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心得体会 > 最新感动中国观看心得(8篇)【优秀范文】

最新感动中国观看心得(8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5-10 08:15:03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感动中国观看心得(8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最新感动中国观看心得(8篇)【优秀范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篇一

祖国渡过了风风雨雨,经历了沧桑磨难,到今年10月1日,已经是她整整六十华诞,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上,无数先辈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奋斗不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我们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是无比的自豪,我以我是中国人为荣。

虽然祖国发生了地震的磨难,但是,祖国的人民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为了帮助收到灾难的人们,我们都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创造美好家园做出一份贡献。

奥运会刚刚过去,在奥运健儿们的努力下,中国赢得了辉煌的成绩,一份份的努力,一份份的拼搏,才能让祖国更添光彩!

祖国真大啊:有壮丽的河山,连绵起伏的山峦,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塞北的马在草原上奔驰、成群的牛羊在春风中嬉戏,江南的花在春雨中开放、鸟儿自在的翩翩起舞,南方的海浪拍打着海岛、沙滩上的人们尽情玩耍,北方的白雪覆盖着大地、小孩欢快地堆雪人,祖国啊祖国,我爱你!

从我出生到现在,从嬉戏到学习,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到现在的我,一直都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就像花儿无时无刻沐浴在阳光下茁壮的成长。我热爱我的祖国,她朝气蓬勃、欣欣向荣,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热爱我的祖国,我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篇二

吴天一是我国著名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我省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年在高原的奔波和实验室工作,曾让他全身14根骨头断裂、右耳鼓膜前后4次破裂、双眼在强烈的紫外线刺激下患白内障……他扎根高原,长期奔走在高海拔地区,为牧民群众送健康,被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好曼巴”。

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守护高原人民和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是吴天一的初心,六十多年来,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都融进了广袤的青藏高原。如今,八十多岁的吴天一院士仍然坚守在青藏高原上,守护着高原人民的健康。

“有请吴天一!”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和现场观众的掌声,吴天一院士步入了颁奖盛典现场。他的脚步虽迟缓,目光却坚定。“还有什么样的目标要去完成?”面对主持人白岩松的提问,这个曾经是14万“天路大军保护神”的医者表示,希望将自己高原医学研究的经验贡献到川藏铁路的建设中。

“哪个地方高,我就到哪个地方去。”

“十几年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方工作,我跟青藏高原建立了血肉的联系,这种感情是非常深的,这也是我真正的事业上的幸福感。”

……

吴天一院士的语言朴实,充分展现了一名知识分子赤诚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一名科研工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饱含着他对高原人民的深情厚谊。

《感动中国》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副院长王晋观看了颁奖盛典后,激动地说:“吴天一院士是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如今,他依然奋斗在高原医学研究一线,深刻体现出他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青藏高原的深厚感情。我们将以先进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奋斗,做好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工作。”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更登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学习吴天一院士扎根高原、奉献高原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为建设健康青海作出贡献。”

“看了颁奖盛典后,我深受感动和鼓舞。吴天一院士是我省卫生健康系统的楷模,他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标杆与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立足本职工作,为新青海建设作出更大贡献。”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孙斌说。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篇三

3:0零封美国队,打破了世界杯8年逢美不胜的历史,取得七连胜,这是23日在20__年女排世界杯第七轮比赛中中国女排取得的成绩。

零封韩国队、喀麦隆队、俄罗斯队、多米尼加队、日本队,战胜巴西队。中国女排是整场比赛截至目前唯一一支保持不败的队伍,接下来还有4场比赛,总教练郎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这个目标让无数中国人沸腾,赢得全网刷屏级点赞,听起来简单的目标,要付出的却不止汗水那么简单,不止是取得的骄人成绩。这些背后的故事,更令人心潮澎湃——史无前例的五连冠,国人的激情被中国女排彻底点燃,七连胜,这个战绩让人想起:1981年11月16日的傍晚,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进行,紧张时刻,整个国家都安静了下来,人们紧张地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中国女排和号称“东洋魔女”的,东道主日本队,正进行惨烈的冠军争夺战:“中国队把球传起来!”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主攻手郎平顶住压力,瞅准来球,高高跃起,一记重扣,“铁榔头”扳平了比分。中国女排最终以3-2战胜日本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

