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2023视察报告【五篇】【优秀范文】

2023视察报告【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8-11 10:15:02 调查报告 来源:网友投稿

视察报告范文第1篇一、农民创业园基本情况农民创业园在原佃源工业区块的基础上提出。佃源工业区块于2010年3月开始规划。2011年6月完成首期开发面积1453亩的整体规划、地形测量、地质勘探和控制性详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视察报告【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视察报告【五篇】

视察报告范文第1篇

一、农民创业园基本情况

农民创业园在原佃源工业区块的基础上提出。佃源工业区块于2010年3月开始规划。2011年6月完成首期开发面积1453亩的整体规划、地形测量、地质勘探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工程初步设计、林地审批等前期工作。2012年,佃源、东畔周围的5200亩低丘缓坡资源列入全省低丘缓建设用地重点区块。今年被国土资源部列为产业集聚区生态产业低丘缓坡开发项目组团-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项目。根据国土资源部要求,作为全国的试点项目,6月份必须开工建设。

作为县内重要的产业平台建设载体,县委、县政府将此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牵头启动项目前期工作。整个项目分三期开发,首期1453亩现已初步划定开发利用红线,对涉及的人口、建筑及土地的分类和面积进行了初步摸底。相关的各类编制报告、规划方案等基本就绪,预计6月底前可全部完成报批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项目工作机构未建立,缺乏统一领导。

农民创业园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实施时间长,工作难度大,专业性强,涉及征地、移民,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工作。由于当前县里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织机构,前期项目包装主要由相关职能部门分块进行,虽开发区和乡政府作了大量的初步调查摸底工作,但由于没有建立正式的组织机构,随着进度的推进,各部门单位工作难以协调,势必影响工作合力的发挥和整体工作进度。

2、宣传造势工作未发力,氛围不够浓厚。

该区块自2010年提出开发以来,期间曾中断,现在重新提出开发。由于对此未开展强有力的宣传造势,当地群众并不清楚到底是建还是不建,以及什么时候建,建设范围多广,政策处理标准如何,对生活生产影响多大等。如当前许多群众正犹豫要不要下种农林作物。同时,一些部门和干部,也只是处于农民创业园要开发,但开发怎么样的园区、进展定位如何、怎样配合开展工作等不清楚,合力扶持的氛围还难以形成,思想认识上还有一定程度上的不统一。

3、政策处理标准未出台,群众心中无底。

该工程政策处理涉及房屋、厂房、坟墓等搬迁,林木、青苗、耕地、山地补偿等工作。当前,这些政策处理的标准主要依据县政府10号令,但从相关部门和群众的反馈来看,普遍感到10号令的有些标准与企业主、村民的要求比较相对偏低。特别是青苗费的补偿,其标准从政府7号令出台以来,就没有提高过。虽然当前政策处理工作还处于前期,但村民的抵触情绪较大,要求提高标准的呼声较高。如果具体工作按10号令处理,恐政策处理工作难度较大。

4、配套工程建设未先行,制约整体推进。

根据一般园区建设的要求和规律来看,一些配套的工程都必须走在主体工程之前。目前,该工程对涉及到的移民安置点建设、生态公墓选址等配套工程尚未敲定方案;
饮用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也没有明确规划。特别是移民安置点、生态公墓等工作不先行启动,整个创业园的建设工作就难以有实质性推进。

5、前期基础工作未完成,影响决策部署。

由于当前农户、人口、房屋、企业、土地的分类等都还处于初步摸底阶段,没有汇总成较为精确、权威的基础数据,不利于准确的决策和部署。同时,多个报告、规划、施工图纸设计等尚处于报批阶段,影响了招投标进程,这都对6月份开工的要求带来了困难。

二、五点建议

1、尽快组建项目工作机构,领导项目实施。

要使农民创业园建设工作高效、有力推进,关键要马上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项目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建议该组织机构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参照外舍防护工程指挥部模式,组成以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乡党委、政府为主,抽调有滩坑移民工作经验,农村工作经历,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精干队伍,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形成组织合力,强力推进各项工作。

