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信息化视域下的公共安全维护7篇

信息化视域下的公共安全维护7篇

时间:2022-12-17 19:30:04 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信息化视域下的公共安全维护7篇信息化视域下的公共安全维护 XXX局信息化系统 运维服务方案 目录 1概述21.1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21.2服务目标22系统现状22.1网络架构22.2设备清单5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化视域下的公共安全维护7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化视域下的公共安全维护7篇

篇一:信息化视域下的公共安全维护

XX 局信息化系统

 运维服务方案

  目录

 1 概述 2 1.1 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2 1.2 服务目标 2 2 系统现状 2 2.1 网络架构 2 2.2 设备清单 5 2.3 应用系统 6 2.4 存储系统 10 2.5 备份系统 11 3 服务方案 11

  3.1 系统日常维护 11 3.2 信息系统安全服务 21 3.3 系统设备维修及保养服务 23 3.4 软件系统升级及维保服务 25 4 服务要求 25 4.1 基本要求 25 4.2 服务队伍要求 27 4.3 服务流程要求 27 4.4 服务响应要求 28 4.5 服务报告要求 29 4.6 运维保障资源库建设要求 30 4.7 项目管理要求 31 4.8 质量管理要求 31 4.9 技术交流及培训 31 5 经费预算 31

  1 概述 1.1 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本次服务范围为 XX 局信息化系统硬件及应用系统,各类软硬件均位于 XX 局第一办公区内,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打印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应用系统。服务内容包括日常运维服务(驻场服务)、专业安全服务、主要硬件设备维保服务、主要应用软件系统维保服务、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等。

 1.2 服务目标

  2 系统现状 2.1 网络系统

  XX 局计算机网络包括市电子政务外网(简称外网)、市电子政务内网(简称内网)以及全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网(简称专网)三部分。内网、外网、专网所有硬件设备集中于 XX 局机房各个独立区域,互相物理隔离。

 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为市人大建议提案网上办理、XX 局政务公开等应用系统提供网络平台,为市领导及 XX 局各处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 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建立 IPS、防火墙等基本网络安全措施。

 内网与外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为 XX 局日常公文流转、公文处理等信息化系统提供基础网络平台。内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 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配备防火墙实现内网中服务器区域间的逻辑隔离及安全区域间的访问控制,重点划分服务器区,实现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专网由 XX 局电子政务办公室统一规划建设,专网和互联网、内网及其他非涉密网络严格物理隔离,目前主要提供政务信息上报服务和邮件服务。

 (内网结构图)

 (外网结构图)

 (专网结构图)

 2.2 设备清单 XX 局各个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系统硬件设备集中于 XX 局专用机房。清单如下:

 硬件设备汇总表 设备类型 设备型号 数量 备注 服务器

 服务器合计

  39

  交换机

 4

  2 光纤交换机

  1

  1

  交换机合计

  8

  防火墙

 5 内外网各一台冷备 安全审计

 1

  IPS

 1

  存储

 2

  1

  1

  1

  磁带库

 1

  虚拟带库

 1

  其他设备

 1 机房监控系统使用

  支撑软件统计表 类型 版本 数量 数据库

 操作系统

 除上述设备外,维护内容还包括约 XX 台电脑终端(含笔记本电脑)和 XX 台打印机。

 2.3 应用系统 XX 局日常公文流转、公文办理等日常工作均在基于内网的不同应用系统上得以实现。各系统使用的操作系统包括 MS-Win Server 和 LINUX 两大类,数据库包括 Lotus、Access、MS-SQL 等。主要应用系统清单如下:

 应用系统清单 序号 系统名称 访问地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于其中部分重要应用,描述如下:

 1、XX 局办公资源网 2、政府公文综合管理系统 3、政府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3 服务方案 3.1 系统日常维护 系统首要维护工作是信息化系统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以下 4 个方面:

 3.1.1 系统支撑软硬件的日常维护 系统支撑软硬件主要包括 PC 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设备及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基础软硬件设施。

 3.1.1.1 服务器维护 服务器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处目前在用的各类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网管/备份服务器、门户网站、防病毒服务器等。具体服务内容包括:

 (1)服务器硬件状态检查 (2)服务器硬件安装与调整 (3)服务器设备事件管理服务 要求运维团队根据服务器的情况制订相应的事件管理文档,由现场服务人员对服务器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跟踪与分析,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及时发现服务器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并进行解决或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服务器性能监控 要求运维团队每天由现场服务人员根据制定的性能监测模板对服务器的性能监控,监控的参数为服务器的 CPU、memory、hdd、network,并根据各服务器的应用情况,分析出服务器性能的基本基准线。

 (5)应用维护 要求运维团队现场服务人员对这些应用进行定期的维护,对防病毒软件的防护状态与更新情况进行每天检查。

 (6)服务器进程与服务检查 (7)服务器磁盘空间检查 (8)服务器系统漏洞修补 (9)系统配置与变更管理 (10)系统垃圾清理 (11)记录与报告

 3.1.1.2 存储设备维护 存储系统平台主要包括:SAN 存储系统(接入 SAN 网络的服务器客户端、SAN交换机)、磁盘阵列、磁带库等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具体服务内容包括:

 (1)存储设备配置管理服务 (2)备份作业检查 (3)SAN 交换机日常状态检查维护 (4)存储设备事件管理服务 (5)备份及恢复策略制定 (6)备份介质管理 (7)备份软件维护 (8)备份数据恢复 当系统出现异常数据丢失时,协同应用厂商,在信息处的授权下,要求运维团队现场服务人员对相应的备份数据进行数据恢复,以快速保证与恢复客户的应用。

 (9)备份数据整理 由于目前备份数据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备份数据管理程无序化状态,对于备份数据的保存声明周期没有周密的限定计划,造成备份数据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要求运维团队现场服务人员根据备份和存储数据的情况,提出数据整理频率计划,并信息处进行数据的整理。

 (10)存储设备运行维护 要求运维团队现场服务人员对存储设备硬件状态监控,问题及时处理。

 (11)记录与报告

  3.1.1.3 网络、安全设备维护 网络、安全平台维护的目标是:通过网络、安全系统管理服务,降低网络设备故障率,提高网络设备的运行性能。提高 XX 局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专业化运作模式解决 XX 局各类信息系统信息化发展的需求。需要提供故障诊断、远程支持、现场支持、软件升级、设备搬迁、网络优化、网络巡检、现场培训、技术交流、网络安全、网络建设建议等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如下:

 (1)网络故障排查 (2)网络设备硬件状态检查 (3)网络流量监测 (4)安全策略配置及配置优化 (5)网络设备配置管理服务 (6)网络设备资料整理,配置参数整理 (7)网络使用状况趋势分析及建议 3.1.1.4 数据库系统维护 数据库为 SQL2000 及 SQL2008,其维护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1)数据库实例状态检查 (2)数据库表空间使用情况 (3)监控查看数据库的连接情况 (4)表空间使用情况和性能检查 (5)数据库告警日志检查分析 (6)数据库备份检查 3.1.1.5 中间件维护 中间件软件维护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1)数据维护 (2)数据备份 (3)系统日常维护 (4)中间件升级而对应用软件进行适应性更新与调测服务 (5)中间件维护操作手册及应急流程更新

  3.1.2 应用系统的日常维护 维护要求为:通过对应用系统的维护,分析用户的不断更新的需求,分析应用系统对服务平台性能的要求,提出系统优化扩容解决方案,保障应用系统的处理服务性能。

 主要维护内容包括:

 (1)业务数据维护; (2)业务数据备份; (3)业务系统日常维护; (4)软件更新服务; (5)对业务管理系统健康状态检查与分析报告; (6)对系统用户信息进行维护和修改,添加系统用户、更改系统用户信息、权限,负责系统中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监督人员名单的调整,以及数据同步。

 3.1.3 终端设备的日常维护 3.1.3.1 电脑终端运维服务 主要包括 XX 局工作人员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共计约 XX 台。具体维护内容为:

 (1)操作系统安装维护及补丁安装 安装介质由信息处提供)

  (2)终端防病毒软件安装及升级

  (3)终端网络接入调整 对终端计算机的网络连接的调整(不包括布线)。

 (4)终端事件检查及排查 对终端计算机的安全事件进行故障定位与排查; 对终端计算机的故障事件进行故障定位与排查。

 (5)通用办公软件安装 提供对终端计算机的通用软件的安装;(通用软件包括 office 等办公软件,安装介质由信息处提供)

  提供对终端计算机的客户需求软件的安装。(软件由用户提供)

 (6)计算机使用规范 制定计算机的使用规范,使用规范主要包括计算机的使用注意事项、U 盘的使用注意事项、计算机使用的一些小常识等,该规范主要是帮助用户了解计算机的使用常识与技巧,减少故障的发生频率。该规范可做成相应的贴示张贴在终端用户计算机的显示器或机箱上。

 (7)计算机安装操作规范 计算机安装规范主要是对终端用户的计算机安装过程进行规范,规定相应的文件备份地点、分区大小、补丁安装、安全加固、软件安装等方面。通过制定相应的计算机安装操作规范,以规范与保证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的服务质量。

 (8)记录与报告

 3.1.3.2

 3.1.3.3 网络信息点位维护 (1)根据信息点的编号,分别将编号的单数和双数规划为网络信息接口和语音接口,并统一建立信息点数据。通过对 XX 局的调研和了解,对各办公室的信息点作出适当调整和数据的修改。

 (2)各处室接入期间,做好配合工作,包括楼层交换机调试、桌面跳线等。

 (3)要求运维团队现场服务人员做好定期对网络信息点、配线架、理线架、终端模块的巡检工作。

 3.1.4 维护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种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保证工作有序开展和任务圆满完成的基础。建立和健全 XX 局信息化设施运行维护的各项管理制度,对于维护工作的顺利完成是必需的。

 要求运维团队依据以下标准,协助 XX 局建立规范、科学、实用的维护制度。

 (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2)《综合布线设计规范》GB50311-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4)《电力供电标准与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全集》 (5)《成都市电子政务外网使用管理规定》 (6)ISO/IEC 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7)ISO/IEC 20000: 2005 IT 服务管理体系 (8)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2.0 IT 基础架构库终端设备的日常维护 (9)ITS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tandard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3.2 信息系统安全服务 风险评估和安全加固工作贯穿于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中。在运行维护阶段,要不断地实施风险评估以识别系统面临的不断变化的风险和脆弱性,并通过安全加固进行有效的安全措施干预,确保安全目标得以实现。

 3.2.1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和控制运行过程中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运维阶段的风险评估是一种较为全面的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对真实运行的信息系统、资产、威胁、脆弱性等各方面。

 (1)资产评估:对真实环境下较为细致的评估,包括实施阶段采购的软硬件资产、系统运行过程中生成的信息资产、相关的人员与服务等。本阶段资产识别是前期资产识别的补充与增加; (2)威胁评估:真实环境中的威胁分析,应全面地评估威胁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非故意威胁产生安全事件的评估可以参照事故发生率;对故意威胁主要由评估人员就威胁的各个影响因素做出专业判断;同时考虑已有控制措施; (3)脆弱性评估:全面的脆弱性评估。包括运行环境下物理、网络、系统、应用、安全保障设备、管理的脆弱性。对于技术的脆弱性评估采取核查、扫描、案例验证、渗透性测试的方式验证脆弱性;对安全保障设备脆弱性评估时考虑安全功能的实现情况和安全措施本身的脆弱性。对于管理脆弱性采取文档、记录核查进行验证; (4)风险计算:根据相关标准,对主要资产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风险分析,描述不同资产的风险高低状况。

 3.2.2 安全加固 安全加固是指对在风险评估中发现的系统安全风险进行处理,按照级别不同,应该在相应时间内完成。安全加固的内容主要包括:

  (1)日常安全加固工作,主要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系统安全调优服务,根据系统运行需要适时调整各类设备及系统配置、合理规划系统资源、消除系统漏洞,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2)主动安全加固,在未出现安全事故之前就对已经通报或者暴露出来的软件漏洞或最新病毒库更新,就主动进计划的升级和改进,从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具体加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帐户策略、帐户锁定策略、审核策略、NTFS、用户权限分配、系统服务策略、补丁管理、事件日志、应用软件的更新等。

 3.2.3 应急响应 应急状态的安全值守、响应工作,主要是系统应急响应、重大安全故障处理,确保系统出现安全事件时快速反应、及时处理,降低系统安全问题对 XX 局内工作的影响。

 3.2.4 安全巡检

 安全巡检主要是指深入现场,了解情况:质检服务内容中的各类安全设备,了解安全设备运行情况,仔细观察各个安全节点的可靠性,并综合安全巡检情况,定制安全策略。

 3.2.5 安全监控 对服务内容进行监控,在安全环境产生变化时,及时更新安全策略,在现有设备和网络情况有改变的时候,快速制定,针对更新后设备环境的安全策略,并实施部署。避免因设备变更而带来的安全风险。

 3.2.7 安全通告 定期安全通告,在互联网上出现新型病毒或者新出现漏洞并且部分修补的情况下,制作安全通告及时告知相关运维人员,增强对于新型病毒和漏洞的防御力。

 3.3 系统设备维修及保养服务 针对本项目中的系统硬件设备,除在 4.1.1 中提供的日常运维服务外,要求运维团队提供设备的维修及保养服务。主要包括:

 (1)当硬件设备出...

篇二:信息化视域下的公共安全维护

32 卷

 第 12 期2018 年 12 月

  北京测绘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Vol.32 No.12December 2018引文格式:宁利立,王慧敏 . 智慧城市视域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 . 北京测绘, 2018 , 32 ( 12 ):1428-1432 .DOI :

 10.19580 / j.cnki.1007-3000.2018.12.013[收稿日期]

 201810 22[基金项目]

 北京测绘学会测绘科技进步奖( 2018-01-01-05 )[作者简介]

 宁利立( 1986- ),女,河北唐山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与应用,实景三维建模等工作。E-mail :

 815992001@qq.com智慧城市视域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宁利立

 王慧敏(北京中色地科测绘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摘

 要]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一些复杂化的新型矛盾不断出现。矛盾问题导致一些公共安全事件不断发生,这些突发性事件在社会保障、群体利益、安全等方面均有涉及,严重威胁我国城市的安全稳定。智慧城市中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公共安全问题开展了应急管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保障城市的和谐性。文章针对智慧城市视域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为优化智慧城市中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提供有力参考。[关键词]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公共安全;信息技术;制度[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3000 ( 2018 )

