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10篇

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10篇

时间:2022-12-21 08:45:02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10篇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 周有光大同是理想小康才是现实作者灵子2010年05月10日 来源独立阅读2010年4月号[2010-05-10] 今年北京的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10篇,供大家参考。

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10篇

篇一: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

光大同是理想小康才是现实 作者灵子 2010 年 05 月 10 日

 来源独立阅读 2010 年 4 月号[2010-05-10]

  今年北京的三月仍属寒冬在穆旦描述为“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不到六点钟窗外便又冷又昏黄。前一天下起今冬第十场雪平日喧闹的城市少有得安宁。胡同里三只小猫在四合院门口游逛六只绿色眼睛射出逼人的光芒。

 周有光住在这片老城区近三十年了四间房加起来不到五十平米他从不介意称“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九平米大的书房里有一张黄漆小书桌90 厘米长、55 厘米宽漆掉了许多。左边摆着书稿右边搬开电子打字机便能挪出一片写字的位置。105 岁的周有光坐在书桌前笑眯眯讲起话来开心的时候他会以手掩口仿佛大笑失了礼仪。

  他喜欢用的形容词是“了不起”。“许多人以为我们有敦煌很了不起这个现在看起来如此荒野的地方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文化呢历史上敦煌是从巴米扬开始一直延伸过来的犍陀罗文化带注印度佛教文化和古代希腊文化的混合绝大部分都被伊斯兰教毁掉了只剩下东面头上敦煌这一段而且不是这个文化带里水平最高的。”

  他随手在面前的稿纸上写出犍陀罗的英文 Gandhara由于不能确定拼写是否准确 很抱歉地笑笑 “我现在年纪大了 原来知道的东西我都写不出来了。

 ”

  从宗教谈到文化从文化谈到历史、政治、经济三个小时过去老人仍不觉疲倦。晚饭时保姆进来打断他要他下次再讲他问我你今天在这里吃饭吗我婉谢他说那我还要再讲一会儿。

  周有光出生于 1906 年江苏常州青果巷。

 这条巷子很有意思 还住过瞿秋白、赵元任三个人都搞文字改革。在常州中学读书时他钦佩一位叫吕叔湘的学长会背《诗经》两人那时结识想不到后来都从事语言研究。

  上世纪二十年代周有光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学要他拍一张西装照片寄去他因为一直在常州“土得很”结果到照相馆戴了一个领带又系上一个领结成了日后同学必提的笑料。

  周有光的专业是经济学曾去日本留学之后回国在大学任教并曾任职当时“四小银行”之一的新华银行派驻纽约。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从美国回来。

  “人家说我是"左倾幼稚病"但我们那代人经历过日本的侵略都特别爱国。我搞经济学以为对战后的国家有用处没想到回来一点用处都没有。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他认为二十世纪两件事对中国改变最大第一个是日本侵略中国第二个是共产党改变了整个中国。

  抗战时期他与家人从上海迁到重庆天天“跑警报”。一次下班路上遇到空袭炸弹带起的气浪将他甩到沟里清醒之后他安然无恙但周围的人全死了。经历过打仗的苦难他反而生出一种乐观精神来建国之后接踵而至的反右、大饥荒、下牛棚、抄家„„在他看来都“无所谓小事情”。

  他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幸运。1955 年 10 月年近五十的他接受上级委派改行参与中国文字改革。1957 年就“反右”了上海是资本主义经济学的中心经济学教授都是反右重点。他的好朋友、上海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志远自杀他很好的博士生也自杀他都不知道。朋友说如果他不是到了北京到了文字改革委员会肯定要做二十年监牢。“我算是逃过了一劫不然二十年下来即便不死出来也没什么用了嘛。”

  周有光在语言文学领域建树颇丰参与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创办现代汉字学提倡研究比较文字学填补了当时许多空白。他说这也不过是幸运而已“当时等于很多荒地没人开垦只要去就容易有收获。”

  由于圣约翰大学以外交闻名周有光一生中多次被邀请到外交界去做事夫人张允和断然反对。“她是对的假如我参加政治就麻烦了。”

  张允和出身安徽名门望族家中四姐妹都相貌出众品学兼佳。叶圣陶曾感伤地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后来老三张兆和嫁给了沈从文张允和则嫁给周有光。周有光伉俪一辈子恩爱有加这么多年来喝茶时永远“举杯齐眉”以示对彼此的敬爱。

  张允和 93 岁去世后周有光也做好准备。“我比她大 4 岁她去世了我想我自己也快了所以把家里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给我的孙女拿走了。想不到活到现在。人家说我年纪大了活一天少一天我说完全不对我是活一天多一天。”

  1989 年离休之后周有光大量阅读、撰写文化学和历史学的内容。九十岁到一百岁之间他出版了文集《百岁新稿》今年一月又出版《朝闻道集》收录平日思考心得。他自嘲是“两头真”的学者年轻的时候一味天真盲从到了老年又开始探索真理。

  “我 105 岁了明天要死了讲错了没有关系。但你们写文章要当心了。”他又笑起来。

  问《朝闻道集》里开篇就提出小康与大同的关系您认为小康是现实大同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

 周有光假如我们研究古代到现代、西方到东方会发现所有的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就有理想出现。文化太低的时候没有理想只有迷信。中国了不起的地方是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就提出大同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但是他举出小康的践行者禹、汤、文王、武王等却举不出大同的实践者来为什么因为大同是理想小康才是现实。理想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指导我们往前面走可它不是建设国家的具体步骤实际发展中永远达不到的。

  什么是小康小康不是一个固定的目标不是一人一个月拿两千块钱它是永远前进的实际的生活。我们要研究发展具体的生活要发展经济同时政治、文化也要跟上。社会的发展规律最简单就是这三样东西经济从农业化、工业化到信息化政治是神权政治到君权政治再到民权政治文化从神学思想到玄学思想再到科学思想。

  问那您认为中国现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各占什么位置

  周有光经济上中国的农业化高度发展但是工业化阶段落后于西方。今天我们的工业化有所起步靠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在经济方面就是接受外包outsourcing讲穿了就是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为人家服务。这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可是你不走这条道路起不来印度也是用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我们成了“世界工厂”他们是“世界办公室”。

  我们参加世贸组织谈判了十五年俄罗斯到今天谈判还不成功它批判中国说参加 WTO 还不是受人家的剥削吗是剥削但是这跟老的剥削不一样。以前你什么都没有所有好处都是我的现在是你也吃到一点虽然我吃得多你吃得少但是你愿意受我剥削。外包就是让双方都有差价可取实现双赢。

  台湾的宋楚瑜来大陆在北大讲到均富他讲错了。这是共富不是均富。均富是一种平均主义大家要平分这是永远不可能的。共富是邓小平说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经济学不是道德学讲道德是另外一回事马克思主义讲道德大大饿死了。历史是不讲道德的我们都是野兽变来的都是人吃人的啊。

  问可是现在先富并没有带动后富反而是贫富分化更严重了。

  周有光现在存在两大问题贫富并不均等贪污腐败严重。这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经济发展了四大家族把国家资产廉价买来造成垄断这是贪污印度尼西亚苏哈托发动政变把苏加诺时代打掉了经济有所发展可是发生裙带资本主义这也是贪污俄罗斯今天的百万富翁都是原来共产党的头头们„„中国也是一样的国营翻牌变成私营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都是野蛮的原始积累很难避免的。假如搞得好可以相对好一点。

 现在大家讲中国崛起我觉得还没有只是初步的工业化。外包的成分里劳动力含量越多外包水平越低我们还在最低的一个层次。所以我们现在在改外包的技术要提高争取占多一点份额解决一部分失业问题。今天大学

 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为经济没有发展起来。这两天报纸都在讲许多工厂招不到工人因为工资太低农民都不愿意来。这是一个好现象这就要提高工资水平低工资的生产就包到外面去了。

  问您认为中国还没有进入信息化时代吗

  周有光信息化在中国也已经开始但是今天碰到大问题了。Google 现在要退出中国为什么一个民营公司要退出美国总统会出来讲话这说明它不单单是一个公司的问题也不单是科技的问题。罗斯福曾提出四大自由注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现在是五大自由第五个就是网络自由网络不应该被控制。按照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后所有国家都不能保密了因为信息化是一直伸到每个人家里面的但是我们国家一定要保密这就发生矛盾了。

  我们是在往信息化走但是当你可以接触到政府不愿意你接触的东西政府就慌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的办法就是把它拦起来搞绿坝后来搞蓝坝比绿坝更厉害。我的电脑放在那边原来能看的东西许多现在都看不了了我家里装了卫星电视现在也有很多频道看不到。但是 Google 退出中国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你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新花样现在不是有 twitter 吗Google 不是最后的东西很快要被新技术超过。到时候要怎么应对

  问那政治方面的发展呢

  周有光政治方面今天不同国家水平不一致。有神权国家比如伊朗有君权国家就是专制制度比如**有民权国家像欧美。神权到民权相差一万年历史呢从政治发展来看伊朗是一万年以前的国家。所以摆不平弄得不好要打仗。最近有人说现在的世界不是越来越太平是越来越危险但是怎么解决这个危险谁都不知道。因为历史没办法预言。

  马克思的许多预言就错了。马克思说工业越发展工人就越多所以号召全世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他没想到工厂里面后来没有工人了。我在日本第一次见到没有工人的工厂很大一个车间只有三个工程师玻璃墙后面都是自动化作业。后来我又在美国看到没有农民的农场在夏威夷一个农场只看到五个人都是机械运作。这是马克思不能预料到的。再比如股票制度也改变了资本主义。美国工厂里的股票一半都是工人买的工人做了老板自己又被剥削又是剥削人的事情就复杂了。

  俄罗斯的学者已经有这样的研究认为马克思没有看到真正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分为三个阶段一战以前是初级阶段一战到二战是中级阶段二战之后是高级阶段马克思去世太早注1883 年去世只看到初级阶段的前半部分因此《资本论》只是哲学推理不是科学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被否定从实践上也被否定了。但是我们这里还在捧他因为我们的旗帜不能拿下来。

  问按照您总结的社会发展规律民主社会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周有光凡是专制都阻碍社会发展所以要民主。我们最忌讳的就是民主不过我是乐观主义者事情是慢慢来的不要着急嘛。我在外国常常有人问我中国为什么搞得这么慢我说中国有五千年你们只有两百年所以你们着急我们不着急急也没办法。民主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制定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制订了一些很好的法律比如物权法实际上就是承认私有制度。我们说“搞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外国人就笑话你们不是参加了世贸组织吗哪里来的两个市场经济呢可是我们要这样讲安慰自己嘛。

  我觉得民主是必须走的道路不可能避免的就像一个小孩子要长大老了要死一样的道理。民主不是某些国家的新发明或专利品它是三千年间人类的经验积累。我们跑在后面好处是已经有了改革开放。外国的研究说我们进入民主社会最快需要三十年最慢是一百五十年。为什么是一百五十年呢因为我们今天的社会结构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非常相像明治维新到现在就是一百五十年。可是假设我们能走得快三十年也行。

  问什么条件下可以用三十年完成

  周有光我认为有两个前提一方面上面要开放一方面群众思想水平要提高。有人这样说中国政府里的重要人物本来都是没有文化的。毛泽东能写字作诗但是没有现代文化。他有的是古代文化是封建文化所以他做皇帝了。邓小平去过法国虽然不是留学生但看过世界就进了一步。另外群众水平要提高现在一批批留学生回来会有影响。有人说如果中国都是留学生了那个时候就好办了。但我说没有那么简单从美国回来照样有私心有了权照样会贪污。

  问不丹的民主实践似乎证明未必需要民众素质的普遍提高

  周有光不丹 2007 年竞选成立新的国会留学归来的国王主动推行限制自己权力的民主改革。有人问不丹国王百姓没有要求民主你为什么要搞民主他说“我可以努力做个爱民的国王但我无法保证不丹代代都有好国王。为了不丹人民长远的幸福必须推行民主。”不丹国家小国王有威信讲了话百姓信任。但是大的国家情况复杂势力太多你不做国王我做国王改革搞不成功。

  问文化方面...

