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五篇】(2023年)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五篇】(2023年)

时间:2023-08-20 16:35:03 工作要点 来源:网友投稿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64-02一、引言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五篇】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
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64 -02

一、引言

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其本质是一种考试,具有考试所应有的共性特征,它又是一种具有特定内容、特定手段和特定目的的考试。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建立以来,经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企业内工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以及社会各类准备就业人员,踊跃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通行证”,已经成为广大劳动者的就业新观念,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成为有效的就业培训制度。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已经设立了近7千个提供技能鉴定服务的鉴定所(站),形成了一支14万人的考评员队伍,有6000千万人次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新形势下职业技能鉴定也面临着规矩不全、管理不到位、执行力不强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的、积极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

所谓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采用现代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而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我们认为是通过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去整合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现有的管理、鉴定、技术资源开发等,及时地为“三方”(鉴定管理部门、教学培训单位、鉴定对象)提供准确、有效、实用的数据信息,及时调整各类偏差,其本质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管理,提升履职能力和增强服务功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围绕全面实施《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的需要,重点开展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落实职业院校双证书试点工作、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在线统计工作、进一步推广应用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促进考评人员培训与管理工作、加强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鉴定的技术服务六个方面技术支持和服务,都和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应该主要包括鉴定手段创新、建立鉴定服务平台、完善技术支持体系等方面,这是新形势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客观需求和重要举措。

二、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威性和知名度,对全面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规范管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使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软件进行鉴定全过程管理,通过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网站开辟信息、沟通交流的渠道等,对于规范鉴定工作管理,增强鉴定工作透明度,提升鉴定工作层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

以计算机软件作为题库管理工作平台,利用计算机系统组建一个规则系统,以试题为资源,为一定的考试提供内容等值、质量稳定的试卷,实现高效、快捷、频繁地使用技术资源,提高技术资源使用的规模效益。

(三)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职业技能鉴定涉及职业(工种)广,参加鉴定人数多,考场分散,考试频繁。引进高新技术考试平台、创新职业技能鉴定手段、实行鉴定业务微机化管理等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三、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探讨

(一)从职业技能鉴定对象来看

职业技能鉴定主要工作领域除了参加社会短期职业培训待业人员外,还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和各级正规职业院校毕业生。针对不同的工作领域和鉴定对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管理运行方式也体现了不同工作领域特点,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由于职业技能鉴定不仅涉及到几十个行业的千百个职业(工种),还涉及社会待业和在职的广大劳动者,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类技术手段,为各类鉴定对象提供多种服务。例如:在网站上公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工种)的培训计划、鉴定文件、职业标准等,对各类鉴定对象均能详细了解参加本职业(工种)鉴定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增强其技能提升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二)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和形式来看

目前职业技能鉴定在鉴定内容及方式上将职业的要求分为知识和技能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或无纸化考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由于职业技能鉴定涉及到的行业面广、职业(工种)繁多,这就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探索多种鉴定方式,积极创新鉴定手段,更好地提供鉴定服务。例如:在化工行业实行技能考核模拟仿真操作,利用仿真系统模拟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和问题,增强职业技能鉴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三)从职业技能鉴定组织管理来看

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实施系统是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两大支柱和组织保障。它包括职业技能鉴定的行政管理系统和职业技能鉴定的技术支持服务系统两部分。要实现职业技能鉴定组织管理统一标准,建立起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范化运作方式,就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辟上下联动、管理整合、信息互通的技术通道。例如:已建立的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涵盖了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培训、国家题库、考务管理、信息统计等业务领域;
服务对象包括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等,同时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四)从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来看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核心是质量,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确立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就是要建立上下、内外协调联系的机制与渠道,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例如:利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将鉴定所(站)管理、考评人员管理、鉴定命题管理、考务程序管理和资格证书管理等五个方面串联,使这五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整体。

四、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可以分远期与近期方案,远期方案主要着重信息化建设的全局性,近期方案主要从实际出发,以急用、够用为建设宗旨。

(二)人员培训略超前于软硬件建设

队伍建设问题是职业技能鉴定事业发展的核心,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也应遵循“先人后事”原则,只有当职业技能鉴定人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信息素养达到一定的程度,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才能彰显成效。

(三)超前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因此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应注重超前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总体原则是以实用、够用为主,但也要考虑技术的超前性,特别是不能出现刚刚建设好就成为淘汰品,至少要保证在近期内能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