2、全面开展宣传造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把农民创业园工作进展、规划方案、红线范围等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尽量提高工作透明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对规划区内是否允许播种、建设、户口迁移等要尽快明确,并广而告之。对各部门单位、党员干部要通过下发文件、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明确其工作职责、纪律要求,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

3、及时出台政策处理标准,消除群众疑虑。

依据政府10号令,结合农民创业园建设实际,建议专门出台相应的拆迁、赔偿等各项政策处理标准。如对青苗费等部分政策处理标准相对较低问题,建议参考周边县市的政策处理标准,并考虑到一些水干果树苗经济效益产出实际,在政府10号令的基础上,适当提高部分政策处理补偿标准,以减少工作阻力,加快工作进度。

4、提前统筹实施配套工程,确保整体推进。

在现有基础上,综合考虑园区吃、住、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配套规划,抓紧编制控制性详规和配套的专业规划,为实施项目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依据。当前,要尽早明确下山移民点、生态公墓的选址规划及企业动迁安置问题,并细化方案。同时,饮用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争取明确方案,以便相关部门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确保衔接落实。

视察报告范文第2篇

一、政府和部门重视,网点建设成效明显

在市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全市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建设工作从2009年开始起步。各县、乡(镇)都十分重视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工作,专门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在办公用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了专门的办公地点,给予了大力支持;
有关部门将金融网点建设作为政治任务,把此项工作作为支农惠农的民心工程,不计报酬、不计成本地抓紧抓实。

通过各级政府和农信社、邮储银行一年多的努力,全市41个“零金融机构乡镇”全部建设了金融网点或便民服务点。其中农信社建成固定网点18个,便民服务点23个,邮储银行建成固定网点8个,两家金融机构共建成网点49个,都全部投入运营,成效明显。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农户信用评级、建立农户信用档案、贷款证发放、金融知识的宣传等工作,推动了农村金融环境建设。截止2012年6月30日,农信社在新建的41各金融网点存款38735万元,贷款29763万元,累计向农户发放贷款31695万元,办理存款201265万元,取款196255万元;
邮储银行新建8个网点共办理存款19245万元,取款23808万元,存款6474万元,向农户发放贷款2251万元。

二、网点运转良好,深受群众欢迎

目前49各乡镇金融网点运营情况良好。固定网点每个点都有3各专职人员长期在岗,并且不分节假日全天候为群众服务,业务量大时中午都不休息,便民服务点事先预告,每星期安排专人到点上上服务两天,从不间断。“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户存款难、取款难的问题,同时配合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乡、镇部门工资、农村低保金、代收税款、电费通讯费等业务,极大方便了群众,深受群众欢迎,在保障农民的资金和人生安全、吸收农户闲散资金、提供小额贷款发展生产、服务“三农”、新农村建设、净化农村金融环境和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提升了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农民群众从中感受到人民政府是在真正为人民办好事实事,通过网点建设,政府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在增强。

“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提升了群众的素质。农村金融网点在运营中,开展了“农户信用评级授信”工作,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作为发放信用贷款和享受其他待遇的依据,此举从外部促进了农户的“守信”意识,这对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和提升农民素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提升了行政效能。在建设农村金融网点的工作中,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相互支持,狠抓落实,不计得失、不计成本,把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使“零金融机构”网点建设能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三、资金缺口较大,网点生存困难

虽然当前乡镇金融网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缺口较大,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贷款需求。资金缺口较大是阻碍乡镇金融网点运营的主要困难和共性问题。由于金融机构自负盈亏和金融业务本身的特点,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大量的存款,才能派生出贷款。然而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村民间存款量小,贷款需求量大,贷款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发展需求。据统计和测算,新建的乡镇金融网点将增加15亿元的贷款需求,乡镇金融机构的资金量严重不足。一些乡镇辖区内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市中心城区开户,不愿将资金存入乡镇金融机构,乡镇金融机构又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资金组织困难和存贷款比例失衡的问题尤为明显。