篇二: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

光:一个人的 0 110 年

 《 中华读书报 》( 2015 年 05 月 13 日

  12 版)

 3 1923 年,周有光考入著名的上海圣约翰大学,他从静安寺去学校,坐着有 0 900 年历史的独轮车,奔向了代表现代文化的圣约翰。奔向“现代”,对一个人来说,可以在瞬间完成,而对一个国家来说,则是 一段艰难的旅程。

 周有光的 0 110 年,正是中国朝着现代化发展最关键的 0 110 年,历经了晚清、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至今,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书写者和见证者。

  母亲对周有光影响最大的还是处世哲学,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度量要大,遇到困难不要消极”,这种教诲帮助他度过了人生中的好几个难关。

 少年革命派:从“五四”到“五卅”

  周有光是常州人。常州图书馆的一楼,有三个人的铜像:瞿秋白、赵元任和周有光。他们都是常州才子,巧的是,他们还都对语言和文字改革感兴趣。

  周有光的父亲周保贻,晚清秀才,当年考举人要到江阴,他半路上遇到大风,船差点翻掉,吓出病来,举人就没有考成。周保贻办了一个国学馆,招学生教国文。这种生活不可能太富,于是家庭就分裂了。周保贻和姨太太留在了常州,而周有光则和母亲一起到了苏州。周有光的母亲受的完全是旧式教育,不会写文章,但是看书没问题。老太太一直活到 96 岁,去世时耳不聋眼不花,这或许就是家族的长寿基因。除了遗传外,母亲对周有光影响最大的还是处世哲学,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度量要大,遇到困难不要消极”,这种教诲帮助他度过了人生中的好几个难关。

  周有光从小接受旧式教育,写字、读诗,但是进小学就开始接受新式教育。等到读常州中学,已经开始学英语。他最尊敬的中学老师是吴山秀。吴老师当时已经开始提倡白话,当时学校讲古文,但在课外,他把白话的重要性告诉了学生们。同时,他还把五四运动的思想灌输给了孩子们,学

 校请一些名人来演讲,吴老师是自己人,也上台演讲,他把黑板上写好的“名人演讲”四个字改成了“各人演讲”。

  常州虽然是小地方,但是中学生周有光几乎同时“参与”了五四运动。老师引导同学们反对帝国主义,一人拿一个旗子,上面写着“同仇敌忾”的字样。周有光个子矮,到茶馆里演讲,听众看不见他,有个客人把他抱到桌子上,整个茶馆都轰动了。

  中学毕业,周有光报考了两个大学,一个是上海圣约翰大学,一个是南京东南高等师范学校。结果被两个学校都录取了,但是他却陷入了选择的难题:圣约翰大学是最好的大学,但是一个学期就要两百多块银元,家里供不起,看来只好读免费的南京东南高等师范了。周有光的三姐当时在上海教书,她的同事朱毓君知道了周有光的情况,对周的三姐说:“考圣约翰大学比考状元还难,你弟弟考上了不去,太可惜了。我也没有钱,回去找我妈借。”她妈妈很喜欢周有光,就说:“我现在也没有钱,但是皮箱里放了很多嫁妆,拿一个皮箱去当,就可以当两百多块钱。”周有光就这样去了圣约翰大学。

  皮箱和嫁妆,这个细节反映了当时江南一般家庭的富庶情况。差不多同时,赵元任和新婚太太杨步伟到了美国哈佛大学,因为花钱缺少规划,两人很快陷入窘境,租了房子就没钱了。赵元任只好跑到纽约,录国语标准音唱片给商务印书馆,并讨要上一期唱片的稿费。等他回到哈佛,发现杨步伟已经搞到了几百上千美元,因为她把携带的一个皮箱里的嫁妆打开,把里面的皮衣首饰等卖给了哈佛的美国教授太太们。江南,尤其是苏

 锡常一带,由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催生了大量富裕家庭,这些家庭的子弟,也就很容易接受到当时最好的新式教育。

  圣约翰大学是当时最好也是最美的大学之一,如今的上海中山公园,就是当年圣约翰大学校园的一部分。学校实行学分制,班级可以略有伸缩。大学一年级不分专业,二年级开始分专业,专业可以更换。专业主要分文理科,分得极粗。学校手册上说,大学培养完备的人格、宽广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自己去选择专业。这种欧美式教育,现在叫博雅教育:要给孩子自由,培养自学能力,知识基础要广,便于将来发展。

  圣约翰大学虽好,但周有光只读了两年,因为遇到了“五卅惨案”。1925 年,上海有一个日本工厂里因矛盾激化,老板开枪把一个工人打死了,这个工人叫顾正红。这件事激起了民愤,上海商业界起来抗议,各界都来声援。5 月 30 日,一些宣传演讲的学生被巡捕抓捕,这就是“五卅惨案”。学生们都罢课,出去游行,声援被捕学生,反对帝国主义,圣约翰大学也不例外。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很受学生爱戴,但他坚决反对学生参加游行,不让出校。圣约翰大学和附中的学生随即宣布永远脱离圣约翰,中国的老师和学生排好队,拿起铺盖就离开了学校。这些离开的师生,后来新组建了光华大学,所以周有光相当于读了两个大学。

  从“五四运动”到“五卅惨案”,周有光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这正好是他从少年到青年的阶段。这种参与,是青少年爱国热情的体现,也和时代精神息息相关,但是周有光本质上不是一个激进的人。他毕业后留在了光华,这时他也恋爱了,和著名的“合肥四姊妹”中的老二张允和走到

 了一起。婚后,岳父赞助他到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读经济学。张允和对他的要求只有一点——不从政,于是“少年革命派”调转人生的方向,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换句话说,周有光的青春期结束了。

  张允和虽然排行老二,但却是四姊妹中最“管事”的一个。她对周有光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她务实的性格,帮助周有光度过了人生中最关键的几次关口,这或许是豪门闺秀的另一种素养。

  “嫁入”豪门

  周有光和张允和从认识到恋爱、结婚,长达 8 年时间,他概括为 4 个阶段。求婚信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张允和的回信有 10 页纸,主要是为了证明“幸福是要靠自己创造的”。可见,两人的婚姻对周有光来说,还是很有压力的。

  张允和后来回忆两人相恋,关键的一步,是在 1928 年。秋天,周日,黄昏,两个人从中国公学大门出来,一个不算高大的男生和一个纤小的女生,他们没有手挽手,而是距离约有 1 尺,并排走在江边。他和她互相矜持地微笑着,彼此没有说话,走过小路,穿过小红桥,经过农舍前的草堆。她勇往向前,他跟在后面,长长的石堤还剩下三分之一了,两人才找到一块平坦而稍微倾斜的石头。因为石头倾斜,两人不得已挨着坐了,这样才能坐稳。两人不说一句话,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本小书,英文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书签夹在某页,打开,是写两个恋人相见的一刹那,有“我愿在这一吻中洗净了罪恶”这样的句子。她没有答应他“洗净罪恶”的要

 求……,但是当她的手第一次被他抓住的时候,她就把心交给了他。从此,就不再是一个人寂寞地走路,而是两个人共同探索前行。

  周有光不是一个浪漫的人,他后来总结两人的婚姻,从很实用的角度来看,张允和对他最大的影响是,劝他不要从政。“我在国民党时期没有参加国民党,在共产党时期也没有参加共产党。其实,他们里面很多重要人物都是我的同学、朋友。而周总理,早在重庆我们就认识,陈毅和我关系也很好。”

  婚后,两人生下一子一女,儿子晓平,女儿小和。和平年代,这将是美满幸福的家庭,但那是在抗战时期,“嫁入豪门”也不会有任何保障。6 岁时,女儿小和因为盲肠炎而逝去,这让他们悲痛万分。周有光一度患上抑郁症,而张允和的伤痛持续时间更长,直到晚年,提起早夭的女儿,她仍会伤心流泪。儿子晓平,也被炸弹碎片击伤,生命也一度处于危险中,幸亏及时送到成都的华西医院进行抢救,才捡回一条性命。

  上世纪 50 年代,张允和先到北京工作,但碰到了“三反”“五反”,被定性为“大老虎”。原因现在看来非常可笑:因为其家庭成分是“大地主”,张允和就按规定把信件上交,包括她和周有光的通信。其中有一封,谈到有一位男性朋友写信给她说:“其实我从前很爱你,爱了你十九年,后来你结婚了,这些事情就不谈了”。张允和就把这事告诉了周有光,让他猜测这写信的人是谁,周有光回信,说这个人可能是 C 吧,可能是 L 吧,可能是 D 吧。搞运动的人看了后感到很疑惑:这是不是反革命的密码?就把她打成了“大老虎”。这事后果并不严重,但对张允和是一个提醒,后

 来她就放弃了工作,专心做家庭妇女,在后面更激烈的运动中,反而只受到了很小的冲击。

  张允和对周有光的意义,在于在他的生命中置放了一根主心骨,让他为人做事更从容不迫,心态也更好。周有光 85 岁离开办公室。回到家里,在书房看报看书,书房只有九平方米,放上书架后,再放一张小书桌、两把椅子、一个茶几,余下的空间就很少了。就是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内,周有光和老伴每天并坐,红茶咖啡,举杯齐眉,度过恬静的晚年。张允和后来总结两人的养生之道,每天上午定时定量的红茶,成为一个秘诀。张允和 2002 年 8 月 14 日去世,享年 93 岁,如果从恋爱开始算,两人相伴超过 70 年。

  张允和虽然排行老二,但却是四姊妹中最“管事”的一个。她对周有光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她务实的性格,帮助周有光度过了人生中最关键的几次关口,这或许是豪门闺秀的另一种素养。

  就这样,周有光做了全世界“最聪明大脑”的陪聊,一共去了两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周有光搞不懂,周有光的经济和金融,爱因斯坦也没兴趣。两个人主要是聊报纸上的问题。

  中年改革家:

 从经济到文字

  周有光考京都的帝国大学,而不是东京帝国大学,是冲着社会主义思想家河上肇去的,不过他到日本的时候,河上肇刚好被捕,这个愿望就没有实现。他在日本,最大的收获是学好了日语。但是,这并不妨碍周有光

 在 1935 年从日本回国后,靠着经济学专业知识谋生,他一边在光华大学教书,一边在银行里任职。

  这时,周有光认识了章乃器(新中国成立后任粮食部长),两人都在抗战前上海的征信所工作,征信所是一个银行间的服务机构,由每家银行出一个代表组成。周有光代表的是江苏银行,而章乃器代表的是浙江银行。章乃器建议周有光加入救国会小组,1936 年 11 月,“七君子”被捕,周有光才知道,章乃器是七君子之一,西安事变后,“七君子”才被释放出来。抗战爆发,周有光和章乃器都转移到了重庆,但是他跟章乃器分手,进入了国民党政府的农本局工作。农本局是经济部下属的一个战时机构,负责保障后方的粮食与棉花供应。

  周有光在重庆的最大收获,也许是认识了周恩来。周恩来每月都要举办小规模的座谈会,聚集一二十人,商量国家大事,周有光作为经济学家,每次都要参加。之后,周有光进入新华银行工作。新华银行是当时除了四大国有银行之外,几个著名的小银行之一。抗战结束,新华银行派周有光到美国纽约工作。这一步,影响了周有光漫长的后半生。周有光在农本局的领导何廉,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学者。抗战胜利后,何廉到普林斯顿大学做客座教授。有一天,何廉对他说:“爱因斯坦空闲得不得了,想找人聊天,你愿意去吗?”周有光答:“当然愿意。”爱因斯坦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算是何廉的同事。就这样,周有光做了全世界“最聪明大脑”的陪聊,一共去了两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周有光搞不懂,周有光的经济和金融,爱因斯坦也没兴趣。两个人主要是聊报纸上的问题。爱因斯坦完全

 没有架子,穿着甚至没有周有光讲究,两个人聊得很开心。爱因斯坦有一句话启发了周有光:“人的差异在业余”。一个人到 60 岁,除吃饭睡觉,实际工作时间不是很多,业余时间更长,通过业余时间的学习,一个人完全能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门人才。

  周有光就是靠业余时间成为语言学家的。他和语言学的缘分,最早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给叶籁士主编的《语文》写稿,并正式用笔名“周有光”。也许,命中注定他要以语言学家周有光这样的名号进入历史。在纽约,和周有光往来最密切的是罗常培和老舍,罗常培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之一。周有光在纽约银行界工作的时候,罗常培在耶鲁大学讲学。有一次,罗常培和老舍到周有光家,罗先生无意间看到书桌上放着一叠手稿,原来那是周有光闲来无事的消遣:用一种速记符号,来记录几种不同的中国主要方言。见罗常培来了兴致,周有光又拿出一本讲义,那是他为了方便教外国朋友学中文而编的《中文十讲》,用英语来解释中文,没有一个汉字。罗常培把讲义带走认真阅读,并用铅笔详细做了修改。

  另外一个贵人是赵元任,他是周有光的常州老乡,在美国教书,二战胜利后,他一度出任全美语言学会的主席。他是美国的名教授,张允和经常去听他的课,周有光也常去拜访。赵元任制订过国语罗马字,不用中国汉字的符号,而是国际通用的字母。赵元任的方案,从学术角度讲是很好的,但不利于推广,不过他的思想对周有光有很大的影响,后来周有光的汉语拼音方案,借鉴了赵元任的成果。周有光另一个常州老乡瞿秋白,是著名的革命家,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他也是一位中文拉丁化运动的鼓吹

 者,曾写有《中国拉丁化的字母》。另外,曾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也曾在拼音文字研究方面指点过周有光。

  这一切,让业余搞语言文字研究的周有光,成为事实上的专业人士,而且博采众家之长。1949 年 6 月 3 日,周有光回到上海,这时的上海,刚刚解放一周。最初,周有光仍然是做教书和银行方面的工作,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并在新华银行兼职。1955 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周有光也受邀参加。散会后,他要马上赶回上海上课,但吴玉章、胡愈之(分别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找到他,不让他回去:中央留你下来,在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从那时起,他就放弃经济学,转型做语言文字学家了。

  中国现代语言文字改革,可以说是一场漫长的运动。它和整个中国的现代化焦虑有关。中国的落后,是否和汉字有关?广大人民群众,不识字者众,是否是因为汉字太难学了?极端的主张是,全面...

