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五篇】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五篇】

时间:2023-08-15 18:15:04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关键词:业务;竞赛;培训师;职业化作者简介:王春晖(1973-),男,吉林白城人,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中技讲师。(北京102401)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上授课工作方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五篇】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业务;
竞赛;
培训师;
职业化

作者简介:王春晖(1973-),男,吉林白城人,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中技讲师。(北京10240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32-01

建设“一强三优”电网,必有坚强的人才支撑。原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的“人才强企”发展战略、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三集五大”电网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对原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2009年初,培训中心确立了“建设现代培训中心,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建设现代培训中心就是把培训中心打造成理念超前、管理科学、文化先进、师资职业、设施完备,与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公司相适应的专业化、研究型培训机构。建设目标中提出的“师资职业”,是提升培训中心核心竞争力的坚强后盾,是构成现代培训中心的核心要素,也是现代培训中心的重要标志。培训师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是建设现代培训中心、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培训中心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培训师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整改方案之一,是建设现代培训中心历程上的重要举措。2009年以来,培训中心先后通过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现场实践和业务竞赛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培训师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提高培训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规范职业行为。其中,业务竞赛成为一个突出亮点。2009年至2011年,培训中心先后举办了培训师授课技能竞赛、培训师课件制作竞赛、教案设计与编写竞赛和优质培训项目评比等一系列的培训师业务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在培训师职业化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规范职业行为

培训师业务竞赛,从竞赛方案和评分规则上,体现了培训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建设对培训师职业行为的规范性要求。2009年的培训师技能大赛,是培训中心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综合性教研活动。竞赛包括培训师授课技能竞赛和课件制作竞赛两个项目以及开赛之前的示范课和培训师职业化专题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教研活动以培训中心资深培训师的理论授课和实践训练活动为载体,展示了既科学严谨又生动活泼的培训授课过程。刘秀敏老师的《班组团队建设》示范课就培训师授课的仪容仪表、语言教态、内容表述、教学组织、互动技巧与课件制作等行为要素进行了有效交流。马宝忠老师的《低压线路10m电杆配电线路作业训练》实际操作示范课,使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重点强调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完善的施工作业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工前准备、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示范操作、作业指导、课后总结五个环节。两位老师的示范课梳理了授课的标准流程,研讨并创新了贴近现场的授课手段和模式,为打造职业化培训师队伍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示范课之后,培训中心举办了培训师能力提升培训班。聘请海尔集团金牌职业培训师孙海蓝授课。通过培训,广大培训师了解了海尔大学的前沿培训理念、学习了先进的培训模式、探讨了统一规范的课件制作,并对培训经验进行了梳理,就授课技巧进行了切磋交流,达到了业务能力提升的目的,为中心探讨创新培训模式与课件制作规范开创了新思路。

通过示范课、能力提升培训和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梳理了培训授课的标准流程,明确了课件制作的规范,修订了授课教案模板,研讨并创新了贴近现场的授课手段和模式,推进了培训师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和培训师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2010年的教案设计与编写竞赛,明确了教案编写的意义,对进一步规范教案的编写形式,提高教案的编写质量,充分发挥教案在培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起到了推进作用。竞赛后,培训系统认真学习并整理了竞赛评委的评审意见,并结合培训系统对教案的专题讨论结果,参考专业网站的教案范本,汲取优秀教案作品的闪光点,重新制定了培训中心教案模板,并将新模板应用于信息化办公平台,使之成为培训师日常工作的常规工具。