 12-1428-50 引言智慧城市是新一代城市的特点,其将高新科学技术整合起来,应用到城市的管理当中,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使城市的管理向人性化、智能化发展,在加快城市发展步伐的同时控制城市安全事件的发生。智慧城市注重人的能动性,倡导城市和人们生活的有机统一,在城市中形成以网络为基础的智慧交流体系。智慧城市视域下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主要针对大型事件提出,是政府和城市管理方面对城市中紧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在紧急事件发生后对突发事件进行必要应急处理,将公民个人利益损失降到最低的一种管理内容。文章对城市管理当中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 智慧城市和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特点1.1 智慧城市的特点智慧型城市的特点在于其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城市模式,通过倡导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中去,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智慧城市以互联网为桥梁,将城市的各项管理工作有机联合起来,对传统城市的管理体系进行不断优化完善,以高质量手段实现对城市规范化管理,确保城市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智慧城市以大数据为管理工作基础,对数据进行分析,加强数据和数据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建立信息数据的交互平台,将数据作为城市科学管理的决策依据,完善对城市的管理;智慧城市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一切管理工作的开展均以保障公民的合法利益为基本目的,倡导城市和生活的有机结合。1.2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特点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总结都有涉及,政府面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所制定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都属于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范畴。公共安全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连锁性、突发性等特点,对公共安全应急的管理是城市政府万方数据

 第 32 卷

 第 12 期 宁利立,王慧敏 . 智慧城市视域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行使管理职能的体现,由城市政府主导,对城市的行政和人力进行调整,增强社会动员能力。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显性特征和隐形特征是同时存在的。对显性特征而言,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的管理能够有效实施,则应急管理实施作用明显。相反,若应急管理工作效果实现并不明显,则导致应急管理工作并不被大众接受。此外,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还具有一定阶段性。公共安全问题发生后会逐渐扩展随后减少辐射范围,最终消失。公共安全问题不同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实际的应急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公共安全问题的不同阶段采取与之对应的措施 [1 ] 。2 智慧城市视域下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对城市的治安稳定造成严重影响。智慧城市下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将云计算、通讯技术、地理信息、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先进的新兴技术结合起来,将其和应急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智慧城市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如图 1 所示)。各应急管理系统相互配合,互相协作,在接警系统接警后,图像显示、地理信息确认时间地点,通信通读、语音调度、电话用户资料传送、数字录音系统共同作用,做出紧急出警调度,同时对电话报警信息录音,对此次事件记录,通过中央指挥系统及 GPS 车辆定位系统实时监督时间处理进度,警务业务系统促进公共应急事件合理解决,之后以信息管理系统建档,记录事件,为今后相似事件处理提供经验。通过将高新科学技术融入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中,使城市能够从容预防城市突发事件,对增强城市的治安有重要帮助,推动智慧城市产业的创新。对应急管理工作智慧型建设,能够提高公共安全秩序,完善对公共事件管理体制建设,使城市能够提供优质民生服务。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智慧城市的理念对其起到了必要支持作用,以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持,对城市实时监控,建立城市和民生的联系,快速接收安全性事件的发生通知,有效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威胁。突发事件发生后,城市各个管理部门共享实际信息,各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实现对突发事件的高效管理。例如,对“物与云”系统的研发中,其倡导将互联网和城市消防联系起来,建立健全的消防应急管理系统(智慧城市应急安全预警物联网云平台)。其云平台将应急安全设备融入预警网络中,能够及时发现公共安全事故隐患,对事故数据上传到相应机构。云平台系统由系统层、集成层和图 1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系统9 2 4 1万方数据

 北京测绘 第 32 卷

 第 12 期应用层组成。在系统层,其由各个不同专业分系统组成,将事件信息的监测连接到云平台层,实现集成处理。通过数据模型和事件诊断,将分析结果上送并展示。集成层将各项有用数据集中起来,传递给应用层。应用层顶端为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连接城市应急处理中心和消防公安指挥中心,将消防、安全监控、交通管理等结构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其应用层面对网络化街道。云平台数据信息通过互联网下手机 APP 、微信、浏览器等获取。云平台将原本独立工作的消防、应急指挥、交通指挥、智慧社区等联系起来 [2 ] ,实现数据共享。通过云平台实现对城市资源的合理监督,对公共突发事件实现准确定位,对突发事件地点交通、房建结构、管道、人员等信息一目了然,避免对突发事件附近情况不了解造成重大风险发生。云平台可以获取周围环境详细分析,监督重要路口变化,根据自身应急方案数据库及互联网系统优势,以大数据分析确认事件准确发生地点、事件严重程度,统筹规划消防部门、警务部门、医务部门等,提高综合减灾、防灾能力。此外,云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无人看守的自动监控系统,以大数据分析的提高安全预警监测,以遥感监测、环境监测等,将数据信息上传到云平台,通过对数据合理分析实现对城市的高效公共安全管理。3 智慧城市视域下强化城市公共安全重要性智慧城市能够实现对公共安全信息的全面监控,将出警、火警、医疗工作联系起来,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强化预警,事件发生的后及时处理,降低损失。智慧城市的建立对犯罪事件的打击效率大大提高,袭击事件大大减少,公安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大大增强,对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将智慧城市的管理理念和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结合起来,能够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提高城市安全水平,及时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损失出现 [3 ] 。4 智慧城市视域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4.1 应急管理的不统一应急管理的不统一是当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应急管理工作缺乏统一化的管理,导致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效率以及应急救援工作开展的效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救援部门、信息处理部门、管理部门没有统一协调,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应急管理工作缺乏统一,往往给不同部门的救援和支持工作之间带来冲突,延缓对突发事件的实际处理,进而导致突发事件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缺乏科学的救援和事件处理工作具有盲从性和无序性,不仅浪费了对突发事件的最佳控制时机,还导致大量救援资源的浪费,一些突发事件导致的隐形风险出现,给城市和公民各方面利益造成严重破坏。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工作,各部门之间协调工作,加大资源信息的共享力度,共同努力,提高救援速度。4.2 公共安全应急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公共安全应急信息系统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系统的响应速度较慢。从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到下达对突发事件的救援对策,这段时间为公共安全应急信息系统的响应速度。实际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信息系统响应速度平均在 1 h 左右,整体响应时间较长。美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速度则在 30 min 左右。相比于美国城市的公共安全应急响应速度而言,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信息系统的响应速度较慢。而系统的响应速度直接决定了对突发事件的控制力度。在城市的公共安全应急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工作中,其数据库建立是科学数据分析基础,由于没有建立科学的数据库,导致对城市整体的数据资源分析不彻底,导致城市应急管理部门的数据分析结果出现误差,影响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制定的精确性,也对突发事件的救援处理措施的实时性、可行性造成严重影响 [4 ] 。在公共安全应急信息系统的通信工作上,其多采用民用通信方式实现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受使用者和使用范围的影响,其通信质量没有保障。在地震、台风这些大型突发事件的通信和管理工作中,传统的 PDA 灾情通讯技术在大型突发事发生后周围环境的干扰较大,容易出现信号中断的现象,导致公共安全应急信息系统不能够根据通讯内容迅速做出反应。4.3 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速度缓慢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速度缓慢严重制约了0 3 4 1万方数据

