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2023年教育扶贫论文【五篇】

2023年教育扶贫论文【五篇】

时间:2023-09-01 19:05:04 主题教育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现已成为推进精准扶贫的“五大工程”之一。而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教育扶贫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扶贫论文【五篇】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湘西州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引言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现已成为推进精准扶贫的“五大工程”之一。而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的重要责任,是最有效的改“输血”为“造血”式扶贫,在促进湘西州扶贫攻坚、精准脱贫的关键阶段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湘西州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相关概念界定

1.湘西州

湘西州全称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属于湖南省落后发展地区,也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所辖7县1市中,7个为部级贫困县,1个为省级贫困县,长期以来都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2.职业教育

区别于基础教育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具有更鲜明的地方性特点,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而且在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等诸多方面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本课题研究的职业教育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校职业教育,一类是职业培训。

3.精准扶贫

在2013年11月赴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扶贫开发模式。

二、湘西州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理论意义

(1)丰富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内容、完善职教扶贫理论体系。

将湘西州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融合推进,统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和促进就业政策,充分利用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湘西州建设小康社会,对进一步提升湘西州扶贫工作的层次,丰富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内容,完善职教扶贫理论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2)从我国基本国策出发,拓展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内涵。

职教扶贫理论体系通常建立在西奥多・W・舒尔茨(ThodoreW.Schults)的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但是舒尔茨及其追随者讨论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是从工业经济角度出发,因而他们的论述不足以概括“人力资本”的内涵。在我国以农业为基础的基本国策下和湘西州复杂的研究环境中,我们必须对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进行拓展,应根据湘西州的资源情况和各种实际条件确定人才资本的指标,具有区别性。

2.实际意义

(1)提高湘西州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打破湘西州贫困的恶性循环。

改革开放30年来以来,中国的扶贫事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湘西州依然贫困落后。而湘西州扶贫效果的不显著,除了一些外在因素外,根本原因在于贫困人口的教育滞后。而通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不仅能够直接提高湘西州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更让贫困户摆脱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2)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族的和谐稳定。

研究职业教育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对口支援对象,促使湘西州贫困山区增强脱贫致富能力、消除贫困,不仅可以提升湘西州的人才储备、促进湘西州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还能保障社会、民族的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湘西州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关于教育扶贫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Oscar Lewis(1959)认为贫困文化已经内化为一种传统文化和习惯,是贫困群体在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反应。T.W.Schultz(1960)指出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本的形成、经济结构的转换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至此,外国学者关于教育扶贫理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贫困文化理论”、“资源要素理论”、“人力素质贫困理论”到“系统贫困理论”的发展(谢君君,2012)。作为与经济社会产业联系最为紧密的职业教育更是受到国外学者与政府的重视。英国巴洛夫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傅志明,2003)。在英国,政府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各类职业教育的发展。美国政府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多次以立法手段推进职业教育,并且规定配套专项经费的数额及其分配办法(杜利,2008)。

在国内,教育扶贫的功能逐渐被学术界关注(谢君君,2012),且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态势。从宏观层面,指出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根本之策,并且总结了近年来扶贫理论的发展,教育扶贫模式和教育扶贫的合作机制(谢君君,2012;张冰、孙云轩,2016);从微观层面,各学者开始以实证研究视角探索各地区的教育扶贫(金俊峰,2006;肖庆华,2014)。而在教育扶贫过程中,许多学者都提倡贫困地区要加强职业教育扶贫,因为它是反贫困的主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扶贫(何丕洁,2015)。不过,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游明伦、侯长林(2013)对职业教育扶贫机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朱爱国、李宁(2016)从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培训、精准就业五个方面探究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策略。

有关湘西贫困问题及教育扶贫的研究主要有:范晓丹(2012)详细分析了湘西州的贫困特征及贫困成因,应用国内外的贫困治理原理给出相应的贫困治理对策;陈丽影(2005)提出发展湘西地区教育事业的建议,推动湘西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高质量普九的实现;吴鹤立,杨成胜(2006)以花垣县为例,探索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新问题的对策;彭永庆、李兴平(2005)研究了抗战时期湘西教育的发展情况;罗黄花、杜成材(2010)探讨了民国时期湘西教育的发展及其原因。李超(2009)对新中国成立后湘西民族教育的发展过程按照时间划为三个时期,并对各时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叙述;宋清华、杨云、张明星(2009)创建了“9+2”教育扶贫模式,帮助贫困学生摆脱贫困。