篇三: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

代文阅读答案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

 现代文阅读答案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

 2017 年 1 月 14 日,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北京辞世。就在前一天,老先生刚刚度过了他 112 岁生日。“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当生命终极刻度停在“112”时,周有光曾经说的那句经典“长寿感言”,为告别添了一丝和暖的意味――一个思想有光的灵魂,终于被上帝想起了。

 上海圣约翰大学是周有光早年求学之处,有人说,透过圣约翰的校圳――“Light and Truth”,似乎就能读懂周有光。历经世纪沧桑,周有光身上葆有中国知识分子的高贵品格。

 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在圣约翰大学,周有光攻读经济学,但他还广泛阅读了文学、世界史等各方面的书籍,受益颇深。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读英文报,一位英国教师教导他们,每天看报要问自己:“今天消息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这条消息最重要?”“这条消息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向自我提问、独立思考,不知道就赶紧去查阅百科全书,这成为他一生治学的方法和习惯,他也因此积攒了极其丰厚的知识储备现代文阅读答案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后来,沈从文还开过玩笑,送他一个“周百科”

 的称号。这仿佛成为一个奇妙的隐喻。改革开放后,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位编委之一,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50 岁前,致力于经济领域,50 岁后,事业骤然改弦易辙。1955 年,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急需人才,周先生从上海调到北京。此前,他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书现代文阅读答案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把他作为专才调入“文改会”,是因为他的“业余爱好”。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他就关注语言文字,认识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他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进入全球化时代,他更是极力推进语文现代化,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语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周有光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后来被公众誉为“汉语拼音之父”。而他本人极其谦逊,觉得这样称呼不好,多次对别人说:“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周有光还预测了 21 世纪华语和华文的变化趋向:华语将在全世界华人中普遍推广;汉字将成为定形、定量、规范统一的文字,汉字在 21 世纪后期可能要再进行一次简化;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

 拜访过周有光的人,都会注意到他仅仅 9 平方米的小书

 房,以及那张脱了漆的旧桌子。别人觉得这书房太狭小了,周有光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现代文阅读答案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

 周有光走过了沧桑百年,作为上世纪的老人,他却一直跟得上时代潮流,适应新科技,心里也始终装着风云变幻的世界。他曾对朋友说:“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他不断反思个人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五大自由”等思想,为当代研究者予以深刻的启发。85 退休后,他研究文化,完成了大约一半的著作。百岁后仍然笔耕不辍,100 岁出版《百岁新稿》、104 岁出版《朝闻道集》、105 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及《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

 12345

 【相关键接】

  ①他说:“每次到北京图书馆去借书,总要绕道去看看儿童阅览室,看到孩子们拥挤在一间大屋子里,那么认真地阅读注音读物,使我高兴得要掉下眼泪!……”周先生对开启民智、促进教育现代化进而推进整个国家现代化的拳拳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读周有光书的人越多,中国越有希望――张森根先生访谈录》

 ②我的小书桌面已经风化,有时刺痛了我的手心;我用

 透明胶贴补,光滑无剌,修补成功。古人顽石补天,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

 ――周有光《窗外的大树风光》

 ③两代宗师,半路出家堪称语父;百年巨匠,一生归宿可谓书童。

 ――《中国槛联报》2017 年第三期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从周有光的“长寿感言”,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面对生命与死亡的坦然。

 12345

  B. “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其中的“精神底色”是指丰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治学方法和习惯。

 C. 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编委,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周百科”的美誉,真可谓实至名归。

 D. 周有光在《窗外的大树风光》中写到:“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现代文阅读答案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体现了其“心宽室自大”的豁达与乐观。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挽周有光联“两代宗师,半路出家堪称语父;百年巨匠,一生归宿可谓书童现代文阅读答案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用“书童”突出其晚年的酷爱阅读。

 B. 周有光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人和禽兽,文明和野蛮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进入全球化时代,他更强调语文现代化的重要性。

 C. 周有光曾预测:华语将在全世界得到推广;汉字将成为统一的文字,并可能要再进行一次简化;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现代文阅读答案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

 D. 周有光“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他的思考就是反思个人思想友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12345

 E. 周有光一生步履不停:早年专攻经济,近 50岁时“半路出家”,由经济转入语言,85 岁又成为文化研究者,百岁后依然笔耕不辍。

  6. 周有光身上具有知识分子怎样的品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4. C

 5. BE

 6. ①坚持不懈,追寻思想之光:独立思考,紧跟时代

 潮流,反思个人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②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早年就关注语言文字,认识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进入全球化时代,更极力推进语文现代化;关心儿童的阅读状况。③谦逊,淡泊名利:辞却“汉语拼音之父”桂冠。④不畏艰苦,精神富足:工作条件极其简陋,9 平米的书房,风化了的小书桌,他却却满足快乐,创作出了大量的著作。

 4.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现代文阅读答案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选项中 C 项,“实至名归”的意思是“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周百科”的美誉并非因为参加编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而是其在圣约翰大学求学期间广泛阅读、查阅书籍,积攒了极其丰厚的知识储备,不能说“实至名归”。

 5.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选项中 A 项,“突出其晚年的酷爱阅读”错误,原文“书童”指的是旧时侍候主人及其子弟读书的未成年的仆人,对联则以“书童”赞扬了周有光甘为人梯的精神;C 项,“华语将在全世界得到推广”范围扩大,原文是“全世界华人中”;D 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其思考的内容更广泛。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现代文阅读答案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现代文阅读答案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12345

 6.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题干“周有光身上具有知识分子怎样的品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解答时,重点抓住“知识分子怎样的品格”,找到相关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语句,概括形成答案。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现代文阅读答案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切块。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中间段落中现代文阅读答案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现代文阅读答案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篇四: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五: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

LILU ND AO BA O

 耄 耋周有光 :周全 而有光 ● 王乾 荣 “ 上帝太忙, 把我忘记了。”周有光先生曾幽默地说。

 上帝确实把他忘记了。这位百岁老人和我们一起挥别了 2011年,走进了新的一年。2012 年 1月 13 日他迎来了 107 岁生 日。

 跟周有光老人的首次见面,是在 2006 年 7 月 14 日全国 政协礼堂 《 群 杂志创刊 20周年座谈会上。周有光 1906 年 1 月 13 日生,这天正好百岁有半,俗称 101岁,属于人 瑞级寿翁,是与会者中最年长者。老人中等个子 ,穿着朴 素,风姿儒雅,戴黑色上缘框框的眼镜 ,面容滋润,目光睿 智,头发稀疏而白,发际挺高,乍看,六七十岁模样,只迈 步稍稍蹒跚。当时周老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后来与周 老的进一步接触,更是让我生出写周老的冲动。

 有人说周有光其人 “极其独特” 。因他长寿——当今 已 是老龄社会,然而年逾百岁者毕竟极少,即使长寿之乡也不 足当地人 口的 2%,此独特一 ;因他摩登——长寿之人多 了,时髦长寿者却不多见,此独特二;因他学问大——长寿 摩登,再加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这样的人,沙里拣金,寻 寻觅觅也找不到几个,此独特三;因他 “不安分” ——人老 颐养天年,万事看淡,有啥 “过不去” 的? 百岁老人周有光 偏偏勤奋而颇 “躁动” ,此独特四。具此四大亮色,您能不 能找出第二人? 您说,他是不是 “极其独特”? 寿翁 周老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 ,今年百岁有七 ,朋友笑称 “古人” ——因为人们脑子里 ,清朝以往便是古代。回望人 生,路漫漫其修远 ,他经历了晚清、北洋、民国、新中国,

 名副其实 “四朝元老” ,今天依然硬硬朗朗。

 这位逾百老人 ,年轻时却被算命先生一本正经预测 “活 不过三十五岁” ,夫人受 “牵连” ,也被定成这个寿数。其实 周太太张允和女士享年 93 岁,也属高寿。这对夫妻共同生 活将近两个三十五年。可见一切 “算命” , 全是扯淡。

 长寿美事,但病恹恹凑合活着,缠绵于卧榻吃喝拉撒而 不劳作, 无法享受快乐,却并非寿者福音。周老不但高寿,

 且健康多能——这就难得。他的健康长寿,不是遵循 “养生 大师” 的信条得来——周老的大半生里,没有电视,报刊也 60 }理 论 导 报I

 201 2. 2 少,更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出没于各种媒体的所谓 “养生专 家” ,传授活到百岁不难的 “秘方”。他只是粗茶淡饭,平平 常常过着俗人 的 日子。

 漫画大师丁聪 1988 年画过周有光和周太太一幅漫像 ,

 颇为传神好玩。周先生其时八十有二,夫人也近八旬。周老 笑眯眯蹬个精巧三轮,车上端坐手持一管横笛的夫人张允 和 ,优哉游哉的样子,似一幅独特亮眼风景。

 笛子透露,二老是赴昆曲之会的。周太太人称 “张- - . "b 姐” ,出身名门望族,沉静清雅高洁端庄,兰心蕙质,是昆 曲的行家里手、 “北京昆曲研习社” 联络部长,常与居京昆 曲票友大文人俞平伯等,沙龙雅聚欢唱,乐此不疲。不享用 公车,周老甘当车夫送妻赴会,乐在其中。夫妻琴瑟相和,

 其乐融融。

 其博客中的 《 新陋室铭》,是周老的游戏佳作。且看他 如此吟咏:

 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

 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

 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

 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

 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

 为打公用电话 ,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

 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

 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

 天长地 自久,人道有亏盈。对人生真谛通透的体味,自

 足达观,和美的家庭生活,随时 “ 锻炼筋骨” ,也许正是这 位文化老人长寿的 “秘诀”。他说了:

 是活一天多一天。

 ” 善思考 ,

 “伏案太勤” ,也大有助于增寿。作为学人 ,

 周先生一生著述等身,百岁过后,仍然关注社会民生, “ 只 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 ,笔耕不辍,尚能一年写 本书,可谓奇迹中的奇迹。

 “ 老不老我不管,我 一

 L 【 L U NDA 0 B A 0

 正是 :

 今有周夫子,一百零六岁。

 晚霞舒锦绣,行止破常规。

 脑子赛精灵,仙风过蓬莱。

 养生无秘诀,陋室粗饭菜。

 酷翁 俗道 “三十不学艺” 。几位笔友,现年五十开外 ,至今 不会用电脑 ,请人代发邮件。我当面批其 “落后” ,他们也 讪笑认可。

 “男儿五十头未白,临流洗马走江沙” ,在古代,

 这算不服老了。可想想周先生吧,1994 年写 《 中文输入法 的两大规律》 ,提出 “输入法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关键” 这一 时代命题,此前即亲为 “ 拼音变换法” 实践,写作一律电脑 打字,至今已用坏 4部电脑。当时,他年近九旬。周老做这 工作,当然是他作为顶级语言学家的责任。但是引领汉字适 应电子信息化处理这般大事的重任,似可让年富力强一些的 学者去做。一位耄耋老翁,常理至于 “身已要人扶” 境况,

