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党课下载 > 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7篇

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7篇

时间:2022-12-06 18:35:38 党课下载 来源:网友投稿

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7篇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 党课: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一、2021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XXX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7篇,供大家参考。

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7篇

篇一: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

:2022 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一、2021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2021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 XXX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一)2021 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2021 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14 万亿元,增长8.1%。2021 年 XX 工作报告确立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以上,由此可见,我们较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2021 年,我国经济总量达 114.4 万亿元,突破 110 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 18%。全国财政收入突破 20 万亿元,增长 10.7%。同时,我国城乡就业也取得显著成效。城镇新增就业 1269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 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0.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全球,特别是发达

 经济体通胀上升的情况下,我国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较多就业。截至 2021 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 3.25 万亿美元。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经济增长、就业、居民消费价格、国际收支这四个主要方面来看,2021 年我国经济实现稳健的增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1年四个季度经济增长表现为“前高后低”:一季度同比增长 18.3%,二季度增长 7.9%,三季度增长 4.9%,四季度增长 4.0%,2020 年和2021 年两年平均增长 5.1%。总的来说,看 2021 年经济增长,不仅要看全年的同步增长,还要看季度增长、季度环比,以及两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增长速度来看,尽管受疫情冲击,但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态势仍然没有改变。

  从就业形势看,2020 年受疫情冲击影响,就业形势相对比较严峻,城镇新增就业 1186 万人;2021 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 1269 万人。从调查失业率看,2021 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稳步回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 5.1%。

  由于全球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工业生产者价格走势居高不下,但是居民消费者价格保持了相对较平稳的上涨,全年上涨 0.9%。总体来看,我国物价比较稳定。

  从经常项目顺差及占 GDP 比重来看,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占比一度高达 8.7%,近几年顺差有所回落。2021 年我国外贸增长速度较快,外贸顺差占 GDP 比重达到 1.8%。

  从以上几个宏观经济指标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发展。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关键核

 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 15.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2021 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 114 万亿元,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 2.79 万亿元,R&D 经费与 GDP 之比达到 2.44%。从走势可看出,近几年我国研发强度不断上升,国家非常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经济结构、区域布局涉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结构不断改善、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平衡等方面。XX 工作报告指出,粮食产量 1.37 万亿斤,创历史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对于经济结构,我主要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从产业结构来看,2021 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4.5 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8.1%,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服务业。

  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需求占 GDP 比重最高。在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强,占 GDP 比重也在增加。2021 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都作出了积极贡献,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5.3、1.1、1.7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65.4%、13.7%、20.9%。

 2021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9.6%。

  总的来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态势非常明显;需求结构也在不断优化,2021 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79.1%,经济增长还是内需拉动为主。因此,经济结构是不断优化、不断升级的。

  对于城乡区域发展,从城镇化率来看,2020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63.89%;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65.5%。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64.72%。同时,我们加大了进城农民的城市落户工作力度,2021 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比上一年提高了 1.3 个百分点,高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0.83个百分点的提高幅度。虽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间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我们更加注重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加大落户力度,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定会有更大进步。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从国际看,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恢复,特别是我国疫情防控做得比较好,因此产业运转比较正常,我国外贸出口增长比较快;从国内看,由于需求的恢复加快,进口增长也相对比较快。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 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13.5%”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之一。单位 GDP 能源消耗不再设置年度考核目

 标。当然,我们也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5.6 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

  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走势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同时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也在同步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出现了一些波动,但 2021 年以来二者的增长恢复速度较快。同时,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缩小。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0,比上年缩小 0.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412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931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7%。虽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有差距,但是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 85%,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022 年 XX 工作报告从以上七个方面,对 2021 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简要概括。

  回顾 2021 年,成绩得来殊为不易。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

 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又出现很多新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我们深入贯彻以 XXX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外一些国家为应对疫情冲击,采取了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虽然有利于稳定经济,但也产生了通胀上升、财政赤字扩大、债务负担过重等问题,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影响。我国强调宏观政策适应跨周期调节需要,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同时考虑为 2022 年应对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2021 年,我国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就业优先政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 2.8 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范围。“六保”工作中包括“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也是为了资金的使用更加有效率。优化地方 XX 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两次全面降准,推动降低贷款利率。现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在进展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多次推动贷款利率下降,减轻企业融资负担。有序推进地方 XX 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处置重大金融风险事件。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着力解决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2021 年,受新冠肺