可以说,目前对教育扶贫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研究却十分稀少,并且在整理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一些空隙亟待补充完善:(1)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政策还缺乏系统研究和分析,且很少结合贫困地区自身需要角度研究;(2)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的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还不完善、研究深度也不够。经常忽略对扶贫客体的微观及多方位关照,也没有参考经济投入和生态环境因素等外部环境变量等造成的偏误,且缺乏对信息时代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扶贫的涉及。

四、结语

基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扶贫思想理念,通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提高湘西州贫困人口素质和脱贫致富的能力,应该引起政府、社会与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同时开展湘西州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时,因地制宜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湘西州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是新时期湘西州扶贫攻坚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舒尔茨(T.W.Schultz).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2]谢君君.教育扶贫研究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12(3):66-71.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贫困地区;
扶贫教育;
多元化;
合作机制;
分析

引言对于教育扶贫来说,主要针对我国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教育资源投入以及教育资助,使其让贫困地区人口掌握一些脱贫致富的知识以及技能,通过对当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养进行全面提高,从而对当地经济以及文化进行发展,最终对该地区的贫困问题进行解决,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 案例概述分析

某地区主要属于我国扶贫开发的一个重点工程,在该地区总面积为一千六百八十六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三十二点一万亩,并且地形地貌较为复杂,该地区西部主要为大别山的余脉,山区占有全县面积的为百分之五十九点二,并且在该地区存在十六个乡镇以及一百六十四个行政村,其中山区村主要为一百五十八个,在二零零四年,该地区总人口为五十七点二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五十二点三万人,占据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一点四。因为该地区山区面积比较大以及地形地貌十分复杂,自身基础较为薄弱,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人口数量较大。

2 教育扶贫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2.1由于理论研究存在不足

根据贫困出现原则分析,主要是受到历史起点以及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等存在关系,然而如何处理教育扶贫以及致贫所存在的矛盾,以及教育环境和人口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必须提高理论研究,同时对于不同地区省际之间结合多元化合作机制研究依然缺乏,并且有一些研究结论概括性依然存在严重不足。

2.2由于多元化合作机制存在局限性

现阶段由于我国扶贫主体主要有政府部门作为主导的教育扶贫以及基金作为主导的社会扶贫等,然而教育扶贫研究主要侧重扶贫主体是否有效作用于扶贫客体的角度进行出发,或者只针对扶贫主体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关注政府教育扶贫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扶贫效果等方面,评估过程中的视角一般都会局限于政府绩效,或者是受培训者的收益,严重缺少对贫困地区扶贫教育多元化机制研究。

2.3由于扶贫方法缺少适用性

对于我国教育扶贫研究工作来说,目前还侧重于扶贫主体是否有效应用到扶贫客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很少是从贫困人口的自身需求角度进行出发,同时在对外国经验进行借鉴的过程中,忽视根据通过提高当地人口综合素质水平角度进行出发,根据经济式扶贫转变到自发性扶贫,没有对当地经济情况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参考,从而导致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直接导致有关方法的适用性受到影响,长期下去我国教育扶贫的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从而使扶贫地区存在严重的恶性循环以及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3 教育扶贫机制建议分析

3.1必须建立起教育扶贫合作跨省跨部门的协调机构

对于我国扶贫出现机制研究依然存在不足,并且省级人们政府在对其教育扶贫政策研究中只是对本行政区域的教育扶贫工程进行负责,然而对于教育扶贫的多元化合作体系构建并没有深刻的认识,通过建立起教育扶贫合作跨省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主要是民族地区开展教育扶贫多元化合作的一个组织保障。因此可以建议我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协调机制,从而能够做到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统筹规划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因此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给与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农村教育扶贫机制的建设和发展。

3.2对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提高

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但是能否对其进行解决,对人口质量进行提高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必然联系,所以建立多元合作机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教育而言,可以促进人们脱贫致富以及对中等收入的群体进行扩大和提高人们素质,通过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能够实现教育的扶贫功能,并且将教育投资归入到扶贫资源配置中,要考虑教育结构以及社会结构之间的适应关系,正正的着眼于扶贫客体的需求,对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效率进行不断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省际结合部贫困地区开展教育扶贫的多元化合作的关键点,从而能够满足扶贫实际需要,同时建立财力投入协调机制的前提下,还要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协调机制进行有效的建立。

