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电化学【五篇】

电化学【五篇】

时间:2023-08-09 14:50:05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电化学范文第1篇【关键词】电化学腐蚀;电化学分析;防腐蚀1.电化学腐蚀简述电化学腐蚀,相对于化学腐蚀现象的区别是:电化学腐蚀过程是金属与带电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使得金属在电离子的反应破坏下,金属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化学【五篇】,供大家参考。

电化学【五篇】

电化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分析;
防腐蚀

1.电化学腐蚀简述

电化学腐蚀,相对于化学腐蚀现象的区别是:电化学腐蚀过程是金属与带电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使得金属在电离子的反应破坏下,金属表面遭到严重的损害,甚至使金属的属性发生不同程度改变的化学腐蚀过程。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电流的产生,电流的产生主要原因是金属与带电介质发生的反应,带电介质是整个电化学腐蚀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催化剂,没有带电介质的参与,即不会发生电化学腐蚀现象。当电化学腐蚀发生时电流在金属的表面存在,电流分为阴极和阳极,和电流的正负极类似。其中,与带电介质发生反应的金属如果在反应发生过程中本身所拥有的某种金属原子丧失,原子在反应之后以离子的形式脱离金属物质而存在,那么这样的电化学腐蚀反应过程也可以称为阳极反应。而类似地,当电化学腐蚀反应发生过程中,带电介质在于金属原子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带电介质中以电子形式存在的物质与金属原子发生反应,结果导致带电的介质中电子形式的丧失,而变为原子等金属原子等类型的物质存在的化学腐蚀反应,又叫阴极反应。阴极反应实质上就是电子形式变为原子形式的通过电化学腐蚀过程以非电子形式存在的反应。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是相互独立而又同时进行的,又叫做共轭反应。

电化学腐蚀的表现有原电池反应。即: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融合,发生原电池反应,电解质溶液可以使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金属被氧化的腐蚀是电化学腐蚀的一个常见现象。其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功能就是造成金属的氧化效应,使得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获得氧,而被腐蚀,发生质变。电化学腐蚀的这种金属被氧化的腐蚀例子有很多,例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所发生的腐蚀现象。这其中的腐蚀现象包含几个要素,一是被腐蚀的金属是铁;
二金属发生腐蚀的条件是空气的潮湿性。在化学学科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其他元素的稳定性的比较中,很容易发现:铁是稳定性质比较好的金属物质,一般属于不活泼的金属物质,在一般情况下,铁不易和其他介质发生反应,在地壳中常以固体的形态存在。

由于铁的稳定性能极高,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长时间不容易被腐蚀或者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然而,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腐蚀反应的情况是极容易的。这是因为在潮湿的空气中,铁的表面在于空气接触时被空气中的潮湿水汽所覆盖,形成水膜,水汽中含有氢离子、氧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这样的氢氧根离子形成了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很容易将铁金属中的铁原子被氢氧根离子所氧化,经过化学反应变为氧化铁或者四氧化三铁等具备氧的铁的化合物,在电解质的反应过程中产生电流和电子形式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一个原电池。

2.电分析化学简述

电分析化学是运用电学和电化学的原理进行化学方面测量的一门科学,电化学分析主要涉及两个学科,即电化学和分析化学。电化学分析科学和物理学、材料学及生物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电化学分析的主要领域内化学学科与物理学科、化学材料的关系是很明显的,一直以来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是相伴随着存在的,即化学现象的发生一定存在某种物理现象的存在,例如铁与潮湿的空气发生铁的氧化腐蚀反应,铁被氧化的过程是一种化学反应现象,其中空气潮湿中的水汽上升并且覆盖在铁金属表面的过程又属于物理现象中的汽化和液化过程。

电分析化学依靠其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电分析化学方法是具备快速、灵敏、准确的微量的特点

其快速性和灵敏度使其具备的优势地位十分有利,电分析的全过程是依靠电力设备和仪器进行的分析过程,电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分析的时间,提高了分析的效率,并且增加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电分析仪器简单,价格低廉,尤其应用于分析有机生物和环境过程中表现的优势和潜力十分显著。此外,电分析化学方法可以实现无限制、无条件的使用,即使在苛刻的条件,例如流动的河流、危险的熔岩或核反应堆等恶劣环境中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2.2电分析化学的还涉及到电极过程动力学和电极反应机理的研究

电极过程是电极表面进行的化学和表面扩散现象。电极过程动力学有利于冶金、有机物合成、化学传感器以及金属材料的腐蚀防护。电分析化学关于电极反应的原理的研究有助于考察原电池形成的具体规律和运用原电池的各种化学腐蚀现象的解释说明。

