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与养老体系中期评估报告5篇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与养老体系中期评估报告5篇

时间:2022-12-05 19:20:10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与养老体系中期评估报告5篇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与养老体系中期评估报告 县市区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总结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县市区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总结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我县自2011年实施《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与养老体系中期评估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与养老体系中期评估报告5篇

篇一: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与养老体系中期评估报告

区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总结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县市区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总结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我县自 2011 年实施《大善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来,县委、县政府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工作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健全机构,完善政策,增加投入,突出教育,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老龄事业有了较快发展。

 一、老龄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我县调整和补充了大善县老龄工作委员会领导成员,各乡(镇)、县老龄委成员单位相继调整和补充了老龄委机构,80%的农村基层,建立

 了老年协会组织。同时,全县涉老社团开展活动丰富多彩,老年文化生活异彩缤纷。

 二、不断完善各项惠老政策 自 2011 年起,县委、县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龄工作的意见》、《大善县“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关于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涉老文件,围绕健全老年服务设施、落实老年政策法规、逐年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宣传敬老教育活动、健全组织机构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实施了有效推进措施。

 三、老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十二五”期间,通过全县上下不懈努力,我县老

 龄事业得到健康、有序、迅猛发展. (一)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建立健全了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继续保持 10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率 100%。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全面实施,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各项惠老机制的建立,不但为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为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全县惠老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对 80 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实行敬老生活补贴。制定了养老服务业

 的用水、用电、用气、税费及多项优惠政策。在社区建设保障性养老用房、养老设施征地、开展老年远程教育、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养老护理培训等多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逐步形成大、中、小各层面政策相衔接,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互支撑,高、中、低档机构互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过程中,体现整合资源与新建设施相结合、设施改造与功能提升相结合、布局结构与服务需求相结合,做到目标可行、任务明确、布局合理、措施有效。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网络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老龄化信息建设已经完成。

 (三)出台了各项惠老举措。

 1、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在场地、人力、财力等暂时困难情况下利用社区医服资源,大力开展

 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积极利用养老机构专业化水平高,护理条件好,活动场地空间大等资源优势,开展日托、日间照料、送餐、家庭护理等多种居家养老服务。

 2、利用民政自身资源,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依托当地民政所,组织享有低保人员和志愿者按照“就近服务、不跨自然村、相对熟悉”的服务形式,对高龄、特困、空巢、失能的居家老人实行包人包户,开展生活照料服务。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可操作性强、深受老年人欢迎的具有农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成功之路。

 3、我县养老机构 29 名护理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考试,获得资格证书,养老护理持证上岗率达到 90%。

 4、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展“民办公助”、“公办民营”养老模式试点;调动全市大力开展养老服务示

 范、爱心护理工程等创建活动,“十二五”期间,,我县被省命名为“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县”。有 1 个养老服务机构获得省养老示范单位,青云林海项目即将投入运营。

 5、努力实现资源互补、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十二五”期间,将试点单位王楼镇敬老院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实行社会养老与农村五保老人、城市“三无”老人共同寄养新举措,有效缓解了养老市场的供需矛盾。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日趋规范,许可审批制度日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居家养老工作有序推进。全县新建农村幸福院 22 所。

 “十二五”期间,我县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已发展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7 家,农村幸福大院 22 个,公办养老机构 14 家,床位数共计 2345 张,每千名老人拥

 有床位数 33 张。老年人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体育等事业有了较大发展,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工作目标基本完成。

  “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面对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县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持续增长,按全县老年人占总人口 14%的平均比例计算,到 2020 年全县老年人口将达到 8.8 万以上,呈现出增长速度快、高龄化显著、农村老龄问题突出、城乡差异大等特点,与“十二五”期间相比,社会养老负担将进一步加重,养老保障和就医问题更加突出,社区

 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加,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显著加大,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具体表现在:老年人口规模增大产生的各种需求与供给矛盾;老龄事业发展长效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老年抚养系数逐年提高与社会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显著;空巢老人及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数急剧增加,现有养老机构规模数量、服务质量还不能满足入住老年人生活需求和精神慰藉。居家养老日常生活照料体系还未起步,老年医疗保障水平较低;公共财政对老龄事业发展投入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比例不足,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社会化服务等保障体系建设任重道远;老龄工作机构和工作队伍的现状还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客观形势。