4 总结

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可知,要想摆脱贫困,必须要不断促进学前教育普及和发展,同时需要提高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带动教育事业得到多元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教育事业得到全面的提高,最终促进我国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贫困出现恶性循环,科学合理的建设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多元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崔艳娟.我国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理论与实证[D].东北财经大学,2012.12(24):102104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公共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150-02

1 前言

2013年11月3日,同志在湖南视察调研时率先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扶贫先扶智,扶智办教育,让贫困地区的所有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并帮助其家庭摆脱贫困,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阻断贫困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发展经济、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需要,也是把我国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途径,同时更是改善民生、保证就业、实现致富的重大举措。

2 职业教育是实现贫困地区脱贫的根本途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结底靠教育、靠人才。只有拥有源源不断的优秀的人力资源,才会使中华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扶贫先扶智,扶智办教育”的口号,更是将办好教育尤其是办好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首要实践。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西部地区的教育和人力资源条件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当前,西部地区开发和输出的大多是矿产资源和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初级产品,相当一部分的优势资源没能发挥出来,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更是得不到充分的开发。由此可见,教育和人才依然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教育扶贫的任务依然艰巨。

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国西部地区各种教育资源积累不足,教育教学条件也不理想,教育管理水平更是亟待提高。这就要求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就必须要把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在提出的“四个全面”中,第一个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既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就要在全国范围内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还有7000多万人口尚处在贫困阶段,而且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从扶贫的历史经验来看,以前采取的开发式扶贫、项目式扶贫、救济式扶贫等各种扶贫方式,虽然为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做出一定贡献,但不可否认,这些扶贫方式都存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导致一些原来接受扶贫的贫困人口一直不愿意摘掉“贫困的帽子”。所以,简单的物质层面的扶贫只能解决暂时的、小范围的困难,“智力扶贫”才是扶贫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3 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

“精准扶贫”从产生效果的角度上来看,注重的是“投入”和“产出”的最佳效能,也就是说要以相对较少的教育投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扶贫成效。从这方面来说,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

1)从招生对象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上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其招生对象也主要是面向初中和高中毕业生。由于受到招生制度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总体上,入读职业院校学生的成绩普遍比入读普通学校学生的成绩相对要差些,但是出于经济的考虑,对于很大一部分贫困家庭的来说,职业教育却是他们较为理想的选择。

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贫困地区的学生升入普通教育学校的升学率相对较低,许多毕业生根本无法升入普通教育学校继续上学学习,而职业教育则可以使那些原本无法读普通高中、普通大学的学生继续入校学习。

另一方面,我国在完成了义务教育后,以后的教育费用需要由家庭和国家共同承担,对于贫困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更是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职业教育以相对较低的学费为贫困学生解决了经济困难的问题,增强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从教育定位来看,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技术技能型教育,而普通教育则更注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职业教育除了学习一些基本的基础理论,更多的则是技术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知识的实践,是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教育类型。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它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而就业则是民生之本,也是贫困家庭人口脱贫的主要途径。所以从就业角度来说,职业教育有着更加独特优势。通过几年的学习,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可以学得一技之长,同时获得“双证书”,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最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普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却一枝独秀,在人才市场上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当前,我国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缺乏更是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正处于经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更是大量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与普通高校毕业大学生连年出现的“就业慌”相对应的是用人单位频频出现的“技工荒”,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产业链紧密相连的一种教育类型,直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实现与产业经济的“零距离对接”,这为职业院校的毕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发展前景。对于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贫困学生来说,选择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将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4)职业教育同时是面向社会的一种教育,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的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从扶贫的角度来看,它更适应精准扶贫的要求。我国在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总则中有这样的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对于广大仍处于贫困中的家庭而言,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能够通过职业教育学得一技之长,将会大大增加脱贫致富的机会。

4 职业教育扶贫政策应符合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

职业教育扶贫作为一项政府主导的扶贫战略,应该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去探讨如何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扶贫政策的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的林乘东提出,教育不能独善其功地反贫困,在经济发达地区也和经济落后地区一样,都存在有贫困现象,贫困问题只能在一定的政策配合下才有可能缓解,但贫困现象却杜绝不了。他提出:教育扶贫首先要改变目前的教育体制,政府一定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以凸@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
其次,政府要将教育投资并入到扶贫资源的体系中;
最后,政府要实现教育投资的多元化,通过各种方法,使高收入家庭“自觉”选择付费教育,从而使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倾斜。

