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益聚文秘网>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2023年中医药先进汇报【五篇】

2023年中医药先进汇报【五篇】

时间:2023-08-10 20:35:02 工作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中医药先进汇报范文第1篇——某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工作汇报根据国家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为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工作,某县按照“政府主导、行业落实;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医药先进汇报【五篇】,供大家参考。

中医药先进汇报【五篇】

中医药先进汇报范文第1篇

——某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工作汇报

根据国家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为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工作,某县按照“政府主导、行业落实;
部门配合,上下联动;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服务更可及、能力有提高、群众得实惠”的工作宗旨,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严格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细则(2020年版)》有关要求,分别从组织领导和管理、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基层中医医疗服务、基层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等方面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考核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某县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6家,其中县级二级医院4家(含一所民营二级甲等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19家;
130个村卫生室,5家民营医院,47家个体诊所;
全县设置基层中医馆13所,中医诊所5家。

二、主要工作成效

自省级评审通过后,我县始终坚持以创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认真贯彻各项中医工作政策,在改革中突出中医优势,在卫生健康服务中突出中医特色,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加大中医份量,有效提升了中医药工作的整体水平,使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康复保健、疾病防控等领域中得到充分体现,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中发挥积极作用,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中医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中医药网络日益健全。县中医院作为全县中医药工作的“龙头”和指导中心,科室健全,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2019年6月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
县医院设有中医科和康复科,县妇计中心设有中医科,卫计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中医药工作的监督。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1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基层中医馆,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80%村卫生室和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规范开展4类以上的中医药技术。全县形成了以“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中医药网络。

(二)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对口支援、人才招聘等不同方式,全面加强我县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县中医院每年派出不少于3名中医类医师,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先后举办8期乡村医生适宜技术培训班,轮训村医510余人次;
各乡镇每年派出1-2人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连续3年共招聘中医、中西医结合及中药专业本科生15名。全县中医药人员 13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7人,中级职称人员26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66人,中药专业27人。

(三)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以县中医院为例,2019年,中医药门诊服务量达到67024人(次),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比例达30%,中成药处方占门诊处方比例达30 %,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门诊比例13.2 %。13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30所村(居)卫生室、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所中医诊所均能应用中医药防病治病,中医药特色优势日益明显。2019年,镇村两级约161246人次的门诊服务中,有49825人次接受过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四)中医药扶持政策有效落实。对申请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将中医业务开展作为准入条件之一,推动中医工作。将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及医保报销范围,对住院使用中药汤剂与针灸项目补助比例提高10%,鼓励群众看中医用中药。

(五)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目前,我县 65岁及以上老人管理人数为 65029人,接受中医体质辨识的人数为44554人,目标人群覆盖率为68.51%;
0-36个月儿童按月应服务人数为11131人,接受中医调养服务儿童人数为7248人,目标人群覆盖率为65.12% ;
Ⅱ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分别为28159人、68164人,接受中医健康管理分别为11685人、34310人,目标人群覆盖率分别为53.52% 、50.33%。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将中医药工作列入了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深化医改重要指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给中医药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卫生健康、医保、财政、发改、人社、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二是部门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建立了由县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协调组织,全力支持创建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倾斜,特别是县财政,逐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扩大了中医药事业经费占卫生健康事业经费的比重。三是充实了中医管理工作机构,在县卫健委设立中医药管理股,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全县中医药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四是制定了《某县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政府主导、卫健牵头、部门联动、专家指导、基层实施、群众评价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定了落实措施,健全了中医药工作考核制度,保证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县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积极行动,指导各基层医疗机构做好自评自审工作,召开协调推进会,对工作进度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决策和改进。