 不安享清福却心动手痒难耐,追新潮而解难题 ,抢占前沿,

 端的摩登。

 汉字电脑输入法,于今已然 “万码奔腾” ,而周老当年,

 以自创 “码” 在日本人根据他的设想制造的 “不换码汉字处 理机” 上打字 ,可谓名副其实 “ 一码当先” 。在周老面前,

 我分外脸红——在周老上个世纪 80 年代写下 《 汉语内在规 律和中文输入技术》一文,开创电脑中文输入那会儿,我还 握着圆珠笔吭哧吭哧一笔一画爬格子呢。

 前些天听说 ,周老开了博客 ,忙去查看。不看不知道,

 看吓一跳。这是 201 0 年 9 月 6 日 博文,题为 《 我的博客 今天 0 岁 89 天啦》 ,其中说:

 “2010 年 6 月 10 日,我在新 浪博客安家。2010 年 6 月 11 日,写下第一篇博文 :

 ( 1 05 岁周有光老师谈话录》 。这些年来,新浪博客,伴我一点一 点谱写生活。

 ” 访问人数达 108 万。

 真是惭愧得很,我也应邀在几个网站开了博客,终因懒 得打理而任其荒疏。再搜网络,更令我汗颜——在我浑不晓 “微博” 为何物时,周老早于新浪、网易、天涯开了更其时 髦的微博。

 赤子之心,凡新鲜事都引他馋涎欲滴 ,

 狂” ,必欲尝试而后快;饱眼福也不放过好莱坞大片,这乃 是先生秉性。摩登如此,却不似妙龄美眉帅哥以穿戴装裹发 型标示潮流,令人想起大诗人臧克家诗篇 《 抒怀》 :

 朝晖意蓊茏,休凭白发便呼翁。狂来犹破玻璃镜,还我青春 火样红。

 ” 周先生堪称青春勃发的年华 ,燃烧正旺 ,比火还 红 正是 :

 白发书晴晚,大脑如少年。

 见新即起意,欲试舞蹁跹。

 眼耳或有障,电脑信息全。

 玩酷不输人,百岁亦飘然。

 学翁 说到周老学问, 有太多头绪,一时竞不知如何下笔。据 说周老孙女逗他,说爷爷搞经济半途而废,搞语言半路出 一“老夫聊发少年 “ 自沐 家,这俩 “半” 合起来,不就是个。吗! o 是乌有, “亏了

 亏了”。周老恬然笑应,

 “没错没错”。可他的这个o ,月亮 太 阳一般 ,有 光闪亮 ,清丽悦 目得很 ,我认 为当读 “ 通脱” “ 圆融” 和 “ 完满”。

 周老 《 ‘o ” 的逸闻》一文说,

 安一点” 即可,多好呀! 他用两个半圆,两 “定” 己 “ 位” ,

 终得完璧。

 周有光年轻时留美攻读经济——其时经济学堪称新锐学 问。从亚当·斯密的 《 国富论》奠基起始,西方现代经济学 发端,才区区 100 多年,在我国,更鲜有人染指其域,远没 有数理化文史哲显耀吃香 ,也没农医工商那样亲民实在—— 中国当时闭塞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体制,似乎令经济学无用武 之地,它不过是教室里的讲章、论文中的清谈而已。不过留 洋开阔了青年周有光的胸襟,令他具备了世界眼光,并掌握 四种外语 ,对他后来的语言学和中外文化研究 ,颇多助益。

 他归国谋得大学经济学教席,并先后在银行和政府经济部门 任职 ,可谓专业对口。

 个偶然机遇 ,改变了周老的后半生。他说 自己的人 生 ,原是个 “错位” 。可正是这个错位,使他成就了一个著 名语言学家和文化大师,成为新中国文字改革方面的重磅专 家。

 周老幼年即具语言天赋, “童子功” 扎实。既长,他那 颗语言中枢敏感发达的大脑,对这门学问的奥妙魅力,更加 充满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期间,他即 选修 《 语言等

 ,热衷于参加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并且发 过相关论文。

 这个 “ 拉丁化运动” ,简单说就是先用拉丁字母——或 称罗马字母 ,周老笑说 “有人指它是 ‘帝国主义的字母”

 给汉字注音,进而以拉丁字母拼写汉语,使汉语成为世 界通用的 “ 蝌蚪文” 。这是咱们老祖宗几千年来从未涉猎过 的先锋学术活动,始于 100多年之前。

 也许正因有语言学的 “案底” ,上个世纪 50 年代,周有 光经济学搞得好好的,有关方面却命他离沪赴京参加全国文 字改革会议。会后,国家 “文革会” 主任、文字改革的先驱 者吴玉章老人,又点名把他留下,当了 “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 会拼音化研究室” 主任。自此,周老跟经济学基本拜拜 ,时 年恰值半百。他生命中最绚丽的一页, 也从此翻开, 继而大 放光彩。他平生主要的学术成就,也在语言学、文字改革和 多元文化研究方面,而非老本行经济学。

 盂郊诗日:

 “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

 ” 周老百岁当 半之时 ,走了一条美丽的 “歧路” 。对于周老的传奇 “转 型” ,如前述,他孙女说 “亏了、亏了” ,他 自道 “没错、没 错” ,当然属于笑谈;实际上,真是 “值得、值得” ,简直赚 了! 当然 ,周老受命于时势的要求,根本没考虑什么值不 值、赚不赚的问题。那会儿,他唯恐 “外行” 的自己难当重 任 ,一再推辞;谁知一旦 “改道” ,重拾、再温年轻时的爱 好兴趣,他由外行一举变专家,肩负重任,居然走出一片光 辉——这肯定是他所始料未及的。

 周老有文 《 一 “举” 成名》 , 说旧时中了举 即 扬名乡里 ,

 “每定位时”,将o“恒 一——2012. 2 l 理 论 导 报I

 61

 圜圜如今奥运会得个举重冠军也名播全球,皆为 “一 ‘举 ’ 成 名”。而他呢,我看是先 “举” 其学,再成其名,名不虚传。

 网搜,周老语言、文改方面专著以及与之相关的论述 ,

 达 20 多部,广为人称道;而经济学著作仅三两部,鲜为人 知。

 《 汉字改革概论》

 《 中国拼音文字研究》 《 汉字和文化 问题》

 《 中国语文的现代化》 《 世界文字发展豆

 字浅t 《 世界字母简史》

 《 比较文字学初探》⋯ ⋯统统大 部头,仅看书名,即知其具有语言专业领域 “引领” 级别的 分量。我书架上也趁三五部,略有浏览。

 《 语文闲谈》

 子学拼音》等 “ 闲书” ,内收通俗解析词语的袖珍文章,以 及关乎语言文字的随笔小品,深入浅出,俏皮灵动,谐趣横 生,我大都拜读过。翻阅 《 语文闲谈》一书的 < < Good- - bye! 华佗》

 翎 鬲 儿了》 《 遗孀和寡女

 周老在语言学方面的卓越建树,对中国文字改革的巨大 贡献,学界和坊间众 口一词,赞誉有加。但是近年众多媒体 味尊之为 “ 汉语拼音之父” ,他却敬谢不敏,诚道 “不敢 当” 。

 “丝绸西去,字母东来” (周有光语)。来干吗? 来拼 音。汉语拼音又不是他周有光 “生” 的,他怎能当人家 “老 爸” 呢! 至于上个世纪 50 年代研究西文字母拼音的,有一 大群人; 创制新中国 《 汉语拼音方案》的, 也是一个 “委员

 会” ,包括 15 位高级专家,而非某一个人。当然具体工作 ,

 周老说 :

 “ 由三个人来做 :叶籁士、陆志伟和我。叶籁士兼 秘书长,比较忙;陆志伟要教书,还兼语言所的研究工作。

 我呢,离开了上海,没有旁的事情,就一心搞这个。我们三 人起草了第一个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 所以,即使是新的 《 汉语拼音方案》 ,他也不能一人独当人家的 “爸爸”。况且 这方案里,凝聚着 100 年来有志于此的众多先驱者——比如 早在上个世纪 20 年代即编制了 《 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 的 瞿秋白——的滴滴心血。然而,周有光 50 年代在文革会编 制 《 汉语拼音方案》的团队里,一人别无旁骛,

 个事情” , “26 个字母干了 3 年” ,说他是其中 “ 主将” ,不 会有异议 h E ? 成型的 《 汉语拼音方案》 ,是我国官方法定文件 , 具有 法规性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 1 958年批准公布,经周 有光代表国家在相关国际会议上提议,国际标准化组织 1982 年承认其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今天,凡中国人 ,

 以及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外国人,谁离得开这个方案规定的拼 音法? 联合国也要用它呢。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开辟了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社会的一条便捷通道,功不 可没。仅从这一点看,周有光其名,便将彪炳青史。

 改革开放初期,为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通晓四国语 言的周有光,又被邀参与英文 为中方三专家之一,因此人称 “ 周百科” ;中方另二人,一 是新闻巨子兼大学者刘尊棋,一是被誉为 “万能科学家” 的 钱伟长教授。

 《 百科全书》号称 “没有围墙的大学” ,翻译这书,是 个硕大工程,对于不管多大的学者来说,也是一个学习、

 重温百科知识的过程。而这于周老,又是一个机遇。也许正 是这一工作,激发了他研究全球化、信息化、语文现代化和 LILU N D AO B AO

 从 类文 好L 等短文时,我每每笑倒。

 一“一心搞这 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

 一62 {理 论导报{201 2. 2 世界多国文化的热情 ,使他晚年的学术生活,在更广阔的领 域大放异彩。这时的周有光,就不只是翻译百科全书意义上 的 “周百科” 了,而堪称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杰出学者。

 “苍龙 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周有光上个世 纪 90 年代以来频频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短文,如 《 现代文 化的冲击波》

 《 全球化巡礼》

 《 从人均 GDP 看世界》 《 华夏文化的复兴》 《 文化畅想曲》

 《 祈时代的新语 》⋯ ⋯只从书名或文章标题看,哪一部哪 篇 ,不涉及当今人们十分关注的重大和热门话题? 周老为什么写这些命题庞大、内容却深入浅出的著作和 文章呢? 他说得挺有趣,是 “尝试拍摄一张张...

篇六: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

光-笑看风云人未老 周有光: 笑看风云人未老

  一笔一画地书上签好自己的名字“周有光” 之后, 他又在下面加了几个字“时年 107 岁” 。

 翻看周有光的文集, 发现他自 90 多岁起, 便有了这个习惯。

 从“时年 95 岁” 、 “时年 96 岁” ……一直延续到现在, 末尾数字每增加一个, 便有如又创造了一个令人叹服的奇迹——这个奇迹并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寿命的延长, 更是未被时光夺走的清醒的头脑、 敏锐的思维, 甚至更加犀利的批判精神。

 他依旧关注时事, 每天固定看五种以上的报纸, 还时常收到朋友从海外寄来的刊物, 每有感想, 还会用一部小打字机记录下来。

  在周有光狭小的书房里, 最显眼的便是他与夫人张允和的合影。照片上的张家二姐笑靥如花, 似乎仍在温柔地注视着相携走过近 70载的爱人, 陪他回味这一世纪的风雨。

 <b>新世界</b>

  1923 年的某一天, 17 岁的周有光登上了从苏州开往上海的火车。“从火车站下来, 坐电车到静安寺, 当时的静安寺是上海租界西边的尽头, 再往西就是田野。

 然后再雇了辆独轮车去梵皇渡, 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园一带, 圣约翰大学就在那儿。

 ” 独轮车吱吱嘎嘎地行进在崎岖不平的田野上——半个多世纪后再回忆这一幕, 周有光发现其极具象征意义:

 据他考证, 独轮车跟历史博物馆里的指南车在工艺水平上相似, 而根据《宋史》, 指南车造于 1027 年。

 所以, “坐着独轮车进大学, 这一下子我就在文化上跨越了 900 年” 。

 老人又呵呵笑起来,似乎很得意自己的发现。

 原名为圣约翰书院的圣约翰大学成立于 1897 年, 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大学。