 第 32 卷

 第 12 期 宁利立,王慧敏 . 智慧城市视域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速度。对于实际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而言,不单单要做到管理工作的精准化,还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力度,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及时反应,事后强化重建。要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诱因的分析,对各项应急措施整理记录,确保相似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科学的经验支持下能够迅速展开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保证智慧城市的安全性就要重视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实际工作中对突发事件预防认识不足,导致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不能够合理预判突发事件的发生,不能够控制突发事件发生频率,导致突发事件发生。4.4 对公民应对突发性事件教育力度不足对公民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教育力度不足将会导致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只是城市政府人员在迅速救援,民众没有参与到救援、控制危险事件蔓延当中,更有甚者持观望态度在突发性事件现场驻足观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城市政府对突发性事件的教育力度不足,导致公民对突发性事件认识不深刻,没有预防和控制意识。对智慧城市公共性应急管理工作而言,其必须将“消防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贯彻落实下去,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公民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保护教育。对于小型突发性事件,公民应及时报警,并采取可行性措施抑制突发性事件造成的威胁。5 智慧城市视域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改善措施5.1 建立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及组织体系建立并完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和组织体系是我国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必要改善措施。传统城市中多个部门参与到应急工作中,不同部门都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导致城市对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细化不明显,一些责任性的突发事件分配不科学,造成通讯不畅、救援冲突、救援效率低下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和组织体系解决这一问题。城市建立从中心到四周的应急管理体系,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应急事件的线上和线下平台 [5 ] 。以平台为基础,完善综合性的智能预警体系和监控体系,预警体系根据突发事件等级进行智能报警,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快速接受到报警信息,迅速决策。建立应急组 织 体 系 能够 实 现 对突 发事 件 的 临 时 应对,以社会组织、社区组织等成立组织体系,发现突发 事 件 发 生及 时 采 取措 施控 制 其 辐 射 范围,疏散群众,减轻其造成危害 [6 ] 。5.2 完善基础性设施和管理系统建设完善基础性设施和管理系统建设是科学的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事件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在对城市的突发事件发生几率以及突发事件的规模分析之后,完善应急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在管理系统上强化对突发事件的预防 [7 ] 。在预防方面,完善城市不同区域的基础性设施建设,保证城市各项工作开展的稳定性,减少由于缺少必要的基础性设施导致大量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方面,要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品,在大型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向受到损失的公民发放生活用品,给予受到各方面损失的公民以基本生活的保障。在管理系统的建设上,要求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本”,所有的管理系统建设都应该以保障公民的各方面利益最大化为基础,对管理系统进行完善 [8 ] 。5.3 持续开展对城市公民危机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教育城市公共安全突发性事件具有破坏性、威胁性、不可预防性和连锁性。突发事件一...

篇三:信息化视域下的公共安全维护

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2016 年第 7 期(总第 151 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 7 2016General.No.151【社会文化】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必要性1.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是适应当前社会治安新形势和新挑战的客观要求(1) 当前社会治安的国际形势。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呈多极化,经济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以及科技革命孕育的新突破在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产生错综复杂的矛盾,如严峻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形势、日益增多的跨国犯罪、不断涌现的高科技犯罪等,很多犯罪呈现出国内犯罪与国外犯罪的关联性,网络犯罪与现实犯罪的互动性,传统犯罪与新型犯罪的交织性等特点,给我国当前的社会治安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在社会治安日益复杂的新态势下,信息情报的重要性愈发体现,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基础。(2) 当前社会治安的国内形势。首先,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结构、分配体系等重大调整使社会矛盾突出,极易引发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其次,随着互联网及相关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利用网络、手机等违法犯罪的案件,因其数量多、发展快、危害大等特点,已经引起各地公安机关的重视,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治安防控的难点。我国公安部门在新形势、新挑战下,开始重视公安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科技强警”和“三项建设”战略规划。在相关战略规划的指导下,“金盾工程”、“天网工程”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效,公安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战略资源。再次,传统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主要是被动型防御,由于其工作盲目性大、主观性强、科技含量低等特点导致社会治安防控的指挥决策缺乏科学性、无法精准打击犯罪等后果,无法适应当前发展变化的社会治安形势。因此,构建信息主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工作的必需。2. 信息化背景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是创新警务模式的必然要求警务工作信息化已经成为国际警务发展的趋势,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信息为主导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经成为重要的警务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信息是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主导,公安机关要重视社会治安的早期预防和预警,在采集、汇集、整合情报的前提下,分析研判情报信息,以科学规范的警务管理为核心、务实高效的战略决策为目标,从而实现精确的指挥、打击、管理、防控和保障的主动警务工作模式。3. 信息化背景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高警务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第一,传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着防控手段孤立、单一,各警种之间缺乏交流和打击合力等问题,信息化背景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可以在网络化防控体系的基础上集中各种防控力量,实现社会治安防控的多警种联动、协同作战,极大地提高警务效能。第二,信息化背景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积极扩展和丰富信息采集的渠道和来源,并通过云计算机、物联网、移动通讯及互联网和软件等收稿日期:2016 - 04 - 18基金项目:

 2014 年辽宁省教育厅立项课题 (W2014397)作者简介:史亚杰 (1981—),女,内蒙古通辽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法理学、宪法学研究。信息化背景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史亚杰(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法律系,沈阳 110161)摘 要: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治安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当前我国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全新的立足于信息时代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各类情报信息资源,发挥职能作用,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关键词:信息;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图分类号:

 C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 (2016)

 07-0054-0554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技术的科学和广泛运用对信息情报进行有效的研判,充分依靠情报信息的预警和主导功能,实现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精确打击。第三,信息化背景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信息”为主导,积极采集、整合、研判各类情报信息资源,在不断创新的管理方式下,大大减少了中间指挥环节,形成了快速反应的高效指挥机制,使情报信息、指挥决策和打防管控等实现了动态化、实时性,极大地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二、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内涵与特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及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战略与范畴。近些年来,我国公安理论界和实务界从多个视角和层面对我国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著书立说,并从不同的侧重点对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和内涵予以阐述,如有的观点认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是指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公安机关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于现有警力和各种社会资源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整合,使防范、控制、管理、服务等多种措施能够有机结合,对人、地、物、事实行全方位、整体性控制,形成指挥统一、信息共享、灵活反应、协调有序的“打防管控一体化”的工作系统和运行机制。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虽然概念涉及到了防控主体、防控客体、防控手段和防控目标等防控要素,但是依然存在着防控主体界定模糊、防控范围过窄以及防控要素之间的互动缺乏等问题。为了明确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的内涵与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成要素(1)

 防控主体。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社会性工程,为了契合社会治安防控开展综合治理的内在要求,在新形势下有效地维护社会治安,就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各种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开展社会治安的防控体系。①公安机关是防控主体的主导力量。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法定的秩序维护者,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核心和骨干力量,因此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公安机关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和特殊优势,对体系的建设进行指导、监督、检查,从而确保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②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以及司法机关和其他行业机关都是治安防控的主体。各级政府要发挥领导、统筹兼顾、组织协调的作用,通过对各种治安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使治安防控形成合力,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成为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指挥平台。③各职能组织、社团群体以及基层单位。社会组织主要指在公安机关指导下,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治安联防队、治安保卫委员会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内保组织等专业安保组织。这些组织不仅协助警方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的发生,也在很大程度上显著增强了社会治安防控的效果。④公众个体。美国学者科菲指出:“公众参与犯罪预防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刑事司法系统能否成功的对付大量违法犯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的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组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使其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主体,是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必然要求。社会治安防控的实践经验表明,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多元主体不是各种防控主体力量的简单机械迭加,而是要将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各种资源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关系整合、重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深触角、无空隙的治安防控有机整体和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2)

 防控客体。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防控客体不仅是防控和打击犯罪、突发事件以及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各种因素,还包括以下客体:①矫正和教育公民的越轨行为;②提高公民个人自我防范意识;③对网络等虚拟世界的防控;④注重社会和公民的心理层面的防控。(3)

 防控方式。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防控方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动员的政治方式,也不能重打击而轻防范,重处罚而轻教育,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行政、经济、教育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实现对社会的全面管控。而这些方式中有一种防控方式是有的学者提出的“情境预防”,即通过管理、设计、调整与犯罪人相关的自然环境、人际交往环境以及事物环境来预防和控制犯罪。(4)

 防控层次。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防控层次可以分为:①纵向层次,根据纵向级别,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由中央级子系统、省级子系统、市级子系统和县级子系统四个层面组成。②横向层次,划分为决策指挥、信息调度、公安处置、警务保障 (由人防、物防、技防构成)