 炎疫情、汛情冲击,以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影响,我国出现了煤炭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等现象,党中央及时作出处置,同时理顺了煤、电价格关系,进一步推动电价改革,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效地解决了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为经济的稳定恢复和社会的稳定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全年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符合预期,财政赤字率和宏观杠杆率下降,经济增速继续位居世界前列。

  二是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宏观经济的好坏,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市场主体是否有活力。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后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XX 提出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截至 2021 年末,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 1.5 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 1 亿户。上亿的市场主体也承担了数亿人的就业创业,面对疫情冲击,经济社会活动也受到影响,因此除了宏观政策要有力支持经济运行以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市场主体稳就业。2021 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 1 万亿元,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税费。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2013 年以来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 2021 年纳税达到 4.76 万亿元。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港口等运输保障。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信贷投放,继续执行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 27.3%,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 4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近些年,我们非常

 注重通过改革来改善营商关系,各地 XX 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强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继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推广一批地方改革经验,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加强和创新监管,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2021 年,大量整顿违反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使市场资本的无序扩张得到有效遏制,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是继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及首届消博会等重大展会。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国际经贸合作,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产品走出去,以及扩大进口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增 4 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新举措。

  四是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为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更好地实施激励约束机制,提出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科研自主权。延续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 100%。这对于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有很大作用。再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这能够让企业研发的新产品的专利

 得到保护,在一定时期内获得更多收入,用于弥补其研发投入,否则企业的研发投入也是难以为继的。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总体上看,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对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五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新的支持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这些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良好的作用。同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农业生产,保障农资供应,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 200 亿元补贴。推动乡村振兴,确定 160 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这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对于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篇二: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

贯彻 2022 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 (共六篇)

 第一篇

 五个“必由之路”和五个“有利条件”

 —— 深入领会两个重要论断

 同志们:

 2022 年的全国两会,有着特殊意义。今年的全国两会,正值一个特殊时间节点,面临着特殊形势任务。从党和国家重大议程看:去年十一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作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今年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将召开,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谋篇布局、绘制蓝图。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后、二十大召开之前这一特殊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至关重要。

 从当前国内外环境看:放眼世界,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审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

 连续两天的“下团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两个重

 要论断:x 月 x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用 x 个“必由之路”,深刻阐明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昭示的重要认识;x 月 x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从 5 个方面指出我国发展具有的战略性的有利条件。

 5 个“必由之路”,深刻揭示新时代中国的“成功密码”;5 个“有利条件”,准确把握形势,凝聚前行信心,指明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重要论断,共同指向中国更加光明的未来、人民更加幸福的生活。

 一、五个“必由之路”

 2022 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 x 月 x 日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首次用“五个必由之路”系统阐明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昭示的重要认识。提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的“成功密码”,深刻总结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的宝贵经验,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指明前行道路,体现了深沉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现实性、指导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

 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认识,深刻总结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的宝贵经验,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指明前行道路,体现了深沉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现实性、指导性。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回望来路,无论是创造经济发展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持续向贫困宣战,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无论是提出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新征程上,不知还要经历多少风雨、克服多少难关,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定海神针”。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

 的主心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创造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局面。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随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向前,这条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新征程上,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坚持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与人民同甘共苦、团

 结奋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和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团结带领人民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团结统一达到新的高度,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新征程上,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引,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站上新的起点,持续实现新的跃升。新征程上,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

 必由之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能够从最初的 x 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 x 多万名党员,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化解了党面临的严重政治风险,正本清源、拨正船头,保证全党沿着正确航向前进。新征程上,只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二、五个“有利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一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

 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三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四是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五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我们要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五个“必由之路”和五个“有利条件”解读

 (一)为何在全国两会上作出这样的重要论断 从时间看,今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走过了非凡的奋进历程。回顾和总结 10年来的宝贵经验和重要认识,指明中国发展所处的方位、环境和条件,有利于全党全国人民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历史主动精神创造新辉煌。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心民心交汇、国策民意共鸣的重要平台,是展示中国政治

