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7篇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7篇

时间:2022-12-06 08:15:05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7篇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编号: 年级九 科目语文 执笔刘艳 审核: 语文组 学生姓名 课题 岳阳楼记 课型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阳楼记读书笔记7篇,供大家参考。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7篇

篇一: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编号:

 年级 九

 科目 语文

 执笔 刘艳

 审核 :

 语文组

  学生姓名

  课题

 岳阳楼记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朗读、 背诵全文。

 2. 学习文章把叙事、 写景、 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 1. 重点:

 (1)

 朗读和背诵全文。

 (2)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 难点:

 (1)

 学习文章把叙事、 写景、 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法引导 1. 学习时, 学生可在听课文范读录音、 看“岳阳楼胜景” 的过程中, 充分感受本文语言凝练、 形象而富有音乐美的特点。

 2. 对文章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理解, 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完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初读课文, 正确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疏通第一、 二自然段。

 学习过程;

 一、 预习 1. 查字典,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

  朝晖夕阴(

  )

  迁客骚人(

 )

 霪雨(

  )

 霏霏(

 )

  薄暮冥冥(

 )

 潜形(

 )

  岸芷汀兰(

  )

  皓月(

  )

 心旷神怡(

  )

  宠辱偕忘(

 )

  浩浩汤汤(

 )

 忧谗畏讥(

 )

 樯倾辑摧(

 )

 2. 朗读全文, 做到基本成诵。

 3. 查字典, 对照注释, 试翻译课文。

 二、 导入 1. 作家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 选自《范文正公集》 。

 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 幼年丧父, 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 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 以后还做过杭州、 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 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

 , 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 取名“岳阳楼” , 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2. 解题 1046 年, 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重修岳阳楼。

 当时, 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 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 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 表达了他“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

 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 树立崇高的理想, 要有宽阔的胸怀。

  三、 解读课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

 本文骈散结合。

 读骈句, 节奏必须整齐划一, 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 不要读破句。

 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 要有稍长的停顿。

 2. 请学生翻译第 1 段, 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越.明年:

  政通人和:

 通

 和

 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

 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

  3. 请学生翻译第 2 段, 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观夫巴陵胜状. .

  衔.远山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

  气象. .万千

 大观. .

 得无. .异乎.:

 读读课文想想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

 4、 翻译关键语句:

 (1)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2)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3)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5. 学生读课文一、 二段, 并尝试背诵。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

 识记第一、 二节的重要虚实词及关键语句 得翻译。

 2、

 背诵课文 1、 2 两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解读第 3、 4、 5 两节, 疏通文意。

  2、 总结本课的重要词解。

 学习过程:

 一、 预习 1、 解释重要虚实词:

 越.明年:

  增.其旧制.:

 大观. .

 得无. .异乎.:

 2、 指名背诵课文 1、 2 两节。

 二、 解读课文 3、 4、 5 节 1. 请学生翻译第 3 段, 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 .霪雨霏霏. .: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 .

 日星隐耀. .

  山岳潜形. .

  去国. .怀乡

 满目萧然. .

  忧谗.畏讥.

  薄.暮冥冥. .

 感.极而悲者矣

 译句:

 (1)

 日星隐耀, 山岳潜行; 商旅不行, 樯倾楫推; 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2)

 则有去国还乡, 忧谗畏讥。

 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一节的大意:

  2. 请学生翻译第 4 段, 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

  而或长烟一空. . . . . .

  此乐何极. .

 译句:

 (1)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2)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用一两句话概括本节内容:

 3. 先解释加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是进. .亦忧, 退.亦忧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微.斯人, 吾谁与归

 这一节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

  4. 再次朗读这篇文章 三、 字词小结 1. 一词多义 国: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国恒亡

 面山而居

 则有去国怀乡

 居十日 或:

 而或长烟一空

  旷:

 则有心旷神怡

 或异二者之为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通:

 初极狭, 才通人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 古今异义 去国怀乡 :

 古义:

  今义:

 景尝:

 古义:

  今义:

 微:

 古义:

  今义:

 3. 通假字 百废具兴

 予作文以记之 四、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背诵课文。

篇二: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1 - ,. http //ivymew.blogbus.com,. :!

 ,.

  - 2 -

  留

 痕

  牙 慧

  撷 英

  诗 情

  小 荷

  片 叶

  - 3 -写 在 最 前 面

  每当学习最紧张的时候,总会有这样浩大的工程出现,灵感的迸发,使我措手不及。母亲总是说“浪费时间”。万事开头难,第一期费的时间和心力,难免要多一些。(而且有藏文的嫌疑啊)我是一个注重形式的人,称不上完美主义者,却极力要做得尽善尽美。成就感油然而生呀。

 称 作 它 “ 读 书 笔记”,未免显得严肃。私底下认为它更接近于“采蜜”的性质。

 把作业做成电子期刊,在以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国庆期间将它付诸于行动,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

 电子期刊的好处简直不言而喻。我总觉得,积累了好的东西不拿出来分享,实在是辜负了自己的心意。一份明明可以对许多人有益的资料,若只供我一人消受,未免有封建王朝的帝王之风,显得奢侈了。再者言之,电子期刊较纸制品而言,其保质期更久,便于日后集结成册(小野心,嘿嘿)。

 关于期刊的格式,我考虑再三还是选用PDF。我承认其中有私心,word 相对而言有更好的可编辑性,但是作为心血的结晶还是要矜持地摆摆架子,不足之处可以在修订时再作编辑。

 关于《猫在窝里》这个名字,当真是一秒的斟酌也没有。母亲觉得不够高雅,我也只能以笑处之了。

 计划做成月刊,于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出刊。如有特殊情况,则会在博客的公告栏中作出说明。

  http://ivymew.blogbus.com

 - 1 -古 代 汉 语 的 词 类 划 分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

 古代汉语的词类,跟现代汉语的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下边分别叙述。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

 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 行为、 发展变化的词。例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谍报敌骑至。(《冯婉贞》) 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表示数目的词。例如:

 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例如: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冯婉贞》) 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例如: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范围、时间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触旮说赵太后》) 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等等。例如: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http://ivymew.blogbus.com

 - 2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冯婉贞》) 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诸将请所之(《李恕雪夜入蔡州》) 也叫语气助词。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例如:

 今虽死乎此,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 《捕蛇者说》)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例如: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以上十二类词可以合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 有比较实在的意义的词叫做实词;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有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叫做虚词。一般说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可是代词所指人或事物是不固定的,在古代汉语里,许多代词都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如“其”“之”),所以也有人把代词归入虚词类的。

 成为圣者的秘诀

 从前,在一个国家里,有一位做了无数善事的善心者。国王非常欣赏他的善举,便封他为圣者。

 有一天,圣者过八十大寿,国王前来庆贺,特别带来一位画家,想通过画家的笔,将这位圣者慈祥的容貌画下来,作为世人的典范。

 用完晚餐之后,众多的嘉宾前来观赏这幅慈爱的画像。当画家将这幅画像拿出来的时候,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画里的人根本没有慈善的面貌,反而充满暴戾、粗野、邪恶的气息。国王一看,生气地要人把画家拖出去鞭打。

 这时,圣者听到惊呼声,跑了出来,他看到这幅画像后,跪倒在地:

 “皇上,这画里的人,才是真实的我啊。

 ”国王惊诧地问:

 “为什么?”圣者道:

 “这就是我一生挣扎着,不想去做的那个人啊。

 ”