 等子系统。③宏观层次,分为城市和农村,网路和现实两种体制。史亚杰:信息化背景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55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 年第 7 期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 7,20162.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特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系统具有复杂性的特征,而对于这些特征的研究和透视,可以探寻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路径和方法。(1)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层次性、整体性的特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多层次性复杂系统。多层次性的子系统之间结构上紧密相关,缺少任何一个层面都不能构建整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因此,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及时对各种社会治安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环节、全方位的防治,从而实现从源头上进行防范和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长期稳定。(2)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多节点、多线条、多面向相结合的交叉互动式立体网络。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而防控体系整体表现出来的性质与功能并不是各子系统或防控力量的简单机械叠加。因此,我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在警务现代化、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防控立体化的基础上构建的依靠各级政府、公安机关以及群众等各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科学配置社会管理资源,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个工作环节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环环紧扣,相辅相成的全方位社会防控体系。(3)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的特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动态性主要是公安机关根据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来调整其状态和行为,将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力量调动、凝聚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动态巡防工作。静态性主要是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来实现,就是将社会单位的视频监控与公安机关的监控体系结合起来,形成部门联动,进一步消除视频监控盲点,及时防范、发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4)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开放性和自适应性的特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调公安机关的社会治安工作具有极强的社会性,要随时与社会环境保持情报、信息的交流,在社会环境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保证防控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面对我国社会治安防控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能够实现自我调整和完善。三、当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现状1. 国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与经验国外一些成熟的社会治安防控理论和经验模式对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如美国的环境预防论,主要强调通过切断利用环境漏洞进行犯罪的条件来减少犯罪的机会,从而实现犯罪预防的目的。美籍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强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整个社会控制系统的子系统,自身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而将若干功能各异的防控子系统通过一定的要素联络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少内耗、高效率、功能强大的新系统,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之目的。20 世纪 70 年代由美国休斯顿警察局提出的社区警务理论,强调警察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鼓励社区公众和团体参与警务活动,共同交流信息,研究社情,寻求解决社区隐患问题的途径,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犯罪。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的信息主导警务理念,已成为当前国际警务发展的战略趋势,强调情报信息工作是警务活动的基础和主导,各项警务活动都要以信息的采集、分析、研判和应用为基础,从而形成合力的资源配置和打击合力。2. 国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与经验(1)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第一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初到 90 年代末,是我国社治安综合治理政策的提出阶段,1991 年颁布的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作为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设计等方面的缺陷,因此其作用并不明显。第二阶段,2000 年初到2010 年末,初步形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这个阶段先后提出了:在全国构建起一个以派出所民警和巡警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以社会社区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以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危险物品管理为重点,人、物、时、空控制相结合,点线面结合,动静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警民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全面加强“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和虚拟社会防控网”六张网建设,积极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努力实现对动态社会的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立体化覆盖。第三个阶段,2011 年以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发展完善。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公安机关要在全国省、56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市、县建立健...

篇四:信息化视域下的公共安全维护

化时代下网络空间治理领域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指出网络已是当前舆情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舆情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对此,应从全面提升公民网络道德素养、净化网络空间环境、完善网络立法和管理规范等方面下功夫,以促进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信息化时代下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性 全媒体时代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公众提供多元便捷生活服务的同时,囿于网络自身的虚拟和隐蔽性,出现

 了虚假信息泛滥、言语暴力、网络欺诈等网络乱象,给网络社会道德秩序带来极大冲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化解网络空间的治理难题,法律是重器,规章是准绳,在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的基础下,为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2017 年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定网络信息安全空间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基于该法,制定了包括《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净化网络信息空间,构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迈向网络法治国家。

 为保护公众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变卖,针对网络个人信息“地下黑市”现象,2020 年 10 月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明确了对盗用、非法使用他人信息等行为的处罚规定,保障了公民权益,促进了个人信息依法有序的自由流动及合法利用。

 为提升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打造全民参与的网络安全良好环境,2019 年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

 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依法惩治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等犯罪行为提供了规范。2020 年 3 月公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强调网络信息内容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不得损害国家和公民利益,以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二、网络空间治理领域存在的问题 在党和国家的持续关注下,我国在网络空间舆情治理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空间治理仍存在较多不足。

 (一)地方主流媒体发声不足

 基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传播速度的迅速性,信息不对称易使公众产生价值观偏差,错信网络中虚假有害信息并助其二次传播。青少年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公众,容易受其影响,甚至对官方主流媒体的权威信息表示怀疑,对部分自媒体发布的虚假信息却深信不疑,这与主流媒体的回应不足,在网络舆情上的失声有着重要关系。这促使我们必须强化对网络信息传播领域的监管和治理。

 (二)网络法治及监管机构有待健全

 法治建设是网络安全治理的底线保障,多数地区网络空间的立法滞后于网络本身的发展,当现实社会的道德舆论建设难以有效适用于网络空间,不能有效约束网络世界的违规行为时,虚假信息泛滥、非主流性意识形态渗透网络之中,便会干扰网络空间的有序发展,甚至会危害地区的稳定。

 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全媒体网络时代,公众交流呈现多样化、便捷化,可以借助不同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诉求,参与政治生活,实现自身的权利,同时也对监管部门提出严格的要求。各级网信办等监管部门需及时对网络空间进行严格把控,避免危害社会的信息舆论广泛流传,为此需要健全网络舆情的监管部门,健全体制机构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网络诚信责任理念有待增强

 网民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较少受到外界现实的压力,也无需对自己所说的话承担相应责任,故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的社会责任感较现实空间而言存在弱化的倾向,即网络实践中的诚信责任意识缺失。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XX 年 X 月,“我国网民数量规模已达到 X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X%,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 5 个百分点”。可见,我国互联网已基本实现普及,手机移动应用使用也基本实现全覆盖,并持续深化。

 随着网民数量增多,流动性强,新网民的责任意识较为淡化,诚信意识缺失,加剧了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网络诚信理念、意识亟待加强。

 (四)对西方国家网 络舆论控制和渗透的警惕有待加强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信息传播进入多中心时代,也使我们处于各种网络媒体构建起来的社会空间中”,西方网络“复合型制度系统”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网络治理经验的同时,也在企图通过思想、理论无国界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譬如通过宣传“互联网自由论”,利用社交平台向外输出意识形态色彩鲜明的观点舆论,试图掌握全球网络空间话语主导权。同时,需警惕境外网络对抗“审查”技术系统等开发,以技术对抗技术,诱使我国公民便捷浏览相关舆论传播网站。

 三、提升网络空间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战略规划,健全相关网络法律法规

 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在地方层面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并将其纳入政府发展战略框架中。从国家层面来说,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2017 年制定《网络安

 全法》;2018 年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員会;2020 年 3 月开始实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10 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对涉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战略性维护,从国家宏观层面统筹领导各领域的网络安全及技术信息化等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与重大决策,从而提升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保障能力。

 (二)提升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意识,加强网络法治建设

 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是治理的底线措施,一方面需要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加强对公众上网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监督规范。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法律制度。对涉及国家、社会、个人等主体的网络信息隐私予以保护,加强对网络数据的严格监管与审核,规范网络后台的数据信息,并设置网络空间数据信息的安全等级,从而规范公众的上网行为。各级网信、司法、公安等部门要主动培育网络法律服务、宣传、援助等社会组织建设。

 (三)加强网络宣传教育,提升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

 加强网络空间的宣传教育以提升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素养。第 29 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等统计数据显示,