 “十三五”期间既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为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龄工作,制定对策,协调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将老龄产业发展纳入大善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开展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加快发展老龄事业,认真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打下坚实基础。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加大对老龄事业

 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有步骤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形成的社会问题,实现“六个老有”的目标,努力为老年人做实事、解难事、办好事,促进老龄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改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代际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老龄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的原则。依据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的需要,建立老龄事业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年人口增长挂钩的调节机制,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2、坚持老龄事业多元化发展的原则。强化政府责任,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倡公益事业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发展的老龄事业机制。

  3、坚持依法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原则。加强老年法律法规建设,建立法律约束机制,强化法制监督,形成依法发展老龄事业的社会环境。

  4、坚持老年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围绕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注重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消除年龄歧视,促进代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1、建立政府、家庭和个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的生活照料社会服务经济供养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和保障制度、老年权益保障体系、老年文体教育培训体系和老龄工作管理体系;走社会福利社会化之路,初步形成社会养老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档次各异、布局合理的格局,努力实现“以道德为基础的传统养老模式向道德与法制相结合的现代养老模式转变,以家庭养老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模式向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养老模式转变,以单纯的政府福利性养老模式向福利性保障与市场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模式转变”; 加快方便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老龄产业发展,进一步营造敬老、养老、助老和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2、到“十三五”末,实现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医疗保健、文化体育、老年教育培训、老年旅游、公共服务、生活照料、社会化养老

 等诸多方面条件有较大改善,最大限度地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3、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应急救助等服务全面开展;宜居养老环境明显改善;老龄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养老服务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行业标准科学规范,监管机制更加完善。到 2020 年,我县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 40 张。

 4.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城市社区要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培育服务机构、招募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服务商等方式,不断扩大居

 家养老服务组织规模,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推动信息平台与居家养老服务实体有效结合,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5.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要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充分整合资源,按照有关标准加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创建一批服务设施完善、信息网络健全、管理服务规范的养老服务示范社区。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加快实施社区无障碍环境改造。完善现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为老年人服务功能,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开通养老服务热线和居家养老

 服务呼叫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设在乡(镇)和村的各类具有为老年人服务功能的生活和文化体育设施要向老年人开放,满足老年人需求。

 6、壮大养老服务产业。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等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投资老年产业,创新养老模式,开展老年生活服务、医疗康复、托管托养、教育娱乐、食品用品、休闲旅游、信息咨询等服务,不断满足不同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中小企业,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金融保险行业为养老服务业提供相关服务。

 7、发展老龄产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增长

 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老年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吸收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不同档次、不同规模的养老服务机构,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养老服务规模化、集团化管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逐步实施“货币化养老”。鼓励和扶持开发老年产品,引导企业生产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经济适用的老年用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出适合不同经济条件的老年人旅游产品。培育老年消费市场,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鼓励支持老年用品专卖店和专卖柜台发展。

 (二)建设目标 1、改善居家养老环境,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支持体系。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机构为重点,

 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购置,完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

 “十三五”期间,增加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 1175 余张,使之达到建设标准。

 在居家养老层面,支持有需求的老年人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扶持居家服务机构发展,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服务内容和项目,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服务。

 在社区养老层面,重点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增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养老服务功能,使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农村社区达到 90%。

 在机构养老层面,重点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完成一所政府主办的,以收养失能、

 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老年养护机构的目标,建立一所医养结合的养老试点,确保政府兜底任务的完成。

 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依托现代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规范行业管理,实现12349 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覆盖全县,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搭建全县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

 2、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力争达到 95%。对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实行业务培训、考核和持证上网制度,以实现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定期组织开展评选表彰先进养老机构和个人活动,提高养老机构为老服务质量。

 3、继续做好高龄补贴政策的实施计划。

 4、“十三...