  在这世上,没有天生的圣者,惟有能时时刻刻自我反省、自我检视的人,才能成为圣者。

  http://ivymew.blogbus.com 词 类 活 用

  3 在古代汉语里, 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 甲类词临时具备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 。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

 类别 名词直接带宾语 例句 人如恐不胜 范增数两个名词连用 项王。《鸿门宴》 名词后有代词 驴不胜怒,之 名词处在结构助词“所”字后 若属且皆为所虏 《项庄舞剑》 若:你们 ……为所……:被动句式 置人所鱼腹中。《陈涉世家》 用“而”连接 儿而去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项羽本纪》 名词与动词连用 不用“而”连接 相如乃曰 名词带补语 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沛公军 “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 假舟楫者,非能也 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http://ivymew.blogbus.com ①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 4名词处在句末,而其前又没有动词

 ②天下,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③赵王之子孙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放在副词后面 小信未孚,神弗.也。《曹刿论战》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类别 形容词直接带宾敌人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 例句 语 在“所”字后 注意:“我”也是代词 ①公不速往恐为操所 ②故俗之所,主之所也;吏之所,法之所也。《论贵粟疏》 在能愿动词后 大王必欲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1、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例如:

 处于主语的位置:盖其又深,则其”“”。

 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

 处于宾语的位置:未尝有坚明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

 ,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

 将军身披是故执。(处于宾语位置) 《陈涉世家》 益圣,愚益愚。(处于主语位置)

  http://ivymew.blogbus.com

 5现代汉语里, 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 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第一,比喻动作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像……那样”。例如:

 ①又间令吴广之.(取独))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②常以身蔽沛公。

 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狼》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鸿门宴》

 第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卒见相如。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

 ①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②余自齐安行适临汝。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群臣吏民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第六,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例如:予当引决。

 《指南录〈后序〉 》

 第七,方位名词,表示动作的趋向或方位。例如:

 ①骊山构而折。

 ②孔子游,《两小儿辩日》 第八,“岁、月、日”表示时局的频率。例如:削割。

 第九,其他时间名词。例如:项伯复去。

 所谓使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例如《鸿门宴》 :“项伯杀人,臣活之。” 1.动词的使动用法。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例如:

 ①卒廷见相如,毕礼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也。

 《石钟山记》

  http://ivymew.blogbus.com 之。

 《愚公移山》

 6① 河曲智叟笑而②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语·微子》 有时候,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又是主语使之,其二子焉。《论得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例如: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用火烧的办法)而走也。

 《赤壁之战》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其直.(通“值)

 ,居为奇货。

 《促织》 ②今媪长安君之位 ③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其筋骨,其体肤,空乏其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江南岸《泊船瓜州》

 ④必先 ⑤春风又 其心志,3.名词使动用法。

 A.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先生之恩,死.(形容词作名词,死人)而也。

 《中山狼传》 ②相如广成传舍....(宾馆名)

 。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先破秦入成阳者(w ng)之。

 《史记·项羽本记》 (先攻破秦军打进成阳的,就让他做王)

 ④齐威王欲孙膑。

 《史记·孙膑》 B.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意动用法就是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宾语动”,“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如意动。用如意动的

  http://ivymew.blogbus.com

 7词可以译成“以……为……”、“认为……是……”或“把……当做……”等等。

 1.形容词意动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活用形容词的性状, 宾语本身并不一定真的具有这种性状,只是一种主观的认为。例如:

 ①成以其小,之。

 《促织》 ②渔人甚之。《桃花源记》 2.名词意动是主语把宾语看作这个活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也是一种主观认为。例如:

 ①吾所以为此者,以国家之急而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孟尝君我。《战国策·齐策》 ③邑人奇之,稍稍其父。《伤仲永》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

 前者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实际上不一定这样)

 ,而后者是使宾语发生了某种变化,或者使宾语将要发生某种变化。

 比较“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和“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 《孟子·梁惠王下》 )两句中的“小”字,就可以知道:前者只是主观上的认识(这种认识也可能符合事实,也可能不符合事实)

 ,而后者则是实际上把木头弄小了,使它客观上发生了某种变化。

  “为动用法”是动词(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名词)的一种特殊用法,即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有“替”“为”或“对”宾语怎样的意义。

 例:马病肥死,使群臣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译文: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为动用法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表示“”“”宾语施行某一行动。例如:

 1.文嬴三帅。

 《秦晋殽之战》

  http://ivymew.blogbus.com 。之。

 《三国志·华佗传》

  82.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3.父曰:“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之。

 履我:给我穿上(鞋子)

 。为取履:替(他)取了鞋。履之:替他穿上(鞋子)

 。(分析:句中的“履我”“履之”和“为取履”交错使用,结构相同,用法也相同。) 第二种情况:表示而施行某一行动。例如:

 1.等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2.伯夷名于首阳之下,盗距利于东陵之上。

 《庄子骈拇》 3.既之三日,乃誓疗之。

 (龚自珍《病梅馆记》 )

 4.君子知己。

 (陶渊明《咏荆柯》 )

 5.猿猱欲度攀援。

 这种用法也可直接用“为”表示,如: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史记·报任安书》 第三种情况:表示“”、“”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如:

 1.蹇叔。

 2.单于视左右而惊,汉使。

 《汉书·苏武传》 3.君三臣,敢问谁之罪也? 4.遂置姜氏于城颍,而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1.处在谓语的位置上,不带宾语。例如:六王毕,四海。

 2.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带宾语。骐骥一跃,不能步。

 *数词活用作副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色"《滕王阁序》 有些成语中也保留了这种用法,如:捐生殉国(为国家而死)

 ;啼饥号寒(为饥饿寒冷而哭号)

 ,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又,现代汉语也继承了这种用法。如:

 服务顾客(为顾客服务)

 献身四化(为四化献身)

 造福后代(为后代造福)

  http://ivymew.blogbus.com

 9面 朝 大 海 , 春 暖 花 开

 ●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喜欢...

篇三: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p>

  2022 2 年 上海市各区 九年级 中考 语文一模 试 题卷汇集

  2 2022 年 上海 崇明区 中考语文 一模试卷

 一、文言诗文(6 36 分)

 (一)默写(12 分)

 1.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江南春》)

 2.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3.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

 5.刚转入新学校的小明同学因别人误解自己心生烦恼,老师在他的随笔中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诉他不要焦虑。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 6—8 题(12 分)

 (甲)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爱莲说(节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郑燮;(乙)文的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__(人名)。(2 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4 分)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诗通过一个“还”字表现了竹“_____________”的品性;(乙)文通过一个“_____”字表达了作者对莲的偏爱;两文都表现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节操。(6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9—11 题(12 分)

 泽① 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 ② 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 至,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敌益生兵至___________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___ 10.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让金兵熟悉状况并夜袭我军,那就危险了 B.假使金兵全部出动夜袭我军,那就危险了。

 2 C.让金兵全部出动并夜袭我军,那就危险了。

 D.假使金兵熟悉状况夜袭我军,那就危险了。

 11.金兵从此忌惮宗泽是因为他除了善于鼓舞军队气土,还能够__________________,这可以从______________的情节中看出来。(5 分)

 二、现代文(4 34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16 分)

 做一粒“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提到士大夫家无论如何断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后世的“读书种子”也屡见不鲜。明代方孝孺、清代叶德辉都被称为“读书种子”,明成祖要杀方孝孺,姚广孝谏曰不可;叶德辉是劣绅,革命党要杀他,章太炎说杀不得。可见“读书种子”之可贵。

