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2023年社区低保协管员工作【五篇】(精选文档)

2023年社区低保协管员工作【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8-11 09:10:04 工作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社区低保协管员工作范文第1篇流程一词在通俗的意义上指生产生活中具有先后秩序的一系列行动。较为严格的界定主要有:一是《牛津词典》认为,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社区低保协管员工作【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社区低保协管员工作【五篇】

社区低保协管员工作范文第1篇

流程一词在通俗的意义上指生产生活中具有先后秩序的一系列行动。较为严格的界定主要有:一是《牛津词典》认为,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二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指出,流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一般来讲,流程有六个核心要素:资源、过程、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即结构)、结果、对象和价值。流程概念的引入,主要是解决如何去做及做好一项事务的问题,其更多的是从操作的角度把个人或组织确定的目标执行到位,而不考虑或改变原有的决策,一旦决策及其目标确定,流程要解决的就是怎么更好地实现决策的目标,而不是去更换决策。再造一词缘起于近年来公司再造理念和政府再造运动。再造也称重组或重塑,兴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公司革新浪潮,后延伸至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体制改革中。199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Hammer)和计算机科学公司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詹姆斯•钱皮(JamesChampy)合著的《改革公司》(又译《公司重组》)一书中提出,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来实现企业自身彻底改革的思想。与之类似,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DavidOsborne)和特德•盖布勒(TedGaebler)在《改革政府》(又译《重塑政府》)一书中对西方世界20世纪90年代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评价道:“工业时展起来的官僚体制,专注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层叠的指挥系统,已不能有效运转;它变得机构臃肿、浪费严重、效率低下;它在变化迅速、信息丰富、知识密集的20世纪90年代已不能有效地运转了,现有的政府需要重塑。[2]”这一理念很快成为美国克林顿时期进行政府再造的指导思想,并迅速扩散到世界其它国家,再造一词从企业改革引入到了政府改革的领域。流程再造,原本是指一种从根本上考虑和彻底地设计企业的流程,使其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提高的工作模式。

所谓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缩写为BPR),也称业务流程重组,是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强调企业组织形式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指“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3],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的全新思路。企业改革中业务流程再造也称为企业流程再造,是指由组织过程重新出发,从根本上思考每一个活动的价值贡献,然后运用现代资讯科技,将人力及工作过程彻底改变和重新架构组织内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过程。它是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各种再造、重塑等思路和方法,与资讯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改革方式。哈默和钱皮强调,企业流程再造应该包括四个要素:根本(Fundamental)、彻底(Radical)、显著(Dramatic)和流程(Process)。哈默和钱皮指出,200年来,人们一直遵循亚当•期密的劳动分工思想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注重把工作分解为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步骤。他们认为目前也应围绕这样的理念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把工作任务重新组合到首尾一贯的工作流程中去。但他们主张重建,它“意味着通过非连续性的思考,彻底从头开始”。他们提出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自工业革命以来、按照分工原则把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的部分、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工作的工作方式。他们认为全新的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会在绩效上产生量的飞跃。这一论点在私人部门已经得到证实,它的影响也已波及到政府部门。他们指出,业务流程再造的特性有:强调团队合作;在组织中降低决策的层级;关注于更大范围的、根本的、全面的业务流程;强调顾客满意;使用业绩改进的量度手段;对企业的价值观进行改造;高层管理者的推动[4]。

业务流程再造作为一种重新设计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的思想,具有普遍意义。美国的许多大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业务流程再造,其中一些主要方法有:合并相关工作或工作组;工作流程的各个步骤按其自然顺序进行;根据同一业务在不同工作中的地位设置不同的工作方式;模糊组织界线。近年来,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架构及其改革思路也被运用于“新公共管理”改革或“政府再造”的战略和战术中。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者詹姆斯•W.费斯勒和唐纳德•F.凯特尔在《行政过程的政治》一书中认为,“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三个典型特征之一就是流程的“重建”,即试图通过对组织流程的激进变革来寻求更高的组织效率[5]。劳伦斯•R.琼斯和弗雷德•汤普森在《面向21世纪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一书中提出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战略中,流程“重建”也是五个战略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改变而非固定现有的流程,以过程而非职能为基础进行组织设计,并确定其在组织图中的适当位置,以改善服务质量为焦点,减少循环时间和成本[6]。