教育扶贫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体制的改革,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功能。从实践层面上来看,由于各个贫困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因而扶贫的效果还需要实践的进一步验证。笔者认为,在贫困地区实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同时还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就是职业教育是否适应该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要满足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又要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保障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员充分就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效能,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虽然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贫困现象不能或很难杜绝,但如果能在一个社区或者一个乡镇这样的小区域中,通过实践验证,探索出一条新的职业教育扶贫的途径,也就能为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5 结语

总之,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大背景下,扶贫先扶智,扶智办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结合贫困地区实际,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需要,为改善民生、保证就业、实现致富承担责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朱爱国,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探究[J].职教论坛,2016(1):16-20.

[2]侯长林,游明伦.职业教育的多元化扶贫功能及其定位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36):26-28.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Z].2001-11-02.

[4]刘华.老区教育扶贫星火工程:中国职业教育的别样版本[J].中国职工教育,2014(19):9-12.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教育精准扶贫;
摆脱贫困

[DOI]10.13939/ki.zgsc.2017.01.232

2012年,国务院根据一系列与地区贫困等级联系密切的衡量指标,秉承“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全国统筹、区域完整”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列出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中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2,因此国家决定将这14个地区作为实施新阶段扶贫策略的主要战场。教育扶贫是一种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摆托贫困困境的方法,是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扶贫项目的关键内容。除教育扶贫的举措外,扶贫过程中用力是否精准有效是关乎扶贫工作能否高效完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集中连片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运行模式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

1.1 精准扶贫的内涵

精准扶贫由在多次考察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后提出,精准扶贫是多年来扶贫模式的一种创新,精准扶贫就是通过原有思想模式的转变,构建系统完善的扶贫体系,在扶贫过程中摈除“一刀切”的做法,依照不同的贫困地区所面临的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扶贫政策,分析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因地制宜地对症下药,从而保证精确地解决贫困问题。

1.2 教育扶贫的内涵

教育扶贫就是指国家将教育事业放在扶贫项目的制高点,通过教育的方式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的思想,进而使得贫困地区的人民彻底摆脱贫困。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地人民的教育程度低下,思想观念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而国家想要贫困地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帽子”首先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从教育方面入手,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开放贫困人民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贫困地区由内而外做出改变。

1.3 教育精准扶贫的概念

所谓教育精准扶贫就是教育扶贫和精准扶贫两者观念的有效结合,具体来讲,教育精准扶贫就是通过对扶贫地区的详细调查研究,明确该地区具体的贫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利用教育的方式对该地区进行精准的帮助扶持,保证其摆脱贫困的方式。教育精准扶贫的概念包括三点具体的含义:一是扶贫的根本目的,教育精准扶贫必须是建立在“真扶贫,扶真贫”的本质之上的;
二是扶贫的过程强调精准,从扶贫对象的识别,到扶贫对象问题的明确以及对扶贫对象实施的具体举措都要对症下药,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精确使用;
三是扶贫的最终成果,这种扶贫观念注重的是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使得扶贫项目的最终收益达到最大值。

2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要求

2.1 教育扶贫是帮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最终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扶贫事业,近年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的帮扶程度也有所提高,但遗憾的是尽管国家一直投入一定的力、物力到贫困地区,最终的脱贫效果却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其实,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来说,收入水平的低下只是贫困的结果和表现,而不是贫困产生的原因,人才的缺乏才是造成贫困现象的根本所在。因此,我国的扶贫项目所呈现的一直都是脱贫后再返贫的态势,最终造成财力的白白浪费。所以,想要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彻底脱贫还是要依赖教育的作用,促进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贫困地区人民自发地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斩断贫困世代传递的途径,防止脱贫后再返贫现象的发生。

2.2 教育精准扶贫是帮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摆脱贫困的现实要求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贫困地区也一直有大量的财政拨款,但由于扶贫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流程的不规范和不完善导致这些财政拨款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负责贫困地区的相关政府官员在实施扶贫项目时并没有将财政拨款精准地用在扶贫项目上,而是通过一些“面子工程”做扶贫项目的表面文章,根本没有实质效果,最终造成扶贫过程中人、财、物的浪费。因此,在实施扶贫的过程中,不仅要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充分考虑扶贫指向的精准性,教育精准扶贫是帮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摆脱贫困的现实要求。