 ②自古以来,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水平,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③植物的种子是有形的,而“读书种子”之“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仅仅是指“能读书做学问的人”,而且指喜爱读书的精神之承接,并可影响传递于后人,使读书之风绵延不绝,福荫子孙后代。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好的范例。毛泽东日理万机,还不忘关心部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学习,他曾要求为将者要把《红楼梦》至少读五遍;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也常用__________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也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墨西哥的总统推荐他的国民读一读世界名著《唐·吉诃德》,使他们有一个好的心态,好的感情,好的识见,好的行为……由此,我们看到了一种胸怀,一种远见,一种更为透彻的对读书种子内涵的把握。因为只有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读书,才能为培育更多的读书种子辟一方沃土。

 ④“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表现为极大的力量。。因此,读书种子还应包括更本质、更深刻的含义,即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如“种子”那样,与生活和实践的“泥土”结合,方能产生巨大的“裂变”。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红树林成功。“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⑤“读书种子”一词在当今算得上是流行语, 不少人都以能做一粒“读书种子”为人生追求。而在当今多变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要想做一粒“读书种子”,静心读一点书,研究一点学问,实属不易。不过,愈难,则愈要去做。因为这是对一种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一种对生存状态的选择。

 12.第④段加点词“奇思妙想”在文中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3.下列对“读书种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一种读书的力量 B.读来做学问的人 C.读书精神的承接 D.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14.为了证明“做一粒,“读书种子"是可贵的”,本文②、③、④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加以论述,进而在结尾处点明做“读书种子”在当下的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8 分)

 15.第③段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3 分)

 A.卖油翁熟能生巧 B.陈子昂登幽州台作诗书愤

 3 C.吕蒙“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D.孔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阅读下文,完成 16—20 题(18 分)

 没有对不起 2 12 岁的自己 ①从没想过,25 岁这一年我又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先是一笔一画地将上海话和普通话的文本抄在纸上,再跟着录音一遍遍练习发音,圈出重点难点,翌日向本地同事请教。

 ②学习的初衷,是因工作需要。我当然可以以外地人的理由,将这份工作交给本地同事做,这样看似轻松,却也带走了些机会。于是不服输的我,开始每天下班后雷打不动地跟读练习。

 ③成长于中部地区的我,对上海话里众多既不是一声也不是轻声的发音困 huò不已。某天学习了“我心口头有点儿痛,饭也吃勿落”后,便迫不及待地向同事展示,对方笑得直不起腰来,说其中夹杂着一股浓浓的苏北味,上海人听了的确要心痛的。

 ④后来这成了我们之间的笑谈,她时常会问:“惟念,今天心口头还痛吗?” ⑤转折发生在 1 月,某天她挂掉家里打来的电话,我随口问道:“你妈妈在跟你讨论晚饭吃什么吗?”她自然地接过话题,几秒后,突然兴奋地反问:“你全听懂了,是吗?” ⑥那天距我用最原始的笨办法学习上海话,已过去了小半年。

 ⑦12 岁那年,我家从农村搬到合肥,因为之前没学过英语,我无法直升初中,必须要重读六年级,参加统一的招生考试后,才有被录取的资格。

 ⑧暑期进补习班的第一天,我就成了全班同学的嘲笑对象,老师询问谁可以背出 26 个字母时,我勇敢地举起了手。不会说普通话的我,带着浓重的乡音,那是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同学不曾听过的方言,看着同学们捧腹大笑的样子,站在讲台上的我满面通红。

 ⑨年轻而善良的老师,制止了不断发酵的嘲笑,用肯定的目光看着我说:“背得很好,别的还会吗?” ⑩我搖摇头,那已是我全部的知识积累,紧张不安的我,就这样开始了人生中第一节英语课。那年的夏天很热,住处没有空调,一台小小的风扇吃力地转着,作业本上落满了汗渍。

 ⑪一周后的第一次测试,我考了 35 分,第二周我及格了,第三次考了 92 分,拿了班级第一名。放学前老师把我留下来,在卷子上写了一段话,让我带回家给爸爸看。

 ⑫“如果不到万不得已,一定让她继续学英语,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也肯下功夫,我非常喜欢她。”爸爸看后沉默很久,什么也没说,但从此之后只要我说需要任何资料,即使手头再紧张,他也不曾皱过眉。

 ⑬开学的日子如约而至,过时的打扮、傻气的短发、蹩脚的普通话、怯懦的眼神,又一次让我成了新班级的焦点,淘气的男孩们总拿我开玩笑。我没有力量去抵抗外界的声音,只能埋头学习。

 ⑭从不得不学英语到爱上英语,再到有同学要借我的英语笔记,才用了大半个学期。

 ⑮当时本以为只要多跟他们聊天、学会普通话就万事大吉,后来发现会说当地方言能够更快地融入本地学生的圈子、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于是我又狠下心来跟着邻居学、看电视剧学、找同学操练…… ⑯我对人生中第一位英语老师始终心存感激,所以几年前我也教起英语;在外说普通话时,没有人会通过发音辨认出我的故乡,回合肥后也能用方言跟老朋友畅快地聊天;持续学上海话后,我不再为工作担忧,也主动学做本帮菜,利用空闲时间探索这座城市的不同角落。

 ⑰我没有对不起 12 岁那年的自己。

 4 16.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困 huò_________ 17.第⑤段中“□□”与“自然”两词都表明我在不知不觉中已融入了上海人的生活。(2 分)

 18.品读第⑥、⑭段的画线句子,结合加点字分析我当时的情感。(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于文章第⑯段,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突出我学习语言能力之强 B.表现我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 C.表达我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D.与前文学上海话内容相呼应 20.简析文章结尾的妙处。(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0 20 分)

 某校计划开展以“读书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主持人邀请你帮助他一起设计书目推荐单,并参与本次读书节活动。

 推荐类别 推荐作品 推荐词 第一部分 古典的声响 《三国演义》 相得益彰的君臣, 波澜壮阔的历史。

 《水浒传》 ______________, 平等互爱的理想。

 第二部分 大师的艺术 《朝花夕拾》 平静朴素的叙述, 美好难忘的回忆。

 《___________》 老北京的风味儿, 底层平民的辛酸。

 第三部分 ______________ 《西游记》 ______________, 不畏艰难的精神。

 《海底两万里》 亦真亦幻的世界, 自由翱翔的梦想。

  21.请根据推荐内容完成书目推荐单的填写。(4 分)

 (1)第二部分横线处填入的作品名称是_________(2 分)

 (2)第三部分推荐的书目类别命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5 A.奇幻的世界

  B.外国的文学

 C.巧妙的构思

 D.开阔的视野 22.请结合名著内容,完成推荐词的填写。(4 分)

 《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平等互爱的理想。

 《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不畏艰难的精神。

 23.有同学为本次读书活动提出了以下建议,其中不适宜的两项是(

 )(

 )

 (4 分)

 A.全体同学配备手机阅读电子书 B.举办读书交流分享大会 C.尝试用课本剧的形式呈现作品 D.每人完成一份读书笔记 E. 每天的晨会课改为读书阅览课 24.主持人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从《朝花夕拾》或《水浒传》中任选一部,谈一谈你对本次活动主题“读书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的认识。(8 分)(不少于 8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0 60 分)

 25.题目:再一次遇见你 要求:(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贰~ ~ 参考答案~ ~ 1.水村山郭酒旗风 2.百废具兴 3.铁马冰河入梦来