五、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成果及设想

我们按照国家“十五”期间提出的“应用主导、面向市场、联合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信息化24字方针,积极在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进行探索和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了专门的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网站

为了更好地为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提高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知名度,我们建立了专门的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网站,实现了89年以来的职业资格证书、98年以来的技工学校毕业证书网上查询,鉴定政策文件网上公布、鉴定表册、资料网上下载,鉴定监督举报网上公示等,下一步将优化网站结构,充实内容,加大信息量,逐步实现网上报名、网上模考等。

(二)开发了职业技能鉴定无纸化考试软件

我们针对职业技能鉴定特点,自主开发了无纸化考试软件。经过近1年的试点运行,现已基本实现了职业学校、鉴定所(站)的通用职业(工种)理论无纸化考试,有近5000人通过这种方式参加了理论考核。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增加鉴定结果统计分析功能,逐步实现鉴定对象不但能及时了解理论成绩,更能详细了解到自己知识点掌握情况,促进教学和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接轨;
增加远程监控功能,统一监控无纸化考场,并对考场的情况进行精确的记录,最大限度地去除人为干预的因素,充分体现职业技能鉴定客观、公平、公正。

(三)开发了网络考务管理软件

我们在认真学习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规程的基础上,开发了符合目前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理念的网络考务管理软件。通过软件的使用,从申请鉴定、考场安排、考评员派遗、考场记录、成绩登统到证书核发等信息均有记录并随时备查,实现了工作流程上的分工合作,互相监督,体现了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全程控制、全面管理和全员参与。我们还将鉴定中心现有标准、教材、复习指导丛书等资料信息全部输入软件,为建立培训鉴定一体化服务平台奠定了基础。我们将在软件修编的基础上,在网站上挂接,逐步实现各辖市(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市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统一鉴定考务网络管理,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必将开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新局面,职业技能鉴定事业也必将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金健.当今信息技术产业化与技术进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3]李大学.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能鉴定 发展 规划 方向

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科学分析和把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鉴定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推动职业技能鉴定事业实现新发展,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对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情况谈一下认识及建议。

一、职业技能鉴定事业在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鉴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历届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的鉴定工作蓬勃发展,成绩斐然。

从1994年,国家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我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稳步发展,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全省已形成网络,参加鉴定人数显著增加,鉴定质量不断提高。截至2012年底,全省参加鉴定人次达到757.5万,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次达到666.5万,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57万,技师和高级技师29.6万人。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企业招用员工、劳动薪酬分配及岗位定编定员的重要依据。

2.完善的鉴定工作体系奠定职业技能鉴定事业发展基础

经过十多年的工作实践和探索,我省建成了包括行政法规和行政管理、技术标准和技术支持、组织实施、质量保证和证书核发等四大系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

建成了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国家出台的《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和《就业促进法》,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工人考核条例》《职业技能鉴定规定》《职业资格证书规定》《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以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先后通过的《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山东省就业促进条例》等都为职业技能鉴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建成了完整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支持系统。我们紧紧抓住鉴定命题技术、考评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的健全和完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分类,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支持体系。

建成了完善的鉴定组织体系,形成了强大的工作队伍。十几年来,从省到市及县(市)区各级都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并依托院校、企业建立鉴定所站。目前,全省已有144个鉴定中心,326个鉴定所站,8600多名考评人员和400多名质量督导人员。

适时完善鉴定模式,初步建立了技能型人才多元评价机制。我们总结各地实践,探索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即以社会化鉴定为主,同时开展金蓝领培训项目评价、企业内技能评价、院校资格考核认证、技能竞赛与鉴定相结合等新的评价模式,

3.强化鉴定质量管理,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事业健康发展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备从事职业岗位资格的凭证。只有保证鉴定工作的质量,证书才有含金量。为抓好质量工作,按照部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质量监督、检查和指导机制;
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在整个鉴定系统内,签订质量责任书;
对职业技能鉴定相关案件及时处理和通报;
实现了全省证书信息数据上网查询……

二、认真研究新形势、新问题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高素质产业工人有更大需求

国务院批准我省汽车、钢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10大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省委省政府提出急需培养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等10个优势产业高技能人才。重点产业的调整,要求我们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2.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做好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选择。按照《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力度,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适应制造业强省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力求实现高技能人才总量2015年达到200万人,2020年达到28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将达到约60万人。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完成。