2.3物质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对许多学科都具有借鉴意义,尤其表现在生物化学和药物学方面

例如,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就是一个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与药物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某些相似性。从电极反应的机理,可以了解这些药物的生物氧化还原过程。研究拒抗作用和人体中常见物质的影响等,为药物的具体临床使用和药效的有效发挥等医学领域方向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楚南.腐蚀电化学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电化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
单片机仿真软件PROTEUS;
单片机汇编语言和C语言源程序编辑编译软件KEIL;
单片机汇编语言和C语言

电子教学采用项目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电子教学采用课题化,以课题项目为单位采用项目化管理;
一条龙实现从原理图绘制,仿真到PCB印刷电路板的制作;
从电子电路的搭建到PCB板的焊接调试;

下面以节日彩灯制作为例讲解:

课题名称:制作即日彩灯。

项目要求:用彩色发光二极管设计制作节日彩灯;
要求节日彩灯能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具备一定的功能;
比如流水灯;
逐次点亮灯;
闪烁灯等。

课题项目的实现:用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设计制作节日彩灯并实现电子仿真。

仪器设备:555和电阻电容组成多谐振荡器;
CD4017为十个二进制计数器组成的串行十进制移位计数器。

用555做振荡器产生振荡脉冲输入到CD4017的时钟脉冲输入端;
由于CD4017是带进位位的十进制串行移位输出计数器;
方波(高电平)会依时间顺序依次从O0~O9移位输出,方波到来时发光二极管LED正向偏置导通发光。毎十个方波Q5~9上产生一个进位方波。(即接在Q5~9上的红绿黄发光LED亮一次。同时蜂鸣器响一声。用虚拟示波器测试电路各点波形;
图1是功能为流水灯节日彩灯的仿真图。

选择好节日彩灯的电子元器件,在制作好的PCB板上安装并焊接调试节日彩灯产品。用双综示波器测试555和CD4017的输入、输出波形、调试,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完成同一个课题;
让我们做的更精彩些:

用单片机仿真软件设计制作的节日彩灯电路原理图如图3:

图4为PROTEUS制作的即日彩灯单片机仿真图:

80C51单片机;
CRYSTAL为频率为12MHZ的晶振;
CAP为电容器;
LED-BARGRAPH-RED为红色发光条;
RX8为二乘十的电阻排;

用汇编语言按照项目设计要求编制节日彩灯的汇编语言源程序;
并用KEIL编辑编译程序产生十六进制代码文件(后缀为.HEX文件);
双击80C51单片机把。HEX代码灌入单片机。

功能说明:单片机P1端口接8只LED,每次点亮两只,先从右边向左边移动点亮;
再从左边向右边移动点亮,然后闪烁两次,重复循环。

在ISIS界面下运行PROTEUS单片机仿真文件。观察功能为双灯左移然后右移然后闪烁两次并循环的节日彩灯。

图3为用汇编语言编制的节日彩灯源程序:

用C语言设计编辑功能为:逐次点亮节日彩灯的C语言源程序:

图5为用C语言设计编辑功能为:逐次点亮节日彩灯的C语言源程序:

用KEIL编辑编译C语言源程序;
并生成十六进制代码(*.HEX)文件;
双击80C51单片机,把*。HEX代码灌入单片机。运行观察LED闪亮顺序,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逐次点亮。

在单片机试验台上搭建节日彩灯电路。用擦写器和下载线把。HEX代码下载到89S51单片机中。安装并调试单片机节日彩灯电路,观察LED闪亮情况直到符合课题项目设计要求。

电化学范文第3篇

其中,TVT-METSA自动生产线拆装与调试实训装置包括以下内容:气动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直流电机驱动技术、步进电机驱动技术、伺服电机驱动技术、触摸屏应用技术、上位机监控技术、PLC工业网络技术、变频调速技术、PLC技术、故障检测技术、机械结构与系统安装调试技术、人机接口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等,是一款设计优秀的学生试验实训平台。

学习的模块包括有:电源模块、MM420变频器与交流三相同步电机模块、TP177B触摸屏的使用,井式供料单元、皮带传送与检测单元、电感传感器、电容传感器调整方法、到位传感器C421调整方法、行走机械手搬运与仓库单元、行走机械手搬运与仓库单元、旋转编码器、切削加工单元、多工位装配单元。