篇二: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与养老体系中期评估报告

解读“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规划背景01量化要求02两条主线03

 01规划背景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根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3、《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十三五”时期,在党和国家重大规划和政策意见引领下,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一系列新成就01涉老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优待政策等不断细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运营、发展的标准和监管制度更加健全。老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备基本社会保险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得到提升。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多元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下同)和设施从11.6万个增加到32.9万个,床位数从672.7万张增加到821万张。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7.9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获得健康管理服务。医养结合服务有序发展,照护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健康支撑体系不断健全

 01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1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行动指南3践行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的实施路径2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的工作方案4规划背景——定位

 02量化要求

 02规划目标养老服务供给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健全为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社会环境更加适老宜居

 02量化要求专栏1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指标指 标 2025年目标值1.养老服务床位总量 达到900万张以上2.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 达到100%3.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 达到100%4.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达到55%5.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占比 达到60%以上6.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 明显增长7.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人数 保持1人以上8.老年大学覆盖面 每个县(市、区、旗)至少1所9.“敬老月”活动覆盖面 每个县(市、区、旗)每年开展1次

 03两条主线

 03主线一——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强保障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落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适时适度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药报销范围完善基本医保政策,逐步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扩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药报销范围,将更多慢性病用药纳入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老年人用药负担。三、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协同促进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职工筹资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水平相适应的筹资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建立并完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认定、等级评定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基本保障项目。健全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体系。

 03主线一——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兜底线一、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二、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三、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优先安排失能老年人入住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构建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网络专栏2 公办养老机构提升行动提升覆盖能力达标率。新建和升级改造设区的市级公办养老机构。县级、乡镇级重点支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改造升级护理型床位,开辟失能老年人照护单元,到2025年,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有率达到100%。提升服务质量安全达标率。加强公办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使其符合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等标准。依据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标准,评定为一级至二级服务等级的乡镇级公办养老机构、评定为二级至三级服务等级的县级公办养老机构建有率均达到80%以上。提升入住率。改善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优化供给结构,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明显提升,用好用足现有资源。

 03主线一——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扩普惠一、街巷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共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到2025年,乡镇(街道)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互补,共同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二、重点支持养老机构照护服务能力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引导地方对普通型床位和护理型床位实行差异化补助,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完善对护理型床位的认定办法,尽快建立长期照护服务的项目、标准、质量评价等规范。三、严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各地要严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可结合实际适当上调标准。开展城镇配套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治理,全面清查2014年以来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情况,定期进行全国通报,2025年前完成整改。四、实施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完善市场原则下普惠价格形成机制

 03主线一——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强居家社区一、打造一批标准化社区老年食堂,引导外卖平台等市场主体参与助餐配送二、发展老年人助浴助洁服务,制定相关标准规划,支持相关产业研发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培育一批专业化、连锁化助浴机构。研究制定老年人助浴服务相关标准规范,加强养老护理员助浴技能培训。支持助浴服务相关产品研发,推广应用经济实用型产品。鼓励助浴机构投保相关保险,提高风险保障程度。三、建立居家养老巡防关爱服务制度建立居家养老巡访关爱服务制度,实行普遍巡访和重点巡访相结合,采取电话问候、上门探访等多种形式,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通过“社工+邻里+志愿者+医生”相结合的方式,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身心关爱服务。四、培育老年人生活服务新业态,鼓励“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

 03主线一——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重健康支撑一、实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行动二、实施医养结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三、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占比达到60%以上专栏3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老年健康促进工程。监测老年人健康素养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将老年心理关爱行动覆盖至所有县(市、区、旗)。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实施老年口腔健康行动和老年营养改善行动。实施老年痴呆防治行动,提升老年痴呆防治水平。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构建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以及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安宁疗护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护理院(中心、站)。在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区),每个县(市、区、旗)至少设立1个安宁疗护病区,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安宁疗护病床。专栏4 医养结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养老服务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利用现有资源改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重点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为主,兼顾日常生活照料的医养结合服务。医养结合示范行动。

 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服务机构。组织开展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开展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自治区、直辖市)、示范县(市、区、旗)和示范机构创建活动。