3.深入研究当前鉴定工作本身存在和所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省一些鉴定机构或培训机构,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超范围鉴定、跨地区鉴定、乱收费,甚至搞虚假鉴定。鉴定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的亟待提升,质量失控、证出多门和证书混乱问题仍时有产生……这些问题有的是体制内的,有的是体制外的,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做好对外清理、内部规范的工作。

三、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推动职业技能鉴定事业实现新发展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科学化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坚持社会公益性方向不动摇,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相关法规制度

鉴定是服务于广大劳动者和企业的公益性事业,公益不营利这个大原则不能丢,否则鉴定工作就难以做到公正、公平。要实现公益性,我们就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一方面政府要增加鉴定机构的运行经费,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鉴定补贴对象的范围。

2.坚持质量第一,完善鉴定质量长效机制

质量是鉴定工作的生命线。强化鉴定质量要从职业分类、职业标准、教材开发、命题建设、鉴定机构、考评人员、考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加以把握。要将全省联网证书查询系统建设作为鉴定质量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加快证书数据和统计数据整理进度,进一步规范证书核发工作。

3.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和改革,推动鉴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我们要在培训鉴定基地建设、高技能型人才多元化评价、企业内技能型人才评价、模块化鉴定和专项能力考核等方面进行探索,实现新突破,并对高端带动、终身培训、素质就业等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认真进行总结,并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地推广。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一、20__年取得的经验及成绩

(一)明确工作思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报名

开展农职业技能鉴定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推进我州农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我州农广校把农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鉴定作为每年的重要工作任务抓紧抓实,按照省农广校“特有工种农业—251号鉴定站”下达的任务,年初就召开全州农广校会议,由校长对鉴定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各县分校结合本县实际,找准切入点,狠抓落实。加大宣传力度,并针对14种农业行业就业准入职业,积极组织报名。一是对农机技术人员、农业种植行业技术人员、沼气建设技术人员开展宣传;二是针对职业中学学生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在参加高考中可以加分的政策,各鉴定点人员深入职业中学和农村中学开展宣传;三是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四是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等媒体开展宣传。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学员踊跃报名参加培训和鉴定,全州报名人数达719人。其中:丘北县果树工中级工报名人数329人,沼气生产工初级工报名人数97人;马关县农业机械操作工初级工报名人数160人;砚山县沼气生产工初级工报名人数66人;××县沼气生产工初级工报名人数60人;西畴县果树工中级工报名人数12人。

(二)强化伍管理,部门配合,精心组织实施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需要精通专业理论和技能操作,懂得培训方法和鉴定程序的考评员队伍的强力支撑。为此,州、县鉴定点领导把考评员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开展农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到20__年,全州农广校具有考评员资格证的教师达到了19人,建立了由333名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施涉及多个单位部门的共同参与,因此,全面协调是保障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20__年我州鉴定工作就是分别与丘北、西畴县职业技术中学,马关县农业机械学校,砚山、丘北、××县农业环境工作站等单位的紧密配合下实施的。

鉴定点在每次鉴定工作开展时,严格按照中央农广校《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本文来源:文秘站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农广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程序》的要求组织实施,理顺各部门的关系,明确相应职责,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根据鉴定的工种、人数和涉及的单位,本着就近、就地的原则来安排培训和鉴定,选择督导人员和考评人员组建领导小组和考评小组。如西畴县职中有12名毕业生报名参加鉴定,但因人数少,达不到单独设立鉴定考点要求,为了不让这批学员错过鉴定,州农广校根据就近[文秘站:]原则,把这12人调配到丘北县共同参加鉴定。鉴定前一周召开考前筹备会议,对本次鉴定工作进行周密布置和安排。从培训教师和考评员的安排,鉴定场地和工具的准备,到意外受伤使用的创可贴等医药用品都准备妥当,力求使鉴定工作做得周密、顺畅、圆满。

(三)注重培训效果,确保考评质量

农职业技能鉴定是依据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程,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的方法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任职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活动。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我校在开展鉴定工作中注重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让学员经过培训后成为懂理论、善操作的技术能手。参与鉴定的学员在报名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为了保障技能鉴定的质量和合格率,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学员的文化程度和水平,根据所学专业和鉴定的不同等级,严格按要求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作,培训教师都是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担任。