二是经营亏损。新建乡镇金融网点投入较大,运营成本较高,收益较小,导致大部分乡镇金融网点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网点生存困难。其中农信社乡镇经营网点亏损较为严重,新建的网点中55%出现亏损。根据测算,截止2012年6月30日,农信社各乡镇经营网点亏损额高达1688.17万元,如按达到盈亏平衡点需要最短5年时间来测算的话,亏损总额将达到32154万元。由于建设零乡镇金融网点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三农”,农信社和邮储银行从讲政治的高度坚持亏损经营。但是如果长期亏损,必将导致金融企业撤回乡镇金融网点,再次出现“建了又撤”的情况,建设乡镇金融网点的初衷和目的就达不到。

三是现金安全存在隐患。由于乡镇金融网点距离市中心城区较远,一些乡镇道路交通条件不好,部分路段偏僻,给现金运输带来安全隐患;
另外,各个乡镇金融网点没有配备必要的枪械等安保硬件,现金保管也存在风险。

四、便民服务点满足不了群众需求。部分乡镇只设立有金融便民服务点,一周只在固定的一天或两天时间开展业务,往往出现排长队取款的现象,便民服务点已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需要建成固定网点才能解决问题。但是土地协调难、固定网点审批难的问题制约了便民服务点建设成固定网点。

五、农民缺乏应有的金融意识。为了农民存取款方便,农信社和邮储银行都免费向农户发放了银行卡,但是很多农民不会使用和不愿意使用,导致出现大部分未启用的“睡眠卡”,不仅银行卡的作用不能发挥,而且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成本。就农信社来说,仅仅发卡一项,成本就达到1000万元。

六、存在贷款风险。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采用“农户信用评级授信”方式,向农户发放信用贷款,没有不动产担保,难免会出现贷款回收难的问题,如果农户拖延还款或不还款,将出现贷款风险。

七、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民间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不规范,影响了正常金融秩序,也制约乡镇金融机构建设和发展。

视察组认为,要让乡镇金融机构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金融支持的作用,只有从根本上帮助解决乡镇金融机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才有能力为“三农”工作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强化扶持措施,确保网点持续发展

如何更进一步建设好、运行好、发挥好乡镇金融网点的作用,关键在于加大对乡镇金融网点建设运营工作的支持。视察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

一是采取行政措施,提高乡镇金融网点的资金组织能力,解决资金缺口问题。由于乡镇金融网点直接面向农村群众、直接为“三农”服务,建议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角度,采取行政措施,要求将部分涉农支农资金存入乡镇金融网点。同时要求乡镇辖区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将基本账户和工资业务在当地农村金融网点办理,提高他们的存款总量,解决资金组织困难的问题。

二是适当延长对新增乡镇金融网点的补贴期限,实实在在将财政补贴落实到位,解决亏损经营的问题。

三是协调银行监管部门,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加快便民服务点建设成固定网点审批步伐,结合我市农村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监管指标,向上争取适当放宽监管要求,给予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建设运营的必要政策支持,扶持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

四是帮助协调解决土地、房产产权办理等困难,使便民服务点尽快建设成固定网点,解决农民群众的存取款需求。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农村基本金融知识,引导农民学会使用“银行卡”存取款,保障农民的资金和人生安全。

六是建立“三农”贷款补偿机制,由市县乡三级按比例出资建立风险基金,规避金融风险。

七是将乡镇支持和配合当地金融机构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提高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是协调公安部门给予安保支持,提高乡镇金融网点自生安全防范能力,保证现金运输和保管安全。

视察报告范文第3篇

一、我市幼儿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幼教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得到了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30所,其中,公办2所,集体办86所(8所承包),股份制17所,民办46所;
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一所,省级基本现代化园5所,南通市一类幼儿园15所,如皋市一类幼儿园27所,幼儿园教职工1497人,其中公办教师165人。入园幼儿24409人,占全市入园岁儿童95%。从所视察的情况看,我市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现状是:

1、稳妥推进办园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了社会举办幼儿教育的积极性。2001年,市政府制订出台了《关于我市幼儿教育改革的意见》。根据此意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各镇政府因地制宜,因园制宜,规划幼儿教育的发展。一方面,通过股份制,出售、租赁等多种形式,对部分幼儿园进行了改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有效地弥补了我市教育资源的不足。如丁堰镇采取政府持大股教师参股形式,对全镇幼儿园进行合理的布局调整,原有中心幼儿园异地重建,高标准定位,投资近500万元,建成一所现代化中心幼儿园。去年已通过“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幼儿园”的验收。另一方面,坚持“两条腿走路”,通过扎实的创建工作,带动了一批佼佼者脱颖而出,白蒲镇中心园、袁桥镇等相继成为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及南通市一类园,并积极发挥政府举办的公力幼儿园(附小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和部分乡镇中心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全市整体幼教水平提升。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完善深化,我市幼儿教育逐步形成了政府办园为龙头、社会办园为主体、私人办园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2、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不断规范幼儿园的管理。2001年推进幼儿园改革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我市幼儿教育管理也处在不断调整中,初步形成了5种管理模式即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镇政府统一管理、镇政府与中心初中协同管理、中心初中托管、无主管部门管理,其中政府与中心初中协同管理是主要形式。实践证明,协同管理模式相对更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和我市的实际,一方面政府充分发挥了在管理社会事业中的调控职能,另一方面使幼儿园基础教育与九年制义务教育有机的联系起来,发挥教育系统在专业方面的优势。如丁堰、东陈、白蒲、吴窑等镇就是典型代表。吴窑镇改制一度出现混乱现象,非法园也应运而生,经常集体到政府上访,面对无序竞争、一盘散沙的状况,镇政府与中心初中一起深入调研,反复讨论、论证,探索新的办学思路、管理模式。从03年下半年起,中心初中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对全镇幼儿园布局进行调整撤并,由原来36所变为现在的8所,先后投入近45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教学秩序井井有序。今年,吴窑中心园将申报“江苏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幼儿园”验收。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学历水平、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我市幼教事业能够取得较快的发展,我们认为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教育系统从正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引进教师(公办)共245人,这其中大部分仍奋战在幼儿教育的一线,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学识水平、科研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的骨干中坚力量。同时,为充实我市的幼教队伍,原如城二中,现在的市职教中心开设了幼师班专业,培养了1100名幼儿教师,已成为我市幼儿教师的主体力量。此外,各乡镇幼儿园聘用了一批具有一定资历的年轻教师,作为我市幼师队伍的有益补充。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幼师队伍,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十分注重教师观念的更新、学识的提高、技能优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幼儿教师的成长、成才创立更好的环境。首先注重提高专业素质,组织开展一系列全市性幼儿教师研论文评比、基本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岗位练兵;
其次,把好幼儿教师“入口关”,按照《教师资格条例》,严格幼儿园园长上岗制度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第三,积极呼吁并切实帮助解决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幼师的合法权益,逐步完善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据统计,全市23个镇中已有21个镇为幼儿教师参加了养老保险。

4、改革激发了活力,幼儿园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01年4月份,根据市政府关于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全市绝大部分乡镇都进行了以产权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调研中我们发觉,改革确实对我市幼儿教育带来了碰撞,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一是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
二是办园条件明显改善。据统计,01年以来,全市幼儿园用于园舍改造、添置硬件设施的投入约1050万元。如东陈、丁堰等一批现代化幼儿园拔地而起。三是幼儿园特别是股份制幼儿园的内部管理机制更加灵活,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增强。如丁堰镇中心幼儿园按股份制的规范成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
园内实行园长负责制,成立园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每月定期召开园务会议、家长委员会议,对涉及园内工作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报董事会审议通过。吴窑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工资实行多元结构工资,基本工资200元/月,学历工资初中30元,高中40元,大专50元,学额工资10元,合格工资每月60元,医疗费每月4元,集体为每人月保险150元,每逢春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重大节目都与中小教师同等看待,极大地调动了幼儿教师的积极性。

在看到我市幼儿教育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调研中,我们也听到了、看到了幼教发展中许多并非因客观条件而形成的困境,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专业素质较差。我市农村大部分幼儿教师一般以镇村招聘的民办教师为主,大多为初中文化程度,少数是高中文化程度,他们中的绝大数没有受过职前专业培训,加上在职培训机会又少,所以合格率也不高在职幼儿教师中仍有385名是无证上岗。另外,许多农村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落后,幼儿教育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也相对不足,将幼儿园看成是帮助家长看护小孩集中场所,听之任之,缺乏对幼儿的智力开发,不会组织对幼儿开展“动口、动脑、动手”活动。