 制度优势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就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充分交流,有利于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进。

 (二)既是总结过去,更着眼于开创未来 在关键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这 5 个“必由之路”,既揭示“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更指明“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展现出在新起点上团结带领人民开创未来的强烈历史自信。

 “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关于“我们就一定能够”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党和国家发展的目标所在,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三)凝聚团结一心向前进的强大信心与力量 深刻分析了我国发展具有的战略性的有利条件。从国内外环境看,我国发展都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考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信心与预期。在不利条件带来多重压力的情况下,深入分析、充分看到并用好战略性的有利条件,有利于我们在正视困难的同时坚定信心、奋发有为。

 过去一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正如习近

 平总书记所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在复杂多变环境下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深刻说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走好“必由之路”、充分用好“战略性的有利条件”,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拓更好未来。5 个“必由之路”与 5 个“有利条件”,共同传递出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新起点上沿着正确道路继续奋进的决心、定力与信心,闪耀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

 第二篇

 同志们:

 现阶段全国两会在京胜利召开,是在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民主、团结、和谐、务实的大会,凝聚了共识,提振了信心,确定了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政治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一、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统一思想才能行动一致。

 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和其他决议和办法,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深化着中国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学习贯彻两会精神,首先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力量

 凝聚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更加自觉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上头脑清醒,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历史经验表明:统一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我党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思想上同心同德,才能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只有统一思想,才能达到共识,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只有统一思想,才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致,奋发有为,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二、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坚定信心才能明确方向。

 两会既是民主政治的盛会,也是对中国发展的检阅。从城镇化率历史性地突破 70%到覆盖 14 亿人的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从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到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正是取得这些扎扎实实的成就,我国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上了新的起点。事实与变化最有说服力,学习两会精神,回顾发展成就,就更能坚定信心,持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不断增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信心百倍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三、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攻坚克难才能激发动力。

 当前,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

 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我们既要正视前进中的问题与矛盾,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总体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要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难点,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今年两会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

篇三: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

学习贯彻 2 2022 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 五 篇

  第一篇

 同志们: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新的关键节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如期召开,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凝聚了共识、注入了力量。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倾听民声、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我们感受到人民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民本情怀。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刻领悟,铭记于心,贯彻落实。下面,我以“三个坚持”为题,和大家交流学习体会。

 一、坚持“两个确立”,增强把握“有利条件”、走好“必由之路”的历史自信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深刻阐明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五个有利条件”。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

 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鲜明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五个有利条件”是“五个必由之路”的有机延伸。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这些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我们为什么成功、未来我们怎样继续成功的中国密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贯通历史、现在、未来,是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深刻总结、最新概括,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做好我市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入学、融合学,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要学懂弄通做实“五个有利条件”、“五个必由之路”的创新理论,牢牢把握“两个确立”这个最高政治原则,使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广大党员干部鲜明的政治品格。“两个确立”是“两个维护”的政治前提和思想基础,“两个维护”是“两个确立”的政治责任和实践要求。要增强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增强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的政治担当,增强把握“有利条件”、走好“必由之路”的历史自信。自觉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两会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会议的第一议题,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首要内容,作为党性教育的必修

 课程,作为支部主题党日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现代化强市建设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 x 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更加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推动我市现代化强市建设

 今年的全国两会,高度评价了过去一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实现的良好开局,大会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重要报告,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了2022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报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鼓舞人心。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按照“两个高于”的目标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千方百计以一季度“进”促全年“稳”,以工业“进”促基本盘“稳”,以投资“进”促增长“稳”,以市场主体“进”促发展根基“稳”,以“四个推进”加快推动我市现代化强市建设。

 一要推进全域协同发展。紧扣“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这一主题,整合要素资源、项目资金,促进产业规模化、全域协同化,致力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

 “全市一盘棋”思想,坚持重区域轻区划,主动融入全市区域发展布局,找定位、强担当,定思路、明举措,统筹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推动全域协同发展。