2011年的优质培训项目评比,则通过竞赛活动全面规范了培训项目策划、培训教学实施、培训运行管理和培训总结评估全过程。

二、提升职业能力

培训中心的培训师业务竞赛,在内容上与培训师队伍建设规划以及培训形势对培训师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紧密。竞赛评分规则对培训师的授课能力、课件制作和教案编写水平以及培训师综合业务能力在培训项目中的应用等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对培训师的业务能力发展方向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授课技能竞赛的评分规则要求培训师课程导入环节清晰,引言提纲挈领,使学员渐入佳境,内容讲授正确,概念表述准确,理论分析精确,重点难点明确;
层次清晰,承上启下,且授课内容具有递推的梯级逻辑关系。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适当介绍近年来本专业、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进展,注重学员创新意识的培养;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例说明理论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引导学员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从授课效果上看,要求思路清晰,主线明确,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流畅,表意准确、简练,不累赘,广泛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员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重点、难点内容的小结简明扼要,并且授课均严格遵守上、下课时间。通过授课技能竞赛,锻炼了培训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技巧和对授课现场的掌控能力,增强了在授课内容表达方面的科学性、逻辑性、先进性、实践性;
促进了授课手段、语言运用、授课思路,在环节把握方面考查了课程导入、要点小结和时间掌控能力。

培训师通过参赛,整合、梳理了自我的教学经验与授课技巧,是对自身业务素质的高度总结与集中展示。

课件制作竞赛要求培训师科学合理、深入浅出地表现授课内容,广泛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围绕授课内容,精心制作授课课件。从参赛作品看,部分优秀课件构思巧妙,别具匠心。参赛课件从封面设计、色彩构图和内容呈现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巧妙设计,做到主题明确,突出重点,文字内容有提炼升华,课件结构能体现出明显的课程导入、主体和小结等关键环节,所举案例、展示动画或图片等与讲授内容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所有参赛课件都结合了现代电网企业对培训内容的实际需求,与培训中心教学内容结合紧密,对学员掌握理论知识或实践技能有直接的教育功能和指导作用,且对于远程培训或网络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教案设计与编写竞赛要求参赛作品充分体现教案的作用和意义,反映编写者对授课思路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教学过程的逻辑内涵,说明授课技巧的运用方案和对学员互动的组织策略。

优质培训项目评比要求各参赛项目组阐述培训项目开发背景、培训项目设计思路和方法(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方案策划的过程)、培训教学实施效果(培训内容安排的适宜性和培训师授课效果及学员反馈情况)、培训组织管理特色和培训项目总体效果(培训项目的先进性和实效性)。通过优质培训项目评比活动,提升了培训质量,规范了培训管理,优化了培训内涵,突出了培训效果,积极推进了培训品牌建设,促进了培训师的职业技能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运用能力。

培训师业务竞赛搭建了培训师业务交流和技能展示的平台,引发了培训中心空前的学术交流和业务学习热潮,是教研活动的生动载体,同时也是促进培训师队伍业务能力提升和推进职业化建设进行的有效手段。

三、优化职业素养

培训师业务竞赛的作用重点在于规范职业行为和提升职业能力,同时对培训师的职业素养也存在积极影响。授课技能竞赛除考查培训师业务技能之外,对培训师的仪容仪表和精神面貌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竞赛要求理论授课着正装,实操授课着工作装,部分项目还依据安全规程要求配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等。在精神面貌上,要求培训师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在使用教学资料方面,要求培训师的课件、教案使用统一模板。这使得培训师更加注重职业形象。

培训师业务竞赛的具体方案和内涵间接考查了培训师对培训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手册的执行情况以及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应用水平,是培训中心羽翼文化在培训师理念中的渗透和传播,是多项建设成果的实践解读。

业务竞赛使得培训师再次审视自身的社会角色,增强了传播知识、传授技能、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强化了需求为导向、学员为中心、质量为根本的培训理念,传播了求实、求新、求精的工作作风。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双主”教学模式 开放英语 问题 策略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传媒的发展,开放教育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这种教育形式弥补了传统教育形式上的一些弊端,扩大了受教育范围,使不同地域的教育对象可以资源共享,享受同等的教育权,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收益。大学英语是目前所有开放教育本、专科学员必修的学习课程。由于开放教育的特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随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在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被逐步应用,对开放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双主”驱动下的教学模式在大学开放语教学中还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成就感,从而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抵抗心理。