二社区事务流程再造的内涵及其核心

流程再造的理论架构及改革思路不仅可以引入政府体制改革中,也可以引入社区体制改革中。根据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和成功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将其运用到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之中是比较恰当的。社区事务,也称社区业务,是指将人、财、物用于生产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社区业务流程,通俗地讲,是指社区业务的运行过程和运行机制,也指社区业务运行的内在机理,是业务、职能、组织、制度之间的关系结构。职能影响流程数量,职能分散(重叠)则流程多(杂),职能整合则流程精简;业务决定职能,业务零碎导致职能分散甚至重叠,业务集成则促进职能整合;组织影响流程长度,纵向组织带来流程环节多,横向组织带来流程环节少;制度保障流程运行,有效的制度带来流程畅通,无效的制度或制度缺失会使流程梗阻。根据业务、职能、组织、制度间结构关系的不同,社区业务流程可分为两类:一是零碎式流程(或职能式流程),它是指业务零碎、职能交叉、运行分割的单向性流程,是以政府职能为中心、按照纵向运作、各自为政、横向间不协调的单一性流程;二是集成式流程,它是指业务综合、职能整合、运行协调的整体性流程,是以事务的分类为基础,打破部门界限的综合性流程[7]。社区事务流程再造,也称社区业务流程再造(简称社区流程再造),是指社区业务的运作从零碎式流程向集成式流程、从职能导向向流程导向转变的过程,具体是指改变职能部门纵向运作、横向不协作和条块分割的流程,构建任务集成、人员整合、流程简化、协作共事的综合管理和服务流程。零碎式流程与部门垄断制(指政府部门垄断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过程和制度)是相互依存的,部门垄断制通过零碎式流程来维持其生存、发展、运转,零碎式流程适应部门垄断制的需要,要改变部门垄断制,一个“灵活的战略”就是改变零碎式流程。因此,再造社区业务流程,是使部门垄断制丧失运转基础与生存条件,构建社区分类管理的基本途径。社区事务流程再造的核心是合理分类社区事务,一般将社区事务分为两部分,共十类。一是与社区专干(政府购岗的社区工作者)密切的社区事务,包括5类:人口房屋基本信息采集录入事务;出租屋安全检查及重点人群监管事务;资格确认、审核和发放事务(各类保障金、补贴金、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及办证等);技术事务(残疾人康复、育龄妇女服务、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等);路面巡逻事务(保洁、保绿、保安、保秩序)。二是与居委会成员密切的社区事务,包括5类:社会救助事务(临时救济、社区募捐等);民间调节事务;民间组织发展事务;民主自治事务[8]。前5类事务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三流程再造视角下社区体制创新案例

1.江汉区及其社区管理的禀赋结构

武汉市江汉区地处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是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国土面积33.43平方公里,辖13条行政街道、116个社区。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该区有常住人口68.35万。江汉区作为2000年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26个国家试验区之一,在划分新型的社区规模范围、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架构、创设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为下沉政府管理职能而在社区设立社区工作专干的做法,在全国更是首创,形成了社区建设“重心下移、政社互动”的“江汉模式”。江汉区对政府财政购岗、职能部门下派到社区从事社区服务和社区协管的各种社区工作者统称为“社区专干”,俗称“员”。2007年以前社区专干主要包括计生专干、社保专干、低保专干、外来人口协管员、城管协管员、安保队员、自行车巡逻员和网格化监督员八类,2007年以后又陆续增加了专干、残疾人协理员、医保协理员等社区专干。为便于分析,本文只将2007年以前设立并延续到现在的计生专干、社保专干、低保专干、流动人口协管员、城管协管员、安保队员、自行车巡逻员和网格监督员“员”作为分析对象,社区居委会成员暂不在分析之列。2008年改革前,“社区专干”的禀赋结构如下:全区由区政府买单和街道招聘的“员”2984人;其中,流动人口协管员286人,城管协管员431人,安保队员1048人,自行车巡逻员684人,计生专干116人,社保专干140人,低保专干129人,网格监督员150人,他们共同承担着政府下移到社区的职能。