考评时,考评员按照技能鉴定考评标准严格进行,督导小组领导进行巡视和监督,每个人都要佩戴胸卡,持证上岗。理论考试采用单人、单桌、单行闭卷考试,每考场人数在30人以内,由两个监考老师负责监考。学员必须持准考证对号入座,严肃考纪,杜绝作弊。考试结束后,由考评小组统一阅卷, 经理论考试及格的学员方能参加技能操作考核。操作考核根据考试内容细分小组,例如内容涉及口答、识图、操作的,考评小组就分为三个小组,每组配备3个考评员打分。学员按考评内容分小组参加考试。参加考试的学员才能进入场地,非考评员和考试学员不可进入考试现场。对于识图和口答类题型,按照要求准备足够题量,由考评员随机抽题让学员解答。技能操作中由学员独立完成各项考核内容,考评员不得进行任何提示。考评过程中由考评员按照各项评分标准严格打分,确保了考场的纪律和鉴定的质量。

(四)认真统计数据,及时上报材料,做好工作总结

每次技能鉴定完毕,州农广校都要求各县技能鉴定点认真统计汇总本次鉴定的有关数据和信息,及时制作需要上报的表册和材料,仔细核对,确保无误。对鉴定过程进行总结,为今后的鉴定工作积累经验。

20__年,全州农广校农职业技能鉴定点共有719人报名参加了培训和鉴定,有672人通过了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获取了农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其中:男488人,女184人,合格率达到了93.46。丘北县、西畴县果树工中级工培训和鉴定,合格324人。合格人员中按性别分,男148人,女176人为。理论考试平均分71.79分,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分70.75分,合格率为95.01。马关县农机操作工初级工培训和鉴定160人,全部合格。其中:男159人,女1人。理论考试平均分67.5分,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分65.2分,合格率为100。砚山县、丘北县、××县沼气生产工初级工培训和鉴定218人,合格188人。其中:男181人,女7人。理论考试平均分72.8分,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分67.9分,合格率为86.24。

(五)存在问题

1、经费不足,难以在农民工中开展鉴定

我州农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自20__年实施以来,多数参加鉴定的人员是参加“三校生”考试的职中学生,事业单位农技人员和工厂职工。由于我州属农业大州,经济不发达,培训经费不足,加之多数农民工文化素质低,经济困难,培训费难于承担。因此如果没有专项培训经费,很难在农民工中开展培训和鉴定,鉴定面难以拓宽。

2、缺乏地方农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

国家对职业技能鉴定制定了收费标准,但没有把农职业行业特有工种具体分类、分级并出台相应的收费标准。一些省市针对各行业工种制定了地方性收费标准,但云南省没有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的具体文件,致使在鉴定收费中出现了困难。

3、鉴定教材不配套,培训场地不完善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学员参加鉴定的工种也随之增多。但由于农业部多数工种没有统编培训教材,培训内容与考试教材分离,影响了学员的考试成绩。各鉴定点培训和鉴定场地条件设施不完善,当培训和鉴定人数多时往往要借用协办单位设施和场地,制约了鉴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二、20__年工作计划

20__年全州计划开展农职业技能鉴定300人,为顺利完成鉴定任务,特提出如下措施:

(一)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鉴定辐射率和规模

按照“多一项技能,多一本证书,多一条就业出路”和“培训一个专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学员实际,选择不同的工种和等级进行培训及鉴定。特别要深入农村开展培训和鉴定,使农职业鉴定工作辐射到农村,使青壮年农民受益。培训经费由学员出一点,各级政府配套一点,在农村组织青壮年农民工培训和鉴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组织各县农广校继续深入职中、农业、畜牧、水产、林业等系统及农村开展招生宣传,积极组织学员报名,提高鉴定辐射率和规模。

(二)鉴定工种与培训教材配套,完善鉴定点设施条件

根据不同工种,尽量选用与本专业内容相近的教材进行培训,提高学员理论水平,熟练掌握实践技能。尽最大努力,逐步完善鉴定点的场地和硬件设施建设,把传统教室升级为多媒体培训教室,健全鉴定所需的设备。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1.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是我国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举措,对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培训与就业结合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继续落实《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规定,按照面向市场、扩大范围、完善制度、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和质量第一,为劳动者和企业服务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整体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

2.“*”期间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落实就业准入政策为切入点,在推进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的进程中,坚持行政管理与技术支持相结合,坚持严格质量控制与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鉴定的覆盖范围相结合,大力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制度、职业培训制度和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相互衔接,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市场就业和引导劳动者素质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

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坚持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管理原则,按照总体发展目标,针对不同类型地区的具体情况,实行分类指导。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大中城市,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需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
中西部地区应结合当前本地区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培育对培养大批适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培训与技能鉴定系统;
经济困难地区和行业,应以解决就业难点、实现解困脱贫为重点,结合扩大就业机会,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流动就业,逐步强化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

