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工作总结 > 医院后备人才工作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医院后备人才工作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8-13 12:30:04 工作总结 来源:网友投稿

医院后备人才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渝北医院(重庆市医院)成立于1940年1月。医院紧紧围绕建设“重庆一流的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愿景,按照“12345”的发展思路,秉承“精诚为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后备人才工作总结【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医院后备人才工作总结【五篇】

医院后备人才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渝北医院(重庆市医院)成立于1940年1月。医院紧紧围绕建设“重庆一流的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愿景,按照“12345”的发展思路,秉承“精诚为医、仁爱为民”的院训,践行“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的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医院成为了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区域诊疗、急救和医疗技术指导中心。

2010年医院通过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评审,2018年2月完成“二甲”复评工作;
2010年被重庆市政府规划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创建单位;
2017年加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集团,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渝北医院,医院管理及医、教、研工作和“三甲”医院创建工作将全方位接受重医大附一院的帮扶和指导。医院也是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
与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合作建立渝北区远程医学中心,与西京消化病医院(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渝北整合医学中心暨消化系统疾病远程医学中心。同时与区内17家基层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签定医联体协议。与区内9家基层医疗机构成立紧密型区域医疗共同体,成立了区域影像云中心,承担了全区31个镇街卫生院及民营医院的读片、诊断工作。

医院目前开放床位710张,设临床科室25个、医技科室7个、职能科室21个。建立了3个市级特色专科、3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市级区域医学重点学科、8个区级质控中心、5个区级诊疗中心、1个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基地。与西京医院、北大人民医院、重医附一院、三医大大坪医院及市急救中心等合作成多个专科联盟。

医院现有职工956人,其士研究生17人,硕士研究生167人;
高级职称134人,中级职称308人。为加强人才储备,近年来,共引进人才22名,其中直接引进13名,柔性引进9名,先后选派了6名业务骨干到德国、美国进行交流学习;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28项,部分技术已达三级甲等医院水平,为医院医疗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医院创建工作进展

对照2011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分三年逐步推进,确保在2021年实现三级医院评审目标。医院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等级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9年1-4月)

一是2019年4月召开全院动员大会,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二是创建办对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结合新院搬迁后的实际情况查找差距,汇总整理分解到各工作小组,明确第一责任人。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9年5-12月)

一是对标对表开展自查,对标准涉及的637款、3452个要点以及要点要求的必备管理制度、流程、规则、规范、预案进行撰写。二是分期分批进行创建公共知识全院培训,提高应知应会知晓率。三是结合各学科现状摸底,制定人才建设工程和学科提升工程的三年发展规划,使服务能力呈阶梯提升,力争2021年达到三甲医院技术水平。

(三)持续改进阶段(2020年1-12月)

一是组织完成评审佐证资料。二是按照创建计划阶梯性组织自查,促进质量持续改进。三是组织专家模拟评审,对全院达标工作进行预评。

(四)迎接评审阶段(2021年)

一是根据预评情况,梳理总结问题。二是对未达标项目进行全面整改,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三是迎接市卫健委领导和专家的考核评审。

三、新院区设施设备采购进展情况

大型医疗设备共129套,约25318万元,分为包一和包二两个大包采购,包一为大型放射类设备及急需设备,其中进口设备(27个品类)已于2019年6月20日成功招标。包二为余下的其他设备,正在制定设备技术参数阶段,计划于年底到位。

信息化建设分六大类共93个子系统,相关软、硬件采购预算约4300万元。,第一期已挂网进行政府采购,第二期待新医院搬迁后逐步实施,建设完成后将全面提升智慧便民服务能力和患者就医体验,展现医院全新的服务面貌。新院区信息化水平将达到“智慧医院”3级水平。

总务设备、设施及服务采购分为七个标包采购,采购预算金额5090万元。计划在7月底前完成七个标包的开标,11月25日前完成所有设备设施的安装验收。

四、等级医院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搬迁后医院运营成本大幅增加

根据医院2016年至2019年一季度根据实际发生收支数据、2019年人才储备计划及培训规划,结合周边民营医院及我院实际,预测2020年业务增长5%,全院总收入41406万元;
预计在职人员至少需增加250人,人员开支预计增加2400万元、水电及物业支出等是老院区的6倍,预计在3300万元以上,全院预计总支出43804万元,预计2020年亏损2398万元。