17:15!中国队胜利啦!队员们都跑在一起!中国队以3-2,胜了日本队,以7战7胜的优异成绩,夺得了本届世界杯的冠军!这是主持人激动到哽咽的声音,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也是热泪盈眶,他们高呼:“中国万岁!”

一时间,女排夺冠新闻占据了国内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在那个年代,再没有比女排酣畅淋漓的扣球,更能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事了。”当时正主管女排的魏纪中在回忆录中写道

然而,这只是一波五连冠的开头一个属于中国女排的黄金时代才正式拉开帷幕。

1982年第9届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完胜东道主秘鲁女排,首次摘得世锦赛桂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逆境中不可思议地扭转了局势,中国女排摘得金牌,五星红旗又一次在赛场上高高升起。

1985年女排世界杯重回日本,中国女排决赛大败古巴女排,再次封王。郎平高高跃起的画面永恒定格成一个时代的经典。1986年,再到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实现前无古人的“五连冠”战绩,王者之师的名号

响彻中华大地。天安门前人潮人海的欢呼,优秀队员被印上邮票,女排姑娘们参与国庆游行,接受山呼海啸的致敬,只有那个年代的中国女排,能穿透黑白电视屏幕变成彩色。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意识到,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体育水平,我们和世界强国相比都存在不小差距,必须奋起直追,国人的激情被中国女排彻底点燃,“振兴中华”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中国女排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女排精神也成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写照,追溯历史,女排精神是在艰苦奋斗中磨练出来的。

1951年11月,新中国第一支中国女排在北京成立,当时条件艰苦,没有特定的训练场地,全队就进行全国拉练,据首任主教练马启伟回忆:他们背着行囊“行军”,相当于游击队,可以说是另一种长征。

1964年东京奥运会,大松博文率日本女排夺取奥运会冠军,1965年4月,周恩来总理邀请大松博文来华训练中国女排。

当周总理询问女排训练情况时,大松毫不客气地说:“我正在训练的中国选手,连日本一半的训练量都不到。”周总理严肃地说“请你把大松精神移植到中国女排的训练中。”大松博文在回忆录里写道:“中国姑娘聪慧勤劳,将来中国女排必定超越日本队,她们总有一天会夺取世界冠军!”

1972年中国女排漳州训练基地建成,所谓的排球场就是搭建的竹棚,每天姑娘们进去是个人,出来却是一团泥。一天至少8个小时的训练,衣服破了,球鞋开口了“三合土”场地的沙粒,嵌进队员们的皮肉中,要用小镊子才能拣出来,女排老队员回忆说:“每天训练完,我们就开始相互拔刺,并乐着比谁身上的刺儿多。”

低谷期的坚持,她甚至都不敢抱自己女儿,时间回到90年代,中国女排在经过五连冠的战绩之后陷入了新老交替的阵痛,中国女排主教练和队员更换频繁,此消彼长,十余年间,中国女排再没能站上三大赛世界之巅,在低谷时,中国女排一直在奋力坚持,从未选择过放弃。

1995 年退役后赴美留学的郎平“临危受命”,回国担任女排主教,她抛家别女一个人回到北京。

回国执教,不仅薪水不高,风险和压力都是巨大的,工作也特别辛苦,丰厚的待遇和优裕的生活条件都没有了,还要长期面对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之苦。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病痛的折磨,让郎平心力交瘁。

1999年之前,包括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郎平昏厥了好几次,医生在给郎平做手术时,发现她的膝盖已经老化到70岁的水平。