二、落实就业准入政策,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制度、培训制度和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相衔接

4.贯彻落实《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6号,以下简称《规定》),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政策,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制度改革相衔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对规定的职业(工种),强化企业用人和劳动者就业的资格准入观念,把好就业入口关,指导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资格认证服务。职业介绍机构要把贯彻就业准入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工作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有关从业人员办理就业手续的必要凭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加强对《规定》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规定》颁布前用人单位已经招用的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指导企业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岗位培训,逐步使所有从事国家规定职业(工种)的职工都达到相应职业资格要求。

5.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培训制度改革相衔接,使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引导培训方向、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技工学校、职业学校(院)、就业训练中心和其他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要按照其毕(结)业生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到技术工种岗位就业的规定,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教学改革力度,真正建立起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劳动者职业能力开发为重心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

6.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相衔接,使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企业劳动工资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工具。引导企业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完善培训、考核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企业职工培训、考核、劳动组织管理和工资分配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三、拓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域,满足劳动力市场发展需要

7.“*”期间,应通过努力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覆盖国民经济的主要职业(工种);
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中,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面比目前提高一倍。从事技术职业(工种)的新增劳动力,在就业时都要普遍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全面落实持证上岗的要求;
力争使具有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达到获证人员总数的20%以上。

8.抓好重点,提高层次。“*”期间,重点抓好劳动力市场中覆盖70%以上从业人员的300个职业(工种)的技能鉴定工作,并适应社会职业变化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发新职业、新工种、新技能的鉴定,逐步做到为所有需要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提供认证服务。进一步改革技师评聘方式,逐步将技师、高级技师由企业内部评定,转变为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鉴定。

9.根据各类不同人员的特点扩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引导企业尽快完成企业内工人考核向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过渡。继续扩大企业职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试点,进一步探索社会化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的鉴定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院)的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模式,明确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指导学校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按照职业培训市场化、社会化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培训机构职业(工种)种类多、培训灵活性强等特点,规范对其学员的技能鉴定工作。县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将工作范围和服务对象向乡镇企业和农村拓展,为乡镇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继续在军队技术兵中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军队技术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指导,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四、加强基础工作建设,提高工作队伍素质,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

10.结合落实《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立法工作,大力支持和积极指导各地的相关立法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相衔接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法律法规体系。抓紧配套规章的制定和修订,完善相关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文件。

11.根据社会职业变化的情况,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调整和增补工作,并定期公布。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要求,加快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和相应培训教材的开发,并注重体现对劳动者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关键能力的要求。“*”期间,要完成300个主要职业(工种)的标准制定工作,并逐步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更新为国家职业标准。

12.在严格执行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按照统一鉴定所(站)条件、统一考评人员资格、统一命题管理、统一考务管理和统一证书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督导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大对各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构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力度,实行社会监督和举报制度,建立违纪违规惩处和责任追究制度。

13.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建设的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调整鉴定所(站)布局,严格鉴定所(站)审批,反对不正当竞争。运用国家题库和国家考务管理等技术系统,提高鉴定所(站)工作质量,强化日常管理,完善鉴定所(站)年检评估制度。

14.加强国家题库网络建设。提高试题资源质量,抓好操作考核题库的开发,扩大国家题库试题资源的覆盖范围。20*年底前完成实行就业准入的主要技术工种的题库开发,并完成50个职业的操作技能模块化题库的开发和推广工作;
“*”期间,使国家题库覆盖我国主要鉴定考核职业(工种)的50%以上。进一步抓好国家题库网络运行管理,强化国家题库运行质量监督,实行国家题库省(部)级分库运行年检制度。

15.推动考务管理现代化。通过推行国家考务管理系统,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实施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和实时监控。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统计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提高统计分析质量。进一步完善证书验印、核发与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证书网上公告和网上查询系统,向社会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质的服务。

16.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科技含量,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考试方法和高新技术考试手段,增强自身吸纳先进方法和技术成果的能力。推广应用职业分析和标准制定方法、模块化操作技能命题技术、智能化知识理论考试技术、仿真模拟操作技能考试技术等实践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关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着手建立网络化的职业资格培训考核管理与实施系统,适时启动国家职业资格在线工程。