2.江汉区传统社区管理的特点和弊端

“社区专干”工作机制的建立,曾对该区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解决了单位制解体带来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真空和公共服务缺失的问题,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反响。但随着政府工作职能社区化和社区建设的深化,改革初期形成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趋显现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弊端。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在体制上,存在社区自治组织政府化和社区工作行政化的倾向,社区承担了许多行政管理事务,影响了其自治功能的发挥。二是在效能上,存在机制不适应、信息采集重复、失真、不能共享、路面协管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管理与协管不分、社区管理负担加重等问题。三是在资源配置上,各职能部门都要配专干,社区人员极度膨胀,政府财政负担加大,社区办公设施严重不足,专干忙闲不均现象严重。四是在管理和服务机制上,存在相同职能分散、不同职能混合、管干不分、综合执法协调难、“社区专干”多头管理、管理服务效能偏低等问题。以上问题和弊端,如果从社区事务流程的角度看,其特点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的社区事务流程特点

新一轮社区体制改革以前,江汉区的社区事务流程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以条条管理为中心,而不是以事务分类为中心设计流程。传统的社区事务流程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政府职能,按条条设计不同的流程,而没有按照事务分类来设计流程,很难形成“一条龙”工作小组,协作完成同一性质的事务。第二,以便于部门垂直管理,而不是方便居民设计流程。政府职能部门为方便垂直管理,在街道、社区层面都设有自己的对口部门和人员,彼此之间很难沟通和协作;而社区居民具有多重身份,一个居民或家庭可能同时是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居民要不间断地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就不免会多次受到打扰。第三,任务简单,操作环节多。一件社区事务本身比较简单,但由于事务流程是根据条条职能和便于政府管理设计的,导致每一件事务涉及的管理层级众多,操作环节繁杂。

(2)传统业务流程产生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社区业务流程相应地带来了以下问题和弊端。第一,分工太细,流程复杂。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职责分工太细,本是一个事务流程就可完成的任务,却人为地将其断开,分为多个流程。以信息采集为例,共有12条信息采集流程,涉及区级层面的8个职能部门,街道层面的5个科室、所、站和社区层面的“员”。第二,岗位分散,资源浪费。本是一个社区事务岗位,由于是政府垂直条条运行,横向不协作,缺乏综合协调和相互沟通,将同一社区事务分散到了多个工作岗位,致使很多工作重复,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第三,操作环节多,效率低下。传统的“员”工作分为12个工作流程,每一个工作流程一般涉及3-5个工作层级、4-8个工作环节,众多的操作环节和业务交叉,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江汉区社区业务流程再造的实践

针对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中出现的问题,江汉区从社区业务流程呈现的弊端着手,以社区业务流程再造的视角切入,从2008年起全面推进了新一轮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1)社区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第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原则。政府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调整管理模式、工作方式,方便服务居民,而不是方便政府管理。第二,相同事务合并、简化流程原则。将相同和相似的社区事务合并,摒弃传统的按条条设计的繁杂流程,按照社区事务,简化流程。第三,相同岗位合并、人员整合原则。按照事务设岗,将相同事务岗位合并,原有工作人员分类整合,归并到相应的社区事务小组,协同开展工作。第四,相同环节合并、效能优先原则。将相同环节合并,删除不必要和不合理的环节,以高效和便民为导向,重新设计社区事务流程和操作环节。