(二)完善服务网络,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始终把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放在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首位,突出工作重点,优化中医药资源,基本形成了“龙头领先、枢纽中联、基础扎实”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一是以县中医院为龙头,加快中医药阵地建设。支持县中医院建成省级重点中医专科2个(骨伤科、肛肠科);
县中医院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60项,推广应用各科优势病种诊疗常规达20余种、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达20余种、常见中医适宜技术达15种。2019年6月,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同时,县妇计中心开设了中医科。二是以规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为突破口,夯实基层中医药基础。近年来,13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开设中医科门诊、针灸推拿科、理疗科、中药房等科室,配备中药饮片达300种以上,增加中医病床,配备针灸、火罐、刮痧板、针灸挂图、颈腰牵引床(椅)、电针治疗仪等不少于6类的中医诊疗设备,开展拔罐、刮痧、熏洗、颈腰椎牵引等系列服务,中医药特色氛围浓郁。三是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村卫生室网底建设。136个村卫生室(站)全部配备针灸器具、火罐、刮痧板以及针灸挂图、TDP神灯等中医诊疗设备,其中105个村卫生室能够开展规范操作针刺、推拿、拔罐、灸类等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其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成药均在50种以上,96%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县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30%,基本满足当地村民中医药服务需求。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四是积极融入医共体改革。县中医院作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牵头医院,带领2个乡镇卫生院组成紧密型医共体,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紧抓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帮扶我县中医院的契机,建立稳定的对口支援协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技术交流,提升业务能力。县中医院组建专家团队,具体指导乡镇卫生院在医共体改革中开展中医药服务工作,保障基层中医药工作持续、有序开展。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县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创新发展,实用为主,普遍提高,终生教育”的卫生人才培养工作方针,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人才培养,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基层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一是积极组织各级各类中医药管理人员参加省、市中医药主管部门举办的管理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近3年,共培训中医药管理人员超过100人次。二是在人事公开招聘中注重招聘中医药人员。近3年在公开招聘、现场招聘中共招聘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5人。三是组织12名在职人员参加省及滁州市举办的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和转岗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和中医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四是积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近3年,共派出中医药进修人员到省市医院进修学习 10 人次,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专业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近40余人次,村卫生室(站)从事中医药人员到县中医院进修中医适宜技术120余人次。五是鼓励支持10余名基层中医药人员(特别是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采用学术讲座、远程教育、师承教育、临床进修等多种形式,以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学习。三年来,全县有12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学历教育获得了本科文凭,有18名获得了大专文凭。六是依托县级中医院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基地举办中医适宜技术班,努力提高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中医药服务水平。七是支持青年中医通过技术职务晋升提升水平。近3年共有6人取得副高级以上职称、20人取得中级职称。六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学会平台作用,活跃中医药学术氛围。近3年,被省级市级以上中医药学会选为理事、委员共28人。组织会员撰写中医药论文12 篇。

5人取得《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 8人获得《中医药一技之长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8人参加安徽省《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考核。

2名中医药人员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目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临床、口腔、公卫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达到29.77%。所有中医药人员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护理常见病、多发病。

(四)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中医药适宜技术因其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深受群众欢迎。特别是一些非药物、非手术疗法,费用相对低廉,对于缓解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县以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抓服务能力提升,努力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一是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突破口,围绕卫生健康服务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服务功能,重点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制定了《某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指定县中医院为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同时依托县级培训专家,承担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任务,并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为蓝本,选择实用性、针对性较强,容易掌握的技术进行培训推广,三年共举办培训班6 期共培训600余人次。二是着力提高中医药治疗参与率。县中医院采取综合绩效激励措施,鼓励积极使用中医药服务临床,非药物疗法应用率达 12%以上,门诊中药处方比例达60%,中药饮片处方比例达 30%。县医院中医科普遍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等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门诊处方占处方总数30%以上。全县中医药服务特色优势明显增强。

(五)发挥中医治未病传统优势,推动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一是大力弘扬中医“治未病”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的独特作用。制定并实施中医药保健方案,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县中医院成立中医“治未病”科,对健康人群或亚健康人群实施监测、指导。各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居民健康体检情况,开展中医体质辩识、慢性病患健康管理等服务。目前已建立中医体质辨识档案55120份;
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制定多种中医健康指导方案,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适时更新;
制定中医药保健处方,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指导居民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活动。利用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和宣传咨询活动。每年至少开展不少于6次的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开展不少于5次的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发放中医药宣传资料,在病房、候诊室、接种候诊室、孕妇学校等场所循环播放中医药宣传片,城乡居民的中医药预防保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宣传教育。采取在县电视台及多种自媒体开设中医药专题、健康教育专栏,开展中医药义诊,赴老年大学授课,印发《九种体质辨识》、《中医健康教育处方》《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等,向广大群众广泛普及中医药科普知识,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提高健康素质。三是大力推进中医药预防传染性疾病。各基层医疗机构不定期深入学校、社区、企业进行预防技术指导,印制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宣传资料和预防处方,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郁中医药文化氛围。借鉴国家推广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经验,从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突出中医药的文化特点,在医疗机构内设置中医特色的环境氛围,利用中医药宣传专栏、中医文化格言、中医小贴画、中医药宣传横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医药宣传工作。同时结合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让中医药融入百姓生活”系列活动,为群众宣讲中医药防病基本知识,让居民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提供义诊咨询,现场体验针灸推拿、特色保健等中医传统技法,并通过大篇幅的科普展板,让基层群众能多接触中医、了解中医药文化和健康理念。通过多种形式,使群众更加深入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认同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感受中医药。据初步调查,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达到85%。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县自2019年申请“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评审到今天迎来部级评审考核,始终坚持以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中医药服务的内涵,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因财力有限,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难以满足需要;
二是中医药人才相对短缺,特别是乡、村两级中医药人员医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部分青年中医受西医观念影响较深,对中医理论信念动摇,不用中医思维看病,脱离了辨证施治的根本原则,中医学术精髓和特色不能得到有效继承。四是对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优势和特色宣传不够。

