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翻译人才【五篇】

翻译人才【五篇】

时间:2023-08-11 17:10:04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翻译人才范文第1篇关键词: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引言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一些国际性的活动在我国展开,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是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导致了我国英语翻译人才的短缺。由于经济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翻译人才【五篇】,供大家参考。

翻译人才【五篇】

翻译人才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型;
英语翻译;
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一些国际性的活动在我国展开,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是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导致了我国英语翻译人才的短缺。由于经济社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所以引起了国家和政府以及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英语翻译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专业性与科学性都比较强,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在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上要迎合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时地发现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社会的发展输送高水平的英语翻译人才。

一、经济社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

外语,作为国际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相对于其他专业更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市场上纯外语人才的需求在逐年下降,而更加紧缺的是具有较广博知识的全面人才,我国虽然懂得外语的人很多,但是能够真正使用外语的工程技术的人却严重缺乏。所以,单一的外语人才已经不再吃香,社会需要的是精通国际经济贸易、公司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英语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给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高校在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上大部分不能够明确培养目标,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对人才培养具有盲目性,课堂上培养的重点往往只局限于听、说、读、写方面,对真正翻译能力的培养还有欠缺。教师对课程的设置不够重视,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实践教学,对英语翻译的能力培养都存在不足,使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合理运用到实践中去,毕业后就业方向迷茫,不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实际动手能力与应变能力差,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2.培养模式单一。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细分。在这种需求情况下,高校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略显单一,虽然高校的英语教学目标已经从单一的语言能力培养转变为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中外文化的教学重视不足,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强,在翻译过程中非常容易出错。在教学形式方面,高校大部分采用的是授课形式,不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不同专业的性质做出相应的调整,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和翻译人才的质量。3.师资队伍薄弱。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成才质量,英语翻译教师不仅要具备翻译学的知识背景,掌握英语翻译的理论和技巧,还要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目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师缺少翻译实践经历,对翻译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方案不能够达成共识,一味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不能够达到预计的水平。大部分教师出身于语言文学专业,没有受过专业的英语翻译训练,缺乏社会和市场意识,不能够充分体现出应用型英语的特色,从而导致学生英语知识掌握不扎实,实践能力比较差,在工作竞争中处于劣势状态,无法胜任工作岗位。4.缺少对西方文化的分析。英语翻译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转换,英语翻译人员掌握中英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英语翻译一旦脱离文化背景就很难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正常交流。当前高校的英语翻译教育,大多数只关注语言知识与翻译技巧的把握,忽略了引导学生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在没有文化背景衬托下的译文只能是中国式的英语,不能引起国外读者的共鸣,高校要把文化背景的探索提上章程,使学生能够扮演两种文化之间转换器的角色。

