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党建材料 > 2023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五篇】

2023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五篇】

时间:2023-08-26 17:05:03 党建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塑造物质和精神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活动空间设置与活动材料的设置1.活动空间的设置活动空间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五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五篇】

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
社会性;
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塑造物质和精神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活动空间设置与活动材料的设置

1.活动空间的设置

活动空间是幼儿和教师,幼儿和幼儿发生交往,相互作用最多、最频繁的地方,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首先,教师在把活动空间布置得美观、安全、卫生的同时应注意活动空间的分隔,考虑到方便幼儿的交往和幼儿与教师的交流、接触。因此,我们采用了分区活动,例如:益智区、积木区、艺术区等。但这种分区活动教师往往规定区与区之间不能随意往来,而且每个区严格限定了人数。这样的分区活动,就成了限制幼儿在活动中自由交往的障碍。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间的社会往,我们对上述的分区活动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我们将以往桌面上的活动上墙,消除了桌椅对幼儿自由跑动、交流的障碍,同时,还要求幼儿根据活动空间的大小自由调配活动人数,并可以经过相互商量后交换活动区域。这样,既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又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

2.活动材料的设置

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大致可分为学习类、音乐类、美工类、游戏类和操作类等。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在幼儿园中使用率较高的是美工类和音乐类的活动材料,对游戏类、操作类的活动材料使用率较低。而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较大作用的却是游戏类和操作类的活动材料。因为在运用游戏类、操作类材料活动时,幼儿易开展模仿、协商、指导、互学等交往活动。在充分认识到游戏类、操作类活动材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后。我对幼儿的游戏类、操作类材料进行了增加和调配。提供给幼儿充足的游戏和操作材料,保证人手一份,但又使幼儿仅靠自己的活动材料又无法很好的进行游戏和操作。这样,既消除了幼儿因为无活动材料而产生的侵犯性、破坏,又给幼儿创造了积极交往和交流的机会,良好的社会和情感也随之产生和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和一般的心理气氛。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规则与行为标准。创设人际环境主要是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它具体包括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同伴间的关系。它虽然是无形的,但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甚为密切。

1.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具有多重的影响。首先,教师之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间交往和发出社会行为的榜样。教师教给幼儿要相互安慰、进行合作等行为,如果教师自己做到了,那么幼儿通过模仿就更容易产生这种行为方式并且持之以恒。反之,教师间漠不关心、人情冷淡,那么教师不管怎样强调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合作精神都会大打折扣。其次,教师间的交往涉及到班级、幼儿园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气氛。教师的相互关心,还会给班、园带来一种温情气氛。容易激发幼儿积极的社会,学会适宜的行为方式。

2.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

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都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幼儿的情绪、态度、行为仍停留在婴儿水平。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不会和同伴合作,形成唯我独尊的不正常心理。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后,产生许多的不适应,与集体格格不入。根据幼儿这些实际存在问题,主要注意积极环境气氛的创设,鼓励幼儿交流思想和感情,提供社会往的活动机会。因幼儿的观察能力差,在同伴委屈、伤心,需要帮助时,不能主动地做出安慰、关心等反应。为了能让幼儿做出正确的反应,在学习活动中,鼓励幼儿说出对某件事或物的感受;
运用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加上教师适当夸张的表情来感染幼儿,使之了解他人的情感情绪表现,学会正确关心他人的行为方式。还应在日常的每个小细节中给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例如:游戏时,幼儿需要帮助,教师不必急于求成去帮助解决问题,可让幼儿自己去寻求同伴的帮助或带领他去寻求帮助,教给幼儿寻求帮助的方法。

3.教师与幼儿的交往

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在思考中明确研究重点

调查分析,明确研究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笔者陆续设计教师、幼儿、家长等调查问卷。针对教师对交往的认识、了解,对教研的看法及在工作中的困惑进行了调查。对幼儿在交往中的表现、情况,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对家长对交往的认识、理解与关注也进行了相关测查等等。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下一步研究的开展储备了条件。