3 建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

3.1 建立教育精准扶贫主体协同模式

教育精准扶贫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完整系统,该系统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扶贫对象以及企业、学校、慈善部门等。不同的主体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在扶贫过程中就在所难免地存在一些利益矛盾和冲突,因此如何让多方的利益主体有效地协同合作是保障扶贫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明确政府部门在整个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占据的主导地位,政府在整个扶贫系统中掌握着扶贫资源,并且政府是国家的代表,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其次,通过合理的方式鼓励除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部门积极参与到教育精准扶贫的行动中。由于目前社会公众收入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慈善事业,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摆脱目前贫困的困境,所以,企业、学校、慈善机构等都可以是教育扶贫行动的主体。但由于这些社会成员对于扶贫项目并没有直接的责任关系,因此为了保证这些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须在扶贫过程中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最后,要保证扶贫对象在扶贫过程中能够有效参与进来,充分考虑扶贫对象的需求,并保证这些需求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有效提升扶贫过程的精确程度。

3.2 建立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模式

教育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精准地识别扶贫对象以及扶贫对象的需求。目前,我国实施教育扶贫却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需求没有精准识别,因此,必须创立系统完善的对象识别体系。第一,将贫困对象与教育相关的信息利用电子化的手段进行整理归纳,以便于相关信息的查询和后续工作的开展;
第二,通过高科技的方法建立帮扶对象的有效识别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确定教育扶贫过程中真正需要帮助的对象,并深入分析这些对象产生贫困的根本原因,了解他们的本质需求,为选择合适的扶贫方法提供保障和依据;
第三,要创建定期更新信息的动态系统,由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扶贫对象的相关信息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要保证信息的实时更新,以免发生由于信息滞后而产生的偏差。

3.3 建立教育精准扶贫的运行模式

政府想要保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达到真正脱贫的目的,必须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扶贫计划,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举措。除此之外,扶贫的力度和重点也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从大范围的扶贫转变为有重点地扶贫。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应遵照如下几个步骤发展教育精准扶贫的运行模式。第一,保障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发展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提供基础。全面的教育覆盖意味着扶贫项目要保证全部贫困地区的儿童能够拥有受到良好教育的权利,这一环节中,不仅要保证贫困地区儿童受教育的年限,还要保证儿童所接受教育的质量。第二,除儿童以外,还要成立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的教育机制。一直以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经济环境对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专业技术没有提出较高的诉求。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农民作为特困地区的重要人力,必须要重视其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提升,只有这样,特困地区的人力资源水平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4 建立教育精准扶贫的监管考核模式

任何计划的实施都必须有一定的考核模式来保证实施过程的效率,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管模式来保证计划实施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或者在偏差出现时得到及时的纠正,教育精准扶贫过程同样不能例外。这就要求在扶贫项目运行过程中,要建立系统合理的考核机制,考核过程应注重结果的可量化,并保证考核人员的公平公正性,以获得符合实际并且可信的考核结果。另外,监管模式同样不能忽视,及时发现扶贫过程中没有按期完成的项目,对于非法挪用扶贫资金的相关部门、人员一定要严惩,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

4 结 论

集中连片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教育扶贫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扶贫精准性问题,因此建立教育精史銎赌J绞前镏特困地区脱贫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如上文所述,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完成各个子模式的共同建设,才能保证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取得可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探究[J].教育导刊,2016(6):23-26.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5篇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2xx年,我们按照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为目的,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公司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我们把提高党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始终把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治本之策,长久之计,在培训方式上,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法律法规等。

二、坚持上好党课,创新教育培训管理机制。本年度,共进行了三次的教育。

三、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教育管理行为。

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注重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教育管理的行为。从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关系转移、流动党员、不合格党员和违纪党员的处理、责任追究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同时,我们还就党内组织制度,党员定期学习制度,制、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党支部能够坚持每月正常组织一次以上活动,一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进一步规范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四、健全党建责任体系,强化培训教育职责。

我们把加强领导作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履行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责任、狠抓落实。一是落实党建及党员教育管理责任制。经常研究并督促检查,随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避免时紧时松的现象;二是强化教育管理。在对党员教育管理中,严格制度,在明确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内容的同时,建立健全党组织生活、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争先创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为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五、存在问题与原因

总体上看,我公司党员培训工作,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学习材料比较少,获取资料的时间总是滞后。

六、下步工作打算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员培训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2、要丰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形式,适应当前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准确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改进培训方式,利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加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3、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挖掘先进党员的典型,总结典型经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使全体党员在典型的带动下奋发工作,锐意进取。

