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5篇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5篇

时间:2022-12-06 18:55:28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5篇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XX大学 毕业论文 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姓 名: __________ 2014年6月25日 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5篇,供大家参考。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5篇

篇一: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X 大学

 毕业论文

 乡 镇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姓

 名:

 __________

 2014 年 6 月 25 日

 乡 镇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乡镇 依法行政 难点 对策

 [内容提要]本文就乡 镇现实中遇到的依法行政的难点问题的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想法和对策。

  乡 镇人民政府是我国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政权单位, 是依法管理、 依法行政的最前沿阵地, 同人民群众的接触最经常, 联系最直接, 因此, 在强调“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 切实抓好乡 镇依法行政工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迫切的社会需要。

  依法行政就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 既不失职, 也不越权, 做到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侵权要赔偿。

  笔者在农村工作多年, 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亲身体验, 认为当前乡 镇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难点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客观现实的原因, 当然更不能排除人为的原因。

 在此, 笔者不揣冒昧, 发表一点个人的见解, 以求各位老师和专家指正。

  一、 乡 镇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难点分析

 (一)

 乡 镇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和个人素质不高是依法行政的瓶颈。

  当前, 在乡 镇 35 周岁以上的工作人员中, 极少有从全日制大专院校毕业的人员, 而大量的乡 镇干部都是高中以下学历, 他们在个人素质锻炼方面相对要欠缺些, 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也仅限于短期的培训班, 而法律是成系统、 成体系的博大精深的知识。

 仅仅依靠短期的突击培训是难以吸收、 消化和具体操作的。

 这样, 自身素质的不足, 加上客观上学习深度的不够, 造成了乡 镇执法主体“依法”行政的先天残缺。

 2002 年 8 月, 女服务员吴小玲在河北行唐南翟营派出所 4 个

 民警的刑讯逼供下, “咬”出了 9 名“嫖客”。

 当吴小玲拿出法医做出的处女鉴定来为自己讨说法时, 公安局却无视有关办案人员涉嫌犯罪的事实, 对其实施拘捕。还有类似的轰动全国的多起“处女卖淫案”, 都暴露出了行政执法人员尤其是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的不足。

 同样, 一些乡镇干部大摆“官老爷”架子, 认为自己是一方“土诸侯”, 遇事不分青红皂白, 惟我独尊, 我行我素, 奉行“顺我者荣耀, 逆我者倒霉”, 盲目行政, 充分暴露了 个人素质的欠缺。

 导致违法行政、 土法行政实践屡见报端。

  (二)

 风俗习惯和现行法律的现实碰撞, 是依法行政的客观困难基层农村,尤其是落后地方的农村, 存在很多的风俗习惯, 而有些风俗习惯, 恰恰是和我们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悖而行的。

 例如, 在当前的农村, 在遗产继承问题上, 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沿袭的习惯:

 夫妻一方去世, 去世一方的财产往往是由其配偶“继承”,其子均无权继承, 而其女的情况更糟, 即使是父母均亡, 女儿也无继承权。

 这样,当父母与儿子、 兄弟与姐妹之间发生遗产纠纷时, 乡 镇机关进行调解时, 往往要尊重当地风俗, 结果是违背法律; 而要依法办事, 又往往在农村遇到重重障碍,无法“依法办事”。

 否则, 面对的是群众的反对、 “公愤”。

 类似的情况在农村比比皆是, 在客观上造成乡 镇依法行政的困难。

  (三)

 乡 镇政府“红头文件”对现行法律法规的违背, 削弱了 群众对“依法行政”的认同度乡 镇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有很大一部分在内容上是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但是一些乡 镇往往为了解决某一时期的突出问题或急于推进某一个方面的工作而拍脑袋出台一些举措, 最后往往是“文件出台之日, 也是废止之时”。

 如某镇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中, 就曾经出台过一个政策, 鼓励镇干部带头外出经商(停薪不停职的), 这明显与《公务员暂行条例》 中规定的“国家公务员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相违背, 造成百姓对干部法律素质、 法律知识的怀疑。

 进而对乡 镇人员执法素质的怀疑。

 这也为乡 镇依法行政增加了难度

 (四)

 现行法律法规的“依法打架”, 从法律本身对依法行政增加了难度我

 国的立法体制应该是“一元制”的, 从法理上讲, 不会存在法律之间的打架现象,但是由于我国规定了不同层级的立法制度, 加上立法者本身法律素质的欠缺, 在现实中还是经常会发生现行有效法律体系中同层级或上下层级之间法律法规的“打架现象”。

 如曾在网络上争论一时的武汉中院“女法官免职”案, 直接导火线就是由于武汉市的地方法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相违反。

  (五)

 法律体制的不完善, 是依法行政的不可避免的困境当前, 我国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时期, 法律的“立、 改、 废”, 在客观上造成法律的空白。