 很多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起过影响的著名人物, 即毕业于圣约翰, 比如顾维钧、 林语堂、 宋子文、 荣毅仁、 邹韬奋、 贝聿铭等。圣约翰学费不菲, 一学期就要 200 多银元, 是正逢家道中落的周有光难以负担的。

 幸运的是, 周有光的三姐当时在上海教书, 她的同事听

 说此事, 深知考上这所大学不容易, 爱才心切的她竟然说服自己的母亲当了家里的一个皮箱, 为周有光“筹款” 上了学。

 报考圣约翰之前, 周有光听前几届的同学说, 报名表上的照片必须是要穿西装的。

 周有光说他从来没有穿过西装, 好在照相馆里有西装道具可以借。

 西装是穿在身上了, 可是摄影师也不知道该怎么搭配,先给这个年轻人打了一个领结, 想了想, 然后又在脖子上套了条领带。“我把照片寄到上海, 同学看见了赶紧给我退了回来, 让我重拍。

 想起来有意思极了……” 每当想起这个小插曲, 周有光都会乐不可支。

  圣约翰大学的生活, 则在自嘲为“土包子” 的周有光面前打开了一道五彩斑斓的世界。

 “圣约翰虽然是教会学校, 以推广基督教为目的, 但在学校里面是非常自由的, 言论自由, 思想自由, 信仰自由,没有人强制我们。

 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主要来自英国或美国, 学校所有人都要用英语, 连门房都讲英语。

 ” 当时的圣约翰也有一些中国老师,他们主要教授中国历史或古文之类的科目。

 钱锺书的父亲、 著名的古文学家钱基博便在这里讲中国文学。

 “有一天钱先生来上课, 出个题目, 让我们下去做篇文章交上来。

 其中一大半的人都用钢笔写的, 我是用毛笔写的。

 结果第二天他就大骂:

 ‘你们是中国人嘛? 是中国人为什么中国工具都不能用? ’ 凡是用钢笔写的文章都被退回去, 重新用毛笔写了送来。

 ” 几十年岁月倏然而过, 可是生命里经历的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却依然历历在目。

 周有光在很多回忆中都提及这样一个故事:

 学校阅览室的中英文报纸特别多, 有一次, 周有光那里看报纸, 碰巧一位英国老师也在那里。

 这位老师把周有光和另外几位学生叫到外面去聊天, 问大家平时怎么看报纸。

 周有光很纳闷老师的这个问题, 看报就看报, 还要“怎么看” ? 老师说:

 “看报有看报的方法。

 每天看完报纸, 要问自己:今天这些消息中, 哪一条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这一条新闻最重要? 最后还要问自己:

 这条新闻的背景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去图书馆查书, 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查百科全书。

 ” 这一番话让周有光受益颇深, “我后来就按照他这个方法来看报, 很快就感觉到进步得非常快, 而且把自己的生活和全世界的活动连成一片” 。

 学会自学、学会独立思考, 这是圣约翰大学留给他一生受之不尽的财富。

 <b>流水般的爱情</b>

  如果说周有光是一个传奇, 传奇的另一端——张家四姐妹中的二姐张允和。

 几年前, 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的夫人、 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安平女士写了一本《合肥四姐妹》 的书, 张家四姐妹的人生故事更成为引人注目的传奇。

 张家曾是安徽一望族, 其发家史来源于张允和的曾祖父张树声。

 张树声曾任过直隶总督、 两广总督、 两江总督, 是李鸿章手下一位重要人物。

 张家第三代, 也就是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张冀牖), 出生于清末。

 受新思想影响, 他决定离开安徽到苏州兴办新式教育。

 1921 年张武龄变卖家产, 在苏州开办了著名的“乐益女子学校” 和一所男子中学——平林中学。

 “我的丈人也很有意思, 他一个人拿钱出来办学校, 他钱多, 外界给他捐款他也不要。

 ” 当时有人还嘲笑张武龄傻, 钱不花在自己的儿女身上, 却花在别人的儿女身上。

 投资教育的张武龄也因此与蔡元培、 蒋梦麟等很多当时著名的教育家结成了朋友, 还聘请许多思想激进的人士来校任教, 如侯绍袭、 张闻天、 匡亚明等人。

 不过现在看来,张家的这种长线投资是非常值得的。

 “张家四姐妹” 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

 叶圣陶讲过一句话: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 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

 张家子女名字都十分有趣, 除了都有一个“和” 字外, 男孩子的名字都有一个“宝盖头” ——比如宗和、 寅和、 定和、 寰和、 宁和,据说这是因为儿子留在家里; 而女孩子的名字都有一个“儿” ——元和、 允和、 充和、 兆和, “儿” 字两腿向外翘, 意味着女儿都要嫁出去。

 因为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在张武龄开办的乐益女子中学读书, 又恰好与张允和同学, 张允和常常到周家来玩, 一来二去就与周有光相识。

 周有光大学毕业不久, 张允和与张兆和姐妹两人离开苏州去上海就读中国公学。

 作为在苏州结识的“老朋友” , 两人在上海逐渐接触频繁。

 张家二姑娘允和热情奔放、 性格外露, 当年还有一个不太雅的绰号“小活猴” , 不仅在学校里是位风云人物, 在社会上也小有名气。

 她的大头像曾被放在照相馆橱窗里做广告, 而且还当过杂志的“封面女郎” 。

  两人谈恋爱时的一件趣事, 后来经常被周有光提起。

 一个周末, 他和张允和一同到杭州灵隐寺游玩。

 虽然是自由恋爱, 但两人也不敢手拉着手走, 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一个和尚也一直跟在他们身后。

 两个恋人走累了 , 就在一棵树旁边坐下来,和尚也跟着坐下来听他们讲话。

 听了 半天, 和尚突然开口问周有光:“这个外国人来到中国几年了? ” 原来他以为张允和是外国人, 可能因为张允和的鼻子比普通人高一些。

 周有光就开玩笑说:

 “她来中国三年了。

 ” 和尚说:

 “怪不得她中国话讲得那么好!

 ”

 热恋之后该谈婚论嫁, 周有光又踌躇起来, 与显赫的张家相反,周家只算得上是小户人家, 他给张允和写了封信说:

 “我很穷, 恐怕不能给你幸福。

 ” 性格明快的张允和马上回了一封写满十几页纸的信,热烈而坚定地告诉她所爱的人:

 “幸福是要自己去创造的!

 ” 于是“从小手快嘴快脑子快, 是‘快嘴李翠莲’ ” 的张允和, 又成了张家十个孩子中第一个迈进婚礼殿堂的人。

 周有光说, 有趣的是, 三个月后, 张兆和也披上了婚纱。

 而她和沈从文的爱情则是另一段广为传颂佳话。

 当年, 在中国公学教书的沈从文对张兆和一见钟情, 他开始执著地写情书给张兆和。

 张兆和一封也不看, 还拿了信告到校长胡适那里。

 岂料开明的胡适不但不以为怪,还帮着沈从文“游说” :

 沈从文没有结婚, 因为倾慕你, 给你写信,这不能算是错误。

 还笑着说:

 “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

 ” 张兆和斩钉截铁地说:

 “我顽固地不爱他!

 ”

 没想到, 张兆和最终还是被执著的沈从文攻下了“心防” 。

 这里面也有张允和的一份功劳。

 1932 年暑假, 在青岛大学工作的沈从文冒冒失失地跑到苏州张家, 不巧张兆和去图书馆看书去了, “接见”他的是张允和。

 有些紧张的沈从文留下旅馆地址就匆匆离开。

 张兆和回家后, 不好意思去旅馆找。

 经不住允和一番撺掇, 她最终还是羞羞答答地去了旅馆, 又用允和事先教好的“台词” , 把沈从文请到家里,两人关系自此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沈从文后来总是用他的湖南腔调,拖着长声喊张允和“媒婆” 。

 而张允和每每回忆起来, 也忍不住得意于自己的这一角色。

 张家是大户人家, 四姐妹自然都是名副其实的名门闺秀, 但是几个女婿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 的权势人家。

 四姐妹的大姐张元和喜欢昆曲, 后来喜欢上了当时著名的昆曲名角顾传玠。

 虽然顾传玠在昆曲界的地位相当于京剧界的梅兰芳, 但“在那个时代, 连梅兰芳都是被人看不起的。

 大家认为你嫁给一个演戏的人是不名誉的事情。

 所以大姐结婚的时候报纸上登出来‘下嫁顾传玠’ ” 。

 周有光、沈从文在当时也不过都是家世清贫、 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 不过好在张家父亲相对开通, 不干涉女儿婚姻。

 而他们后来都成就了令人羡慕的一个个爱情传奇。

 著名的张家四姐妹, 如今只剩下在美国生活的四妹张充和在。

 张家的叔祖母没有孩子, 又喜欢张充和, 所以很早就把她过继过来。

 叔祖母请一流的国学家教张充和, 她的古文造诣因而比其他姐妹都高,张充和嫁给了后来成为耶鲁大学东方语言系主任的傅汉思。

 周有光曾将与张允和的感情形容为“流水式的恋爱” , 从 1933年结婚到 2002 年张允和去世, 两人相濡以沫, 共同生活了 近 70 年,这样一个有如涓涓细流绵长而深远的婚姻, 恐怕再少有人能企及。

 <b>选择</b>

  当时的圣约翰大学有个不成文的传统:

 学生毕业之后通常都到美国留学。

 周有光当然也想出国深造, 可是以周有光的家庭条件自然支付不起这笔费用。

 不过巧的是, 两人结婚后不久, 张家一位在银行工作的亲戚在清理账目时偶然发现张父在汇丰银行还有一笔两万元的钱。

 有了这笔“意外之财” , 张武龄给了女儿张允和 2000 元作嫁妆。“这 2000 银元, 虽然在当时也是个大数目, 可是到美国去读书又不够, 到日本去是可以的, 这样子我就和我的夫人就决定到日本去读书。

 ”

 周有光大学的专业是经济学。

 那时候, 日本有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 在中国当时也有一批追随者, 周有光便是其中一位。

 河上肇在京都帝国大学教书, 周有光便也准备投考这所学校。

 可是等他们到了京都之后才知道, 就在他们结婚前几个月, 河上肇因为“左” 倾而被捕入狱。

 想学经济学没有学成, 周有光只好改学日文。“现在看来, 这个想法比较糊涂, 因为我读的圣约翰大学的教育跟美

 国接轨比较方便, 跟日本是不合适的, 所以我在日本只读了一年, 因为张允和怀孕, 提前回了上海。

 ”

 一个偶然的机会, 周有光被同学推荐到了银行工作, 从而进入金融界工作。

 因为工作关系, 他结识了时任浙江实业银行副经理章乃器。有一天, 章乃器邀请周有光到家里吃饭, 两人从金融业务谈到国家大事, 颇为投缘。

 所以当章乃器在 1935 年组织救国会的时候, 周有光自然也成为其中一员。

 “我们的银行界的秘密小组在什么地方开会呢?谁也想不到——在中国银行开会。

 下班了, 银行都关门了, 我们在里面开会, 警车也不敢来。

 ” 老人有些得意。

 他与章乃器的关系, 也从业务同行, 进而成为政治同道。

 “那时候我家在苏州, ‘七君子’ 关到苏州, 家属来探监, 都是先住到我家。

 所以‘七君子’ 都是我的好朋友。

 ‘七君子’ 事件中, 假如当局再多抓几个人, 我就要被抓了。

 ”周有光回忆。

 在以往的人生经历中, 周有光始终与政治有一段距离,救国会是他参加的第一个政治组织。

 此时的他, 在政治上已隐隐有了自己的选择。

 张允和本人也与章乃器、 胡子婴夫妇私交甚好, 也许受此影响, 原本坚决反对周有光涉足政治的她, 不仅自己参与进来, 而且后来也为营救“七君子” 而四处奔忙。

 “七君子事件” 很快因为全面抗战的爆发而得以解决, 而整个中国却陷入另一场更大的灾难之中。

 “留在上海还是去重庆,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因为我在日本留过学, 日本人当时经常用这一招, 他见你在上海, 就来访问你, 明天就上了他们的报纸。

 这样无形之中就把你变成了汉奸。

 我们想这不行, 决定马上就去重庆。

 ” 周有光说他工作在身, 暂时脱不开身, 瘦瘦小小的张允和带领全家老小,一路辗转, 逃到重庆。

 在日军狂轰滥炸下的重庆的生活, 张允和后来回忆起来只有寥寥数语:

 “这种生死关头, 有光又出差在外。

 命运为锻炼我, 把最难的‘题’ 都留给了我一个人。

 不幸中的万幸, 炸七星岗的时候我在上清寺, 炸上清寺的时候我在枣子岚桠, 炸枣子岚桠时我又在七星岗……”可以想见, 其身体及精神所受之苦, 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道尽。

  八年抗战, 给周有光与张允和夫妇留下了 终生难以弥合的一道伤痕。1941 年, 6 岁的女儿小禾突发高烧, 一个普通的阑尾炎终因医疗条件

 恶劣而告不治。

 张允和在回忆里也只简短地写了:

 “我的眼泪可能流干了, 这次惨痛的事件之后, 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 我从没有再向人提起过这件事……” 周有光也极少提及此事。

 很少写诗的他在小禾去...