中医药先进汇报范文第2篇

整体而言,业绩前十基金大都行业配置比较集中,尤其超配了医药、通讯技术等板块。

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中,有5只为主要投资于医药行业的基金,据《投资者报》统计,这五只基金在很多医药股上达成共识,大多重仓持有天士力、华海药业、恒瑞药业、云南白药、华润三九、华东医药等股票。

医药行业基金领先

进入2013年,医药行业基金风光无限,业绩前十名之中,有五只主要投资医药行业的基金,包括汇添富医药保健基金、易方达医疗保健、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华宝兴业医药生物、融通医疗保健行业。

从刚刚披露的四季度报来看,这些基金配置最大的行业是医药股。汇添富医药保健配置的基金医药生物制品行业比重占基金净资产的78%,持仓最多的两只医药股是天士力和人福医药。

易方达医疗保健配置生物医药行业占基金净资产的62%,其前两大重仓股是华东医药、东阿阿胶。

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生物医药行业仓位为56%,前两大重仓股是华润三九、康恩贝;
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由于建仓期尚未满,仓位较低,去年四季度末的股票仓位只有55%,生物医药行业占基金净资产的36%,其前两大重仓股是云南白药、东富龙。

华宝兴业医药生物股票仓位为83%,其中生物医药仓位达67%,其前两大重仓股是康缘药业、国药一致。

对比这五只医疗行业基金,能发现这些行业基金共同青睐一些股票。比如五只基金都重仓持有恒瑞医药,再比如有四只基金共同重仓持有天士力、东阿阿胶、华海药业。

天士力股价自去年四月份启动至今,屡创新高,涨幅接近60%;
东阿阿胶自去年12月初至今涨幅接近30%,华海药业这期间涨幅近40%。

汇添富医药保健基金、易方达医疗保健、博时医疗保健行业三只基金共同持有华润三九;
易方达医疗保健、华宝兴业医药生物、融通医疗保健行业三只基金共同持有华东医药。华润三九自去年一月底股价启动至今,近一段时间股价又加速上涨,相比较,华东医药股价呈慢牛状态,但股价屡创新高。

看好政策受益行业

在展望今年投资机会时,一月份的冠军宝盈核心优选基金经理王茹远在2012年四季报中写道,看好2013年优秀成长股价值凸显的机会以及部分行业受益政策改革的机会。

王认为,2013年各个行业真正“具备颠覆性技术和应用”的成长股都有望脱颖而出,享受较高的PE。看好部分行业受益政策改革的机会,例如“民营资本进入电信领域”有望实现重大突破。

从去年四季度末持仓情况看,宝盈核心优选超配信息技术,该板块占基金净资产的35%,该基金最看好的三只股票为拓尔思、科大讯飞、赛为智能,配置比重均占基金净资产的8%以上,目前这三只股票除了赛为智能股价从去年12月初至今翻番外,其余两只股票股价还没有大幅上涨的迹象。

实际上,对医药行业2013年一季度的走势判断,上述五只医疗行业基金态度并不一致,博时、华宝兴业、融通态度相对谨慎,而汇添富、易方达则比较乐观。

谨慎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市场对医药行业整体高增长预期较高,而年报的临近,部分公司的增长可能会低于一定市场预期,从而导致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仍有小幅下降空间;
其二,药品降价措施以及基药招标政策等仍存在一定负面因素;
其三,获利回吐以及行业整体估值偏高和创业板中小板的解禁压力。