 03主线二——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银发经济一、围绕衣食住行,研发制造针对不同生活场景的各类老年用品,发展健康促进类康复辅助器具大力开发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需求的老年生活用品。针对不同生活场景,重点开发适老化家电、家具、洗浴装置、坐便器、厨房用品等日用产品以及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等辅助产品,推广易于抓握的扶手等支撑装置以及地面防滑产品、无障碍产品,发展老年益智类玩具、乐器等休闲陪护产品。针对机构养老、日间托养、上门护理等需求,重点开发清洁卫生、饮食起居、生活护理等方面产品,提升成人尿裤、护理垫、溃疡康复用品等产品的适老性能,发展辅助搬运、翻身、巡检等机器人。发展老年人监护、防走失定位等产品。二、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打造一批银发经济标杆城市三、应用智能交互、只能操作等技术提升健康监测、养老监护、日用辅助用品等产品实用性。开展家庭、社区、机构等多场景的试点试用专栏5 规划布局一批银发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支持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在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推进国际性、跨区域合作。结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评选,在全国打造一批银发经济标杆城市,推进在服务业融合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业态培育方面的探索创新。建立区域老年用品市场交易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举办老年用品博览会、展销会。

 03积极老龄观主线二——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一、发展老年教育。筹建国家老年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开展“银龄运动”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老年人劳动就业权益和创业权益。支持老年人依法依规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按照单位按需聘请、个人自愿劳动原则,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延长工作年限。三、丰富文体休闲生活。发展老年文化服务、老年体育健身,促进养老旅游融合专栏7 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行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党建工作,改善基层老年协会活动设施和条件,加强骨干培训和活动指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等对基层老年协会进行培育孵化,打造一批规范化、专业化基层老年协会。做好基层老年协会的登记(备案)工作,推动各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监管措施,加强规范管理。

 03主线二——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老年友好一、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体系二、推进社区和家庭、公共场所的适老化改造三、推进智能化服务适应老年人,长效解决“数字鸿沟”难题四、鼓励争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专栏8 中华孝亲敬老文化传承和创新工程每年在重阳节当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敬老月”活动,广泛组织动员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家庭个人,以走访慰问、权益维护、文化活动、志愿服务、主题宣传等多种方式,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每年举办一次中华孝亲敬老文化传承和创新大会。持续开展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和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评选,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推动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广泛共识。

 03要素支撑主线二——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一、推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培训疗养机构主要转型为普惠型养老服务设施二、科学规划布局新增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支持运用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三、2022年,不低于55%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养老服务,拓宽金融支持养老服务渠道四、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老年医学人才队伍+为老服务人才队伍均提质扩容专栏10 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扩容。积极增设养老服务相关本科专业,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增设老年学、养老服务管理等专业。动态调整养老服务领域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扩大养老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老年医学人才队伍培养。对全国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和医养结合机构的1万名骨干医护人员、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区)从事安宁疗护工作的5000名骨干医护人员,开展诊疗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老年医学领域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招聘、使用和培养等方面向医养结合机构倾斜,鼓励医养结合机构为有关院校提供学生实习岗位。将老年医学、护理、康复等医学人才纳入卫生健康紧缺人才培养。开展相关人才培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依托现有资源设立一批医养结合培训基地。为老服务人才队伍提质。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加大对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支持力度,引领带动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完善和发布一批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加强养老服务领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遴选一批优秀课程和教材,持续推动职业院校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积极稳妥推进1+X证书制度,推进老年照护等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及考核工作。

 THANKYOU“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篇三: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与养老体系中期评估报告

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0)北 京 市 老 龄 工 作 委 员 会 办 公 室北

 京

 市

 老

 龄

 协

 会北 京 师 范 大 学 中 国 公 益 研 究 院

 2

 3前

 言2020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并持续至今,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建设造成重大影响。老年人群是疫情高危人群,最易感染且重症率高、死亡率高,做好老年人紧急照护与疫情防护,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社会关注重点。面对疫情,北京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坚持生命至上原则,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时刻关注全市老年群体生命安全,积极谋划落实老年群体防控措施,保障了全市 430 万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实现了首都老龄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有序推进,为老龄事业平稳发展交出一份“北京方案”。2020 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相比往年发展报告,《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0)》增加了“十三五”老龄事业总结,通过阶段性总结,帮助读者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北京市老龄工作。《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0)》分为综述、正文、结语、附录四个部分。其中正文共分九章:第一章总体阐述 2020 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点以及“十三五”期间老龄人口变化特征。第二章至第八章具体介绍 2020 年老龄事业发展状况,包含老年社会保障、老年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老龄产业、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优待与权益保障七个方面。第九章简述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保障措施。有关本报告相关文字和数据说明如下:1. 第一章“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特征”中,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数据由市统计局提供,户籍老年人口数据 60 至 99 岁为市公安局人口监测系统 2020 年底时点数据,100 岁及以上人口数据来源于市民政局高龄津贴发放工作统计系统。2. 第二至九章内容及数据主要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教委、市金融监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北京银保监局、市残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委宣传部、市公园管理中心、市体育局、团市委、市委老干部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科委、市老龄协会等市老龄委相关成员单位提供。3. 本报告中的数据结点均为 2020 年底。