“女儿向我跑来时,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动她。”这是昔日的世界第一主攻手发出的无奈感叹,不到四十岁的她身体已几近崩溃,作为主攻手,郎平的两个小指断是经常断掉的。

此时女儿已入青春期,正是最需要母亲的时刻,郎平考虑再三,主动辞去了中国女排的帅位。

好在女排精神已是一个烙印,一直在姑娘们心中流传。

20__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主力队员因伤退赛,决赛对阵俄罗斯队时,在先负两场的情况下实现激情澎湃的惊天逆转。

中国女排在低谷中,逐渐找回自己的状态,第二个黄金时代正在来临。

20__年国际排联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国仅列第五位。很多人把这时的中国女排形容成一块“烫手山芋”,4年换了3位教练,已经没有第二个能够接手或敢于接手的教练。

“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后依然没问题!”同年5月郎平在中国女排最危难的关头再次选择了挺身而出!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重新出山的路,并不好走

但郎平上演了王者归来。

20__年亚锦赛,中国女排战胜韩国队,重回亚洲巅峰。

20__年里约奥运决赛,中国女排迎战塞尔维亚,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绝地反击,连扳三局,

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千万台电视机前,裁判的最后一个哨声响起解说员喊道“中国队冠军”!无数中国人相拥而泣,心中的热血前所未有的汹涌翻腾!

20__年女排奥运会资格赛上,中国女排以三战全胜的战绩第一时间拿到奥运门票,如今在奥运前最后一次大考——20__女排世界杯中,女排姑娘们又赢得七连胜!

看比分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复杂,但女排姑娘力拼下的每一个球都重若千钧!

“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平时训练时郎平经常亲自上阵,不断地给队员喂球、指导训练细节,用她的话说就是:我一个快60岁的老太婆都还在拼,没有人好意思偷懒!

输过赢过奋斗过,哭着笑着坚持着,这支队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现体育的本质,更让人看到了不畏竞争、执着坚持的女排精神!

30年前女排精神激励,振兴中华!30年后女排精神已扎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中国为什么行?因为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篇四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库尔班·尼亚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家,但在推进双语教育方面,却自有一套成功的经验。

“学前教育跟不上,后来怎么投入都不行;双语教师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不行;学双语要从娃娃抓起,如果抓不到位,进步就很慢;语言不是学会的,而是用会的……”谈起推进双语教育的经验,库尔班·尼亚孜滔滔不绝。

学校刚创立时,第一批幼儿园的孩子一个汉字不认识、一句国家通用语言不会说。老师在上面讲,孩子们跳过半米高的门槛往外溜。老师拔腿追,孩子又蹬又抓又咬,把老师的鞋都跑丢了。家长见状,以为老师要打娃娃,气势汹汹闯进来找库尔班·尼亚孜“算账”。库尔班·尼亚孜不信邪,“给我一个月时间,如果孩子还是不适应,学校分文不收!”

如何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库尔班·尼亚孜聘来的汉族老师,用唱汉语歌、背唐诗、说快板、唱京剧的上课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他找人把学校院墙布置成“文化墙”,把张骞出使西域、马可·波罗丝绸之路探险、《西游记》的故事图文并茂地刷在墙上,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

“你”“手”“不”……库尔班·尼亚孜和几个老师从最简单的单字和拼音开始,教孩子们学汉语,仅6个单韵母,他们就整整教了一个月。80多个孩子的家长在教室窗户外边,轮流站了3个星期。从第4个星期起,来“观察”的家长开始少了,后来全都回家了,没人再对库尔班·尼亚孜的学校提出过质疑。

在库尔班·尼亚孜看来,对于南疆的孩子们来说,在学前教育阶段加强拼音教学,非常重要。

南疆的语言环境和内地有差异,学生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效果也会打折扣。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拼音是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的。但鉴于南疆的语言环境,我建议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教授拼音,因为这时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小学阶段的课程比较多,如果拼音的基础没有打好,也会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库尔班·尼亚孜说。