中医药先进汇报范文第3篇

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年报显示,中国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仅为25%左右。而美国肿瘤协会的统计则显示,美国癌症病人在2003至2009年的5年生存率高达68%。

根据2015年世界医疗旅游大会上海峰会上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球医疗健康旅游的产值已经达到了4386亿美元,约占全球旅游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的14%。

基于以上数据,近年来在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医疗技术先进国家的医疗机构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人的面孔。而在选择海外就医的人群中,又以肿瘤患者居多,比例约占70%。

新药助推出国就医潮

患者赴海外就医,除了看中海外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之外,高质量的新药也是吸引其前往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在医药研发技术发达的国家,会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新药研发。新药每天都在更新,有望提高有效治愈率。但一个新研发的药物想要进入中国,由于需要重新进行临床评估,往往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进入北上广等大型城市的三甲医院,如果需要进入其他内地城市则需要更长时间。以世界首支针对癌症的疫苗佳达修(Gardasil)为例,该疫苗于2006年首先在美国上市,并随后陆续登陆英国、澳大利亚等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其中包括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但至今仍然未进入中国大陆。但近年来前往香港注射该疫苗的内地女性则有增无减。

海外就医并非遥不可及

2014年11月,刚宣布退役不久的中国网球传奇人物李娜再次赴德国进行了膝盖手术。不止是李娜,刘翔、杨紫琼等一众文体明星去国外看病的新闻也已是司空见惯。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出国看病似乎仍是件遥不可及的事。

担心找不到适合的国外医院,担心语言不通,担心医疗费用过于昂贵……这一系列的担心往往使得患者对于出国就医望而却步。

本着解决患者需求以及促进国际间医疗资源交流的目的,海汇康线上医疗平台由此应运而生。在海汇康,患者能够以透明合理的价格享受到海外医疗、海外体检、翻译、旅行等全方位一站式的贴心服务。其专业系统的保障机制也有效维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免除患者的后顾之忧,让出国就医不再是一种奢望。

附:海汇康海外就医大致流程

1.患者自行登陆平台网站浏览海外医疗服务项目、提交病情报告。

2.根据病情反馈选择适合自己的海外医疗机构及项目。

3.海汇康帮助客户进行病历翻译、海外医生预约、机票酒店预定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中医药先进汇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周易;
西药中药化;
四性

《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是指“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系辞传》)1982年,岳凤先先生提出西药中药化的论点。所谓西药中药化,就是把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西药,放到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进行研究,使之具备中药学的内容,即通过研究,把西药用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等中药的术语和指标来表述其特性,搞清其单独使用和配伍运用的规律,以指导中医临床用药。本文拟讨论《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的指导作用。

1从西药中药化研究历程来看,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需要探索新的指导思想

20世纪初,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本书共八期三十卷。其第四期共五卷,重点记载常用中药和部分西药的应用经验。20世纪六十年代《北京市老中医经验汇编》中载有姚正平先生言“考的松类西药,似为阳性药,具资助肺脾肾阳气的作用”。[1]1982年岳凤先首次提出“西药中药化”的概念后,陆续见到有关西药具有中药样特性的报道,如穆达浩[2]报告阿托品为热性药,具回阳救逆等功效;
金亚城[2]报道头孢菌素类西药具寒性,适用于热证患者;
邹世昌[3]报道青霉素、甲氰米胍、雷尼替丁为寒凉性药,四环素、土霉素、阿托品为温热性药;
杜力军[4]等从葛根黄酮的药理作用探讨其中药药性;
岳凤先、吕士选[5]从中医药理论角度探讨利血平的药理作用等;
陈天翔[6]对阿托品之性味、功效、升降沉浮等进行了讨论;
陈康黔[7]报道硝苯地平作用于人体后可表现脉数、心悸、面红目赤等热象而显热性,尼群地平、尼莫地平作用比硝苯地平缓和,认为显温性,倍他乐克作用于人体后可发生脉缓肢冷、疲倦头晕等,认为其显凉性,心得安对β1、β2受体都有作用而显寒性;
施和勋、傅文农[8]探讨了抗抑郁药的“寒性”药性。以上研究,多是探讨某一味西药或一类西药的药性。初步系统进行了“西药中药化”的屈指可数,距离实现“西药中药化”的目标还很远。