 例如新婚姻法规定, 个人婚前财产在婚后仍是个人财产。

 这样, 夫妻双方在离婚时, 一方就可能处于无房的境地, 而法律有无规定相应的离婚补偿制度, 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同时, 有些立法的模糊, 也造成行政执法人员对有关法律概念的界定的不清楚, 如什么叫“卖淫”, 以前恐怕连男女之间的同居也是纳入这个概念的,导致了群众的不满, 行政权的滥用, 才出现了全国不下十几起的“处女卖淫案”。也导致了 浙江金华公安局 “同居非卖淫”的解释令人耳目一新, 在全国引起关注。

 二、 切实推进乡 镇依法行政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

 注重“以人为本”, 切实加强乡 镇人民政府执法人员的道德修养和法律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意识。

  1、 要牢固树立行政“为民”的思想理念。

 要十分明确依法行政的关键是依法治官而非治民, 是依法治权而非治事。

 由于受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 礼不施庶民”观念的影响, 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是广大群众一提到法治, 就自觉不自觉地首先想到是治理老百姓, 而很少首先想到治官、 治权。

  2、 要建立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

 中国现行体制下, 领导干部, 尤其是“一把手”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极其重要。

 江泽民同志就特别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学好法律知识”、 “学习法律知识要形成制度”。

  3、 要加大群众普法力度。

 我国的普法已进入了 第四个五年普法阶段, 但作为依法行政中处于行政相对人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仍十分局限。

 因此,必须加大普法力度, 大力推行“送法下乡 ”等活动。

 切实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 提高法律知识。

  (二)

 坚持“以法为纲”, 严格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关于依法行政的“法”, 在法律界有不同的定义范畴。

 有的主张只能依据宪法、 法律行政; 我国著名的行政法学专家应松年教授在回答网友的问题时, 指出依法行政的“法”指的是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 也有的主张依据宪法、 法律、 法规、 规章, 还有执政党的政策行政。

 笔者赞同应松年教授的观点, 因为依法行政不等同于依法执政。

 共产党是依法执政的主体, 而政府只能是依法行政的主体。

 党的政策, 只有通过法定的程序形成法律文件后, 才具有强制执行力。

 因此, 党的政策不是依法行政的“法”的范畴, 自然乡镇人民政府也不能按党的政策执法、 行政。

 在明确了依法行政“法”的范畴后, 笔者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乡 镇人民政府必须严格依法办事, 不扩大、 不缩小、 不扭曲法的本质, 现行有效的法律必须得到有效的遵守。

 其次是必须建立健全行政法律体系, 但是不应该草率立法, 草率立法的结果是人们对法律信心的丧失, 其结果是比没有法律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

 其三是执法必须平等, 不畏权、 不畏情,严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

 强化“执法监督”。

 没有监督的政府, 最后只能是专制政府, 没有监督的执法, 最终也只会沦落为“无法无天”的境地。

 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我们的行政权力, 只能来自与人民, 终极目的也只能是为人民服务。

 因此,必须强化执法监督, 使权力为民所用, 利民所需。

  笔者认为在法律规定上并不缺乏各类监督。

 我国法律规定, 有人大的监督、政协及民主党派的监督、 司法机关的监督、 人民群众的监督、 舆论的监督。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 缺乏的是这些监督的真正落实到位。

 因此, 强化监督, 关键是要强化监督主体的法律意识、 赋予他们法律上的保障权利, 使他们能够监督、 敢于

 监督。

  (四)

 突出“程序优先”原则。

 在我国的法律传统中, 重实体轻程序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行政主体在执法过程中也往往重结果轻过程。

 其实, 程序是执法公正的基本保障, 著名的“蛋糕法则”就有力的验证了这一点:

 有一位母亲买了一块蛋糕, 她对两个儿子说, 谁切蛋糕都可以, 但是切蛋糕的人不能先拿蛋糕, 先拿蛋糕的人不能切蛋糕。

 这个规定使两个儿子不敢不蛋糕切大了, 而是力求“一样大”。

 我们的法律程序正是力求公正执法的“法则”。

 因此, 我们必须按程序办事, 用程序来制约行政执法人员。

 乡 镇人民政府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法律业务知识的欠缺, 尤其有必要用程序来规范他们的执法行为。

 必须使他们牢固树立“实体处理正确, 程序的违法, 其结果也是行政的违法”的意识。

  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 镇人民政府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道防线”, 其成效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虽然依法行政难点的解决不是朝夕之间的事, 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 我们必须要正确面对问题、 剖析问题, 循序渐进得逐一解决问题, 我们的依法行政事业就一定能够越走越宽、 越走越快, 依法治国的大目标就一定能够最终实现。

篇二: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x 市法治政府建设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工作安排,对法治政府建设进行调研。

