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永新县七溪岭林场国储林项目良种良法造林效果分析

永新县七溪岭林场国储林项目良种良法造林效果分析

时间:2023-09-05 11:50:03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李天成 肖小辉 陈伟 陈小艳 张剑梅 周湘林 龙志明 刘霖

摘 要 基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七溪岭林场国储林项目造林的森林调查,从树高、直(地)径、生长势分析树种的生长速度,发现相比普通(传统)造林的树木,国储林项目良种良法造林树高年均生长量、直径年均生长量显著增加,杉木直径年均增长62%,树高年均增长103%;
楠木树高年均增长64%,直径年均增长77%。通过38个监测样地数据分析,国储林造林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调查结果表明,国储林项目造林在选种、选苗、施肥,机械全垦整地改良土蠰、提升地力、提高树木蓄积生长量等方面,对国有林场快速培育森林有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 采伐迹地;
国储林;
生长效益;
江西省永新县七溪岭林场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8.032

SOHLAEPFER博士在《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1992年)中指出,森林资源和林地应当可持续地经营,以保障下一代人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1]。人工林采伐后,种植树种的生长能力、经济效益及适应性的问题,在生产实践中日益凸显。

七溪岭林场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中心产区,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式[2-3]:阔叶林砍伐后进行炼山整地,栽植第一代杉木人工林;
杉木采伐后再进行人工整地培育第二代林木,乃至循环培育第三代杉木。实践证明,这种连续再造方式存在很大风险,普通造林人工整地循环培育地力低下,肥力结构不平衡,林分生产力下降。包括杉木在内的人工林能否维持长久的土地生产力成为林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国有林场生存发展的重大课题。传统造林主要表現为人工林、同龄林、树种适应性不高等问题,国储林造林项目注重机械整地、大穴整地、科学施肥,采用良种良法造林,突破了传统杉木造林生长低下的瓶颈[4]。为此,笔者于2018年和2021年对林场杉木林采伐迹地国储林项目造林和普通造林(传统造林)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1 研究地概况

1.1 七溪岭林场

七溪岭林场地处赣中西部罗霄山脉中段,地理坐标东经114°05′00″~114°18′20″,北纬26°43′30″~26°56′30″,地貌为中低山;
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1 ℃,年降水量1 685 mm,无霜期281 d,有雾日58 d,年日照时间1 688 h,年相对湿度79%。研究区内有花岗岩、页岩、板岩,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红壤、黄红壤,土层厚60~100 cm,腐殖质层厚12 cm,pH值5.5~6.6[5]。

1.2 调查地段

七溪岭林场南华山分场鹅舌坪、铜锣坪、野鸡坪等山场和耙陂分场五里排、池下山、棕树冲、综合厂等山场,面积310 hm2,海拔250~500 m,全坡,坡向半阴半阳,坡度15°~25°。为评价国储林造林生长指标,根据项目年度实施方案要求,在七溪岭林场南华山分场1号小班设置3个监测样地,在南华山分场2号、3号小班各设置5个监测样地,设置监测样地具有代表性,每个监测样地20 m×20 m,小班监测样地面积之和占小班造林面积1%以上,并对监测样地的各项作业、管理措施和生长情况等进行记录。在1、2、3号小班附近设置2个杉木造林对照样地,比较国储造林的优势。

2 造林技术概述

2.1 小班技术设计

楠木种苗采购自永新县森林苗圃及七溪岭林场自行培育的3年生容器袋楠木苗;
杉木采购自江西省保障性苗圃培育的陈山红心杉良种1年生Ⅰ级实生苗;
木荷采购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选育、永新县森林苗圃培育的1年生Ⅰ级实生苗。种苗要求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高粗匀称,长势旺盛,外形完整,按《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1999)中Ⅰ级苗的标准执行。

2.2 国储林造林方案

杉木采伐迹地机械全垦整地再造杉木、楠木,不宜在坡度陡、高海拔、土壤贫瘠山地作业。机械整地时需把采伐迹地杉木蔸、杂灌移除。机械整地按株行距2.0 m×1.5 m进行大穴整地,大穴规格按40 cm×40 cm×40 cm实施,杉木和楠木栽植密度均为3 000株·hm-2。每穴施基肥500 g,第2年每株追肥200 g,第3年每株追肥300 g。幼林3年7次全刈抚育,第1年实施培土追肥措施,培兜高20 cm,土堆60 cm×60 cm×60 cm。

2.3 普通造林(传统造林)方案

杉木采伐迹地人工整地再造杉木、阔叶树,人工砍除山上灌木杂草后炼山、人工整地。人工整地按株行距2.00 m×1.67 m进行穴垦整地,穴规格30 cm×30 cm×30 cm,杉木种植密度2 505~3 300株·hm-2、阔叶树种植密度1 050~1 650株·hm-2。幼林3年7次全刈抚育。

2.4 分析方法

2.4.1 数据采集

1)样方调查。根据确定的调查方案(见表1),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用随机布点的方法,按调查地点面积的1%机械选取样方(20 m×20 m)77个,每个样方记录样木的树种、年龄、直径、树高、株高年生长量等因子。

2)查阅小班档案。登记该调查小班的采伐年龄、树种、采伐时林木密度、平均树高及树高连年生长量、平均胸径、直径连年生长量、平均蓄积等因子。

2.4.2 数据处理

1)树高和直径。根据调查样方结果,计算样方样木平均胸径,以所有样方平均胸径代表林分平均胸径,评价林地生产力。根据地位级(林分平均树高)反映林地林木生长效果原理,用采伐迹地再造树种样方平均木(平均胸径的林木)的平均树高为林分平均树高,评价树种选择的造林效果(立地质量)。根据平均树木的树高和直径,计算树高和直径的连年生长量,以此比较国储林造林的生长能力。