三、培养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的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交往、涉外贸易活动逐渐频繁,翻译市场也随之迅速膨胀,翻译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匮乏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英语翻译人才已经是国家及政府所重视的重要问题。下面针对如何培养高素质翻译人才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1.明确培养目标。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确定正确的目标,明确培养方向,充分了解经济社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分析英语翻译人才需要掌握的技能,合理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根本,更加关系到高校英语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当前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企事业单位所需求的既能担任翻译人员又能从事自身业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是专业水平很高且能够参与涉外活动的口译及传译人才。所以,各大高校要结合本校特色,把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向,把培养目标定位为:有超强的翻译实践能力、英语基础知识扎实、能够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能够从事简单的翻译工作。高校英语专业的开设,关键在于办学特色,只有加强英语专业特色,才能为高校赢得声誉,所培养的人才也才能够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翻译应用领域已经在社会上越来越广泛,社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多元化。所以,高校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的需求,培养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秀翻译人才。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要突出职业教育课程观,不断地进行课程体制改革,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坚持应用性、实践性、真正突出翻译能力的培养,不断了解经济社会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时俱进,开设实用性翻译课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实现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加入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运用翻译工作坊、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英语翻译的兴趣,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率与质量。3.校企结合,产学结合。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的有利保障,要培养高素质的英语翻译人才,首先要有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实训基地,学校与外资企业签订实习合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实际训练,在真正的英语运用中磨炼自己的意志,提高翻译水平,锻炼自身的听说能力和及时应变能力,不但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为未来的就业方向奠定见识的基础。高校要高度重视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根据当前社会对于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建立合作的关系,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可以直接把企业当作工作场所,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实际的翻译项目,可以使学生了解翻译流程,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专业素质以及职业能力,校外实训可以让学生提早地接触到社会,为毕业与择业打下基础。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专业的顺利发展前提是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保障。翻译专业的英语教师要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和宽广的翻译理论视野,对翻译事业有研究的热情,由于翻译专业的专业与实践性比较强,所以对翻译教师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翻译教师缺乏的现象,各大高校要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师资队伍,鼓励英语翻译教师进行培养、进修,改善翻译教师的师资力量以及学历层次,通过老带新或者导师制,选派优秀的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及企业进行翻译培训,参加各种学术性主题研究。在师资队伍选拔上,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聘请在翻译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随着高校英语翻译专也的发展,不断充实与扩大英语翻译师资队伍。5.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翻译人才,不但要掌握扎实的英语翻译基础,熟悉翻译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懂得计算机操作流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培养,全面培养英语翻译专业人才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社会责任感。高校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英语翻译大赛,全方位、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于经济社会的翻译行业来说,技术性比较强,而且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于英语翻译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不仅要有较强的翻译本领,而且要具备翻译职业道德素养,在专业学习中不断加强思想意识,遵守事业规范,不但是做好工作的主要因素,也是实现人生观的重要前提。高校不断加强学生职业纪律的教育,提高翻译人才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作风,毕业走出校门之后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结语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英语翻译人才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高校的翻译专业教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训练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家翻译事业的长远目标,高校要不断地完善翻译专业的培养模式,才能够为国家输送专业的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莫海.市场需求背景下英语专业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5).

[2]王燕.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与翻译人才的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翻译人才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韩国语经贸人才;
韩国语翻译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9—013—02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过程,它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还涉及两种文化。翻译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连接或沟通自身文化和异国文化的桥梁;
翻译是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媒介。在外语教学中,翻译一直以来是个重点。从各个高校韩国语专业三四年级的课程设置来看,翻译一直是主干课和专业必修课。他要求教师既要使学生了解到翻译理论和技巧,又要注重学生的翻译实践。然而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对韩国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随着培养应用型外国语人才的定位,韩国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当前社会对韩国语经贸翻译人才的特殊需求

近年来,随着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来中国投资建厂、商务贸易、旅游观光的韩国人逐年增加,企业、商务需要大量的韩国语翻译和直接以韩语为工作语言的基层管理人员,特别是复合型的贸易和生产管理人才,韩国语专业的职业定位,已不再是单纯的笔译和口译,而是增加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旅游服务等多种职业方向。总体呈现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期中,特别是国际贸易活动日益活跃,它包括对外贸易、国际金融、招商引资、技术引进、国际运输、涉外保险、对外劳务承包与合同等等。随着与韩国的国际经济交流的迅速发展,社会急需一大批韩国语语言基础扎实,同时又精通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熟知韩国文化等的具有综合技能的国际经贸人才。

根据社会调查和分析,对韩经贸行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大批具有经贸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一方面,三资企业需要一定数量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高经贸素质的外贸人才;
另一方面,入世后,很多企业的业务将与国际接轨,需要大量开拓国际市场的人才。