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是:触摸屏在行走机械手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在触摸屏上制作两个按钮,一个按钮摁下后,行走机械手前移动,一个按钮摁下后,行走机械手后移动。触摸屏通过通信电缆与S7-200的通信口(PORT0)连接的,以PPI或MPI通信方式与PLC进行数据交换。触摸屏直接对PLC输出进行写入操作,使Q0.4与Q0.5导通或关断,来控制直流电机的正转与反转。从而控制行走机械手的左移动与右移动。PLC的I/O分配、编写触摸屏程序、通信参数设置、变量的连接、触摸屏按钮的制作、为按钮设置变量函数、触摸屏程序的下载、网络线连接的计算机IP设置、SIMATICWinCCfleible2007通信设置、PLC程序编写、调试。

任务二:在PLC任务四的基础上,增加触摸屏功能,

1、在触摸屏上制作两个按钮,一个按钮摁下后,行走机械手前移动,一个按钮摁下后,行走机械手后移动。

2、在触摸屏上制作数据显示框,实时显示高速计数器的当前值。

3、在触摸屏上制作数据输入框,可输入2号仓库的地址。

其中包括内容:I/0域的制作、I/O域变量的选择、PLC程序编写、调试。

第三个大内容:PLC在行走机械手控制中的应用

其中包括:使用设备介绍、I/O分配、程序下载、程序验证与思考、问题解释(也就是对之前的控制进行拓展)

1、设备有智能保护,即使程序不完善,不正确也不会损坏设备。

2、直流电机正反转同时接通是需要严格避免的,在外部接线要有互锁,程序内部也要有互锁。

3、在控制电机时,要增加限位点的传感器,使控制更加完善。

行走机械手限位点接线说明,改进的程序

深化训练:

1.系统通电后,按下启动按钮SB1,如果小车不在SQ2处,则返回SQ2处,停止。

2.小车在SQ2处,停止5秒钟,进行装料工作。

3.装料完成后,小车向SQ3处运行,到达SQ3处,小车停止运行,进行卸料工作。

4.卸料时间为5秒钟,卸料完成后,小车运动到SQ2处,开始循环工作。

5.摁下停止按扭SB1,系统完成当前任务后停止在SQ3处

6.摁下急停按钮SB7,系统立即停止工作。

问题分析

1、连续摁下启动按钮,会导致程序错乱。

2、急停按钮抬起后,设备继续按照原来的工序继续运行。

3、没有做停止

4、第二次下载程序时,程序下载后,未摁下启动,设备就开始运行。

任务三

1.系统通电后,按下启动按钮SB1,如果小车不在SQ2处,则返回SQ2处,停止。

2.小车在SQ2处,机械手做取物动作。

3.取物完成后,小车向SQ3处运行,到达SQ3处,小车停止运行,机械手做放物动作。

4.放物完成后,小车运动到SQ2处,开始循环工作。

5.摁下停止按扭SB1,系统完成当前任务后停止在SQ3处

电化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机学;模块化教学,结构篇章;原理篇章;维护篇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50-02

《电机学》讲授典型电磁机械的结构原理及使用维护知识,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涉及到电、磁、热和机械等综合知识。毋庸置疑,课程教学效果对学生后期发展有深远影响[1-7]。

随着国家对海洋权益的日益重视,国家对海军和海警的作战水平和巡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力部门作为舰艇的心脏,《电机学》是其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电机学》教学面临两方面的基本问题:其一是海军战略调整,战训任务大幅增加,电机专业化特征凸显,电机使用管理知识需求加大;其二是电机学课程的有效学时大幅度减少,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按照典型电机结构原理自然分篇,这是一种事例型教学,虽然可以使学生对《电机学》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但不能从总体上让学生对其深刻理解和掌握。基于电气工程专业电磁机械的学科基础需求和《电机学》的专业化需求特征,以及《电机学》课程有效学时现状,适时开展《电机学》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优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该研究工作,对于有效解决《电机学》教学面临的基本问题,培养高素质特色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机结构篇章