 一、“十三五”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十三五”期间,x 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xx-20xx 年)》和省委、省政府《x 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xx-20xx 年)》部署要求,在推进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预定目标。我市被评为 20xx 年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市、20xx 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20xx 年度全省“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示范市”、20xx 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

 (一)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十三五”期间,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和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市委坚持将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

 核、同奖惩。市委常委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市委深改委多次部署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出台《x 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建设更高水平法治 x 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省委〈实施意见〉若干措施》《x 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连续多年制定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市、区县委常委会定期会议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对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主要负责人扎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区县委分别成立了全面依法治市、区县委员会,设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四个协调小组,分别负责本领域法治建设工作。

 (二)依法监督扎实推进。市人大常委会从 20xx 年起,连续三年专题听取并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专项报告,分别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和 x 份审议意见。扎实落实备案审查制度,对市政府出台的 x 件政府规章和 x 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维护法制统一。对 x 余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并落实宪法宣誓、任前法律考试、任后履职报告、专题法律培训等制度,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工作能力。

 (三)政府职能转变明显加快。“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责。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落地,取消行政审批事项

 x 项;承接行政审批下放事项 x 项,改为后置审批事项 x 项,调整为日常管理事项 x 项;落实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集中了 x 个部门审批事项 x 项;落实“一门一网一次服务”模式改革,x 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x 项事项“一网通办”。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实行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实施清单制度并动态调整,编制了市、区县部门权责清单、行政许可中介服务项目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公布了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考试费目录清单;建立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 x 亿元;深入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实现54 证合一;推行“微信办照”“网上办事”“全天候无假日办照”,简化企业开办注销程序,部分事项办理由 9 个工作日压缩到1.5 个工作日、营业执照核发压缩到 4.5 小时。加强市场监管,制定x 项 x 类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将随机抽查、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有机结合,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有力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开展“你点我检”;持续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红黑名单和“双随机、一公开”结果等信息发布,公示各类信息 x 万条次。创新社会治理,印发《x 市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实施“雪亮工程”,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平安 x”建设。优化公共服务,提前三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目标,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 x 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

 x%;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市人民医院二期开诊,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挂牌成立,建成村级孙思邈中医堂 x 个;改造提升城市运动公园、市人民公园,x 大剧院投入使用,全民健身馆、工人文化宫、书画公园对外开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获国家考核优秀格次,入选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实施方案、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漆沮两河及赵氏河水环境治理达标方案,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全省年度考核三连冠;持续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20xx 年 x 市收获优良天 x 天,优良率为 x%,列关中五市第二位;PM2.5 平均浓度 48 微克/立方米,优于省考指标 4 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关中五市第二位。

 (四)法制建设实化细化。“十三五”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坚持急需先立、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注重质量原则,围绕改善民生、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扎实推进法制建设。出台了 x 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条例、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 x 部地方性法规。制定了 x 部规范性文件。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实行三统一制度,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备案审查机制、清理机制,对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发布的 x 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五)依法决策水平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进一步规范政府议

 事决策程序,细化了重大行政决策工作流程,完善了决策机制。市政府修订了工作规则、重大行政决策规定等制度,完善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工作机制。坚持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采用座谈会、听证会、民意调查、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参与度、增强公众参与实效。建立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重大行政决策提请审议前均通过了法治机构的合法性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及签订的协议、合同均经过合法性审核。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法律顾问 x 名,实现市、区县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为有效防范决策法律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行政执法更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十三五”期间,全市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 5 个领域的市、区县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于 20xx 年 x 月完成司法所转隶划转工作。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各执法单位修订了行政执法目录,规范了行政执法文书格式文本,聚焦行政执法源头、过程、结果,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开展行政执法示范创建,市公安局、市审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被评为行政执法示范单位。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全市现持有执法资格证人员 x 人。建立了警务辅助人员招聘办法,明确了警务辅助人员适用岗位、身份性质、职责职权、权利义务、聘用条件和程序。

 (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调处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信访工作制度。受到省委、省委政法委主要领导肯定的“和为贵”调解工作法在全市公安派出所全覆盖,形成了公安机关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建立了驻法院、公安、信访等人民调解组织;成立了价格争议、道路交通、医疗、劳动争议等重点行业领域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实现全覆盖。对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进行星级评定管理。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x 个、联系点 x 个。组建法律服务团 x 个,为全市所有民营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强化网上信访,制定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办法,创新建立“两见面一评价”制度。建立“诉访对接”“访调对接”机制,形成四级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制定信访督查督办实施方案、考评细则、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提升信访工作质效。

 (八)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突出普法宣传教育重点,围绕中心工作,利用重点节点,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在全市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展播”“新媒体普法宪法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创新开展法治进学校,配齐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实现“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严格执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体平台,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普法宣传,创建

 全国宣传教育基地 x 家、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x 个、法治文化公园x 个、法治文化广场 x 个、法治文化长廊 x 个。