库尔班·尼亚孜认为,学校能在语言教学方面有所成效,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有一定比例的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母语的教师,他们在语言教学和营造语言环境方面具有优势。然而,农村教师留不住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也存在。不过,与其他学校相比,教师的流动性小得多,这也是库尔班·尼亚孜比较得意的一件事。“有不少公办学校的领导到学校取经,询问其中的缘由。”

“很多人认为,只要提高工资待遇,教师就能留下了。但据我了解,对年轻人来说,每个月多拿一两千元的补贴,还不足以吸引他们扎根农村、扎根新疆。”库尔班·尼亚孜说,城里或内地的教师在南疆农村留不住,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上的陌生感,比如饮食、生活习惯等。

“解决这个问题,要以传统文化为引领,建设校园文化。在我们学校,学生们都穿校服;在食堂,教师和学生一起吃饭,既有新疆特色美食,也有内地南北方风味的饭菜;在课堂上,倡议教师和学生们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只有这样,教师们才更有归属感。”库尔班·尼亚孜说。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篇五

1965年任美国国家科学院物理委员会理论物理组主席;1972年至1976年,任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粒子物理和场论组主席;1970年至1971年,任美国物理学会粒子物理和场论组主席;1980年至1983年,任德国马克斯谱郎克研究院主席。1977至1980年,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1989年至1994年,任亚太物理学会会长;1996年至20__年,任亚太理论物理中心总裁。此外,曾任库伦数学科学研究所评议会、ibm科学咨议委员会、高能物理咨议委员会、洛克菲勒大学董事会、以色列本古里昂大学董事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理事会、美国沙克研究院董事会、美国神经科学研究院理事会、科学美国人杂志理事会、美国国会图书馆学者评议会、石溪基金会董事会、布鲁克哈芬科学联合会董事会等会员。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在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杨—米尔斯场论、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及杨—巴克斯特方程为最重要的学术贡献。

杨—米尔斯场论方面,1953年与r. l.米尔斯(mills)提出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即著名的杨—米尔斯场论,引进了非阿贝尔规范不变性及与其相关的规范场论,为整个粒子物理学奠定了发展的最基本的原理与方程。该场论对数学也造成很大冲击,数学家用杨—米尔斯场论作为工具解释微分流形的性质。

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发现方面,1956年,与李政道通过许多计算证明过去的β衰变试验中的宇称选择定则原来都不够复杂,都不能证明在β衰变中宇称守恒,并提出几类新实验。1957年初,著名吴健雄公布了他们根据杨振宁、李政道建议所做实验的结果,在β衰变中宇称确实不守恒。后来经过两三年的实验证实,基本上所有弱相互作用中宇称都不守恒。

杨—巴克斯特方程方面,1967年讨论了一个极简单的一维空间量子多体问题,并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1972年,r.j.巴克斯特(baxter)在一个二维空间经典统计力学问题中也发现了这个方程的重要性。1981年这个方程被命名为杨—巴克斯特方程。该方程在物理和数学中有极广泛的意义。

此外,在粒子物理学方面,在弱作用的强度、费米—杨模型、g宇称、电荷共轭与时间反演不守恒、二分量中微子理论、高能中微子实验分析、中间玻色子的研究、cp不守恒的唯象分析、规范场的积分形式与纤维丛、高能碰撞中的几何模型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统计学方面,在自发磁化强度和临界指数、液态相变的研究与单位圆定理、贝特假设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成果。凝聚态物理学方面,主要成就有:磁通量量子化的解释、非对角长程序的概念和关于阿哈芮昂诺夫—玻姆实验的建议。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篇六

感动一座城,感动一个国家,也感动了14亿中国人,他们获得“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荣誉,实至名归。大半生献给莫高窟的樊锦诗,“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功业凝成糖丸一粒”的顾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劫难,何其伟哉!“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的伍淑清,一颗心爱国爱港,是美心,更是良心;从不放弃,永不言败,女排姑娘身上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就在于获奖者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无论爱国还是敬业,无论诚信还是友善,无论积极进取还是崇德向善……他们身上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标识。