 二要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坚持建平台、引项目、育品牌、优结构统筹发力,在聚企业、兴产业上持续发力,加快构建以 xx 国家高新区和非织造布产业园区两大平台为主、若干个特色园区为辅的“2+N”产业平台布局,不断提升园区的“平台价值”和“创新指数”。

 三要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四美”共建、“四水共治”、重点开展“三子”整治,抓好“水管家”首批项目落地。大力推广“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绿色低碳农业”等新业态模式,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全面提升脱贫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四要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促进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全面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品质,重点整治“小鬼难缠”、“吃拿卡要”等基层“微腐败”问题,全力打造“x 办好”特色营商环境品牌。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坚持标准引领,强化问题导向,实行“五统一五规范”,真正做到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

 三、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做好新时代人大、政协工

 作

 市人大、市政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xx 实践,自觉把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穿于人大、政协工作的各方面。紧贴市委意图决策,紧跟市委部署议事,紧扣市委大局工作,与市委思想同心、政治同向、行动同步,强化“作为”意识,提升“履职”能力,不断开创人大、政协工作新局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届人大常委会要切实强化服务全市大局的责任担当,善作善为、有效作为,牢牢把握市委工作重心,与市委工作同步同伐,汇聚人大力量,发挥人大作用,切实把市委决策、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人民意愿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要增强代表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忧为忧,对人民负责、替人民代言、为人民服务,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全体人大代表要紧跟市委所定、群众所盼、法律所明,更好的接地气、集众智、聚群力,充分汇聚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全市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人大

 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发挥作用,为人大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市政协要紧紧围绕市委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质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在推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文明创建、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等工作中,建言资政,汇聚力量,激发动能。全体委员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做群众智慧的集成者、群众利益的维护者、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引导者,在履职建言中体现为民情怀;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专项视察,反映社情民意,督办政协提案,进行专题协商,提出意见建议,协助市委市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在改革发展中体现政协担当;要把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作为政协一项经常性工作,以实际行动回应民生诉求,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体现政协价值,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 二 篇

 同志们:

 三月的北京,春和景明、万物生辉。承载全国人民热切期待、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

 议如期召开,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

 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新起点召开的全国两会,格外牵动人心。按照大会议程,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等,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委员们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代表委员们普遍赞同并提出意见建议。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十次两会。从2013年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50次参加全国两会团组审议讨论,与 370 多位代表委员互动交流、共商国是,以实际行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又 3 次“下团组”参加审议讨论,当面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围绕“国之大者”发表重要讲话。

 3 月 5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求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3 月 6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枝叶总关情”,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3 月 7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强调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要求全面把握依法治军战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着眼于全面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持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大国之大,千头万绪、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话语、殷殷嘱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饱含真挚深厚人民情怀,在全体代表委员中引发强烈共鸣,激荡起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奋

 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过去这一年,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严峻形势,面对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繁重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迎难而上,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并作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政府工作报告中,卓越的成绩单让人振奋:“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 万亿元,增长 8.1%”;“城镇新增就业 1269 万人”;“市场主体总量超过 1.5 亿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8.1%”……在全球疫情迁延不绝,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充满大风大浪的背景下,这些成绩得来殊为不易,进一步提振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向未来的信心。

 2022 年,一系列发展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5.5%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充分考虑了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坚持了稳字当头、稳中

 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既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又体现了不畏艰难、主动作为的精神,让世界感受到新时代中国始终如一的战略定力、一往无前的强大信心和底气。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继往开来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必由之路”系统阐明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中更加坚定的重要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

篇四: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

贯彻 2022 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 (共五篇)

 第一篇 同志们:

 2022 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全国“两会”立足在这样新的关键历史节点,必将承载重大意义、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今年的全国“两会”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的历史性盛会,是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 2022 年全国“两会”精神,引导公司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全体职工了解时政、关心时政,提升主人翁意识,为公司 2022 年的经营发展凝聚强大合力,党支部组织此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解读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两会”精神专题党课。

 今天,我们主要围绕六个方面对“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一是 2022 年两会基本概述;二是 2021 年成绩回顾;三