希望区政府在医院困难时期支持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营。

(二)人才缺口较大

按照“三甲“创建标准,我院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特别是高级人才匮乏。按照一期建设开放床位1000张计算,需职工约1200人,目前还有约250人的缺口,计划于2020年公招150人和招聘50人。其中临床正高级职称差14人,医技正高级职称差3人。

(三)医院服务能力暂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期望

新医院建设是全区群众都关心关注的项目,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的趋高性和对健康生活的美好追求,使得群众对新医院项目的期待值较高,而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能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时间的人才积累和沉淀,预计在未来3-5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将不断提升,可能逐步达到群众期望。

(四)全市三甲医院创建指标紧缺

医院后备人才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急腹症;
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14-04

中西医结合是20世纪我国对人类医学发展的一大创举和贡献,是贯彻卫生工作“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基本方针的具体实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中西医结合发展方向,加强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保持可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力争使南开医院成为医疗服务能力较强、科研教学水平较高、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的现代化、研究型、综合性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1现状

1.1重点学科优势交出

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全国“211工程”建设子项目和天津市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单位。是由全国中西医结合胆胰病医疗中心、全国中西医结合胃肠疾病诊疗专科、全国中西医结合脑病专科、全国中西医结合急诊专科、天津市微创外科中心及微创技术推广中心、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和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症专科共同组成的优势学科群,已经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和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是全国闻名的科研机构。

1.2医疗业务发展迅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胆胰、胃肠疾病和外科危重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项目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如重型急性胰腺炎、重症胆管炎和外科疾病引起的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微创外科居国内领先水平,首创3镜联合(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境)治疗复杂性胆管结石新技术。并承担市内80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和部分省市疑难病例的会诊和业务指导工作。2010年,医院总收入达4.5亿元,较2009年增长约29%,年门诊诊疗人数达370 358人次,出院17539人次,病床使用率为120.9%。

1.3人才结构日趋合理

拥有以吴咸中院士、崔乃强教授、李平教授、秦鸣放教授等为学科带头人的一批著名专家,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天津市授衔专家3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4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带徒导师4名。有2名专家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1名科技骨干入选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从1994年以来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6名。目前,全院共有工作人员1058名,其中,高级职称142名;
医疗系列中,博士、硕士人员135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5%,护理人员344名,大专以上学历191名,占护理人员的56%。

1.4科研能力稳步提升

医院实施“三名战略”(名医、名科、名院),极大提高了科研能力和水平。4年来,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天津市科委攻关项目共6项,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新技术填补天津市空白8项,专利8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4项,出版专著8部,460篇,并成功举办国际、全国和区域性学术会议27次。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委托,承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并作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2问题与分析

通过走访中医药方面的知名专家、院士、学者等,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新医院建设、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载体、查找医院发展存在问题等主题。搜集第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资料,并参考相关文献及文件,对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工作目标与要求》、《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及《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遴选条件指标体系》,同时对比除南开医院外的10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情况,发现我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院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水平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1优势学科数量不足。学科发展尚不均衡

2.1.1特色优势学科是医院竞争力主要构成部分的核心,我院虽拥有一批以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为龙头的优势学科群。但市级以上重点专科的数量仅接近国内10个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302医院除外)评审验收时的平均水平(7.4个),相比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还有一定差距。见表1。

2.1.2对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而言,多学科协调发展尤为重要。尽管我院重点学科优势突出,但范畴却相对局限,高层次人才结构单一,承担部级重大课题能力不足,获奖级别和发表文章的层次均需提高,而其他学科相对薄弱,已经影响到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的提高。

2.2育人机制创新不足,后备力量挖掘不够

中西医结合事业重在传承基础上创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是保持学科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2.1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建设研究型医院的基本思路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这方面特色突出,成绩显著,不仅通过人才工程建立了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特别是组建起7个以名老中医命名的上海市及上海中医药大学级“名中医工作室”,使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工作取得有益经验,还培养出了现在上海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物。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实施“五大”人才培养计划。有效提升和优化了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