(2)社区业务流程再造的措施第一,任务集成。根据上文中的社区事务分类,将与“员”密切相关的社区事务集成为5类:人口房屋基本信息采集录入事务;出租屋安全检查及重点人群监管事务;资格确认、审核和发放事务;技术事务;路面巡逻事务。第二,流程简化。一是简化社区服务事务流程。一方面是集成管理:成立实体或虚拟的街道社区综合服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将人口房屋基本信息采集录入事务、资格确认、审核和发放事务、技术事务归口到街道社区综合服务委员会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是简化流程:成立人口房屋基本信息采集小组,负责人口和房屋基本信息采集、录入、分类和报表等事务;成立资格确认、审核和发放小组,负责各种低保金、社保金、补贴金、养老金、证件等相关资格确认、审核和发放事务;成立技术小组,负责开展残疾人康复、育龄妇女服务、养老服务、组织培训等技术事务。每个工作小组采用新的流程协同开展工作。再一方面是协同作业:每个小组内的成员之间以及三个工作小组之间,相互协作,既要提供信息,又要反映需求,还要及时反馈信息,形成闭合的工作链。二是简化社区管理事务流程。一方面是集成管理:成立实体或虚拟的街道社区综合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将路面巡逻事务归口到街道社区综合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是简化流程:成立路面巡逻小组,在社区层面上开展路面巡逻事务,履行“四保”(保洁、保绿、保安、保秩序)职责。城管执法中队执法人员除留用1人在街道城管科开展协调工作外,其余城管执法队员全部分配到各路面巡逻小组,担任小组组长并开展巡逻,工作小组采用新的流程协同开展工作。三是简化出租屋安全检查和重点人群监管事务流程。一方面是集成管理:由公安系统垂直管理出租屋安全检查和重点人群监管事务,街道派出所具体承接出租屋安全检查和重点人群监管事务。另一方面是简化流程:成立出租屋安全检查和重点人群监管小组,在社区层面上开展出租屋安全检查和重点人群监管事务,工作小组采用新的流程协同开展工作。第三,人员整合。根据工作需要和“员”的素质和能力,将“员”合理分配到5个工作小组。具体人员配置数量则由各街道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人口房屋基本信息采集小组和资格确认、审核和发放小组可以从低保专干、社保专干、专干、残疾人协理员、医保协理员等人员中合理分配;社区民警、外管协管员、社区居委会治安主任可以并入出租屋安全检查和重点人群监管小组;在街道和社区层面上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机构等相应机构和人员并入技术小组;城管执法中队队员、城管协管员、安保队员、自行车巡逻员、街道“门前三包员”可并入路面巡逻小组,在其它人员富余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路面巡逻人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5个工作小组和人员对接。第四,协作共事。打破条条之间的职能界限,构建“一条龙”工作小组,实现工作小组人员合作共事,解决权责交叉和职责不清的问题。

社区低保协管员工作范文第2篇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及xx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社区建设的实际,以服务居民群众为重点,健全机制,强化功能,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把我社区创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

二、工作目标

社区党的建设要努力实现“六个好”的目标要求:

(1)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 切联系群众,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

(2)党员干部队伍好。社区工作者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工作机制好。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完善。

(4)工作业绩好。社区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民政事务、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卫生、文化娱乐工作成绩再上新台阶。

(5)群众反映好。社区群众和辖区单位社区党组织工作满意,社区党组织得到社区群众的拥护。

(6)和谐社区创建好。与共建单位一起继续做好和谐创建工作。

三、具体工作

(一)切实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和落实社区的领导责任制。一是社区党支部必须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 导和指导;二是要明确规定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及时发现、总结、交流典型,了

解、反映和解决社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要明确职责分工,和做好各项工 作的相互协调,工作人员的相互协作。通过加强社区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思想素 质高、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有奉献精的社区干部队伍。