研讨交流,把握研究方向 在活动中,充分利用交流研讨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同伴的资源,才能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方向,开展课题。例如:幼儿园结合课题计划,开展了个案研究,每班选出了2-3名幼儿作为观察的对象,建立个人档案。但随着活动的开展,感觉研究面越来越窄,最后研究活动干脆停滞不前了。在笔者的引领下,大家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并共同调整了研究的方向。将每班的孩子分为:交往比较好的、一般的、弱的孩子三部分。并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幼儿作为个案研究,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孩子的发展。研究的范围拓宽了,研究的方法调整了,研究的兴趣提高了,研究的内容明确了,研究也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困境,步入了正轨。

理清思路,解决存在问题 开展课题活动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问题出现时,笔者总是反复进行思考、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并积极进行解决,从而促进教育研究的开展。

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工作中

课题研究是在实际工作中开展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研究的重点内容,笔者在引领课题研究工作中本着教研日常化、研究渗透化的理念,将全面工作与交往内容有机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创设多种环境,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一,主题环境融入交往。环境是幼儿生活、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注重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陆续带领教师分析本班开展交往活动的优势与问题,并结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布置创设了相应的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参与环境游戏的场所。

第二,共享角色游戏注重交流。共享角色游戏是幼儿参与交往、交流的重要途径,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孩子们通过模仿语言、行为进行游戏,从而达到自主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社会性发展。教研活动中笔者引领教师充分利用楼道的有利空间,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共享游戏区域,使游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共享区域材料强调合作。共享区域材料是幼儿参与游戏的要素,在投放材料中,笔者引导教师发挥想象注重交往材料的投放,制作了促进小、中、大班合作的多种玩具材料。幼儿在相互合作、商量、共同游戏中促进了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全体精神氛围体现亲情。要营造一个整体、良好的交往氛围与环境,就要从幼儿园精神环境做起,教研活动中,幼儿园提出营造亲情环境,让幼儿在整体的大环境中感受亲情、体验温暖与尊重。

多项活动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搭建平台 在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兴趣,提高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交往频率,幼儿园开展了多项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一是利用德育儿歌丰富幼儿语言。幼儿园结合东城德育儿歌的发行,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将德育儿歌进行了划分,并在日常工作中带领幼儿进行学习。朗朗上口的词语,优美的诗篇,既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又潜移默化地指导了幼儿的行为,为幼儿交流、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利用晨间接待促进幼儿交往。幼儿园充分利用班上教师早晨接待孩子、家长的时间,培养班上的幼儿做接待员,尝试接待小朋友和家长,从而增加了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接触频率,在接待过程中教师们根据班上幼儿的需求分别开设了中、英文接待员,从而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当班上教师发现有的家长出现不配合时(当孩子与其打招呼时,家长置之不理),教师分析其原因,鼓励全班幼儿轮流参与,打破以往早来早接待的现象,受到了家长与幼儿的欢迎。接待的效果也明显提高了。

三是利用大型活动渗透幼儿交流。园里开展“六一”艺术周活动,笔者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班创设的区域游戏、角色游戏的作用,进行了班班串与大带小的活动,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促进了语言、社会、合作、友好相处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爱说的小朋友多了,主动交流的小朋友也多了,交往真正走进了幼儿,成为孩子沟通、表达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
大班数学;
探究式教学;
创新

数学教学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思维能力,所以为了做好幼儿的数学启蒙教育,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好数学知识。目前我国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它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水平。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创设,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保证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这样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另外,问题情境创设可以采用游戏、图画以及谜语等方式,这样会使问题情境更加生动、直观,会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找图形”时,首先教师创设游戏情景,教师给幼儿展示了许多形状、大小不一样的彩色图形,对幼儿说:“这些彩色图形喜欢与自己特征相同的朋友做游戏,你可以帮助它们找到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特征相同的图形吗?”然后引导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彩色图形,一一说出它们的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等,同时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彩色图,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找出这些图形的共性,最后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你觉得哪些彩色图形适合做朋友?”让幼儿找出形状、颜色以及大小相同的图形。