 4

 5前言 ..............................................................................................................................................................综述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概要 ....................................................................................第一章

  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特征一、老年人口规模大 ..........................................................................................................................二、老年抚养系数持续上升 ..............................................................................................................三、高龄老人占比稳定,百岁老年人数量持续上升 .....................................................................第二章

  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一、持续提高社会保险水平 .............................................................................................................二、提升老年人社会福利待遇 .........................................................................................................三、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 .............................................................................................................第三章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一、强化老年健康服务顶层设计 .....................................................................................................二、全力做好老年人疫情防控工作 .................................................................................................三、持续改善老年人医疗环境 .........................................................................................................四、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五、着力推进医养深度融合 .............................................................................................................六、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第四章

 养老服务体系一、完善养老服务顶层设计 .............................................................................................................二、逐步完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体系 .........................................................................................三、大力发展家庭照护床位 .............................................................................................................目

  录39131921252829333435363839434343

 6四、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五、强化养老机构服务能力 .............................................................................................................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七、持续推动京津冀养老一体化 .....................................................................................................第五章

  老龄产业一、优化老龄产业营商环境 .............................................................................................................二、推动老龄产业融合发展 .............................................................................................................三、培育发展老年用品市场 .............................................................................................................第六章

  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一、有序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 .....................................................................................................二、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 .................................................................................................................三、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第七章

  老年人社会参与一、广泛推动老年人参与疫情防控与基层治理工作 .....................................................................二、开展系列文体活动和健身服务 .................................................................................................三、开展助老志愿活动 .....................................................................................................................四、继续发挥离退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五、加快发展线上老年教育 .............................................................................................................第八章

  老年人优待与权益保障一、老年人优待工作 .........................................................................................................................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第九章

  保障措施一、积极发挥市老龄委平台作用 .....................................................................................................二、持续加大财政专项投入力度 .....................................................................................................三、强化科技支撑 .............................................................................................................................附录

 2020 年北京市部分老龄政策文件 ...................................................................................................444445464949505555566161626263677177777779

 7综述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概要

 8

 9“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新时代老龄化新要求,坚持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在推进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优待服务范围拓展、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构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上强化统筹协调、着力改革创新,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超大城市养老服务模式,推动首都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有八大亮点:1. 老龄政策更加完备。“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累计出台老龄政策措施 100 余项,形成了以市级重点规划《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为蓝图,以地方法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基础,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老年人照顾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深化医养结合、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加强老年人权益维护等政策为保障,相对完备、相互衔接的“四梁八柱”老龄政策制度体系。2. 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把优先保障老年群众基本生活作为第一责任,加快提标、扩面、增效。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十三五”期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比“十二五”末增长超过 3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月人均 510 元增加到 830 元,增长 62.8%;福利养老金由每月人均 425 元增加到 745 元,增长 75.3%。在海淀区启动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试点,在石景山区启动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20 年 10 月,石景山区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区。老年优待人群扩大,为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北京通 - 养老助残卡;优待服务范围拓展,一张卡承载了更多的优惠和福利,逐步提高优待服务水平。京津冀异地养老更加便利。3. 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布局基本形成。市、区层面建设两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作为全市和区域养老服务的运行枢纽和指挥平台,集成区域专业化资源。街乡层面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使其成为就近养老的集中养老专业服务平台。养老照料中心建成运营数量由 2015 年底的 56 家增长到 2020 年底的 262 家,社区养老服务服务驿站从无到有累计建成运营 1005 家。同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加速推进,深入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及星级评定工作,2020 年编制 9 项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地方标准,全市累计发布机构标准 17 项、居家养老标准 12 项;新评定或复评养老机构 70 家,全市星级养老机构累计达到 430 家,开业运营 2 年以上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参与率达 100%;双井恭和苑通过国家级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验收。明确三类基本养老服务对象,首次将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纳入政府基本养老服务保障范围。出台《北京市老年综述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概要