 4.会当凌绝顶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2 分)清

 周敦颐 (每格 1 分)

 7.(4 分)(莲的)香气传播地越远就越清芬,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得分点:益亭亭 植 句子通顺)

 8.(6 分)坚劲

 独

 不随波逐流(每格 2 分)

 9.(4 分)增加

  计算

 (每格 2 分)

  10. (3 分)B 11.(5 分)审时度势(指挥灵活)(2 分)

 趁夜色撤兵(深入敌营败敌)(3 分)

 12.(2 分)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红树林 13.(3 分)A 14.(8 分)能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水平

  能使读书之风绵延不绝,影响他人

 能使知识变成能力或本领

  对一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每格 2 分)

 15.(3 分)C 16.(2 分)惑

 17.(2 分)随口

 6 18.(6 分)“已”表明学习上海话时间之长,表达自己对终于能听懂上海话的感慨、欣喜之情; “才”强调了自己学习英语时间之短,进步之快,表达我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自豪之意。

 19.(3 分)

 B(3 分)

 A(1 分)

 20.(5 分)独句成段,强调了 12 岁学英语这件事对我影响之深:25 岁学上海话是对 12 岁往事的延伸;与文章的标题相呼应,点明主旨,每个人都应该不断超越自我。

 21.(4 分)(1)(2 分)《骆驼祥子》(2)(2 分)A

  22.(4 分)形式上属于偏正短语,内容能够反映名著内容。例:(1)抱打不平的好汉。(2)降妖除魔的故事。

 23.(4 分)A E 24.(8 分)评分说明:名著中的内容(2 分),阅读体验(2 分),内容与体验间的关联(2 分),语句流畅(2 分)。

 示例:《朝花夕拾》:让我们看到了大师不同年龄段不一样人生际遇。阅读它能够让我们了解鲁迅如何一步步走向文学救国的心路历程;也能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隔膜,对那些吃人的规矩、那个黑暗的社会有了更多清醒的认识。

 《水浒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江湖侠义的世界。书中的英雄好汉快意江湖、行侠仗义,让我们感受到古代侠士对平等社会的向往。阅读《水浒传》能够让我们畅游于中国古代市井侠士的生活中,丰富了我们的视野。小说中鲁智深这一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从他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

篇四: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

 2021 年 秋 季

  班级

 九(10)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以往的表现来看,本班学生在教学内容的理解上都有问题,学生学习习惯并不好,课堂经律成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所以本学期对一班的学生重点还在于整治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自然之音、二砥砺思想、三游目骋怀、四青春年少、五理想信念、六人物百态,第一单元是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第二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议论的中心;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联系时代谈感受;第四单元是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第五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分析材料,把握论据,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第六单元是阅读古白话小说,把握情节和结构,揣摩小说的语言。

 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2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四、教学措施:

 1.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3 5.教学过程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6. 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1《沁园春》

 2《我爱这土地》 4

 2

 3《乡愁》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4

 3

 《我看》《学习仿写》

 尝试创作》 4

 4

 10《岳阳楼记》 11《醉翁亭记》 4

 5

 12《湖心亭看雪》 13《诗词三首》 5

 6

 写作 2

 7

 6《敬业与乐业》7《就英法联军远 4

 8

 8《论教养》9《精神的三间小屋》 4

 9

 写作观点要明确

  综合性学习 2

 10

 期中复习备考 10

 11

 14《故乡》15《我的叔叔于勒》 4

 12

 16《孤独之旅》写作 学习缩写

 4

 13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8《怀 5

 14

 19《谈创造性思维》 20《创造宣言》 4

  4 15

 写作 论证要合理

 口语交际 讨论 4

 16

 21《智取生辰纲》

 2《范进中举》 4

 17

 23《三顾茅庐》24《刘姥姥进大观 4

 18

 课外古诗词诵读

 九下第一单元 10

 19

 九下第三单元 8

 20

 复习备考 10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诗歌,或欣赏雄伟壮阔又美丽妖娆的北国风光,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或感受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或欣赏诗人心中那一幅幅像四月天一般美的画面。

  单元教学目标

 1 自主欣赏诗歌,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 尝试创作诗歌。学会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情达意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3 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壮志豪情。

  单元重难点

  1 重点阅读方法:诗文炼字品析法 诗歌画面描绘法 诗歌意象分析法 人称作用分析法 2 重点写作技巧

  动静结合

  单元课时分配

  5

  1、《沁园春.雪》 2 课时 2、《我爱这土地》2 课时 3、《乡愁》2 课时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2 课时

  5.《我看》 写作 尝试诗歌创作

 2 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沁园春.雪》 课型 新授 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词的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6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词的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

 展开对“雪景”的描绘。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

 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二次备课:

  1:朗读时,上阙要读出词人极目大好河山时的喜悦和骄傲之情,下阙要读出作者的沉思之态和意气风发的王者风范。

  7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1.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 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5、“江山……折腰。”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四、多角度赏析

 2:动静结合

  是一种常用的写景手法,是构成 画 面 的 事 物中,有的是动态的,有的是静态的,二者通过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或动静相衬,呈现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中。

  8 这首词除了词语经过千锤百炼,运用得贴切、传神以外,精妙绝伦之处可以说比比皆是的。请你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

 A.妙就妙在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

 虚实结合:上阕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

 动静结合:山、原——舞、驰,化静态为动态。

 纵横结合:写景——空间;议论——时间。

 B.妙就妙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

 比喻兼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拟人: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 C.妙就妙在写景、议论、抒情三者的有机结合。

 上阕写景,句句都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阕评论古代帝王和抒写革命抱负相结合。由于“情”由“景”生,“议”由情“发”,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9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上阙:写景——------ 赞祖国山河 下阕:议论、抒情—-- 评古代英雄 抒豪情壮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在研究朗读技巧的同时就会不自觉地从诗词的字,词表现力及表现的情感入手来鉴赏诗词。

 教学设计

 课题 《我爱这土地》 课型 新授 课时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10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难点: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 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 1938 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 二次备课

  11 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朗读,感悟。)

 学生讨论并明确: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12 学生思考并明确:“嘶哑”表达出“鸟儿”歌唱不已,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

 5.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明确: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这表达出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这种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真爱。

 6.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

篇五: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九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内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 2018 年秋部编人教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九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自然之音、 二砥砺思想、三游目骋怀、四青春年少、五理想信念 、六人物百态,第一单元是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第二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能够区分观点材料,把握议论中心;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联系时代谈感受;第四单元是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第五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分析材料,把握论据,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第六单元是阅读古白话小说,把握情节和结构,揣摩小说的语言。

  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九(2)班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九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本学期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四、教学目标 (一)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尤其是诗歌的朗读,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议论文写作的知识,学习缩写和改写,掌握写作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书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掌握九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六、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6.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七、教学进度(具体见下表)

 周次 时间 授课内容 第一周

  --9.1 怎样学习语文——九年级开学第一课 第二周 9.3--9.9 1 沁园春·雪(2 )

 2 我爱这土地 (2)

 3 乡愁(1)

 第三周

  9.10--9.16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2)

 5 我看(2)

 任务二

 自由朗诵(1)任务三

 尝试创作(1)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如何读诗(2)

 第四周 9.17--9.23 第一单元复习、测试、讲评(3)6 敬业与乐业(2)

 第五周

 9.24--9.30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2)8 论教养(2)9 精神的三间小屋(2)

