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利用美术治疗改善多动症儿童情绪与行为的个案研究

利用美术治疗改善多动症儿童情绪与行为的个案研究

时间:2023-09-27 17:50:04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叶舒婷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称多动症,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与年龄水平不符的注意缺陷、行为多动和情绪冲动。美术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心理治疗法,由20世纪30年代精神分析学家南伯格创立,主要通过绘画、雕塑、拼贴创作等美术手段释放情绪、控制行为、解决问题。本文将美术治疗融入美术教育活动,以期改善学前多动症幼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个案基本情况

干预对象为楠楠(化名),男,2018年3月出生,3岁时被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平时主要由奶奶照顾。楠楠在刚入园时就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具体表现为: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开始哭闹不止,抓紧奶奶不让其离开;
集体活动时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左顾右盼,随意离座,扰乱同伴;
规则意识较差,常故意乱丢玩具,不顾他人劝导,并以此为乐;
情绪不稳定,遇到一点小事就用力跺脚或躺在地板上大聲哭闹;
依赖性较强,不愿意自己吃饭,等着大人喂;
午睡时喜欢绕着柱子、椅子等转圈跑;
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常与他人争抢玩具、发生冲突,经常会有攻击性行为。

科学评估,确定干预目标

Conners氏量表是筛查幼儿行为问题用得最普遍的量表,共有三种问卷,即父母问卷、教师问卷和父母教师问卷。笔者在干预前采用使用最广泛的Conners氏教师用量表(1978)对楠楠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楠楠在多动项目上的因子分为2,主要表现在暴怒不能预料、妨害其他幼儿、容易噘嘴生气、做事有始无终和在努力中容易泄气等方面;
在多动指数项目中的得分为24分,因子分为2.4,主要表现在扭动不停、在不适当的场合制造噪声、坐立不安、经常“忙碌”和易兴奋、易激动等方面。基于对楠楠的评估结果,笔者制定了美术治疗课程方案及干预目标。

干预过程及方法

笔者采用由易到难、多层次投放工具和材料的方式安排课程,课程开展的顺序为涂色、撕贴、泥工、拓印、综合美术。整个干预过程为期4个月,每周1次,每次20分钟,共计16次。

第一阶段(1-4周)

1.涂色

为幼儿提供画本,画本当中有许多卡通的形象或场景,例如小汽车、糖果等,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图案进行对照涂色或创意涂色。对照涂色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耐心,创意涂色能够让幼儿在涂涂画画中自由地表达自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抓住机会了解幼儿、鼓励幼儿,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心,初步建立信任关系。

2.撕纸

撕纸能带给幼儿较强的操作感,但由于小班幼儿手部的协调性较差,在活动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可以让幼儿随意撕纸,自由探索撕纸的方法;
其次,幼儿能够左右手协调,一前一后进行配合撕纸,引导其将纸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
接着,提高撕纸的难度,需将纸撕成一条一条的,在此期间注意强调纸的宽度、粗细相对均匀;
最后,还可以引导幼儿将纸撕出一定的形状或轮廓。楠楠从一开始兴奋地乱撕,到后来在提醒下按照要求安静操作,逐步产生了规则意识,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转变都是进步。

3.撕贴画

撕贴画在单纯撕纸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主题,能够提升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可以投放动物、人物头像底图,引导幼儿将彩色折纸撕成均匀的长条,使用固体胶棒涂抹均匀,为动物或人物粘贴头发。完成之后,楠楠对自己的作品特别有成就感,迫不及待地向笔者展示。

第二阶段(5-8周)

1.黏土

超轻黏土具有高度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可以塑造成各种图样和形状,塑形的过程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其手部灵活性。首先,可以让幼儿自由地探索,感知超轻黏土的特性,并引导幼儿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的作品,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其次,根据幼儿当下感兴趣的事物设定课程内容,例如,在探究主题活动“亲亲百合花”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外种植的百合花叶片、花瓣等的特点,并自主制作百合花。幼儿捏造的形象可能与真实的百合花差异较大,但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鼓励,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而非结果。玩黏土的过程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幼儿的专注力,幼儿通过不断地捏、揉、按、压等动作,排解了自己的压力与情绪。

