

 各科所队室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五个方面重点措施,从严从实、分层分级抓好“队伍建设年”活动各项任务,做到

 “阶段有主题、月月有教育、时时保平安”。

 (三)建章立制阶段( 2018 8 年 年 2 12 月)

 及时组织“回头看”,查漏补缺,全面总结“队伍建设年”活动经验、做法,并将其固化为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区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年”活动在分局党委领导下进行,由政治处牵头组织实施,纪委、督察大队、办公室、法制大队配合做好组织协调、督察指导等工作。各科所队室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创新队伍建设管理新办法,确保活动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认真组织实施。各科所队室要按照全区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年”活动统一部署和本单位具体计划,组织实施好各项任务。要把“队伍建设年”活动与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无限忠诚·走在前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查找本单位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短板、补短板、创亮点,研究建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过硬队伍建设。

 (三)注重督导宣传。分局将结合公安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对各科所队室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查。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研究、部署和推进,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及时报送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推荐访问:关于开展全市 “人才队伍建设年”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队伍建设 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