针对“西药中药化”的这一现状,李氏[9]、王氏[10]、孙氏 [11]进行了反思,或赞成或反对。笔者认为,以前的研究,在四性的标定方法上,均是从药理作用出发,遵行传统的以其临床疗效来判定。西药中药化用这种思想指导研究,收效不大,有必要探索新的指导思想。

2从医易汇通看,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是可能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群经之首,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渊薮,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易》对人体生理学、病源病机学说、中医气象学、辨证诊断学、中医治疗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近代以前,易理汇通医理,贯穿于中医药学发展史中。如《内经》法《周易》之象,创造了独特的中医脏象学说,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周易》太极阴阳气化理论的基础上,《内经》发展了运气学说和气机升降学说。张仲景的《伤寒论》,自始至终,无不体现着《周易》的辨证法思想,特别是六经辨证体系的形成过程,《周易》卦的六位、阴阳、变化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又如华佗根据《内经》的经络学说,运用易理,将眼部按八卦分成八个经区,形成了以《周易》思想为指导的眼诊法。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吸取《周易》阴阳观念,应用于人体的生理及病理中,并以八卦配合方位表示邪气的刚柔,并把《周易》的阴阳刚柔理论应用于导引养生。孙思邈“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1300年来,一直为医家所尊崇。张介宾认为《易》对医之所以重要,不在于《易》是否具有多少医学知识,而在于《易》的象数与义理。他已经明显意识到《易》是对医具有指南意义的哲学,运用得当,则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西学东渐以来,除方以智、唐宗海、恽铁憔等坚持用易理汇通医理外,更多的则是以西学的标准看待中医药学,甚至发生过废除中医的事件。也许因为传统医学与近代思维方式根本就不具备接轨之处,它在近代的停滞不前正是一种等待。科学发展到今天,传统医学终于发现了自身的力量源泉,看到了走向现代化的希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说:“科学发展到21世纪,在复杂性科学出现后,人们开始知道,中医并不是迷信而是复杂性科学的一个部分。近一时期我还在努力想通过《周易》中的阴阳、八卦、生消来理解中医,我认为阴阳、八卦也是用来描述复杂事物的基本形态以及这些形态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很可惜在过去的几千年中许多人将这些东西看成是算命的东西,因为算命是一种随机性的事件,因此很难说她有多少科学性,但如果将她看成是描述复杂事物的泼墨山水的一种描述方法,用她来描述这种状态是如何转化的,对此进行研究就成为了复杂性科学。”

因此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的四性研究,不过是回归到中医传统的思维方式。

3从阴阳学说看,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是可行的

阴阳学说认为,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这正暗合《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所指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思想。《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阴中之阳谓之少阳,阳中之阴谓之少阴,再加上阳中之阳(老阳)、阴中之阴(老阴),汉代易学以此诠释“四象”几成通例[12]。反过来讲,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正是运用了阴阳学说的“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的思想。如果把中药药性当作太极,则其可分为“寒凉”和“温热”两仪,“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进一步分为四象,寒为阴中之阴,凉为阴中之阳,温为阳中之阴,热为阳中之阳。

4《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的启示

分与合是辩证统一的。对西药进行“分”,就得“合”,将其看作一整体,也就是把西药这一总体看作“太极”,把它作为一系统。“寒凉”、“温热”是该系统的子系统。“凉”则“寒凉”子系统的子系统;
“温”则是“温热”子系统的子系统。搞清各系统的要素、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要素与系统环境的作用,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为指导对西药进行四性研究,实质上是对西药这一总体进行分类,即按照中药寒、热、温、凉四性,对西药进行分类,把其纳入到中药的范畴,以指导中医临床。研究的关键是找到将西药按四性分类的标准。如何寻找对西药进行四性分类的标准,其步骤可能按《周易》太极两仪四象思想的步骤进行倒推较为可行,即按由八卦四象二仪太极的步骤,先对西药进行较大范围的分类,再逐步缩小而归一。

西药中药化寒热温凉四性的研究,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现在临床应用上的西药进行分子药性规律的总结,实现中药化,有利于指导中医临床用药;
为解决历代本草中四气五味标定的混乱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促进中西医药学的结合,为中西药结合及复方(方剂)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新理论;
为从中药中寻找和开发新药打下理论基础;
将为中药现代化开辟新的途径,又能促进中医学的现代化,从而使得中医药学得到丰富和发展。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一定要利用这样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对中医药宝库进行深层的、系统性的整理与研究,弃其糟粕,承其精华,很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发展,把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规范化、客观化。

参考文献

[1]岳凤先,高继刚.试论从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的研究范围探讨西药中药化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1.