 10人能力综合评估工作指引》,发布《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规范》地方标准,全面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工作,并以此作为发放运营补贴和老年人补贴津贴的依据。加强专业评估队伍培训、考核建设。4.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全面深入实施健康北京战略,初步构建起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在内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框架,形成 1 家市级和16 家区级老年健康服务指导中心的组织架构。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已累计建设253 家。推进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确定 2 家全市安宁疗护服务指导中心,遴选 8 家医疗机构为安宁疗护中心示范基地。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全市 544 家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5. 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持续开展北京市“孝顺之星”“孝顺榜样”命名活动,加大孝文化社会化宣传和弘扬力度。建设开通“乐享银龄”老龄工作微信公众号,持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我教老人用手机”活动,引导老年人学会使用消费付款、打车、挂号、健康扫码等常用 APP。开设“老年人维权...

篇四: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与养老体系中期评估报告

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章 第一章

 “ 十三 五” 时 期重大成就和“ 十四五” 时 期 发 展 环境 境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十三五”时期,我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大力促进老龄事业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更高水平幸福广东的重要发展机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节 节

 发 发 展基础 础 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出台《广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广东省养老服务条例》两个地方性法规,为维护老年人权益,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等提供法律保障;在社会保障、养老服务、老年健康、宜居环境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各地也立足地方实际,出台配套政策,加大政策创制,全省基本形成系统全面的为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

 社会保障基础得到夯实。养老保险扩面提标,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7137 万人(企业职工 4508 万人,城乡居民 2629 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均增长 5.9%,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 180 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 80%。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1.099 亿人,总参保率稳定在 98%以上;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广州市作为全国首批、广东省内唯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已覆盖 844.2 万名职工医保参保人员,累计共有 2.53 万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老年人福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完善普惠型高龄老人津(补)贴制度,惠及老年人 1393 万人次;建立经济困难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

 惠及老年人超过 74 万人次;建立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制度,惠及老年人达 57 万人次;实施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银龄安康行动”,覆盖老年人超过 1383 万。

 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建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截至“十三五”期末,全省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逾 2 万个,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点 1200 多个。养老机构 1887 家,比“十二五”期末增长45.4%,其中星级养老机构 230 家。养老床位 46.83 万张,比“十二五”期末增长 119%;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 34 张,比“十二五”期末增长 18.9%。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评估与督导等工作,成立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力促进全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年健康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稳步发展。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57.2%,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比例 38.4%。深圳、汕头、东莞、中山 4 个市开展国家安宁疗护试点,珠海、韶关 2 个市开展省安宁疗护试点。68 个社区(村居)实施国家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省 65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签约率 72.9%。全省医养结合机构310 家,177 家医疗机构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建立家庭病床64285 张,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重点人群提供上门服务。

 银发经济活力持续激发。推动养老服务业与教育培训、健康养生、体育文化、旅游健身等幸福产业融合发展。2 个地市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5 个地市列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4 个地市列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4 个基地、21 个街道(乡镇)、13 家企业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3 个县、2家企业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与辽、吉、黑、赣、桂等省区共创养老服务“旅居模式”,与香港和澳门探索养老服务“湾区模式”。推动老年产品市场体制扩容,通过科技创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专项行动大力开发适老生活用品市场;举办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促进产业产品多元融合,国际化交流与发展,构筑业内最具影响力的老龄产品交流互通平台。

 老年友好环境不断优化。开展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强社区、家庭以及超市、医院、公园等老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适老化改造,优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缓解老年人看病就医、交通出行、生活消费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中遇到的“数字鸿沟”问题;推进老年教育,省、市、县(区)、镇(街)、村(社区)五级老年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打击防范老年人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和保健品消费欺诈活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开展“银龄行动”和老年志愿服务,发挥老年人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开展“敬老文明号”“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创建活动,弘扬养老、孝老、敬老社会传统美德。