二、充分结合实际生活

在幼儿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教材内容、教材环节与幼儿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以此提高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利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其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小小文具店”时,首先教师按照幼儿的不同特点,对全班幼儿进行了分组,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介绍自己的文具,并说出它们的功能,互相介绍完之后,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幼儿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文具以及它们具有的功能;
其次,教师让每个小组设置一个文具店,小组成员通过分析和讨论,确定文具的摆放、文具店的名称以及文具的价格等;
再次,幼儿对文具店数量进行统计,并进行检查;
各小组再选出一个售货员,负责售卖文具,顾客拿“10元钱”到各个文具店买东西,把想要的东西买回来,放到自己的书包中。由此可以看出,加强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幼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探究材料是开展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关键之一,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的探究材料,同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较新奇的探究材料,使幼儿有想去动手触摸的欲望,从而激发幼儿探究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花儿与夹子”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夹子,原本对收集夹子感兴趣的幼儿,面对各种各样的夹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各种色彩绚丽的花儿图卡,这样大大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热情,然后教师通过花儿图卡和夹子,开展了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给幼儿提出一个10以内的加减法,让幼儿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后,在图卡上夹与得数相同的夹子,经过几次计算之后,幼儿丝毫没有感觉到枯燥,反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具有重要作用。

四、加强教学活动交流与反思

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师应积极与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所以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多为幼儿提供“对话”的机会,通过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交流与对话,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数学思想,同时在完成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之后,还需要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反思,使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身。

总之,创新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师必须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应加强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充分结合,同时还应为幼儿的探究式活动提供适宜的材料,加强教学互动的反思与交流,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
课程游戏化;
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1-0-02

对于幼儿来说,课程不仅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五大领域知识,也是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发挥幼儿爱玩的天性,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好。课程游戏化是在保证幼儿正常游戏时间的前提下,把游戏理念融入课程活动中使其实施过程具有游戏特征,从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适合幼儿。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说明游戏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调查发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现状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幼儿园环境中缺乏游戏性因素

幼儿园环境中缺乏游戏性因素主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幼儿游戏活动时间、空间不充足

为确保幼儿的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然而,据发现,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游戏化的发展。时间上,幼儿每天的生活作息、活动时间都严格按照一日生活安排表来进行,固定时间里幼儿进行安排表上所安排的活动,户外活动时间大多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但按规定,幼儿每天应该有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游戏时间,可见幼儿的游戏时间是不够充足的。空间上,幼儿一般在室内活动区或户外游戏区活动。室内活动区,区域分布、材料物品的摆放都占用很大空间,人数稍多的班级,幼儿间就会存在拥挤的现象。户外游戏区,幼儿游戏的空间虽然相对较大,但游戏器材也占用一部分地方,一旦户外活动的班级过多就会出现混乱或场地不够的情况。

2.各区域材料投放不合理,材料补充更新不及时

区域材料的投放有利于幼儿各种能力的获取以及发展,幼儿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各类材料,更快、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内容,有利于课程游戏化的实现。但如果材料类型过于单一,幼儿没有可选性,材料数量过多出现剩余、过少引起幼儿摩擦等问题都对幼儿游戏和教师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访谈发现,幼儿园区域材料的投放问题急需解决。有的区域投放材料半年更新一次,有的班级根据主题1—2个月更新一次,有的幼儿园因为经费不足,从不更新。