2、日常管理较为混乱。由于生源越来越少,加上园与园这间的不均衡发展,多数幼儿园的主要精力放在争抢生源,日常管理不规范。个体园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园内纸屑、灰尘乱飞,物件摆放杂乱无序;
大部分园无工作计划、无教学计划、无岗位职责、无安全制度;
大部分教师不备课就上课,无日课表,即使有也几年一成不变,教学随意性很大。

3、办学条件亟待改善。视察中,我们发现部分改制幼儿园,有的业主因为确实经济实力不足,无资金再投入,有的园因为周边环境限制,无法进行改造,造成了幼儿园的条件非常简陋。郭园镇有一半以上的幼儿园园舍非常小,教室年久失修,室内光线昏暗、地面潮湿且不平坦,没有室外活动场所,没有宅内厕所,用塑料桶或痰盂代替,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缺乏,根本达不到《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规定的基本要求,还停留在80年代办园水平上。此外,如城镇安定幼儿园办园环境与中心幼儿园地位极不相称,一园分为四处,教室一少二小,根本容纳不下入园就学的幼儿;
幼儿寝室分别寄借在菜市场平房内,室内光线很差,无法通风,鱼腥味制鼻,床铺拥挤不堪,根本体现不了儿童化、教育化氛围,确实令人痛心。

4、教师队伍建设堪忧。一些镇将幼儿园改制出售以后,幼儿园管理出现真空,幼儿教师成了无娘的孩子,每月只有400-500元工资,感到前途渺茫,无法安心工作,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石庄镇幼儿园改制之后,公办教师全部回到小学,个体老板急于收回投资,千方百计降低办学成本,全部聘用代课教师,且大部分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全镇88名教职工只有9人持有上岗证。郭园镇改制之初由于布局规划不到位,简单一买了之,全镇现有幼儿园63所,大部分规模小,几乎都是混合班,最少的幼儿班仅不到10个幼儿。镇中心初中想管,但总是力不从心,就连召集会议也很困难,根本谈不上幼儿教师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处于一盘散沙状态。

5、“小学化”现象严重。部分个体老板办学思想不端正,办园就象是在办企业一样,急于赢利。基于这种思想,为了占领幼儿这块市场,为了迎合家长的心里,有些幼儿园就严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每个班就只有一个教师,没有分设教养员和保育员,幼儿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
幼儿的教学也参照小学的做法,注重读、写、拼的学习,有的从小班就开始教幼儿学习汉语拼音,教幼儿写字;
教学方法上,不注重与幼儿互动,“注入式”的学习,幼儿没有户外活动,更谈不上游戏,使幼儿天真活泼的稚气、积极向上和求知的愿望被扼杀,严重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6、安全隐患多。为了生存,为了竞争,许多幼儿园增加了许多服务项目,如免费午餐、免费接送等,但也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由于幼儿园自身条件限制,大多数幼儿园条件较差,设施简陋,卫生意识非常淡薄,在餐具消毒等卫生方面无法到位。郭园镇有18所园为幼儿供应午餐,其中仅有一园取得供餐资格,有些幼师是教师兼厨工,教室就是伙房,边上课边烧饭,很是令人担忧。在交通安全方面问题也不少,有的一辆7客小面包就载了20多名幼儿,有的一辆摩托车载有3至4个小孩,乡间土路路况不佳,险情随时可能发生。

7、取缔非法园难度大。从绝对数量来说,我市非法园数量是不多,但对整个幼儿教育秩序的稳定影响很大。市教育、公安等部门前几年也加大了打击力度,效果并不明显。原皋南镇中心幼儿园改制后,由于个体老板给教师工资相对较低,且他福利待遇也不如前,这些幼儿教师无心工作,有的教师就从幼儿园退出,自己在家中或者几个人合租几间房在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就办了幼儿园,由此引发了许多矛盾。石庄镇新世纪园业主从原中心园跳出在粮站办园,现有就读幼儿200多名,规模很大。经查此园未办任何手续。现该业主又将镇中心园承包下来,想借此合法化,此问题需引起重视解决。