(二)扎实有效地抓好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

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定期组 织党员参加学习,开展集体活动,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党员意识和党的方针政策教 育。坚持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组织党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好 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强对 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做好从居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机制

1、健全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和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定位,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负责、社区协同、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好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2、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社区居民 自治组织,实现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社区党组织要支持和保 障居民自治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履行职责,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要自觉接受社区党组 织的领导。

(四)不断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1、健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首先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来抓,积极推荐下岗和失业人员的就业。社区成立便民服务站,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浓厚社区文化氛围。利用社区文艺活动队带动社区居民群众,依托广场馆 等文体资源,搭建每个市民都能参与的活动舞。

3、全面推进社区各项事业。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居民群众广泛开展丰富多彩、 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 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四、重点工作

(一)关注民生,落实党的惠民政策。社区居干要细致了解民情,对特困户经常 关心,并上门慰问,积极进行宣传和实施医疗救助,每户救助对象做到入户调查, 资料审核,开展民主评议并及时向外公示,接受居民的监督。

(二)城镇低保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社区通过入户走访来宣传国家的

城市居民低保政策,建有固定的低保政策宣传栏,宣传低保政策,及时掌握低保对象的信息,坚持全程实行民主评议和“三榜公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工作。为了贯彻xx大以民为本的思想,社区大规模的宣传声势,主动联系到辖区单位集中办理、提供代收代缴优质服务等多种形式,将惠民政策惠及

千家万户和每一位居民。

(四)维护社会稳定,抓好综合治理工作,打造“平安社区”。继续做好平安家庭入户走访工作。把综治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社区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制。

(六)开展优质服务,抓好计生服务工作。加大计生工作的宣传力度,计生工作稳步前进。

(七)与城管大队联动,抓好辖区的卫生整治工作。

社区低保协管员工作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两个强力推进”的战略部署,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以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为重点,以开展就业援助为支撑,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措施,多渠道促进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二、工作目标

将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特别是其中的“4050”人员、残疾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及时提供有效的就业援助,使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年帮助625名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三、工作措施

(一)认定就业援助对象。各县(区)政府要制定城镇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民政部门要制定城镇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做好城镇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受理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员的就业援助申请,将其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建立基础台账和数据库,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责任单位:县(区)政府,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

(二)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就业岗位。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发劳动保障协理、公共交通协管、社会治安协管、环境卫生协管等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开发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等就业岗位;劳动保障部门要优先帮助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对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等部门)

(三)开展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针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的特点,组织有就业创业愿望的人员参加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或创业培训。实行项目管理,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并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

(四)鼓励吸纳就业和自主创业。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企业吸纳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的认定工作,并对吸纳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的用工单位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税务、工商部门要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扶持政策;对自主创业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各部门按规定提供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人行等部门)

(五)开展就业援助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托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设专门窗口,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开展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等援助服务;通过组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参加招聘活动,或个别介绍、送岗位到家等形式,为他们及时提供就业岗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积极做好所属就业援助困难的认定工作。(责任单位:劳动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促进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县(区)政府是责任主体,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各地要制定解决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具体方案,确保目标、责任、措施、人员、经费五到位。

(二)落实工作责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劳动保障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负责做好促进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的组织协调工作,民政、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促进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和创业工作。

(三)完善联动机制。劳动保障、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将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社会救助申领条件与接受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以及参加公益性劳动情况相挂钩,形成促进就业的政策导向,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积极就业。

