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对策创新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对策创新研究

时间:2023-09-10 19:30:06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闫仲宇 张建军 曾磊

(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830046)

美丽乡村建设事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其旨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完善乡村建设制度、优化乡村建设水平。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明确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系列顶层设计,全面擘画了中国乡村发展的美好未来,把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上了治国理政的新高度,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意蕴浓厚的理论指导和价值内涵。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村居住人口的生活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1],并以此为基础更深层次地丰富了美丽乡村发展的内涵,明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强调要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思想,倡导“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目前国内的建设现状来看,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斐然、效果明显。

1.1 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

首先,各级领导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和实施高度关注。乡村各级基层组织根据上级文件指示,组织成立了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及规划、相关政策的部署实施、重点工作及行动的部署推进,重点统筹,合理规划,协调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部分地方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合理分工,共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其次,高度重视文化引领,各地根据本土乡风民俗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文化,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树立了乡村文化自信,增强了农民的文化认同感,提升了农民总体精神面貌。最后,各地在相关制度的改革和推进新型城镇的建设,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逐渐缩小了城乡差距;
依照有关法律和政策对土地产权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完善,为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乡村产业振兴助力。

1.2 美丽乡村建设的不足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发展脚步,成效斐然,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发展势头迅猛,但后劲略显不足。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努力下,乡村“厕所革命”、道路硬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乡村产业建设上也积极发展本土产业,引进外地产业。但有些工作停留于表面,没有落到实处,缺乏维护与监督。一方面是由于建设经验不足,导致在乡村长效发展、可持续发展上后劲不足;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些政府部门“模式化”的工作方式,仅限于完成中央文件的指示,缺乏创新性与实践性。因此,总体工作成效显著,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从目前来看,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不错的成绩,农村样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农村产业形成良好生态,农民经济收入得到提高;
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垃圾治理、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农民职业技能得到提高,综合素质整体提升。但从区域发展来看,某些农村地区的发展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粗放式发展,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创新性发展仍不到位,总体规划脱离实际发展的情况仍然突出。可以说,政策虽多,但惠民性较差。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与制度,但是这些文件较多的是在宏观层面予以指导,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尚未真正做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综合考量,没有结合村庄发展、村民群众的真实需要,使得村民出现了不理解、不配合、不参与的现象,给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落实带来了阻碍。

美丽乡村建设自开展以来在全国各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不能否认,距离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全面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仍然存在差距,其间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

一是公众缺乏参与性。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市场机制还没有被充分引入,社会力量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甚至还有政府干劲充足、村民消极对待的现象出现。在建设的实施中,没有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带动起来,存在政府和农民“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无论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方式,还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样式,都应该最大限度地听取村民的建议、遵从村民的意愿,重视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二是建设资金存在短缺。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还是美丽乡村的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与支持。这些投入资金大多来自于各地县市区乡镇的专项建设资金,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资金投入短缺、赊欠情况较多。“基础设施建设包含水、电、路、讯、房、寨”[2],就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上级负责统一拨款的资金多用于乡村基础设施的更新及改造建设,如水、电、天然气、道路、桥梁、网络通信等。在县市区乡镇拨划资金的扶持下,各村的污水排放治理、垃圾分类降解、街面道路升级改造、违规建筑拆除、加大绿化覆盖面积等工作已经初步收获成效。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和人才匮乏、技术不足等短板依旧存在。同时,农村的教育水平、医疗技术、卫生程度、文化建设等基础公共设施仍然存在资源短缺的现象,普惠程度不高,仍急需大量资金的投入。而且大部分的乡村众筹困难,资金调动、专款拨划难度较大,有关资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意愿不够强烈,政府债务资金、土地出让金投入到乡村建设的比重偏低。乡村建设资金的投入渠道仍需进一步拓宽,以改善建设对于财政转款拨划的过度依赖。