旋转电机都有定子和转子两部分,在定、转子之间有一个储存磁能的气隙[8]。因此,在对电机结构进行讲解时,应注意总结直流和交流电机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和区别。直流电机中定子由主磁极、机座和电刷等装置组成,转子是电枢,它由电枢铁芯、电机绕组和换向器等部件构成。交流电机根据应用场合不同,可分为同步交流电机和感应交流电机。感应电机的定子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机座三部分组成,转子由转子铁芯、转子绕组和转轴组成,其中,转子绕组分为笼型和绕线型两类。笼型绕组是一闭合绕组,即转子回路各参数如转子电阻和漏感是常量。绕线型转子的槽内嵌有用绝缘导线组成的三相绕组,绕组的三个出线端接到转轴上的三个集电环上,再通过电刷引出,即转子绕组是开路的,可根据需要改变转子电阻。按照结构形式,同步电机可分为旋转电枢式和旋转磁极式,旋转电枢式的电枢放在转子上,主磁极安装在定子上,这种结构在小型同步电机中得到一定的应用。旋转磁极式结构主磁极装设在转子上,多用于高压、大型的同步电机上。按照主极的形状,旋转磁极式电机又可分为隐极式和凸极式。隐极同步电机的定子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机座和端盖等组成。凸极式同步电机通常分为卧式和立式两种结构。绝大部分同步电机、同步补偿机和用内燃机或冲击式水轮机拖动的同步发电机都采用卧式结构。低速、大容量的水轮发电机和大型水泵电动机则采用立式结构。卧式同步电机的定子结构与感应电机基本相同,定子亦有机座、铁芯和定子绕组等部件组成;转子则由主磁极、磁轭、励磁绕组、集电环和转轴等部件组成。立式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大多采用波绕组,转子上除有励磁绕组外,还装有阻尼绕组。

综上可知,无论是直流电机,还是交流电机(感应电机和同步电机),其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也存在着一些明显差异。因此,在电机结构模块教学中,核心内容是按事例型教学的特点分析电机结构,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教学步骤,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电磁机械结构的体系型教学特点,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电机结构。

二、电机原理篇章

对于本篇章,可以从电磁感应定律出发,通过分析单根导线切割恒定磁场和单根导线在持续变化的磁场下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变化的磁场或运动的导体(多股导体通过串联或并联构成绕组)。在此基础上,分析变压器、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哪些是导体运动,哪些是磁场变化,以及哪些是导体和磁场都在变化。对于变压器,可以看作是导体静止,而磁场按照正弦规律发生变化,此时输出的感应电动势与输入电压频率相同,输出电压幅值随着导体数量即绕组匝数的变化而变化。对于直流电机,在绕组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交变的,由于直流电机中存在换向器,其作用相当于整流,使得输出电压为一正值。对于感应交流电机,大多数是作为电动机应用,由于转子旋转磁场与定子旋转磁场旋转速度不同,使得转子中产生感应电动势,闭合的转子电路中产生电流,进而产生电磁转矩阻碍定子相对于转子磁场的变化。同步交流电机主要作为发电机运用,当转子绕组以同步转速旋转时,励磁电流建立主极磁场,并在气隙中形成一个旋转磁场,该磁场切割定子绕组,进而产生频率与旋转磁场相同的激磁电动势,其是通过改变磁场来获得感应电动势的。

在电机原理模块教学中,主要方法是按事例型教学的特点分析电机原理,并基于此构建原理篇章,便于学生承续前期教学基础并从总体上把握电机原理。

三、电机维护篇章

电机进行能量转换过程中,电机内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损耗,这一方面会影响电机的效率,另外一方面将使电机的温升增加,缩短绝缘材料的使用寿命,轻者限制电机输出,严重时会烧坏电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电机是如何维护的。

在分析了电机温升产生的原因之后,应对电机散热的主要途径进行讲解,电机散热的主要途径包括两种:内部传导和外部冷却。而对于内部传导散热,牵涉到“热阻”这一物理量,其与导热体的热导率、垂直于热流的导热面积和导热体在热流方向上的长度有关,因此,在考虑从电机内部散热时,应尽可能地减小绝缘层的热阻,可以从绝缘材料、导热面积和导热长度等方面具体改善传热性能。常用的内部冷却方式是采用空心导体,把冷却介质通入导体内部直接将热量带走,冷却介质应用较多的为氢气或经过处理的洁净水,其中水的冷却效果较佳。对于电机外部冷却,可以采用自冷式、自扇冷式或他扇冷式。自冷式是通过电机部件表面的辐射和冷却介质的自然对流,把电机内部的能量带走,这种方法效率比较低;自扇式是将风扇固定在转子上,电机转动时,风扇跟随转子一起转动所产生的风压强迫空气流动,吹拂散热表明,将热量带到外界。自扇冷式分为径向通风式和轴向通风式两种,径向通风式具有结构简单可靠,通风损耗较小和绕组与铁芯沿轴向的温升分布较为均匀的优点,缺点是因风扇直径受到限制导致风压低;轴向通风式能够装设较大直径的风扇来确保冷却效果,不足之处是通风损耗较大,电机沿轴向温升不均匀,出风端温升较高。对于电机采用何种冷却方式,应根据其容量和实际应用场合来考虑确定。

综上,电机维护模块教学中,主要是针对船舶中实际应用的电机分析电机维护的内容,探和总结电机维护的体系型教学特点,并基于电机维护篇章的具体内容,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电机维护体系的构成和分类,有效掌握使用管理知识。

四、总结

《电机学》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涵盖了较多的知识内容,包括变压器、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一些特殊电机等,这就要求教员必须熟练掌握和理解电机是如何设计的、它的结构是什么、具体工作原理是什么以及它的应用对象、场合是哪些和有哪些具体的维护措施。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电机学》对于一个教员的知识积累的要求是非常严格和非常高的。只有在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之后才能对《电机学》按照篇章实施课程篇章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李小斌.高职《电机学》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2,(1):363-364.