 二、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十三五”以来,我市的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的目标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法治政府年度报告还有不足。个别行政机关主动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意识不强,未在规定时限内公开报告。个别报告总结工作不详实,存在问题分析不深刻,工作安排不具体。

 (二)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待完善。地方性法规配套制度不健全,《x 市城市二次供水管理条例》和《x 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分别授权政府制定的二次供水设施移交办法和举报奖励办法还没有出台。20xx 年 x 月获准行使地方立法权后仅出台了《x 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未出台实体性政府规章。

 (三)重大行政决策相关要求落实还不均衡。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总体落实不够,公众参与程度较低、专家论证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部分政府工作部门未建立行政决策目录。法律顾问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四)行政执法水平亟待加强。个别单位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展缓慢。程序违法、行政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20xx 年度市政府撤销和责令履行的行政复议案件占案件总数的 x%,检察机关向行政机关发出要求严格规范履职的检察建议 x 件。

 (五)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个别部门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未能完全落实到位。行政审批部门图审、检验、检疫等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立法专业人才较为短缺。

 (六)政府诚信建设有待加强。存在拖欠工程款、承诺落实不到位等现象。

 (七)权 责清单亟待修订。近年来法律法规的废改释和机构、部门职能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但权责清单未能及时进行修订。

 三、编制“十四五”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的建议 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编制好 x 市“十四五”法治政府建设规划,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我市全面依法治市发展蓝图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法治政府建设规划是未来五年 x 法治政府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编制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既要紧扣国家战略和 x 省的规划、举措,始终与中央、x 省的新政策、新精神保持一致,与 x 法治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以及指标体系保持一致,又要服务于 x 地方发展实际,体现国家战略、体现 x 布局、体现 x 模式、x 经验和 x 的治理,确保规划具有较好的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和可行性。编制好“十四五”法治政府建设规划,既要从宏观层面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又要从微观层面谋划具体工作。

 (一)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法治政

 府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通过法治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和实施。要对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对表省委工作要求,对表市委关于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 x、平安 x 的工作安排,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落实落细落到位。

 (二)明确法治政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x 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

篇三: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推进依法治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以某县为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创了法治中国新天地,绘就了法治中国新图景。依法治县是依法治国最直接、最具体、最重要的实践,依法治国的真正贯彻落实在依法治县。xx 县开展依法治县以来,法制宣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认识上有偏差、依法决策意识不强、执法不公或者执法者犯法、监督效果弱化、群众法治观念不强等问题。当前,xx 县正处于机遇叠加期、矛盾凸显期、艰难爬坡期,建设法治 xx,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全面实现小康,迫切需要法治精神、法治力量和法治保障。依法治县工作,关键是要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切实转变观念,摒弃过去存在的“以言代法”的现象,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落实行政组织、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一、xx 县依法治县的现状

  我县于 2014 年起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工作,主要做法和经验如下:

 (一)法制宣传广泛深入

  我县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广覆盖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普法工作取得明显实效。一是全县 19 个乡镇、县级各执法部门编印了依法治县宣传教育读本;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打造“流动法制长廊”,已达到每个村(居)民小组至少 1 名“法律明白人”。二是开通了 xx 微博,在“两网一台”开设专题专栏宣传依法治县工作,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检察院、县民政局等部门每周向市民发送手机短信 4 条以上。三是在 xx 职中建立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每所学校设立图书室(角),有法制宣传专栏;全县 35 所学校均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并明确了工作职责,2014 年,各校法制副校长到学校上法制课共计 140 余次。

  (二)依法行政(执政)水平提升 我县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工作方面呈现出“领导重视、部门齐抓”的良好态势。一是领导干部的学法意识和用法水平有所提高。职权法定原则得到一定的贯彻,规范性文件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备案率、及时率、规范率均达到 100%;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县政府会同监察局等相关部门,清理行政权力共 4287 项.XX 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近年来,XX 县的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稳定、服务民生,不断创新普法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为该县“加速发展、加快

 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县、城镇带县、商贸活县”以及“一城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目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重点对象普法成效明显 (一)公职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有所提高。该县加强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力度,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律素质。一是以考促学。每年组织全县 4000 余名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参加了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参考率、及格率均达 100%。二是县级领导带头学。该县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除在县理论中心组学习法律知识外,还积极参加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激发了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的自觉性。三是建立“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各单位部门在抓好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法学习宣传的同时,运用各种方式学习宣传部门专业法律法规。如该人事局将《公务员法》等法律培训作为一门必修课,培训结果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不合格者不得评为称职。

 (二)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意识得到增强。一是坚持把学校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该县综治委、县教育局、县司法局等单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工作意见》和《关于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切实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二是建立了中小学

 法制副校长制度。明确 54 名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参加学校依法治校、组织指导普法宣传、维护校园周边秩序和法律咨询等方面的职责。三是充分利用举行法律知识竞赛、观看法制电视录像、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青少年广泛开展法制教育。