 早在 2010 年,我国 20~29 岁青少年中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已经高达 72.9%,其中 10~19 岁占比为 69.4%。现阶段,网络无处不在,青少年是潜在的巨大网络用户。建议网络安全进课堂;组建网络安全方面的专家团队;普及网络安全相关法律等知识;播放网络犯罪的案例;培育依法上网的网络法治观念,引導网民养成文明上网、依法上网的习惯。同时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减少虚拟化网络对公众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加强网络传播、网络评论方面社会组织建设。由各级网信、宣传、工会、教育等部门牵头,各有关单位积极参与,助力网上正能量传播类社会组织建设。

 (四)提高网络技术创新投入,利用大数据加强网络管控技术

 网络安全的本质是技术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技术去解决。因此,需要加大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研究投入,鼓励公众、社会团体、企业等在技术方面的多元创新,培育和扶持国内相关企业的发展。政府部门要在政策、资金等资源上对其有所倾向和支持,充分发挥我国自主信息技术在网络舆论治理方面的功效。

 “重庆作为全国首批 5G 规模组网和应用示范城市,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产业培育为核心、融合应用为驱动,2020 年

 共建成4.9万个5G基站,进入全国5G规模化建设第一梯队,实现重点地区及场所 5G 网络连片覆盖”,通过 5G 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对互联网数据信息进行及时汲取、存储与分析,借此提升网络信息管控的技术;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网络信息空间的治理机制,探索治理场域的边界,在保障网民信息隐私、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利用敏感词抓取的设置机制、信息输入记忆软件的记录机制、防范非法软件植入的过滤机制等多种措施,全方位精准管控网络信息的传播源头,从而规避网络空间中虚假不实信息的传播和扩散。

 (五)拓宽网络民意表达渠道,保障网络信息传播畅通

 政府部门要主动创新民意表达渠道,保障表达畅通,尤其需要拓宽公众不满诉求的表达通道,从根本上保障网络信息环境秩序井然。政府部门需认识到社会公众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所面临的政治压力,亟需通过体制内路径拓宽个人理性表达的渠道,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对匿名诉求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为网民提供一定限度的自由发挥及适时宣泄不满情绪的有效途径,以缓解民众的生活压力、政治心理堵塞与情绪不满,同时确保网络空间正常、有序、有效地运行。

 (六)利用政府多部门联动,加强网络社会文化组织建设

 各级网信、发改、工信、科技、商务、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工商等部门要主动培育、积极引导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数字文化、数字营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数字经济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同时加强网络文化方面有关的社会组织建设。各级文化、文物、旅游、新闻出版等部门需要积极创新、发展和打造文化创意、网络科技、娱乐休闲、贸易经营等社会组织。

 (七)严格网信领域社会组织的登记审查,加强监督管理效度

 在对社会组织的申请进行审核时,需要严把进口,尤其是涉及网络空间安全和信息技术治理的组织,需要询问和征求同级或上级网信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强化社会组织的名称审核及管理业务的范围界定。此外,对涉及直接登记范围外的网络信息领域的社会组织,需要继续实施民政部门和主管单位双重双管的负责管理体制,由同级或上级网信部门作为主管单位并征求其意见。

 (八)加强高校网络空间管控,促进产学研合作共治

 网络空间的多元开放性和讯息广泛性使得公众在网络世界中处于与陌生人交流的彼此隐秘状态而降低社会的规范约束性,难以实现社会有效的监督。加之青少年未能形成

 良好稳定的价值观,心智尚未成熟,难以准确地评判信息,当面对各种文化冲击时,时常因为辨别力低下而受到负面舆论、不良信息及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思想影响,使得高校成为网络空间安全问题的重要阵地,也是舆论治理的核心区域。

篇五:信息化视域下的公共安全维护

溪县城关中学信息化设备与网络安全维护 方

 案 为确保学校信息化设备软硬件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辅助管理与教学的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 信息化设备与网络安全维护工作 领导小组。

 组

 长:王世鹏 副组长:胡全斌

 周端方

 卢忠华

 杨建宏

 董明潮 成

 员:汤显翠

 王立峰

 周金奎

 伍淑白

 桂光武

 孟正刚

 肖鹏

 谭文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科室,由周金奎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 信息化设备与网络安全维护工作的 统筹协调事宜。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组织、指导全校网络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和有关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和基本技能。

 2、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照预案要求积极配备网络安全设施设备,落实网络线路、交换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等物资,强化管理,使之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3、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网络安全事故处理工作,把不良影响与损失降到最低点。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保证和促进学校网络安全稳定地运行。

 二、建立各处理预案 1、网站不良信息事故处理预案 (1)一旦发现城中微信平台、城中 QQ 群、学校网站上出

  现不良信息(或者被黑客攻击修改了网页),立刻关闭网站。

 (2)备份不良信息出现的目录、备份不良信息出现时间前后一个星期内的 HTTP 连接日志、备份防火墙中不良信息出现时间前后一个星期内的网络连接日志。

 (3)打印不良信息页面留存。

 (4)完全隔离出现不良信息的目录,使其不能再被访问。

 (5)删除不良信息,并清查所有内容,确保没有任何不良信息,重新开通网站等平台服务,并测试其运行。

 (6)全面查对 HTTP 日志,防火墙网络连接日志,确定该不良信息的源 IP 地址,如果来自校内,则立刻全面升级此次事件为最高紧急事件,立刻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视情节严重程度领导小组可决定是否向公安机关报案。

 (7)从事故一发生到处理事件的整个过程,必须保持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解释此次事故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处理过程。

 2、网络恶意攻击事故处理预案 (1)发现出现网络恶意攻击,立刻确定该攻击来自校内还是校外;受攻击的设备有哪些;影响范围有多大。并迅速推断出此次攻击的最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切断校园网的服务器及公网的网络连接,以保护重要数据及信息; (2)如果攻击来自校外,立刻从防火墙中查出对方 IP 地址并过滤,同时对防火墙设置对此类攻击的过滤,并视情况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报警。

 (3)如果攻击来自校内,立刻确定攻击源,查出该攻击出自哪台交换机,出自哪台电脑,出自哪位教师或学生。接着立刻赶到现场,关闭该计算机网络连接,并立刻对该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攻击出于无意、有意还是被利用。暂时扣留该电脑。

  (4)重新启动该电脑所连接的网络设备,直至完全恢复网络通信。

 (5)对该电脑进行分析,清除所有病毒、恶意程序、木马程序以及垃圾文件,测试运行该电脑 5 小时以上,并同时进行监控,无问题后归还该电脑。

 (6)从事故一发生到处理事件的整个过程,必须保持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解释此次事故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处理过程。

 3、学校重大网络事件处理预案 (1)关闭其它与学校网络相连、有可能对该网络造成不利影响的一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设备,保障该网络的畅通。

 (2)对重要网络设备提供备份,出现问题需尽快更换设备。

 (4)对外网连接进行监控,清除非法连接,出现重大问题立刻向上级部门求救。

 (5)事先应向领导小组汇报本次事件中所需用到的设备、环境,以及可能出现的事故及影响,在事件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应立刻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

 三、日常管理与维护 1、成立信息化设备与网络安全维护工作小组. 组长:周金奎 成员:肖鹏、谭文成 肖鹏:负责网络管理,还有办公室和教师电脑及 2 号机房的电脑的软硬件的日常维护。

 谭文成:负责各班白板、电脑、自助学习平台的日常维护。

 周金奎:兼负责校园网站和逸夫楼二楼、三楼五楼及其它信息化设备的日常维护。

 2、日常管理要求

  (1)领导小组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网络安全防御、处理工作,各有关组员随时准备执行应急任务。

 (2)网络管理员对校园内外所属网络硬件软件设备及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设备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封堵、更新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及网络环境。