2.2.2中西医结合事业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后,已经与中医、西医并驾齐驱,成为医学三大主流。但相对中医和西医而言。中西医结合仍属新生力量。中西医结合后备力量不足已经成为各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共同问题,“后继乏人”或“后继乏术”的问题在我院亦有所表现。

2.3科研激励机制欠完善。中药研发领域待深入

2.3.1创新性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医院的最主要特征,也是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以创新性科学研究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是“研究型医院”与“非研究型医院”的最大区别。纵观近几年我院对科研的投人和产出,比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02医院等单位相差很多。见表2。

我院在科研投入力度方面较武汉和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少,自2004-2007年甚至有逐年下降趋势。根据国家卫生部《卫生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各医疗卫生单位每年用于科技发展的经费不低于年度业务收入的1%-3%。以2008年我院业务收

入总额为2.8亿元为例,同年我院的自主科技经费投入应为280万,实际上我院差距还是很大。投入不足的同时,往往伴随激励机制不完善,以致人才进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见表3。

2.3.2在中药研发领域,我们自主研发的一批有代表性的中成药制剂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且收效显著,但相比国内其他几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而言,我们仍有待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坚持医药并重的发展策略,在中药研发领域成绩卓著,在自主开发、合作研究、成果转化、高水平等方面已形成独特优势,在全国有重要影响,业已成为国家和省级中药研发重要基地之一;
中国人民302医院坚持走“临床经验方一科研制剂一临床应用”的道路,始终突出临床疗效的主导地位,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肝病特色的中药研发基地,并形成了专业化、系列化的研发格局。医院制剂生产已建成硬件设备配套、剂型齐全、临床应用广泛的良好局面。仅4年间制剂产值就达5 300万元。

2.4尚未实现数字化医院。管理模式仍显滞后

信息技术是当今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数字化也是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打造数字化医院,使大样本信息采集、分析、储存成为可能,而这些资料、信息的准确、完整、高效、便捷,是研究型医院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保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已形成完整的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体系,成为上海和全国的数字化医院试点单位。尚未实现数字化。阻碍了我院实现全面现代化管理,必须积极改进。

2.5硬件设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医院发展

目前,我院硬件设施不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医院建筑面积约3万平米,因为医疗用房紧张,交通不便等因素,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医院发展受到限制,与全国其他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相比,硬件条件已明显滞后。在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期间,大多数建设单位都争取到大量资金用于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为同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造了便利条件。其中,302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均筹措亿元以上资金,用于扩大医院规模,新建或改扩建门诊和病房楼。见表4。而我院和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两家医院尚未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2.6医疗收入含金量偏低,需进一步发挥管理效能

近几年,我院的医疗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经过比较,我院在年门诊量、病床周转次数、住院外埠病人比例、费用收益率等方面水平较低,药品比例偏高。说明我院业务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收入总量和含金量也有大幅上升空间。见表5。而职工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数、职工人均每日担负住院人次数、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数、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人次数都处于较低水平,与之对应的每床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床医生人数和每床护理人员数都处于较高水平,结合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我院职工工作量偏小,工作效率偏低。

2.7文化建设力度不大。特色文化尚待有力促成

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软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医院的底蕴和灵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文化建设工程,形成了特色的岳阳医院文化,促进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提高了全员素质和医院品味,这也是该单位跻身于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特色之一。与之相比,我院尚需系统考虑特色文化的形成机制,发挥医院文化的作用。

3对策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南开医院作为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单位,将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观,经过“十一五”的系统建设和发展,以改扩建工程为契机,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并在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中药开发的示范基地。南开医院事业发展的目标和功能定位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示范医院和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②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的主体单位;
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
④部级重点学科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西医结合临床,成为重点学科建设的精品工程;
⑤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学院;
⑥国家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基地;
⑦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