2016党员年终述职报告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xx年,在局党组、行政及分管局长的领导下,在各委处室中心的支持下,在中心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本人较好履行了岗位职责,率领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述职如下:

一、关于三项外资扶贫工作

(一)世行第六期扶贫项目。重点做了5个方面工作。一是牵头筹办世行在川召开的3个会议。1月中旬,在泸州召开的项目准备情况汇报会;3月中下旬,在成都召开的世行第六期项目文件准备会议;9月上旬,在成都召开的世行第六期项目设计框架及评审会议。

二是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等相关报告。5月、8月,两次组织项目两市州6县相关部门力量,编制了项目可研报告以及《四川省世行第六期扶贫项目参考资料》等相关研究材料。与环保厅沟通、并委托成都科技大学环保科技研究所编制中国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四川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心配合世行开展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工作。

三是对项目县开展现场指导。中心派出人员,分赴6个项目特别是凉山州的金阳、昭觉、布拖和美姑进行现场指导,使其对项目区的选择、产业确定、精准扶贫、合作社创新等,尽可能地符合世行要求和当地实际。四是派员参与世行项目的探索研讨。多批次派员参与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和世行组织的在北京、甘肃、四川、贵州等地举办的财务采购和支付类别等各类研讨会议。五是接受世行技术准备团检查。6月14日至16日,世行第六期扶贫项目准备团一行15人赴叙永县就我省世行第六期扶贫项目准备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后,充分肯定四川在三省的项目中,已经走在最前列了。由此,我省项目准备免除了第二次技术检查,直接进入到预评估阶段。

(二)加强与国际扶贫中心的合作。一是加强国际减贫培训基地建设。2月17日,经省局与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续签了第二期基地建设协议,中心承担所有工作。4月812日,组织承办由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代表,以及东盟秘书处代表约48人参加的东盟+3村官交流项目活动。5月2429日,组织承办尼日利亚政府扶贫相关部门3名官员参加的尼日利亚减贫战略研修班赴我省实地考查工作。同时,组织中心为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撰写了两个基本教材和4个案例。二是参与了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对坦桑尼亚的开发式扶贫工作,委派川农大到坦桑尼亚实地指导。

(三)开展国际扶贫领域合作。定期了解掌握英国四川农村发展组织在雅安、凉山扶贫情况,5月中旬该组织负责人罗斯艾柯克女士来华期间,与省局主要领导进行了会谈交流;继续与香港乐施会在阆中、剑阁、中江和南江开展灾后产业扶贫试点项目,完成投资318万元;与国际小母牛、国际美慈签定了2015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国际美慈在三台开展灾区防灾减灾产业扶贫和能力建设试点,完成投资164万元。

二、关于三项内资扶贫工作

(一)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全年中心加大了贫困村互助资金调研指导工作,同时也积极探索互助资金与农村金融创新模式及未来发展路径的研究。带队先后到屏山、渠县、通江等15县开展调研、指导、监管工作,本人撰写了《对高县贫困村互助资金机制创新的调查》、《对雅安市王家村、石坪村互助资金的对比调查》、《对邛崃市贫困村互助资金整体退出情况调查》。中心筹办了全省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座谈会。代省局和财政厅起草了《四川省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退出管理(暂行)办法》。1月,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奖励四川省互助资金试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万元。

(二)中央公益金项目。2015年底起,全省叙永、旺苍等8个革命老区县启动中央公益金扶贫项目。2015年,重点抓了项目的调研监管、检查指导,本人先后带队去了巴州、筠连等8县全面开展检查指导,积极探索中央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途径,创新资源整合、差异化扶贫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等。2015年,中央专项公益金新增的投资总额为725万元,在古蔺、南部等7县实施小型公益性项目。本人带队去了南江县鹿角垭村实地查看了项目启动实施现场,与基层干部一道商量项目实施从一开始就坚持按规划行事。中心召开了全省公益金扶贫项目总结及培训工作会议。

(三)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牵头及时总结对2015年扶贫考核工作的经验,修改完善我省扶贫考核实施办法。1月末,主持召开了2015年度扶贫考核培训会议;3月,组织完成了对资阳、绵阳等的实地核查。修改了《四川省2015年度扶贫考核自评报告》等。同时,参加了国务院扶贫办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工作总结会,并结合其他工作开展了改进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方式的调研。2015年四川扶贫开发工作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A级第二名。