每位获奖者都是可敬的,他们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动了我们,还温暖、鼓舞和启迪了我们。

我们也有必要感悟人生。获奖者中,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共同点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有些人的高度,我们永远无法企及,比如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富清,再比如拿了十个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但是,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他们的责任感,他们的拼搏精神,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换言之,我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可以像他们一样顽强奋斗,可以像他们一样把个体命运与国家需求结合一起。

获奖者中有一名美国人,名叫潘维廉,1988年起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后来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老外。潘维廉令人感佩之处在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他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他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无论在哪里,能够做推动社会进步、推动国际合作的事,就是有价值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无尽的。”如果说主流媒体发力道德模范宣传报道,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体现了媒体责任,那么从中不断获取精神的力量,把这种力量融进工作岗位中,则是我辈责任。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篇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题记

如果说生命是一支常开不败的花,那么勇敢就是给予他力量傲然绽放的泥土,如果是生命是一曲经久未衰的歌,那么勇敢就是蕴涵其动人心弦的情感;如果说生命是一盏昼夜不灭的长明灯,那么勇敢就是支持它尽情燃灯的灯油。

世界变化万千,我们要学习和勇敢的面对它的过去、排行现在和未来,我们要怀着良心,举着正义的火把,勇敢的面对一切,无惧任何挑战。

只有手持良心的宝剑,勇敢的面对过去,才能在事实的考验面前问心无愧,有一位日本老人用自己大半生的光阴不懈的的追问着日本侵华的罪行,他勇敢的态度,促进了他人格的升华。浩浩青史,浓缩了几百多年的历史的希望,面对过去的我们要以良知的力量勇敢的战胜它。

只有打开自已的潜能,才能勇敢的面对未来,才能无惧一切未知。一名年轻人在夜晚去拜访一位知识人。他跌跌地走进了一片土地,来到了知识人的住处。第2天一早,知识人指前面那块土地告诉他,那是一块?若不小心,就可能丧命。年轻人大惊,不敢向前走一步。有些事在不清楚他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面对未来,我么要用无限的潜能挑战他的未知。

只有凝结浩然正气,勇敢面对现在,才能在未来淡然回首。在一个强大的集团,一张深不可测的网面前,刘珠威,一个如水般的人,毅然化身为正义的冰刀,坚持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有词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他用自己的正气,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泰格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去勇敢的面对一切吧,哪怕是沐浴风雨,哪怕是风雨兼程。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篇八

以传统文化为引领,建设校园文化,这一理念贯穿于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教学管理中。

在学校教学楼三层,有一间120平方米的大教室。镂空雕花隔断、中式花纹边框图案、古色古香的马鞍桌椅,中式装修风格让这间教室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气息。这是库尔班·尼亚孜打造的少年宫,孩子们业余时间可以在这里练书法、弹古筝、学舞狮子、排练秧歌舞。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库尔班·尼亚孜说,他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教授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积极聘请专业教师,在学校开设京剧、古筝、二胡、安塞腰鼓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校园里,随处可见《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宣传画,学生们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诵《论语》全文。

每逢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学校都会买来面粉、馅料和工具,组织学生包粽子、做月饼,共度佳节。

在学校新校区大门至教学大楼的主路上,摆放着由浙江省衢州市捐赠的孔子铜像。每周一升国旗仪式结束后、每天做课间操之前,全校学生都要列队向这位中国古代教育家的雕像鞠躬,并举手宣誓:“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爱北京,我们向往北京天安门。”

库尔班·尼亚孜说,誓词是他20xx年创办学校时写的,这段话在学校已经重复了20xx年。“小时候留在头脑里的东西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就是要在孩子们头脑干净的时候,种进干净的东西!”

推荐访问:感动中国 心得 观看 最新感动中国观看心得(8篇) 最新感动中国观看心得(8篇) 感动中国观看感悟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