 第二节 节

 发 发 展 环境 境 面临挑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省 60 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 1556.51 万人,占比 12.35%,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进程快,

 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日趋明显,未富先老现象逐步显现,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即将进入中高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持续弱化,空巢、留守、独居、失能等老年人家庭数量大幅增加,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日趋旺盛,高龄失能长期照护刚性需求不断增大。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与老龄化速度和多元化需求之间不协调、不匹配、不平衡,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发展能力相对薄弱,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普惠优质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医养康养结合服务水平不高,长期照护服务缺口较大,养老支付能力整体不高,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有待加强,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尚需提升。

 发展优势。我省经济总量大、产业配套齐、消费空间广、市场机制活、开放水平高、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中央积极支持我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和先行先试政策叠加。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我省经济实力稳居全国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破万亿;“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渐次成形,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养老和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五大险种参保人数和基金累计结余均居全国第一,为我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打下了良好物质基础。

 机遇前景。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作出重大部署,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老龄事业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市场不断全面放开,养老行业热度持续升温,老龄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市场活力得到持续激发;新一轮科技变革为养老发展赋能,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要素支撑能力大幅提升,有利于养老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和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我省常住人口规模领先全国,人口集聚红利存在,消费潜能巨大,同时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日益浓郁。

  章 第二章

 总 总 体要求

 在分析把握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的前提下,明确“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不断推进我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节 节

 指 指 导 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党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观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奋力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第二节 节

 基本原则 则 总揽全局,积极应对。坚持党对老龄事业的全面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凝聚社会共识,构建长效机制,全面统筹规划,实施精准政策,确保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保障能力,实现老有所养,努力增进福祉;又要充分考虑阶段性特征和财政承受能力,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将提高福利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统筹协调,均衡发展。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调结构、促普惠职能,优先保障重点老年群体基本服务需求;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特别是对革命老区苏区地区的支持,促进老龄事业、产业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共建共享格局,努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

 科技赋能,创新推动。把科技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动力和战略支撑,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手段推动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为老龄事业发展和老龄产业提升赋能。

 第三节 节

 发 发 展目标 标 到 2025 年,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制度框架建立完善。全员劳动生产率平稳增长,总和生育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稳步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养老保障水平调整机制基本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初步构建。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得到完善,老年宜居设施和环境得到改善。

 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养老社会财富储备稳步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得到健全和有效衔接,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形成城乡覆盖、功能完善、保障基本、服务多元、监管到位的全方位养老服务工作体系;基本构建兜底供养有保障、普惠养老能满足、中高端市场可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基本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老年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更合理。老年健康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深度发展,以需求为导向,覆盖城乡居家、社区、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老龄产业发展持续推进。“银发经济”效应得到社会公认和推动,老年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老年产品用品研发、产销逐步迈进产业化、市场化,科技引领、智能服务助力老龄产业发展。

 老年友好型社会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年人社会参与度明显提高,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深入开展,老年宜

 居环境建设成效明显,老年优待政策更加普惠,“智慧助老”行动深入扎实开展,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日趋浓厚。

 到 2035 年,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匹配的老龄事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三大基石,不断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水

 平,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共识普遍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章 第三章

 筑牢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国民财富积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坚实的社会财富,建立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和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健全老有所医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

 第一节 节

 夯 夯 实应对 人口老 龄 化社会 财 富 储备 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社会结构变化、需求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持续推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

 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财富储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促进企业财富积累增加养老财富储备。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合理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引导积极就业和优化家庭资产配置,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业务,鼓励家庭、个人建立养老财富储备,夯实居民财富积累。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增进民生福祉。明晰各级政府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支出责任,强化各级财政的投入保障作用,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程度相适应。

 第二节 节

 完善基本养 老保 险 和基本医 疗 保 险 制度

 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企业年金制度,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积极鼓励和引导重点行业及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级管理,稳步推动省级管理。引导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依据经济发展、收入水平和...