 第六周 10.1--10.7

 国庆节 第七周 10.8--10.14 写作

 观点要明确(2)综合性学习

 (1)第二单元复习、测试、讲评(3 )

 第八周 10.15--10.21

 10 岳阳楼记(2)11 醉翁亭记(2)12 湖心亭看雪(2)

 第九周 10.22--10.2 13 诗词三首(2)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8 (2)课外古诗词诵读(2 )

 第十周 10.29--11.4 第三单元复习、测试、讲评(3)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

 11.5--11.11 期中考试 、讲评 第十二周 11.12--11.18

  14 故乡(2)15 我的叔叔于勒(2)16 孤独之旅(2)

 第十三周 11.19--11.25 写作

 学习缩写(2)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1)第四单元复习、测试、讲评(3)

 第十四周 11.26--12.2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18 怀疑与学问(2)19 谈创造性思维(2)

 第十五周

 12.3--12.9

 20 创造宣言(2)

 (2)口语交际

 讨论(1)写作

 论证要合理(2)

 第十六周 12.10--12.16 第五单元复习、测试、讲评(3)21 智取生辰纲(2)

 第十七周 12.17--12.23 22 范进中举 (2)23 三顾茅庐(2)24 刘姥姥进大观园(2)

 第十八周 12.24--12.30 写作

 学习改写(2)课外古诗词诵读(2)名著导读

 《水浒传》:古典小说阅读(2)

 第十九周 12.31--1.6

 第六单元复习、测试、讲评(3)

 汉语知识(单句和复句、复句类型、恰当使用关联词语)(3)

 第二十周 1.7--1.13 期末复习(6) 第二十一周 1.14—1.20

  期末复习(6)

 第二十二周

 1.21—1.27

  期末复习

 考试

  第一单元整体备课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与诗歌教学相适应,主要是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审美的熏陶。所以,本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鉴赏诗歌,组织朗诵活动。本单元的“活动任务单”共安排了三个任务,分别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和尝试创作。学习鉴赏中所选诗歌或大气磅礴,表现胸中豪情(如《沁园春·雪》);或感情深沉,表达爱国之情(如《我爱这土地》);或执着咏叹,抒发家国之思(如《乡愁》);或情真意切,讴歌爱的真谛(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或细腻描摹,展现生命的力量(如《我看》)。这些诗歌建议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欣赏,反复涵泳品味诗歌情感,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诗歌朗诵是本单元的第二个任务,也是活动性最强的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做好朗诵比赛前的准备工作,使朗诵活动丰富多彩且富有时效。尝试创作既是前两个任务的结合与落实,也具有成果展示的功能。名著导读部分从诗歌的表现形式、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指导如何阅读《艾青诗选》。

 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欣赏的方式进行自由朗诵,开展朗诵比赛。朗诵时,要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个对象,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句式和节奏的变化、意象的合理选择、语言的锤炼等。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任务一 学习鉴赏 3 1. 学生自主欣赏诗歌作品,教师点拨朗诵技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 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能够在朗诵时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学习诗歌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小诗创作。

 5. 学习并掌握如何阅读整本现代诗集。

 任务二 诗歌朗诵 1 任务三 尝试创作 2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

  2 (设计/方小玲)

 任务一

 学习鉴赏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本单元诗歌,了解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2.找出并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人情感。

 3.反复诵读,揣摩吟咏技巧,感受诗歌的美。

 【教学课时】

 3 课时 第 第 1 1 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分享阅读感受。

 2.采用诵读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课时准备】

 1.独立阅读每首诗,初步理解诗意。

 2.结合课文旁批,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一首好诗,相当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歌曲;读一首好诗,相当于欣赏一幅悦目的图画;读一首好诗,相当于与一位艺术家促膝交谈。

 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走进诗歌的世界,体悟诗歌的美之所在。

 二、初读,分享阅读感受

 1.以“说”分享初读感受 师:九上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想必课前大家已阅读过这五首诗歌,下面就请大家先来说说自己从这几首诗歌中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格式:从_________这首诗(词),我看到了/感受到了/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

 从《沁园春·雪》这首词,我看到了北国壮丽的雪景,感受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和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当代英雄的赞美。

 从《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我看到了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鸟,我通过这只鸟所看到的情景,感受到了诗人对土地(祖国)的热爱。

 从《乡愁》这首诗,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

 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我看到了四月天的美景,感受到了诗人营造出的四月天的美好意境。

 从《我看》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读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以“读”分享初读感受 师:大家对这几首诗歌都有了初步的感受,在这些感受中,有对诗歌内容的感知,也有对诗歌画面的描绘,还有对诗歌情感的归纳总结。要想把诗歌读好,一定要将情感带入作品中。那么怎样将情感通过朗诵展现出来呢?那就需要在朗读诗歌的时候,注意重音、停连、节奏、语气、语调的处理。

 现在,我们试着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将自己最有感触的诗(词)句朗诵出来,并说

 说这样朗读的原因。

 (1)示范朗读。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我将这三句词中的“欲”“试”二字重读,是因为这样可以体现“山”“原”想要和天比高的雄心壮志,读的时候还要将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豪迈的气势读出来。

 (2)读法指导。

 课件出示:

 诗歌诵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停顿要恰当; ②节奏要缓急适当; ③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④注意重读的词语; ⑤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3)自主诵读。

 学生结合诗歌朗诵的要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朗读。

 (4)朗读分享。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参照下列格式,将自己最有感触的诗(词)句朗诵出来,并说说这样朗读的原因。

 课件出示:

 格式:___________[朗诵的诗(词)句],我这样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

 生 1:“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我这样读是因为我在这一节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欢快,所以读的时候除了要注意节奏的把握,还要注意语气的轻快愉悦,要表现出这种欢快,语调就要上扬,语速可以稍微快一些。

 生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这样读是因为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对土地(祖国)深沉的爱,所以读的时候重音一定要读出来,语调要低沉,语速一定要慢,这样才能将作者的情感展现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可使学生迅速进入诗歌阅读的情境,并对这五首

 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掌握诗歌朗读的要点,初步感受诗歌情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融入诗作中去朗诵。

 三、再读,把握感情基调

 1.自由品读,分析情感基调 (1)自由品读,感受情感基调。

 师:要读懂诗歌,把握一首诗(词)的感情基调是必不可少的,你们认为这五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分别是怎样的呢? 预设:

 诗歌 感情基调 《沁园春·雪》 大气磅礴,感情奔放 《我爱这土地》 忧郁悲愤,感情深沉 《乡愁》 愁绪满怀,感情深沉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欢快喜悦,感情热烈 《我看》 憧憬热爱,感情愉悦 (2)深入研读,分析情感基调。

 师:刚才我们整体感知了一下这几首诗歌的感情基调,那么这几首诗歌的感情基调主要是通过哪些意象或形式表现出来的?请用下面的格式汇报。

 课件出示:

 格式:我从_________中,读出了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这首诗(词)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

 我从《沁园春·雪》一词中的“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四句中读出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可以看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雄壮的、大气磅礴的。

 我从《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一句中读出了作者的悲愤,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忧郁悲愤的;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两句中读出了作者对土地深沉的爱,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也是深沉、悲痛的。

 我从《乡愁》一诗中每节都反复出现的“乡愁”这一词语中读出了作者的愁绪,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忧愁的。

 我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诗中的“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中读出了作者的喜悦,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喜悦的。

 我从《我看》一诗中的“春风”“青草”这些意象中读出了生命的新绿,从“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哦生命的飞奔”中读出了...