三是政府职能存在缺位现象。政府及相关领导部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头人、有关政策的保障者、启动资金的供给者,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资金短缺、资金供应不及时、“有心支持无力支付”等问题。有些政府部门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用权集中、获取资料信息单一化等现象,导致了资金在规划的过程难以实现合理分配、科学调度。不仅如此,多地还出现了反复修葺、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缺乏合理性等情况,而由于资源总量供给程度不够、社会资源共享程度偏低,广大农民群众有时会对美丽乡村建设产生消极心理和负面情绪。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没有长远的建设目光,难以做到因地制宜、长远规划。在有关政策的执行方面,部分村庄缺乏大局意识,仅考虑满足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不按照常规操作,对资源的应用存在浪费现象。有些地方政府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好“领头羊”的带头作用,对于相关工作存在不作为现象和应付心理,失去了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主体作用,很难实现带领农村群众共同致富这一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是惠民利民的好工程,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乡村建设工作,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发展现代化,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坚持党对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激发农民的主体活力,做好顶层设计,理顺底层逻辑。

一是要发挥党对乡村建设工作的“头羊”作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富裕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3]“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4]主动探索更多增收模式,加强平台合作,利用好直播带货效应发展电商经济,用好“互联网+”模式,拓宽线上销路。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同时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5]中国共产党从全局角度出发,为推动共同富裕,提高农村生产力,激发农业生产活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切实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掌舵护航。坚持党对乡村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建设好、发展好美丽乡村的前提和基础。从宏观上讲,中国共产党站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高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从微观上讲,各级党组织和中共党员从实践出发,紧密结合乡村建设实际,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乡村建设工作中敢于啃“硬骨头”,勇于下“苦功夫”,切实解决乡村建设中的难题。

二是要创新引领,发挥能动引擎作用。农民是乡村建设工作的主力军与创造者,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条件。针对农民参与度低,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浮于表面的问题,要思考如何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农民化被动为主动。要做到这点,先要转变农民的旧思想,针对思想落后的个体开展“一对一”教育,利用好通俗易懂的视频、漫画资料辅助,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宣传和教育是转变农民思想的重要途径。应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创新宣传工作,制作有关教育视频、拍摄情景剧使农民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好处,并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进而自发改变自己的行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转变农民思想也非一日之功,可考虑组织建设村特色文化站,定期对农民及其子女开展文化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行为习惯。再是要挖掘农村发展潜力,激发农民干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不是“面子工程”,要切实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转变农村粗放发展方式,结合乡村特色,优化农村生产结构。在乡村建设工作中,要充分挖掘农村发展潜力,使农村产业有活力,农民的生活有盼头,幸福有指望。应增设岗位、加大补贴力度,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为乡村建设提供人力保障。同时,更要建立乡村长效发展机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努力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发挥农民的主体创造性,将传统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

三是要“输血式”与“造血式”两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参与,要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的结合。一方面,政府要做好科学规划与制度建设,在人才培养与引进、监督检查制度、法律法规的实施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乡村建设的具体工作中,要结合当地实际,分析当地矛盾问题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破传统“模式化”、“僵硬化”工作方式,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资金支持方面,做到财政支出与社会支持的融合,拓宽筹资渠道,同时细化财政支出,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人才方面,做到培养与引进的统一,加强人才“孵化”力度、建设人才“孵化”基地,培育新型农村农业发展人才,充分利用当地土地资源、文化资源、绿色资源等增强资源禀赋能力,吸引企业到乡村发展生态产业,学习其生产方式与管理经验,推动乡村发展的现代化。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促进政府工作职能的转变,将政府负责与群众自治相结合,发挥基层组织的自治功能,让农民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设计、实施、管理、监督全过程中,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涉及到农民的方方面面,要把农民摆在优先位置,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吸收采纳农民意见,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阅卷人。

猜你喜欢美丽农民农村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饸饹面“贷”富农民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我们创造美丽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7年4期)2017-06-13平凡又美丽学苑创造·A版(2017年3期)2017-04-27谁是最美丽的虫(三)小溪流(画刊)(2016年11期)2017-01-05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推荐访问:乡村 视域 振兴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