 (3)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掌握学校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四、有关要求 1、领导小组得悉紧急情况后立即赶赴本级指挥所,网络安全事故处理小组迅速集结待命。

 2、小组成员听从组织指挥,迅速投入抢险防护。

 3、从事故一发生到处理的整个过程,必须及时向领导小组组长以及教务处以及校长汇报,听从安排,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4、迅速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迅速查清事件发生原因,查明责任人,并报领导小组根据责任情况进行处理。

 竹溪县城关初级中学 2016.2

篇六:信息化视域下的公共安全维护

信息安全发展现状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与服务中心

 吴亚非

 http://www.infosec.org.cn

 Information Security Research &

  Service Institution Of State Information Center

 2 2018/7/27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  胡锦涛总书记2001 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会议上指出:

  把信息安全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认真加以考虑和解决。

 胡锦涛总书记 近期又指出:

 把握信息化发展、维护国家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利益,成为信息时代的重大战略课题。

 3 2018/7/27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 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2007.4.24上午在会出席“信息安全: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和外方与会代表。

  随着全球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信息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核心内容,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关键要素。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认为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政府决心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战略,以保障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健康、稳定地发展。

  中国政府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进发展,加强合作,为构建国际信息安全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4 2018/7/27 近年国家层面的主要工作

  完成国家信息安全顶层设计  开展信息安全规划 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 基础性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5 2018/7/27 一 、 完成国家信息安全顶层设计

   《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 (中办发 [2003]27 号文件)

  我国第一个全面关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文件,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6 2018/7/27 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规范和加强以 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 等为主要内容的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7 2018/7/27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 总体要求:

  总体要求:

  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  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 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 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 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发展,  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安全。

 8 2018/7/27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主要原则  主要原则:

  立足国情,以我为主,  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  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基础性工作;  明确国家、企业、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9 2018/7/27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九项任务

 一、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 二、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三、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四、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 五、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 六、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开发,推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七、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 八、保证信息安全资金 制 九、加强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

 10 2018/7/27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明确未来15年信息安全技术发展重点:

  (1)掌握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大型软件、高性能计算、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等核心技术;  (2)开发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相关产品,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具备防范各种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技术能力;  (3)重点研究开发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技术等。

 11 2018/7/2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 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安全监控、应急响应、密钥管理、网络信任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基础信息网络和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推进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发展咨询、测评、灾备等专业化信息安全服务。健全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和安全准入制度。

 12 2018/7/27 《 《2006 -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  其战略任务可概括为完成信息安全保障六项工作和提高信息安全保障六大能力:

  1.信息安全保障六项工作可概括为:

 

  (1)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

  (2)建设以密码为基础的网络信任体系; 

  (3)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加强网络防范,

 防止有害信息传播; 

  (4)做好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

  (5)做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确保重点,优化信息安全资源配置;

 

  (6)促进资源共享,加强灾难备份体系建设。

 13 2018/7/27 《 《2006 -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  提高信息安全保障六大能力:

  (1)信息安全核心产品和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 (2)信息安全人才保障能力;  (3)信息安全法律保障能力;  (4)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 (5)网络宣传驾驭能力;  (6)国际影响力。

 14 2018/7/27 二 、 开展信息安全规划 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积极布局国家“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列专题研究了信息安全问题。

  《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863”计划根据国际信息安全技术发展态势,结合我国信息安全技术实际应用需求,重点支持复杂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网络信任保障等技术和系统的研发。

 15 2018/7/27 二 、 开展信息安全规划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完善学科布局和部署优先发展领域方面向信息科学研究倾斜,把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可信计算、包括量子密码的量子调控理论和技术作为未来五年的重点支持领域。

 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使集成电路在信息安全和国防安全领域的自给率达到70%以上的建设目标,并重点支持和发展密码技术;安全处理芯片;电子认证、责任认定、授权管理;计算环境和终端安全处理;网络和通信边界安全;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信息安全测评等技术和相关产品。

 16 2018/7/27 三 、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 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认可  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17 2018/7/27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 《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 (中办发 [2003]27 号文件)

 

  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 公安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 《 关于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意见》 》

 18 2018/7/27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 (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主要工作内容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公开信息分类分级进行管理和保护;

 对信息系统按 业务安全应用域和区实行分级 保护。

 对系统中使用的 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分级 许可管理。

 对等级系统的 安全服务资质分级 许可管理。

 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 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 响应、处置。

 19 2018/7/27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公通字[2006]7号)

 颁布单位: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安全 等级 名称 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危害程度

 监管方式 第一级

 自主保护级

 无影响

 自主保护

  第二级

 指导保护级

 有一定损害

 政府职能部门指导下的自主保护

  第三级 监督保护级

 较大损害

 政府职能部门监督下的严格保护

 第四级 强制保护级

 严重损害

 政府职能部门的强制监督和检查下的严格保护

 第五级 专控保护级

 特别严重损害

 政府协助下由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实施专门控制和保护

 20 2018/7/27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 《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 (中办发 [2003]27 号文件)

  要重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的潜在威胁、薄弱环节、防护措施等 进行分析评估 ,综合考虑网络与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涉密程度和面临的风险等因素,进行相应等级的安全建设和管理。

 21 2018/7/27 《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国信办 [2006]5号)

  什么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从风险管理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分析网络与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存在地脆弱性,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御威胁的防护对策和整改措施。

  目的是:为防范和化解信息安全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和信息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22 2018/7/27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 2006 年2 2 月国务院信息办下发 《 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 》

 

  (国信办

 [2006]5 号)

 23 2018/7/27 《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国信办 [2006]5号)

  风险评估工作的形式: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分为 自评估 和 检查评估 两种形式。

  自评估是指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拥有、运营、使用单位发起的对本单位信息系统进行的风险评估。自评估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形式。

  检查评估是指信息系统上级管理部门组织的或国家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开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 自评估和检查评估可以依靠自身技术力量进行,也可委托 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

 24 2018/7/27 《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国信办 [2006]5号)

  三个评估环节  信息系统规划设计阶段:

 通过评估明确安全需求、安全目标和安全保障措施,为项目审批提供依据。

  信息系统验收阶段:

 通过评估验证已设计安装的安全措施能否实现安全目标,为项目验收提供依据。

  信息系统运维阶段:

 • 通过定期进行的评估,检验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及对安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 在信息系统使命或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发生变化时,要专门进行评估

 25 2018/7/27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3)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认可

   认监委等八部委联合发下发了 《 关于建立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认可体系的通知 》

  2005 年4 4 月 19 日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已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26 2018/7/27  2006 年 11 月 17 日 ,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在京正式成立 。

 认证中心为第三方公正机构和法人实体 。

  其主要业务是 , 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 《 认证认可条例 》 及实施规则 ,在指定的业务范围内 , 对信息安全产品实施认证 , 并开展与信息安全有关的管理体系认证和人员培训 、 技术研发等工作 。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3)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认可

 27 2018/7/27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 (4 )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 (中办发 [2003]27 号文件)

 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2006 年2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 《 关于网络信任体系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 》 (国办发[2006]11 号)

 。

 对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

 28 2018/7/27  网络信任体系是指以密码为基础、以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以解决网络应用中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等为目的的完整体系。

  “ 十一五 ” 期间,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将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点。其内容包括:建设国家级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电子认证中心;建设国家电子认证监管平台;支持符合电子认证安全规范要求、具有可控性和高可靠性的安全服务平台建设,为数据电文、电子签名证书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提供服务。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 (4 )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29 2018/7/27  《 若干意见 》 明确了信任体系建设中电子认证工作管理的责任部门,即:

 “ 信息产业部 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 电子商务 中电子认证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国家密码管理局 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 电子政务 中电子认证工作的规划和管理 ” 。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 (4 )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30 2018/7/27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 (4 )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 2005 年4 4 月1 1 日, 《 电子签名法 》 ,以及与之配套的 《 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 》 正式实施,为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和第三方认证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 目前全国已有 22 家电子认证单位经过法律的授权许可, , 这 22 家电子认证机构已经颁发出了近 564 万张证书,有力地支持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网络信任体系的建设

 31 2018/7/27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5 5 )信息安全应急协调机制建设

 《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 (中办发 [2003]27 号文件)

 

  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

  2004 年8 8 月成立了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中心

  2005 年4 4 月, , 国信办发布了 《 关于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工作的通知 》

 32 2018/7/27 四、基础性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 (1 )信息安全法制取得进步

  国家法律8部,  国家行...