三、关于四项活动

(一)主题教育活动。本人代中心起草了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多次主持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开展了集中学习、上党课、作辅导报告、集中讨论交流等;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到雅安市与市扶贫移民局进行互动交流。个人撰写了《着力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的体会》,中心其他15名干部职工全部撰写了主题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印发了主题教育活动简报6期。

(二)群教实践活动。在群教实践活动中,本人起草了《四川省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党支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计划》、《外资中心党支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存在问题整改方案》。同时,本人撰写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在本人新浪实名博客公开,阅读量达31多万人次、评论16多条、收藏23次、转载79次。本着开门搞群教、现场搞整改的要求,7月中旬本人带队到大英县吊脚楼村、船山区唐春村开展了调研,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中心在方面存在问题的建议意见,并撰写了《对遂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变农民股金的调查》报告。对照的22种表现,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查找中心主要存在学用脱节、调研不够、实效不够、落实不力、脱离群众、纪律松懈、不思进取等7个方面的问题。本人与每一名党员开展了交心谈心活动,在组织生活会上做了认真的自我批评与批评。通过活动,中心每党员同志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道德品行都有了进一步增强,受到局党组和省委第27督导组的肯定。

(三)走基层活动。11月中旬,省委提出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的活动。12月7日,本人带队去到了通江最边远的空山乡五福村,入户走访、实地察看了两户贫困户,与张吉英、杨映富两户贫困群众进行了交流,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疾苦。12月12月1721日,本人带队到西昌、德昌、米易县走基层察看农民增收,走访村民13人、乡村干部队1余人。中心两位副主任也带队开展了此项活动。

(四)双报到活动。中心党支部积极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的意见》,党支部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项目或服务岗位,为居民提供帮扶服务。

四、关于完成省局交办的工作

全年,中心完成了省局交办的十来项工作,本人重点完成的就有5项。一是完成对《四川省志扶贫开发志》中文件编号漏缺的补充等工作。《四川省志扶贫开发志》作为全国首部扶贫开发志于6月正式出版发行,并组织发送到全国相关省区和局干部职工及市县相关部门等。二是牵头开展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暨总结表彰大会材料的相关准备工作,对所有材料进行认真修改把关。三是参与完成省领导课题扶贫部分的起草工作,其中本人提出的五大扶贫工程受到省委、省政府采纳。四是牵头开展全省扶贫系统工作会议材料起草修改等工作。五是到宜宾、达州等市开展了扶贫开发立法调研,修改了由本人代拟的《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草稿;到遂宁船山区唐春就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变农民股金、到巴中市南江县南鹰村就贫困农民廉租房作了专题总结调研。同时,本人担任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深入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课题组长,完成了课题。

五、关于加强中心自身建设

一是理论学习。继续认真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印发了学习十精神心得体会小册子;认真学习了全国和省两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等,特别是认真学习新一届中央关于扶贫的系列讲话精神。二是自身建设。本人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省纪委和省委党校举办的第一期省管新任职干部岗前培训班两位同志结束试用期正式晋升处长,一位同志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强了机关人事、财务、办文、办会、车辆、安全、卫生以及文件传阅、报刊收发、来信来访等管理工作,确保了正常运转。三是廉洁从政。落实了本人一岗双责和中心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省委十项规定,下基层坚持五不准:不准打麻将、不准进歌舞厅、不准收受礼金、不准喝酒、不准浴足。全年,中心没有违反廉政纪律的人和事。全年,中心1名同志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3名同志受到省局表彰、2名同志被评为局的优秀党员,中心党支部被评为省局先进党支部。

六、关于21x年工作初步打算

重点有:一是精心准备、全力以世行第六期扶贫项目工作,力争启动项目先导工程。二是举办23期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在川培训及研修班工作。三继续加强与英国四川农村发展组织和国际小母牛等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四是按照《四川省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退出管理(暂行)办法》做好退出工作,积极探索互助资金与农村金融创新模式。五是积极推进公益金项目创新,加强对2015年、2015年实施并竣工项目县的检查、验收和竣工报告编制工作。六是开展对21个市州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探索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推进扶贫开发机制。七是做好事业单位的改革,建设学习、廉洁、高效型机关,为推进扶贫外资工作提供保障。

推荐访问:扶贫 论文 教育 教育扶贫论文【五篇】 教育扶贫论文(精选5篇)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