一、“双主”教学模式

所谓“双主”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双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它弥补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模式的不足,吸收了西方“以学生为中心”模式的长处,尤其适用于主观能动性较强的成人教育。在“双主”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教师的角度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引导、组织、调控,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实施教学;
从学生的角度看,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发挥。

二、开放英语实施“双主”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

1.教师的主导意识不强,教学方法简单。在“双主”教学模式下,成人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对学员进行定期集中面授辅导,学员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要求教师利用面授辅导的机会,对课程的整体结构及单元知识点和难点进行系统讲解,对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加以说明,对学员的自主学习起到导学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每次面授课当成传统英语课组织实施,逐单元讲单词、讲练习、讲语法,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过程单调,习惯于我说你听、满堂灌输,课堂设计不科学,面授内容不系统,不能很好的发挥面授导学的作用。

另外,师生间交流相对较少。开放教育中,大学英语“双主”教学模式是通过面授导学,加上学员的自主学习和网上交流讨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随着开放教育教学改革,面授课逐渐减少,大学英语每学期的面授课只有四次,且为大班集中授课,很多学员每学期四次面授课甚至都无法保证,部分学员因为工作和家庭原因,来的晚走的早,再加上班级人数较多,所以师生之间直接交流很少;
大部分交流都是通过QQ、微信或学平台进行,而对于不会使用网络或无法上网的学员来讲,就只能靠偶尔的电话联系,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学员英语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开放教育面向的是成人教育,入学的门槛不高,学员来源于不同的工作岗位,部分学员年龄偏大,英语单词量非常少,语法看不懂,普遍存在英语基础差的现象。对于每次面授课的导学内容,很多学员听不懂。在这种情况下,学员希望教师从基本的单词、句型、语法开展教学。对教师的系统导学听不懂、不愿听,课后很难进行自主学习。还有的学员,参加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面授时抱着为考试过关而学习的态度,学习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在教师组织实施“双主”教学模式时,配合不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主体作用发挥不好。

3.工学矛盾突出,网上教学资源利用不够。开放教育中,大学英语“双主”教学模式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借助现代网络传媒技术这个平台,在教师的导学下,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学员自主学习。学员要经常上网查阅教师上传的有关语法知识的教学资料,学会利于网上教学资源,如直播课堂,IP课件等,定期参加BBS和学习小组讨论,学会登陆和使用学平台进行讨论学习。开放学员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工作岗位,通常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要照顾家庭,有的学员还担任单位负责人,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学习,网上学习、小组讨论时间无法保证。另外,学员计算机操作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年龄偏大和部分农村学员,计算机操作能力差,网络使用不熟练,网上教学资源利用不够,BBS和学习小组等网上教学活动不积极,影响“双主”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4.组织教学评价困难。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准确的教学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方法很难适应“双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双主”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既要求教师对学生评价,又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做出评价。比如在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根据学员面授课的出勤情况、导学内容的学习情况、网上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况、语法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学员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开展情况也要进行及时评价。教师根据师生双方评价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设计教学组织,取得更好教学效果。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开放成人教育的特点,学员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具有较大的自主性,面授课迟到、早退和旷课情况严重,电脑操作不熟练,网上活动不能按时参加,加之有的学员不予配合,使评价信息得不到有效反馈,教师难以及时全面搜集掌握,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开放英语教学中实施“双主”教学模式的策略