篇七: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

日期:2013 - 06 - 05;修订日期:2013 - 07 - 01基金项目 :

 江苏理工学院基础和应用基础课题( KYY12047)

 的阶段性成果;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软件工程项目 ( 编号 14)作者简介:

 赵贤德( 1972— )

 ,男,湖北仙桃人,江苏理工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论周有光先生作品语言的艺术赵贤德(江苏理工学院中文系, 江苏常州213001)摘要:

 周有光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 至今已经出版专著 30 多部, 发表文章数百篇, 为中国的语言文字做出了突出贡献。

 阅读周有光先生的作品, 我们发现其作品的语言有如下艺术特点:

 质朴无华, 通俗易懂接地气; 浓缩凝练, 明了简约近百姓; 求真务实, 振聋发聩惊国人;循循善诱, 自然成文利众生。关键词:

 周有光; 周有光作品; 语言艺术中图分类号:

 H1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2095 -4476(2013)09 -0053 -04周有光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至今已经 108 岁了, 但依旧身体健康, 精神矍铄。

 周有光先生撰写的文章达数百篇,著作达 30 多部,其作品的思想内涵、精神内核将长久地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影响将是深远的。

 他的文章讲常识,说道理, 思路清晰, 判断明确, 没有粉饰, 没有雕琢, 每当我们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除了精神上有一种愉悦,思想认识上有所提升之外, 在语言上也是一种享受。

 笔者单就周有光先生作品的语言特点谈谈自己的感受。一、语言质朴无华, 通俗易懂接地气从事语言学文字学研究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很多语言文字学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写得越来越长,可读性却越来越差,更不用说推广价值。

 且不说很多学术观点怎样, 单是那些所谓的学术术语就让读者觉得一头雾水, 如堕五里雾中。

 其实真正的语言学大师其作品往往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比如:

 王力、 吕 叔湘、朱德熙、邢福义、陆俭明、马庆株、王希杰等语言学家, 他们的那些很有理论深度和实际意义的语言学作品可读性都很强, 有的甚至编入到中学语文教材, 直达地气。

 同样,108 岁的周有光老先生作品语言更是质朴无华,表达的内容晓畅明了。

 阅读周有光先生的作品, 几乎感觉不到有难懂的术语和句子。

 无论是语言文字学方面的学术著作还是文化学历史学方面的学术专著, 抑或是散文随笔, 其语言都是实实在在的, 从来没有掉书袋子卖弄学问的感觉。

 因此, 阅读这些作品读者感觉到非常轻松愉快, 没有什么压力。

 读者既有精神上的享受,又有知识上的增补,还有认识上的提高。比如关于人类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周有光先生说:

 距今 300 年前,人类进入到了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的语言生活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确立和普及了共同语, 另一件事是发明发展和推广了传声技术。

 两次世界大战后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时代的语言生活有两件突出的事情:

 一件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用于处理语言文字,并发展为信息网络; 另一件是国际共同语的发展。

 文字、 国家共同语、 传声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国际共同语,这就是人类语言生活里先后出现的五件大事情。

 其中的文字、传声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提高了语言的传播功能, 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扩大了语言的流通范围。

 当前, 发达国家的目标是推进信息化,发展中国家的目标是追赶工业化和信息化。[1]这些质朴的语言将人类万年来的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勾画得清晰可见,寥寥数语,胜过千言万语。又比如关于中国如何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

 周有光先生说, 中国在现代化的路程上,一方面必须接受世界的先进文化, 另一方面也必须吸收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

 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是并行不悖的。

 利用传统的好处是行远自 迩、 驾轻就熟、 符合习惯、 事半功倍, 可是利用传统文化必须警惕食古不化、以古害今。

 华夏文化既有光环,又有阴影,阴影有时盖过了光环。

 高声歌颂光环而不敢正视阴影是352013 年 9 月第 34 卷第 9 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ep. ,2013Vol. 34 No. 9

 自己欺骗自己,正视阴影是争取进步的起点。[2]周有光先生的这些语言很直接地给我们指明了正确处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既不要厚古薄今,以古律今,以古害今,也不要全盘否定历史的虚无主义。

 要相互关照, 相得益彰。

 因为从多年的经验来看,我们时而将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拔得过高, 认为是经世济民的良药, 时而将传统文化批评得一塌糊涂,认为是祸国殃民。

 周有光先生的这段话使我们豁然开朗。又比如关于文化,周有光先生说:

 文化如水,是流体,不是固体, 它永远从高处流向低处; 如果筑坝拦截,堤坝一坍,就会溃决。

 文化有生命,需要不断吸收营养, 否则要老化, 以至死亡。

 文化有磁性, 对外来文化,既有迎接力,又有抗拒力。

 文化像人,有健全、有病态、还有畸形。[3]关于现代汉字学的发生和发展。

 周有光先生是这样描述的:

 “ ‘现代汉字学’ 是个新名称、新事物。

 它播种于清末,萌芽于‘五四’ ,含苞于解放,嫩黄新绿见于今日 。”[4]周有光先生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寥寥数笔,就把一个学科的历史阶段清晰地勾勒出来,而且文字还那么形象生动新鲜, 具有很强的美感, 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周有光先生不是专门的修辞学家,但是周有光先生这两段对文化和现代汉字学的比喻说法可以说超过了很多大家对文化和汉字学的表达,不仅通俗,而且文采斐然。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在周有光先生百岁华诞上说:

 “在周先生的笔下, 枯燥繁琐的语言文字知识变成既明白易懂,又趣味盎然。

 周先生的叙述深入浅出, 简约明了, 就像在跟读者促膝谈心; 周先生的文字自然朴实,毫无一丝斧凿的痕迹, 像清泉在山间流淌, 又像行云在天际飘过, 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舒爽和美感。”[5]江蓝生副院长的评价是客观的,是实事求是的。二、语言浓缩凝炼, 明了简约近百姓阅读周有光先生的作品,总能感受到周有光先生所思所想的深刻性, 尤其是他对所思所想所观所感之后用语言进行高度浓缩、概括和综合的能力, 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无论多么复杂的事物和事物之间多么复杂的关系,他三言两语尽得其要;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他都能提纲挈领、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用极其凝炼的语言表述出来。比如我国近代以来语文现代化的目 标, 他最初用“文体的口语化、语言的共同化、文字的简便化、注音的字母化”[6]来表达。

 这四个“化”字将我们语文现代化目 标准确扼要地揭示出来了。

 后来, 周有光先生又把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语文现代化也考虑在内,又增加了“两化”,即:

 语文的电脑化和术语的国际化。

 中国语文现代化的这些成就改变了中国人民的语文生活。

 就这点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语文现代化的受益者。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原则和性质问题。

 周有光先生更是总结出了著名的“三原则”和“三不是”。

 他说“三原则”即是拉丁化、音素化和口语化。

 针对有些人认为汉语拼音不能像汉字那样把部首表示出来、不能拼写方言、不能拼写文言等说法, 周有光先生又说了“三不是”:

 它不是汉字的拼形方案, 而是汉语的拼音方案;不是拼写文言的方案,而是拼写白话的方案;不是拼写方言的方案,而是拼写普通话的方案。[7]这是何等的言简意赅!

 简明扼要的阐述,独到而精当, 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底, 没有深入持久的思考是很难总结概括得如此到位的。关于现代化的问题。

 周有光先生说, 现代化是历史的前进运动。

 现代化不是静态的概念, 而是动态的概念,不是部分的修改而是全盘的发展,不是一时的改革, 而是永恒的运动。

 今天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在或先或后地进行现代化,在全球化的竞技场上激烈竞争。

 回顾历史, 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 1)

 经济方面的现代化, 包括动力变革、制造变革、交通变革、市场变革等;( 2)

 政治方面的现代化,包括神权变革、君权变革和人权变革;( 3)

 文化方面的现代化包括思维变革、官能变革、传信变革、文艺变革。[8]这些语言使读者对现代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周有光先生作品的语言概括能力极强,他往往三言两语将很多复杂的关系说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头头是道。

 这同样体现在他的座右铭上:

 了解过去,开创未来, 历史进退, 匹夫有责。

 同样体现在他对语言、文字、教育的功能的概括上,他一语道破语言文字教育的意义。

 他说:

 语言使人类区别于禽兽, 文字使人类区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区别于落后。[9]三、语言求真务实, 振聋发聩惊国人阅读周有光先生的著作,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老人家实事求是的精神。

 他说话总是那样的平实、45第 34 卷第 9 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 年第 9 期

 合情合理,从不言过其实、虚发空论。

 而这些实事求是的语言却振聋发聩, 如醍醐灌顶, 以致有些好大喜功的人听起来觉得不那么舒服。

 即便是听起来不那么舒服,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 不舒服并不能表示这种现象不存在,不舒服并不表示我们不要面对现实,因为忠言总是逆耳的。比如,近些年,当世界各地因中国经济发展而出现“汉语热”时, 一些人推断 21 世纪将是汉语遍行天下的世纪。

 周有光先生却保持了相当的冷静。

 他说:

 “汉语的国际地位不可过高估计, 也不可过低估计, 应当作适如其分的正确的估计。

 联合国文件的原文,80% 用英文,15% 用法文,4% 用西班牙文,1% 用阿、 俄、 中文。

 而在这 1% 中,汉语的国际性最弱,及不上俄语,也及不上阿拉伯语。

 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的, 但是,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事实。

 要想改变事实, 只有首先改变汉语本身, 那就是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 普及汉语的共同语。”[10]周有光先生这番话意味深长,既提倡了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又反过来说明推进汉语规范化、普及共同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关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周有光先生一方面积极推动民族共同语的普及, 另一方面又提倡实行普通话和方言的双语制;他一方面积极推动汉语的规范化、 为汉语走向世界而努力, 另一方面又从全球化、 信息时代的实际出发,提倡实行汉语和英语的双轨制。

 他说:

 “任何国家要想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 必须以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英语没有国籍。

 谁利用它,谁就得益。”[5] 9这些大实话让有些民族主义者听起来也许不那么顺耳, 但是这是事实, 不顺耳也没有办法, 不顺耳同样也改变不了现实。

 我们总不能闭目塞听,做些掩耳盗铃的事情吧。关于科学的一元性。

 周有光先生说, 国际现代文化的精髓是科学, 包括自 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自 然科学是生产力的科学,社会科学是生产关系的科学……。

 科学是一元性的, 不分民族, 不分国家, 不分阶级, 不分地区。

 任何科学,都是全人类长时间共同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

 颠扑不破地保存下来, 十分难定地暂时存疑,不符实际地一概剔除。

 公开论证, 公开实验, 公开核查。

 知识在世界范围内交流, 不再有“一国的科学”、“一族的科学”、“一个集团的科学”。[11]学派可以不同, 科学总归是共同的、统一的、一元的。

 这样的大实话使我们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因为我们以往所受到的教育往往认为社会科学具有阶级性的,不同阶层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的科学观。

 现在看来过去所受到的宣传教育很多要重新认识。关于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

 周有光先生通过比较研究,认为人类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1)

 神学阶段;( 2)

 玄学阶段;( 3)

 科学阶段。

 “神学”阶段的特点是依靠“天命”, 上帝的意志是不许“盘问”的。“玄学”的特点是重视“推理”,推理以预定的“教条”为出发点。

 “科学”的特点是重视“实证”。

 实证没有先决条件,可以反复“检验”,不设置“禁区”。[11] 15周有光先生对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研究结论可能与我们过去所受教育有某些抵牾,但是我们认为这种结论更有说服力。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周有光先生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跟所有学者一样, 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晚年纠正早年的错误。

 他们晚年都认识到, 阶级斗争可用和平方式在议会中进行。

 马克思去世太早,只看到资本主义初级阶段( “一战”前)

 的前半, 没有看到后半, 更没有看到中级阶段( 两战间)

 和高级阶段( “二战”后)

 ;也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全貌。

 因此《资本论》只可能是哲学推理,不可能是科学论证。[12] 30这种振聋发聩的语言在以往说不定就会打成“现行反革命”抓起来坐牢, 甚至枪毙的。

 可是周有光先生却采用平和的语言大胆地说出来了。

 我们不能不佩服老人家的勇气。周有光先生关注现实,关注国际大问题, 关注民生, 关注民主, 站得高, 看得远, 博览群书, 独立思考, 实事求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

 没有遮遮掩掩, 没有故弄玄虚, 襟怀坦白, 赤胆忠心。

 周有光先生提醒我们,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自 出自 擂, 自 我吹嘘。

 我们应该要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努力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发达的经验和理念。四、语言循循善诱, 自然成文利众生阅读周有光先生的语言文字学专著我们不吃力, 阅读周有光先生的历史文化学专著我们不吃力, 阅读周有光先生的口述历史,我们更感觉轻松愉快。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余英时在《周有光百岁口述》序言中说:

 “20 世纪是中国人受苦受难的世纪,内忧外患纷至沓来, 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过。

 在这样一个人人朝不保夕的漫长世纪,竟有一位百二高龄的老人将他一生的经历, 用生动的语言, 娓娓道来, 思路之清晰, 判断之明确,丝毫不显衰老之象,这真是人间一大奇迹。

 这个人就是世界知名的汉字改革家周有光先生!