17.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完善考评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办法。加强考评人员职业道德和考评技术方法的培训,提高考评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完善考评人员的聘用和管理办法。通过轮训等方式提高鉴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进一步搞好专家队伍建设,为鉴定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18.选择一批在设备、场地和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的职业学校、企业培训中心或其他培训机构作为实验基地,开发和检验标准、教材、题库、考试技术及考务管理技术,使其成为先进的职业培训模式、鉴定方法和考试技术的实验中心,成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示范窗口。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的历史发展

我国现行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是在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建国以来,为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需要,我国工人考核制度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逐步发展和演变,最终形成了现行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初创阶段(1949-1977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大力开展经济建设的初始便高度重视职工队伍,尤其是技术工人队伍的建设。为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和不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问题,国家劳动部门大力开展了职工就业、转业培训,并着手建立新型工资分配制度,同时特别注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学徒工的转正等级考核,可视为我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的雏型。

1956年

总理签发《国务院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要求全国按产业、部门逐步建立起涉及上万工种的技术等级标准, 并开始全面推行考工定级和考工晋级制度。同时规定了技术等级的数目(通常八级,或在八级之内) 以及各等级的技术要求。

1963年

技术等级标准被第一次全面修订,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 进行调整、增加,整个技术标准的水平有了提高。这些制度与标准的制定与完善,不但成为考核职工技术水平的尺度、确定职工工资标准的依据,而且成为企业定额管理和职业技术培训的基础。时期,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工作陷入瘫痪,直到 1978年之后才得到扭转。

恢复阶段

(1978-1987年)

1979年

原国家经委和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搞好技工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使职工队伍的技术技能水平适应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劳动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1983年

原劳动人事部颁布《 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暂行条例(试行)》,对工人的培训和考核作出制度性规定,标志着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得以确定。

1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一切从业人员, 必须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才能走上工作岗位。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法规,逐步实行这种制度。”文件为我国工人技术等级制度的进一步充实、发展指明了方向。

调整充实阶段(1988-1991年)

这一时期,我国专业技术技能型职工队伍建设开始加速。调整充实阶段完成了三项重要工作:

一是全面修订了全国技术等级标准。原劳动部组织国务院45个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了第三次技术等级标准的修订工作。此次修订工作历时3年,初步解决了部门间工种交叉重复的问题,将近万个工种合并到4700多个,并颁布了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

二是建立和完善了技师评聘制度。1986年原国家经委对企业高级工培养问题作了专题调查,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明确指示要尽快恢复和完善考工晋级制度、恢复技师制度,举办全国技术比赛,提高工人社会地位,保障和促进高级生产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是颁布了《工人考核条例》。1990年,原劳动部颁布实施《工人考核条例》,规定了国家实行工人考核制度,把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结合起来,并对考核种类、方法、依据、组织管理、证书核发及处罚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在这一阶段,我国初步形成了国家工人考核管理体系和工人初、中、高级技术等级及技师、高级技师职务考核晋升体系,在全国统一了证书式样和发放的管理,初步建立了国家技术等级、技师资格证书制度,为我国工人考核制度的发展,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转轨阶段(1992年-现在)

1993年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文件中首次提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技术等级考核制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更高要求。工人技术考核制度开始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转轨,以原劳动部制定颁布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原劳动部、人事部联合颁布的《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及《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基础,完成了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架构。这些法律法规和文件的出台促进了各种考核鉴定的进步与完善,对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程序,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保证体系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现状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建一流企业,加快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1998年,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正式组建。1999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66个实行国家控制准入的职业,电力作为自动化程度较高、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其88个特有工种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实行准入的职业一并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2000年,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面开展。十几年来,电力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鉴定规模逐年扩大,鉴定范围逐年增加,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步伐加快,技术能手评选和技能竞赛活动效果明显,职业技能鉴定形成了品牌,为推动电力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强化思想认识,促进鉴定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站在行业整体发展的高度,大力宣传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行业深入人心的良好氛围。指导中心每年组织召开全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全面总结经验,认真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积极推进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序快速发展。广大电力企业对鉴定工作高度认可与支持,广大电力职工积极参与。截至2012年底,电力行业累计鉴定216万人次,150万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为69.44%左右。各级电力企业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职业技能鉴定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结合,逐步建立了培养、鉴定、选拔、评价、使用相结合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了员工自觉学习技术、钻研业务,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企业的科学发展。“电力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基础扎实、运作规范、激励机制已经建立”,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得到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领导的充分肯定。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鉴定工作管理体制