 是今年的形势;四是 2022 年发展目标;五是 2022 年重点工作;六是今年要干的 60 件大事。

 首先开始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2022 年两会基本概述 2022 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 3 月 5 日上午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于 3 月 4 日下午在北京召开。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会议议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1 年工作回顾;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三、2022 年政府工作任务。

 第二部分 2021 年成绩回顾 一、经济保持恢复发展 具体: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14 万亿元,增长 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 20 万亿元,增长 10.7%。城镇新增就业 1269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 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0.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具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 15.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三、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 具体:粮食产量 1.37 万亿斤,创历史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具体: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市场主体总量超过 1.5 亿户。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1.4%,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

 五、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 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六、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8.1%。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

 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5.6 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

 七、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 具体: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第三部分今年的形势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5%左右;

 (二)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 5.5%以内; (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左右; (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五)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六)粮食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 (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第四部分 2022 年重点工作 一、今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具体:(一)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二)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三)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四)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五)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六)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二、今年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

 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具体:(一)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二)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三)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四)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 1000 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 1000 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三、今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二)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三)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四)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依法打击偷税骗税。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今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具体:(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 5G 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五、今年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具体:(一)推动消费持续恢复;(二)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四)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严控撤县建市设区。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六、今年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具体:(一)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二)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三)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整县试点。深化

 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一定要让广大农民有更多务工增收的渠道。

 七、今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具体:(一)多措并举稳定外贸;(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三)积极利用外资;(四)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风险。

 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形成了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要支持企业用好优惠关税、原产地累积等规则,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多赢。

 八、今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具体:(一)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二)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

 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九、今年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具体:(一)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二)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三)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五)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六)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会动员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社会工作,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

篇五: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

贯彻 2022 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党课宣讲稿 :

 五个“必由之路”和五个“有利条件”

 同志们:

 2022 年的全国两会,有着特殊意义。今年的全国两会,正值一个特殊时间节点,面临着特殊形势任务。从党和国家重大议程看:去年 11 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作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今年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将召开,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谋篇布局、绘制蓝图。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后、二十大召开之前这一特殊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至关重要。

 从当前国内外环境看:放眼世界,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审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

 连续两天的“下团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两个重要论断:

 3 月 5 日下午,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总书记用 5 个“必由之路”,深刻阐明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昭示的重要认识; 3 月 6 日下午,看望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总书记从 5 个方面指出我国发展具有的战略性的有利条件。5 个 “必由之路”,深刻揭示新时代中国的“成功密码”; 5 个“有利条件”,准确把握形势,凝聚前行信心,指明前进方向。两个重要论断,共同指向中国更加光明的未来、人民更加幸福的生活。

 一、 五个“必由之路”

 2022 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 3 月 5 日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首次用“五个必由之路”系统阐明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昭示的重要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的“成功密码”,深刻总结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的宝贵经验,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指明前行道路,体现了深沉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现实性、指导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认识,深刻总结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的宝贵经验,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指明前行道路,体现了深沉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现实性、指导性。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回望来路,无论是创造经济发展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持续向贫困宣战,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无论是提出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新征程上,不知还要经历多少风雨、克服多少难关,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

 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定海神针”。

 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创造了 “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局面。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随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向前,这条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新征程上,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坚持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和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团结带领人民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团结统一达到新的高度,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新征程上,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引,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站上新的起点,持续实现新的跃升。新征程上,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能够从最初的 50 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 9500 多万名党员,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化解了党面临的严重政治风险,正本清源、拨正船头,保证全党沿着

 正确航向前进。新征程上,只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二、 五个“有利条件”

 习近平强调,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

 一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三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四是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五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我们要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 五个“必由之路”和五个“有利条件”解读

 (一)为何在全国两会上作出这样的重要论断 从时间看,今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走过了非凡的奋进历程。回顾和总结 10 年来的宝贵经验和重要认识,指明中国发展所处的方位、环境和条件,有利于全党全国人民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历史主动精神创造新辉煌。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心民心交汇、国策民意共鸣的重要平台,是展示中国政治制度优势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就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充分交流,有利于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进。

 (二)既是总结过去,更着眼于开创未来 在关键历史节点概括的这 5 个“必由之路”,既揭示“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更指明“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展现出在新起点上团结带领人民开创未来的强烈历史自信。