3.1注重学科均衡发展。全面加强学科建设

3.1.1继续推行“三名”战略,努力改变“大专科小综合”现状。“三名”即名医、名科、名院,其中,名院是目标,名医是基础,名科为关键。学科建设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形成创新型团队、推动事业发展和学术进步的组织保障,也是一个单位经过几代人积年累月奋斗的积淀。坚定不移地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抓好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带动医、教、研的全面发展,成为全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特定学科(专科)的研究中心。继续保持中西医结合外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同时使各学科协调、全面发展,打造更多优势学科。

3.1.2以建设研究型医院为目标,夯实学科建设基础条件。严格围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的建设原则,在专用仪器设备配置、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抓好学科建设。①建设3个以上国家(局)级中医重点学科,并使每个国家(局)级重点学科病床达到300张以上,床位使用率达93%以上;
在重点学科建设点设立临床研究室和实验室,确定3~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依据重点学科建设的需求。根据学科不同配置相应的科研条件及设备;
②建设6个以上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专病),确保每个重点专科(专病)病床80张以上,床位使用率达93%以上,重点专科(专病)床位总数达医院总床数的50%以上;
设立科研门诊和科研病房,其中,科研病房的床位应占本专科(专病)床位数的25%以上;
依据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的需求进行专用设备和专科(专病)实验室设备配置;
③确保重点专科(专病)保持稳定的研究和发展方向,针对本科主要病种(至少3个)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诊疗规范研究等工作,以总结治疗经验,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3.1.3促进临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确立中西医结合学术地位。在加强基本条件建设的同时,根据各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原创性成果,使诊疗水平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积极进行临床评价、优化综合方案、制定诊疗规范、总结诊疗技术、开发有效药物、研制诊疗设备等。而且要积极促进临床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中医药科技与临床实践和产业的紧密结合。当前任务是推广已经取得相当级别奖励的临床研究成果,以确立中西医结合的学术地位,促进成果转化与深度开发。避免这些成果仅限于个别单位或区域,甚至被束之高阁。

3.1.4加强传统诊疗技术继承研究。形成中医药临床特色和优势。要使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还要积极围绕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在一定范围内收集、整理和研究相关传统诊疗技术,对确有疗效但成本低廉

的传统诊疗技术,积极引进、普及使用,开展规范评价,以形成鲜明的中医药临床特色和优势。并采取先进可行的措施,认真做好名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继承总结和推广。

3.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才培养导向

3.2.1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在一段时期内培养高层次的“西学中”人才是解决“后继乏人”和“后继乏术”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快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步伐:建立“名医工作室”。每年选1-2名具有发展潜力的医师进工作室研修。认真研究总结名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举办高水平的“西学中”、“中学西”培训班、研究生班和强化班等。选拔中青年西医临床骨干进行系统的中医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配备导师指导,选拔优秀青年,确定导师培养制。

3.2.2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提升学科人才水平,紧密结合各学科特点,开展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临床科研骨干的培训,加强重点学科的师资培训、接收人员进修、承办继续教育任务、开展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和成果推广等工作;
并针对重点专科(专病),开展带头人、继承人培养和技术骨干培养等,在外出学习、出国培训、接收本专科(专病)进修、承办本专科(专病)继续教育等方面予以支持。

3.2.3大力培养专业队伍,提供科研支撑人才基础。积极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全员科技素质,营造良好的临床研究氛围;
通过承担课题研究。培养建设一支梯队合理的高水平中医临床科研专业化队伍。在临床研究重大项目的顶层设计、质量控制、疗效评价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
培养一批掌握中医规律、熟悉现代科研方法、能够领衔组织重大中医临床研究项目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形成中医临床科研的精英队伍。

3.3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平台建设

3.3.1团结合作、协同攻关,不断提升医院研究能力。当前,需进一步强化与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水平教学研究单位建立的合作关系,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不断提升医院研究能力。以急腹症研究所为依托,争取承担更多高水平课题,并作出一批标志性成果,以此带动医疗上高度上水平。

3.3.2继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加大新技术、新设备和技术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平台建设。我院将以国中局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为新的战略出发点。形成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的开放性共享平台。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构建中医药创新体系提供支持条件,成为中西医结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