1.合理设计导学方案。导学方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针对开放学员的学习特点而编写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较好地解决开放学习集中面授时间少、自主学习时间多的问题。为指导学员自主学习提供了基本遵循,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载体。在设计导学方案时,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导学方案是开放学员集中面授学习的主要参考依据,教师在设计导学方案时,要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来编写,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组织、教学进度、教学重点等方面能够准确理解把握。其次要明确自主学习的重点。在导学方案中,指导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性质、教材特点、课程的学习目标等一系列教学信息,特别对每单元的重难点内容要明确。最后,要强调网上教学资源的使用。在导学方案中,要清楚告诉学员可供使用的网上教学资源,告诉学员相关网址、登陆方法及必学内容;
告知学员实时网上教学活动的时间、网址、进入方法和主要内容。比如某一次教学活动,我在导学方案中明确给出下列信息:“活动时间:
年 月 日(周 )晚7:00-8:00 ;
讨论内容:定语从句用法讨论;
登陆路径:江苏电大在线平台(2.0版)――我的课程――英语Ⅱ(1)――课程论坛。

2.精心组织集中面授辅导,认真指导学员开展自主学习。开放教育中,大学英语面授辅导课时有限,必须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一是精心备课。集中面授前,在认真制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课程导学方案的基础上,根据面授学时、学员英语入学测试情况和自主学习情况,精心备课,制作教案。突出以学员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适合学员英语水平的课堂互动活动。二是了解学员自主学习情况。在集中面授时,教师要了解学员根据导学方案自主学习情况,开展互动交流,收取学员反馈意见。三是重点提示讲解。集中面授时间短,因此不能像传统的授课那样按计划学时进行系统的讲授,必须有重点的辅导和答疑,传授学习英语的方法。特别是要根据“双主”教学模式的特点,多创造互动环境,多采取对话、小组讨论、集体讨论、学生交流等形式,避免教师唱“独角戏”。

在集中面授辅导以外,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对学员进行辅导,指导学员开展好自主学习。一方面要利用教学网络,为学员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各种学习资料齐全的教学平台,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信息等资料上传,使学员学习能够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如江苏电大2.0平台和国家开放大学教学平台,都是很好的平台;
另一方面要通过QQ群、微信、E-mail、BBS等互动交流平台,和学员开展互动交流,实时为学员自主学习提供咨询答疑、辅导。

3.科学开展教学评价。根据“双主”教学模式特点,使评价主体尽量多元化,既有教师对学员的评价,也有学员的自我评价、学员互相评价、小组评价、学员对教师的评价、网上学习系统评价等。公正、合理的评价、监督方法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其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针对开放教育中面授和自主学习的实际,科学设计形成性考核表:

总之,“双主”教学模式在开放英语教学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采取措施,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教师精心组织集中面授辅导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就会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付进平,刘聃.高职教育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6).

[2]冯辉.“双主模式”下的教师博客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实验[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李伟芳.BEnding Learning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3-104.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所谓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目的,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个性化教学包含三个因素,即教育者、教材、受教育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个性化教学的具体体现,个性化教学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受教育者当前掌握的知识和所达到的能力水平等智力因素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动机类型、认知风格等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针对不同受教育者,教育者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电大开放教育招生专业不断增多,地方中小学教师学历不断达标,政府公务员学历持续提升,但汉语言文学专业却出现了招生人数递减的情况,很难形成传统意义上的班级规模。学生人数过少的现象,给开放教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迫切需要个性化教学以适应目前的现实。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远程教育个性化教学特点

    1.网上辅导多于面授辅导课时

    随着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教师面授课程已经逐渐为网络教学所替代。传统的教师面授课时正在大幅度地减少。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电大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和虚拟空间社区的师生交流被提上日程。

    2.教师一专多能

    在电大远程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要“授之以渔”,而且是知识载体的创建者,教师要运用现代化手段完成网上教学资料整理更新以及课程资源建设任务。电大课程责任教师既要熟悉教学理论内容,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其教学工作量不是减轻了,而是比以前更重了。事实上,开放教育教师往往要负责很多门专业基础课程或对多门课程进行教学辅导。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电大远程教学要优于传统教学,各专业教师基本会制作或参与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

    3.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创新性

    每年专升本的学生中都有在专科阶段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在基础知识衔接上比较困难。学校针对这部分学生要开补修课。教师教的学生人数每届总量并不多,但辅导学生的课程数量却很大。每一个教师精力是有限的,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出现,旧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要把工作做好,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创新,挑战自我。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远程教育个性化教学实践探索