 (三)农民群众依法维权能力有所提升。一是开展赠送法律书籍下乡。全县各单位充分利用乡镇逢场日、“良上六月六”、“寨头二月二”等民族节日,向广大群众赠送《农民普法读本》、《农村常用法律读本》、《普法日历》等普法宣传资料。二是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注重普法宣传,实现了人民调解既是解决民间纠纷的手段,也是普法宣传的阵地,人民调解员既是化解矛盾纠纷者,又是普法宣传员,有效增强了村民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三是抓好农村、社区“两委”班子法制教育。每年 5 月份,由该县律师、法官和法律工作者组成普法培训团,先后深深入各乡镇进行《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巡回培训,着力提高村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四是围绕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针对“两违”户、沪昆快铁建设、三黎高速公路建设和塘冲水库开工建设引发的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县乡两级组成宣传工作小组,深入群众家中面对面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

 (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蓬勃开展

 一是创建 XX 乡村 XX 村视频接访室和 XX 派出所“QQ警务”网络,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法律宣传和交流。如 XX 乡XX 村自开通视频接访以来,共接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 500余人次,为群众解答涉及法律方面问题 78 个,化解矛盾纠纷 27 个,宣传农村低保、粮食直补、扶贫项目等惠民利民政策等 1000 多人次,实现了架起科技“连心桥”。

 二是利用各种节假日、农村各种文化节活动,以设立咨询服务咨询台、文艺汇演、车辆巡回宣传等方式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成效明显。如该县交警队将交通安全知识编成山歌,通过苗侗同胞参赛者用少数民族语言以独唱、对唱方式传唱,使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深入人心,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

 “富民强县”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的综合反映,也是法治文明的集中体现。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把法治建设放在更加重要和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全面提高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法治化水平。推进依法治县,就是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阳光执法,就是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让每个城口人都能享受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2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我县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依法执政能力得到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得到加强,司法公信力得到提高,社会治理体

 系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但也要充分认识到,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城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县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一些领域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不全面、不深入、不到位等问题还存在;二是行政执法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等问题还存在;三是司法领域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等问题还存在;四是部分社会成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等问题还存在。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县的根本保证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对于依法治县工作,城口县委高度重视,把依法治县工作提到建设法治国家的实践性工作的高度来认识,作为基础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出台了《中共城口县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意见》,明确了依法治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实施进程、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充分发

 挥党委在依法治县工作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到统筹安排,密切配合,保证法治建设方向正确、健康发展。

 习总书记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文中指出:“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树立法治理念是推进依法治县工作的基础,要树立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必须加强普通群众的法治教育,坚持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引导普通群众自觉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深入人心;要树立法治理念,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法水平,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培训,要让领导干部做学法守法用法尊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

 严格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县的重中之重 习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严格依法行政,必须坚持依法决策、依法履责、严格行政执法和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决策就是要做到权限合法、实体合法、程序合法;依法履责就是要积极依法履行职责,切实落实好依法作出的各项决策、维护好、

 实现好法律体现的意志和利益的要求;行政执法就是要通过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等方式,真正做到严格行政执法;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就是要充分发挥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调解的作用,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法定途径反映诉求、解决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就是要坚持正确法治方向,遵循司法规律,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司法公正。首先,是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和尊重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深入推进阳光司法,杜绝暗箱操作。依法规范司法行为,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伸展的阳光司法机制,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三是改善司法便民利民服务,减少司法成本。健全人民法庭直接立案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加强便民诉讼机制建设,推广“车载法庭”、“院坝法庭”等巡回审判方式;健全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提高服务的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四是强化生效裁判执行,减少法律“白条”。各级法院要加大生效裁判执行力度,切实解

 决执行难问题,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篇四: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为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市人大法制委和常委会法制工委根据监督法和我市监督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对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 年)》及我市实施方案,结合《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 年)》的新要求,对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重点调研了优化营商环境、规范行政执法、健全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情况。

 在调研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在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市人大法制委和常委会法制工委先后赴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XX 区等地开展了实地调

 研;组织 XX 中区、石柱自治县等 10 个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专题调研座谈会;向市高法院、市城管局等 30余个市级部门和市人大法制工作专业组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去函,书面调研了有关情况和征求意见建议;商请 X 个区县(自治县)人大监察法制委、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及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共同征集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收回调查问卷 2500 份,并对有效问卷进行了梳理统计。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沟通交换意见,形成调研报告

 一、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法治政府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按照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目标要求,持续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XX 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 年)》确定的 186 项任务已完成。据近期开展的社情民意问卷调查反映,社会各方面对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措施、力度、效果的总体评价为“好”和“较好”的占 92.2%,为近年来的最高值。其中,人大代表好评率为 94.2%,企业法人好评率为 87.5%,