3.3.3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医药并重,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借鉴其他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在中药研发领域的经验。逐步形成科学、合理、规范的中药研发产业链,构建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技术平台。

3.4抓基础建设,重医院管理,推进医疗业务上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患者就医环境。目前,医院正在进行医院新大楼的建设,总建筑面积86 800 m(sup)2(/sup)。新大楼的落成将极大地拓展医院发展空间,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状况,必须抓住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投入,为新医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为同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经济管理,确保还贷能力。加强经济管理,包括实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
建立激励机制,为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创造条件;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设数字化医院。

着力提高全员素质,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和奖惩措施,对院党委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科主任、护士长、职工和党工团组织提出具体要求。

3.5创建特色医院文化。提高医院文化品住

在积极推进医院内部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重视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以信任、尊重、关心、培养、发挥人的潜能为着眼点,以追求人和设备相结合为总体环节,在对我院的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基础上,找出优势、问题与差距,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到有的放矢。

医院后备人才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逐渐精细化,也越来越先进,高端的医疗器械不仅能够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够促进医院的经济增长。如此高端、先进的医疗器械在后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中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1]。但是,部分医疗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后期的维修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整个医院的关于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就显得散漫。关于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人才、工具以及高科技手段都需要进行同等高度的匹配。首先从人才方面,只有高技术的人才才能够掌握相关的维修知识和技能,才能够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工作。其次,医疗器械设备必定含有各种高科技零部件,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相匹配的高科技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在前两者结合的基础之上,结合高科技的手段进行维修工作,才是真正完成了全部的维修任务,才能够保证医疗器械在出现故障之后进行维修能够再次正常运行,保证医院各项医疗器械正常工作。

2高科技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具体应用

2.1利用高科技人才参与医疗器械的维修

医院在配备了先进的医疗器械之后,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关技能的高科技人才。目前我国较为先进的医疗器械中都使用了各种先进技术,例如遥感系统、传感器系统等等,如果还只是停留在基础的维修手段上,一旦器械出现技术层面上的问题,现有的维修知识是无法完成相关的维修工作的[2]。因此,医院在配备了先进的医疗器械之后,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相关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医院可以选择对维修工作人员进行再次培训,加强其技术的先进性。一方面是针对相关网络技术,保证其技术能够完成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另一方面,对部分边缘性知识也需要涉猎,要了解维修的原理,提高技术人员的总体水平。这种对于医院技术人员的投资不仅能够保证维修工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还能够促进技术人员的成长,毕竟在我国大部分高级别的医院中其医疗器械其精密性、先进性都十分强,大部分都是采购外资医疗器械企业的设备,在后期的维修当中,甚至可能还需要厂家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延长了其维护时间,导致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医疗器械维修中配备高科技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2.2利用高科技工具参与医疗器械的维修

在配备了高科技人才之后,没有高科技工具辅助进行医疗器械的维修只能是事倍功半。特别是大部分的医疗器械一旦出现问题再使用简单的检修工具完全无效,因此在此基础上配备相应的维修这类医疗器械的工具十分必要。针对目前的医疗器械都是采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因此维修工具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3]。目前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使用较为频繁的工具有智能示波器、智能集成电路在线测试仪、触觉钳、热风机、电导率测试表等,智能示波器除了能够将交变电信号转换成图像,方便测量,还能够测量电压强度、测定频率。不仅能够支持多级菜单,还能够提供给维修人员更多的分析功能,以及提供数据存储等功能。智能集成电路在线测试仪改变了以往需要将部分元件焊下检测维修过程较为困难的现象,其最主要的特征是能够实现对电路的在线测试,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同时还具备离线测试等功能,提高了维修工作的准确性。通过这些智能化、集成化的维修工具,再结合高科技人才,其维修效率肯定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下表是普通示波器与智能示波器的比较表,见表一。表一普通示波器和智能示波器比较表

