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面向“双标”:高考语文命题研判及备考对策

面向“双标”:高考语文命题研判及备考对策

时间:2023-09-07 20:40:03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张 尧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

张东升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中学)

2022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组织命制了新高考Ⅰ卷、Ⅱ卷和全国甲卷、乙卷等四套语文试卷。从试卷题型看,全国新高考Ⅰ卷、Ⅱ卷与甲卷、乙卷在整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两两互成体系、相互支持。通过比较两种体系试卷的“变”与“不变”,我们可以较好地概括命题特点,研判命题趋势。

(一)主题鲜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综合地看,四套全国卷均在努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鲜明体现时代主题;
积极探索“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特点主要体现于试卷语料选择方面。

如新高考Ⅰ卷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文为宋代词人魏了翁的《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该词语句朴实无华,主要描写古代社会劳动中其乐融融、井井有条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秩序,重在“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文字应用Ⅰ选用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的成长历程、精神品质语料,“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特色;
语言文字应用Ⅱ,则涉及身边常见的“减肥”话题,引导健康生活和科学减肥。新高考Ⅱ卷的语言文字应用Ⅰ则关注“天空授课”,以激发“广大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全国乙卷语言文字应用Ⅱ选材为“眼中风”,提醒考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引导学生健康用眼。如现代文阅读方面,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一节选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引导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文本一为当代作家王愿坚的《支队政委》,文本二则节选自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纪实作品《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高举红色文化旗帜;
论述类文本阅读语料选自扬之水《“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从器物造型、美术工艺、审美鉴赏等维度拓展学生审美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其文化自信。

至于作文,四套试卷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添补“钙质”。新高考Ⅱ卷材料语选自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央视总台微纪录片,“展现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国乙卷则围绕“双奥之城”,集中体现新时代各方面跨越式发展,引导学生爱党、爱国与爱社会。新高考Ⅰ卷则将材料语转向中国传统益智游戏——围棋,引导学生立足于本手,力争妙手,避免俗手,由围棋而悟经世纬业之理;
全国甲卷则以经典名著《红楼梦》为材料语,引导学生思移用、化用或创新应用之异,辨社会人生之用。

(二)服务“双减”,聚焦关键能力考查

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2022年全国卷也在使用新题型、扩大试卷开放性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按照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记忆为低阶认知的最低能力要求,机械式死记硬背和机械式刷题虽然表面上可能增加一些“惰性知识”储备,但正如教育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所说,“过多的知识可能阻碍思考,使个体无法挣脱固有思维的藩篱,结果导致个人成为自己已有知识的奴隶而非主人。”

2022年全国卷在减少死记硬背方面的努力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

一是题目的开放性,如新高考Ⅰ卷理解性默写第3题的“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新高考Ⅱ卷理解性默写第3题“京华”意象的相对开放性考查。二是题型的变化,如新高考Ⅰ卷第11题古诗文阅读选项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以及全国甲卷第11题古诗文阅读4个选项,逐步从以往的文化常识类单纯知识考查转向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比较与辨析能力的考查。

聚焦关键能力方面,2022年全国卷主要体现在对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突出表现于两大类题型的变化。一是主观题型的增加。相较于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Ⅰ卷、Ⅱ卷在文言文阅读部分,不约而同增加了一道主观题,或进行形象分析,或要求原因梳理,这些虽非今年新增题型,但也是全国甲、乙二卷没有的。今年四套全国卷均将以往的成语选择题转变为成语填空题。从选择题对信息再认能力的考查到填空题对信息回想能力的考查,表面是主客观题型的变化,实际上是学科关键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考查要求的提升。二是比较式阅读的增加。教育心理学家马扎诺曾经总结过九种有效学习策略,其中的“比较相似与不同”被认为效度最高。“比较相似与不同”用于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对比、分类、比喻和类比等主要区分异同方法。该策略和人们的学习心理过程有关,是所有学习的核心。梳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质量水平4也将“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作为重要的考查要求。

2022年全国卷对上述课标要求做了更为到位的回应。除现代文阅读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呈现多文本比较阅读,今年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也采用《支队政委》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双文本形式。更重要的是,今年除新高考Ⅰ卷,其余3套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均指向文本间比较式阅读情境(见表1)。即便是新高考Ⅰ卷,也在文言文阅读的14题体现文本内比较式阅读任务: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试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开放性、比较式阅读题型或者说试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运用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进而培养他们运用必备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022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词阅读题型梳理表

聚焦立德树人,落实课程标准,依托高考评价体系,突出思维品质,加强教考衔接,服务“双减”,关键能力、思维品质、情境创设等无疑为2022年高考高频词,它们既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又服务于课程标准要求,更遵循学习行为内在机理。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教学对策。

(一)关注教考衔接,强化“双标”研究

新高考强调教考衔接,取消考纲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举措与信号,其目的就是为了强调要从传统应试背景下“考什么就教什么”转变为素养考查背景下的“教什么就考什么”。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现在强调的“教什么”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式、控制型教学,而是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着鲜明的关键能力、核心价值要求的素养培养型教学。可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与高考备考第一大标准。

至于“考什么”,则需要我们认真研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其“一核”(立德树人)、“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和“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均是四套全国语文卷的根本遵循,有着明显相关体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算得上语文教学与高考备考第二大标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堪称教考衔接的根本与标尺,在日常教学与备考中,只有基于上述“双标”研究,找准教-学-考的内在一致性逻辑,我们才能有效施教、有为备考。

(二)借助学科大概念,培养学科关键能力

新高考聚焦关键能力,注重通用方法,强调学生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其发力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原理、内化方法、举一反三,主动探究和深度理解。

必备知识、通用方法和学科原理均指向学科大概念。所谓学科大概念,通俗地说,是指在学科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指向学科具体知识背后更为本质的学科核心观点和思维方式。学科大概念可分为必备知识类大概念和关键能力类大概念,它们都能帮助学生绕到教材背后,获得持久且可迁移的理解。

例如,无论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信息梳理、观点与材料分析,还是语言文字应用的成语填空及语句填写,都在考查学科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突出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针对这些重要能力考查点,我们可以提炼出“梳理、辨析文本观点与理据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一学科大概念,采取多文本比较式阅读方式,进行识别事实与观点、论据与论证,有效开展篇章论证思路、段落句群关系分析等能力训练,从而提升逻辑思维乃至批判性思维水平。

依托学科大概念,通过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关联性、结构化处理,理解型学习和素养培养型课堂往往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三)创设真实情境,实现学习共同体的同频共振

情境是新高考的重要载体,因此是语文教学与备考的重要抓手。高考试卷越来越重视“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特点设计匹配的任务要求,将解题所需信息有机融入试题情境之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陌生化、不确定真实问题的能力。

有鉴于此,除了创设学科情境,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注意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中广泛选材并创设教学环境。真实情境才是“活化”的情境,唯有如此才更易让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更好地缩短学习任务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之间的认知距离,并因此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提升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培养效果。

猜你喜欢双标题型试卷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二数学)(2022年5期)2022-06-01我的“双标”妈妈中学生天地(B版)(2021年10期)2021-10-27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二数学)(2021年5期)2021-07-21心中的一杆秤成长(2021年1期)2021-01-03双标等文萃报·周五版(2020年14期)2020-05-19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7年5期)2017-11-09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时代英语·高一(2017年3期)2017-06-13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时代英语·高一(2017年3期)2017-06-13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时代英语·高一(2017年3期)2017-06-13Module 1 Europe时代英语·高一(2017年3期)2017-06-13

推荐访问:研判 备考 命题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