篇六: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2022 年中考新题型适应卷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优美深情的语言可以让你变成温暖的人。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故园是心的归宿:辛弃疾笔下有“_______?满眼风光北固楼”;范仲淹词中有“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木兰诗》中,木兰辞官不就,眷恋家园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方是脚的方向:王维远赴边地看到了“大漠孤烟直,_____”的雄浑奇景;岑参征战塞外见到了“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美景;王湾在北固山下遇到了“_____,风正一帆悬”的美好景象;苏轼在黄州欣赏到“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的如水月色。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考亭书院是朱熹创办的最后一所书院,是他晚年定居、讲学、终老之地。朱子在此著书讲学、传道授业达八年多之久,创建了儒学史上令人瞩. ① (A.shǔ

 B.zhǔ)目的“考亭学派”,成为“闽学”之源,因此考亭书院享有“闽学之源、理学之巅”的 甲

 (A.盛誉

  B.荣誉)。重建后的建阳考亭书院 huàn ②

 (A.焕

 B.换)然一新,其建筑布局采用传统合院形式,为仿宋式建筑风格,在规模以及建筑设施上跟全国其他知名书院相比乙

 (A.平分秋色

 B.毫不逊色)。

 千年书院经时间打磨,其永恒的智慧值得现代人铭记与发展。我们应

  丙

 ,古为今用,去芜存菁,让书院在新时代中展现出时代风采和永恒魅力。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依次填丙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① 呵护书院历史

  ②守住书院根脉

  ③激活书院文化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压”字形象地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体现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

 B.诗歌第三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秋天塞外漫天呜呜的号角声,格调悲壮,意境苍凉。

 C.诗中“半卷红旗”运用借代写敌军趁夜偷袭守军之状,“霜重”加剧悲凉的氛围。

 D.这首诗歌构思大胆,诗人以浓艳斑驳的色彩、奇异的画面描写战争,颇有震撼力。

 4.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黄金台”与“幽州台”同指战国燕昭王所建招贤台,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感各异,请指出其不同之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 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 ,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 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

 (2)春和景.明(_______)

 (3)杰然大观.(_______)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B.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C.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D.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水天一色,杳无际涯。

  8.甲文中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甲乙两文描写岳阳楼的目的各有什么不同?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井冈读山 ①地处千里罗霄之腹的井冈山,是那么与众不同,来的人不只是以仰视的目光看她,还会升腾起一种亲近的感情。

  ②我于去年、今年两次上井冈山,吃着红米饭,喝着南瓜汤,试穿一双山里人做的草鞋,学唱一首当年红军的歌。我抚摸伟人用过的东西和拍照墙上存留的标语,依然能感受到淳朴的民风民俗,体味出井冈山老表的亲切热忱。

 ③我登上笔架山,那里有十里杜鹃长廊。每到春天,杜鹃花都会竞相开放,映红五百里井冈山。神奇的是,杜鹃花的花朵呈五角形,远远望去,那是五角星的海洋。我去了五龙潭,瀑瀑跌宕,潭潭清澈,山水怎么看都是一个舞着的少女,舞得灵性飞扬。

 ④井冈山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是阳刚的,也是阴柔的。五大哨口是井冈山的要道,贺子珍是红军和井冈山的牵线人。这个牵线人陪毛泽东搞农村调查,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⑤我在井冈山雕塑园看到了伍若兰,那是朱德的妻子,她看上去那么羸弱、学生气,可就是这样一个女子,被俘后面对酷刑不曾动摇,最后她滴血的头颅被挂在赣州城门上。1962年朱德重上井冈山,百姓们亲切地拿着红薯给朱德尝。朱德走时,看到路边几株不起眼的兰花,朴素得像一堆草,却骄傲地昂着头,绝不失一份幽雅,他摘了一棵兰花带回北京。人们知道他为什么喜爱兰花,那是应了伍若兰的名字。

 ⑥红军在这里奋斗的年月,不知有多少井冈山女子为他们织布做鞋,缝补浆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红军离去的时候,这些井冈山人就长久地留下了,继续进行着艰苦的斗争。“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那首温情而又凄婉的《十送红军》,使听者止不住眼中涌泪。

 ⑦江满凤的爷爷是红军烈士,她以井冈山女子的亮嗓为我演唱了原汁原味的民歌,那或许就是送别红军时井冈山女子的真心话: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里头。

 ⑧江满凤是龙潭景区的保洁员,供着两个孩子读书,电视剧《井冈山》的导演邀请她演唱主题曲,给出的巨额报酬被她拒绝了,汶川地震发生后,收入微薄的她却主动捐款。从这个普通的烈士后代身上,我仍能看出些什么。

 ⑨1965 年,毛泽东顺着原来的路线又上了井冈山。他先到了茅坪八角楼,当年的星星之火,后来燃遍了整个中国。之后他来到了黄洋界,停留了 40 分钟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毛泽东又到了茨坪,那是他之前在井冈山时居住过的地方。毛泽东很是感慨:“我离开井冈山已经 38 年了。没有井冈山人民的支持,就不会有今天了。”那个时候上井冈山的路还是

  碎石渣路,现在从这里到机场全程高速,到长沙和南昌也是一路顺畅。

 ⑩夜晚来临,井冈山起伏于黛色之中。萤火虫提灯而来,这里闪那里灭,像一群赶路的,等连成串、连成片时,会让人想起红军行军的火把。

 ⑪下山的时候,漫山的白穗子飘飘摇摇,那是茶,如火如荼的茶,星星之火一样的茶,在翠竹的衬托下,格外醒目。

 ⑫井冈山的山,是神奇的山。那山不仅是具象的,也是精神的,是千千万万的山石、植物、水滴构成了井冈山,是千千万万的生命、呼唤、信念构成了井冈山。

 ⑬回首井冈山,它就像一支巨大的火炬,昨日燃的是红色的火焰,今天燃的是绿色的葱茏;它是深植于历史的一个基座,高垫着中国的现在与未来。

 (选自《党的生活》,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描绘笔架山杜鹃花开与五龙潭水清澈,写出井冈山自然景色的生机与灵动。

 B.文章引用《十送红军》的歌词,写出军民间的鱼水情深,表现红军精神深入人心。

 C.第⑨段插叙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所发的感慨,表现他不忘人民、不忘本的优秀品质。

 D.文章语言生动典雅,以描写为主,多处直抒胸臆,表现当代人对先辈的尊敬之情。

 10.文中写红军烈士后代江满凤在表现主题上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

 1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朴素得像一堆草,却骄傲..地昂着头,绝不失一份幽雅。(赏析加点词)

 (2)漫山的白穗子飘飘摇摇,那是茶,如火如荼的茶,星星之火一样的茶,在翠竹的衬托下,格外醒目。(赏析画线句子)

 12.文章标题为“井冈读山”,文中从哪几个方面“读井冈山”?请简要概括。

 1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讲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使西海固地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电视剧《山海情》,豆瓣

  开分 9.1 分,目前上涨至 9.3 分,成为 2021 年开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作品。

 ②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扶贫剧有一天也会成为“爆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将贫困群体当成“他者”,长时间处于对贫困的想象和建构中,导致有些影视作品带上了一种创作者的精英凝视。加之当下有一部分扶贫剧创作带有任务性质,在完成任务的心态下,创作者用敷衍或居高临下的态度制作作品,无法深入观众的内心,更不能让观众通过扶贫剧真实地观察到贫困地区的问题。实际上,贫困地区想要得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电视剧创作,需要进入贫困地区的内部与深处,发现真实的乡村图景。