[2]王振华,张金霞.“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60-61.

[3]黄松柏.电机学教学改革探讨[J].轻功科技,2013,(2):131-32.

[4]李宏伟,聂晶.《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2014,(20):282-282

[5]盛其成.高职院校电机学教学改革浅谈[J].新课程研究,2014,(195):100-101.

[6]李素芬,毛哲.“电机学”教学研究与探讨[J].内江科技,2012,(6):191.

电化学范文第5篇

误区一:课件设计过分重视外表,忽视“化学美”的实质

课件需要界面友好,但并不等同于华丽,如果华而不实,则正好是舍本逐末的表现。作为辅助化学教学的课件,应把解决化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放在首位,追求课件的本质作用,而不应只追求外在的所谓好看。如果用过多的、非必需的声像资料代替化学思维活动是非常有害的,化学课必须坚持以化学思维活动为主,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把一大堆无用的东西呈现给学生。很多教师在课件中还泛滥性地使用与主题无关的图片、声效来装饰课件,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真正的“化学美”是化学内容的和谐美、过程现象的“奇异”美,结论的“严谨美”,对学生“化学美”的教育与熏陶应主要体现在化学教学内容上。单纯或过度地追求课件的界面美,而忽略或淡化教学内容,对化学教学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误区二:课堂上过分依赖课件,放弃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有很多化学演示课件把实验设计、实验现象以录像或其它形式直接展示在大屏幕上。虽然节约课堂时间,实验现象明显,但对学生来说,学生看到的是电脑演示,没有看到教师的整个操作过程。如果把一些现象不明显、实验危险性高、所需药品或仪器中学实验室不具备等情形的实验用录像或动画演示,当然无可厚非。但除此之外,原则上讲,所有课本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应该亲手去做。一个好的课件应该不仅能展示现象,而且能揭示过程,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误区三:注重教师教学的操作性,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许多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制作的课件通常是课内自己专用的,只设计教师的“教”,用多媒体电脑帮助教师讲清楚用黑板和其他教具不容易讲清楚的问题,很少设计为帮助学生“学”的内容。整个课件都是在教师事先计划好的教学过程下进行的,就连问题的提出及答案都已事先设计好,对学生来说根本就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整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学生可能对这节课所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够掌握,但在课堂上体现不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能自主的学习和探究,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误区四:人机互动过多,师生交流减少,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但机器永远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和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教材、教师、学生”三元关系,而是“教材、学生、多媒体、教师”的四元关系。所以,不能简单地把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转变为“人机”关系。教师关注的是计算机多媒体的操作,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方面的信息,学生关注的是屏幕,阅读和思考着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教师只是一个解说员或操作员。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只让电脑程序做出简单死板的表扬或批评。这样的授课方式缺乏师生的交流,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教师本人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启发、诱导的积极作用。

误区五:只有电子板书,忽视规范系统的传统板书

用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板书,在教学手段上看是一大进步,可以节约教师时间。但是学生看演示只是一种视觉逗留,学生不能把所看到的表象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而且展示速度更快、展示内容过多,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教师的系统板书重在突出教学要点和系统整理,对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板书内容停留时间比演示内容要长得多。系统的板书是学生在教师讲解引导下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时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外部支撑点,是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中间手段。

误区六:重视形象思维的训练,弱化抽象思维训练

化学的特点是从宏观物质向微观粒子迈进,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学生如果缺乏抽象思维的训练,自然难以掌握这门科学。在整个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表现为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恰好是能够使静态变为动态、微观变为宏观、抽象变为具体,其优势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然而,目前的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瞄准了计算机的这些功能,在一些可要可不要的地方陈列图像,动静画面泛滥成灾。借助于图像的直观性、形象性,教师的教学表面上看来顺利完美、无懈可击,其实,无形中过分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忽视了抽象思维的训练。有些微观现象或微观过程尚不清楚或难以摸索,如果使用的图片或动画在模拟时出现科学性的错误,还会造成学生认识的错误,从长远来讲,这种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推荐访问:电化学 五篇 电化学【五篇】 电化学(精选5篇) 电化学mθ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