 ”《周有光百岁口述》每一段文字我们阅读起来就仿佛一个和善的老人给我们讲那过去的故事。

 从出生55赵贤德...

篇八: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

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1周有光

 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2 1949年, 上海解放后回国。

 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著有《新中国的金融问题》 。业余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他参与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主持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制订。

 1961年出版该课讲义《汉字改革概论》 , 是系统论述“汉字改革” 的开山之作。

 1979年, 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文献技术会议, 该组织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参与制订聋人教育用的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和汉语手指音节设计。

 1980年, 任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

 1984年起, 出版中译本《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和国际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 。任《中国大百科全书》 总编委委员、 《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

 退休后, 著述不断, 2005年亦有《周有光百岁新稿》 一书出版。

 曾任第四、 第五、 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百岁的汉语拼音之父

 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3

 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4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 的基本理解。 所谓“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 , 即人类的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

 人类使用语言的方式,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而不断地调整和丰富的。

 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5• 阅读课文, 写一个内 容提要, 一百字左右。

 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6参考答案•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类的语言也在不断发展, 文字、 传声技术和计算机提高了语言的传播功能,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扩大了语言的流通范围, 人类的语言生活发展越来越快, 中国的语言文字必须不断自我完善、 不断前进。

 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7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文章开头的前言, 先说语言的起源、 功能以及重要性。接着提示下文所要说明的内容。接下来文章分为五个部分说明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第一部分是“文字的发明” 。

 说明农业化的后一阶段五千年发明了文字, 先是西亚的钉头字和北非的圣书字, 后是我国的甲骨文, 同时地中海东岸诞生了纯表音的字母, 以后成为全世界的各种字母文字。

 最后说明文字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国家共同语的形成” 。

 说明工业化社会需要形成民族共同语。

 共同语要有统一的语音标准。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时间, 西欧在三百年前; 日本在一百年前; 在我国, 从五四开始要求汉字的读音统一。我国1918年公布“注音字母” , 1928年公布“国语罗马字” , 1958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 , 都促进了国家共同语的形成。

 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8 第三部分是“传声技术的发明” 。

 从电话和留声机的发明开始, 人类进入传声技术时代。

 以后传声技术不断发展, 使语言的声音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传声技术促进了共同语的普及, 还促进了文体的口语化。

 听不懂的文言要改成听得懂的白话。第四部分是“语文技术的信息化” 。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强烈冲击了人类的语言生活。

 计算机的语词处理智能化使语言生活发生多方面的革命。

 文书工作、 图书馆、 翻译、 教学方法都革命了。

 人类历史进入了 信息化时代。第五部分是“国际共同语和国际互联网” 。

 英语经过300年历史“滚雪球” 发展, 尤其是“二战”后由于客观需要而迅速传播, 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

 国际共同语和国际互联网配合, 主宰当代人类的语言生活。文章最后说明人类语言生活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中国的语言和文字要紧跟历史步伐, 不断前进。

 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9• 文章中说, 传声 技术促进了“文体的口 语化” , “时代跟文言文告别了 ” 。

 怎样看待这个观点?

 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才智在线1 0文章中说, 传声 技术促进了 “文体的口 语化” ,“时代跟文言文告别了 ” 。

 怎样看待这个观点? 文体要口语化, 书面语与口语要一致, 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提出的主张。

 老一辈教育家, 比如叶圣陶先生、张志公先生等, 一向持有这个主张。

 他们认为, 书面语念起来, 要听众听得懂、 听得清楚, 才算是合格的书面语。

 在传声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周有光先生重申这个主张是有道理的。

 不过, 对这个主张一向有争论。

 有人认为, 书面语就是要与口语不一样, 书面语自有它本身的特点。

 有的人还认为, 文言文有它的优点, 不能一棍子打死, 可以适当应用。

 不能说这些意见没有一定道理,不过在今天的情况下, 文体的口语化是必然趋势。

 而在一定范围内, 有些文体、 有些书面语可以不口语化, 它们只供读、 不供听, 当然可以保留它们的书面语的长处。

篇九: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

语!"现代语文!!!!!!!!!!!!!!!!!!!!!!!!!!!!!!!!!!!!!!"!!!!!!!!!!!!!!!!!!!!!!!!!!!!!!!!!"!!!!!!!!!!!!!!!!!!!!!!!!!!!!!!!!!!!!!!"!!!!!!!!!!!!!!!!!!!!!!!!!!!!!!!!!"文 学名著专家导引!!""! · #我行走,划破阳光与夜温柔的质感。没有影子,但有真实的自由。响石 烟台二中体味到了 “最够味的” “最高潮时候的生命感”# 《序我的诗》 $ ,这是 “一种不可遏抑的内在冲动,一种几乎发狂的强烈的感情 # 《写在 〈三个叛逆的女性〉后面》 $ 。在五四时期, 《女神》以非常态的情感体验,征服着时代青年热烈的心,它在那些“可爱的青年的兄弟姐妹”中,找到了与作者 “振动数相同”的人,找到了与作者 “燃烧点相等”# 《〈女神〉序诗》 $ 的人。但是,当那特定的青春洋溢的年代过去之后, 《女神》就不像在它产生的当时那样令人心神激荡了。人们在肯定它的历史价值的同时,会觉得有时作者才华过于外露,会遗憾于《女神》中的作品水平不够平衡。在杰出的诗篇之侧,我们能看到一些并不杰出的作品;在精彩的段落中间,夹杂着一些并不精彩的句子。青年郭沫若并不是总能为自己激荡的诗情找到精彩的艺术表现。郭沫若得享高龄,名倾一世。他亲身经历了那么多关联着伟大历史的重大事件,活跃在中国现代史的各个关键时刻。而郭沫若永远怀念着狂风烈火一般的 《女神》时代。在渡过了 %& 多个春秋的成熟之年,他说:

 “自从 《女神》之后,我已经不再是 ‘诗人’了。自然,其后我还出过好几个诗集,有 《星空》,有 《瓶》,有 《前茅》,有 《恢复》,特别像 《瓶》似乎也陶醉过好些人,但在我自己是不够味的。要从技巧一方面来说吧,或许 《女神》以后的东西要高明一些,但像产生 《女神》时代的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是没有了。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在死寂,有些人是特别的喜欢,但我始终是感觉着只有在最高潮时候的生命感是最够味的。” # 《序我的诗》 $ 实际上,在几十年的漫长人生里,郭沫若再难唤回 《女神》时代的喷涌之力。郭沫若新诗创作的高峰在他刚刚开始创作的青年时代。(作者为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周有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周先生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半个多世纪,发表了论著 !& 多部、论文 ’&& 多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了繁荣我国的语言文字科学,促进中国语文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上海文化出版社选编了《周有光语文论集》已于 !&&! 年 ( 月出版,全国发行。《周有光语文论集》共四卷,选收周先生的代表作,是学习和研究周先生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第一卷收《汉字改革概论》和《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第二卷收《中国语文纵横谈》和《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第三卷收《比较文字学初探》,第四卷是论文选,收学术论文 ’! 篇。(附言:《周有光语文论集》 ) 四卷本 * 全国发行,定价 (&& 元。有的地方如果买不到,可以和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处联系代购。秘书处的地址:北京朝阳门内南小街 %( 号。邮编:

 (&&&(& 。电话:

 &(&+,%(’&’-% 。优惠价:

 "& 元)北京举行“王均先生学术思想座谈会”王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七、八届政协全国委员,国家语委原副主任。王均先生 (.!!年 ’ 月 ( 日生于江苏南通。今年是王先生八十华诞。为祝贺王先生的华诞,宏扬王先生的学术思想,北京语言学界于 ’ 月 ( 日举行“王均先生学术思想座谈会”。座谈会是由中国语言学会、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出版社、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中心等十个单位发起的。出席会议的有教育部、国家民委、国家语委、民进北京市委的有关领导,各发起单位的负责人,首都语言学界的知名学者,以及王先生的好友和学生,共 (&& 多人。教育部副部长兼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发表了讲话,他赞扬了王均先生的高尚品德和在学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向王均先生表示祝贺。在会上发言的还有陈章太、侯精一、孙宏开、苏培成、胡明扬、伍铁平、刘涌泉等。与会专家敬祝王均先生健康长寿,青春永驻。王均先生致答辞,他说:“如果要说我的学术思想,我只敢说一句话,就是五四精神不能变。中国的进步,离不开五四提出的科学、民主与爱国。现在有人以批判五四的‘片面性’为借口,以‘宏扬文化遗产’为幌子,行复古倒退之实,我是坚决反对的。”(苏培成)︽周有光语文论集︾出版发行##########################信息窗’&

篇十: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

17年 第 3期 通托旰菇謦仡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第 38卷 总第 266期 周有光先生对新中国语文现代化 发展的贡献与展望 韦 钰 摘要:周先生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理论的奠基人与倡导者,为中国语文现代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对 中国语文现代化的未来作 出了展望。其贡献主要有:汉语拼音方案的研制、推广和应用;现代汉字的整理与 “现代汉字学”构想;中文信息处理的双轨制;重视语文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同时,其对新中国语文现代 化的未来展望是:普及 国家共同语,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推进“国内双语言”和“国际双语言”;展望21世纪 的华语 、华文的 变化趋势。

 关键词 :周有光;语文现代化;贡献;展望 中图分 类号 :H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974(2017)03—0057—06 DoI:10.13877/j.enki.cn22.1284.2017.05.009 2017年 1月 14日,我 国语 言学界 一颗璀璨 文星陨落——中国语言研究巨擘、中国语文现代 化理论的奠基人与倡导者周有光先生逝世 ,享年 1 12岁。周先生对于我国语文现代化发展的贡献 之大和研究历程之长 ,在语言学界乃至近一个世 纪 的人类社会 中都堪称楷模 。作为一名中国语 言文字工作的研究者,我再次研读了先生最具代 表性的学术专著《周有光文集》①和《中国语文的 现代化》,并借此谈谈周先生对中国语文现代化 发展进程的贡献与展望 ,以表达对先生及其大半 生语言研究事业的缅怀与铭记。

 根据 国家需要 ,周有光先生从 1955年起专 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 ,研究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 问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 ,他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 语文现代化 的进程 。语文现代化就是现代化 时 期的语文建设与革新,任何国家从旧时代向新时 代变迁 、从 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型 ,都需要进行语 文更新,以决定用什么样的语文来办理行政和实 施教育,从而促进国家建设向工业化和信息化前 进 。“二 战”后许多新独立的 国家 ,几乎在相同时 期 内对 国内语言文字进行革新和规划 ,形成了被 称 为“语文现代化”的国际浪潮 。在西方 国家现 代化的影响和席卷之下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也 迫切要求 自我改革,改革语文、教育 、政治和经 济。I1113-14因此 ,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于 19世纪末应 运而生 。周有光先生认为 ,辛亥革命 之后 ,一个 ①《周有光文集》共十五卷,收录了迄今 已公开发表 的学术专著、随笔杂文等作品。笔者所研读的内容与参 考、引用的周先生的观点主要来自《周有光文集》第一卷 (《汉字改革概论》)、第五卷(《新语文的建设》《新时代的 新语文》)、第六卷(《中国语文纵横谈》《中国语文的时代 演进》)。