 普通群众好评率为 88.1%,从事法治建设相关人员的好评率为 92.8%。

 (一)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及时出台《XX 市 2020 年对标国际先进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制定“1+11+N”政策体系,出台优化营商环境 30 项改革任务和 X 条改革措施,企业办事环节、材料、时间、费用大幅压减,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高。紧扣推动成 XX 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与 XX 省有关方面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并协同开展立法,探索推进“XX 通办”,首批 95 项服务事项实现线上“全网通办”、线下“异地可办”,合力推动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协同优化。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施工作机制,近年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文件 X 余份,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参与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市政府知识产权保护联系会议制度,2020 年依法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 X 件。大力开展清偿民营中小企业欠款专项行动,已清偿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 X元。加强和规范政务服务事项管理,依法集中调整行政权力事项 X 项、公共服务事项 X 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编制形成涵盖 X 个试点领域、X 个市级主管部门、X 项公开事项的政务公开标准指引。改进政策发布工作,出台《XX 市行政机关政策解读工作办法》,努力使社会各方面对重要政策文

 件“看得到、看得懂”。在“战疫情”期间,积极制定政策措施,为各类企业减负纾困,有力保障了企业复工复产。据社情民意调查,受访者普遍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在疫情防控中做到了依法防控、保障发展。

 (二)行政执法效能持续提升 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 8 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市级原 X 支执法队伍及相关执法职责,组建8 支市级综合执法机构作为主管部门管理的行政执法机构,推进“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注重加强重点领域执法,2020 年依法查办交通领域违法案件 X 余万件、市场监管领域违法案件 X 万余件、陆生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案件 X 件。持续加强信用监管,对城乡建设、文化旅游等 10 余个单位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区分不同信用等级对守法诚信主体“少检查、不打扰”,对违法失信主体“密检查、强监管”。积极建立 XX两地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农业水利等多个领域的联合执法机制,探索“跨界+联合”新模式,有效提升两地执法“同城”效应。全面规范行政执法主体,梳理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X个,清理审查行政执法人员X名,换发执法证件X万余个。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先后健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了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

 (三)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高 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和方法,推动行政争议在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中有效纾解。全市新建诉调、警调、访调“三调”对接组织 X 个,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X 万件,调解成功率达 97.8%。扎实开展人民调解预防“民转刑”“民转群”“民转极”案件专项行动,有效防止 X余起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或极端案件。坚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沙坪坝区“特钢能人坊”、南岸区“三事分流”、石柱自治县“贵和工作法”等社区治理机制成效明显。加快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成立涉外仲裁专业委员会、XX 两江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培育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 21 家,建立了 160 余名涉外律师组成的人才库。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适时评审各区县和 67 个市级单位年度普法计划,建成执法机关普法联系点 X 个,突出抓好《宪法》、《民法典》、公共卫生领域等普法宣传,开展专题宣传活动 5 万余场次,覆盖 X 万余人次。注重以司法监督改进政府行政工作,各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更加积极,纠纷解决意识明显提升。2020 年,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共计 X 件,出庭应诉率 46.7%,出庭应诉案件数及出庭应诉率均创历史新高;全年行政机关败诉案件同比下降36.3%。

 (四)规章制度体系持续健全 全面修订《XX 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范围、法定程序和适用条件,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制度;同时,制定或修订了《XX 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法》《XX 市政府投资办法》《XX市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办法》等一批政府规章,较好发挥了推动法律法规实施的作用。更加注重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监督,2020 年共对市政府部门和区县(自治县)政府的971 件规范性文件开展了备案审查。全面清理疫情防控、成XX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13个专项内容的市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时废止或修改市政府规章 16 件,废止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 77 件。认真落实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2020 年主动公开 349 件重大政策性文件征求意见稿,358 件市政府合同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所有重大行政决策均经过合法性审查。

 二、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对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 年)》明确的七个方面衡量标准和《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 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 年)》等新要求,以

 及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任务安排,从调研收集的情况来看,也存在工作差距和不足,政府有关方面应高度重视。

 (一)“ 放管服” 改革仍需持续依法推进 有的区县部门反映,一些行政服务中心授权不够充分,“明放暗不放、内部搞审批”、“只放责任、不放权力”等情况依然存在。如食品生产许可办理方面,仅把接件责任下放给区县相关部门,审批权限仍留在市级部门,企业办事仍需“两头跑”。有企业反映,有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办事指南不清晰,收件和办件脱节,审批流转程序繁琐。如在办理中医理疗广告审查时,既要求通过网络平台提交材料,又要求到行政服务中心提交纸质材料及电子文档,且反复要求补充材料或重新填报,迟迟得不到审核结果。有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指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宽进”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依法“严管”“善管”方面存在短板,事中事后监管存在脱节,非法集资、网络传销、违法转租房屋等均与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有关;对一些新业态监管也比较滞后,如对互联网平台的乱象未能有效规制,垄断经营、大数据杀熟、过度采集消费者信息等情况时有发生。此外,相关领域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部门对照成 XX 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要求、修改后《行政处罚法》等清理、修改和废止文件不及时;《XX市物业管理条例》施行已超过一年,要求配套制定的“物业服

