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地方高校选调生工作的探索与思考——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

地方高校选调生工作的探索与思考——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

时间:2023-09-11 17:55:02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施祺方,孙艳燕

(浙江工业大学 党委学生工作部,浙江 杭州 310014)

高质量就业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作为高质量就业的一种类型,选调生越来越受到地方高校的重视以及毕业生的关注、青睐和报考。20世纪60年代启动的选调生制度是我国独有的党政后备干部选拔实践。近年来,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在基层锤炼成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选调生数量已经超过30万名。2019年以来,浙江省面向12所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地方高校)招录县、乡选调生,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施展个人才华、奉献担当作为的大舞台。分析总结这四年的做法和成效,将为下一阶段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和选调生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出选调生制度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指示,特别强调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勉励广大青年学子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1]。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深刻阐释了高校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并围绕“人到哪里去”的人生选择,要求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2]。有关“人到哪里去”的问题始终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当代大学生的关切主题[3]。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鼓励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到基层建功立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基层就业典型,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

(二)选调生制度的发展和作用

选调生制度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制度,选调生招录是党和国家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196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分配一批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指示》,是有关选调生工作的最早文件,选调生制度是当时建立的一项重要人事制度。1983年,中组部发布《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此后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到基层工作。2000年,中组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明确了选调生政策的目标——“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自此开始规模化的选调生工作。2008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选调生制度,精心挑选优秀大学生到基层艰苦岗位和复杂环境去锻炼”。2018年,中组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选调生必须先到村工作两年,提出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同年,中组部召开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暨加强改进选调生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要“突出政治标准,适当扩大规模”[4]。

从我国选调生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梳理出它的重要意义:一是体现党中央的选人用人导向,即挑选政治意识强、学业成绩好的优秀年轻毕业生,安排到基层一线磨练成长,着眼于长远的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为党和政府储备人才;
二是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引导毕业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同步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三是为地方基层治理选配有生力量,县、市、区基层一线,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相对缺少高校毕业生,选调生的配备将充实基层一线工作队伍,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执行力、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好“四个服务”。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赋予选调生更鲜明的时代特征,赋予高校人才培养更神圣的使命[5]。选调生制度对高校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深远,从高校和毕业生角度看,选调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引导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产出成果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本研究立足地方高校的实践,旨在探寻当前选调生工作中的经验启示和努力方向,为今后选调生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借鉴。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人才是第一资源,浙江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省域发展战略和基层党政机关发展需求。2019年起,浙江省委组织部面向36所双一流高校和12所省重点建设高校,启动“县乡选调生”招录工作,这是浙江省地方高校第一次有组织地参加省级选调生招录工作。本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考察学校的实践探索情况。

(一)具体实践

学校积极响应省委决策部署,加强学生价值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选调生培养相结合,全力做好选调生培养工作,引导更多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1.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打造“稻田里的思政课”“理论正当午”和“知行杯”学生理论知识竞赛等品牌活动,组织开展“红歌嘹亮·班歌会”“红色家书·秋声赋”“红旗领读人”“书香工大”读书沙龙等引领式红色教育活动,全面推进理论武装和思想建设入脑入心,进一步提升学生理想抱负水平,浸润涵养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鼓励广大毕业生投身选调生项目,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基层。加强课程思政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加强政策形势宣传,将择业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2.组织宣讲和培训。省委组织部指派工作专班来校举办选调生招考动员会,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政策宣讲。开拓校外培训资源,依托第三方机构搭建选调生交流平台,组织开展“选调生训练营”活动。各专业学院结合院本特点,开展一系列选调生引导服务工作,如机械工程学院开展选调生政策宣讲,面向有报名意向的学生开展培训,自筹资金为学生提供复习材料,开设专用学习场地;
土木工程学院开展“选调生动员会”和“优秀选调生进讲堂”活动,邀请选调生校友分享报考经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学生提供历年真题、模拟试题等复习资料,建立沟通群,邀请历年高分考生答疑解惑。

3.选树典型榜样。以榜样教育和校友服务系统为载体,组建辅导员工作室,组织最美毕业生、就业先锋、基层追梦人评选,开展研究生ZJUTER会客厅活动,编撰优秀校友案例集,深度挖掘典型人物事迹,进一步大力宣传选调生模范事迹,持续营造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良好氛围,引导毕业生坚定报考信念。各学院积极利用自身资源,构建选调生宣传服务平台,如信息工程学院组建E+领导力辅导员工作室,开展一系列助考活动。