 ③在《山海情》中呈现的村民在脱贫致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剧中的扶贫干部也并非万能,没有“主角光环”,村民的不理解、技术上的不懂行、手中资源的不足——扶贫干部所能遇到的真实困难,都刻画在剧情细节之中。这也表明了扶贫剧创作需要解决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问题:作为个体的扶贫干部不是万能的,不是随着扶贫干部的到来,资金、设备、平台、渠道等难题都能迎刃而解。扶贫剧必须要表现好扶贫干部背后的国家力量、时代潮流、人心所向,唯有如此,剧里的人物才会真正地鲜活起来。

 ④《山海情》之所以能打动如今的年轻人,还因为剧中为脱贫而奋斗的村民,很多都是年轻人。从贵州等省份近年来脱贫攻坚的报道中可以看到,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知识分子身份的年轻人,承担起了扶贫的重任,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山海情》剧中的村支书也是一位农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他们有朝气、有锐气,打破了阻碍城市与乡村流动性最关键的“闸口”。他们让新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需求信息潮水一般涌进贫困地区。年轻人扶贫,其实更是一次知识与文化的“洗礼”。知识精英、青年群体的“返乡”,使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了活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性,可能从未如此之高,这要感谢青年群体对乡村充满感情的注视。这注视,是热忱的,也是平等的。他们不以“牺牲者”或“奉献者”的身份自居,如此,才能真正博得贫困地区群众的信赖,才能真正激发贫困地区脱贫奋斗的巨大能量。

 (摘编自韩浩月《<山海情>靠什么吸引了年轻人》)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海情》讲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使西海固地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故事。

 B.扶贫剧之所以不能够真实地反映贫困地区的问题,只因为创作者的精英凝视。

 C.要解决好贫困地区的资金、设备、平台、渠道等难题,不能只依靠扶贫干部。

 D.本文先引出话题,再进行分析,过渡自然,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有现实意义。

  15.文章第④段阐述了年轻人参与扶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16.电视剧《山海情》2021 年开年最受关注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它越来越受到重视。书法艺术,从精神层面上讲是“书为心画”,从人格层面上讲是“字如其人”,从表现层面上讲是“心正则笔正”。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绵婉流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各种书体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之美。

 (材料二)认识文房四宝。

 (材料三)在国际艺苑中,书法一直被尊为“东方艺术的结晶与象征”。毕加索当年偶然在博物馆中见到中国书法后相当震撼,惊叹这是“艺术中的艺术”。而日本是除中国之外书法最为流行的国度,日本人将中国书法尊为“思想与造型的艺术”。

 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书法极具艺术魅力,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B.文房四宝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书写工具,即笔、墨、纸、砚。

 C.在汉朝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D.在宋朝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宣笔、安徽徽州徽墨、安徽宣城宣纸、安徽歙砚。

  (甘肃洮砚、广东端砚)。

 18.联系(材料一)从三个层面及各种书体的总体特点,说说为什么(材料三)中称中国书法是“艺术中的艺术”、“思想与造型的艺术”。

 19.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参差俯仰隶书轻灵飘逸 下联: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20.完成读书笔记 作品 摘...

篇七: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龙 江 教 育 ! 中 学 版!"#$%&’(#)&’(#)%*+!,!%&-.+/0)&责任编辑 12 宋一兵一"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将叙事" 写 景" 抒情"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理解作者 在 文 中 表 现 的 胸 襟和 政 治 抱负$二%教学过程34知识链接& 上了 中学以来#我们已经学过了 不少以 ’ 记( 为题的文章&) 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 核 舟 记 *) 始 得 西 山 宴 游记 *) 醉 翁 亭 记 *) 满 井 游 记 *) 峡江寺飞泉亭记* + 这些文章#或叙述事件 , 故事- # 或说明 事物# 或偏重借景写怀"抒发身世之慨# 或偏重于表现自 然之美和个人情趣# 林林总总# 美不胜收+56 投影显示有关背景资料&宋仁宗庆历五年, 3789 年- # 范仲淹因提出 政治改革的意见# 触动了 朝中保守派的利益# 被罢夺参政知事, 副宰相- 的职务# 贬放邓张等手法来塑造形象# 反映生活+语言通俗生动# 情节往往离奇曲折# 引 人入胜+三"课外延伸课外阅读童话作品# 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 做读书笔记# 记下精彩的语句 # 记下你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童话体裁的理解+.板书设计/)小溪流的 歌*永不停步# 不断成长)天上的星星* 追求美好事物# 追求美好理想)丑小鸭*不自 卑%不放弃# 坚持不懈附&天上的星星从前有个小女孩# 想够着天上的星星+ 她透过窗子的玻璃望着星星在晴朗 的夜空闪 闪 发光+她想& 要是她拿得着星星# 那该多么快乐啊+ 她问父母# 他们能不能把星星摘下来给她+ 他们只是叫她别发傻+ 尽管如此# 她要入睡时还在想# 她是多么希望得到星星啊0有一天# 她独自 去找星星+ 她先到发动水车的贮水池边的旧 磨坊去# 对贮水池说& ’请问# 你看见过天上的星星吗1 (’啊# 看见过# (贮水池说# ’星星经常到我的水里来玩+ 你跳进去游泳吧# 也许会找到它们+ (小女孩跳进贮水池# 游呀# 游呀# 但还是找不到星星# 只找到一条小溪+ 她问小溪& ’你看见过天上 的 星 星 吗 1 我 非 常 想 拿 到 星星+ (’啊# 看见过# (小溪回答说#’星星常常下来在我的岸上玩+ 你涉水走吧# 也许能找到星星+ (于是她涉水走去+ 走呀# 走呀# 走得累了 # 还是没有找到天上的星星+ 她来到一块草地上# 仙女们正在那里玩呢+ ’请问# (小女孩问仙女们# ’你们看见过天上的星星吗1 我很想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找到 星星+ (’噢# 看见过# (仙 女说# ’星星常在我们脚边的草丛里闪光+ 和我们一起跳舞吧# 也许你会找到星星+ (于是# 小女孩就翩翩起舞# 跳呀# 跳呀# 但还是没有找到 星星 +这时# 她非常累了 # 便坐下来哭起来+ ’我游泳# 我涉水# 我跳舞# (她说# ’还是没有找到星星+ (, 选自 )英国 童话故事! 天上的星星*-名师评说童话是一种 儿童文学 样式#它通过丰富的想像% 联想# 用 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对儿童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 童话教学要特别注意儿童的接受心理# 切忌成人化%一律化和替代灌输+)小溪流的歌*选自 课标教材,语文版-+ 三份设计的共同点是还给了 学生一片自 主的 天空# 但又各有侧重# 各有千秋+ 第一种立足最本质的学法22析# 引 导入境悟神# 强调感知$ 第二种用互动探究方式解决主题理解内 容# 既肯定多元性又注意准确性与要点探讨$ 第三种在初步感知后马上大胆拓展# 引 导走向课外# 也在一定程度上走进了 综合性学习$ ’教无定法(# 在这里其实体现了课标精神$2语言品读赏!!!!!!!!!!!!!!!!!!!!!!!!!!!!!!!!!!!!!!!!!!!!!!!!!!!!!)岳阳楼记* 教 案杨东俊, 摘自) 语文教学通讯*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3@AB