二、对策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幼儿教育有近年来较快发展打下的基础,同时,随着中央教育等部门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幼儿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借鉴宜兴、大丰等外地成功经验,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市幼教事业,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儿童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省教育厅在近期召开的教育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普及十五年国民教育,并要求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率先进行。我市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都走在全省的前列,相比而言,幼儿教育是薄弱环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幼儿教育在全面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要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幼儿教育摆在重视与发展地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快推进幼教事业的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幼教工作,尽快制定出台关于我市幼教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召开一次全市性幼教工作专题会议,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发展快、发展好的先进典型镇(园)参观、交流,借此推动全市幼教事业快速发展。

2、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办学职责。

要坚决按照[2003]13号文件《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规定,进一步明确办学责任。市政府负责全市幼儿教育规划、布局调整、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长和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各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办好镇中心幼儿园。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幼儿园各类评估标准和办法,园长资格审定和幼儿教师资格认定以及幼儿园取管理办法等方面的建设。卫生、机构编制、建设、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要从幼教事业大局出发,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一切为了幼教,一切为了孩子,做好各自的工作。

3、加强幼儿教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育教学质量,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他们专业水平。第一,继续办好职教中心幼师班,全面、系统地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第二,开展短期培训。大丰的做法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从最简单握笔姿势到幼教发展纲要等各方面的内容分专题进行培训,规定所有的幼儿教师都必须参加,费用由三方面负担,教师自己出一点,所在园拿一点,教育部门贴一点。第三,建立健全幼教辅导网,建立市教育部门、镇中心初中、镇辅导员(或中心园园长)组成的业务辅导网,对幼儿教师进行全面指导。以镇中心园为龙头,开展教育、教学研讨,组织观摩、评估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以此带村办、个体小园共同提高。第四,科学合理安排公办幼儿教师。需要研究制定促进公办幼儿教师回流幼教队伍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可以充实幼教队伍,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小学教师超编的问题。此外,还要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完善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审、评先、评优办法,使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化、规范化,并按有关规定,对应相关工资标准,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可以借鉴大丰的经验,出台对幼儿教师工资实行指导性调整的意见,同时要加强幼儿教师参加社会保险的强制实施力度,解除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

4、积极稳妥推进幼儿教育改革,规范改制行为。

宜兴是1997年改制幼儿园,大丰是2000年改制幼儿园,均早于我市幼儿园改制。据介绍,两市幼儿园改制也同样存在与我市类似的问题,两市面对问题,没有回避,认真回头看,对改制的幼儿园进行规范,切实解决改制后存在的遗留问题。大丰市对已出售的中心园,要求各镇制定切实可行的回收方案,对暂时不能回收的,要引导其规范办园行为。现已回收镇中心园4所。租赁承包的幼儿园必须修订承租、承办协议,租赁期限为3年。镇政府控大股的幼儿园,在完善股份到办学章程后可继续运行。宜兴市认为,幼儿园是公共产品,公平在前,效益其次。改制之初,对有实力的老板将投资办园作为一项事业,作为对社会的贡献是持鼓励支持的;
对那些为了赚钱,将办园作为企业来运作是反对的。事实证明,后一种是不可能取得成功,已有7家退出回到过去办园形式。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幼儿园改革的领导,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稳中求进,政府必须牢牢掌握在幼教发展过程中主动权,反对套用企业管理或企业改制的做法,责成有关部门加强对改制园的管理,对改制遗留问题要切实加以解决,为幼儿园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视察报告范文第4篇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全年工作安排,市人大财经委于月下旬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下,对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采购法)的情况进行了视察。在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后,对市本级、青冈县和海伦市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除听取汇报外,还召开了几个座谈会,并深入实地进行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采购法于年月施行。该法实施前三年,全市各级政府按照上级有关政府采购工作的要求,已做了很多的工作。由于这部法律是在一定基础上实施的,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和程序。通过实施采购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廉政建设。采购法实施一年多来,全市共完成采购次,采购项目预算金额万元,实际支付采购金额万元,比预算节省资金万元。一、贯彻实施情况学习宣传,强化了政府采购的影响。各级政府和政府财政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加大采购法的宣传,使依法采购逐渐成为财政拨款部门和单位的自觉行为。青冈县针对教育系统采购时间集中、数量较大的实际,对教育系统相关人员组织了专题讲课,并通过举办有奖竞赛等形式,增强了学习宣传效果。通过学习宣传,各单位对实施政府采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促进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建立制度,规范了政府采购的行为。采购法出台后市财政部门制定了《绥化市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监督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了监管与执行机构的职责划分等程序规定,公布了全市采购目录和标准。并把这些规定及时下发到县(市)区,提供参考。还制定了《绥化市政府采购合同履约和验收暂行规定》、《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规定》和《询价采购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为政府采购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市财政部门还将政府采购工作量化为四类指标体系,年初将这些指标细化分解,对各地实行百分制考核,激励和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完善拓展,扩大了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采购法实施以来,各级政府积极工作,克服困难,在工作中本着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浅到深、逐步完善的总体思路,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逐年扩大。年一季度全市采购次数次,采购计划金额万元,实际支出金额万元,比计划节省万元。采购额比同期增加万元增长。采购构成由单纯货物类向工程类、服务