2.3利用高科技方法参与医疗器械的维修

上文已经讲述到,我国部分医院采购的先进的医疗器械都属于外资企业,因此当出现部分零部件在国内市场无法购买到,延长其维修时间时,此时就需要采取高科技手段。互联网的便捷提供了双方交流的平台,通过互联网直接与厂家进行交流,提供需要相关零部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厂家在接收到信息之后直接配送过来,整个过程时间短、效率高。针对医疗器械中应用的各类软件,医院也可以随时与厂家联系,发现有先进的软件直接由厂级提供进行软件升级。甚至还可以直接开通高科技人才与厂家之间沟通的平台,这种无缝对接的形式不仅能够帮助高科技人才保持其技术的先进性,厂家方面还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实现医疗器械的进一步升级与完善。

3结语

医院后备人才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随着大量现代化医疗仪器在医院中使用,医疗器械技术人员在医院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学会怎样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医疗设备更好的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已成为医院领导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医疗器械技术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医疗设备是高科技在医学上的应用,它的应用需要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之保驾护航。长期以来,医护人员习惯于使用老模式的设备,对新添置的现代化电脑,自动设备不会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我们的专业特长,及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指导,对仪器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逐步掌握仪器的操作,保养,了解仪器性能,来提高自身在医院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自己的应有价值。

2定期保养,及时检修医疗设备,保证仪器正常运转,为医院创造效益。

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检修是医学工程人员的基本功和主要工作,一定要下功夫,积极主动及时地把它做好,得到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引起院长的重视,使他们真正感到我们从事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医疗设备的创收,很重要,非重视不可。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2.1要克服资料短缺,无替换件,检测仪器不齐全等困难,充分发挥现代通讯工具的作用遇到疑难问题可直接用电话与厂家或国内总联系,探讨疑难故障的排除方法,索取资料,邮购配件,亲手把仪器修复。

2.2肩负和协助督促操作人员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现代电脑控制仪器,如血球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均设置保养程序,要求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对仪器进行维护。我根据具体情况,把每日、每周维护交给科室仪器操作人员做,指导、督促他们对仪器进行每月维护,亲自做较复杂的每季维护,几年的保养、维护实践证明,这样维护可防止造成仪器不必要损失,有效减少故障的发生,及时排除仪器隐患。

2.3对所有设备要定期测试,校正各种参数检验仪器应按临床检验中心要求做室内和室间质控,每年协同计量部门对国家规定的强检仪器进行计量鉴定。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报告,使医疗仪器真正为医生起到辅助诊断目的。

2.4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为临床一线服务,为患者服务的思想,随时下科室检查仪器日常记录,询问仪器运转情况,进行各项操作,以便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

3医疗器械工程技术人员要积极参加学术,教学活动。

医疗仪器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技术更新快,新的仪器,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出现并被运用到临床。为适应现代医疗设备发展的需要,医学工程人员应做到:

3.1不断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更新观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电子、机械、计算机、医用影像、超声、光学及外语基础知识。

3.2随时总结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摸索的经验,并撰写成论文,投往报社,杂志社及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在报刊上发表,在全国性医疗工程会 议上交流,宣讲。进一步提高自己及医院的知名度,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3.3积极参加教学工作,承担卫生学校医学工程教学任务,为医院多培养本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巩固自己所学知识。

4参与设备论证,加强设备管理,搞好效益分析。

4.1综合学术会议,展销会、定货会、国内外医疗设备商业信息,市场动态及兄弟医院使用该仪器的情况,及时向院长汇报,为院长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医疗设备选型、论证会上,根据医院具体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保证引进的设备价廉、质优、实用、售后服务及时,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2要协助院长制定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按照等级医院要求,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①对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建立设备档案。

②万元以下设备造表登记,每年进行一次清查核对,已到使用年限,无修复价值或精度已达不到要求的设备,及时进行技术鉴定,履行报废手续,给予更新。

③大型设备应做好仪器折旧,根据仪器使用五年、十年两种年限、分别折旧,每月从各创收科室收入中扣去。

医院后备人才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医院建设进度管理的特点

医院建设的进度管理不单是建筑实体建设过程的进度管理,还包含了项目立项、设计、招标等涵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进度管理。