2 对高校韩国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1 教学内容的更新

韩国语翻译教材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各方面都非常完备的、专门培养经贸翻译人才的教材。现有的大多翻译教材虽提供了翻译技巧,但从编写体例方面来看,材料陈旧老化,教材脱离实际需要。并且大多注重以单句或短句为单位的语法训练,有的理论性太强,没有结合实际运用。在培养韩国语经贸人才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下,教材的改革势在必行。教材应以现代国际商务发展为线索,介绍相关经贸韩国语翻译知识和技巧,如,商务信函、商务合同与协议、国际贸易程序及外经外贸政策法规等的知识。另外还可增加专题训练,例如公司内部常用文件、贸易往来函、招商、合同类文章等。总之,教材内容要多样化、实用化。笔者认为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时,高校亦可编写单独的外语翻译教材,教材的编写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学需要,以实用为原则。从而系统的在外语教学中加大对学生经贸知识的翻译力度,增强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

2.2 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及手段

传统的翻译课课堂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板书为中心,按照教材中的各章节讲解翻译理论和技巧,接下来给出相应的翻译练习,再由教师进行讲解。技巧训练方式陈旧,只注重词法和句法分析。学生的翻译能力无法达到实质性的提高 传统的韩国语翻译教学模式都是以翻译技巧和练习为核心来设计课程,没有把翻译课程的学习主体—学生以及学生能力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它集声、图、文于一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多媒体外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外语翻译教学应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外语教师的翻译教学除了教授学生外语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翻译技巧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书译及口译的实践培养,将所学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进一步运用于翻译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外语翻译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3 教学师资建设亟待加强

在高校任教的翻译课程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必须具备职业化素质。要具备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三合一的素质。但是目前教授翻译课程的教师翻译实践经验少,所以实际的翻译能力多数并不理想,与翻译相关的知识也相对缺乏。虽然教师的翻译知识可以通过突击培训可以强化,但翻译实践能力却无法在短期内有实质性提高,因为翻译能力的提高,有赖于长期的实践和积累,但目前的翻译教师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下,翻译课教学也开始强调了翻译实践课的主导地位。而要上好翻译实践课,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教师必然要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招募职业译者加盟,充实教师队伍,并形成翻译课程教学团队;
二是聘请职业人对高校现有翻译教师进行职业培训;
三是让教师到企业中实践。

2.4 加强学生的二课堂实践能力

翻译课堂上教授的理论和技巧等要经得起职场的考验。脱离语言实践,语言学习的意义将大大削弱。在大学外语教学缺乏真实语境的情况下, 有效地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 给学生营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言实践能力。在高等院校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系中,第一课堂占据主导地位,教师重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传授,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辅助形式,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地位。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为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科学研究,或参加学科知识竞赛等,设置课外素质与创新实践学分。其次,学校应积极给学生创造外语实践的平台,如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等。再次,应高度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提供一个可供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也可以邀请已有职场翻译经验的前辈和学生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职场翻译和在校所学知识之间的差异。

3 结束语

随着与韩国的国际经济交流的迅速发展,社会急需一大批韩国语语言基础扎实,同时又精通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熟知韩国文化等的具有综合技能的国际经贸翻译人才。从这个意义出发,高校韩国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社会对韩国语经贸人才的特殊需求,然后从教材、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二课堂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对高校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韩国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国新. 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8(2).

翻译人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翻译人才库建设 现状 调查与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中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成倍增长。全国各地都已经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发是紧密相连的,而外语人才的多少和翻译水平的高低都会制约或促进经济的发展。上海、福建、安徽、四川、广州等地都陆续建立了专门的翻译人才库,希望通过高素质的外语人才更好地和外界交流,整合外事翻译资源,加强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翻译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我国翻译人才库的建设始于20世纪末,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翻译服务管理软件的不断出现,人才库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并且在各地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对于翻译人才库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人才库建设的实践活动。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翻译人才库的建设历程与思路,本文在对我国翻译人才库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翻译人才库的性质、翻译人才的入库条件与途径、人才库的规模与功能等方面。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是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公布的国内各类翻译人才库。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归纳与演绎等实证研究方法,通过网络搜索工具,随机搜集各地翻译人才库建设的新闻资料,政府相关部门的相关文件。本文通过对15个翻译人才库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研究了与翻译人才库建设关系密切的相关因素,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有七个因素与翻译人才库的建设密切相关:翻译人才库的创办与管理机构、翻译人才的入库范围和方式、翻译人才库的类型与规模、翻译人才库的功能。统计结果如下:

翻译人才库建设统计表

(二)结果分析

1.翻译人才库的管理机构与性质

调查资料显示,翻译人才库的创办与管理机构,如外国专家局、人事部门、外事办、外事委员会是由政府部门与翻译者协会联合创办。这些机构都是非盈利性机构,所以决定了翻译人才库建设的非盈利性质。由于翻译人才库是由政府部门因为人才需要而建立的人才资源库,所以不同于民间性的社团组织翻译工作者协会的工作。对翻译人才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人才统筹使用的效果更好,能够促进对外经济与交流的发展。

2.翻译人才入库范围与入库方式

入库翻译人才的范围不同,省市级的普通翻译人才库主要是辖区内的各类具有较高水平的翻译人才,而专业人才库的翻译人才一般由本系统内部的翻译人才产生。我国翻译资格证考试从2003年开始,各地对于翻译人才没有实行资格证准入制度。翻译人才库的入库方式主要有三类:个人自荐、管理机构审核,相关单位推荐,管理机构举办考试选拔人才。省市级的普通翻译人才库主要是通过自荐与审核的方式,而专业翻译人才库一般采用考试或考核的方式。考试与考核是一种比较严格的方式,所以对于小型的翻译翻译人才库的建设的可行性较强,而登记审核对于综合性的翻译人才库则比较节省人力与物力。

3.人才库建设的功能与规模

翻译人才库建设的目的是优化翻译资源,提高人才素质。省市级的普通翻译人才库主要是为政府、企业和译者提供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对翻译人才的动态管理,对辖区内的翻译人才进行统计,组织学术交流与培训,进行翻译人才的继续教育,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推荐翻译人才,重视翻译人才储备。而专业翻译人才库的主要功能不是翻译人才的储备,而是重视翻译人才的使用,如110、上海律师协会、电力公司。因此,普通翻译人才库的规模是开放型的,而专业翻译人才库的规模则是封闭型的。

四、问题与探讨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翻译人才库的建设与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福建、大连、上海、温州、莱州等。这些地区对外交流频繁,外语人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与经济发展。政府非常重视翻译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内陆地区对外交流也在逐步发展,但是翻译人才库的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翻译人才的储备不能满足于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由于人们对于翻译人员专业化分工的认识不足,专业翻译人才库的建设力度还不够,浙江省法律翻译人才库给人们的启示就是翻译人才应该专业化,而不是外语水平高就可以从事任何翻译工作。小语种的翻译人才库还没有,目前只是附属于普通综合库。因此,翻译人才库的建设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总之,翻译人才库的建设反映了人们对于翻译人才专业化的认识逐步加深,有利于翻译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翻译人才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国外宣 外宣翻译人才 责任与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国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国家对外宣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外宣翻译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懂外语、会翻译的人才并非能够胜任外宣翻译工作。外宣翻译研究在对外宣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和平崛起及中华文化复兴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中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外宣翻译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愈加显著。外宣翻译人才肩负着时代重任,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外宣翻译工作者,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和探究的课题,尤其应重点研究外宣翻译人才必备的素质。

一、外宣翻译人才的责任

(一)外宣翻译人才在技术层面上的责任

任何一名译者,包括外宣翻译工作者,首先面对的便是文字。外宣翻译工作者在处理文字技术层面上的责任,比其他译者的责任更重大,因为外宣翻译无小事,外宣翻译容不得任何差错,一个小小的错误,在对外宣传中造成的影响或损失,都将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外宣翻译人才应当明确自己肩上所担负的重大责任,认真对待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外宣翻译人员应当像其他翻译工作者一样,正如陈福康所言:“译者对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之责任。译者所应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乃零字所组者的语意。”(陈福康,1992)

例如,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如果机械地翻译“全面”、“从严”等词语,就会让译文读起来不通顺,外国读者也无法理解这段文字的含义。因此,外宣翻译工作者在处理这段文字时,应担负起正确处理文字技术层面上的责任,摆脱字词的约束,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原文的精神,可翻译为:

Implement the comprehensive strategy of finishing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deepening reform, advancing the law-based governance of China, and strengthening Party self-conduct.