 “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总书记关于“我们就一定能够”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党和国家发展的目标所在,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三)凝聚团结一心向前进的强大信心与力量 总书记深刻分析了我国发展具有的战略性的有利条件。

 从国内外环境看,我国发展都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考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信心与预期。在不利条件带来多重压力的情况下,深入分析、充分看到并用好战略性的有利条件,有利于我们在正视困难的同时坚定信心、奋发有为。

 过去一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正如总书记所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在复杂多变环境

 下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深刻说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走好“必由之路”、充分用好“战略性的有利条件”,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拓更好未来。

 5 个“必由之路”与 5 个“有利条件”,共同传递出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新起点上沿着正确道路继续奋进的决心、定力与信心,闪耀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

 学习贯彻 2022 年全国“两会”精 神专题党课宣讲稿

 同志们:

 三月的北京,春和景明、万物生辉。承载全国人民热切期待、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如期召开,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

 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新起点召开的全国两会,格外牵动人心。按照大会议程,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等,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委员们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代表委员们普遍赞同并提出意见建议。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十次两会。从 2013年到 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 50 次参加全国两会团组审议讨论,与 370 多位代表委员互动交流、共商国是,以实际行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又 3 次“下团组”参加审议讨 论,当面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围绕“国之大者”发表重要讲话。

 3 月 5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求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3 月 6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枝叶总关情”,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3 月 7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强调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要求全面把握依法治军战略,贯彻新时代党的...

篇六: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

习贯彻 2 2022 年全国 “两 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

  同志们:

 全国“两会”是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关键时刻,举行的一次重要的会议,意义特别重大。我们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大家要认真学习、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一、深刻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内涵,重点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在 1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 2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体现在 1 2021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及 2 2022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中,体现在王晨副委员长所作的“四个说明”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中。传达学习好全国“两会"精神,重点要深入学习这些报告、草案的精神内涵和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悟,突出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确保中央精神在我市落地见效。

 一是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出席多个代表团审议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飆、视野宏大、思想深邃,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论断

  新要求,强调了一些关键事关键点关键处。3 3 月 5 5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3 3 月 6 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3 3 月 7 7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要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这些重要精神,为我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工作思路,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认真落实,把我市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推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

 二是深刻把握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涵。3 3 月 5 5 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 1 2021 年工作,明

  确了 2 2022 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重点从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抓好农业生产,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九个方面提出了 2 2022 年政府工作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我们要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深刻理解把握政府工作报告核心要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报告精神上来。

 三是深刻把握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取向。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上的政策着力点,宏观政策方面突出稳健有效,保持连续性,增强有效性;微观政策方面突出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方面突出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财政政策方面突出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货币政策方面突出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科技政策方面突出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方面突出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方面突出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方面突出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就业优先政策方面突出提质加力。我们要围绕贯彻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二、深入贯彻全国“两会”部署要求,结合实际推动全市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对全国“两会”精神最直接、最有效、最有力的贯彻和落实。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

  方面工作:

 第一,坚定不移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一是做大做强制造业。做大铝基材料产业集群,打通铝加工全产业链条,大力推进高端铝制品等重点项目,推动泡沫铝等复合材料在高端领域应用。做大绿色家居产业集群,配套完善研发、展销、物流等功能,建成智能家居等产业项目。优化发展机械电子产业,形成面向 X XX 地区的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做强装配式建筑产业。二是做优做特现代农业。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田长制”,推进摟荒地复耕复种,新建高标准农田 0 50 万亩。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特色经作、生态养殖,夯实现代种业、农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巩固提升茶叶、红心赫猴桃、核桃、油橄榄、山地蔬菜(食用菌)、道地中药材、土鸡、生态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三是做精做靓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建材家居、五金机电、汽车等专业市场服务功能,形成辐射 X XX 地区的专业市场体系。实施 “X XX 美味”餐饮公共品牌战略,发展名厨名店,研发名宴名菜,打造 X XX 美食之都。持续巩固传统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共享经济、首店经济等新型消费,打造市城区 0 10 公里沿江夜间经济带。实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培育家政服务品牌 5 5 个以上,做响“广元家政”品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培育发展仓储物流、信息服务和会计审计、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生产性、功能性服务业,建成川北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第二,坚定不移培育经济增长动能,塑造高质量发展优势。一是聚力发展枢纽经济。依托交通枢纽的集聚扩散功能,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和产业延链强链为重点的枢纽经济,推进区位交通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提档升级 G108、2 G212 等国省干线公路,完善“八纵、七横、五线”国省公路网。完成 X XX 机场改扩建和 X XX 航油配送中心建设,新开辟航线 8 8 条以上,旅客年吞吐量突破 0 100 万人次。加快枢纽站场、集疏运通道和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各类交通方式便捷高效互联,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 8%以上。推动交通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二是聚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生态优先,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新机制,推进绿色生态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加快建设中国最干净城市。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建设无霾城市。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生态修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加强 X XX 江、X XX 江优良水体保护,实施 X XX 河水体保护和 XX河水环境治理行动。严格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安全有效处置固废危废。强化区域环境风险联防联控联治,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三是聚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公共服务体系,吸纳社会资源广泛参与创业。实施民营企业雁阵培育行动,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实现集团化发展。疏通民间资本投资堵点,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参与民生领域项目建设和运营,民间投资年均增长 10%以上。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坚持困难问题会商

  会等机制,落实好“服务民营企业市长直通车”制度,建立困境企业托管制度和民营企业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推进减税降费、纾困惠企。

 第三,坚定不移加快城乡深度融合,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库区移民后续扶持,加强产业发展和就业促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提高资产长期惠农效益。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重点帮扶村帮扶力度。二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以乡村建设为重点,以乡村规划为引领,建设全省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计划,健全引导优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强化基层人才支撑。加快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三是大力提升中心城区品质。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品质并重,将主城区建成产业集聚、生活宜居、配套完善、服务现代的城市综合服务区。拉大中心城区骨架。按照“东进、西延、南控、北联、中优”思路,改造升级 X XX 至主城区快速通道。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施策、少拆多改,保留文化记忆和城市肌理。强化城市排水防涝、燃气管网改造提升,加强城市主次干道的综合管廊建设,提升城市储气调峰和应急电力等保障能力,建设韧性城市。

 第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一是

  更加注重改革推动。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行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完善精细化土地管理体制,实现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项目落地“拎包就入住”。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新增 AA+以上信用平台企业 1 1 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加强绩效管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统筹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二是更加注重开放带动。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协议事项落地落实。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先进生产力,承接转移企业 0 360 家以上。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注重投资强度、亩均收益和科技创新能力,累计引进十亿元以上项目 0 100 个以上。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的贸易合作、投资合作。三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创建省级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食品产业、家居建材研究院,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各类创新平台 0 100 家以上,研发经费 ( R&D )投入年均增长 15%以上。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畅通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行动,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6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 0 500 家以上。

 第五,坚定不移满足人民群众期盼,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一是深入实施人口集聚工程。坚持政策聚人、发展留人、环境宜人,推进就业创业集聚人口。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大技能培训,强化以

  产业促进人口集聚和就近就业。持续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发展”计划,规划建设 X XX 结合部区域人才服务综合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强化政策创新集聚人口。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吸纳市外人口落户 XX。推行“四大聚才”计划,大力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加大安居创业支持力度,健全科学评价体系,让各类人才在 X XX 发展有舞台、创新有支撑、奋斗有回报。优化公共服务集聚人口。实施“三孩"政策,持续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新增托位 0 6000 个以上。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市县区养护院等老年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城市居家社区 5 15 分钟养老服务圈"。二是深入实施教育提质工程。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力争创建本科院校 1 1 所。推进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开展中心城区及偏远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攻坚,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0 150 所。引导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集中,创建 0 40 所城乡省级义务教育办学管理标准校。持续打造“优质高中教育”“研学实践教育”“特色职业教育”三张名片,培育省级引领性不范普通高中和特色办学普通高中 0 10 所。支持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严格落实“双减”要求,降低社会教育成本。规范发展民办教育。三是深入实施健康...

推荐访问: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 党课 解读 精神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