医院建筑是最复杂的公共建筑,具有规模化、复杂化的特征,医院建设管理是以实现特定功能为目标的建设管理过程。

医院项目的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实现既定进度目标的风险因素比较多。

二、医院建设项目进度延误原因分析

医院建设项目的工期往往会一超再超,甚至出现进度失控的现象。进度延误的因素很多,经对我们管理的几十家医院建设进度的统计分析,进度延误主要有以下原因,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影响工程建设推进的因素很多,管理者只有找到了源头,运用系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宏观与微观控制相结合,才能做到运筹帷幄,进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三、制订合理的进度管理目标

医院项目作为政府民生工程有其特殊性,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进度非常关注,往往设计单位确定后,即要求制作施工图;
土地解决后,即要求开工(奠基);
开工后,即要求尽快封顶;
封顶后,即要求试运营。致使很多工程没有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进度。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目标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进度管理目标是开展进度管理的基础。总控进度计划作为进度控制基准,是后续进度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其编制工作一定要慎重,进行充分论证后才可定稿。医院的建设周期(按三甲医院标准)一般需要4~5年,前期设计阶段1年至1年半,建造实施阶段3年至3年半。制订总控进度计划时要考虑项目的规模、特点和医院建设的管理水平,在运用快速推进等方法编制进度计划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一些不可控制的风险因素。

总控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动态的跟踪、检查、分析和调整。当实际出现偏差时,可以适当调整,保证总计划目标不变;
当偏差过大,调整工作也不能保证原总计划目标时,就要考虑调整总计划目标。

四、报批进度管理

报批工作的推进不利也会影响后续设计及招标工作的推进。这就需要制订合理的报批工作计划。梳理所有报批工作内容,了解每项报批工作的对口审批部门、联系人、审批期限、前置条件等事项,按照建设程序编制报批进度计划,同时要注意医院项目的报批内容比其它公共建筑要多,如辐射环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等,都要细致考虑。

五、设计工作的进度管理

设计工作的推进,将影响整个工程建设的推进,医院项目的设计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专业工程设计、专项系统设计和配套设计,设计的进度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设计过程充分挖掘业主的建设需求及使用功能

在山东某县人民医院项目的方案设计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挖掘业主的建设需求,只简单参照设计招标文件内的建设指标就开展设计,方案设计完成后,业主发现方案内的各门诊单元规模、手术部规模及护理单元模式都与业主的定位不符,且一、二级流程也不符合业主的想法,经过设计方与业主多次沟通,方案文本三次修改后才进行方案报批,进入初步设计,导致整个设计进度拖延了三个多月。医院工程的功能设计内容多,方案设计阶段业主建设需求不明确,会造成设计工作的重复开展,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与业主沟通,了解去具体需求,适时调整。停地收集业主的需求,还要协助业主提出需求。这样,设计工作会事半功倍。

(二)报批与设计工作平行交叉开展

方案、初步设计按建设程序都需要向主管部门进行报批,并组织审查会,审查会上各主管部门主要是从建设规划指标、政策符合性、综合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审查;
而从业主本身来说,设计阶段更多地还是关注功能和流线的问题。我们建议方案或初步设计到达报批的深度就启动报批工作,在等待主管部门审查的同时开展功能调研、医疗专家论证等工作,同步进行设计的深化工作。

(三)制订设计进度计划

医院项目的设计包含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人防、基坑围护、智能化、室内二次装饰、幕墙、景观等专业设计,医用净化、医用纯水、医用气体、污水处理、物流传输等专项系统设计,供水、供电、燃气等配套设计。这么多的设计内容需要提前规划好各项设计的启动时间、设计周期、出图时间等,编制设计进度计划,避免设计漏项和设计滞后,为实现总进度计划节点目标服务。医院方案设计完成后需考虑医用净化、医用气体、物流传输、中央纯水、污水处理等专项系统的设计,在初步设计时对专项设计的要求进行整合,在总平图上体现液氧站、污水处理站位置,功能上要考虑设备机房、专用管道井等;
智能化设计在地下室结构开始施工前就要完成,便于管线的预埋;
幕墙设计在地下室结构完成之前就要完成,便于主体结构施工时预埋件的实施;
医用洁净的设计在手术室楼层结构施工完成前完成,手术室顶部有很多风管孔洞的预留、吊塔预埋件的预埋等;
室内二次装饰设计进度问题,常常容易被业主忽视,要注意设计的周期很长(功能调研周期长、效果确定周期长、定材定质周期长),建议尽早开展该项设计工作。