社区低保协管员工作范文第4篇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劳动保障经办队伍建设,推动我市劳动保障业务下延和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工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成调研组,由市城乡居保局局长陈亚军带队,分赴大竹县、通川区、开江县开展村(社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基本掌握了全市村(社区)劳动保障队伍现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村(社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一、专题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调研组走访了x个县(区)x个乡镇,在这x个乡镇分别召开了座谈会,有x个乡镇的主要领导和xx个村(社区)书记(主任)分别参加了座谈。会后与x个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长面对面交换了意见;这x个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都汇总了座谈会相关情况,并书面提出了关于村(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还在全市范围内发放问卷调查表,分别征求了xx个乡镇的主要领导和xxx多个村(社区)的书记(主任)意见建议。调研期期间,还电话征询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处室的意见和眉山、广元等市(州)的相关做法以及本市相关部门单位、未调研县部分乡镇及村(社区)同志的意见建议。

二、村(社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现状

全市xxx个乡镇共有xxxx个村和xxx个社区。经编机构制部门批准设立村(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或劳动保障所)xxx个。村(社区)专兼职从事劳动保障工作人员xxxx名,其中男性xxxx名、占xx%,女性xxx名、占xx%。使用公益性岗位人员xxx个。xxx个社区配备了专职的劳动保障协理员,xx%的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由其他人员兼职,其中,xx%由副主任兼任,x%由大学生村官兼任。

从人员经费渠道看, x名协理员的工资由财政补助、xxx名协理员工资由公益性岗位补助经费保障,xx名兼职人员领取了兼职工资,xxxx名兼职人员没有领取工资。一般情况下,协理员月工资标准最高xxxx元、最低xxxx元。

从问卷调查汇总情况看,xx%受访对象认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xx% 谈到无专项工作经费、无薪酬补助,xx%谈到工作业务不熟、专门的业务培训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人员偏少,任务繁重

村(社区)劳动保障任务重,具体承办医保、社保、就业、培训、劳动关系等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开江县讲治镇城乡居保工作为例,该镇社区xx个组、xxxx人,城乡居保参保xxx人,领取待遇xxx人;该镇九岗村x个社、xxxx人,城乡居保参保xxxx人,领取待遇xxx人,政府代缴x人,丧葬补助领取人数x人。加上医疗保险、流动人员和失地农民社保,一个村(社区)的参保群众上千人,甚至几千人。这些工作基本上是副主任兼职在做,同时该副主任还承担其他大量的居民委员会工作。随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纵深发展,村(社区)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就业促进工作任务不减,业务量还会增大,迫切需要增加人手,配备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非常必要。

(二)待遇偏低,经费缺位

一是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待遇偏低。为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开江县、通川区、万源市为部分社区配备了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但各地工资标准不一,且大部分未缴社保、医保。开江县的协理员缴了社保、医保后月工资xxxx元;其他未缴养老保险的月工资最多xxxx元。讲治镇协理员唐发均表示,工资确实低,养家糊口都不行,说安心工作是假的;协理员邵川说“没有绩效工资,比起打工的都不如,我们不能因工作而致贫”。大竹县朝阳乡党委徐书记讲,他们工作确实不错,我们也在以各种名目来解决他们待遇,出差、下村呀等等都给补助,严格地讲通不过审计,但不这么做又怎能留住他们。盼望出政策,只要他们做事,乡镇财政可以挤一挤,解决他们的待遇。

二是村上兼职人员待遇偏低。目前,我市村和社区副主任的月工资分别为xxx和xxxx元,副主任承担了村(居)委会大量的工作。大竹县观音镇的张姓副镇长如是说:“村(社区)工作可以说是书记主任开会领活路,副主任做活路”。副主任每月都要到乡上和县城办理相关业务,以通川区碑庙镇锣鼓村为例:每月到镇或到城内办理相关业务至少x次,一次来回车费大约xx元,一个月车费约xxx元,一年车费需xxxx元左右;还得支付为了工作需要通知居民的电话费、往返居民家里的交通费等。该村刘书记讲,村上许多人在外打工,为了让他们参保缴费,要打多次电话,而要讲明白,一个电话要打很长时间。好不容易同意了,传个照片身份证,你为几块钱收别人的复印费?万一别人反悔了咋整。该镇万福村伍书记说到这些,神情有点激动,“又想马儿跑,又不跟马儿草。为了完成任务,村上干部已经垫了很多钱了”。经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xx%以上的受访对象赞成村上兼职人员兼薪。碑庙镇大营村村主任认为这是最节约、最有效的办法;开江县宝石乡党委唐书记说“只要有政策和标准,我们可以在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中解决”。