 务收费管理办法”、“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尚未完成。

 (二)行政执法检查还需进一步改善 据社情民意问卷调查,被访者反映行政执法较为集中的是执法公平性问题。37.9%的受访者反映执法“一刀切”或合理性不足,如执法过于严苛、简单粗暴执法、以罚款为目的的执法等;34.2%的受访者反映存在多头多重执法、监管检查过于频繁等问题;31.2%的受访者反映执法检查不公正,如选择性执法、执法标准不统一、自由裁量权过大、处罚畸重畸轻等在一些领域和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据向审判机关调研了解,2020 年全市法院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共计 1027 件,行政机关败诉率为 12%。在各类败诉案件中,因主要证据不足、事实不清导致败诉的 437 件;因违反法定程序导致败诉的293件,因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导致败诉的278件。此外,全面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机构职责权限不够明晰,执法力量依然薄弱,存在“看得见管不着、看得见管不好”等问题。委托执法还需进一步规范,委托执法协议、执法文书格式不够统一,有的委托事项、权限、期限等未及时公布;有的市级部门委托后不问不理,不进行培训和指导,仅交办执法任务,只进行考核考评。2006年公布的《XX 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

 服务试点工作的决定》(198 号令),上位法依据已发生了较大改变,其中有关委托执法事项亟待修改和补充完善。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亟待规范健全 有的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指出,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在主导和引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理顺机制、依法作为。目前,社会各方面对信用信息的采集、使用、公布、管理不够规范,信息孤岛、条块分割等现象普遍存在。如市级部门执法信息公示系统与“信用 XX”至今未能协调同步,导致重复录入、公示不统一,严重制约了社会信用信息的应用。有的部门还存在滥用信用监管措施的情形,对信用评价和“红黑名单”运用不够规范。同时,政府在诚信建设中示范带头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政府部门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缺失,随意变更或解除行政协议,不履行或不按约定履行民事合同;有关区县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争相给优惠政策争取企业入驻,但有的政策承诺并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导致不公平竞争和恶性竞争,严重损害了政府的信誉和形象;个别房屋土地征收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在订立行政协议时,对明显无法履行、超越职权甚至违反法律规定的约定仍作出承诺,最终致使协议无法履行,导致被起诉并承担败诉责任。据向审判机关调研了解,截至今年 4 月被执行人为行政机关的执行案件中,尚未执行结案的有 103 件,执行兑现率为

 72.7%,行政机关(包括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尚未履行的标的金额约 3.3 亿元。另据问卷调查,51.2%的受访者认为政务诚信建设尚有差距,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进一步强化信守承诺、依法办事的意识。

 (四)政策公开和普法宣传仍需改进 有的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企业反映,政府的一些重大行政决策在形成过程中公开征求意见不够广泛,引导社会公众建言献策不足,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参与不够深、作用发挥不充分,科学民主决策有待加强。有的政府部门在起草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要文件时,征求意见方式方法简单,运用论证会、听证会、社情民意调查等方式不充分,且征求意见对象往往由部门选定,代表性不强,民主性不够,普通群众参与不多、反馈意见较少。同时,政策解读和普法宣传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仍偏重于审批、执法、监管等工作,日常普法宣传点到为止,或遇事才释法普法。普法宣传形式和载体也比较单一,鲜活性和实效性不强,“大水漫灌式”普法宣传的效果并不理想。有企业还反映,不同部门普法频次太多且有的送法进企业不具针对性,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据问卷调查,受访者认为政府部门普法宣传效果不够好的占 5.1%,其中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普法宣传工作认可度最低。

 (五)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存在差距 法治政府建设在各区县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推进力度还不够平衡,有待进一步补齐短板、强化整体合力。有的政府工作人员包括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法治能力不足,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有的行政机关应诉意识和能力不足,存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不出声、应诉不应答”走过场的现象,市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偏低,这不利于行政纠纷的解决。据问卷调查,70.5%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工作人员应当提升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55.9%的受访者认为应增强依宪行政、依法行政的意识。此外,基层行政执法队伍法治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较差,有的为了达到行政目的违法违规操作,不讲行政合法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法治政府建设保障方面也存在短板,如基层行政执法属地兜底存在“面广、人少、不精”的现象,行政执法人员普遍缺乏,执法权限与能力...