    1.灵活的授课机制

    电大学生多数是成年在职人员,学生上课出勤率受到一定影响。当某届学员本身人数少而又出现严重缺勤时,大班授课方式就很不合适。经过探索,我们认为出勤率较高时在教室授课较好,因为有多媒体大投影,可以方便学生边听边看课件,可以提问或集体讨论。而出勤率较低时,采取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座谈交流方式比较好,或与学生一起浏览课程网页,营造出教和学的和谐氛围。

    2.根据教材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

    对于文学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和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学生兴趣较浓厚,教师以讲课为主,提问和课堂讨论为辅;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比如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和西方文论等学生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合作讲课的方式,即教师给学生示范讲解后,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每人讲一个作家或作品,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在讲台下配合解释。学生参与式教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台上学生讲得认真,台下学生听得注意力集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则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学生,多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让这些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讨论发言或讲解课程设计方案,非常贴近教学实际,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3.进行多样化的网上教学辅导

    网上教学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在网络远程学习环境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有明确学习目标的课程资源。网上教学辅导的内容包括自主学习指导、电子教案、课程BBS论坛、期末复习指导、历年考试真题分析及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指导等。自主学习指导内容包括公布上课的时间和地点、预习上课的主要内容、课程的重难点提示、思考题。电子教案是对全书内容框架的梳理,以及对每个章节重难点的详细分析。课程BBS论坛是网上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重点定期专题讨论题和小组讨论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可非实时提问。期末复习指导侧重各章复习重点训练并给出参考答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及答案,是让学生熟悉课程的考试题型及解题思路。形成性考核作业指导,是学期临近结束时网上公布作业参考答案,便于学生反思自己的答题方式是否准确。

    4.富有特色的形成性考核方案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1 “民法学”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提出

笔者从事“民法学”一线教学工作二十余载,亲眼目睹了互联网科技对于专业课程教学、学习的深刻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校园局域网更是为学生的课业学习提供了更多便利。从计算机终端发展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终端,高端科技不但带来丰富信息与诸多便利,也更加能迎合高校学生年龄层面人群的需求。然而高校的网络环境教学还未得到普及,以传统方式教授“民法学”课程,一方面使学生难以掌握民法学科复杂多样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单纯单方面地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因为缺少师生间的互动,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环境下,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和教师、学生对科技的熟练掌握与浓厚兴趣,新型网络“民法学”教学势在必行。

2 网络环境下“民法学”教学改革内容

2.1 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权威,也不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来源。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作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要以“主导―主体”式教与学的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地位,彻底改变传统模式下教与学的关系。

2.2 转化教师角色――“从教师到教练”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授课,而是制定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方案,创建课程资源平台。

2.3 转变学生学习模式――“从独立到协作”

根据网络的特点,探索多种学习模式。例如“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和“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开设“网上模拟法庭”等。

2.4 优化课程体系――由章节到网络模块

将“民法学”课程按照总论、物权、债权、继承权、人身权、侵权责任等分模块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并将各模块教学资源放置在不同的“网络空间”。模拟欧美法系国家利用案例引出知识点的方法,在案例中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采用“情境――探究”式的问诊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师“善教”中“乐学”。

2.5 利用网络资源――教材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意义的“教材”将全面电子化,知识以信息流的形式在网络中流动,教学内容将变更为具有“丰富性”和“时效性”的网络资源,建立“民法学”教学资料库。完善民法学教学大纲,开发和建立电子教案、习题库、参考文献库等网络资源,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的地点学习知识。将网络中相关学习资料及最新前沿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提供相关网址和关键词,供学生查阅和阅读。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养成网络检索的习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2.6 构建新型教学手段――“从讲授到协同”

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注重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和学生根据网络平台提供的“民法学”不同网络模块,在不同的“网络空间” ( “聊天室”)交互式学习、教师学生共同作用;
交互性指导、协同学习。