篇五: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与养老体系中期评估报告

五健康老龄化规划 2017 版 三、主要任务 围绕老年健康工作的重点难点与薄弱环节,将老年健康服务作为中心任务,优化老年健康与养老资源配置与布局,补齐短板,加快推进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一)推进老年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

 1.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开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与康复、科学文化、心理健康、职业技能、家庭理财等内容的教育活动。健全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丰富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建设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加强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弘扬老年人身边的健康文化。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积极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引导开展读书、讲座、学习共同体、游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面向全社会宣传倡导健康老龄化的理念,营造老年友好的社会氛围。开展老年健康保健知识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针对老年人特点,开发老年健康教育教材,积极宣传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加强老年人自救互救卫生应急技能训练。

 (二)加强老年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高老年健康管理水平。

 .做好老年疾病预防工作。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适当调整老年人健康体检的项目和内容。推广老年痴呆、跌倒、便秘、尿失禁等防治适宜技术,开展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口腔疾病的筛查干预和健康指导,做到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促进老年人功能健康。

 .推动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启动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计划,为贫困、空巢、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日常关怀和心理支持服务。加强对老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和康复治疗,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

 (三)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可及性。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服务老年人的功能建设。加强康复医院、护理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提高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推动安宁疗护服务的发展。倡导为老年人义诊,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到 2020 年,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四)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服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的签约服务、协议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机构或医务室、护理站等,重点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服务。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居家老人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研究出台老年人健康分级标准,健全相关服务规范、管理标准及监督评价机制,研发相应的质量管理办法。

 .推动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积极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培育社会护理人员队伍,为居家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为家庭成员提供照护培训,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比较健全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

 .加强老年健康相关科研工作。开展大型队列研究,研究判定与预测老年健康的指标、标准与方法,研发可穿戴老年

 人健康支持技术和设备。探索老年综合症和共病的发病过程与规律,研发综合防治适宜技术、指南和规范,构建老年健康管理网络。

 (五)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维护老年人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巩固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在地方试点基础上,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现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住院老年人医疗费用直接结算。鼓励发展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老年商业健康保险,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

 .进一步加大对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力度。在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老年人医疗救助工作基础上,将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给予相应医疗救助。

 (六)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提供老年健康多元化服务。

 10.开展老年人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扩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覆盖广度和服务深度,不断丰富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的内容,推广老年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老年人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更多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11.推动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鼓

 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支持养老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探索建立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基地。

 (七)以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推动老年健康产业发展。

 12.积极发展老年健康产业。结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大力推动健康养生、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运动康复、医疗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大力提升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保健用品、保健食品、老年健身产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

 13.推进信息技术支撑健康养老发展,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开展面向家庭、社区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覆盖率和质量效率。搭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对接各级医疗卫生及养老服务资

 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安全监护等服务。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建设,为机构养老人群提供便利服务。

 (八)推进适老健康支持环境建设,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氛围。

 14.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建设老年人社会参与支持环境,从与老年健康息息相关的各方面入手,优化“住、行、医、养”等环境,营造安全、便利、舒适、无障碍的老年宜居环境体系。推进老年人住宅适老化改造,支持适老住宅建设。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完善家庭养老政策支持体系。

 (九)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15.切实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尽快培养一批有爱心、懂技术、会管理的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者。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采取积极措施保障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其工资待遇。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鼓励医养结合服

 务机构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提供岗位。重点建设一批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与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老年健康工作部署。切实把“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解决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把老年健康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扩大就业的主要内容。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与具体实施办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地要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支持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在投融资、土地供应、落实税费优惠、人才培养、政策保障等方面对老年健康服务工作予以支持和倾斜,出台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政策。

 (三)强化部门分工协作。各级卫生计生、发展改革、教育、工业和信息化、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体育、中医药管理、残联、老龄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分工合作,落实老年健康相关政策,共同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规划目标提供支持。

 (四)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支持社会资本进入老年健康产业市场,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兴办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提供老年健康服务。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开展老年人健康关爱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作用,组织老年人开展互帮互助活动。支持专业社会工作者组织各类爱心人士关爱老年人,开展“一助一”“多助一”等多种形式的结对关爱服务活动。

 (五)建立检查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监测检查评估机制,定期监督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实施情况。建立中期和末期评价制度,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的全面检查评估。

 [1]本文除特殊标注外,老年人指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

 猜您感兴趣:

推荐访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与养老体系中期评估报告 老龄 养老 评估报告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