(二)教师教育理念急需转变,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1.“小学化”倾向严重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迅猛发展,幼儿园数量增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出现了问题。幼儿园为吸引家长目光,增加招生人數,忽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轻视幼儿需求,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幼儿的情感,一味向幼儿灌输小学的文化知识,导致幼儿的兴趣和各种能力得不到培养,幼儿自身教育功能变低。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珠心算、古诗背诵都朗朗上口,有很多小学的数学题他们也会做。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教师注重知识的学习,使幼儿情绪情感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2.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在调查中发现,教师的活动方案设计能力,活动组织实施能力以及评价能力都有待提升。首先,部分教师活动方案设计过于死板,材料准备不充分。有时为了教学有更好的课堂效果,教师会提前准备活动设计方案以及活动中需要的教学材料。但是教学过程存在可变性和未知性,面对不确定因素,部分教师不能灵活地处理这些问题。其次,教学内容“拘泥”教本,脱离幼儿生活。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专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较强的操作性,但是教材内容并非适合每个幼儿园,很多教材买回来以后需要做二次修改才能投入使用。然而,很多幼儿园购买教材后直接发放给教师,不做二次修改,教师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完全依赖教材,不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再次,游戏组织不当,出现极端倾向。教师是游戏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行为影响游戏活动的进行和发展,一旦组织不当,极有可能出现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教师主导游戏,设计游戏环节、游戏情境、游戏条件及规则等,教师掌控游戏,幼儿缺乏游戏自主性;
另一种倾向是幼儿主导游戏,教师将游戏完全交由幼儿掌握,自身不参与游戏,也不会进行帮助和引导。最后,评价不及时,降低幼儿活动热情。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和肯定,及时的点评可以增加幼儿行为的热情程度,但是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忽视了这一点。

(三)教学管理机制存在问题,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任何地方,教师的自身能力都存在差异性,这和他们的教龄、教学经验有关。教龄长的教师教学经验相对比教龄短的教师要丰富,对于这种差异性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很多幼儿园秉承“公平”的原则,对所有教师设立统一标准,致使有的教师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而有的教师的完成度只是达标。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计划的设计方案、实施过程的组织情况以及活动最终达成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环节适当调整课程,提升教学质量,使课程可以更好的为幼儿服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反思,只有在组织听课的情况下,才会有园长和其他教师参与评价。幼儿园课程评价主体缺乏,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针对上述所发现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建构幼儿园环境中的游戏性因素

1.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游戏不只是幼儿和同伴间的嬉戏打闹,不同类型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各项身体机能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例如,数字游戏可以开拓幼儿大脑思维、文字游戏可以锻炼幼儿语言能力、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等,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获取更好的发展空间。时间是保证游戏顺利进行的基础,幼儿园要合理安排幼儿的游戏时间。除此之外,也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空间,这就要求幼儿园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对幼儿园各个区域做出新的规划和调整,尽量做到空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努力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和良好的游戏条件。

2.合理投放材料,及时更新替换

区域玩具材料的投放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游戏和生活,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在日常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对于游戏中幼儿感兴趣的、数量不够的材料及时补充,以免幼儿之间因为材料不足发生摩擦,发现长时间没有更换已经破旧、损坏的材料及时更新替换,防止破损材料划伤幼儿,还要根据主题的变化及时更换新的材料,与主题对应的材料既可以吸引幼儿兴趣,同时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知识。

(二)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

1.重视幼儿情感培养,树立正确教育观、游戏观

幼儿教师要明确幼兒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幼儿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幼儿自身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性,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重视幼儿情绪情感培养。游戏化的目的是将枯燥、烦闷的课程内容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幼儿教育的灵魂,教师要正视游戏与教育的特殊关系。

2.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首先,教学方案灵活化,材料准备充分。因为幼儿年龄过小,课程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面对这些因素,教师及时调整活动方案,才能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学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是统一的,从幼儿的认知特点来看,贴近幼儿生活的课程内容更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能更好地被幼儿所接受。在设计课程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幼儿生活,根据幼儿兴趣设计各类游戏。再次,正确组织游戏,避免极端倾向。游戏活动中,老师既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要从自身和幼儿两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设计、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最后,教师及时客观评价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在特定活动的进程中,某一行为的发生存在一个最佳时期,这一时期里的行为会对整个过程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及时地给出评价,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教师受教育程度、专业化与否都可能导致教师自身能力存在差异,面对这种差异,过度统一的管理制度并不适宜,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根据情况采取适宜的课程活动评价制度。