建立了完整、统一、运转高效的行业指导中心——发电集团、网省电力公司鉴定中心——鉴定站的职业技能鉴定三级管理体系。截至目前,行业共成立了49个鉴定中心和257个职业技能鉴定站,鉴定范围涵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电力企业。各级鉴定机构均配备了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人员队伍,为技能鉴定的全面展开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鉴定工作规章制度日臻完备。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鉴定机构管理、证书核发、考务管理、能手评选、质量管理和督导巡视、高级技师鉴定评审、技能竞赛等方面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各级鉴定机构根据指导中心的要求也制定了详尽、配套的实施工作细则,为鉴定工作的规范运作提供了完备的制度保证。

强化基础建设,逐步实现题库资源全行业共享

完成了36个电力特有职业(工种)国家职业技能标准、95个职业(工种)鉴定规范和103个职业(工种)国家题库电力行业分库的建设工作,组织开发了试题库管理系统和技能鉴定管理系统软件,并启动了网络考试的试点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积极推动职业技能鉴定补充命题工作,逐步加大鉴定机构补充命题试题资源上报汇总审核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实现鉴定资源共享。同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新技术发展要求以及企业岗位设置变动情况,及时开展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部分职业(工种)题库的修订工作,实现了题库资源的常态管理和滚动开发。

强化评价创新,不断提高技能鉴定考核的科学性

在理论知识考核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计算机网络考试,实行机考和笔试相结合,提高了鉴定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在技能操作考核上,逐步推行模块化考试方式,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技术设备发展要求,坚持共性考核与个性考核的有机结合,增强技能操作考核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技能操作考核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在高技能人才的鉴定评价方面,突出企业评价的主体作用,重点在技师、高级技师的考核评审工作中规范和完善工作业绩、潜在能力考核指标,建立工作现场评价和工作过程评价的企业佐证机制;
做好企业、行业、部级技术能手评选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中的重要作用。集中选拔行业技术技能专家领军人才(如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部分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和资深考评员等),组成专家小组,针对行业技术要求和发展趋势,研究制定鉴定考核命题技术导引和题库建设框架指导意见,提高了鉴定考核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强化质量督导,探索构建鉴定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首先,质量督导工作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常态化,增加技术督导与现场督导的比重与覆盖面。加强各鉴定机构在质量督导方式方法上的交流与沟通,坚持年检、自查、互查与行业检查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其次,进一步完善了考评人员管理制度。建立了考评人员职业道德诚信机制与考评行为反馈评价制度,组织考评人员的培训认证,增加鉴定考评心理学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内容,开展行业考评人员考评经验座谈和研讨,规范考评行为,提升考评技巧和水平。在鉴定组织实施中,统筹调配考评资源,在鉴定考评队伍中增加非本鉴定区域的考评力量。由考评员、督导员、管理人员和技能专家组成的鉴定工作四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提高鉴定工作水平,保证鉴定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撑。第三,实行鉴定结果公示制。做好鉴定结果分析评价总结,确保了鉴定的公开与公正。第四,各级鉴定机构通过层层签订鉴定质量管理责任书,落实责任和要求。严格规范证书核发管理,逐步健全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查询系统建设工作。第五,制定试行行业鉴定质量体系服务导则,加大质量体系认证的广度和深度,构建了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英国的职业技能鉴定概况及特色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和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既是职业技能分类最早的国家,也是职业教育、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最早的国家。早在18世纪中叶,英国的各种行业协会就开始组织专门的职业资格考试,如1878年成立的伦敦城市行业协会设计的职业资格考试就多达400多种,几乎涉及到各个专业或职业。但那一时期英国的职业技能鉴定还只是一种传统的职业资格考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其职业技能鉴定成为一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目前,英国已建立健全了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完整的网络体系。

职业技能鉴定的流程

英国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依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根据每一位被鉴定者的状况,通过工作现场考评和收集工作成果等手段来进行评定其职业资格能力。具体的考评鉴定流程分六个阶段,如图1:

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的特色

(1)组织管理体系清晰,职能定位明确。英国的职业技能鉴定组织管理结构如图2所示。

教育与就业部作为政府职能机构,主要负责政策与立法。

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是代表英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权威部门。主要职能包括: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制定产业机构,制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发全国性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准证书机构并对其监督和检查,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职业资格信息。

产业指导机构,一般为行业性的非政府民间机构,负责本行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并使其不断完善以适应生产技术的发展变化。理论上产业指导机构只负责制定标准,但实际上,许多产业指导机构既制定标准,同时又是证书机构。