由此可见,外宣翻译工作者在微观上,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文字技术层面上的责任。

(二)外宣翻译人才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责任

翻译是一种受社会、文化、政治、外交等各个方面制约的复杂的活动。翻译能够促进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例如中国历史上佛经的翻译,就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外翻译能够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西方交流,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尤其在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背景下,外宣翻译工作者更应当熟悉国家外交政策,一切以原文、原话、原作为本,担负起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重大责任。对外宣资料、外宣文本要认真阅读,充分考虑译本读者的需求,考虑译本的对外宣传效果,绝不能以个人喜好、个人情感进行取舍,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中国外宣翻译人才必备的素质

古今中外,许多大家都对译者的素质提出观点,余光中认为译者即作者、学者(余光中,2002)。很多翻译实践者就是作家和学者,例如严复、王佐良先生,纽马克教授等。要成为合格的译者,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要成为合格的、能够胜任外宣翻译工作的译者,更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外宣翻译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外宣翻译人才不仅仅具有译者的身份,更肩负着对外宣传、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因此,外宣翻译工作者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祖国,忠诚国家,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严守国家机密,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X悟和政治敏感度。如果外宣翻译工作者不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对外翻译中,把台湾翻译成国家,造成的重大影响则无法弥补。

特别在当今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加大对外传播的宣传力度,力求塑造一个政治经济大国形象,外宣翻译工作者肩上担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重大,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在对外宣传翻译中把握政治立场,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

(二)外宣翻译人才应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

外宣翻译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在中文、外文之间自由转换,游刃有余。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转述过来,涉及双语的转换,掌握扎实的双语基本功,是保障译文质量的重要前提,能灵活运用双语进行转换,才能确保译文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外宣翻译工作对外宣翻译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熟练掌握双语,更要求具备扎实的中外文双语能力,才能在两种语言中自由转换。

(三)外宣翻译人才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

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文化根植于语言,只有具备丰富的双语文化知识,才能对中西方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使用合适的翻译技巧,例如,在翻译实践中,根据文化输出的需求,可以选择异化翻译策略,确保文化的输出,确保外国读者从中感受中国文化,从而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例如,城市旅游景点富含中国文化内涵和特色的外宣公示语文本翻译,在外宣翻译中就需要恰当地使用异化处理策略,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特色,遵循“解释性翻译原则”,灵活采用“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替译法、音译法”等翻译方法保留中国文化特色及属性。

(四)外宣翻译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

对外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实践性较强,对译者的要求也更高。外宣翻译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善于思考、思辨,勤于动手动脑,善于掌握并使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在外宣翻译中能够做到“术业有专攻,技巧有选择,译文有质量”(陈福康,1992)。

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外宣翻译人才,应当具备相关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语言素质、综合知识素质、全球文化意识、合作意识等,自觉培养文化自觉意识,使自己适应外宣翻译的新变化,强化中华文化传播意识,遵循外宣翻译选择适应原则,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把中国的文化和文明推向世界。

对外宣传工作是国家统筹国际大局、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做好外宣翻译,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形成积极的对外舆论力量,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外宣翻译工作者应当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在翻译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具备优秀译员的各项素质,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翻译人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场导向 应用型翻译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赣南,即江西南部,享有“南国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生态家园、稀土王国、世界钨都、脐橙之乡”等美誉。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赣南正处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推动地方高校向培养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对赣南教育改革发展和苏区经济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翻译教育教学体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探索一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江西省部分高校翻译教育教学体制