2.拓印画

在活动前,笔者与幼儿一同欣赏了琳琅满目的拓印画作品,激发了他们参与、创作的兴趣。随后,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作品,并观察作品图样的特点,猜测使用的工具,自主尝试创作。楠楠对拓印的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第一次活动中,他选用了中号的海绵印章,制作了一幅樱桃作品;
在第二次活动中,他用自己的手指进行拓印,制作了一幅紫藤花作品。令人欣喜的是,在拓印紫藤花时,紫藤花瓣较多,但楠楠一个一个不紧不慢地完成了,全程表现得非常细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第三阶段(9-12周)

1.线描画

笔者在前期了解到楠楠对各种各样的汽车感兴趣,所以投放了许多汽车底图,引导其使用圆点、直线、波浪线、锯齿线或圆形、三角形等装饰汽车。或投放各式花瓶和花的底图,引导幼儿进行绘画装饰,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幼儿的绘画信心。

2.绘画人物

在干预的第三阶段,可以引导幼儿绘画熟悉的家人、教师或同伴,通过观察他们的面部特征、身材、身高及服饰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增进幼儿与身边人的相互了解。现阶段幼儿的绘画水平有限,常在观察结果与绘画表现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比如楠楠在绘画同伴和教师时,虽然他观察到两者身高的差异,但他画笔下的同伴和教师却有着相同的五官、表情和服装,不同的是教师拥有两条超长的腿。绘画的过程促进了楠楠与其他幼儿的沟通,拉近了同伴间的距离。

第四阶段(13-16周)

1.综合美术中的同伴合作

干预后期,笔者对幼儿的注意力时长要求更高,因此提高了活动的难度,采用综合美术的形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例如,在制作秋天的树林时,幼儿需两两合作,使用撕贴的方式制作树干和树枝,将超轻黏土搓圆、按扁制作树叶;
在制作麦穗时,需要小组合作,用卡纸剪出叶子,用炫彩棒画麦穗杆,用超轻黏土制作一粒一粒的麦子。综合美术活动程序较为复杂,难度较高,可以培养幼儿的协商能力和合作能力。

2.综合美术中的亲子合作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为了发挥家园合作的效能,在干预后期,我们借助六一儿童节、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长进入班级,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延伸,指导家长和幼儿制作百合花园手工作品,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家长的倾情陪伴,同时产生了极大的成就感。活动中,楠楠的父母观察到楠楠的动手能力、专注力、创造力都得到大大提高,倍感欣慰。

干预效果及思考

干预课程结束以后,笔者再次使用Conners氏教师用量表(1978)对楠楠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楠楠在多动项目上的得分为10分,因子分为1.25,情绪较为稳定,妨害其他幼儿、容易噘嘴生气等表现明显减少。

由此可见,将美术治疗融入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对多动症幼儿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有助于幼儿循序渐进地提高注意力时长,增强自信心,且能帮助幼儿学会正确释放情绪的方式、方法,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注:2021年度南平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在混龄游戏中培养学前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NJYKT2021-109)

猜你喜欢拓印涂色黏土让“拓印”走进美术课堂少儿美术(2021年2期)2021-04-26不一般的黏土插画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20年6期)2020-10-23涂色幼儿画刊(2018年11期)2018-12-03涂色幼儿画刊(2018年10期)2018-10-27涂色幼儿画刊(2018年9期)2018-09-26黏土多肉植物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18年5期)2018-09-11涂色幼儿画刊(2018年7期)2018-07-24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小小艺术家(2018年1期)2018-06-05报纸“黏土”等好孩子画报(2018年1期)2018-04-14海绵拓印小鸟创新作文(小学版)(2016年22期)2016-12-01

推荐访问:个案 多动症 情绪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