 黑龙江教育! 中学版 !""#$%%&’()*+,-(.+,-(.*/0!1&*+,20’3.+州" 第二年六月 # 好友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将落成# 函请范仲淹作记# 并附上一幅$ 洞庭晚秋图 % "范仲淹于这年九月 十五日 写了 本文"4$查阅 工 具书 # 认读下 列 词语中加点的字& 朗读课文# 参照课文注释# 疏通文句 # 试译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 容" 谪守浩浩汤汤朝晖夕阴霪雨霏霏樯倾楫摧岸芷汀兰皓月#$与文本对话# 就下 列 问 题组织讨论’5课文中 哪些内 容是叙事#哪些内容是写景# 哪些内 容是抒情和议论( 作者是怎样巧妙地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的( 哪些内 容写得略# 哪些内容写得详( 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引 出 他的见解的( 表现了怎样的胸襟与政治抱负(6文章句 式长短错落有致#有许多 形 象而 富 于 音 乐 美 的 骈句# 试从中找出几例# 加以品味"7$师生对话# 学 生与学 生 对话" 讨论结果反馈’ 课文第一段是叙事#) 庆历四 年春** 百废具兴+ 交代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增其 旧 制 # 刻 唐 贤 今人诗 赋 于 其上+ 写了重修的盛况&) 属予作文以记之+ 表明作记的缘由" 第二,三, 四段描写岳阳楼及洞庭湖的景色# 引 出) 迁客骚人+ 登楼) 览物+ 而产生的两种不同 感受" 第二段写) 在洞庭一湖 + 的) 岳阳楼 之 大 观 + # 用) 然 则 + 陡 地 一转 # 从岳 阳 楼的 地 理位 置 引 出) 迁客骚人# 多 会于此+ # 并由 此推开一层新意# 提出)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的 疑问 # 自 然带出 第三,四段两个特定的画面" 每个画面又都是先写景# 后写情# 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 景物之) 异+ 指的是洞庭湖上阴冷与晴朗时景色的不同# 感受之) 异+ 指的是因景色阴 冷而使) 迁客骚人+ 产生) 去国怀乡 # 忧谗畏讥+的心理# 以) 感极而悲者矣+ 言其) 悲+ & 因景色晴朗而让 ) 迁客骚人+)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 以) 其喜洋洋者矣+ 述其) 喜+ " 第五段是抒情和议论# 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 这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作者非常巧妙地以) 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 的) 异+ 与) 古仁人之心+ 相比较设问 # 然后说明) 古仁人之心+ 的内涵" )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是从反面说# 说明胸襟的阔大&) 以物喜+ 照应上文的 ) 心旷神怡# 宠辱 偕忘+ #) 以 己 悲+ 照 应上文的) 去国 怀乡 # 忧谗畏讥+ # 从而否定) 迁客骚人+ 的) 览物之情+ "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从正面说# 说明 应 当 考虑的是国家大事" 然后用) 进亦忧# 退亦 忧+收住# 突 出 一个) 忧+ 字& 由 此再转到) 乐+ 的 方面# 引 出第二个设问# 水到渠成地提出 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主张" 作者写这篇文章# 不着重写景物# 而是为了表述他的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 而乐 + 的 主张# 因 此对巴陵胜状写得略# 对登楼览物之情写得详" 文章环环紧扣# 层层蓄势# 在语言上采用骈散结合的方式# 全文有 7! 个四 字结构的 句子# 有些句子还有韵# 读起来抑扬顿挫# 铿锵有力 " 骈如)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 阴 # 气象万千+ # 散如) 此则岳 阳 楼之大观 也 " 前 人 之述 备矣+ " 类似这样的句子在文中俯拾皆是# 读来余味无穷"8$在了 解课文内 容, 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 熟读课文# 直至成诵"9$研究性学习":作者写本文时# 并未亲临岳阳楼# 其依据是滕子京的一幅$ 洞庭晚秋图% " 这种看图作文#作者是怎样处理) 虚+ 与) 实+ 的关系的( 谈谈自 己的认识# 听听别人的见解# 看看对自 己有哪些启发";一般的教学参考资料对文中) 虎 啸猿啼 + 的 解释是) 老虎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20’<&’-(= >’?.+,<&()0-(-(.*/.+@(+,2(%9AB

 黑 龙 江 教 育 ! 中 学 版!"#$%&’(#)&’(#)%*+!,!%&-.+/0)&责任编辑 12 宋一兵" 教学目 的#引 领学 生 感受 钱 塘海 潮 的奇伟磅礴$ 体味自 然的伟力 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 教学重难点#紧扣 语言 因 素 $ 感知 % 评 赏四幅画面&" 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 关 钱 塘海 潮 来 由 的传说’ 忠勇 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 吴王夫差听 信谗言 疑心他谋反$ 被迫自 杀& 死后$ 其悲愤仍不可遏止$ 于是便乘着素车白 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 $ 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二%研读课文34初步感知&( 5 )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正音&( 6 ) 提问’ 文章题目 叫* 观潮+ $ 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74细部研读&( 8 ) 学生依据自 己 对四 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 由读& 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 大声朗 读$ 尽量读出 体悟到的情味- 若对这一文段兴趣不大$ 可小声读或凝神静听&( 9 ) 具体分析课文&第 : 段找出 表 现 海 潮 雄 豪 景 象 的海潮图关键词’* 伟观+ %* 势极雄豪+ &听读& 请一位同 学朗 读$ 其他同 学 边听 边试将听 到 的 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品读$ 体味语言& 请同学们找出 自 己 特别 欣赏 % 喜爱 的 语句$ 并简单加以评点& 师点拨&如’ 银线$ 写出远眺海潮的形态%颜色%光泽&玉城雪岭$* 城+ %* 岭+ 表现的 长声吼叫 和 猿猴的 悲 啼 + $ 把* 虎啸猿啼+看作一个由 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的并列短语& 有专家认为$* 虎啸猿啼+不应如此解&其理由 是’ 在* 衔远山 $ 吞长江 $浩浩汤 汤 $ 横无际 涯+ 的 洞 庭湖上$ 是不可能有老虎和猿猴的$ 因此$* 虎+ 和* 猿+ 应分别是* 啸+和* 啼+ 的 状语$ 其解释应该是’* ( 洞庭湖的波涛声$ 听起来) 像老 虎 一 样 吼 叫 $ 像 猿 猴 一 样 悲啼 & + 对这两种 认识 $ 你怎 样看待, 谈谈你自 己的理解&;课文中的滕子京与作者都是 * 迁客+ $ 他们与文中提到的* 迁客骚人+ 有哪些不同, 与前几篇课文中的柳宗元% 欧阳修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4教学效果巩固&=从课文中找出 现在仍然使用的成语$ 并用这些成语造句&>结合课文内 容$ 阅读下列古诗和对联$ 想一想在表达的感情上有怎样的特点&?@楼观岳阳 尽$ 川 迥洞庭开&雁引 愁心去$ 山衔好月 来&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A@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 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 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 北$凭 轩 涕 泗 流 & ( 杜 甫 . 登 岳 阳楼/ )B@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 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 儒耶, 吏耶, 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 看 $ 洞 庭湖 南 极 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 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 流者$ 峙者$ 镇者$ 此中有真味$ 问谁领会得来, ( 岳阳楼上的楹联)( 摘自.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教学设计袁敏!相关链接. 观 潮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CD!C(#2 ECFG&-D!#$+(#(#)%*)&H#&-.#3<II

推荐访问: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岳阳楼记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