目前江西省部分高校翻译教育教学体制还很不完善,翻译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江西省部分的翻译教学只重视文学翻译,课堂上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翻译理论知识、翻译技巧多围绕文学翻译展开,忽视了技术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如表1所示(附文末)。

2.翻译课程设置不合理,翻译课程课时太少,以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为例,在本科阶段,仅仅开设了两门入门级翻译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和口译,课程内容主要以介绍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常识为主,对于应用文体的翻译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讲解一带而过,到头来学生掌握的仅仅是书本上有限的几条翻译技巧而已。课时安排严重不足,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开设两个学期,大三上学期开设16周的课程,共计32个课时;大三下学期开设10周课程,共计20个课时。口译只在大三上学期开设一个学期17周的课程,共计34个课时。在课堂上好多内容都无法展开。这样翻译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沦为语言知识传授的扩展课程,忽视了各种翻译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虽然英语专业高年级的翻译课程属于教学翻译的范畴,从属于语言教学,但是也应该摆脱“教学翻译”的老路,向职业化发展。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然而,高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一直都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建设方向不够明确、与社会结合不够紧密、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简陋、实习、实训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法落后等问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应逐步形成适应开放教育发展的需要,并形成能够系统化满足学生上岗需要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

三.苏区振兴发展背景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结合国家经济、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需要找准市场的切入点、培养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具有特色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努力创新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在线教育平台,建设以应用型翻译人才为骨干的翻译人才库,以人才交流和语言服务为基础实现政府、企业与学校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时代变革,当今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须坚持市场导向。也就是说,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发展,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把握时代脉搏,把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培养社会实需、实用的人才上来,从而促进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与时俱进。不难想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或滞后于市场,培养出的人才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时展。以市场导向,顺应大潮来发展教育,才能把教育潜力转为生产力,促进教育发展。

翻译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任何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都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凸显“应用”特色。也就是说,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正是秉承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2.改革教学模式,调整课程体系

首先,应用翻译课程设置应以提高翻译能力为中心,积极开设旨在提高翻译者能力的课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首先要注重翻译理论的学习,Mona Baker指出,理论的学习不一定能保证每个人都成功, 其价值在于可以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可以减少主观的臆断, 增强人的自信心,可以为今后在翻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只有在提高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提高翻译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各高校广大翻译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为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创造条件,积极创建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其次,翻译职业的特殊技能要求,是普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所无法完成的,有必要引入翻译专业培养模式。在国外,很多国家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国外高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翻译人才的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以培养翻译实践能力为重点。世界上大约有270多所高校设有翻译教学与研究项目,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培养专门的口、笔译实践人员和翻译理论研究人员,授予翻译硕士和翻译博士学位。

3.构建“校企合作”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新模式

翻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翻译作为一种职业,无论是兼职还是全职,其专业化程度都很高,应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因此,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应该借鉴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姜永刚也认为,“一个高水平的翻译需要经过学校教育和职业训练两个阶段。翻译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翻译人才的职业化更多地取决于他在工作中的上进心以及在“职业化”过程中积累的实战经验。”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不仅取决于翻译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还直接受制于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但能提高翻译教学质量,还形成了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特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纵观全局、开阔视野、抓住重点、与时俱进,鼓励教师以各种形式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学校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从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借鉴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

四.结语

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同时,高校应结合国家经济、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需要找准市场的切入点、培养出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具有特色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努力创新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在线教育平台,建设以应用型翻译人才为骨干的翻译人才库,以人才交流和语言服务为基础实现政府、企业与学校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伟,魏清光.汉英翻译技巧教学与研究[M].北京:中国 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21

[2]喻锋平,刘弘玮.江西高校翻译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1):85-89.

[3]胡壮麟,姜望琦.Linguistics:
An Advanced Course Book[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8-80

[4]仲伟合,穆雷.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语,2008(6):4-8

推荐访问:翻译 人才 五篇 翻译人才【五篇】 翻译人才(精选5篇)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