(三)人员不稳定,更迭频繁

由于没有专职工作协理员,只能靠兼职、指派或临时聘请等方式开展工作,而村委会成员三年改选,大学生村官流动性更大,因此存在人员经常变动的问题,好不容易刚刚对协理员工作有所熟悉,就又离开了工作岗位,更迭频繁,工作队伍严重不稳定,工作经常出现无人经办和脱节现象,导致收取的保费不能及时进入个人账户,直接影响了参保人的待遇。

(四)培训不足,素质偏低

劳动保障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宽,现有的乡镇劳动保障人员和村(社区)兼职人员普遍存在专业培训不足问题,只能完成一般性业务工作,对一些需要前瞻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思考不够,把握不清,主动性有待提高。另外,少数人员素质偏低,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较差,使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事情未能及时办好、办妥,迫切需要加强劳动保障业务培训和工作能力提升培训。通川区北外镇陈副镇长谈到,“新进人员要招来能用,会电脑是基本要求。现在协理员能力明显储备不够”。

四、对策建议

(一)配备专职人员,充实协理员队伍力量

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量大面宽,配备专职协理员非常必要。调研中,许多受访对象希望一个村一个,这不现实,财力也不允许。根据川编发〔xxxx〕xx号文件规定,“社区(村)服务站及尚未建站社区(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所需人员,可采取聘请协理员或由社区干部(兼)职的方式解决”。

一方面,分片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分片开展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原则上每个乡镇x个协理员。x万人以上乡镇,每多x万人增加x个协理员。由乡镇根据人口和地理条件上报分片计划,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报政府同意后公开招用。乡镇明确其岗位职责,实行合同管理,工作考核主体仍以村(社区)为主。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其余人员,由地方财政采取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渠道解决人员经费。协理员按照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另一方面,由村(社区)干部兼职,兼职可以兼薪。兼薪部分以政府购买服务渠道解决,也可在村(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中解决,或由村(社区)在自有经费解决。村(社区)人口在xxxx人以下,月兼薪xxx元;服务对象超过xxxx人的,每增加xxxx人,月兼薪可增加xxx元,月兼薪最多不超过xxx元。调研中,参加座谈的乡镇纷纷表示,兼职兼薪,可以激发村社干部活力,既节约成本,又最有效。

(二)增强岗位吸引力,保持协理员队伍稳定

一是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参照社区干部工资标准确定;绩效工资由乡镇参照本乡镇政府其他事业单位干部年度绩效考核标准确定。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人员,其基本工资高于公益性岗位补贴的,超过部份由地方财政采取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渠道解决。对兼职乡镇其他工作的协理员,乡镇还可以通过合同约定兼薪标准。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每年度开展优秀协理员评选活动,对优秀协理员参照优秀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标准给予奖励。同时,在招聘乡镇就保中心人员时,可拿出一定比例招聘在劳动保障岗位上工作x年以上,x个年度考核优秀以上协理员,并要求其在就保中心继续服务x年以上。

三是建立协理员晋升制度。开展协理员培养计划,把优秀的协理员选拔到村(社区)班子里,解决协理员晋升问题。

(三)建立资格准入,提升经办服务能力

一是实行协理员资格准入制度。劳动保障协理员应具有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其指定单位组织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培训结业证书,实行持证上岗。新进人员可通过岗前培训及考试取得相关资格;参加培训没有结业的人员不能上岗。考前参加相关培训结业的,可不参加岗前培训。原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培训后,补发结业证明。

二是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其指定单位每年要定期开展协理员业务培训;乡镇要定期对村(社区)兼职人员进行劳动保障业务培训。通过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全面提升乡镇协理员和村(社区)兼职人员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