 收稿 日期 :2017—03—09 作者简介:韦钰,湖北省武汉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博士生。研究方向:语言文字学,语言应用。(湖北 武汉 430079) · 57 ·

 2017年 通帕睇笼謦南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第3期 语文现代化运动从酝酿进入实践 ,“这个运动在 不 同的阶段有不 同的重点和名称 :切音字运动 、 国语运动 、白话文运动 、注音字母运动 、国语罗马 字运动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手头字运动 、少数民 族新语文运动等”。

 但最具现实意义并且取得 了巨大成绩的语文现代化实践进程 ,还是要从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算起。这以后 ,中国的语 文现代化事业在立法 以及颁布实施 国家政策 的 保障之下稳步推进 ,大大促进了政治、经济 、教 育 、文化的发展。周有光先生作为中国语文现代 化理论的奠基人 ,为新 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发展作 出了卓越而巨大的贡献。

 一、 周 有光 先生对 于新 中国语 文现代 化 发展 的贡献 中国现代语文改革起 自清末 ,距今 已有一百 多年。“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启蒙运动的 高潮⋯⋯在西方,民族语文代替了拉丁文。在中 国,白话文代替 了文言文 。” n周有光先生深知 , 中国的语文问题 比西方复杂得多 ,除文体 口语化 问题 以外 ,还有共 同语的标准音和推广问题 ,汉 字笔画繁 、字数多、不能准确表音等其他问题。

 因此 ,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从 “五四”时期 的白话文 运动逐渐发展到汉字简化和拼音化 等文字改革 工作。新 中国成立以后 ,简化汉字 、推广普通话 、 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成为新 中国文字改革 的三项主要任务 ,并 以政策和立法形式予 以公布 和实施 。

 周先生将我 国语文现代化 的目标概括为 :

 ① 语言现代化——普及“现代共同语”,汉 族学校一律以共同语为教学语言 ,公共场所和集 体 活动一律说共 同语 ,实行 “方言 ”和共 同语 的 “双语言”制度。

 ② 文体现代化—— 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 , “言文一致”,文章 口语化 。

 ③ 表音现代化——制定汉语拼音字母 ,拼 写共同语,给汉字注音,达到“读音统一”,并利用 字母做汉字不能做的各种工作。

 ④ 文字现代化——减少和限定汉字的数 量,简化汉字的笔画 ,减轻汉字在教学与使用上 · 58 ·

 的不便 ;在条件成熟 的时候 ,实行汉字汉文和拼 音汉文的“双文字”制度 。_4 J1

 上世纪 80年代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 ,中文 信息处理 的发展 ,周老又补充 了“语文 电脑化”,

 提出了中文信息处理的“双轨制”,即把汉字和汉 语拼音两种文字工具 同时应用到计算机中,汉字 是正式文字 ,拼音作为辅助文字 。

 具体来说 ,周先生对新中国语文现代化发展 的重要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研制 、推广和应用 汉语拼音方案的研制是新 中国成立初期在 文化建设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 中国汉字改革 的中心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 题。首待解决的便是字母形式问题 、音节拼写法 问题和语音标准问题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为 研究制定适用 、理想 的汉语拼音方案 ,专门成立 “拼音方案委员会”,由周有光先生担任主任的拼 音化研究室承担主要工作 。周先生等汉语拼音 方案委员会成员在追溯考察了拉丁字母的演进 和流传 ,研究对比了六十多年来曾作为主流注音 字母的三种字母符号形式 (速记符号式 、汉字笔 画式、拉丁字母式)的技术价值与流通价值之后, 选择采 用拉丁字母形式 。为此 ,周 先生出版 了 《中国拼音文字研究》与《字母的故事》两本专著, 为解决和解 释音节拼写法问题 和语音标准问题 提供了参考依据。周老还在书中提出了汉语拼 音方案“三原则”和“三不是”。“三原则”是 :(1)拉 丁化 、音素化 、口语化 ,即采用拉丁字母 ,不另造 字母 ;(2)以字母代表最小的语音单位语素;(3) 汉语拼音 只能拼写规范化的普通话 ,不拼写文言 或方言。汉语拼音方案 的“三不是”:(1)它不是 汉字拼形方案 ,只是汉字拼写工具 ;(2)它不是方 言拼音方案 ,而是普通话拼音方案 ;(3)它不是文 言拼音 方案 ,而是 白话拼音方案bb 。最终 ,他 与叶籁士 、陆志伟两位专家于 1955年一同制定 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之后 ,汉语拼音方案委员 会又对字母的顺序、名称和体式 、标调方法和音 节分解法等 问题进行反复推敲 ,直到 1957年才 将汉语拼音方案的设 计定夺下来 。1958年 2月 11日,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汉语拼

 韦 钰 :周有光先生对新中国语文现代化发展的贡献与展望 音方案的决议》,《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启用。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 的是 以音节为单位 的拼 写方法 ,但没有规定分词连写拼法 ,因此以“词” 为单位的拼写规范,即“汉语拼音正词法”亟需研 究拟定。周先生在《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之后,随 即开始了“汉语拼音正词法 ”的研究工作 。他归 纳了研究汉语拼音正词法的三大 目的:(1)为了 提高当下的语文教育,学习语文和普通话不能不 以“词 ”为出发点 ;(2)为了科学技术上应用汉语 拼音,如电报的推行、机器翻译的研究都要求解 决分词连写法和同音词分化法等问题;(3)为了 建设将来 的汉语拼音文字 。l5]2 为了尽快实现这 些 目标 ,使汉语拼音方案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完 善 ,国家文字改革 委员会 于 1982年成立 了汉语 拼音正词法委员会 ,周先生为副主任 ,参与研制 汉语拼音正词法 ,以“约定俗成”的办法——“在 群众 的拼 写实践 基础 上研究 规律 和拟 定规 则 ⋯ ⋯通过拼音教学和出版拼音读物使它成为群 众的拼写和阅读习惯”_3]l

 一 解决 了汉语拼音 正词法的内在矛盾,最终研制出了《汉语拼音正 词法基本规则》,并于 1988年公布。

 在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广和应用上,周先生也 十分用心 ,亲力亲为地向国内外社会宣传汉语拼 音的作用。在国内,周先生参与指导聋哑人认识 和使用 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字母设计基础的汉 语手指字母读物 ;国际上 ,积极争取汉语拼音在 国际上的应用 ,在 1979年4月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 华沙举办 的第 46次技术委员会会议上提议 以汉 语拼 音作为拼写汉语 的国际标准 。1982年 ,国 际标准化组织通过了这项决议 。自此 ,汉语拼音 走 上了 国际舞台 ,成为 国际认定 的汉语 拼写标 准。

 《汉语拼音方案》不但是我 国语文现代化事 业 的一个里程碑和转折点 ,更是周老先生的历史 功勋。

 (二)现代汉字的整理与“现代汉字学”构想 新中国的汉字改革工作主要是现代汉字的 整理和简化。旧中国流传下来的汉字存在繁而 乱的问题,“繁”指许多常用字笔画繁多,“乱”指 一字 多形 、字无定形 ,给汉字 的教学与使用造成 很大 阻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2O世纪 50年代 起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开始着手现代汉字的整 理工作。时任委员的叶籁士提出,整理汉字要实 行“四定”:定量 、定形 、定音 、定序 。在这 四项汉 字整理工作上 ,周先生作出了许多成绩。

 在汉字的定量上,他提出了编制“现代汉语 用字全表”的建议 :“整理汉字的一项基本工作就 是清点汉字的‘家底’,编出一份 ‘现代汉语用字 全表 ’的清单来 。” " 也就是要限定汉字总量,停 止创造新的汉字,查清书写现代汉语一共需要多 少汉字 ,用一张“现代汉语用字全表”把汉字仓库 的大门关上,从而减少汉字简化工作的盲 目性。

 1980年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通过周有光 、叶籁 士、王力、倪海曙四位委员联合提出研制“标准现 代用字表”的议案 ,要求汉字 的“四定”。虽然由 于条件限制,这项议案没有完成,但这对后来《现 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公布)和《通用规范汉 字表》(2013年公布 )的研 制与颁布提供 了前 提 条件和学术基础,推进了汉字的规范化。

 汉字的定形主要体现为汉字字形 的简化和 标准化 。汉字的形体从汉朝 以来是在稳定中逐 渐变化的 ,变化中的一种趋 向是“简化”。从鸦片 战争 以后 ,不断有人主张简化汉字。1956年 1月 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是我国近代以来第一次 正式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 ,方案 中简体字的主要 来源包括:古体字、俗字、草书楷化字、新造简体 字 、同音代替字。简化方法主要有 :原字省略笔 画、另造形声字和会意字、使用象征符号。简化 原则是“约定俗成 ”,即采用在群众中间久 已习惯 的简体字 ,把 “俗体”作为“正体”。1977年 ,又发 表 了《第 二次汉 字简化方 案 (草案 )》(简称 “二 简”),却在 1986年宣布废止。对于“二简”的失 败 ,周先生客观地总结了两点原因 :一是技术性 错误。“二简”没有像《汉字简化方案》那样主要依 靠“约定俗成”的原则来简化 ,而是“约而未定 、俗 而未成”,还存在大量近形字 ,增加了阅读和理解 难度 ;二是时间性错误。“二简”萌发于“文革 ”末 期 ,人 民群众在经过近 十年 的浩劫后 ,害怕 “革 命”与“改革”,在强烈反对“改革”的社会心理下 进行 “面 目全非”的又一次汉字简化 ,是难以成功 · 59 ·

 通帕旰笼警商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第3期 的。

 儿95 % 在定音和定序方面 ,周先生对多音字的性质 和汉字声旁表音功能、汉字查字法和汉字编码进 行了研究 。在定音上 ,他提出将“异音 同形”的多 音字在书面语 中改写为“异形词”,解决多音字在 书面语中存在的“同形混淆”问题 ;通过调研 和统 计《新华字典》(1971年版)收录的所有汉字的声 旁表音功能比率,发现“声旁有表音功能(不论声 调 )的只占声旁字数 的三分之一 ,有表调功能 的 只占声旁字数的五分之一。” ]2 由此可见 ,汉字 笔画的简化 ,没有提高其表音功能 ,反而是降低 了表音功能。所 以,汉字要能准确表音 ,只能依 靠汉字以外 的“字母 ”,即汉语拼音 。在定序上 ,

 周先生 比较 了我 国当时流行 的四种查字法 :部首 法 、笔形法 、四角号码法 、音序法 。他发现每种查 字法都缺乏统一 、严格的标准 ,因此 ,要尽快形成 每种查字法,尤其是部首法的标准化。对于汉字 的编码方法 ,周先生比较了笔画编码法和部件编 码法 的利弊 :前者优点是简单易学 ,缺点是代码 较长 ;后者优点是代码较短 ,缺点是部件太多。

 自新 中国成立 一直到上世纪 80年代 ,现代 汉字 的整理研究广泛兴起 ,并取得了巨大成绩 , 现代汉字的研究逐渐体现出实用价值 ,一门新的 “现代汉字学 ”正在形成 。这一新学科构想的提 出者便是周有光先生 。1980年 ,周先生发表 了 论文《现代汉字学发凡》,将汉字学分为历史汉字 学 、现代汉 字学和外族汉字学 ,并对 于现代汉字 学的研究 目的和 内容作 了详细阐释 。周老站在 世界文字史的高度 ,密切联系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趋势 ,用经济学家 的精密眼光 ,深入研讨现代汉 字 ,把汉字放到世界文字和世界文化的广阔天地 里去观察 、对 比、研究 ,在他的倡导下 ,现代汉字 学正在健康成长。

 (三)中文信息处理的双轨制 在现代汉字整理的定序问题上,周先生看到...

推荐访问:周有光:语文生活的历史进程 历史进程 语文 生活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