证书机构,是经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批准的有权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机构,负责职业资格的鉴定和运作。主要职责:审查批准鉴定中心;
管理和认可鉴定程序;
挑选、培训外部监督员,并监督检查其工作;
检查鉴定的质量保证体系。

培训与企业委员会,负责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计划,各地区都设有培训与企业委员会组织。

鉴定中心,大体分为企业型鉴定中心和学院(或培训中心)型鉴定中心。企业型鉴定中心就是一个企业本身被批准作为鉴定中心,负责对其员工进行职业资格鉴定,是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主体。一般说来,只要企业有开展国家职业资格的积极性,都能得到政府和证书机构的认可和支持,即使个别条件不具备,通过外聘考评员、内部监督员、委托或指定其它鉴定中心等方式,也可以在本企业内开展国家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工作。

考评员和督考员,对鉴定过程进行监控,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其资格标准均由“培训与开发指导机构”制定,并严格按照资格标准的要求进行培训和鉴定。考评员分为一线和二线考评员,考评员决定申请人是否具有某种职业能力。一线考评员只负责工作现场的操作,进行观察和提问;
二线考评员负责一线考评员职责以外的工作,对证据和以前考核结果进行确认。督考员分为内部督考员和外部督考员,内部督考员负责检查考评员考核结果,保证不同考评员按照国家标准考核;
外部考评员对鉴定中心资格的确认和控制鉴定中心的质量,保证不同鉴定中心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考核。

(2)注重研究培训方法,重在提高培训效能。目前,英国在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上进行着一系列的变革,着重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教育投入的效能上下功夫:①受培训者可选择任何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培训,不受时间、地点或场所的限制。受训者均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机构的中央信息和咨询中心的数据库终端,检索到各种职业的技能要求、培训机构、内容、方法、时间以及地点等方面的信息资料。然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合的培训方式,并可以在职业技术教育机构或培训中心学习,也可直接在工作场所学习实践或是在家自学。学习的进度既可以由培训机构帮助拟订,也可以由自己掌握,一旦某个单元学习结束,经技能鉴定考核合格者, 其学分即记录在个人的“国家职业成绩档案”中。②建立“起始评估”制度。所谓“起始评估”,是指在对受培训者进行培训之前,先对受培训者进行原有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评估,以决定相应的学习起点。通过起始评估,受培训者可以出示有关知识方面的学习成绩和技能方面的证据材料,得到培训机构的认可并给予相应的单元学分,然后再由培训机构向受培训者指出“尚未达到的标准”,需要培训的方面。

(3)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标准的社会化。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确定尤为重要,关系到鉴定者行为推测的尺度,同时也为被鉴定者提供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所谓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标推的社会化,是指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不以满足某企业或公司的短期需要为标准,而是以整个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资格标准为目标,同时考虑到与国际标准考核证书相衔接。目前,在英国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考核体系中,约有180个“产业指导机构”研究制定国家职业资格能力要素及其操作标准问题,并且规定国家职业资格的使用期限最多为5年。同时还要根据社会需要对标推进行不断修订。

英国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对我们的借鉴

目前电力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化、智能化、科学化发展的轨道,但随着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电力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仍需不断加以优化,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电力技术,为我国电力工业加速走向世界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1)拓展提高鉴定效能方式。目前,在提高培训效能方面主要是通过在鉴定过程中运用先进技术,如智能化考试、仿真技术的使用等使鉴定更加方便、直观,从而提高鉴定的效能。除了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鉴定工作的效能外,英国采用的灵活的培训方式和“起始评估”的鉴定制度为我们开辟了思路。“起始评估”不仅有利于避免培训和考核内容上的不必要重复,且能够大大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

(2)考评标准与生产相结合。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不仅是培训和鉴定的标准,同时也是生产过程的工作标准。我国国家职业标准是基于职业或工种进行开发的,但是随着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大中型企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而职业工种的要求相比于企业的岗位要求则宽泛得多,使得国家职业标准的共性要求与企业岗位的个性要求难以有效衔接。因此,可借鉴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立方式,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从标准到鉴定过程强化与生产体系的紧密结合,形成资格标准和鉴定内容与实际工作相对应,防止依据职业标准进行培训和鉴定的主要内容与企业的岗位实际脱节。

推荐访问:工作要点 职业技能鉴定 五篇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五篇】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精选5篇)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内容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