3 “民法学”网络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2014年10~12月沈阳工业大学对“民法学”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优化,实行网络模块教学,以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经过两个月来的具体实践,我们发现了“民法学”网络课程的如下优势。首先,与单纯教师作为课堂权威,作为传授知识的来源相比,实时性的网络环境教学可以实现“主导――主体”式的教育学。学生通过与老师和同学间的实时互动,相互激励,交换信息与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缺口,从而达到“1+1>2”的效果。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线上学习的乐趣,克服了无聊、乏味,也得到了个性化的知识脉络。其次,网络民法课堂转化了教师的角色,使其成为学生个性化方案的主要制定者,其主要任务转变为创建知识网络平台,得以针对自身条件与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包”,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显示出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同时,学生本人也可以实时参与到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方案制定中来,推荐感兴趣的教学案例或提出质疑的专业问题,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最后,将“民法学”的课程体系优化,由传统的章节目转化为网络模块,放置在不同的网络空间中,采取“情境―探究”的问诊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学生的个性化问题答疑解惑,同时组织并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查阅资料。定制出适合自己的包含以数个模块为主、其他模块为辅的学习方案,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了解自己的特长,为将来从事的具体法律方向奠定一定的基础。

然而凡事总有两面,随着该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应用,也难以避免地暴露出来问题,出现许多预料之外的情况。比如,随着加入网络民法课堂各模块的学生人数的增多,出现了一到两名教师难以应对学生的诸多提问,学生等待时间过长,错过了记忆的最佳时期,兴趣和教学质量也有所下降;
同时也是互联网环境下,虚拟非现实世界的共同问题,就是空间的交隔导致监管的困难,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完成情况等,教师难以监管,从而导致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难以认知,导致互动困难等问题;
以及在教师的工作评价方面,异于传统的课时计算,网络授课的工作大多集中在教师课前备课,划分学科模块,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工作量难以计算,一定程度上也削减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对于“民法学”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也相应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针对教师数量有限,未能及时回答所有学生问题的情况,可以选择教学任务相对较轻的其他教师作为助理教师,根据各位老师教学和闲暇时间的分布,安排学生答疑。针对相似性或重复性问题,也可由作答相对较好的同学辅导其他有疑问的同学,充当“临时助教”。同时大家将各自的答案分享出来,百花齐放,各取所长,再由老师简单点评总结。关于学生的课业监管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渠道的方式,利用手机、电脑等多种终端即时监管和提醒学生完成相应任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专业人才,设计开发校园网或专业课程学习的手机客户端应用。同时应当在在线学习系统中植入等级或奖励等鼓励机制,以提高学生循序渐进式的学习热度。至于教师的工作量计算,也应当结合其备课情况、辅导学生情况、定制个性方案情况等诸多因素尽快制定出完善的计算方法,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相应程序代码写进网络教学系统,也可以快速、直接、便捷地计算出教师们的工作量。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债权法;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53-02

自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被引入中国以来,其注重培养学生司法实践能力的优点得到了广泛认同,已成为国内法学教育所不容忽视的一种区别于传统讲授方法的新颖模式。2011年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更是凸显了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就对法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探索真正实现案例教学法本土化的有效路径,而非简单采取拿来主义。正所谓江南为橘江北为枳,发端于美国的案例教学法有其特定的产生背景和条件,判例法的法律传统是其产生、发展、完善所不可或缺的天然土壤。我国因袭的则是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在借鉴案例教学法时应当结合课程特点、课程结构等特性而因课制宜。债权法课程作为民法的重要分支,旨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动态法律关系,与民事主体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天然优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积极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一、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授课方式有机结合