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一、以教育目标为中心———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动静有序,环境的设计要美观、和谐,充满童趣,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动静有序,“动”是指幼儿可以在其中进行活动的环境和借以开展活动的材料。“静”主要是指供幼儿观赏的环境和材料(如壁画、观赏性的树木和花草、精美瓷器等)。动静有序,要求我们既重视环境的布置和投放,又重视环境的美化和对幼儿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其次,环境的设计要美观、和谐。环境布置中的图案造型、色彩形象等要力求符合幼儿的审美观,给幼儿以充分的美的体验和感受。如可以结合幼儿心理特点,布置一些幼儿喜欢的卡通人物、动物、植物图画等。环境和材料还要充满童趣。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地去感受、探究。环境和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使幼儿在感知和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受到正面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环境设置要与教育目标任务、内容相结合。

幼儿的语言、思维、情感是在感知、内部整合、表达这三类基本心理活动的有机结合中不断得到发展的。因此,幼儿园教育要想取得更好的成效,除了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应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外,还应当使环境的设置和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教育的任务、内容相结合,使幼儿在环境和活动材料的感知或动手操作过程中,形成丰富、深刻的事物表象,从而促进幼儿语言、思维、情感和动作的发展。

二、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着力点创设健康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1.充分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优美、亲切的环境。

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尽量幼儿提供优美的、亲切的、于幼儿情感相通的,情趣相符的环境。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园室内外环境条件,和幼儿一起进行简单的室内外环境创设。例如:在平坦的草地上,把颜色鲜艳的饮料瓶摆成“蛇”形,孩子们可以在此学习“蛇形跑”。把呼拉圈固定在草坪上,孩子们可以钻山洞,练习爬的动作……我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使孩子体验到上幼儿园的快乐,也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幼儿的距离。我和孩子们商量庆“元旦”活动室环境布置时,大部分幼儿认为用挂网式锁链来布置,而我却认为这种布置陈旧,但孩子们却很感兴趣。特别是往上面挂一些较轻的物体(如气球、拉花等),然后欣赏那一高一低的弹性动作。所以尊重幼儿意愿他们会觉得更亲切、更喜欢、更能发挥教育价值。

2.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创设有助于幼儿探索的环境。

目前,人们对幼儿学习方式的认识发生了一个深刻的变化,由关注幼儿的接受学习变成了强调幼儿主动学习。环境的作用是要促使幼儿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因此,幼儿的活动室就应该更像工作室,让孩子们在里面可以自由的探索、研究与发现。一个有助于幼儿个人探索的环境应该有丰富多样的材料。材料的丰富性是从量的角度来说的,即量要满足幼儿操作的需要;
材料的多样性是从质的角度来说的,材料本身要有一定的结构性,包括材料的种类、同种材料的难易程度等等。当然,教师还要注意为孩子投放材料的时机等问题,在孩子与物质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为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允许他们独自的探索,又要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3.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创设便于幼儿合作的环境。

幼儿的学习活动及获得的经验会引发幼儿间的模仿及探究活动,从而促进了幼儿间的互动合作,使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幼儿园的环境应有助于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因此,幼儿园的活动室除了为幼儿提供个别活动的安静的区域外,还应该有适合人数不等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区域,以及能够容纳全班孩子进行交流的场所。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除了便于幼儿个别探索外,还应该适当满足幼儿合作的需要。

4.尊重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我园近年来提出一个新的思想———“我和幼儿一样高”,这不是单一的说教师在与幼儿说话交流时要蹲下来和幼儿交流,使身高与幼儿“一样高”,而是在教师的内心世界里,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应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关系,不是“教者”与“被教者”关系,教师要细心的倾听幼儿的心声,给幼儿营造一个充实、快乐的精神环境。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幼儿的需要,是他们最关心的事。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积极动脑思考,了解和分析幼儿的心理,尊重幼儿,积极地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力求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环境,营造出健康和谐的环境氛围,吸引孩子主动参与,让孩子在宽松、和谐、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真正实现幼儿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促进幼儿的快乐成长。

推荐访问:材料 幼儿园教师 交流 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五篇】 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精选5篇)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