(二)选调生工作的初步成效

在学校整体就业育人体系的推动下,选调生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报考人数逐年上升。2019—2022届,全校共有3 000余人报考选调生,其中2019届500余人,2020届600余人,2021届900余人,2022届900余人,报名人数呈上升态势,报考人数中,研究生占比在70%以上。经调研了解,部分行业特色类的兄弟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县乡选调生招考专业较对口,加之毕业生考编需求大,报考同样积极主动。

2.入选人数逐年上升。近四年,全校共有200余人入选浙江省县乡选调生,为浙江省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了人才资源,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选调生工作的问题分析

2022年2月,笔者团队就“选调生”话题面向两类群体开展专题调研。第一类群体是2023届本校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选调生报考意愿等情况,问卷回收1 201份,其中研究生469人、本科生732人;
第二类群体是2019—2021届已考取县乡选调生的校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职业发展状况和职业期待,问卷回收156份,其中硕士毕业生105人、本科毕业生51人。结果分析如下。

1.报考机会有待增多、动员有待强化。因为“身份”原因,地方高校毕业生只能报考省内“县乡选调生”,不能报考省内“省市选调生”和部分外省(区市)选调生,因此报考机会、岗位数量受到一定限制。同时,根据近四年选调生报考学历分布,大部分学院本科生报考人数少于、比例低于研究生。这是因为本科生可以报考的岗位少于研究生,最后入选比例也低于研究生,因此本科生报名积极性有所下降。参与调研的第一类群体中,32.64%的学生表示有明确意愿打算报考浙江省县乡选调生,29.56%的学生表示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37.80%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打算报考。可见,部分毕业生没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目标和路径,尚未完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也不了解选调生报考的政策条件、岗位优势和考前准备。

2.学生公共服务动机有待提升。公共服务动机是毕业生选择选调生岗位的重要原因,也是毕业生今后在党政机关工作的重要推动力。在第一类群体报考选调生的动机调研中,追求稳定的工作占比最高,为39.22%,28.48%的学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将考选调生、考公考编作为就业的备选,23.66%的学生选择考选调生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23.23%的毕业生考选调生是因为“个人职业规划”和“工作压力比996相对小一些”。可见,部分学生缺乏公共服务的动机和能力,缺乏“以天下为己任”的公共服务情怀,需要进一步培养家国情怀、进一步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贡献青春才华的意识。

3.报考指导服务有待优化。四年来全校报考选调生平均录取比例为10%左右,虽然高于各级公务员录取比例,但是整体报录比不高。且各专业学院之间报录比有差异,个别学院组织发动了毕业生报考,但经过高淘汰率的笔试、面试环节后,最终录取人数较少。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选调生报考的岗位选择、笔试培训、面试培训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另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计划选择体制内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更多来自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加入报考选调生的队伍中来,他们的综合素质、考试能力整体高于地方高校毕业生,对地方高校毕业生报考选调生形成一定的挑战。

4.校地互动合作有待强化。高校的事业发展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选调生是连接高校与地方的活力纽带。参与调查的第二类群体——已考取选调生的校友中,61.54%的校友提出希望学校为地方引进人才提供支持;
53.21%希望学校“智库”与地方共商合作事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6.28%希望学校能选派科技特派员赴基层指导工作,以助农、助商形式与地方合作;
另有选调生提出,希望进一步和学校在党建合作共建、产业转型发展、乡村振兴、课题研究、志愿服务、学历提升等方面开展合作。从调研可以看出,高校和地方之间的日常联系还不够紧密,在人才互动交流、技术支持对接、资源共育共享等方面尚有较大的合作空间。

针对选调生工作的调研分析,地方高校既有全国高校共性的情况,也有地方高校个性的情况。面对新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地方高校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变革重塑,培养、引导、助力更多优秀毕业生参与选调生、公务员等招考计划,服务国家战略和基层事业发展。

(一)强化选调生报考动员机制

加强选调生政策宣传,解读选调生政治意义,鼓励地方高校优秀毕业生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以“立大志、担使命、干事业”为就业育人理念,加强学生本科、研究生阶段一贯制就业教育,推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第一,实施内生动员,在地方高校毕业生中,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学生骨干占较高比例,这部分毕业生有着比较强烈的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情怀,个人综合素质较高,激发和引导他们积极报考选调生,是地方高校就业育人工作的着力点。第二,组织外部动员,将党中央和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策、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部署、省域各地市的引才政策等,向毕业生进行定向推送、宣传和推介,组织毕业生参加各地市人才招引活动、实地考察,了解地方优势、特色,同时,注重发挥毕业生家长的就业引导作用。第三,进行内外部结合动员,引导地方高校毕业生报考省外选调生,拓展选调生报考范围。据2021年全国各省市选调生招考公告显示,共有31个省区市公开招录选调生,其中14个省区市选调生招考为定向招考,基本面向双一流高校以及招考地所属高校,14个省区市为统招和定向结合,其中定向面向双一流高校,统招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另有3个省区(湖南、海南、西藏)为全国统招,地方高校毕业生应把握宝贵的报考机会。