采取案例教学法并不意味着完全摆脱传统的授课模式,二者各有优势和不足。“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课堂讲授。”[1]究竟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辅的教学手段还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应当结合课程特点和内容有效协调。笔者所在学校的债权法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之一开设时间是大二上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2学时,课堂容量为80人左右。其主要特点是内容庞杂、课时有限、学生人数多,这决定了如果完全照搬英美的案例教学法模式是完全行不通的。首先,如果要完全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需要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互动,随着教学方式改革的深入,债权法课程的课时应适当予以延长,才能保障真正将谈论深入进去。在目前的课程设置情况下,课堂授课只能是以讲授式方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否则学生发言时间过多,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但讲授式方法并不意味着单向灌输,教师应当将重点和难点予以提炼,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问题,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可以穿插案例教学法。事先将相关案例提供给学生,并提出思考的主要问题。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案例进行讨论,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数的多少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也有重要影响。大班授课很难使讨论深入进行,或者是讨论主体仅限于少数热衷思考和发言的同学,或者因时间、人数所限很难让每位同学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应尽可能地实现小班授课制,在因教育资源限制不能实现小班授课制的现状下,为充分发挥每一位同学的参与程度,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推选代表陈述本小组观点。当然,在观点讨论阶段则不受此限制。教师在此过程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避免偏离主题的讨论或是冗长的赘述。正如有些学者所形容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挥者和导演,学生是演员和参与者。”[2]

二、积极探索促进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其他辅助措施

1.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此为基础依托学校对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扶持进行网站建设。此类网络资源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专业类网站,例如最高人民法院网站所公布的典型案件。第二类是数据库资源,如北大法意的案例数据库,容纳了全国各地法院的各种典型案例,根据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出大量同类型的案件。第三类是模拟案例,此时重点关注司法考试的历年考题和考点动态,此类案例往往浓缩性强,包含的要点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并有助于学生提升司法考试成绩。通过上述三种途径筛选出合适的案例后,依托学校扶持的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立项工作,建立完善债权法课程的网络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分享典型案例,实现主题讨论。这样可以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2.积极利用小学期的模拟法庭。笔者所在的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作为山东省首个实施第三学期制度的高校,通过压缩春秋学期的课时,拿出5周的时间开办夏季第三学期,亦称小学期制,以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增强实践能力。模拟法庭是法学院在第三学期所开设的一门重要实践类课程。选取典型案例,由学生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进行循环对抗。所选取的案例往往是有争议的、情节丰富的真实案例,民法和刑法案例更具典型性,其中民法案例中债权法方面的案例往往更具讨论空间。这是学生锻炼思辨能力的一次大好机会,即使是面对相同的案例素材,不同团队在进行模拟对抗时也经常能迸发出思想碰撞的火花,这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运用,是对知识理解的升华,更是一次获得真实角色体验的经历。学生可以从中获得趣味性和成就感,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热情很高。

3.完善对学生的考评机制。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将平时表现与学业成绩相挂钩,在成绩评定机制上应避免单纯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一次决定的传统做法。学生的成绩应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而定。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建立与司法实践对接的有效平台

1.发挥各种大学生团体的作用,参加法律援助。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局限性。可以探索课堂外将案例教学法继续延伸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要提升实践能力还得回归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实现理论的升华。例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所自发组织的大学生法律服务中心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工作中,在教师指导下对一些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

2.建立与当地司法机构的有效沟通。案例教学法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除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从筛选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到总结评判等一系列过程均要求教师有相应的把控能力。而目前的教师队伍现状是大部分教师都是由象牙塔至象牙塔,很少参与司法实践,这样根本不能满足案例教学法的需求。因此,应当鼓励教师以各种方式了解司法实践的运作,与实务部门实现有效的沟通。

上述司法实践活动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展开需要各方面条件的配合,它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中但又不应完全局限于课堂。应当积极探寻课堂内外的各种有效路径,在完善案例教学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念富强.论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关系[J].社科纵横,2011,(6).

[2]王家启.法学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述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

推荐访问:授课 工作方案 网上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五篇】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精选5篇) 网上授课方案怎么写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