社区低保协管员工作范文第5篇

本暂行办法所指的公益性岗位主要是指由政府财政支出或政府财政补贴,以实现公共利益和置就业困难群体为主要目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岗位。主要包括学校出入通协管员、社区(村)治联防协管员、楼道信息员、社区图书阅览室管理员、需护理孤寡和空巢老人护理员、学校保洁保绿员、机关后勤服务员、控违信息员、老年大学管理员、小区道路协管员、非物业管理小区保洁保绿员等公益性岗位。以及区属企业开发、经政府部门认定的企业后勤管理服务等岗位。

二、公益性岗位开发的基本原则及程序

(一)基本原则

公益性岗位按照因事设岗、按需定员、总量控制的原则设立,确定岗位人员按照以岗定人、科学排进行,以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

(二)基本程序

1、公益性岗位开发实行申报制度。区人社局负责对全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进行认定。

2、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凡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社区(村)、企业、机关、学校和科研院所向所在的街道(乡)申报。

3、街道(乡)汇总后,向区人社局申报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报告,填写《区公益性岗位项目认定申请审批表》,内容主要包括申报事由、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工作内容、上岗条件、工资待遇等情况,由区人社局根据年度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研究确定。

三、公益性岗位置的对象

本暂行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置对象是指就业困难群体,具体为具有本区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人员:

1、“零就业家庭”登记失业人员;

2、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失业人员;

3、残疾人;

4、被征地农民中的就业困难人员;

5、“零转移农户”中的就业困难人员;

6、其他求职困

四、公益性岗位的就业置及程序

公益性岗位人员置的条件和程序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全程接受社会监督。

(一)求职申请程序

1、个人申请。就业困难群体根据就业服务机构的招聘公告的条件,进行求职登记并提供本人就业失业登记证、低保证或残疾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2、社区(村)推荐。

3、街道(乡)审批。

4、区人社局备案。

(二)置程序

招聘录用就业困难群体时,由街道(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双向选择,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应按照先特困后困难的原则优先置。就业困难人员一经置上岗,用人单位须填写《区公益性岗位人员录用登记表》,签订非全日制用工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一份),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五、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标准及申请补贴程序

(一)补贴标准

社区(村)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为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根据工作岗位、性质和工作量采取计时、计件等适合非全日制用工方式的形式计算工资,并签订用工合同。政府按规定发放补贴,非全日制用工的政府补贴标准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不高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企业置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实行非全日制或全日制用工,政府补贴标准按最低工资标准的50%计算。

就业困难人员获得的公益性岗位补贴不计入家庭收入,不影响其享有的低保待遇。

(二)申请补贴程序

街道根据区人社局认定的公益性岗位总量,向区人社局、区财政局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填写《录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申请审批表》,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区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拨付到街道。街道应将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置的就业困难人员手中。慈湖乡补贴资金由乡本级财政承担。

六、公益性岗位开发的监督管理

(一)街道(乡)劳保所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责任主体,要严格落实责任,对照开发置程序,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

(二)公益岗位置人员的用工管理,实行“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原则,由用人单位与置人员签订用工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要确定具体的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严格考核,杜绝有岗无人、顶替上岗的现象。

(三)公益性岗位置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制度。用人单位要对置人员建立基础档案及台帐,做到一人一档,进行有序的档案管理,作为公益性岗位专项目标的考核依据。

(四)公益性岗位置人员实行考勤制度。用人单位可根据需要对置人员统一标志上岗,对其上岗情况进行考勤,建立工作日志,并作为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同时,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环境为置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条件。

(五)用人单位对置人员变化情况及空岗情况应及时报区人社局备案,以便加强对置人员的管理。

推荐访问:低保 工作 社区 社区低保协管员工作【五篇】 社区低保协管员工作(精选5篇) 低保协管员干什么的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