(二)实施公共服务动机培养机制

从历史的脉络来看,选调生政策不是一项孤立的政策,而是归属于我国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政策体系,其首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培养选拔政策,按照从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优秀基层公务员、再到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路径,提高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6]。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服务动机和能力,将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成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第一,抓好第一课堂,主要通过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将培养学生公共服务能力作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专业培养方案增加“公文与写作”“逻辑与思辨”等课程,增加大学生服务性课程的学习[7],就业指导课增加“选调生”版块内容,助力学生了解选调生政策、报考条件和技巧等。第二,抓好第二课堂,开展“选调生培训营”、素质训练、优秀选调生经验分享系列活动。树立典型,开展优秀选调生校友评选活动。同时,对于学校而言,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选调生的风险认知培训,通过多渠道增加选调生的职前体验机会,预防他们产生巨大落差[8]。第三,抓好第三课堂,地方高校要积极与各地方政府对接联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更多到校外、到基层挂职锻炼、参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的机会,通过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为有志于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学生搭建成长平台,促进在校生对选调生工作的了解和认同,提升他们的公共服务动机[9]。

(三)完善选调生服务机制

地方高校毕业生报考选调生,既有紧密联系地方的优势,也有学校平台局限的挑战。因此,要从做好综合保障的角度,构建考前、岗前、职后全过程服务体系。第一,笔试面试前,加强岗位填报研究和辅导,提升选调生报考录取比例;
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积极争取省级主管部门支持,根据毕业生校区分布科学合理设置笔试考点,方便毕业生参加笔试和面试。第二,入职前,有针对性地开展更加个性化培训,邀请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和选调生校友介绍工作职责、岗位要求,提升新入职选调生岗位胜任力和竞争力,引导选调生形成更加合理的工作预期,提升其处理具体任务的能力和信心[10],同时要引导他们安心扎根基层,大量发展较好的选调生的成长成才经历表明,基层实职历练是最不能缺少的[11]。第三,选调生入职后,在校生转变为校友,从服务校友的角度,要充分利用学校专业学科资源、当地校友会资源,持续为选调生的工作开展提供智库支持、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协同选调生所在区县开展山区26县共同富裕、科技下乡、助农助商、党建共育等专项工作,做好选调生职业发展的后盾。

(四)健全选调生互动机制

基层作为选调生培养锻炼的主阵地,最能反映社会民生的真实面貌。选调生朝气蓬勃,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同时也是一支特殊的毕业生队伍,地方高校要在常规的校友联络、关怀措施基础上,给予特别关心和跟踪培养。第一,助力选调生个人事业发展,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要与选调生所在地方组织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定期在选调生服务地市开展选调生校友座谈会及调研工作,以地市为单位遴选选调生联络员,深入了解选调生职业发展状况,为选调生发展献计献策。我国选调生普遍采用“双向互派”的方式,选调生受所在单位与基层接收单位共同管理[4]。高校应该及时跟进、全面掌握、综合分析各省区市选调生群体的工作生活情况和成长路径,为今后的培养导向、输出流向提供参考[6]。第二,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选调生要把握难得的锻炼机会,坚持脚步向下,真正做到下沉一线、深入基层、服务百姓,在工作实践中练好本领,经受得住人民群众的检验,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时代基层青年干部,同时也为地方高校展示人才培养质量贡献一份校友力量。第三,推进校地合作,选调生到地方工作后,面对高校和职场的环境转变,看到了地方需要什么,高校拥有什么(反之亦然),将很快成为校地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地方高校有其智力优势、科研优势,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技术升级改造、人才柔性引进、在职学历提升等方面为地方政府、企业和群众提供来自高校的方案、建议,助力工作地的全面发展。第四,扩充报考计划,积极呼吁和争取扩大地方高校毕业生选调生报考范围(目前仅可报考县乡选调生),将地方高校纳入省直、各地市直机关选调生选拔范畴,直接输送更多的毕业生前往省级、市级机关部门工作。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征程上,地方高校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国之大者”,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地方高校毕业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宝贵的人才资源,广大选调生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毕业生基层工作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伤心的毕业生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基层在线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意林·全彩Color(2019年7期)2019-08-13不工作,爽飞了?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走基层大众摄影(2016年4期)2016-05-25最“叛逆”的毕业生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选工作学苑创造·A版(2014年7期)2014-11-15

推荐访问:为例 探索 思考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