[2]岳凤先,吕士选.论西药中药化研究的意义.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3):6.

[3]邹世昌.也谈西药也有“寒热温凉”等药性.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2):105.

[4]郑有顺主编.从葛根黄酮的药理作用探讨其中药药性.中药研究与应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77.

[5]吕士选,岳凤先.从中医药理论角度探讨利血平的药理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3):177.

[6]陈天翔.阿托品之性味、功效、归经、升降沉浮特性――西药中药化尝试.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8):567.

[7]陈康黔.论西药也有“寒热温凉”等药性.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17.

[8]施和勋,傅文农.试论抗抑郁药的“寒热”药性.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2):90.

[9]李灵辉,张喜奎.按“四气”划分西药属性的可行性初探.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5.

[10]王强.“西药中药化”研究十八年述评―――与吕士选、岳凤先同志商榷.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8):31.

中医药先进汇报范文第5篇

一、药品的管理

为加强药品的管理,堵塞药品采购环节的漏洞和不正之风,应成立药事委员会,由一名院长具体负责医院的药事管理,成员由采购员、药房主任、主管业务院长组成,药品管理应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价格政策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有关规定,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及《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与管理,并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为了管理与方便患者,设药库与开架式门诊药房和病区药房。

(一)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

要按规定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办法。药房须设立库存药品明细账、本月药品消耗汇总表、本月领用药品汇总表、盘点清册及未付款进药明细表等。对特殊药品管理实行单独保管重点统计。建立处方管理,药房每天设专人统计药品处方消耗,实行实耗实销。月底编制“药品处方与金额汇总表”,作为消耗、内部核算及考核工作量的依据。药房坚持月底进行药品盘点,倒挤消耗,编制“药房药品消耗统计表”,并保证处方统计消耗与实物盘点消耗一致。如遇不一致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做出处理。这样做改变了以往以领代报、以存代销的局面,可以真实地反映药品进、销、存的动态情况。

(二)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

药剂科应根据历年药品消耗情况,在保证需要以及掌握市场供应的情况下,编制药品采购预算,实行计划控制,确定合理的药品储备定额,并实行药品有效期管理。适时监控药品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及失效期。

(三)药品的购入和领用必须建立健全出、入库制度

购入药品必须验收入库,填制一式三联验收单,药房支领药品要填制支领单。严格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采购人不能同时担任验收人。财会应及时与药库、各药房对账并盘点,因为盘点是发现管理漏洞的有效途径。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对盘盈、盘亏要查明原因,按规定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四)药品零库存管理

药品“零库存”管理可使库存压缩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因库存量大而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通过少量、多次的药品采购来减少药品库存,加速药品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二、药品会计核算办法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药库、药房药品统一按零售价计价。

(一)购入药品时

采购员将发票与验收单一同交财务审核、付款。按当月付款进药进行核算。借记:药品——药库药品;
贷记:银行存款,贷记:药品进销差价,让利部分贷记:其他收入。对于赊销药品业务,月底由保管员将当月购进未付款的药品验收单按供药单位分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进行汇总,填制“药库未付款进药明细表”与验收单一并上报财务部门。

(二)药房支领药品时

财务部门根据药房支领药品汇总表及支领单,核对无误,借记:药品——药房药品,贷记:药品——药库药品。

(三)月末结转销售药品成本时

财务根据药房上报的两张药品消耗统计表核对无误,计算药品综合差价率、结转药品销售成本,借记:药品支出——药品费,借记:药品进销差价,贷记:药品——药房药品。计算药品销售成本的方法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按药品综合差价率计算:药品综合差价率=本月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本月药品期末余额×100%;
药品销售成本=当期药品销售额×(1-综合差价率);
第二种,按药品综合加成率计算:药品综合加成率=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药品期末余额-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100%;
药品销售成本=当期药品销售额/(1+综合加成率)

推荐访问:中医药 汇报 先进 中医药先进汇报【五篇】 中医药先进汇报(精选5篇) 中医药先进个人汇报材料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益聚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5012371号-1