2)蓄积生长量。根据样方样木的树高、胸径(地径),查阅《江西省二元立木材积表》计算蓄积,用所有样方的平均蓄积量计算单位面积蓄积量和蓄积年均生长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平均树高与平均胸径生长分析

由表2可知,与普通(传统)造林方法相比,国储林项目良种良法造林调查小班综合计算杉木直径年均增长62%,树高年均增长103%;
楠木树高年均增长64%,直径年均增长77%。结果显示,国储林造林方法能够提高林地生产效益,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树木的土地利用价值。

3.2 蓄积生长分析与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采伐迹地普通(传统)造林杉木年均株高综合生长量只有国储林项目的49%,直径年均增长量也只有国储林项目的61%;
采伐迹地普通(传统)造林楠木年均株高综合生长量只有国储林项目的61%,直径年均增长量也只有国储林项目的57%;
国储林项目林木蓄积改善效果明显。

3.3 树高、直径、生长势连年生长综合评价

由表2可知,采伐迹地国储林造林小班杉木株高连年生长量大于100 cm,直径连年生长量大于1 cm;
楠木株高连年生长量大于50 cm,直径连年生长量大于0.5 cm。而杉木采伐迹地普通(传统)造林的杉木株高连年生长量均小于60 cm,直径连年生长量小于1 cm;
楠木株高连年生长量小于50 cm,直径连年生长量小于0.4 cm。两者种造林方案林木生长差异显著,国储林造林林木生长优越。

由表2可知,采伐迹地国储林良种良法造林3年生杉木较普通(传统)方法造林树高增长71%、直径增长88%,3年生楠木树高增长45%、直径增长88%;
4年生杉木较普通(传统)方法造林树高增长100%、直径增长75%,4年生楠木树高增长53%、直径增长100%;
5年生杉木较普通(传统)方法造林树高增长96%、直径增长44%,5年生楠木树高增长37%、直径增长79%;
6年生杉木较普通(传统)方法造林树高增长87%、直径增长49%,6年生楠木树高增长45%、直径增长68%。结果显示,国储林良种良法造林幼林阶段林地生产效益显著提高。

根据林木树高和直径生长从幼林到中龄林的林分生长规律,采伐迹地国储林良种良法造林的幼树高生长和直径生长有显著提高,表明通过机械整地可改善土壤肥力、疏松土壤结构,采用壮苗种植、科学施肥等措施,不需要改变目标树种也可达到林地生产效益显著提高的效果。

3.4 树种适应性及抗逆能力评价

杉木采伐迹地国储林再造杉木、楠木,其树高连年生长量均大于普通(传统)方法造林培育的第2代杉木,国储林项目造林良种利用率100%,Ⅰ级苗木使用率达到100%,达到《楠木培育技术规程》(LY/T 2119—2013)和《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LY/T 1384—2007)的生长指标要求。普通(传统)方法造林培育第2代杉木容易受病虫害侵扰,3~8年林龄的林分出现树木逐渐死亡现象,林分密度低,8年林龄的林分密度下降到75%,林地内出现小面积“空地”,表明普通(传统)方法造林人工整地培育第2代林木的抗逆性明显减弱。

3.5 效益分析

造林后按设计要求抚育、施肥,建立监测样地38个。

1)经济效益。新造林杉木林分,按培育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30年,每667 m2蓄积年生长量为0.7 m3以上,按出材率70%计算,30年后每667 m2可达14.7 m3以上,按当前木材售价1 300元·m-3计算,每667 m2产值1.9万元。此外,在杉木培育期间实施两次间伐,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项目造林的实施,还有力地带动了实施区域和辐射区域的农资生产与销售、造林苗木培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其间接经济效益更大。

2)社会效益。项目参与人员由林业管理者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具有知识全面、技术先进的优点。该项目的实施可大大提高辐射区林农和林業技术人员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业务素质,掌握先进的林业造林技术,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国储林项目建成后,营造的国储林示范林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和很强的固氮能力。同时,项目的实施与辐射推广,有利于山区形成良好的森林景观,为提高江西省森林质量、改善林分结构贡献积极作用,具有较大的生态效益。

4 结论与讨论

培育国家战略储备林,杉木采伐迹地再造杉楠混交林可选择机械全垦整地造林,不需更换经营树种结构,以快速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杉木采伐迹地国储林机械全垦整地再造杉、楠木,其林地生产效益显著提高,主要原因是良种使用率高、Ⅰ级苗使用率高、按设计要求进行合理抚育施肥,加之机械全垦整地改变了土壤结构,切断了残存树蔸对土地养分的吸收,土壤肥力显著提高,林地生产力得以提升,效益显著提高。

合理选择森林采伐迹地造林方式,关系到林业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根据调查资料,七溪岭林场万年山分场143小班2012年杉木采伐迹地连栽杉木,年均蓄积生长量较第一代林木下降了44.1%~55.0%。如果持续这样经营,一个轮伐期七溪岭林场林木蓄积将下降为43.2万~53.9万m3,经济损失巨大。本项目结果证明,杉木采伐迹地国储林良种良法造林能够提高林场林地生产效益,对实现七溪岭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有重要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施昆山.世界森林经营思想的演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04(5):1-3.

[2] 吴中伦.杉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3] 俞新妥.杉木栽培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 高均凯.六大因素影响中国森林健康[J].中国林业,2008(20):24-25.

[5] 贺利中.杉木与湿地松采伐迹地互换树种再造效益分析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4):18-19.

(责任编辑:张春雨)

推荐访问:永新县 造林 林场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