类发展。海伦市在货物采购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工程类的农业开发项目及各单位的房屋装修、服务类的各种会议和车辆维修。青冈县的采购范围由原来的县直单位扩大到中省直单位,资金范围由原来的预算内资金扩大到现在的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和专项资金。监督检查,保证了政府采购的顺利推进。各县(市)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监督力度。青冈县成立了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组成,负责监督检查工作。并针对采购机构管理、采购双重职能的实际,建立了“采购、验收、结算三权分离”制度。三项工作分别由不同的人员、单位行使,相互制约,保证了采购结果的公平。实行政府采购,社会上有些人曾担心会出现分散腐败向集中腐败转移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座谈会听取了采购单位的意见。采购单位反映,由于实施“阳光操作”,采购的货物价格合理,质量也比较好,大家还是满意的。对采购法的执行情况,各地还进行了检查。年市本级检查出应实行政府采购而未实行政府采购的金额万元,政府正准备对违规采购单位按法律规定进行处理。二、存在的问题对采购法学习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目前,各级政府对采购法还停留在初步宣传上,面比较窄,人们的认识程度还很低。有的单位领导对采购法的规定了解不多,甚至没学过。非财政拨款单位、中省直部门自行采购的问题还比较普遍。个别单位对政府采购认识不明确。有的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认为实施政府采购是利益的再调整,是财政部门揽权的一种手段。特别是个别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认为用自筹资金购买商品还须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是财政部门多管闲事。因此,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出现了不自觉、不配合的现象。还有少数单位为躲避采购管理,采取化整为零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政府采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政府采购还处于无计划运行状态。目前,我市本级及外县(市)区政府采购办年初基本上没有制定政府采购计划,只是采购单位随时报,采购中心随时组织采购。采购中心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大量的重复劳动,而且也形成不了批量,采购规模小,政府采购价格优势发挥不明显。政府采购范围小、形式单一。由于我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大部分都是吃饭财政,可用财力支出人员工资后,办公经费所剩无几。这种状况使政府采购范围大多局限在货物类、服务类上,工程类项目很少。采购形式也大多采用询价采购和竞争谈判的方式,公开招标等其它形式很少。供应商数量