篇五: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人大推进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实践层面来看,全面依法治国任重道远,如何发挥基层人大作用,全面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是当前基层人大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正确理解好法治建设与基层人大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什么是法治建设,传统意义上的法治,可以概括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 16 个字。习总书记在传承发展的基

 础上提出了法治建设的新方针,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

 法治,强调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得到全社会的一体遵行。从这个角度上理解,法治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保证宪法法律的实施。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制和权力运行体制设计下,保证宪法法律在地方实施这一职权,是由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来承担,并成为其首要的和核心的职权。就基层人大而言,虽然宪法法律没有赋予其立法权,但基层人大是国家政权体系的基础,是法治建设的维护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必然承担着保证宪法法律和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重要使命。

 二、基层人大在推进法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根据《组织法》《监督法》《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基层人大承担着促进普法教育和检查监督法律有效实施的责任。县镇两级人大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普法监督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基层人大在对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宣传宪法法律的监督力度不够。特别是在监督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广泛开展宪法法律宣传方面的力度不大,效果不佳。比如,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进一步将执法机关普法责任

 细化、实化。但目前的情况看,“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方面落实得还不够彻底,部分执法机关并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有的执法机关只强调自身的主体执法责任,而忽略面向社会普法的责任。

 (二)开展执法检查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就目前的实践情况看,基层人大开展执法检查活动仍在部分执行阶段,执法检查项目的计划安排、开展的范围存在着局限性,属于内部检查形式的多,影响力有限,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少,一些法律实施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反映不上来,或者反馈不全面等现象比较突出。

 (三)基层人大的自身建设还难以适应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任务日益艰巨的需要。2018 年 3 月 11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专门负责推动宪法实施、开展宪法解释、推进合宪性审查、加强宪法监督、配合宪法宣传等职责。但从基层人大的机构设置和工作力量等方面来看,基层人大还没有设立对宪法宣传和法律实施监督的专门机构,同时,人大干部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方面,都难以适应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任务日益艰巨的需要。

 三、发挥基层人大在法治建设中作用的几点思考

 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基层人大离老百姓最近,最了解百姓所思、所想、所盼,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行使好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扎实推进法治建设。

 (一)加强对普法宣传教育的监督,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公民的法治观念是法治社会运行的基础性条件,只有在全社会树立正确和普遍成熟的法治观念,法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法治行为。一是强化法律宣传,树立法治观念。县、镇人大要充分利用视察、工作评议、执法检查等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人大履职的过程,成为宣传和普及宪法法律的过程。同时,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及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开展“国家宪法日”、法制宣传月和法制文化下乡、法律“八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家庭、进市场)等宣传活动,推动相关单位充分运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转变和增强社会法治观念。二是强化主导职能,营造良好法治环境。首先,县、镇人大要监督和支持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普法教育规划,制定和实施每个五年普法规划。其次,县、镇人大在依法作出和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决议落实的同时,建议党委建立“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动普法规划的有效落实。第三,要支持和推动“两院”深入

 开展庭审、检察“开放日”等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的群众性法治活动,营造法治建设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和改进执法检查工作,增强执法检查工作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因此,基层人大要以增强执法检查工作实效为着力点,通过广泛调研,精准选题,明确执法检查重点,加强和改进执法检查工作,保证宪法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一是广泛调研。在每年年初选定执法检查的选题,基层人大要入乡镇、农村、企业学校等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广泛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基层代表对开展执法检查工作的意见建议,确保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县情。二是精准选题。按照“少而精、重实效”的原则,围绕同级党委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基层人大的年度工作重点,围绕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确定执法检查议题的重点项目。三是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在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的相关专项工作报告,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审议意见,督促相关部门认真抓好整改落实。比如,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XX 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等 10 部法律法规在全县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并得到群众的好评。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执法检查工作,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改进执法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推动法律法规在全县范围内的贯彻实施。

 (三)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以适应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任务日益艰巨的需要。当前,正是全国上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15]18 号文件精神之际,基层人大要“借好东风”,加强自身建设,弘扬法治精神。一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首先,人大监督的对象、内容、范围和方式,宪法和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基层人大要自觉增强制度和理论自信,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对法定的对象进行监督,解决好“不敢监督”的问题。其次,强化创新意识,在增强监督实效上要有新举措。如近年来,钦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增强监督实效上有了许多生动而卓有成效的实践,如询问、质询等方式在市人大开展监督工作中实现常态化等方面,为基层人大作出了示范。基层人大要坚持在上级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探索和运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等方式,解决好“监督不力”的问题。二是弘扬法治精神,加强基层人大组

 织建设。首先,按照中央 18 号和 X 发 12 号文件精神,主动加强与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沟通协调,畅通人大干部任用、交流渠道,不断优化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并配足配强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和工作力量,以适应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任务日益艰巨的需要。其次,人大工作法律性、程序性强,相关工作制度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修改修订实施后,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修订完善,使人大工作的依法有据、程序规范,与时俱进。再次,乡镇人大要认真落实中央 18 号和桂发 12 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主席、副主席要严格依法履职,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扎实开展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把镇人大工作推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推荐访问: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法治 乡镇 对策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