篇七:信息化视域下的公共安全维护

/p>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公安处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定》 的通知

 各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公安处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定》 已经研究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 望认真遵照执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公安处

  二 0 一三年十一月 十三日

 中国石油大学公安处

 2

 中国石油学(华东)

 公安处 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 运行维护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规划、 建设、 管理和应用, 维护校园安全, 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权益,根据有关法律、 法规, 结合我校实际,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 是指采用视频监控技术设备, 对涉及校园公共安全的场所和区域进行图像、 声音信息采集、 传输、 显示、 存储和管理的系统。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青岛校区的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公安处负责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规划, 并按照规划进行统筹建设。

 第五条

 公安处治安科负责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 值班监看、 运行维护、 安全检查和人员培训, 以及制定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方案, 确保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3

 第六条

 公安处校卫队设监控室, 具体负责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 并根据实时监控信息, 向校园巡逻队伍下达处警指令, 或根据校园巡逻队伍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实时监控。

 第七条

 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维护维修由专业公司按照合同进行维护维修, 确保良好的运行环境和视频图像、声音质量。

  第三章

 管理、 应用权限和程序

 第八条

 公安处具有最高的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权限, 治安科是其具体管理部门。

 第九条

 治安科设立系统管理员, 具体负责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以及视频图像信息的回放和拷贝。并采取下列措施, 保障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一)

 建立值班监看、 运行维护、 安全检查等制度;

 (二)

 对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监看和管理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和保密知识培训;

 (三)

 确保与监看工作无关人员不得擅自进入监看场所;

 (四)

 管理好安装监控客户端的计算机。

 第十条

 未经许可不得对视频图像信息回放和拷贝。

 凡因工作和案情需要观看实时视频监控信息和回放视频监控信息的须经

 4

 治安科同意, 拷贝视频监控信息须经公安处审批。

 第十一条

 治安科要对信息资料的录制人员、 调取人员、 调取时间、 调取用途以及去向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第十二条

 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监看和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

 改变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用途, 将其用于采集涉及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或者公民个人隐私及其他合法权益的信息;

 (二)

 删改、 破坏留存期限内的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信息资料的原始记录;

 (三)

 故意隐匿、 毁弃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采集的涉及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资料;

 (四)

 未经审批向单位、 个人提供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信息和资料。

 (五)

 非工作原因改变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设施、设备的位置和功能。

 第十三条

 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查阅、 复制或者调取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信息资料时, 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

 工作人员不少于两人;

 (二)

 出示工作证件;

 (三)

 出示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文件;

 (四)

 履行登记审批手续;

 5

 (五)

 遵守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信息资料的使用、保密制度。

 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因案件需要查阅 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料时, 无须提供前款第(三)项规定文件。

 第十四条

 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料不对个人开放。

  第四章

 监控室管理

 第十五条

 治安科工作要求:

 (一)

 每天对监控室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 并将检查时间、 检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做好记录;

 (二)

 根据掌握的校园公共安全和治安动态情况做好信息研判工作, 为监控室调整监控的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提供依据;

 (三)

 制定规范的《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维修保养手册》 指导维修和维保, 发现监控系统故障的, 要及时通知维修;

 (四)

 及时做好监控录像资料保存工作, 做到文字记录和录像资料相配套, 重要监控录像资料应以刻制光盘或转存大容量存储介质的形式进行归档统一保管。

 第十六条

 监控室工作要求:

 6

 (一)

 监控室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

 (二)

 监控室环境条件必须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并做好保洁工作;

 (三)

 监控室内, 未经许可不得关闭任何监控系统设备, 不得在监控计算机上安装与系统运行无关的软件, 不得随意更改监控室内设备连接及系统设置, 不得擅自增加电源负载, 确保监控室监控设备的运转正常;

 (四)

 监控操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 不得从事于监控无关的事项;

 (五)

 监控室应确定各监控点的监控范围、 重点监控地段和时段及主要监控内容, 并充分结合系统功能, 确定电子巡逻的操作方式;

 (六)

 根据监控区域状况和治安形势变化, 结合相关预警信息, 及时调整监控的部位和时段, 变更相应监控点的电子巡逻操作方式;

 (七)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监控室, 严禁在监控室堆积杂物。

 第十七条

 监控室操作人员工作要求:

 (一)

 上岗。

 应首先对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巡检, 逐一检查辖区内监控点设备运行状况, 并记录巡检结果, 发现故障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二)

 按照日常要求开展电子巡逻, 对校内所有监控点实时监控操作, 并做好记录;

 7

 (三)

 在接到报警信息或上级指令, 应立即将监控图像切换至相应监控点, 进行实时跟踪监视, 并根据监控信息及时进行处警指挥或信息反馈, 并做好记录;

 (四)

 监控操作人员在值班期间发现监控范围内有案件、 事件发生或有可疑人员、异常情况时, 应及时通知校园 110 巡逻队,同时报告治安科, 并做好记录。

 第十八条

 校园 110 巡逻工作要求:

 (一)

 校园 110 巡逻要与监控室操作人员紧密结合, 相互配合;

 (二)校园 110 巡逻接到监控室指令, 应及时赶赴现场处警;

 (三)

 校园 110 巡逻在巡逻或出警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监控室操作人员, 以便及时调整监控范围,获取更多现场信息;

 (四)

 校园 110 巡逻过程, 应注意发现监控点的前端设备情况, 发现设备有损坏的或有异常情况, 及时通知监控室操作人员。

  第五章

 维修管理

 第十九条

 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维修管理工作由治安科负责, 维护维修专业公司必须接受治安科管理。

 第二十条

 维修保养必须填写维修保养记录, 需要更换设备或部件要向公安处书面报告。

 8

 第二十一条

 维修保养必须按照《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维修保养手册》 和合同规范进行, 确保系统正常运转。

  第五章

 人员培训

 第二十二条

 制定监控操作人员培训纲要, 确定培训内容、计划及相关公安业务知识和监控系统操作技能。

 第二十三条

 治安科负责监控室系统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和实战应用培训。

  第六章

 奖惩

 第二十四条

 公安处定期检查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运行维护、 管理和使用情况, 对工作中有突出成绩, 特别是对实战应用成效显著的监控操作人员和校园 110 巡逻队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二十五条

 违反监控管理操作要求, 造成监控系统运行故障、 监控失控、 信息图像失真或缺失的, 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六条 监控过程中发现警情, 不及时做出反应, 致使学校、 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予以处分。

 第二十七条

 滥用职权, 擅自将监控信息资料泄露他人的予以处分, 造成后果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9

 第二十八条

 在使用 校园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及其信息资料时, 侵犯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 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消防监控比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公安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推荐访问:信息化视域下的公共安全维护 视域 公共安全 信息化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