少,采购信息不丰富。我市建市时间短,城市对外知名度不高。因此,供应商前来登记的数量少,特别是外省市的供应商更少。现纳入档案管理的供应商只有多个,这些供应商多数是市内企业或商业经营者,商品品种少、价格也略高,各县(市)区更是如此。我市本级在政府采购信息建设方面没有和省及各县(市)区联网,没有形成信息资源共享优势。采购人员素质与工作需要不相适应。政府采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专业知识要求高,要开展好这项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全市政府采购中心的人员共有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占从业人数的,对政府采购业务精通的人数很少,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三、几点建议要进一步加大采购法的宣传力度。政府采购是我国新建立的一项制度,其规范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要结合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进行系统宣传。政府可以通过每年举办一次“采购法宣传月”或举办专题研讨等活动,把宣传工作引向深入。要通过宣传,提高政府部门负责人、各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思想认识,把政府采购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要在年初编制政府采购计划。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年初科学合理地制定采购计划,报政府采购办,使采购办形成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计划组织采购,便于形成规模、形成价格优势。要积极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政府采购目录,对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商品都要实行政府采购。充分发挥财政收付中心的作用,把预算外资金和自筹资金纳入政府采购资金的范围。要积极探索和逐步扩大工程类、服务类采购规模。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检查和监督。对有法不依,擅自采购的单位,除通报批评外,各级政府要依法给予经济处罚。要尽快完善市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建设。要给予必要的财政资金投入,建设信息网络,及早做到与省及县(市)区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网络,努力扩大供应商的数量,提高政府采购的工作水平。要加强采购人员队伍建设。政府采购业务性强,涉及面广。因此,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采购人员素质,适应工作需要。要组织采购人员认真学习采购法,准确掌握法律规定,做到依法采购,廉洁自律,实现政府采购规范化。要增强服务意识,改进

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树立起采购中心的良好形象。要加强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请专家讲课、走出去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采购队伍的整体素质。《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视察实施情况的报告》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视察实施情况的报告

视察报告范文第5篇

一、基本概况

我市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建设业经13年,已初具规模,取得一定的成效。到2002年止,我市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有中央和省资助的乡镇点49个,其中在建的7个。总建筑面积37694平方米,总投资4175.92万元,其中,中央、省投资710.3万元,市级投资310.3万元,县级投资1245.3万元,乡镇投资1909.22万元,群众集资0.8万元。有收入的点26个,月租金约7000元。管理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落别等乡镇的10个中心。这些中心在各级的重视支持下,投资到位及时,工期较短,各种活动室的设备较好,功能较为完善。自投入使用以来,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和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还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信息,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我市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工作成效明显,步子较大,原因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增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富于成效,管理趋于规范,制度健全,主题明确,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大有提高。

二、存在问题

在视察中我们也看到,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作为一项硬件建设,各地存在较大的差距,运行管理不尽正常,影响其作用的发挥。主要问题有:

一、建设工期过长。如镇和镇的两个中心,分别为1998年、1999年审批,省地县三级各投资15万元,5、6年时间已过,仍然在建;
还有的乡镇,上级专款已划拨到位,但迟迟不动工。

二、活动中心的设施,装备较差,有外壳无“内瓤子”,图书、音像器材、文体活动器材等普遍欠缺。

三、运行管理失之于松散。较好的中心仅有10个,一般化的居多,较差甚至没有启动的也有,镇还改变了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的用途,中心形同虚设,令人惋惜。

四、收入微薄。49个中心无收入的有24个,有收入的最高每月为600元,最低的100元,多数在200元左右,不能保证一个小工的最低开支,与中心的正常运行和管理矛盾突出。

三、意见建议

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花了资金,费了心血,应该产生效用。要发挥其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的载体作用,就要加强管理指导,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农村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发挥其辐射影响。

1、建立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建设专项督察、审计制度。对规划设计、资金去向、工程质量、工期、设施装备都要有明确要求,责任到人,建设中要督察,竣工后要审计,要讲效率。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严肃查处发现的问题。对拟建未建的中心要选好位置,以利于发挥其吸引群众和辐射作用,坚持高规格、高质量、高要求的标准,不能敷衍了事。

2、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增加投入,完善内部设施;
完善规章制度,探索积极有效的管理方式,特别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群策群力,使中心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大大增强吸引力。

3、要因地制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活动中心积极组织开展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科技文化学习培训,以及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抵御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的侵蚀影响。要培养各方面的骨干队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推荐访问:视察 报告 五篇 视察报告【五篇】 视察报告(精选5篇) 视察报告范文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