(四)设计变更管理

根据医院管理经验,医院项目的设计变更大量出现在装饰装修阶段,医院各科室提出增加水、电、弱电、医气等各种点位,甚至拆墙、增减门窗等,给施工进度带来影响。我们建议在装饰设计时要多次组织设计单位与科室人员进行调研和对接,了解各个科室每个房间对上述条件的需求,融合进施工图当中,就能大大减少后期的设计变更。

(五)招标进度管理

医院项目的招标进度关系到总控进度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医院项目的招标内容按服务类、设备类、施工类共约40~50项招标内容,为减少招标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需编制招标采购计划,以指导招标工作开展,避免因招标问题影响工程总体进展。招标采购计划编制思路:前置招标,避免“进度”等待“服务商”现象。

六、投资管理对进度的影响

工程项目投资对进度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但有时会间接地影响项目进度,且影响面较大。

概算漏项或指标不合理也会成为医院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障碍。某县级医院,室内二次装饰概算造价指标186元/m2,智能化系统概算造价指标116元/m2,远低于同类规模、档次医院的造价指标;
同时,概算中没有医用洁净、医用纯水、放射防护、物流传输等专项系统的投资。由于概算漏项较多,造价指标过低,在设计阶段就无法开展设计,经与发改、财政等主管部门多次沟通均无明确答复,直到工程临近结顶才由县领导组织协调会解决,概算投资过低已经对本项目的进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在概算编制审批阶段一定要对概算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整个建设阶段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控制价不合理、低价中标对进度也存在一定的影响。现在施工类招标文件评标一般为合理低价,投标单位为了承接业务,往往将报价压的很低,期待在施工过程中争取大量的签证或变更,如施工过程不如预期,承包人就会以拖延工程进度向业主施压,给工程进度造成影响。一方面,在编制招标控制价的时候要结合市场因素,价格合理,不能压得过低;
另一方面,在评标办法上做一些思路调整,尽量采用综合评标法。只有承包人有了合理的利润空间,承包人才能积极在追赶进度的同时创造效益。

七、施工现场进度管理

施工现场的进度管理是整个进度管理的难点,需要考虑的事项多,协调的参建方多,根据经验需对以下几个方面作重点考虑。

专业分包的进度管理。医院项目专业分包多,需将专业分包的进度纳入总包进度计划体系,才能有机结合,各项工作才能配合开展;
专业分包涉及总包的配合管理费问题,总分包各方为了各自利益经常会发生争议,影响进度,这点也是实际实施中很难协调的事项之一。在总包招标前,就要考虑总包配合管理费的费率以及总包需配合的工作内容,在招标文件中给予明确,当然会有定额与市场潜规则存在冲突的问题,招标文件中只是对定额规定的费率及配合内容进行约定,其它部分还是要当事人去协商。

甲供材料、设备采购是由业主完成的,如进场不及时,会造成施工单位的工期索赔,并对工程造成延误。我们一般工程开工后,要求承包人提供一份甲供材料、设备进场计划表,业主按照该计划表进行材料、设备的采购进场。

医院工程有大量的医疗设备,对结构、进场路线、吊装口、装修等均由特殊要求。所以,业主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医疗设备的预留预埋计划和进场计划。

八、供电、供水、供气等配套设施的进度管理

医院项目对专业功能配套设施的完善要求很高,故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对室外配套专业中的水、电、气等专业接入、实施、开通要求也很高,由于水、电、气等大部分配套专业归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实施,如何能与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协调,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运营。针对配套项目,应坚持“五早”原则,早准备、早介入、早启动、早沟通、早实施。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医院 人才 医院后备人才工作总结【五篇】 医院后备人才工作总结(精选5篇) 医院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